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完整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词牌、词律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结构特点。
3.教师对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解析,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坚定信念等。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型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词是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400字。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欣赏并讨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了解孩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孩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5.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词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美。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如社会环境、文化特点等。

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如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宋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3.2 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翻译诗歌,理解诗意的内涵。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教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翻译、分析、写作等。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指定的教材,提供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

5.2 多媒体: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5.3 网络资源: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诗歌的研究文章、诗人简介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仿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详细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详细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详细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详细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详细教案,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wenxue)。

课前热身:诗歌知识小竞赛(1)“词又被称为( )A、长短句B、乐府诗C、小令(2)我们通常所说的“元曲”,正式的名称更改叫做( )A、小令B、套数C、散曲(3)词和曲与诗歌的不同之一在于题目前还分别有( )和( )A、词牌名B、曲牌名(4)我知道的宋代著名词人有( ),我还会背他的( )(5)古诗一般有( )( )( )三种形式。

一、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也积累了不少名句。

能背上几句吗?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3、揭示课题: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黄沙,就是指黄沙岭。

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

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用学生积累的名句来引入教学,既可以巩固孩子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作者。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选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是一首以农村生活的佳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关注自然风光,珍惜美好生活。

(3)懂得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

(3)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3)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比较教学法: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加深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黄沙道中的自然风光。

(2)播放音乐:古琴曲《西江月》。

(3)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和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典故。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探讨诗人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美感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感悟文章。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词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整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整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整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整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

(读前互相鼓鼓劲儿)[点评: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教案第【1】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法: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铺垫:1、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2、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作者的豪放派风格,激发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宋代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诗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表达的理解。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宋代背景和辛弃疾的生平。

激发学生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出现的地理、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进行分析,并向全班分享。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进行相关拓展学习。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抄写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学习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和分析文章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首词。

2、借助工具书、,采用想象、讨论的方法体会词中描写的意境3、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好的资料,老师准备做好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清平乐.村居》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谁能背诵?先抽背、再集体诵读。

2、辛弃疾还写了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词、初步整体感知1、自由练习,把这首词读通顺。

2、谁能读给我们听听?(“见”读“现”)3、采用不同形式读,达到读通顺的程度。

(男女生读,分小组读等)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词的基本知识?(词牌名题目上阙下阙)5、《清平乐.村居》是夏日里的一天,辛弃疾来到村庄里的一座茅屋旁,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模仿老师,讲一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夏日的一个夜晚,辛弃疾来到江西上饶的黄沙岭中,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体会词中的意境1、拿出准备的资料,看着屏幕上的,读读注释和句子,把自己想象成辛弃疾,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走在黄沙岭中,抬头一看,明亮的月光照到了树枝上,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喜鹊吓得飞了出来。

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来,蝉在树上不停地鸣叫。

(夏天,天气很热。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稻田边,稻花的香味随风飘来,哇!看来,今天又将是个丰收之年了。

听,田中的青蛙呱呱呱地叫着,仿佛在开演奏会呢!(正是稻谷扬花的时节。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下阙。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再抬头看看天空,夜空中有七八颗星星眨着眼睛。

这时,落下了几滴雨点。

看来要下大雨了,怎么办呢?想起来了,往日,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边,有一座小茅草屋,那里可以避雨啊!过了溪上的小桥,再转个弯,忽然就看到了茅草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篇1一、文本解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

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当时的辛弃疾潜心研读庄子和陶潜的的文章。

这首词与《清平乐村居》都是词人在这个时期写的。

西江越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

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

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5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扇子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

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

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

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夜晚行走黄沙道时所见的自然景象的诗词。它体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美的捕捉和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词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辛弃疾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象,以及他表达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词描绘自然景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诗词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发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创作规则还不够熟悉,担心出错。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古诗词创作的练习,让学生们多尝试、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小组讨论氛围并不热烈。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设定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诗词创作实践:学会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诗词。
举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运用了对仗、拟人手法,表现出夏夜的宁静与生动,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并学会运用。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意义,如作者借助自然景象所表达的抗争精神。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范例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

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模板第【1】篇〗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

师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扩写一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在黄沙岭,月亮照在旁边的田地里,猫头鹰“呜呜”的叫着,让我身子直冒冷汗。

当我走到一棵树边时,突然传来了一些恐怖的声音,我越想越害怕,往周围看了一下,哦,原来是月老将几只可爱的喜鹊惊醒了,让它们飞了起来。

我叹了一口气,原来黑夜并不这样可怕。

树上的蝉儿也被惊醒了,开始了他们的“蝉乐交响曲”,我越听越陶醉,又开始喜欢黑夜了。

又走了几步,我来到了一片稻田边,稻田里传来几声清脆的蛙叫“呱、呱”。

我悄悄拨开草丛,一只青蛙在对另一只青蛙呱呱叫;好像在说:“兄弟,你看今年的庄稼长得多肥呀,这可多亏了咱俩多吃的虫子呀。

好了,我饿了,咱俩去找些吃的吧!”说完,两只青蛙走了。

这时,我抬头一看,今晚的月亮又圆又大,真漂亮。

可星星却寥寥无几,大概,它们想与月亮比美,回家穿漂亮的衣服去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精选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精选5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精选5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2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辛弃疾的《西江月》。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教材分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正是辛弃疾光复故国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从而把一腔忠愤转向词的世界,也就是这样,造就了南宋词坛上的一代大家。

《西江月》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西江月》写的是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写的是一次夜行的经历。

辛弃疾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一副鲜明生动逼真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词人忘怀于大自然的快乐。

抒发了词人的闲适的心情。

说学情:本节课面临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告别迷恋动画片的时代,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本节课能够让他们联想到动画片中的画面,所以讲课的时候把他们接触过的动画画面引入到课堂上来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目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赏析,在表达中再现意境,在学习中感受宋词的魅力。

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读词,品词,悟词。

从而了解词人的基本信息和词的有关常识。

理解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通读感知词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特殊句式,了解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六年级人教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六年级人教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乡村夜景。

学习词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分析词句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词人的情感,领悟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描绘的乡村夜景。

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的情感,领悟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乡村夜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

引出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介绍词人辛弃疾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词文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词意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描绘的乡村夜景。

4.赏析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如“明月”“清风”“稻花香”“蛙声”等,体会这些景物营造出的氛围。

学习词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声衬静。

品味词中的语言美,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简洁明快。

5.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词人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词人通过描绘乡村夜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乡村生活的感受。

6.朗读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和情感。

开展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词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

3、感受词中的意境,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的吟诵体会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宋词,来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1、读一读题目?从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课文链接找出诗词区别)2、介绍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

二、出示学习任务(一)读词,读准字音;(二)读词,读出韵味;(三)读词,想象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四)读词,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是什么。

三、小组自学,梳理疑难,相互交流四、展示,适时点拨1、读(1) 读准字音;(2) 读出韵味;指导:古诗词的朗读,音断意连,读出节奏需要放慢速度,该停顿的地方夸张一点,韵味就出来了。

(3)难点: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有感情的吟诵。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过渡: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也穿越一把,一起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和他一起来欣赏黄沙岭的夜景。

2、赏上阕:(1)诗人笔下都描绘了什么?明月别枝鹊稻花香蝉鸣蛙声(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能说出来吗?(3)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蛙鸣声,在诗人看来,这青蛙也在诉说,他们会说这什么?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想走进了画卷一般,诗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起了变化,发生了什么?(齐读下阕) 下阕:(1)诗人看到了什么?(2)过去很熟悉的茅店找不到了,他心情如何?(急)(3)最后结果如何,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吗?(齐读最后一句)(喜)过渡:这一“急”一“喜”,让夜行更有了一种情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了解宋代诗词背景和文化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词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词的字词理解、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宋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2.2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宋代文化背景对诗词理解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文。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宋代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材料。

笔记本和writing 工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引入黄沙道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鼓励学生背诵诗词,加深记忆和理解。

4.3 字词解析:解释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测词义。

4.4 意境与情感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美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鉴赏文章,包括对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首以黄沙道中为背景的诗词或故事。

5.2 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延伸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宋代诗词作品,如《青玉案·元夕》、《声声慢·寻寻觅觅》等,以加深对宋代诗词风格和文化的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西XX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XX 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XX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教学内容: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XX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XX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西XX月夜行黄沙道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夜行黄沙道中教
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法: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铺垫:
1、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后的又一种,它兼有与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别名,但是在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
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着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柳永()、陆游、,人们说的“”指的是和。

2、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合称“”,与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安抚使、安抚使等职。

有词集《》,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着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着有《》与《》,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
岁。

二、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三、新授
1、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师激励学生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当堂背诵。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检测学生对宋词的了解识记
2、复习检测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二、新授
读懂——与作者对话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
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
读出“喜”。

5、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二)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
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5、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
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读透——与时空对话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

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

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
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三、拓展: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尝试将这首词改写成白话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