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马尔萨斯模型公式推导

马尔萨斯模型公式推导
马尔萨斯模型是一个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人口增长率和资源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于1798年提出。
马尔萨斯模型的公式推导从初始人口数开始。
假设初始人口数为P0,人口增长率为r,资源增长率为g,时间为t。
则在t时刻,人口数Pt可以表示为:
Pt = P0 * (1 + r)^t
而资源数Gt可以表示为:
Gt = G0 * (1 + g)^t
其中,G0为初始资源数。
由于人口增长率和资源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r和g的关系表示为:
r = a - b * Gt
其中,a为初始人口增长率,b为反映资源枯竭程度的常量。
将r代入Pt的公式中,得到:
Pt = P0 * (1 + a - b * Gt)^t
这就是马尔萨斯模型的公式。
它描述了人口增长率随着资源增长率的减少而减缓的过程。
在模型中,当资源增长率为零时,人口增长率将趋于零,即人口数量将达到一个稳定值。
当然,这只是马尔萨斯模型的简化版,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
但是,该模型为我们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
马尔萨斯陷阱名词解释

马尔萨斯陷阱名词解释2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人口呈几何增长,而粮食只能呈算术增长,因此必然会导致饥荒、战争和疾病。
这就是困扰人类千万年的“马尔萨斯陷阱”。
所幸的是,技术革命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人类逐渐摆脱了饥荒、疾病及生存威胁,“马尔萨斯陷阱”似乎渐行渐远。
但是,技术革命的“保鲜”周期顶多半个世纪。
每一次技术革命爆发时,“破坏式”地推动边际递减曲线右移,将经济增长率拉到一个更高水平,经济繁荣。
高收益率吸引资本大量进入,技术稳定之后,投资收益率逐渐递减,经济进入衰退期,进而不景气。
如此,反复循环、周而复始。
从近代开始,人类一共爆发了三次典型意义的“工业革命”,分别是1760年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年爆发于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70年(另一说法是二战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新材料、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革命。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间隔都在100年左右,重大的技术红利持续了55年。
经济保持中高增长,然后继续下滑,面临45年左右的低增长状态,直到下一次重大创新到来。
每一次技术革命退潮,人类又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和无政府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
当时,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1831、1834)、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
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欧洲大陆革命风暴达到高潮。
这是近代社会第一次滑入“马尔萨斯陷阱”。
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经济再次持续繁荣,拯救了人类。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20世纪上半叶,人类再次滑入近代社会第二次“马尔萨斯陷阱”。
这是人类社会最血腥最残酷的时代。
在这个阶段,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最大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
人类在历史上陷入了极端零和博弈、股票竞争的丛林法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和幸福。
马尔萨斯

六、对后世的影响
• 1、人口控制政策。虽然马尔萨斯本人从未提倡过 用避孕方法控制人口,但是这一政策的提出却是 他基本思想的必然结果。第一个公开提倡用避孕 方法来防止人口过剩的人是颇有影响的英国改革 家弗朗西斯·普莱斯。普莱斯读过马尔萨斯的论 著,深受影响。1822年他写了一本提倡避孕的书, 宣传节育知识。 • 2、工资钢铁定律。受马尔萨斯影响的经济学家断 定:在正常的环境下,人口过剩使工资不会大大 地高于维持生计的水平。 • 3、达尔文。马尔萨斯的观点还影响着生物学的研 究。达尔文说他读过《人口原理》,该书为他的 进化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 4、凯恩斯。马尔萨斯还写过几本经济学论著,其 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学原理》(1802年)。 该书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特别是二十世纪的 重要人物凯恩斯。
三、供求价值论
• 即商品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 的状况决定的。 • 马尔萨斯认为,商品所能支 配的劳动,等于生产该商品 所耗费的劳动量加预付资本 的利润,也就是商品的生产 支配 费用。 劳动 • 供给:具有出售愿望的待售 说 商品的数量 • 需求:人们对于该商品的具 耗费 有一般购买能力的购买愿望。 劳动 说 • 有效需求:一种能满足商品 供给的自然和必然条件的需 求 。
四、地租论和谷物法争论
(一)地租论: •定义:土地产品在支付一切耕种费用后留归地主的 那部分。 • 认为地租高昂是一国财富增加的象征,因为正是 财富增加了,农产品才不会涨价,不但优等地和 中等地上的土租(级差地租)会上升,而且最劣 等土地上地租也会上升。 • 认为地主不愿无报酬出租土地,即他承认了绝对 地租的存在。 (二)谷物法争论: • 马尔萨斯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支持谷物法,拥护 农业保护政策。主要论点之一是,外国谷物的自 由进口会造成对外国粮食的依赖,而依赖外国是 危险的,应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粮食等自给。
马尔萨斯何以成为最“长寿”的经济学家

文字何以成为图像?这似乎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深奥的问题。然而,我们 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将文字视觉化,使其成为图像。
以春天为例,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我们可以将春天想象成一位 温柔的女郎,翩翩而来,带给大地一片生机。随着春风吹拂,花儿绽放,原本 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这种美好的景象可以激发人们的希望,让人们感受 到生命的活力。
实际案例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将教育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热门”选 择。小王是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在求职过程中,她发现教育行业对自 己所学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参加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她掌握了更多的 教学技能和方法,最终成功获得了一家知名教育机构的工作机会。小王表示, 是教育行业的兴起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专 长。
道德成为法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道德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 多法律规范本身就是道德准则的体现,如诚实、公正、尊重他人等。这些道德 原则在法律中得到了反映,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其次,道德可以弥补 法律的不足。法律虽然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它无法涵盖所有的社会行为,也无 法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全面约束。
马尔萨斯出生于1766年,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他的学术 生涯跨越了18世纪和19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 键阶段。马尔萨斯通过对人口增长、食物供应、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研究,揭示 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尔萨斯经济学说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从人口和资源的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口增长是自然规律,然而,资源的增长却受到 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因此,马尔萨斯预测了全球人口 增长的极限,并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以避免社会崩溃的方案,即“马尔萨斯陷 阱”。他的这一思想为后来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现代社 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尔萨斯均衡

(4.7课堂补充讲义)第六讲第五节:马尔萨斯均衡(平新乔)作为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理论的一个推广与应用,这一节,我们专门介绍马尔萨斯经济(Malthusian Economy )与马尔萨斯均衡(Malthusian Equilibrium )。
一、经济史事实与理论模型特征。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4)于1798年匿名发表了《人口论》。
其人口论尽管受到许多批评,但从过去200年的实践中,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理论的深刻性与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主要在于,马尔萨斯揭示了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均衡的一般特征,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国社会的“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它仍然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马尔萨斯所讨论经济叫“马尔萨斯经济”,即工业革命以前的经济。
这大约包括人类社会在1800年前的4800年间所处的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的最典型事实是,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上是一个常数(约为人均600美元,按1985年美元计算)。
请看下图:图1:人均收入所谓“马尔萨斯均衡”,就是要解释这种状态为什么会作为一种稳态(steady state )的均衡而出现。
人均收份30201020001000AD1BC 1000BC 2000BC 3000下面给出“马尔萨斯均衡”理论模型的基本特征:特征1:总产出是土地(L )与劳动(N )投入的函数,即()t t t N ,L F C = t=0,1,2,… (1) 这里,为了避免混稀,用L t 表示t 时期的土地(Land ),而用N t 表示t 时期的劳动服务数。
实质上,模型假定人口与劳动力是相等的(这样做,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
)。
C t 是t 时期社会总产出,由于农业社会中投资很少,因此,总产出相当于总消费品数量,用C t 表示。
公式(1)中没有包含资本投入,这是由于传统社会中物质资本很少。
同时,抽象掉资本(K t ),也是出于讨论的方便起见。
模型假定:人们总是偏好于更多的C t ;并且,每个社会中的土地量为固定:L L L L L 1t t 1======+ ;土地按人口均分,这样,每个劳动力拥有相等的土地量。
经济学说史第四讲马尔萨斯与李嘉图

4.1、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杰出乡村绅士之家;•1785年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攻读哲学和神学;1791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1796年成为一名牧师;1805年起任东印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古典经济思想中一名虽有争议却很重要的人物。
•著作:《人口论》、《政治经济学原理》4.2、历史与背景知识历史背景:两大论战•第一个论战:关于贫困的增加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工业革命的一些负面影响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出现,失业与贫困问题急需矫正;–英国最新的一系列“济贫法”——给穷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英国有钱阶层仍然拒绝对贫困承担任何责任并强烈反对分配收入的法令;历史背景:两大论战•第二个论战:关于谷物法,即对进口谷物征收关税并有效地对英国从国外进口的谷物设置了一个最低价格–进口关税提高了国内谷物的价格,地租也将随之上升,因此地主对此是赞同的;–18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不断增长的人口正在给英国的食物供给带来压力,早在1790年英国就已经发现进口粮食是必要的;–但拿破仑战争使得进口相对减少,结果造成了极其高昂的国内谷物价格和地租价格。
知识背景:戈德温和孔多塞马尔萨斯的父亲丹尼尔是一位怀有激进思想并对人类的进步充满信心的绅士,并力图用自己的观点影响马尔萨斯。
这一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戈德温和孔多塞著作的基础上:•威廉﹒戈德温(1756-1836)–无政府主义和无神论的政治哲学家;–主张人类是可以完善的,一个完美的社会可以创造出完美的人类;–相信人口增长不是什么问题;达到人口极限后,人们将不会继续繁殖;知识背景:戈德温和孔多塞•孔多塞(1743-1794)–无神论者、政治上的民主主义者、经济上的重农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在《人类知识进步纲要》中提出关于社会进步的三个基本原理:国家之间的平等;在一国之内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性的可完善性;–他相信,最终国家之间的平等将消灭“最具灾难性与罪恶性的”战争;国家在消除了财富、遗产及教育方面的差异后,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些有益的改革措施将使人口增加,但食物的供给将增加得更快。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早期经济学家,他既是资产阶级代言人,又是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的忠实卫士,是没落的土地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供参考学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马克思把托·罗·马尔萨斯看作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有1803年的《人口原理》,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要点:1.产生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起来,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对英国统治阶级造成威胁。
马尔萨斯为反对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潮,发表了人口论。
2.两个重要前提(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3.两个假定:一是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二是生活资料在相同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4.推断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5.三个命题或基本内容:(1)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6.对人口抑制的方式:(1)积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瘟疫等。
(2)预防的抑制:包括道德的抑制和不道德的抑制。
道德的抑制如:晚婚、独身、保持贞操等。
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某些“伤风败俗”的罪恶等。
第一种方式是有效的。
7.《人口论》的引申观点:(1)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们的人口数量。
马尔萨斯定律

马尔萨斯定律马尔萨斯定律,又称人口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8世纪末提出的一种人口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将引发人口灾难。
马尔萨斯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人口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的增长只是以算术级数增长。
这种不平衡的增长速度必然导致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人口的需求,从而引发人口危机。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受到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而资源的增长则受到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约。
根据马尔萨斯的理论,当人口增长过快时,资源供给将无法跟上人口的需求,从而导致资源匮乏、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尔萨斯提出了两种调节人口增长的办法,即“正性检查”和“预防性检查”。
所谓“正性检查”,就是指通过战争、疾病和饥荒等方式来限制人口的增长。
马尔萨斯认为,这种方式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通过消除一部分人口,可以减少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然而,这种方法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它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且会带来人道主义灾难。
相对于“正性检查”,“预防性检查”则更加人道和可持续。
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控制生育率来实现人口的调控。
马尔萨斯主张通过道德约束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同时鼓励晚婚晚育和节育等措施,以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人口与资源达到相对平衡。
然而,马尔萨斯定律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受到了一些质疑。
首先,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资源的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口的需求,从而缓解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趋势。
因此,马尔萨斯定律并不是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论,而是一种以人口与资源关系为基础的思考方式。
然而,尽管马尔萨斯定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我们仍然需要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实现人口与资源的平衡。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基本内容和观点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基本内容和观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8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增长的理论。
这一理论对经济学、人口学及社会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结合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我们需要了解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
马尔萨斯主张认为,人口呈指数增长,而资源却呈线性增长,这就使得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资源的增长。
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人口会快速增长,而资源的供给将会滞后,导致资源匮乏和社会危机的出现。
马尔萨斯还强调了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
他认为,人口增长受到生产力和资源供给的限制,当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人口增长的时候,就会出现人口自然调控的现象,例如疾病、饥荒和战争等,以维持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平衡。
2.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观点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社会观察家的关注与争议。
一些人支持马尔萨斯的观点,认为人口增长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而另一些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马尔萨斯过于悲观和偏颇。
其中,支持者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提醒着我们要警惕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认为,过度的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社会动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反对者则认为,马尔萨斯过于悲观和简化了人口增长与资源的关系。
他们指出,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源供给并不一定会被人口增长所压垮,而且人口增长也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化为只是资源供给与人口增长的单一关系。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来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的关系。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也提醒着我们要警惕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社会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第二讲马歇尔经济学说

(二)供给理论
1.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
---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组织
(1)土地 是大自然赠与的物质和力量,它没有生产费
用,也没有生产它的供给价格。
土地报酬的变动规律:土地报酬是土地对用于土地上 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它的变动倾向可能是递减的,也可 能是递增的,此外,还可能有土地报酬先增后减,或者先 减后增的情况。不过,在土地已经充分利用而人口压力不 断增加的国家里,土地报酬递减的倾向,最终必然成为不 可抵当的规律。
(3)资本 作为产的一个要素,是为生产财富并获取收益
而积蓄起来的设备。 马歇尔还以为,节约和储蓄是资本的来源。所谓节约和
储蓄不过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愉快,因此,财富积累 一般是享乐的延期或等待的结果。
(4)组织
他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涉及到分工程度和规模生 产的利弊以及企业管理等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 高劳动生产率,增大企业的效益。
4) 像名贵的酒类、跨越季节的水果、高度熟练的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等事 物,其现行价格是很高的,以致除了富人之外,社会上对于它们差不多没有 什么需要,即使有需要,也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
6.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
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 量。这个部分可称为消费者剩余。”据此,“消费者剩 余”,就是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商品 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五、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主要特点
1.马歇尔运用“连续原则”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其格言:“自然不能飞跃”——渐进、连续
(纵向):强调经济学发展的连续性 (横向):连续原则强调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没有明显
7第7章庸俗经济学产生萨伊和马尔萨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始

英国 杰文斯——英国学派
数理学派
法国 瓦尔拉斯——洛桑学派
奥地利 门格尔、庞巴维克——奥地利学派
美国 克拉克——美国学派 (边际生产力论)
英国 马歇尔——剑桥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
三、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与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主要在于:
首先,从代表的阶级利益来看,它们都是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本 主义制度服务的。
19世纪30年代
——将李嘉图理论庸俗化时期:
自称李嘉图忠实门徒的詹姆斯•穆勒 (1773--1836) 和麦克库洛赫(17891864)
(2) 进一步庸俗化时期 (占统治地位时期) 时间:19世纪30年代——70年代 表现:对古典经济学的反对 特点:寻找新的辩护术公开修正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理论派别 英国 西尼尔——为利润辩解的“节欲论”,
这种双重使命决定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具有辩护性和实用性两大特征,即在为资 本主义辩护的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的经济 问题进行了研究,因而这种经济理论中就 不能不包含着一些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商品 经济一般规律及其要求的科学的成分。
这就要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资产阶级庸俗 经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以客观事 实为依据,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 是就是,非就是非。要防止两个“倒”,
效用=价值——价格——供求 ------?
评:供求只能影响价格背离价值的 方向和程度,不能说明价格波动的 基础。用供求论来说明价值,是把 问题从生产引向流通,完全背离了 劳动价值论。
3、生产费用论 :价格决定于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是购买或租用生产三要素必须 给它们的所有者支付的代价,价值由生 产费用决定,也就是由工资、利息和地 租三种收入决定。
马尔萨斯理论

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牧师和教授。
马尔萨斯主义(Malthusianism)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所创立的人口理论体系。
人类的性本能决定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若不加以控制,每25年可增加一倍;因土地有限而导致的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受生活资料的制约,在缺乏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便随生活资料的增加而增加。
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
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
故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
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
前者指人们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供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
他认为,积极抑制是残酷的,鼓励人们采用道德抑制,以避免恶习或贫困发生。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该理论存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作为精确的人口增长与食物增长的比例关系缺乏充足的事实根据,也没有认识到社会与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育观及食物供应水平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从两个抽象前提出发: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但几乎保持现状;认为在这两者中,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巨大。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要点总结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要点总结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四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理论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人口原理》中,其主要内容如下:(1)两个公理马尔萨斯的全部人口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两个公理: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马尔萨斯认为这两个公理所反映的食欲和情欲是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
(2)两个级数的假设从两个公理出发,马尔萨斯提出了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两个级数假设,即:人口会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会按照算数级数增长。
(3)三个命题根据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的假设,马尔萨斯提出了三个命题:1)没有生活资料,人口便无法增加;2)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3)占优势的人口增加会被贫穷和罪恶所抑制,从而使现实的人口必须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以上三个命题又被称为“制约原理”、“增殖原理”、“均衡原理”,三个原理合起来被称为“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认为,三个原理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使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原有的平衡在被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打破时,可以向新的平衡发展。
(4)两种抑制马儿萨斯认为必须采取一定的人口抑制措施,才能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达到平衡。
马尔萨斯的人口抑制措施分为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
所谓积极抑制是指通过贫困、罪恶等手段去抑制人口增加;所谓预防抑制是指通过禁欲(不结婚)、晚婚、不生育等手段来预防人口增加,预防抑制又被称为道德抑制。
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他看到了人口过度膨胀所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对当今世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另一方面,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理论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1)否认人口规律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他片面强调人口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人口的社会属性,忽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对人口生产的制约作用。
他把人口规律完全看作是自然规律,看作是超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的永恒规律。
因而是错误的。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

济学说
0
本章要点问题
马尔萨斯旳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旳价值、利润与地租理论 萨伊经济学说对经济学说史旳影响 李嘉图学派旳解体
1
本章主要内容 2
一、马尔萨斯旳经济学说 马尔萨斯旳生平与著作 人口理论 价值、利润、地租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二、萨伊旳经济学说 萨伊旳生平、著作及其时代
12
3.效用价值论
萨伊旳价值理论是在“财富旳生产”篇中阐明旳。萨伊以为 所谓生产,不是发明物质,而是发明效用。 而效用又但是 是服务,所以,生产不外是提供服务。任何有效劳动,任何 提供服务旳劳动都能够算作生产劳动。在生产中,劳动、资 本、土地是三个要素,它们都提供了服务,共同发明了产品, 发明了效用。
根据这两个公理,马尔萨斯得出一种论断,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 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旳增长。
在《人口论》第2版中,马尔萨斯提出了道德克制,即降低人口出生率 以保持人口和生产资料之间旳均衡。他以为:“人口增长,必须受生 活资料旳限制;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必须增长;占优势旳人口增长力, 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10
(2)生平与著作
萨伊生于法国里昂一种商人家庭,少年时代 就开始学习商业。随即往英国伦敦求学,得 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旳情况,并接触到斯密 旳经济学说。萨伊从英国回到法国后继续经 商。法国革命暴发后,萨伊曾热烈地拥护革 命,1792年曾投笔参军。雅各宾派上台后来 ,他离开军队并脱离革命。
1794年他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 。1823年,萨伊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概论》 ,因该书提倡经济自由,反对拿破仑保持关 税政策而被禁止重印。为此,他被迫重新经
19世纪23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增进了资本 主义旳蓬勃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旳矛 盾也日益暴露,1825年暴发了第一次生 16
马尔萨斯与边沁

生平简介
边沁出生在伦敦东城区的斯皮塔佛德的 一个保守党律师家庭。 在1760年入读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并在 1763年和1766年先后取得他的学士学位 和硕士学位。 边沁在伦敦大学学院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公认为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
哲学成就——功利主义思想
哲学思想的原理: 在他最著名的著作《道德与立法原 则导论》中,边沁阐述了他主要的哲学 思想。包括两个原理: 一是功利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 二是自利选择原理。
(3)理论的佐证: 在《人口原理》第 2版后,他开始运 用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作为人口理论 的依据。他认为当全部良田被占完 后,食物的增加额必然依靠土地的 改良。但土地总基金,从一切土地 性质来说,不仅不会递增,而且必 然会逐步递减。(忽视了科技进步 的影响)
“不毛之地的改良,需要时间和劳
动的工作,凡稍谙农事的人必然会 明了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加的年产 量,和以前的平均增加额比较起来, 必然是逐步地并不变的减少下去”。 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对这一规律论述 逐渐加以完备,以此作为他的人口 理论的基础。
被认为是倡导严格的人口控制和经济增长极限
的社会工程师的导师(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
许多科学家和社会改革者预测人口对资源的压
力将产生贫困、死亡、苦难、战争和环境恶化, 这些阴郁和宿命的观点都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为基础。
启发了查尔斯· 达尔文的进化论。 影响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认
价值论
马尔萨斯断言价值不是由生产上耗费
的劳动来决定,而由购买到的劳动决 定。 购买到的劳动=实际耗费的累积劳动 (物化劳动)+直接劳动(活劳动)+预付 资本的利润额=生产费用。 与萨伊一样把供求论引进来,由供求 关系来决定生产费用,从而决定价值 的大小。
马尔萨斯、马克思、凯恩斯的危机理论比较

(一)马尔萨斯危机理论简介马尔萨斯把有效需求不足论建立在生产与消费失衡的基础上。
他认为,如果消费的增长速度持续地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就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这一结果的首要原因是积累过度。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担负积累任务的资本家往往其消费相对于收入过少,他们的消费与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
消费过少的另一面是积累过度,而积累过度“必然会使商品的供给超过这社会的结构和习惯所能容许的有利消费的程度”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积累过度意味着富人们消费的奢侈品相对于收入而言过少。
显而易见,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不足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消费不足呢?马尔萨斯认为,消费不足是因为消费受到如下限制:第一,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不均等限制了消费第二,有产者收入中积累比例太大,除了收入过多之外,还因为他们从事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而不是消费”,发财致富的动机使他们热衷于积累。
第三,人们对某一种消费品(包括奢侈品)的消费是有限度的,而生产的增长往往是使原有品种的产量增加,新品种消费品受生产技术限制,其出现的速度小于生产发展的速度,这也是导致消费落后于生产的原因之一。
第四,“人类社会的历史充分表明,对日用品和奢侈品的有效嗜好,不是需要的时候立刻就有,而是必须慢慢地养成。
”,这样,当一种新的消费品被生产出来或被引进时,可能会因为消费能力的缺乏而没有需求。
马尔萨斯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结果是:商品销价普遍降低到正常价格之下,而工资和生产成本并不会相应降低,因此商品跌价必然引起利润下降,当利润率低到一定水平,积累就会停止,经济衰退、产品大量过剩、工人大量失业的危机就会爆发。
这就是马氏所描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后果。
所以马氏认为,要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要千方百计促使有效需求增加。
(二)增加有效需求的措施马尔萨斯把凡是能促进消费的措施都作为增加有效需求的措施。
因为他认为市场上缺乏的不是购买的能力,而是购买的愿望,购买的愿望最终又是由消费制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谷物法的争论中,马尔萨斯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支持谷物法,拥护农业 保护政策。他的主要论点之一是,外国谷物的自由进口会造成对外国粮食的 依赖,而依赖外国是危险的,应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粮食的自给。
4、生产过剩论
●承认生产会全面过剩。 ●认为要维持生产和就业,必须保持对产品足够的消费需求,否则,经济就 会萧条,为消除消费不足,提高有效需求,应鼓励两种人消费。一是地主, 因为地租是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部分,用地租来增加支出,只会 增加有效需求,不会影响成本,而利润和工资都只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二 是非生产阶级,包括家仆、官吏、牧师、律师等,这些人的雇佣不会增加物 品的生产,其支出会增加对物品的有效需求。 ●这种观点暴露了马尔萨斯为土地贵族和寄生性消费者利益辩护的面目,是 和当时英国要求增加积累、发展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车轮背道而驰的。
了《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 1820 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原
理》, 1823 年发表《价值的尺度》, 1827 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定 义》。其中《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系统的表述了 他需求决定供给的经济学理论。
●马尔萨斯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他 的经济理论是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反对工业资产阶级,站在地主与 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
1、人口理论
●第一个人口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尔萨斯在继承前人成就基础桑建立起来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可概括为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种抑制。
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他以这两个理论为前提,推论出人类有无限繁殖的倾向, 而食物却不能无限增长,这就必然会产出贫困、灾难和罪恶。 两个级数:人口在无所妨碍时是按几何级级数增加的,即使按1、2、4、8、 16…那样的增加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则只能按1、2、3、4、5...那样的算术级 数增加,以此作为他论述的基础。对比这两个不同增长率结果,他断言人口 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
两个级数使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不平衡,而两个公理又必须使两者保持 平衡。于是,就有了两个抑制。 两个抑制:一是积极抑制,包括产生于罪恶或苦难的各色各样的原因,或多 或少都会缩短人的寿命,如剧烈的劳动、极度的贫困、战争、瘟疫等;二是 预防抑制,也称“道德的抑制”,即用不结婚、晚婚和严守性道德的办法来 降低出生率。 ●马尔萨斯根据他所阐述的《人口原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困和罪恶 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
国 二 顾 梦 倩
马 尔 萨 斯 的 经 济 学 说
一、马尔萨斯的生平与著作 二、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1、人口理论
2、供求价值论
3、地租论和谷物法争论
4、生产过剩论
一、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伦敦郊外的
一个土地贵族家庭,1784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和神学,毕业后
2、供求价值论
●他坚持支配劳动说。马尔萨斯认为,商品所能支配的劳动,等于生产该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加预付资本的利润,也就是商品的生产费用。 ●马尔萨斯认为,支配劳动大小决定于供求,即商品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 状况决定的。他给有效需求下了一个定义:“商品的有效需求就是一种能满 足商品供给的自然和必要条件的需求。”他实际已经认识到,有效需求不是 任何一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是支付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工资、利润和地租, 即能支付生产费用的需要。 ●马尔萨斯对供给、需求和有效需求的说明,其实已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市场 经济生活的实际。他的所谓有效需求,其实就是能实现均衡价格的需求。
3、地租论和谷物法争论
●关于地租,它定义为“土地产品在支付一切耕种费用后留归地主的那部 分”。 ●他还认为地租高昂是一国财富增加的象征,因为正是财富增加了,农产品 才会涨价,地租才会上升。 ●他在级差地租问题上和李嘉图有同见,但不赞成李嘉图关于劣等地上没有 地租的说法,他承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曾担任过乡村牧师、神学院教师,关注于人口问题, 1789年匿名
发表了《人口论》小册子,1803年用真名出版《人口原理》。
1805年,担任东印度学院的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逝世。
●马尔萨斯的主要著作有:《人口原理》,这部著作使他一举成名。 随后,马尔萨斯又从人口问题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15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