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3、信息的属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可变换性、价值性和可压缩性。

4、信息的作用第一、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物流反映客观事物的主体,信息流是神经脉络,起主导作用。

第二、信息已逐步取代资本的作用。

第三、与物质和能量的消耗性不同,信息是自增值的积累,越用越多,通过正确定义信息之间的关系,信息的价值会进一步提高。

第四、信息可以起到心理调节作用。

5、信息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

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信息的内容,那么信息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6、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8、数据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信息是数据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现,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数据经过处理后,其表现形式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区别: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具有逻辑性(观念性);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信息是通过定义和组织数据中的关系而产生的。

信息的类型视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定,增加新的或不同的数据,意味着可以更新定义关系,从而增加新的信息。

9、系统系统(system)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环境、边界、输入/输出、组成要素、系统结构、子系统和接口。

12、系统的特征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层次性等特征。

13、系统的评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

14、管理信息管理信息(management information)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采集到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_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_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四、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三要素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 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
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有利的条件。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
·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文化,做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工作。 · 政府部门应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调度集中系统的引进开 发,即将调度区段内电气集中和区间的自动闭 塞(半自动)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由列车调度员操纵的信号遥控综合 系统,90年代中期此项技术趋于成熟。
• 80年代开始研制微机(计算机)联锁系 统,它利用计算机逻辑处理能力,可靠 性和容错技术,对车站的信号、道岔和 进路之间的制约关系(联锁关系)进行 逻辑判断,并使他们有序动作和建立进 路,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 1984,用于工矿铁路的联锁系统投入使 用; • 1989,驼峰尾部的联锁系统投入使用; • 90年代系统成熟,开始用于区段站的联 锁系统投入使用。

系统在环境中运转,与其环境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进 行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换。
课外
系统论 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理论,是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8年创立的,它是 20世纪40年代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诞生的一门新兴 科学。 系统论是一门跨学科的横断科学,系统论方法不仅 应用于生活学领域,而且应用于各门科学。它是研究 各种系统的共同特点和本质的综合性科学。 系统论采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综合考察整体和它的 各个部门的属性、功能,并在变动中调节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选取各个部分的最佳结合方式,以达到整体 上的最佳目标,如最佳的经济效果、最佳的工作效率 等。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信息与信息资源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1.1.2信息资源的内涵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广义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总目标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任务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管理层次宏观效果(管理):战略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中观效果(管理):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微观效果(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1.2.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手段技术手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3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1.3.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1.3.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1.3.3资源管理阶段将信息看作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1.3.4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2.1信息资源类型2.1.1概述方式和载体(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划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通常指有关何处或何人正在进行何种研究工作的信息“进行中的研究”一次信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原始文件或第一手资料”二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三次信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产物。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1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1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1.基本概念(P4)信息系统是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如下图。

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可知,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通常是一个为组织或企业的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P13)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初级互联阶段和公共服务阶段(1)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是早期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以部门划分,各级部门之间没有数据往来,只为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服务。

(2)初级互联阶段: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联成网络并组成大型的数据中心,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了统一的政府公共应用平台、公共数据库等。

(3)公共服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是通过公共的IT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逐渐建立较完善的电子政务。

第二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19)(1)系统规划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规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目标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同时包括研究建设拟建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的选择以及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定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3)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以系统分析中的新系统逻辑方案为依据,惊醒总体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数据逻辑与物理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详细设计,提出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知识点

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系统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第二章,管理系统1,人类活动的三大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2,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3,企业管理五大基本功能:生产,销售,研究发展,财务,人事第三章,信息与信息系统1,信息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2,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滞后性3,信息是管理的基础表现在: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4)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6)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4,策略过程:情报阶段,设计阶段,决策阶段5,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的区别:1)结构化决策是建立在清楚地逻辑基础上,依照习惯或者标准作业规划完成的决策2)非结构化决策是没有明觉得决策规划,依照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学识做出的决策6,信息系统的定义:输入数据,通过疾厄宫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7,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和输入,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1)技术手段复杂2)内容复杂,目标多样3)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4)环境复杂多变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的规划阶段,信息的分析阶段,信息的设计阶段,信息的实施阶段,信息的运行和维护阶段3,企业过程:为实现某个预定,产出的逻辑相关的一系列任务4,企业过程特征:1)每个企业过程都有输入和产出2)企业过程可能跨越组织边界3)企业过程有层次性5,商务规则: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属性的类型和数值,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6,早期开发不足:目标含糊,通信误解,步骤混乱,缺乏管理控制7,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8,建立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1)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2)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1].巨型计算机大多采用大规模__并行处理______的体系结构,运算处理能力极强。
[2].计算机必须有I/O设备,I/O设备的中文意思是__输入/输出设备______。
[3].个人计算机分为__台式机___和便携机两类,前者在办公室或家庭中使用,后者体积小,便于携带,又有笔记本和手持式计算机两种。
[4]. 通过WWW服务器提供的起始网页就能访问该网站上的其它网页,该网页称为___主页 _____。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一、填空题
[1]. 在TCP/IP协议簇中,Web浏览器使用的HTTP协议属于___应用_____层协议。
[2]. 从概念上讲,Web浏览器由一组客户程序、一组解释器和一个作为核心来管理它们的___控制______程序所组成。
[3]. Internet中主机实现了TCP/IP所有各层协议,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网络接口与硬件层。而路由器一般只需要实现___网络互连_____层以下功能。
[9].若求解某个问题的程序要反复多次执行,则在设计求解算法时,应重点从____时间____代价上考虑。
[10].算法是对问题求解过程的一种描述,“算法中描述的每个操作都是可以由计算机执行的,且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这句话所描述的性质被称为算法的___能行_____性。
[11].解决某一问题的算法也许有多种,但它们都必须满足确定性、有穷性、能行性等性质,其中输出的个数n应大于等于__1______ 。[填一个数字]
[19]. 数码相机的存储器大多采用_闪烁_______存储器。
[20]. 对于巨型机和大型机,度量其 CPU性能的指标之一是“MIPS”,它的中文意义是_百万条定点指令____/秒。

1信息系统导论

1信息系统导论

3. 信息系统的特性
信息系统除了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其独特性。
1) 信息性 2) 综合性
3) 集成性
4) 多样性
5) 发展性
1.2 信息系统
1.2.1信息系统的概念 1.广义信息系统 广义信息系统是指以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转换、存储、传输、加工和利用为主要目的和 特征的客观系统。广义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包 括信息和物质。 物质是信息系统中的条件性要素,而信息是主 体性要素。在这些系统中,物质活动总是处在 从属和条件位置,系统的主体是信息,信息活 动是系统的主要特征。
6.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利用企业电子手段实现的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是
各参与方通过电子方式而不是直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来完 成的任何业务交易。电子商务系统是在网络基础上,以实现各项商务 活动为目标,支持企业各项管理和决策的信息系统,企业的商品展示 、物流管理和支付过程等都是电子商务系统范畴。
1.2.2信息系统的功能
1.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是信息系统 必备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系统其它三个功能的基
础。信息处理功能一般包括 1) 信息的收集和输入 2)信息传输 3) 信息处理 4) 信息存储 5) 信息输出
2. 业务处理 业务处理(Transaction Processing)是信息系统的基本功
务处理两种方式并存。在某些事务或环节上是联机事务 处理方式,而另外一些环节上又采用脱机事务处理方式 。
3. 组织管理 信息系统应该支持处于企业中层的组织管理(Organization
Management)。信息系统除了提供信息处理和业务管理之 外,还应该提供中层职能管理。一般按职能组织的信息系 统,每一个职能管理构成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4. 辅助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自从八十年代初期微型计算机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就已经开始了,十多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及与整个国家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得到新的发展。

本章主要从信息开始,介绍企业与信息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其发展等。

第一节信息与管理信息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兴起,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使用最多、最广泛、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一.信息(一)什么是信息?远在我国唐代,诗人李中在《暮春怀故人》诗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美妙绝句。

信息一词,台湾、香港及其澳门则将其译为“资讯”。

我们日常应用的信息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概念在逐步扩展、渗透和运用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

广义的信息定义至今还在争论不休,目前可以说还没有定论。

人们对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定义:·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信息是系统有序的度量;·信息表现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的知识。

信息论的奠基者 C.E.Shannon 在1948年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而控制论的创始人 N.Wiener 则指出:“信息就是人与外界互相作用的过程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通讯的知识。

对于信息,我们无需去研究哪一种定义更为确切,但关于信息有两点应该明确:(1)信息在客观上是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的;(2)信息在主观上是可以接受、利用的,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从本质上讲,信息存在于物质运动和事物运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资源,它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区别?信息的本质是什么?答:信息,一般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或情报。

信息与数据具有内在的联系。

数据是记录在一定介质上并可鉴别的符号,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则是蕴含意义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加工的原材料,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行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叫系统?可以从哪个方面对系统进行分类?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简单的、中等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系统.从抽象程度划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也叫客观系统)。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划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述管理的概念答: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4.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答:是技术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二、填空题1.(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是蕴涵意义的符号.2.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3.信息的特征有:承载性、(层次性)、传输性、(共享性)、加工性和时效性。

4.从逻辑层次看,可以把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种类型。

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6.系统的特性是指具有目的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几种。

7.管理的职能有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等六个方面。

三、选择题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数据就是数字 B.数据就是信息C.数据是加工之前的信息 D.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2.下面哪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D)A.承载性B.传输性C.层次性D.独享性3.下面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B)A.目的性B.功能性C.层次性D.适应性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管理职能方面考题(决策是管理的核心)A.决策是企业的核心 B.从时间性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C.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组织机构 D.激励有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两种方法5.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D)A.技术管理模式 B.经济管理模式 C.人文管理模式 D.社会管理模式6.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A)A.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B.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C.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D.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四、论述题1.谈谈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答: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按照某种方法和规律,经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局管理,这种管理独立于信息技术,重视人和社会因素,追求一种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独立的管理领域。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 1. 介绍信息系统
- 定义及重要性
-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2. 数据和信息
-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
- 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硬件和软件
- 计算机硬件组件(CPU、内存、存储设备等)
-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 系统软件和实用程序
4. 网络和互联网
- 网络基础知识
- 互联网和万维网
- 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
5. 信息安全
- 保护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
- 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控制
6.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 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影响
- 信息系统的社会影响
7. 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 新兴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未来信息系统的展望
以上是一个初级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的大纲,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内容深度和侧重点。

旨在让初学者对信息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 相关性:信息与使用者要做之事的相关程

信息相关性和完整性相辅相成
• 信息使用者既应该接收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相关性),也应该接收全部需要的信息 (完整性)
• 过去人们都在为解决信息的完整性而努力 • “信息爆炸”下,如何甄选出相关性高的
信息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信息的形式维度
• 详尽性:信息的概括程度
系统的要素
• 按功能不同可将系统中所有要素分为四类:
– 输入要素
– 处理要素
– 输出要素
– 控制要素
控制
输入
处理
输出
系统的整体观念
• 理解“系统”的核心是理解系统的整体观念。 • 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并非孤立地存在。 • 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 考察系统时,不能孤立地考察各个要素,还应
用户角度组织功能所属部门不同层级安东尼模型安东尼模型市场销售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战略层管理层知识层操作层领导中层管理知识和数据工作人员基层执行人员决策者从系统角度认识信息系统从系统角度认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特点信息系统的特点信息系统是一种人机系统信息系统是一种人机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信息系统是闭环系统信息系统是闭环系统信息系统是综合性系统信息系统是综合性系统信息系统体现了对组织的全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对组织的全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体现了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从技术角度认识信息系统从技术角度认识信息系统服务器工作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本章内容本章内容1111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1212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与信息系统??1313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1414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六种主要的信息系统六种主要的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事务处理系统tpstps事务处理系统是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记录事务处理系统是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记录汇总综合分类并为组织的操作层次服汇总综合分类并为组织的操作层次服务的基本商务系统

第1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第1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GB 5271 “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
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是客观世 界各种事物的 特征的反映
2
3
信息是可记录、 信息可以形成
可通信的。
知识,具有现
实或潜在的价
值。
注意
1、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
信息更高级 用途更大
人类 社会 宇宙
1、按系统的复杂性分类
复杂
宇宙
人类 社会 动物 植物 细胞 控制机械 钟表 框架

社 会 生 物 无 机
2、按形成方式分类
自然系统
由自然物如矿 物、植物、动 物等在无人类 干预的情况下 形成的系统。
人造系统
人类为某种目 的创造和构建 出来的系统。 • 工程技术系统 • 管理系统 • 学科体系和技 术体系
是否包括所有与 信息使用者要做 的事情相关的信 息。
信息与信息使用 者要做的事情相 关的程度。
Company Logo
(三)信息的形式维度——信息是什么样的
形式维度
详尽性
信息的概括程度。 随着目标的不同, 对信息概括程度的 要求也不同。
呈现性
指信息是否以适当 的载体提供。 常用表达方式包括 文字表述、数字表 达和图像表达。
1.2 系统与信息系统
1.2.1 系统理论 1.2.2 系统的分解与子系统 1.2.3 系统的分类 1.2.4 信息系统
背景知识——系统
系统一词,
来源于古希腊语, 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
背景知识——系统
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 给定集合。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

薛华成之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入门

薛华成之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入门
业务处理
公用 模型

数 据 库

公用

应用

程序

专用文件
公用数据 文件
1.3 续 硬件结构
主机-终端网结构
..
控台
通信 控制器
3台磁带机
4000M硬盘
CPU CPU
..
控台
激光打印机2 台,行打1台
…...
中心终端,一期 2 台,二期 10 台
…...



汉字用户终端一期 40台,二期100台,小型打印机一期 5台,二期 8 台
职能的完成是通过“过程”,而过程是逻辑上相关 的活动集合。因而往往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表 示成功能——过程结构 。
1.3 续 功能结构
功能——过程结构
主计划
细计划
执行计划
指令性 计划及 订货
订货 服务
采购 及
进货
库房 安排
预测
主 生产 计划
库存 管理
制造 活动 计划
开发 工作

工厂 监控
包装 运出
2、Davis的定义:
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 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功能。
1.1 续
综上所述,可为管理信息系统作如下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
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 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 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 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相关内容
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 术,等。

第1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知识讲解】一、信息的定义(一)信息的定义(名词):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的事实、现象)是直接信息或一次信息。

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则是间接信息或二次信息。

(三)信息的特性1.信息的相对性:一方面,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对象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

2.信息的转移性:信息可以在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上的转移称为通信。

3.信息的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4.信息的有序性:信息可以增加系统的有序性,信息本身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编码。

5.信息的动态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的改变方式,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也会不断地随着变化。

7.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生命的。

8.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被无限制地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用户,为大家所共享。

9.信息的媒介性:争取及时的信息可以节约物质、能量或时间,信息被人们有效地利用。

四、信息的概念结构:从传播或通道的角度,信息的传输主要由信源、信宿、信道3个主体因素构成。

1、信源:是指信息发生的来源。

2、信宿(名词):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叫信息接受源,或信息汇。

信宿是人类个体、群体、大型组织集体以及有形的物质载体的总称。

3、信道(名词):是指传递信息的通道。

选择信息通道的条件包括:(1)信道容量,信道所能传递的最大限度信息量。

(2)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

(3)信息的时效性。

五、系统:(名词)系统是内部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按照某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组合。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式和系统接口。

六、系统的特性:(简答)1)目的性:系统的最重要的特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构成的。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
上课铃响了,小华赶紧回到座位,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开所有疑惑。
任务分析:小华的疑惑有三个:一是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吗?二是电变换?
要解答小华的困惑,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组成及运行机制、了解数制和数制转换、了解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了解信息系统组成能够解答小华的第一疑惑,明白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了解数制和数制转换能够解答小华的第二个疑惑,信息只有转换成二进制,才能被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电子计算机处理;了解信息编码和存储可以解答小华的第三个疑惑,需要计算机处理信息必须进行编码处理。
④教师给出本次课的学习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分组协作讨论并展示情况(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5.讲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及转换方法
“数制”指进位计数制,同一个数可以采用不同的进位计数制来计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计数,而计算机电路的开关特性使计算机更适合处理二进制数,因此,十进制数输入计算机系统之前必须转换为二进制数。同样,为了方便人们识别,计算机系统输出的二进制数也必须转换为十进制数。在讨论信息系统时为了简化记录,也会涉及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两者可以用来表示数值较大的二进制数。
倾听总结,对自己的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先集中
后独立
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计算机和投影屏幕
3
任 务 提 出(10min)
教师导入任务情景:信息技术课前,老师和几个学生搬来了一台微型计算机。
小华有点纳闷,今天课程的内容不是认识信息系统吗?这台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
小华跑上讲台,好奇地看向弹出的机箱,内面电路板上有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这样的电路能处理信息吗?怎样处理文字、声音和图像呢?
知识目标
①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第一章 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第一章 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22
2、信息处理系统的作用
1)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信息, 以了解和掌握管理对象的动态情况(如社会经 济统计系统), 2)通过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使信息成为社会资 源和财富,达到信息共享(如全球气象信息交 换共享系统), 3)向决策者提供综合加工后的高质量信息,以 辅助决策者正确决策(如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 决策信息)。
详细介绍模块的创建过程与方法,在典型系统中介绍使
用通用模块创建系统的方法。
3
三、教学目标

学习和掌握使用Visual FoxPro 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 管理的基本操作技术, 了解使用Visual FoxPro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和 方法,并通过对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的具体分析、设计 及有关模块的创建、应用程序的编写等问题的处理, 逐步提高编程水平,培养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实际能力, 最终能够利用Visual FoxPro进行基本的软件开发。
10
(三)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认识信息的一种媒介, 信息的表达必须通过数据实现, 信息都是数据,而只有经过提炼和抽象之后具有 使用价值的数据才能成为信息。 数据是表示客观事物的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 形式;信息是数据的意义表现。 数据是物理性的,信息是观念性的。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三个要素:
人、计算机和数据。
1.
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 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在这 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 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
26
2.
3.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50,填空题1-20一、单选题1.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的特征是以A为主体的通信技术。

A.电传输B.光缆、卫星等高新技术 C.信息处理技术 D.书信传递2.在信息技术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语言的利用、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B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利用五次革命性的变化。

A.农业革命 B.电信革命 C.工业革命 D.文化革命3.B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拉开了第五次信息革命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序幕。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4.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即C。

A.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 C.信息产业 D.房地产业5.知识是经过加工和D的,通过认识主体所表达的条理化的信息。

A.研究确定 B.反复叙述 C.理论论证 D.实践检验6.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一起构成了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体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和B信息。

A.认识B.传播 C.存储 D.复制7.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是将计算机划分为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A等五大部件。

A.存储器B.CPU C.高速缓冲器 D.硬盘8.电子管又称为真空管,其三个主要电极有阴极、栅极和B。

A.集电极B.屏极 C.基极 D.发射极9.以下D不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A.巨型化B.微型化 C.网络化 D.专业化10.计算机中使用辅助存储器作为虚拟存储,用于提高计算机的C。

A.命中率B.运行速度 C.存储容量 D.运算能力11.信息处理技术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上的,具体实现对信息获取、C、处理、控制和存储的技术。

A.检索B.排序 C.传输 D.转换12.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多任务、多用户作业,在于它B。

A.采用实时操作系统 B.采用并行操作系统C.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D.采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1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指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章信息系统开发基础本章考点提示:信息系统建设:信总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息系统设计:方案设讣、系统架构;设备、DBM岳口技术选型。

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过程管理、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复用。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结构(软件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典沏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与评佔、软件中间件。

1.1 习题1. 与容户机/ 服务器( Client/Server ,C/S) 架构相比,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 B/S) 架构的最大优点是(B) 。

A.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B. 部署和维护方便、易于扩展C.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层应用架构D. 将应用一分为二,允许网络分布操作2.UML2.0支持14种图,它们可以分成两大类:结构图和行为图。

以下(A)说法不正确。

A,部署图是行为图B.顺序图是行为图C.用例图是行为图D. 构件图是结构图3.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B)。

A. 层次结构B. 关系结构C. 网状结构D. 链表结构4.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A)。

A.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B. 系统分析工作C. 系统设计工作D. 系统实施工作5.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屮,不包括(B)。

A. 结构化方法B. 关系方法C. 原型法D. 面向对象方法6.应用己有软件的各种资产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称为(C)A. 软件继承B. 软件利用C. 软件复用D. 软件复制7.关于UML,错误的说法是(A)。

A.UML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B.UML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C.UML简单且可扩展D.UML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8.在UML中,动态行为描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行为,下面不属于动态行为视图的是(B) 。

A. 状态机视B. 实现视图C. 交互视图D. 活动视图图9. 面向对象中的机制是对现实世界中遗传现象的模拟。

(C)通过该机制,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被遗传给派生类;( B) 是指把数据及操作数据的相关方法组合在同一单元中,使我们可以把类作为软件复用中的基本单元,提高内聚度,降低耦合度。

(1)A .复用 B. 消息C. 继承D. 变异(2)A. 多态B. 封装C. 抽象D. 接口10.与基于C/S 架构的信息系统相比,基于B/S 架构的信息系统(C) 。

A.具备更强的事务处理能力,易于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B.人机界面友好,具备更加快速的用户响应速度C.更加容易部署和升级维护D.具备更高的安全性11.以下关于软件测试的描述,(A) 是正确的。

A.系统测试应尽可能在实际运行使用的环境下进行B.软件测试是编码阶段完成之后进行的一项活动C.专业测试人员通常采用白盒测试法去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D.软件测试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测试发现错误的数量12.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将某种形式表示的软件转换成更高抽象形式表示的软件的活动(A) 。

A.逆向工程B.代码重构C. 程序结构重构D.数据结构13.为了解决C/S 模式中客户机负荷过重的问题,软件架构发展形成了( C) 模式。

A. 三层C/SB. 分层C. B/SD. 知识库14.UML中的用例和用例图的主要用途是描述系统的(A)。

A. 功能需求B. 详细设计C. 体系结构D. 内部接口15.在几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维护中,通常情况下(C) 所占的工作量最大。

A. 更正性维护B. 适应性维护C. 完善性维护D. 预防性维护16.“容器是一个构件,构件不一定是容器;一个容器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构件,一个构件只能包含在一个容器中”。

根据上述描述,如果用UML类图对容器和构件之间的关系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建模,则容器类和构件类之间存在(D) 关系。

① 继承②扩展③聚集④包含A.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17.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中,(A) 是类的一个实例A.对象B.接口C.构件D.设计糢式18. 模糊测试(FuzzTesting) 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系统提供非预期的输入并监视异常结果来发现软件漏洞的方法,是用于系统安全漏洞发掘的重要技术。

模糊测试的测试用例通常是 ( D) 。

A. 预定数量的字符串B. 预定长度的字符串C. 模糊集的隶属度D. 随机数据19.软件设计包括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

架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主要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

由此可知,在信息系统开发中,(D) 属于软件架构设计师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

A. 软件复用B. 模式设计C. 需求获取D. 需求分配20.下列测试方法中,(B) 均属与白盒测试的方法。

A.语句菝盖法和边界值分析法B.条件覆盖法和基本路径测试法C.边界值分析法和代码检查法D.等价类划分和错误推测法21.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适应未未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在满足现有带宽需求下,修改网络软件从而使之支持更大的带宽,这种软件维护工作属于(D) 。

A.更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22.软件幵发项目规模度量(SizeMeasureme nt)是估算软件项目丁作量、编制成本预算、策划合理项目进度的基础。

在下列方法中,(A)可用于软件的规模估算,帮助软件开发闭队把握开发时间、费用分布等。

A.德尔菲法B. V 模型方法C.原型法D.用例设计23.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经常使用(D)对集成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A.BugzillaB.TestMa nagerC. TrueCoverageD. LoadR unner24.在用例设计中,可以使用UML中的(A)来描述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说明系统功能行为。

A.序列图B.构件图C.类图D.部署图25.根据下面的UML类图,以下叙述中(B) 是不正确的。

A.容器是一个组件B. GUI 组件就是一个容器26.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过程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调试与测试、系统安装与部署。

(B)阶段拟定了系统的目标、范围和要求。

A.详细设计B. 需求分析C.详细设计D.程序设计27.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D)。

A.概要设计B.详细设计C.可行性分析D.需求分析28.在开发一个系统时,如果用户对系统的目标足不很清楚,难以定义需求,这时最好使用(A)。

A.原型法B. 瀑布模型C.V- 模型D.螺旋模型29.渐增式开发方法有利于(A)A.获取软件需求C.大型团队开发B.快速开发软件D. 商业软件开发30.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其中(A)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D)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1) A.瀑布模型B.演化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2) A.瀑布模型B.演化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31._D—不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之一阶段。

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是_D_阶段。

(1)A.软件计划B.软件测试C.需求分析D.系统验收(2) A.软件设计 B.程序编写C.需求分析D.软件维护32.在软件开发方法中,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软件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C)A.阶段不明确B.无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C.开发周期长,难适应环境变化D.系统各部分不独立33.瀑布模型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 (C)。

A.过于简单B.过于灵活C.不能适应需求的动态变更D.各个阶段需要进行评审34.丄是软件生存期中的一系列相关软件工程活动的集合它由软件规格说明、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确认、软件改进等活动组成。

(D)是以追求更高的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性活动。

(1)A.软件过程B.软件工具C.质量保证D.软件工程(2)A.质量策划B.质量控制 C.质量保证D.质量改进35.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使用于(A)系统的开发。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分时B.需求确定的C.分时D.实时36.下列要素中,不属于DFD的是(D)当使用DFD对一个工资系统进行建模时,(A)可以被认定为外部实体。

(1) A. 加工B.数据流C.数据存储D.联系(2)A.接收工资单的银行 B.工资系统源代码程序C.工资单D. 工资数据库的维护37. 数据流图的作用是(B)A.描述了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B.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C.说明了将要出现的逻辑判断D.指明了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反应38.(C)不是结构化分析设计的原则。

A.模块独立B.自顶向下C.自底向上D逐步求精39.机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A)阶段产生的成果。

A.需求分析B.总体设计C.详细设计D.程序编码40.在数据流程图中,带箭头的直线表示(C),两条平行线表示(D)(1) A.加工B.外部实体C.数据流D.存储(2) A.加工B.外部实体C.数据流D.存储41.结构化分析法(SA)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C)A.自顶向下,逐步抽象B.自底向上,逐步抽象B.自顶向下,逐步分解D自底向上,逐步分解4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幵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不应该包括(D)A.软件设计的依据B. 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成的工作量A. 源程序的代码行数B. 程序的结构C. 算法的难易程度D.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成的工作量48. 关于软件测试对软件质量的意义,有以下观点:①度量与 评估软件的质量;②保证软件的质量;③改进软件开发过程;43.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D ) 44. 45. A. 软件开发方法 B. C. 软件开发费用 D. DFD 中的每个“加 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T ”至少需要 (D)A. C. 一个输入流B.一个输出流 一个输入流或一个输出流D. 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 模块的耦合度描述了 (D)A. 模块内各种元素结合的程度B. 模块内多个功能之间的接C. 糢块之间公共数椐的数量D. 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46. 内聚足一种指标,表示一个模块(B) A. 代码优化的程度B. 代码功能的集中程度C. 完成任务的及时程度D.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 47. 软件的复杂性与许多因素有关(D)④发现软件错误。

其中正确的是(C)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9.应该在(A)制订系统测试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