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

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

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第一篇:一年级地方教案(定稿)第一课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目标:1.知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教学重点:了解塔里木河的特点,感知母亲河的含义教学难点:了解内陆河的定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内陆河的定义吗?不留到大海里去的河就叫内陆河。

你们说一说塔里木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会有植物,只有植物才能将土地从沙漠中夺回来。

塔里木河贯穿整个塔里木盆地,养育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因此被称为“母亲河”A.第一幅图:塔里木河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连杆的胡杨林在秋阳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光茫,形成别具特色的绝美景观。

B.第二幅图:图片展示的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产鱼类—大头鱼。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反思:第二课水量丰足的外流河——伊犁河教学目标:1.直到伊犁河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

2.结合图画理解课文。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伊犁河的美丽富饶教学难点:说说伊犁都有哪些特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知道那里有什么特产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所到之处,水草丰茂,硕果累累……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

A.第一幅图:是夕阳西下时伊犁河的瑰丽景象。

B.第二幅图:图上的伊犁河仿佛一天噢条明亮的带子在草原上蜿蜓迂回。

伊犁河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富饶。

C.第三幅图:伊犁是薰衣草的故乡。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水量丰足的大河——伊犁河教学反思:第三课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教学目标:1.知道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2.知道额尔齐斯河的位置。

德育渗透:保护自然教学重点:感受额尔齐斯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额尔齐斯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等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1. 学习家乡的历史沿革,了解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族风情、民俗习惯等人文环境知识。

第三章:家乡的资源与产业1. 学习家乡的资源分布,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和发展状况。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章:家乡的文化与艺术1. 学习家乡的传统艺术,如民间美术、音乐、舞蹈等。

2. 引导学生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五章:家乡的社会生活1. 学习家乡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等社会生活知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对家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和地域认同感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一年级地方课下册》。

2. 与家乡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如家乡政府网站、地方新闻媒体等。

4. 实地考察资源,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址等。

六、家乡的经济与生活1. 学习家乡的经济体系,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经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七、家乡的自然保护1. 学习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了解家乡的自然保护措施和成果。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题:探索我们的社区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特点和资源。

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社区地图照相机或手机笔和纸标签贴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社区的多样性。

讨论社区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角色(如警察、医生、商店老板等)。

每组讨论该角色的职责和对社区的影响。

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社区,重点关注不同的设施和服务。

学生用照相机记录感兴趣的地方。

4. 观察记录:回到教室,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照片。

讨论每个地方如何服务社区。

第二课时:1. 复习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观察。

讨论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创意地图制作:每组制作一个社区地图,标出重要的地点和设施。

学生用标签贴纸标记他们最喜欢的社区地方。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社区角色,模拟社区生活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

4. 反思和分享:学生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经历和感受。

讨论如何成为负责任的社区成员。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讨论社区话题。

作业: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社区地图,标出家庭喜欢的地点。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社区地方和原因。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制作的社区地图和短文的内容和质量。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下册课题:四季的变化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时长: 2课时教学准备:四季图片和视频自然材料(如树叶、花朵、石头等)彩纸、剪刀、胶水画纸和画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

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

每组讨论该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地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对家乡的认知与热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民俗文化类(1)调查家庭饮食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调查家庭里最喜欢吃的食物、在什么样的节日、场合下吃的食物,并且向家长了解一些当地小吃。

教学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认识。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并将所调查的内容用PPT展示形式呈现出来。

(2)学习传统节日教学内容:讲授学生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由来和习俗,并通过制作手工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节日文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

教学方法:讲解+手工活动。

讲解时,教师通过画图、举例、传统故事等方式呈现节日文化的内涵。

手工活动分布制作节日饰品、制作节日美食等等。

2. 地质知识类(1)了解地质构造教学内容:学习家乡的地质构造、山脉分布、江河湖泊分布、岩石类型等地质知识。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地质情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情境模拟。

讲解地质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情境模拟,增加学生的现场感知维度。

(2)地方跑腿教学内容:通过校园周边实地考察,室外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质构造。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和实验。

三、教学流程1.调查家庭饮食文化:•讲解家乡饮食文化•布置课外任务:调查家庭饮食文化•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制作PPT进行展示2.传统节日:•讲解关于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开展手工活动:制作节日饰品3.了解地质构造:•讲解家乡地质构造、攀岩赏景等•室内实验:了解岩石、火山、地震等•室外实验:地方跑腿•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和考察内容,文化展示。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与之前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文化内涵的开发,丰富了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地方课程内容丰富,能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还有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此外还有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还有传统文化教学。

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在“名人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教学的重点:1、让学生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初步认识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3、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1、学生正了解并实践环保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

2. 通过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家乡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情况。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等。

第2课:家乡的历史1. 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 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重要事件等。

第3课:家乡的文化1.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方言等。

第4课:家乡的自然环境1. 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第5课:家乡的人民1. 讲述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2.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奋斗历程、杰出成就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情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现在课堂发言、课后实践等方面。

3. 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下册。

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历史图片、文化资料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农村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 学习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和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环境(第一单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单元)第三周: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第四周:家乡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五周:家乡的教育与社会保障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特色产业。

2. 掌握家乡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状况。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2. 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增强文化认同感。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产业和民俗风情。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

2. 学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九、教学计划第六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三单元)第七周:家乡的民俗风情(第四单元)第八周:家乡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九周:家乡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周:家乡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十一、教学内容第五单元:家乡的公共设施与服务1. 了解家乡的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等公共设施。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下册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地貌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水资源状况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家乡的地形地貌。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与家乡气候特点相关的故事,如夏季的炎热或冬季的寒冷。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水资源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地形地貌特征。

2. 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气候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家乡的水资源状况,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人文环境,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2. 家乡的民俗风情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家乡的历史文化。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与家乡民俗风情相关的故事,如当地的节日习俗或传统手工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民俗风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

2. 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民俗风情。

3.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植物、动物、矿产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植物资源2. 家乡的动物资源3. 家乡的矿产资源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植物资源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家乡的植物资源。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与家乡动物资源相关的故事,如当地的野生动物或宠物。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矿产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实践行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安排学生分组,并指定小组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研究家乡的地理、气候、资源和历史文化、民俗等。

3.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特色产业、参观家乡的环保项目等。

4.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产业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举办家乡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魅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教案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

2. 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主题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进行深入了解。

2. 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 每组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三、分享交流1. 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

2.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写一篇短文进行介绍。

2.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共同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培养了他们对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观察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案探索自然与环境保护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自然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自然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祖国的位置,相邻的城市和省份。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气候类型以及典型的气象现象。

3. 家乡的文化传统: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名山、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5. 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家乡的景点,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家乡的气候特点: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 探索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4. 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5. 总结课程: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家乡地图,标注出重要的地理位置。

2. 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3.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介绍。

5. 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内容6. 家乡的经济产业: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以及这些产业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7. 家乡的社会事业:介绍家乡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家乡人民提供的便利。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 让学生通过地图或实物,认识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3.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认识一些历史名人。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族文化,如民俗、艺术、传统节日等。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经济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业、旅游等。

2. 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同产业的特点。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是如何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保法律法规。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

第五课时:家乡的发展与变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科技应用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规划,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

2.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运用问答法、讲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朱国财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朱国财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方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运用。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关注。

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色与优势。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历史与文化资料、经济发展数据等。

3. 实地考察基地: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

4. 网络资源:家乡政府网站、地方新闻媒体等。

六、教学进程第1周第1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

2. 探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家乡,知道家乡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人口、民族3. 家乡的主要农作物4. 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活动:1. 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特产等,向大家介绍家乡。

2. 老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3.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家乡的人口、民族、主要农作物等情况。

4.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知道家乡的山、水、气候等特点。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山脉、河流2. 家乡的气候特点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家乡的山、水、植物等,记录下来。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知道家乡的历史人物、事件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人物2. 家乡的历史事件3. 家乡的文化传统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长辈了解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四章: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知道家乡的经济特点。

2. 培养学生珍惜家乡特产,推广家乡产品的意识。

教学内容:2. 家乡的特色手工艺品3. 家乡的旅游资源教学活动:1. 让学生带来家乡的特产,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农作物。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特色手工艺品,了解家乡的工艺文化。

3.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第五章: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等。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3. 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4. 家乡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传说5. 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内涵,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历史人物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文化传统: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历史人物、典故传说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3. 分析家乡的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领略家乡的美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优秀民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家乡特色美食的手工制品,如剪纸、土布等,以增强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理解。

2. 举办家乡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传说。

3. 组织一次家乡自然景观的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分享家乡的美景。

4. 开展一次家乡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

5. 策划一次家乡民俗体验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小学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绿色出行我能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绿色出行我能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绿色出行我能行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绿色出行我能行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2.通过谈话、讨论、听故事,了解摩托车、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身边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3.学习大胆与别人交流并敢于发表见解。

活动准备:1.调查表一张,环保故事课件一个,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志各一,有关绿色出行的宣传单若干。

2.课前与听课老师沟通,请听课老师积极参与。

活动过程:1.以听课老师为对象进行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出行方式。

(1)出示调查表,了解调查表的使用方法。

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出行方式调查表,这是哪种出行方式?(2)请小朋友调查听课老师今天是怎么来上班的。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调查员,去调查一下后面的听课老师今天是怎样来上班的?(3)教师统计,并在调查表上相应的出行方式后面写上数字。

(4)对调查情况进行简单小结:“我们来看看听课老师是怎么来的,哪一种最多,哪一种最少。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并阐述理由。

(1)出示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步行人的标志,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并做到相应的标志后面。

师:小朋友,如果现在你要外出,你最喜欢哪种出行方式?就轻轻地搬一张小椅子坐到这个标记后面去。

(2)幼儿阐述最喜欢的理由。

师: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看课件听故事,了解汽车、摩托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选择科学的出行方式。

(1)边听故事边看课件。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有一群小动物他们也想出去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出去的?师:小猫和小兔为什么会被警察拦住?幼儿自由猜测。

师:警察叔叔是怎么说的`?(2)请幼儿进行第二次选择:如果现在你又要外出,你又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幼儿根据选择坐到相应的标志后面,并阐述选择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1
一年级地方下册教学计划
2
3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4
5
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6
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

7
二、学生情况分析
8
本班级共有学生32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9
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

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10
11
三、教学内容分析
12
本学期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13
14
2、识别危险,帮助学生认识危险,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15
3、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16
四、教学目标
17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18
2、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五、教学措施
19
20
1、在教学中,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21
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
22
23
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24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25
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26
六、教学进度安排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