增加实验--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实验(资料)
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
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摘要: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原理- 环境科学实验教程二、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技术- 环境工程实验教程三、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实验教程四、环境管理与法规- 环境管理- 环境法规- 环境政策- 环境管理教程五、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教程六、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学- 环境道德- 环境伦理思想- 环境伦理教程七、环境史- 环境史- 中国环境史- 世界环境史- 环境史教程八、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社会发展- 环境与发展教程正文: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经济、环境伦理、环境史以及环境与发展等多个领域。
这些书籍为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环境科学方面,包括了《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原理》和《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等书籍。
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习环境科学奠定了基础。
环境工程方面,《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工程实验教程》等书籍,涵盖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为培养环境工程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方法》和《环境监测实验教程》等书籍,全面阐述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
环境管理与法规方面,《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教程》等书籍,介绍了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法规政策以及实践方法,为培养具备环境管理能力的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
环境经济方面,《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经济评价》和《环境经济教程》等书籍,着重分析了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政策方法和评价技术。
环境工程实验方案
环境工程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2.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3.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水稻吸收、生长、养分运输、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修复措施,如植物修复、生物堆肥、土壤修复剂等,可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改良或修复,从而减少其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包括重金属污染土壤样品、水稻种子、生物堆肥、土壤修复剂等;2.仪器:包括离心机、pH计、电导计、土壤重金属浓度测定仪器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土壤样品,做好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2.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包括植物修复、生物堆肥、土壤修复剂等;3.进行水稻播种及生长期间的观察和测定,包括生长状况、株高、叶面积、产量等;4.对不同处理组的土壤和水稻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5.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修复效果。
五、实验设计1.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修复措施,直接进行水稻播种和生长;2.植物修复组:在土壤中播种适合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子,并观察其修复效果;3.生物堆肥组:在土壤中添加生物堆肥,比较其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果;4.土壤修复剂组:在土壤中添加土壤修复剂,观察其修复效果;5.综合修复组:综合使用不同修复措施,比较其综合修复效果。
六、实验预期1.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的水稻生长状况和产量,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2.比较不同修复措施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果,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七、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需戴好防护手套,避免接触砷、铅等重金属物质;2.实验后要及时清洗手部和工作台面,避免重金属物质的残留;3.实验废液要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八、实验意义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目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试验资料
环境试验
在科学研究中,对于环境的控制和试验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
人员更好地理解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探讨环境试验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环境试验的意义
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和验证假设,揭示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通过环境试验,研究人员可以探索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提高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理解。
环境试验的方法
基础设施
进行环境试验需要构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如恒温恒湿箱、生物培养箱、光照器等。
这些设施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为试验提供必要的支持。
实验设计
在进行环境试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和
观测指标。
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环境试验的应用
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作物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
生态学研究
在生态学研究中,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
应策略和生态位分布。
通过模拟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条件,可以揭示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
结语
环境试验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解决
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懈努力和精心设计,环境试验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自然界的奥秘和真相。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报告6
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及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本实验通过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使学生了解常规的配制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和灭菌。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实验器皿和材料: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量筒、药物天平、玻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
试纸和棉花、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
实验内容:
一.玻璃器皿的准备
1.玻璃器皿的洗涤
2.玻璃器皿的包装
1移液管的包装;
2培养皿的包装;
3棉塞的制作。
二.培养基的配制
1.按照配方要求配制溶液;
2.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节PH;
3.过滤杂质;
4.将锥形瓶和试管进行分装加棉塞,包装后灭菌;
5.斜面的制作。
三.稀释水的配备
1.锥形瓶稀释水的配备
2.试管稀释水的配备
四.灭菌
1.干热灭菌法
2.加压蒸汽灭菌法
注意事项:
1.在使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要尽可能排除完;
2.易燃易爆物品(如:硝化甘油、硝化纤维、黄磷、红磷、乙醚、汽油及可燃性气体等)不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
3.当含盐类的液体和含盐的琼脂中大量的盐类泼洒在工作腔体,要立即换水,冲洗腔体,仔细擦干锅盖垫圈上的水滴。否则它们会带来腐蚀和变质。要检查压力表上的指数为“0Mpa”后才能打开锅盖。
化工原理实验教程环境工程
化工原理实验教程(环境工程专业用)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0月前言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应用科学,它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考察、研究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强化过程的方法,寻找开发新技术的途经。
化工原理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其发展离不开实验研究与数学模型分析,所以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化工、制药、环境、食品、生物工程等院系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工程实验范畴,与一般化学实验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工程特点,每个实验项目都相当于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单元操作,通过实验能建立起一定的工程概念,同时,随着实验课的进行,会遇到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更实际、更有效地学到更多工程实验方面的原理及测试手段,发现复杂的真实设备与工艺过程同描述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认识到对于一个看起来似乎很复杂的过程,一经了解,可以只用最基本的原理来解释和描述。
因此,在实验课的全过程中,学生在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教学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验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与经验公式,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感性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理论对实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
2.通过实验环节熟悉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在实验环节中学习如何根据实验任务制订实验方案,学会如何控制和测量操作参数,如何获得准确、完整的数据,以及如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根据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我室建立了“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等十种实验装置,以及“机械能转化”等演示实验装置,各套实验数据均采用计算机处理,可直接得到实验结果与图表,以直观地验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理论课程1. 环境科学原理: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系统、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化学基础、环境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2. 环境监测与评价: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3. 生态学基础:该课程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为学习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课程奠定基础。
4. 环境法律法规:该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法律责任、环境污染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实践课程1. 环境调查与规划: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调查和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报告的撰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2. 环境保护技术:该课程介绍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管理实务: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企业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1. 环境监测实验: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学生将学习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
2. 环境工程实验: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选修课程1. 空气污染控制:该课程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源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水环境保护:该课程介绍水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学习计划一、引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学习计划旨在系统地介绍环境科学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二、专业课程1. 环境科学基础课程在学习环境科学的基础课程中,包括环境科学原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微生物学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环境工程核心课程环境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
学生将深入研究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技术和控制策略,并学会运用相关方法进行环境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
3. 环境法规与政策学习环境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为未来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4. 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学生将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流程,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深入的了解。
三、实践与实习1. 实验课程在环境科学学(环境工程方向)学习期间,学生将参加相关的实验课程,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实验等。
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学习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环境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方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科研与创新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专业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科研与创新的实践,学生能够不断拓宽学术视野,积累研究经验,为将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五、毕业设计与论文在学习计划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撰写系统完整的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
环境类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环境类实习报告范文六篇环境类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认识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环境工程专业快一年了,但对于这个专业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却还十分模糊,通过这次认识实习,使我已经对这个专业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实习时间:20__年6月20日上午1。
概况: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是国家二级监测站,共监测30个项目,同等级别的监测站整个长江干流共有7个,主要负责水文水资源勘测、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河道、泥沙、水质基本资料收集,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水资源论证、水环境监测、水质分析、水量计算、水文气象预报、水文分析计算、防洪等方面,技术设备先进,实力雄厚。
2。
处理工艺:该监测站拥有较多实验室,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生化室,无菌室,质控室,消解室,天平室,仪器一,二,三室,原子荧光室,原子吸收室,气象色谱室,泥沙分析室,泥沙天平室。
每个实验室配有相关的仪器。
其中日常监测项目包括常规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总磷,硝酸盐氮,磷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酚类,油类,汞等的重金属,粪大肠杆菌,细菌总数。
而且该监测站设备齐全,比如说有gm-0。
35隔膜真空泵,pxd-12数字式离子计,aa-400原子吸收仪,afs-90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测汞仪,测油仪,ddsj-380电导率仪,phsj-4a7ph计,离子色谱仪,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25型可见分光光度计,ae200电子天平,gpi-2气体净化仪,ldzx-40bi立体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器,yxz型自动恒温水浴锅,psh525生化培养箱,tg16-ws高速离心机,bod5恒温培养箱,摩尔元素系列超纯水机,bod-220b快速测仪,z-__原子吸收仪等一系列高级仪器。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q ∆θ
∆q
— 每次测定的单位过滤面积滤液体积,m3/ m2; — 每次测定滤液体积
—所对应的时间间隔,s;
q
— 相邻二个q值的平均值,m3/ m2。
二.实验原理
以 ∆θ / ∆q 为纵坐标,q 为横坐标, 将上式标绘成一直线, 将上式标绘成一直线,由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可求出过滤常数K和qe,而虚拟过滤时间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河南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1)在一定真空度下进行恒压过滤,测定K、qe、θe的值。 (2)改变压强差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压缩性指数s和 物料特性常数 k (3)掌握上述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过滤操作中 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恒压过滤方程:
(q + qe )2 = K (θ + θ e )
式中: 式中:q— 单位过滤面积所得滤液体积,m3/ m2;
θ— 过滤时间,s; K- 恒压过滤常数,m2/s; qe- 反映过滤介质阻力的常数,m3/ m2 。
微分得:
2(q + q e )dq = Kdθ
二.实验原理
∆θ 2 − 2 = q+ qe 写成差分形式Hale Waihona Puke ∆q K K六.实验数据处理
(1)由恒压过滤实验求出实验常数 K q e θ e
的值。
(2)比较几种压强差下过滤常数 K q e θ e 的值,讨论压差变化 对以上数值的影响。 (3)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 K~ ∆p曲线求出s和k。 (4)写出完整的过滤方程式,弄清其中各参数的符号及物理意义。
七.思考题
(1)板框过滤机的优缺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场合? (2)板框过滤机的操作一般分哪几个阶段? (3)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点浑浊, 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4)当操作压强增加一倍,其 K 值是否也增加一倍? 要得到同样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倍? (5)恒压过滤时,欲增加过滤速率,可行的措施有那些?
国开形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2023最新
国开形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2023最新1. 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国开形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实验的最新情况。
实验旨在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
2. 实验背景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学科,系统仿真技术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系统仿真,我们可以模拟各种环境工程系统,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因此,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仿真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目标包括:- 研究使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环境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模拟;- 熟悉环境工程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参数设置;- 分析系统仿真结果,评估环境工程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提出改善方案,优化环境工程系统的运行效率。
4. 实验过程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 学生熟悉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2. 学生选择一个环境工程系统进行建模;3. 学生设置环境工程系统的初始参数,并进行仿真;4. 学生分析仿真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5. 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环境工程系统的建议和优化方案。
5. 实验结果与分析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仿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对所选择的环境工程系统进行建模的步骤和方法;- 环境工程系统仿真的设置和参数选择;- 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环境工程系统的建议和优化方案。
6. 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果对于环境工程系统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参考文献列举使用的参考文献。
8. 致谢感谢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关于国开形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阅实验报告原文。
大学生环保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生环保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实验器材和药品- 塑料袋- 可回收垃圾桶- 厨余垃圾桶- 纸张垃圾桶- 玻璃垃圾桶实验步骤1. 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解,介绍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分类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大家被分成四组,每组一个实验室(地点)。
3. 实验开始,每组的学生们一起到周边的公共区域进行垃圾收集。
4. 收集完垃圾后,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纸张垃圾和玻璃垃圾分别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5. 经过清点,将各组的垃圾桶分别对比,看哪个组的分类准确率更高。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意愿和责任感。
2. 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情况。
3. 经过实验,有些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各组垃圾桶中的垃圾分布差异明显,表明学生们的分类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实验讨论和分析经过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原因导致学生垃圾分类不准确:1. 环保教育的不断普及,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
2. 垃圾分类标准有时与各地政策条例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统一和明确。
3. 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垃圾分类指导和设施,导致学生有时无法进行准确分类。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2. 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待提高的地方。
3. 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供更好的垃圾分类指导和设施是必要的。
实验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应加强环保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
2. 学生组织可以定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
3. 学校应提供更充足的垃圾分类指导和设施,方便学生进行准确分类。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环境科学中的某一特定问题,通过实验数据的收
集和分析,揭示该问题的本质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所需的各种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以及样品等。
2.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 进行环境科学实验的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操作
等环节。
2. 实验结果的数据记录:详细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和观察
结果,并进行图表的展示。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
能的解释和结论,探讨实验结果对环境科学领域的意义和启示。
四、实验结论与展望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对环境科学问题的结论,并展望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本次环境科学实验报告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分析,在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环境教育实验报告
环境教育实验报告为了探讨环境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及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环境教育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以及评估环境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以下是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结果汇报: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环境教育授课,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等;对照组维持正常教学进程,不进行额外的环境教育内容。
两组学生在实验前进行了基准测试,记录了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数据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实验组在接受环境教育授课后,进行了一系列环保实践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并在学校及社区开展环保主题宣传。
同时,实验组的学生也在课堂上学习了更多关于环境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等知识内容,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对照组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进行了正常的学习,没有额外的环境教育内容。
他们参与了普通日常学习活动,没有特别的环保实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我们对两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
实验组学生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上均有显著提升,他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乐于参与环保活动,积极提倡环保理念。
而对照组的学生在环保意识和行为上没有太大改变,仍然保持原有状态。
结论通过这次环境教育实验,我们得出结论:环境教育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通过系统的环保教育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环保行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水平。
建议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更加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校对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多种渠道,如课堂授课、校园环境改善、社区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以上为本次环境教育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环境工程学实验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3007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学时学分:36/1学分开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技术和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它不止限于得到环境工程学方面的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治理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环境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学实验》与《环境工程学》配套开设。
针对环境工程教学要求和本系现有基本实验条件,设计了一些实验,也利用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作模拟实验以弥补设备的不足。
本实验内容有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进一步理解,并培养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具体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三、作业与考核方式1、作业要求:每个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
2、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作业(70%)、期末(30%)构成。
平时作业是本学期各实验的平均成绩,每个实验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期末考试以本学期实验问题小结评定。
总体考核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验效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环境工程》——水处理实验和大气处理实验仿真系统操作手册选用原因: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仿真环境工程实用软件是一套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实验的仿真系统。
环保技术实验报告
环保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讨环保技术在减少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环保技术的效果,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废水样品
-环保技术设备(如生物处理系统、膜分离系统等)
2. 实验方法:
-将废水样品分别经过不同环保技术设备处理,记录实验前后的水质参数变化
-分析各项数据得出不同环保技术的净化效果及经济成本比较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实验处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生物处理系统能够有效降解水中有机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环保技术。
2. 膜分离系统虽然能够过滤水中微小颗粒物质,但在大量处理废水时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值得关注。
3. 结合不同环保技术,可以实现更全面的废水处理效果,但相应的
投入会增加。
四、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环保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
适用范围,合理选择和组合环保技术将为环保工作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这也提醒我们在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中需兼顾环保效果、经济成本及
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以期达到更好的环保效果和社会效益。
五、展望
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相信在环保领域能够
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也需要继续关
注环保技术领域的发展,加强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为环保技术实验报告的内容,共3000字)。
最新环境工程实验报告
最新环境工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评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通过对比处理前后水质参数的变化,验证污水处理工艺的有效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实验方法:1. 采样:在污水处理厂的入口和出口分别采集水样。
2. 检测指标: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固体(SS)、氨氮(NH3-N)和总磷(TP)。
3. 实验设备:使用分光光度计、浊度计、氨氮分析仪和磷分析仪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
4. 数据分析:对比处理前后的水质参数,计算污水处理效率,并分析各处理单元的贡献。
实验结果:1. 入口水样检测结果:- COD: 450 mg/L- BOD: 150 mg/L- SS: 250 mg/L- NH3-N: 40 mg/L- TP: 5.5 mg/L2. 出口水样检测结果:- COD: 30 mg/L- BOD: 5 mg/L- SS: 10 mg/L- NH3-N: 0.5 mg/L- TP: 0.3 mg/L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污水处理厂在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盐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3%和96.7%,SS的去除率为95.8%,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超过了98%。
这表明当前的污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净化城市污水。
建议措施:尽管污水处理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改进空间。
建议增加高级处理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或人工湿地,以进一步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同时,应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结论:本次实验报告显示,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但仍需不断优化和改进处理工艺,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实验实验1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过滤中和处理酸性废水,是简单易行的中和处理工艺,掌握其测定技术,对选择工艺设计参数及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1、了解掌握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原理及工艺。
2、测定顺流式石灰石滤池在不同滤速时的中和效果。
[原理]机械制造、电镀、化工、化纤等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酸性废水,若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将会造成水体污染。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酸、碱污水混合中和,药剂中和,过滤中和。
由于过滤中和法具有设备简单、造价便宜、不需药剂配制与投加系统,耐冲击负荷,故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其中广泛使用的是升流式膨胀过滤中和滤池,其原理发端于化学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流化床。
由于所用滤料直径很小(d=0.5~3mm),因此单位容积滤料表面积很大,酸性废水与完全中和反应所需时间大大缩短,故过滤速度可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滤料呈悬浮状态,造成滤料相互碰撞摩擦,这更有利于中和处理后所生成的盐类溶解度小的一类酸性废水。
如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Array H2SO4 + CaCO3 = CaSO4 + H2O + CO2↑由于该工艺反应时间短,并减小了硫酸钙结垢影响石灰石滤料活性问题,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酸性废水处理。
由于中和后出水中含有大量CO2,造成出水pH值偏低,为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后水中pH值,可采用吹脱法,分别为鼓风曝气式,瓷环填料式,筛板塔式等等。
本实验采用中和原理,通过简易的实验装置测定中和滤池在不同滤速时的中和效果。
[设备及用具](设备自制)色谱柱石灰石pH计下口瓶烧杯(1000ml、100ml、10ml) 量筒(10ml)秒表洗瓶止水夹直尺吸水纸[装置]如图1-1[实验步骤]1、用硫酸和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性废水,要求pH值在2.5-6.0之间,装在10L的下口瓶中2、往色谱柱内加入石灰石,高度约15cm。
3、按图1-1所示装好实验装置。
图1-1 中和实验装置4、将酸性废水搅拌均匀,测定原始pH 值。
5、关闭4#阀,打开1#、2#阀,让废水进入中和柱,当柱内的液面刚淹过石灰石顶层的表面时,调小进水流速。
6、 开3#阀,调2#阀,调整流速约V ml /min 。
(流速是用秒表计量流出10ml 废水所需时间来测定)。
7、 测定中和处理后的pH 值,为第1组实验数据。
再调节2#阀,按表1-1,改变滤速,测定出水pH 值。
8、实验结束后,关闭2#阀,打开4#阀,放掉中和柱内存水。
并用蒸馏水冲洗。
[记录]1、配制酸性废水时,加硫酸过程中,应先将瓶内水加到计算位置,而后慢加入所需浓硫酸,并慢慢加以搅动,注意不要烧伤手、脚及衣服。
2、用调整2#阀来调节流速时,注意不要让中和柱内的水溢流出来。
[成果整理]1、以滤速为横坐标,出水pH 值为纵坐标绘制pH -滤速曲线。
如图1-2。
2、分析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题]1、说明酸性废水处理的意义、原理。
2、分别讨论滤速对出水pH 的影响。
3、直流式石灰石滤池处理酸性废水的缺点及存在问题是什么?4、 如果废水中硫酸浓度较高,用石灰石滤床中和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V图1-2实验2 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曝气是活性污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向池内充氧,保证微生物生化作用所需之氧,同时保持池内微生物、有机物、溶解氧,即泥、水、气三者的充分混合,为微生物降解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了解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不同污水充氧修正系数α、β值及其测定方法,不仅对工程设计人员、而且对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此外,二级生物处理厂(站)中,曝气充氧电耗占全厂动力消耗的60-70%,因而高效省能型曝气设备的研制是当前污水生物处理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实验是水处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目的要求]1、加深理解曝气充氧的机理及影响因素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的方法3、学习曝气设备氧总转移系数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将一定容量清水从不含氧的状态下强制曝气充氧到接近饱和的程度。
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时候,在气水接触面的两侧分别存在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体边界层(液膜)。
氧的转移就是气液双膜内进行分子扩散,在膜外进行对流扩散的过程。
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基本在双膜上,这就是比较常用的双膜理论。
根据这样的理论,氧的转移速率方程式为:)(t s la c c k dtdc-= dtdc──单位时间内氧的转移速度; K La ──氧总转移(L/min)C s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C t 水样的溶解氧浓度(mg/L ) 将上式移项,积分得21lg 303.2c c c c k s s la --=令D a =C s –C 1,D t =C s –C 2 理成下式t kD D la t a ∙=2.138lg 式中D a ── 中亏氧值,mg/L ;出水口D t ──实验后某一时间亏氧值,mg/L ; t ──实验后某一时间。
以lg(D a / D t )为纵坐标,时间t 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K la /138.2,则K la 可求出。
[实验材料和用品](1) 有机玻璃曝气柱、水泵、蓄水池。
(2) 空压机、气体流量计。
(3) 溶解氧测定仪、烧杯 (4) 时钟。
(5) 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钴、蒸馏水等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向曝气柱中注满清水至有效高度,在1/2水位高处取水样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并计算柱内溶解氧含量G=DO ×V (换算到克)。
2、脱氧:○1计算投药量 a. 以无水亚硫酸钠作脱氧剂42232SO Na O 21SO Na 2−−→−+CoCl化学量比值:9.716126O 21SO Na 232==按此反应,每去除1mg/L 的溶解氧需投加7.9mg/L 的Na 2SO 3,则投药量N=G ×7.9×(1.1~1.5),1.1~1.5为脱氧而取的安全系数。
b. 氯化钴作催化剂 理论上投加量为0.5mg/l ,实验中应保证大于1.5mg/l 。
○2将称得的药剂用温水化开,由顶端加入,5min 后测水中的溶解氧。
3、当水中的溶解氧为零后,打开气泵曝气,控制气量0.35m 3/h ,并记录时间;开始每隔1分钟在水柱的1/2高度取一次样,测定溶解氧值,连续取样,达到接近实验水温时的饱和溶解氧值时停止取样;随后关闭进气阀门。
[实验数据及整理]水深 m ,实验柱容积 L ,T ,C s ,供气量 m 3/h ,la (1)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K la 值,将上表中有关数据列入下列公式求出K la 值。
)/(lg 2.138k 2la h L tD D t ta ∑∑⨯=(2) 图解法。
以上表中的t 为横坐标,lgD/D 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为K la /138.2,则K la 可求出。
2. 求充氧量R 0 式中)20()()20(024.1-=T T la la K K ,T 为实验水温9.17──20℃时、101.325kPa 下纯水的饱和溶解氧,mg/l ; V ──实验柱内水体积,L 。
3.求氧的利用率E a (1)计算供氧量SS=G s ⨯0.21⨯1.429 (kgO 2/h) (2)计算氧利用率%1000⨯=SR E a 式中 0.21── 氧在空气中的体积比;1.429 ──氧的密度,kg/m 3;G s ──转子流量计供所量读数,m 3/h 。
)/h (kgO 10009.17V K R 2la(20)0⨯⨯=4. 求动力效率E pNR E p 0=[kgO 2/kW ·h]式中 6.32.10⨯⨯=rG N S (kW)R ── 空气密度,1.024kg/m 3;G s ──转子流量计供所量读数,m 3/h 。
思考题1、 论述曝气在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2、 曝气充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3、 氧总转移系数K La 的意义是什么?4、 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指针为何均是清水?标准状态下的值是多少?实验3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稀时的单颗颗粒的沉淀规律。
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
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某些构筑物如给水与污水的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即分散性颗粒的沉降称为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凝聚干扰、等速下沉。
下沉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形状、大小、比重)不发生变化。
自由沉淀所反映的一般是砂砾、河泥等的沉淀特点各种不同沉淀的总效率公式为()%10011000⨯⎥⎦⎤⎢⎣⎡+-=⎰dP u u P p t η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上述实验。
见图7-1,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可以求得不同的沉淀速度u ,即ii t Hu =。
通过确定的沉淀时间t 0可以求得沉淀速度u 0,对于沉速≥u 0瓣颗粒可在t 0时被全部去除。
对于沉速< u 0的颗粒只有一小部分被去除,并以u u t的比例去除。
以P 0代表沉淀< u 0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所以在颗粒总数中,沉速≥u 0的颗粒所去除的百分数为1- P 0。
对于沉速< u 0的颗粒所去除的部分为u u t,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粒径,这类颗粒的去除百分数为dP u u p t⎰,所以,得出水中各种颗粒的自由沉淀总效率公式为上式。
图7-1[设备及用具]1.有机玻璃管沉柱一根,工作水深即由溢口至取样口距离。
每根沉降柱上设溢流管,取样管(40cm 、80cm 、120cm),进水及放空管。
2.配水及投配系统包括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循环水管和计量水深用标尺、如图3—1示。
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或手表。
4.烧杯(100ml ),玻璃棒,瓷盘、量筒等。
5.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万分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由于实验时间的限制,本实验的检验指标采用浊度。
所用仪器为浊度仪,浊度单位为NTU ,换算方法为1mg/L=0.13NTU 。
)6.水样可用煤气洗涤污水,轧钢污水,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
[步骤及记录]1.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闸门2,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让池内水质均匀。
2.开启闸门1、3,关闭闸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管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闸门3、停泵。
净置3分钟,待稳定后,沉淀实验开始,记录时间。
3.隔5、10、20、30、45、60、75min 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