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吗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物理性职业危害信息周知(噪声)
●噪声聋不能治愈,一旦耳聋,便无法治愈
侵入途径
耳
主 要
危 害
表 现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信息周知卡(噪声)
基 本
定 义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由很多种不协调的基音及其谐音一起形成无规律、杂乱的,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烦的、对人健康有害的声音,叫做噪声
●工人在有噪声源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叫做噪声作业
危 害
特 性
●工龄越长,噪声聋发生机率越大;噪声强度越大,出现听力损失的时间越短;高频噪声、强度和频率经常变化的的噪声、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更大
国家标准
现有企业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备 注
●严守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监测●定期体检、体检合格后上岗
个 人
防 护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发现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
●定期体检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加以治疗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减少接触噪声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危害
●个人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
●脑电波异常(慢波增多)
●心律加快,血压不起眼痛、视力减退、眼花等症状
●可引起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
●严重者发生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卫生试题题库(管理人员)
2022年度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考试试题姓名:日期: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C )为主,防治结合。
A 健康 B安全 C预防2.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B )治理”。
A 彻底 B综合 C分期3.《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C )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安全生产 B 劳动保护 C预防、控制4.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 A),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 应急管理人员 C工会督察员5.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 B)种。
A 100B 132C 115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B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7.(B)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各级工会组织 B用人单位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8.用人单位的( A)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C 投资人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C )标准。
A劳动保护 B安全生产 C职业卫生10.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B )的原则。
A职业卫生 B分开 C劳动保护1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同时报批 B同时规划 C同时设计12.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C)。
A 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B 职业卫生设施验收评价C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3.用人单位应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A )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造成职业病的九大因素
[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造成职业病的九大因素按照202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它包括九大类,分别是:1.职业中毒。
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尘肺。
有矽肺、煤工尘肺等。
3.物理因素职业病。
有中暑、减压病等。
4.职业性眼病。
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5.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有噪声聋、铬鼻病。
6.职业性肿瘤。
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职业性传染病。
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8.职业性皮肤病。
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其他职业病。
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病目录一、尘肺1、矽肺隋医生医师你好!不同的职业所需要做的体检项目有些差异,这要根据前来体检人的自身情况来看。
职业病的检查:这个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检查事项为好。
一、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三、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五、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李医生医师病情分析:长期接触喷漆喷漆中含有苯等芳香类物质意见建议:由于苯有很大的挥发性如果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长期吸入苯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而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长期接触苯还会引起慢性中毒造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等疾病喷漆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可以通过肺部吸入而发生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人体皮肤直接与油漆接触会造成皮肤于裂发炎的同时还进入人体吸收入血造成中毒长期接触喷漆的工人要注意工作时戴好专门的面罩并着职业装并且限制好工作时间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指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指标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特殊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从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心理等方面介绍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及其相应的指标。
一、物理因素1. 噪声: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导致听力损伤、神经衰弱等问题。
指标包括噪声级、频率、持续时间等。
2. 振动:振动主要来自于机械设备、工具的运转,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会引起手臂、手腕、腰椎等部位的损伤。
指标包括振动频率、加速度、持续时间等。
3. 辐射: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常见的有电磁辐射和紫外线辐射。
长期接触辐射会导致皮肤病、白血病等。
指标包括辐射强度、频率、剂量等。
二、化学因素1. 有机物:有机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等,长期暴露会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等。
指标包括浓度、接触时间、容许浓度等。
2. 无机物:无机物包括金属、酸碱、气体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肺部疾病等。
指标包括浓度、接触时间、容许浓度等。
3. 有害粉尘:有害粉尘主要来自于建筑、矿山、化工等行业,长期吸入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指标包括粉尘浓度、粒径、接触时间等。
三、生物因素1. 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指标包括病原体浓度、接触时间、传播途径等。
2. 生物气溶胶:生物气溶胶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体液、排泄物等,长期暴露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指标包括气溶胶浓度、微生物种类、接触时间等。
四、社会心理因素1. 工作强度:工作强度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身心疲惫、抑郁等问题。
指标包括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速度等。
2.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因素,包括工作目标、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等,长期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心理问题。
噪声聋属于什么职业病
噪声聋属于什么职业病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噪声聋的预防措施:1、控制噪声源由企业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声功率。
例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机械撞击。
再如,提高。
矶裕利造阳福度,尽重颈少机器鄙仟的瑾舌相蘑璨,正确校准中心,使动态平衡等。
2、控制传播途径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
一是厂区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工作场所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所、生活区分开设置,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厂区比较偏僻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地衰减。
另外,把各工作场所同类型的噪声源(如空压机或风机等)集中在一个机房内,防止噪声源过于分散,减少污染面,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控制。
二是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如利用山冈、土坡、树木草丛和已有建筑屏障等有利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向接收者的传播。
三是采用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如将高噪声设备用吸声材料将其包裹。
3、佩戴防护用品接触噪声环境作业者应佩戴听力保护用品,如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4、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内进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
5、坚持职业健康体检就业前要体检,不适于从事接触噪声作业者不要从事噪声岗位的工作;在岗者需每年接受一次体检,发现听力损伤或噪声易感者,应调离噪声接触岗位,并进行定期听力检查。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1.《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2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17.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
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4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主治医师(职业病学)-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职业病学)-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听觉疲劳指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C.已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V形”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70dB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2、听力损失指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C.已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V形”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70dB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3、听觉适应指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C.已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V形”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70dB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4、噪声聋指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C.已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V形”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70dB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5、减压病的病因是A.高气压B.低气压C.高气温D.高气湿E.高气流6、高山病的病因是A.高气压B.低气压C.高气温D.高气湿E.高气流7、由于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可致A.热射病B.热痉挛C.热衰竭D.中暑E.休克8、由于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可致A.热射病B.热痉挛C.热衰竭D.中暑E.休克9、该工人从事作业中最主要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A.局部振动B.全身振动C.噪声D.高温、强热辐射E.森林脑炎病毒10、临床检查的重点项目是A.冷水试验B.电测听C.病毒培养D.骨关节X线摄片E.现场作业条件11、应重点检查的项目是A.脑电图B.神经肌电图C.电测听D.自主神经功能检查E.X线摄片12、从职业性损害角度考虑,最可能诊断的职业病是A.听力损伤B.噪声聋C.神经性耳聋D.听觉疲劳E.局部振动病13、控制此种危害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噪声源B.隔声C.消声D.工作时佩戴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E.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4、采集病史时应考虑接触的有害因素为A.噪声B.振动C.X射线和γ射线D.微波E.紫外线15、化验检查的重点项目是A.神经系统B.血液系统C.免疫系统D.消化系统E.内分泌系统16、考虑放射线的远期效应是A.神经病B.慢性放射病C.急性放射病D.放射性损伤E.白血病17、此患者应诊断为A.电光性虹膜炎B.电焊工角膜炎C.电光性眼炎D.视网膜灼伤E.红外线晶状体混浊18、致病因素最可能是A.红外线B.紫外线C.微波D.电离辐射E.激光19、不符合热适应表现的是A.出汗反应快B.出汗能力强C.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大滴状流淌以加快蒸发散热D.肾和汗腺对氯化钠的重吸收能力增加E.心率下降20、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B.机体脱水后补充大量淡水C.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D.外周血管扩张致脑供血不足E.头部受强热辐射直接照射致脑组织水肿21、提示高温作业工人机体缺盐的尿盐水平是A.15,20g/24hB.<15g/24hC.<5g/24hD.<5g/8hE.<2g/24h22、湿热作业条件下,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为A.加快代谢产热B.中枢抑制降低代谢产热C.汗液蒸发散热D.负辐射散热E.热传导散热23、体温仍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暑病是A.日射病B.热射病C.热痉挛D.热衰竭E.中暑先兆24、热射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体温升高明显,一般为40℃以上,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B.大量出汗导致明显脱水表现C.短暂晕厥D.一系列休克表现E.以上都不是25、可能引起白血病的因素是A.低温B.激光C.X射线和γ射线D.噪声E.振动26、消声措施主要用于控制A.流体动力性噪声B.机械性噪声C.电磁性噪声D.高频噪声E.中、低频噪声27、吸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噪声源传出声波强度B.封闭噪声源C.控制空气扰动D.吸收声能,降低工作环境噪声强度E.以上都不是28、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听觉系统损伤是A.噪声聋B.听力损伤C.听觉疲劳D.听觉适应E.永久性听阈位移29、噪声所致永久性听阈移位的早期听力曲线改变特点是A.语音频段和高频段听阈同时上移B.语音频段和高频段听阈同时下移C.语音频段听阈无明显改变,而高频段听阈下移D.语音频段听阈无明显改变,而高频段听阈上移E.语音频段听阈上移,而高频段基本正常30、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噪声强度卫生学评价指标是A.声压级B.响度级C.A声级D.B声级E.C声级31、噪声聋在病变性质上属于A.神经性耳聋B.感音性耳聋C.传导性耳聋D.混合性耳聋E.过敏性耳聋32、不属于局部振动病诊断常规询问检查的内容是A.手部症状及类神经征表现B.冷水试验C.手部末梢感觉D.肌电图检查E.脑电图33、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B.前庭器官障碍C.视觉紊乱D.骨骼肌肉损伤E.免疫功能低下34、划分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的电磁辐射量子能量水平是A.2eVB.12eVIC.20eVD.12库仑E.12Ci35、为比较不同类型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应采用的电离辐射单位是A.放射性活度B.吸收剂量C.照射量D.剂量当量E.铅当量36、放射性疾病其类型有A.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B.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C.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远期随机效应D.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近期随机效应E.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远期随机效应37、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A.听觉适应、听觉疲劳B.听觉疲劳、听觉损伤C.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D.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E.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38、有关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以下不正确的是A.对神经系统能产生影响B.可以引起高频段听力下降C.可以出现雷诺征D.可以引起肌无力、肌疼痛、肌萎缩E.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39、促进振动病发生的重要外界条件是A.潮湿B.高温C.寒冷D.热辐射E.以上都不是40、以下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不正确的是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41、可能引起电光性眼炎的因素是A.电磁波B.微波C.红外线D.紫外线E.可见光42、局部振动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发作性白指或白手B.肢端感觉障碍C.类神经征D.多汗、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E.以上都不是43、某女性患者,纺织厂织布车间挡车工,工龄12年,电测听检查,见双耳听力曲线上在4000Hz处听力下降超过30dB,此改变属于A.听觉适应B.听觉疲劳C.听力损伤D.噪声聋E.爆震性耳聋44、某男性患者,在粮库从事粮食烘干工作,工龄25年,近日感觉视物不清,检查证实患有白内障,如与职业有关,则其最可能暴露的射频辐射波段是A.长波B.中波C.短波D.超短波E.微波45、某男性患者,高温作业工人,现场体检结果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稳定而致脉压增大,无不适主诉,则该工人处于A.机体蓄热阶段B.生理适应阶段C.生理性脱水阶段D.机体缺盐阶段E.以上都不是。
2021年《职业病防治法》线上答题题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2001年12月1日B.2002年5月1日C.2002年1月1日D.2002年10月1日答案:B2.《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 )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安全生产B.劳动保护C.预防、控制D.预防减少答案:C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工作B.职业C.学习D.服务4.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 ( )为主,防治结合。
A.健康B.安全C.预防D.防护答案:C5.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 )治理”。
A.彻底B.综合C.分期D.政府答案:B6.《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 )。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D.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答案:C7.用人单位的( )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B.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C.投资者D.劳动者答案:A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 )的原则。
A.隔离B.分开C.单独布置D.加强防护答案:B9.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同时报批B.同时规划C.同时设计D.同时申请答案:C1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规章制度B.责任制C.管理机构D.管理制度答案:B11.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
A.新产品B.新方法C.新材料D.新能源答案:C1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 )。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
可扩散性
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随着空气、水等介质 传播,影响范围广泛。
3
可累积性
长期接触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会导致不 可逆的听力损伤和健康问题。
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
机械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摩擦、撞击产生的噪声 。
空气流动、压缩、膨胀等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不断完 善安全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安全管理措施
01
现场监测与评估
对产生噪声的作业现场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噪声的强度和危害程度
,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02
使用防护用品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为员工配备适当的耳塞、耳罩等防
改进工艺和设备
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噪声产生,从源头上
控制噪声危害。
安全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意识
加强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员工充 分认识到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培训操作规程
针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和操作流程,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操作规程,使员工了解如何正确操作 设备以及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如何采取应急措施。
降低噪声传播的措施
01
对产生噪声的设备或工序,采用局部隔离、整体隔离、吸声降 噪等措施,减少噪声对作业场所的影响。
02
在作业场所修建隔音室、隔音墙、吸音板等设施,有效降低噪
声传播。
优化作业布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物理因素职业危 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 于接触各种物理因素而 导致的职业危害
分类:包括噪声、振动、 电磁辐射、高温、低温、 压力等
噪声危害:长期 暴露在高分贝噪 声环境中,可能 导致听力下降、
耳鸣等症状。
振动危害:长期 接触振动设备, 可能导致手部振 动病,出现手指 麻木、肌肉萎缩
等症状。
电磁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高频电 磁辐射,可能导 致头痛、失眠、 记忆力减退等症
状。
紫外线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紫外线 辐射,可能导致 皮肤晒伤、角膜
炎等症状。
激光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激光辐 射,可能导致眼 睛损伤、皮肤灼
合理布局生产工艺:将高温作业与低温 作业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隔热防护:采用隔热材料对设备进行隔 热处理,减少热量传递
通风换热:加强通风换热,提高空气流 通速度,降低室内温度
减少接触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 少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接触时间
健康检查: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高温作业引起的职业病
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物理因素职 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 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员工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提高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认 识和意识
增强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 范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规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自 我保护意识
的有效实施。
制定并执行物理因 素职业危害防治操 作规程:包括设备 维护、使用、检测 等方面的规定,确 保员工正确操作, 减少职业危害的发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产生的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工作者健康、引起职业病的因素。
根据危害因素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空气污染、噪声、震动、光照强度和电离辐射等,直接对工作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1.1空气污染:如尘埃、有害气体等,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造成危害;1.2噪声: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中,会导致听力受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1.3震动:震动会对人体骨骼、血液循环、内脏器官等产生损害;1.4光照强度:强光照射对眼睛和皮肤产生不良影响;1.5电离辐射:如放射线,对人体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
二、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对工作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损害。
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2.1有毒气体:如氨气、硫酸、硝酸等,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2.2有毒有害粉尘:如石棉、煤尘、铅尘等,对呼吸系统、皮肤等产生危害;2.3有毒有害液体:如重金属溶液、酸碱等,对皮肤、消化系统等产生危害;2.4有毒有害固体:如重金属、农药等,对皮肤、呼吸系统等产生危害;2.5急性、慢性中毒物质:如有机溶剂、酒精、毒药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产生危害。
三、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生物毒素等对工作者健康产生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生物因素包括:3.1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途径感染人体,导致传染性疾病;3.2生物毒素:如霉菌毒素、蛇毒等,通过吸入、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四、人因因素人因因素是指由于个体的工作姿势、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对工作者健康产生的影响。
常见的人因因素包括:4.1工作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疾病;4.2工作强度过大或过小:工作强度大会导致疲劳、神经衰弱,工作强度小会导致肌肉无力等;4.3工作时间长:长时间连续工作会导致疲劳、心理压力等。
职业卫生试题(二)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2、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3、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化学物质、物理等有害因素而对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4、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5、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
6、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7、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3% 。
8、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
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 。
如低于4m 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9、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10、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人数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人数计算。
11、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12、在《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备注栏中,标有“皮”及“G1”字样,“皮”指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G1”指确认人类致癌物。
13、高温危害评价中接触时间率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和8h 的比率。
14、脉冲噪声是指: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 ,间隔时间 >1s ,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15、手传振动是指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16、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的职业病种类
(一):噪声及噪声聋;
(二):震动及震动病:(震动病分为全身震动和局部震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震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震动 的局体震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局部震动病为法 定职业病)。
(三):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014:异常气象条件及关有职业病?
(一):高温作业;
(二):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三பைடு நூலகம்:高温高湿作业; (四):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有三种; (1):中暑;(2):减压病,急性减压病。(3):高原病。
职业健康考试试题
职业健康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病?A.尘肺病B.镉中毒C.骨折D.噪声聋正确答案:C.骨折。
解释:骨折是由于外伤导致的身体骨骼断裂,与职业活动无直接关系,因此不属于职业病。
而尘肺病、镉中毒和噪声聋都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疾病,属于职业病范畴。
2、下列哪一项措施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A.使用防护设备B.改进工艺流程C.增加员工休息时间D.提高工作环境温度正确答案:D.提高工作环境温度。
解释:提高工作环境温度不仅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反而可能加重某些职业病的症状。
而使用防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和增加员工休息时间都是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措施。
3、下列哪一项不是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A.早期发现职业病症状B.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C.确定员工的健康状况D.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正确答案:B.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
解释: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症状、确定员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而不是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
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是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是健康检查的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职业病的范畴?A.颈椎病B.腰椎间盘突出C.尘肺病D.噪声聋正确答案:C.尘肺病 D.噪声聋。
解释: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属于骨科疾病,不是职业病范畴。
而尘肺病和噪声聋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属于职业病的范畴。
2、下列哪些措施可以预防职业病?A.使用低毒替代品B.改进工艺流程C.提高个人防护意识D.增加员工休息时间正确答案:A.使用低毒替代品 B.改进工艺流程 C.提高个人防护意识D.增加员工休息时间。
解释: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包括使用低毒替代品、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增加员工休息时间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职业健康安全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哪一项是首要的事项?A.员工健康B.事故预防C.环境安全D.公众安全答案:B.事故预防2、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应如何处理事故和职业病?A.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事态扩大B.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轻员工的痛苦C.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恢复生产D.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答案:D.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3、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山东职业卫生评价师考试真题
1、在职业卫生评价中,哪种有害因素属于物理因素?
A. 铅尘
B. 二氧化碳
C. 高温
D. 苯
(答案)C
2、职业卫生评价师在进行现场调查时,主要关注的是?
A. 企业的经济效益
B. 员工的生产技能
C. 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企业的管理制度
(答案)C
3、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职业病范畴?
A. 尘肺病
B. 噪声聋
C. 普通感冒
D. 化学性皮肤灼伤
(答案)C
4、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中,对于检测数据的处理,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应使用有效数字表示结果
B. 可以适当修改数据以符合预期结论
C. 应注明检测方法的依据
D. 应包括数据的测量不确定度
(答案)B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应遵循的原则是?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 治疗为主,预防为辅
C. 只关注治疗,不考虑预防
D. 只关注预防,不考虑治疗
(答案)A
6、下列哪项不是职业卫生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A. 风险评估法
B. 对照标准法
C. 经验判断法
D. 主观臆断法
(答案)D
7、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对于接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应重点关注其哪方面的健康情况?
A. 身高体重
B. 视力听力
C. 职业病及相关症状
D. 饮食习惯
(答案)C
8、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A. 评价目的和依据
B. 评价方法和过程
C. 评价人员的个人履历
D. 评价结论和建议
(答案)C。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精品推荐】噪音性耳聋是职业病吗
噪音性耳聋是职业病吗
小编希望噪音性耳聋是职业病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噪声性耳聋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噪音性耳聋是职业病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噪音性耳聋属于职业病,在职业病认证的过程中,只有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得了噪声聋,才可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
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的作业。
噪音性耳聋的临床表现
噪音性耳聋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
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
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最终普遍下降。
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
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
噪音性耳聋的诊断
有明确的噪声暴露史,即在超过85dB(A)以上的环境下长期超时工作的历史。
主诉双侧耳鸣与进行性耳聋而无其他致病因素。
对怀疑噪声性聋者做听力测定,必须用经计量部门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389,ISO/DIS-7566规定的听力计标准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吗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噪声聋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噪声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性噪声聋病人。
职业性噪声聋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措施:
(1)控制噪声源。
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
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
(3)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带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
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同时,患有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早脱离噪声环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
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不好,可加用镇静药物。
对于噪声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变化,应鼓励安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