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一元二次方程1、定义: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①是整式方程;②未知数的次数是二次;③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④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按降幂排列,二次项系数通常为正,右端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代入使方程成立。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①配方法:移项→二次项系数化为一→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配方→开方→写出方程的解。

②公式法:x=(-b±√b2-4ac)/2a,③因式分解法:右端为零,左端分解为两个因式的乘积。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a≠0.6、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_x2=c/a.注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a≠0,△≥0.7、列方程解应用题:审题设元→列代数式、列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解方程→检验作答。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2一、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c;2.余弦: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a的邻边/斜边=b/c;3.正切: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

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④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4.余切: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cota=∠a的邻边/∠a的对边=b/a;5.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单元一:走遍美国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及特色文化。

2.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了解国际间的文化多元性。

4.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读不同种类的文章。

2. 掌握文章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3. 学会运用适当的连词连接句子。

4. 学会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美国的某个州的位置、人口、特色文化等。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及运用文章作为美国各地城市和自然环境的介绍,从而研究如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县市、城市或者乡村的文章。

2. 研究如何结合词汇、语法和写作要素创造精彩的英语作文。

3. 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了解与美国文化相关的话题,并提高其语音和语调的表达能力。

单元二: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歌曲的发音和歌词。

2. 理解歌曲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3.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书写一篇简单的歌曲感悟。

教学内容1. 研究歌曲的发音和歌词。

2. 分析歌曲的文化内涵及其背景。

3. 通过听、说、读、写各种交际活动和练,使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增加英文交际语言的使用机会。

单元三:说文明话,树新风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日常英语;2. 研究并掌握书信的写作格式;3.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细致领会礼貌用语的使用方法;2. 研究书信的写作格式,掌握书信写作的各个方面;3. 阅读一篇友谊书信,并学会如何写一封自己的信。

教学内容1. 研究礼貌用语和日常口语表达,重点讲授如何让学生用礼貌用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态度;2. 介绍书信的写作格式,重点介绍信件的开头、正文、结尾等格式;3. 研究如何书写一篇友谊书信,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篇1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

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

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本课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第一个场景让学生借助天平理解方程;第二个场景完成从数量关系到平等关系的转变;第三个场景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多种等价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寻找简单情况下的等价关系,会用方程表示。

(3)体验从生活场景到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

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

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初三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4篇

初三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4篇

初三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4篇初三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2、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图、类比、分析、深刻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2)在教学中,类比“三角形外接圆的画图、概念、性质”,开展活动式教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和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内心的概念;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内切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3、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教学难点: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教学活动设计(一)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的圆?想一想,怎样画?2、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认识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3、解决问题:例1 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①作圆的关键是什么?②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③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④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A层学生自己用直尺圆规准确作图,并叙述作法;B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完成这个题目后,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和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一个且只可以作出一个.(二)类比联想,学习新知识.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2、类比: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1)OA=OB=OC;(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3、概念推广:和多边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4、概念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及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并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概念相比较,以加深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弄清“内”与“外”、“接”与“切”的含义.“接”与“切”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与圆的关系:三角形的顶点都在圆上,叫做“接”;三角形的边都与圆相切叫做“切”.(三)应用与反思例2 如图,在△ABC中,∠ABC=50°,∠ACB=75°,点O是三角形的内心.求∠BOC的度数分析:要求∠BOC的度数,只要求出∠OBC和∠0CB的度数之和就可,即求∠l十∠3的度数.因为O是△ABC的内心,所以OB和OC分别为∠ABC和∠BCA 的平分线,于是有∠1十∠3= (∠ABC十∠AC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求出∠BOC的度数.解:(引导学生分析,写出解题过程)例3 如图,△ABC中,E是内心,∠A的平分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 求证:DE=DB分析:从条件想,E是内心,则E在∠A的平分线上,同时也在∠ABC的平分线上,考虑连结BE,得出∠3=∠4.从结论想,要证DE=DB,只要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同样考虑到连结BE.于是得到下述法.证明:连结BE.E是△ABC的内心又∵∠1=∠2∠1=∠2∴∠1+∠3=∠4+∠5∴∠BED=∠EBD∴DE=DB练习分析作出已知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并说明三角形的内心是否都在三角形内.(四)小结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概念?怎样作已知?学习时互该注意哪些问题?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1)学习了三角形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多边形的概念.(2)利用作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任意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内切圆的圆心,交点到任意一边的距离是圆的半径.(3)在学习有关概念时,应注意区别“内”与“外”,“接”与“切”;还应注意“连结内心和三角形顶点”这一辅助线的添加和应用.(五)作业教材P115习题中,A组1(3),10,11,12题;A层学生多做B组3题.探究活动问题:如图1,有一张四边形ABCD纸片,且AB=AD=6cm,CB=CD=8cm,∠B=90°.(1)要把该四边形裁剪成一个面积的圆形纸片,你能否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若能请你度量出圆的半径(精确到0.1cm);(2)计算出的圆形纸片的半径(要求精确值).提示:(1)由条件可得AC为四边形似的对称轴,存在内切圆,能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如图2,①以AC为轴对折;②对折∠ABC,折线交AC于O;③使折线过O,且EB与EA边重合.则点O为所求圆的圆心,OE为半径.(2)如图3,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通过面积可得:6r+8r=48,∴r=.初三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函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1《无言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议论文,理解议论文,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并善于运用在日常习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美学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意蕴(yùn)颦(pín)蛾眉(é)寂寥(liáo)谚语(yàn)心旷神怡(kuàng)轻描淡写(miáo)栩栩如生(xǔ)目不忍睹(dǔ)信手拈来(niān)铢两悉称(chèn)(2)词义【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

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

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

教师不予指导。

三、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

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

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

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四再读课文。

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

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

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

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

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2022-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初中】

2022-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初中】

2022-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初中】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2022-2023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九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课文阅读》- 课文1:《XXX》- 课文2:《XXX》- 课文3:《XXX》- 课文4:《XXX》第二单元:《作文写作》- 作文题目1:《XXX》- 作文题目2:《XXX》- 作文题目3:《XXX》- 作文题目4:《XXX》第三单元:《口语表达》- 口语练1:《XXX》- 口语练2:《XXX》- 口语练3:《XXX》- 口语练4:《XXX》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评价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视频等3. 作文写作辅助资料:范文、写作指导等4. 口语练参考资料:对话素材、口语练题等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展示个人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计划安排本教案共计划安排X周的教学时间,每周X节课,具体时间表请参考教学计划表。

教学效果评估1.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最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Language Goal【语言目标】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 Knowledge Goals【知识目标】Key Words drive,friendship,king,power,banker,pale,queen,examine,nor,palace,wealth,grey,lemon,uncomfortable,weight,shoulder,goal,coach,kick,courage,pull,nod,agreement,disappointKey Phrases would rather,drive sb.crazy/mad,the more…the more…,be friends with sb.,leave out,call in,neither…nor…,to start with,let…down,kick sb.off,be hard on sb.,ratherthan,pull togetherKey Sentences1.The loud music makes me nervous.2.Sad movies don't make John cry. 3.Money and fame don't always make people happy. 4.She said that the sad movie made her feel like crying.Key GrammarLearn to use “make+sb.+infinitive without to;make+sb.+adj.”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1.Develop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s.2.Learn to talk about how things affect you by using “make sb.do sth.”and “make sb. adj.”.Moral Goals 【情感目标】With the help of this unit's study,students should know that things affect our feelings.We should treat it correctlyand be happy and active in our life.Teaching Time【课时】Five periodsPeriod 1 Section A(1a-2d)Period 2 Section A(3a-4b)Period 3 Section B(1a-1e)Period 4 Section B(2a-2e)Period 5 Section B(3a-3b) & Self Check本单元围绕情感的话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全册优质公
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1. 课程概述
本教案为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全册的教学设计,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公开课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的各个单元内容;
- 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研究兴趣。

3. 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涵盖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全册的所有单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课文阅读与理解
- 作文与写作技巧
- 古诗词鉴赏
- 议论文写作
- 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
4. 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研究,包括但不限于:
- 翻转课堂:学生预课文内容,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解读;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各种语文活动和任务;
-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和课后测试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

6. 教学资源
为增加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
- 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教材
-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
- 课外阅读材料和辅助教材
7. 教学安排
本教学设计将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的概述和教学设计,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教学步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详细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书的核心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Unit1-3:重点学习动词时态、被动语态、宾语从句等语法知识。

2.Unit4-6:重点学习情态动词、条件句、祈使句等语法知识。

3.Unit7-9:重点学习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

4.Unit10-12:重点学习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语法知识。

Unit11.教学目标:学习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变化,掌握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

2.教学重点: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变化,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的运用。

3.教学难点: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

4.教学步骤:Step1: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讲解语法讲解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变化,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Step3: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Unit21.教学目标:学习情态动词can、may、must等,掌握其用法和区别。

2.教学重点:情态动词can、may、must的用法。

3.教学难点:情态动词的区别和实际运用。

4.教学步骤:Step1:导入通过图片或情景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讲解语法讲解情态动词can、may、must的用法和区别。

Step3: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

Unit31.教学目标:学习宾语从句的构成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宾语从句的构成和用法。

3.教学难点:宾语从句的实际运用。

4.教学步骤:Step1: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讲解语法讲解宾语从句的构成和用法。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关系,把握*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性善论”的要点:(1)(2)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1 二次备课5.学生自习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概括*大意: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1.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要点;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第一单元:学会感恩1.1 教学内容- 课文《感恩父母》- 课文《思源篇》- 课文《莲的家》- 课文《背影》1.2 教学方法-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讨论;- 写作与表达:学生写作感恩的话语、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等。

2. 第二单元:了解历史2.1 教学内容- 课文《北漂一族》- 课文《穿越之旅》- 课文《战国骏马》2.2 教学方法-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历史知识;- 文献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历史细节,进行讨论;- 写作与表达:学生写作对历史事件的感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3. 第三单元:提升写作能力3.1 教学内容- 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文《我的作文》- 课文《怀念父亲》3.2 教学方法-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范文,研究优秀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写作与批改:学生完成作文,进行相互批改和修改;- 表达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对话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定期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4. 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步。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供您参考。

详细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过程与方法】1.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2.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果两个变量x、y满足xy=k(k为常数,k≠0),那么x、y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时间t与路程s之间满足vt=s,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与时间t就成反比例关系.2.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3.形如y =kx(k 是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4.y =k x,y =kx -1,xy =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其中k 是常数,k ≠0. 5.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 值是多少? ①y =2x +1;②y =2x 2;③y =15x ;④y =-23x ;⑤xy =3;⑥2y =x ;⑦xy =-1.解:反比例函数有③④⑤⑦.③y =15x 中k =15;④y =-23x 中k =-23;⑤xy =3中k =3;⑦xy =-1中k =-1.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时,y =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 =4时y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y =k x,再把x =2时,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解答】(1)设y =k x,因为当x =2时y =6, 则有6=k2,解得k =12.∴y =12x.(2)把x =4代入y =12x ,得y =12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 =kx(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例2】已知函数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反比例函数y =kx -1中的隐含条件是x 的次数为-1,k ≠0.【解答】∵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反比例函数y =(m +1)x -1中m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m ≠1 B .m ≠-1 C .m ≠±1D .全体实数2.当m =6时,y =3xm -7是反比例函数.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 m 3,6 h 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为48 m 3;(2)若每小时排水用Q (m 3)表示,则排水时间t (h)与Q (m 3)的函数解析式为t =48Q.4.已知y 与3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23.(1)写出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3时,求y 的值;(3)当y =12时,求x 的值.解:(1)y =23x . (2)y =2. (3) x =4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当x =1时,y =-1.求:(1)y 关于x 的关系式; (2)当x =-12时,y 的值.【互动探索】根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设出y 1、y 2的关系式,进而得到y 的关系式,把所给两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相应的比例系数,也就求得了所要求的关系式.【解答】 (1)∵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 ∴设y 1=k 1(x -1)(k 1≠0),y 2=k 2x +1(k 2≠0).∵y =y 1+y 2,∴y =k 1(x -1)+k 2x +1.∵当x =0时,y =-3;当x =1时,y =-1, ∴⎩⎪⎨⎪⎧-3=-k 1+k 2,-1=12k 2,解得k 1=1,k 2=-2,∴y =x -1-2x +1. (2)把x =-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式,得y =-1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题意设出y 1、y 2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关系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不同的函数关系要用不同的待定系数,如本题y 1的待定系数用k 1, y 2的待定系数用k 2.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反比例函数⎩⎪⎨⎪⎧定义三种常见形式:y =k x 、xy =k 、y =k-1其中k 为常数,k ≠0求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 2.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y =k x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和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过程,获得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及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得研究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4~P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2.反比例函数y =k x(k 为常数,k ≠0)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4.在反比例函数y =k x(k ≠0,k 为常数)中,(1)当k >0时,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5.反比例函数y =-5x的图象大致是( D )6.已知反比例函数y =4-kx.(1)若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k <4; (2)若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增大,则k >4.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y =6x 和y =12x的图象.【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 【解答】列表表示几组x 与y 的对应值:x … -6 -4 -3 -2 -1 1 2 3 4 6 … y =6x … -1 -1.5 -2 -3 -6 6 3 2 1.5 1 … y =12x…-2-3-4-6-12126432…描点连线: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描出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结这些点,就得到函数y =6x 和y =12x的图象.【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要注意:(1)列表时:自变量的值可以选取一些互为相反数的值,这样既可简化计算,又便于对称描点;(2)列表描点时: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既可以方便连线,又可以准确地表达函数变化趋势;(3)连线时:一定要养成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结,从中体会函数的增减性.【例2】若点(x 1,y 1),(x 2,y 2),(x 3,y 3)都是反比例函数y =-1x图象上的点,并且x 1<0<x 2<x 3,判断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判断自变量的大小,需考虑函数的增减性.先画出函数图象,再描出已知点位置,最后判断y 1、y 2、y 3的大小关系.【解答】∵反比例函数y =-1x中k =-1<0,∴此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x 1<0<x 2<x 3,∴点(x 1,y 1)在第四象限,(x 2,y 2)、(x 3,y 3)两点均在第二象限, ∴y 2<y 3<y 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的方法:(1)看k 的符号,明确函数的增减情况;(2)看两点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同一个象限内,借助图象即可判断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若在同一个象限内,则比较两个横(纵)坐标的大小,根据函数的增减情况,得出函数值(自变量)的大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上的是( A )A .(3,-2)B .(3,2)C .(2,3)D .(-2,-3)2.设x 为一切实数,在下列函数中,当x 减小时,y 的值总是增大的函数是( C ) A .y =-5x -1B .y =x2C .y =-2x +2D .y =4x3.对于反比例函数y =3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图象经过点(1,-3)B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若反比例函数y =k x(k <0)的图象过点P (2,m ),Q (1,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m >n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若ab <0,则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y =b 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互动探索】∵ab <0,∴a 、b 异号,分两种情况:(1)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无此选项;(2)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选项C 符合.【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这类题既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排除法.用分析法时,根据题干逐一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再与选项对比得出答案.用排除法时,每个选项逐一分析,看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y =k x(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3.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与其他函数或几何知识综合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感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2.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关的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P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填表分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函数 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y =kx (k ≠0)y =kx(k ≠0) 图象形状直线 双曲线 k >0位置第一、三象限第一、三象限增减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0位置第二、四象限第二、四象限增减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反比例函数y =x的图象经过点(2,5),若点(1,n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n 等于( A )A .10B .5C .2D .-63.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y =-2x的图象上的是( B )A.⎝ ⎛⎭⎪⎫-43,-32B .⎝ ⎛⎭⎪⎫-43,32C.⎝ ⎛⎭⎪⎫34,43 D .⎝ ⎛⎭⎪⎫34,834.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经过(2,-1),则k 的值为-2.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2,6).(1)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 ⎛⎭⎪⎫-212,-445和D (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判断该函数的性质;(2)若点满足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则点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否则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答】(1)解法1:见教材P7例3. 解法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为y =k x, ∵图象过点A (2,6),∴6=k2,解得k =12.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2x.∵k >0,∴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把点B 、C 、D 的坐标代入y =12x,可知点B 、C 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点D 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关系式,故点B 、C 在函数y =12x的图象上,点D 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 【例2】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m -5x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 (x 1,y 1)和B (x 2,y 2),如果x 1>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只有两种可能,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或者在第二、四象限.(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解答】(1)∵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一象限, ∴另一支必在第三象限.∵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m -5>0,解得m >5.(2)解法1(性质法):详细解答参考教材P7~P8例4. 解法2(图象法或数形结合法): ∵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如图,在图中描出符合条件的两个点, ∴由图象易知y 1<y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解决问题(2)时,用数形结合法能更快速准确地求出结果.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正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的交点位于( D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一、三象限2.若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经过点A (-1,-2),则当x >1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D )A .y >1B .0<y <1C .y >2D .0<y <23.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y =3x(x >0)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 的面积将会( C )A .逐渐增大B .不变C .逐渐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矩形,ADEF 是正方形,点A 、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F 在AB 上,点B 、E 在反比例函数y =k x(x >0)的图象上,OA =1,OC =6,则正方形ADEF 的边长为2.5.如图所示,已知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4)和点B (n ,-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解:(1)把点A (1,4)代入y =m x,得m =1×4=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4x.把点B (n ,-2)代入y =4x,得-2n =4,∴n =-2,∴点B 坐标为(-2,-2).把(1,4),(-2,-2)代入y =ax +b ,得⎩⎪⎨⎪⎧a +b =4,-2a +b =-2,解得⎩⎪⎨⎪⎧a =2,b =2,∴所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2.(2)x <-2或0<x <1.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所示,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上,AC 垂直x 轴于点C ,且△AOC 的面积为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互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答】∵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上, ∴x A ·y A =k ,∴S △AOC =12·k =2,∴k =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4x.【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与坐标轴和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k |2.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 的几何意义;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与几何、方程、不等式、物理等跨学科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研究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获得成功感.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中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跨学科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2~P1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1)反比例函数y =kx(k 为常数,k ≠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 >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 <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2.地下室的体积V 一定,那么底面积S 和深度h 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是S =V h . 3.运货物的路程s 一定,那么运货物的速度v 和时间t 是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是v =s t. 4.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 、两端的电压U 和电器的电阻R 有如下关系:PR =U 2.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写成P =U 2R ,或R =U 2P.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一)反比例函数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 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 (单位:m 2)与其深度d (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 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 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 m ,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12例1.【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速度v (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货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要卸载多少吨?【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13例2.(二)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14例3.【例4】一个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15例4.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C )A.小明完成100 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菱形的面积为48 cm2,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y(cm)与x(cm)的关系C.一个玻璃容器的体积为30 L时,所盛液体的质量m与所盛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D.压力为600 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2.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记y=f(x),则y=f(x)的图象是( A )3.有一面积为60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13,若下底长为x ,高为y ,则y 与x的函数关系是y =90x.4.实验表明,当导线的长度一定时,导线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面积成反比例.一条长为100 km 的铝导线的电阻R (Ω)与它的横截面面积S (cm 2)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当S =5 cm 2时,R =295Ω.5.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 (A)与电阻R (Ω)将如何变化?若已知当电阻R =5 Ω时,电流I =2 A.(1)求I 与R 之间的关系式; (2)电阻是8 Ω时,电流是多少?(3)如果要求电流的最大值为10 A ,那么电阻R 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1)由物理知识知U =IR . ∵R =5,I =2,∴U =5×2=10, ∴I 与R 之间的关系式为I =10R(R >0).(2)当R =8时,I =108=1.25,∴电流是1.25 A.(3)当I =10时,R =1010=1,∴电阻的最小值为1 Ω.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5】如图所示,制作某种食品的同时需将原材料加热,设该材料温度为y ℃,从加热开始计算的时间为x 分钟.据了解,该材料在加热过程中温度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已知该材料在加热前的温度为4 ℃,加热一段时间使材料温度达到28 ℃时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材料温度逐渐下降,这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已知第12分钟时,材料温度是14 ℃.(1)分别求出该材料加热和停止加热过程中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根据该食品制作要求,在材料温度不低于12 ℃的这段时间内,需要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那么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的时间为多少分钟?【互动探索】 (1)材料加热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一次函数关系;停止加热进行操作时,温度y 与时间x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将题中数据代入即可求得两个函数的关系式;(2)把y =12分别代入两个函数关系式中,求出对应自变量的值,从而可得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所用的时间.【解答】 (1)设加热停止后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k 1x(k 1≠0). ∵y =k 1x过(12,14), ∴k 1=12×14=168,则y =168x.当y =28时,28=168x,解得x =6.设加热过程中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 =k 2x +b (k 2≠0). 由图象知y =k 2x +b 过点(0,4)与(6,28),∴⎩⎪⎨⎪⎧b =4,6k 2+b =28,解得⎩⎪⎨⎪⎧k 2=4,b =4,即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4x +4. ∴y =⎩⎪⎨⎪⎧4x +40≤x ≤6,168xx >6.(2)令12=4x +4,解得x =2. 令12=168x,解得x =14.∴对该材料进行特殊处理所用的时间为14-2=12(分钟).【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等量关系;(2)建模:根据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建立数学模型;(3)解模: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相似图形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认识相似图形,理解和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2.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辨析相似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识别生活中的相似图形,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特征.【教学难点】理解相似图形的特征,掌握识别相似图形的方法.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4~P2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图形叫做相似图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得到的.2. 下列各组图形:①两个平行四边形;②两个圆;③两个矩形;④有一个内角是8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⑤两个正六边形;⑥有一个内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②⑤⑥.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观察下列图形,哪些是相似图形?第一组:第二组:【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找出图中的相似图形,只要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特征,通过图形变化后是否具备“形状相同”这一特征.【解答】第一组图,图1,2,5是相似图形.第二组相似图形分别是:(1)和(8);(2)和(6);(3)和(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所谓“形状相同”,与图形的大小、位置无关,与摆放角度、摆放方向也无关.有些图形之间虽然只有很小的形状差异,但也不能认为是“形状相同”.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四个命题:①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③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④所有的菱形都相似.其中正确的有( D )A.2个B.3个C.4个D.1个2.下列图形不是相似图形的是( C )A.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大小不同的照片B.用放大镜将一个细小物体图案放大过程中原有图案和放大图案C.某人的侧身照片和正面照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根据设计图纸已知:如图(2)中所示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x 2++4。

交流,
的解;从“数”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
班学生在上节课的作业中出现了争论:求
1
强化练习:
作业必做教科书P31:1-9
2.归纳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的实际应用。

3.强调二次函数与方程、圆、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综合的综合题解题思路。

作业设计必做练习册P133-136选做练习册P137
表示毛利润S;②试问销售单价定为多少
(2)教材P34.引入.
(3)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
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反之,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
(第3题)
.问:已知:如图,多边形ABCDE,把它放大为原来的
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k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y = (2)xy 2-= (3)xy =21 (4)25+=x y (5)31+=x y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2.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

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

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

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

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4.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

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

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

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

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

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

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

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

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

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书上有一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对照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回答略)我们以前讲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

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

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

(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

如何发展农业。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

(看书P10)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

(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