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合集下载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观察-悬滴法
指老师:雒晓芳
一、实验目的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 实验原理

采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细菌是否具有
运动能力,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观察
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 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
三、材料仪器

1.仪器: 显微镜、凹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 滴管等 。

2.活材料: 培养24h的变形杆菌和未知球菌。 3.试剂: 凡士林、石蜡油。

四、实验方法

1.涂凡士林:取洁净的盖玻片,在其周围涂少 许的凡士林。 2.加菌液: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并用 记号笔做记号。


3.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心的菌 液,并轻轻的盖在盖玻片上。轻轻按压使盖玻片于 凹玻片粘合在一起, 把液滴封闭在小室里。翻转凹 玻片,使菌液滴悬在盖玻片下并位于凹槽中央。
4.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并将液滴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若用油镜观察,盖玻片厚度不 能超过0.17mm,并要十分细心,以免压碎盖玻片、 损坏镜头。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与盖玻片要洁净无油; 2、滴加菌液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细菌的正常运动; 3、若使用油镜观察,需加石蜡油! 4、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 以增大反差,区分细菌运动与布朗运动; 5、衰老的细菌鞭毛易脱落,宜选用幼龄菌体!
六、实验结果

1、绘出所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图,并用箭头表 示其运动方向。 2、悬滴法中,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加 的菌液不能太多?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内大量 细菌向一个方向流动,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10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0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第五部分探究性实验考情总析:本部分实验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中考中往往在16、26题中出现,是能力题。

一般来说,这类实验往往要求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物理本质和规律,进行定性、定量探究。

实验十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实验介绍考纲要求: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生活经验:分别用玻璃与合金制造的体积相同的海宝纪念品质量不相同,由同种合金制造的大小不同的海宝纪念品质量不相同。

(一)实验准备:1.猜想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2.复习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水;橡皮或其他几种物体。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1.每组同学只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橡皮(或玻璃弹子),用天平称出一些橡皮的质量,并用盛水的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

改变橡皮的质量,并测出相应的体积。

重复5磁,记录五组数据,填入下表物质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23452.用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用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你所测出的五组数据在m-V坐标系中标出适当的分度,并用描点法将甲物质的数据点在坐标系中标出,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观察图线形状,讨论橡皮(或玻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收集别组的数据,也画在同一张坐标系中,分析并比较。

必须明确的问题: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有两处多次测量,一处是对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测量3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质量和体积的变化中得出规律;另一处是选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2种不同的物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得出普遍规律。

2.比较“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测量物质密度”两个实验,所用的器材相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也相同。

实验十 萃取实验

实验十 萃取实验

5.2 萃取实验 Ⅰ转盘萃取塔一、 实验目的1、 掌握转盘萃取塔操作的工艺流程特点;2、 学习转盘萃取塔效率或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3、 研究不同搅拌转速对萃取塔效率或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测定转盘萃取塔效率或传质单元高度;2、 测定外加能量对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萃取塔是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液-液传质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等特点。

在液-液传质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差也不大,导致推动相际传质的惯性力较小,已分层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

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补给外加能量,如搅拌、脉冲、振动等。

本实验所采用的设备为转盘萃取塔,通过调节转盘的速度可以改变外加能量的大小。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约为0.2%(质量)。

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 表示,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 表示,又称分散相、轻相)。

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

萃取相及萃余相的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

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萃取塔的分离效率可以用传质单元高度或理论级当量高度表示。

在轻重两相流量固定的条件下,增加转盘的速度,可以促进液体分散,改善两相流动条件,提高传质效果和萃取效率,降低萃取过程的传质单元高度。

但过多的外加能量加入反而会使萃取效率下降,因此寻找适度的外加能量成为本实验的重要目的。

1、 按萃余相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OR OR H H N =⋅ (5-2)式中H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O R H ——萃余相基准的总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程度; O R N ——萃余相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F Rx O R x dx N x x=-⎰(5-3)式中x ——萃取塔内某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质量分率来表示(下同);*x ——与相应萃余相浓度成平衡的萃取相中溶质的浓度; F x ,R x ——分别表示进塔和出塔的萃余液中溶质的浓度。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1.飞行器模型:制作纸飞机、纸直升机等模型,探索空气动力学原理。

2.磁悬浮列车:使用磁铁和导体制作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列车,研究磁力和电磁感应。

3.水火箭:利用压力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制作一个能够飞行的水火箭。

4.光的折射:通过将光线通过不同介质中观察其折射现象,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5.音叉实验:使用音叉和水杯,观察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水面的影响,研究声音传播原理。

6.阻力实验: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和表面材质,测量不同条件下的阻力大小,研究阻力的影响因素。

7.电磁铁:使用铁芯、线圈和电源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力和磁场效应。

8.镜面反射:利用平面镜和凹凸镜,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研究镜面反射规律。

9.音叉共振:使用音叉和玻璃杯,调整音叉频率,观察共振现象,研究共振原理。

10.颜色混合:使用彩色滤光片和光源,观察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后的效果,研究颜色的原理。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装入水。

2、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实验四彩虹糖实验材料:水、一包彩虹糖和一个盘子1、把彩虹糖按不同颜色放到盘子上,糖与糖之间间隔相近,相邻两颗颜色不同。

2、向盘中缓缓倒水,没过彩虹糖一半的高度3、稍等片刻,彩虹旋涡出现了!实验五滴水不漏实验道具:瓶子、纱网、牙签、橡皮筋、水实验步骤:1.往瓶内灌满水(一定要倒满)2.将纱网套在瓶口用橡皮筋扎住3.将瓶子缓慢地倒转过来4.观察瓶子里的水有没有漏出来实验六弹跳鸡蛋实验材料:鸡蛋、白醋、杯子实验步骤:1、在杯子中倒入白醋。

2、将一个带壳的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3、1-2天后,拿出鸡蛋,用水冲洗干净,观察鸡蛋的变化。

(鸡蛋外壳已经没有了,而且蛋清和蛋黄也发生了变化,就像一个弹球一样,富有弹性)实验七拉不开的书实验材料:两本书实验步骤:1、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然后尝试拉开他们,却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实验八生气的瓶子实验材料:塑料瓶、小苏打、白醋、气球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白醋。

实验十(方案设计)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十(方案设计)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诱变物质导致微核形成的可能原因,如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
结果讨论
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讨论本实验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和建议。
06
实验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诱变物质对微核率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诱变物质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上升趋 势,表明诱变物质具有诱导微核形成的能力。
6. 数据分析
根据观察到的微核数量,计算诱变物质的诱变指数(MI), 并绘制剂量-效应曲线。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梯度下的MI值, 评估诱变物质的诱变能力。
03
微核测试技术
微核测试原理
微核形成机制
微核是由于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无着丝粒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 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成为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 质,即形成微核。
诱变物质作用
诱变物质能够导致染色体断裂,形成无着丝粒断片,从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 成微核。通过检测微核的出现频率,可以评估诱变物质的遗传毒性。
微核测试方法
样本制备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或细胞系,给予不同浓度的诱变物质处理, 同时设立对照组。
微核观察
在特定的时间点,收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样本,经过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微核的出现情况。
微核测试优缺点
假阳性率高
某些非诱变物质也可能导致微核的形成,从而产生假 阳性结果。
无法确定具体机制
微核测试只能检测到遗传物质的损伤,但无法确定具 体的损伤机制和路径。
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 状态以及处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十--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2.试剂:
(1)HCl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2)甲基橙指示剂(1g/L)。
(3)酚酞指示剂(10g/L)。
(4)混合碱试样
四、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1.5~碱试样于250.0mL烧杯中,加水使之溶解后,定量转入25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用移液管移取25.00mL试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0.1mol/LHCl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记下HCl溶液用量V1,然后,加入甲基橙指示液1~2滴,继续用HCl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HCl溶液用量V2(即终读数减去V1)。平行测定三次。
M(NaHCO3)——NaHCO3的摩尔质量,g/mol。
1
2
3
V1(ml)
V2(ml)
Na2O%
NaHCO3%
Na2CO3%
六、思考题
1、什么叫双指示剂法?
答:所谓双指示剂法就是分别以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在同一份溶液中用盐酸标准溶液作滴定剂进行连续滴定,根据两个终点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多元酸盐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掌握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方法;
2.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是指NaOH、Na2CO3、与NaHCO3中两种组分NaOH与Na2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在试液中,先加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褪去,消耗HCl溶液体积为V1。反应式如下:
2、混合碱是何物?
答:混合碱是指Na2CO3与NaHCO3,或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实验十裸子植物观察及解剖

实验十裸子植物观察及解剖
鳞(会退化)并区分它们;种鳞形态与苞鳞 形态?
B.种鳞与苞鳞合生或离生 C.种鳞内种子的形态;数目?是否有翅?
作业
1. 根据植物材料与标本观察结果,编制裸 子植物5个纲代表植物苏铁、银杏、罗 汉松、云南松、柳杉、侧柏、买麻藤、 麻黄检索表。
2. 根据观察结果列表比较球果纲松科(云 南松、滇油杉)、杉科(柳杉、北美红 杉、水杉、杉木)、柏科(侧柏、干香 柏等)的区别特征。
实验内容
1. 呈贡校园裸子植物观察。
2. 实验观察认识裸子植物5个纲的代表植物; 松柏纲松、杉、柏科代表植物球果与枝条 分类特点。
3. 编制检索表。
观察方法
1.孢子体外形观察: A.区分茎、叶各部分; B.观察茎:木本或草本茎?是否有长枝与短枝之分?是否有 分枝?
C.观察叶:是否有孢子叶或营养叶的分化?观察营养叶着生 方式、外形:单叶、复叶?单叶形态?针形、钻形、鳞形等 其他形态?孢子叶是否有分化(能育或不能育)?孢子叶的 形态?胚珠形态?
实验材料
1. 材料:
苏铁、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球果)、柳杉、水杉、 杉木、北美红杉、侧柏、龙柏、墨西哥柏、银杏、雪松、 罗汉松等。
2. 腊叶标本:
苏铁大小孢子叶、银杏枝条与大小孢子叶、云南松、 冷杉、落叶松、红豆杉、罗汉松、买麻藤、麻黄等。
3. 切片:
松(雌雄)球果纵切、松胚珠纵切 、松子纵切。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有趣的实验,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十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趣味实验,旨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实验一:漂浮与沉没材料:水槽、塑料球、钉子、瓶盖、硬纸板步骤:在水槽中加入水,然后让小学生将塑料球、钉子、瓶盖和硬纸板一一放入水中观察,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漂浮而有些物体则会沉没。

实验二:气球充气材料:透明塑料瓶、气球、苏打水、醋、小漏斗步骤:将透明塑料瓶中倒入一些醋,然后使用小漏斗将苏打水倒入气球中,将气球缓慢地套在瓶口上。

当苏打水和醋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充满气球,让小学生亲自参与气球充气的过程,感受气体的特性。

实验三:植物的水分吸收材料:芹菜、食用色素、玻璃杯、水步骤: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并加入食用色素,然后将芹菜的底部放入杯中,让芹菜吸收着色的水。

通过观察芹菜的变化,小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作用。

实验四:风力驱动车材料:气球、竹竿、轮子、胶水步骤:将轮子固定在竹竿的一端,然后将气球充气后系在轮子的另一端,当气球放气时,气流会推动轮子转动,从而驱动车子行走。

这个实验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风力的力量。

实验五:石头的溶解材料:醋、透明杯、小石头步骤:将小石头放入透明杯中,然后倒入醋。

小学生可以观察到石头与醋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并最终溶解掉,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可以了解到醋的酸性特性。

实验六: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铜线、器皿、小灯泡步骤:将电池的两极分别与铜线的两端连接,然后将铜线的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

当电路正常连接时,小灯泡会亮起,让小学生亲自搭建电路并观察电流的传导现象。

实验七:稀释饮料的浓度材料:饮料、水、杯子步骤:将一定量的饮料倒入杯子中,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通过品尝、观察饮料的颜色等,小学生可以了解到稀释对饮料浓度的影响。

实验八:隔热材料的选择材料:透明塑料杯、热水、保温杯、泡沫板、棉布、报纸步骤:将热水倒入透明塑料杯中,然后分别将保温杯、泡沫板、棉布和报纸套在塑料杯的外面,让小学生观察热水的变温情况,以此了解到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以下是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实验一:水的实验材料:-一个空玻璃杯-清水-一个塑料勺子-一个小纸片步骤:1.将空玻璃杯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2.用塑料勺子轻轻地将清水倒入杯子中,直到杯子装满水。

3.用小纸片覆盖住杯子的顶部。

4.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保持小纸片在杯子的底部。

5.缓缓地放开手,小纸片仍然保持在杯子底部,水不会从杯子中流出。

实验二:气球与醋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白醋-小苏打粉-一个漏斗-一个气球步骤:1.将漏斗放入瓶口,将小苏打粉倒入瓶子中。

2.慢慢地倒入白醋,直到瓶子装满。

3.将气球拉伸一下,将其套在瓶子的口上。

4.观察发生了什么?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醋与小苏打产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鸡蛋浮沉实验材料:-一个干净的玻璃杯-清水-一个新鲜的鸡蛋-盐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清水。

2.轻轻地将鸡蛋放入杯子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慢慢地向杯子中加入盐,同时观察鸡蛋的变化。

4.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说明加入的盐数量达到了饱和。

实验四:香蕉变色实验材料:-一个新鲜的香蕉-柠檬汁步骤:1.将柠檬汁倒入一个碗中。

2.将香蕉在柠檬汁中浸泡一段时间。

3.观察香蕉是否慢慢变色。

柠檬汁可以防止香蕉变黑,因为其中的柠檬酸能抑制香蕉内部的酸化酶。

实验五: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杯子-饮料吸管-水-食盐步骤:1.将杯子装满水。

2.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

3.慢慢地将饮料吸管插入杯子中,但不要碰到杯子底部。

4.观察吸管呈现的形状。

水中的折射使得吸管的形状看起来弯曲了。

实验六:长毛绒玩具电击实验材料:-一个长毛绒玩具-尼龙线(绝缘材料)-积木或者其他支架步骤:1.将玩具的一只手足用尼龙线系在支架上。

2.用手或其他物体轻轻地摩擦另一只手足。

3.用手靠近玩具的摩擦部位,观察玩具周围是否会产生静电火花。

实验七:洗手液和胡椒粉实验材料:-一个浅盘-清水-一小撮胡椒粉-洗手液步骤:1.在浅盘中放入一些清水。

实验十细菌生化实验-微生物实验

实验十细菌生化实验-微生物实验
➢大 ➢➢➢➢➢➢注 方 注 菌 方 培 菌 方种意 法 意 法 法种 养: : : : ::: 基接 平 接 穿 粘 斜:大种 板 种 刺 面乳肠试产前上前接划杆管碱在划在种线菌石平折平接菌或蕊板线板种或牛产底接底铜乳气部种部绿培肠作作假养杆记记单基菌号 号胞(;菌2支“)十”字不要太 ➢➢注 注意意::观20察℃结培构养注意牛乳产酸、产碱、凝固、 胨化现象是连续出现的。
2、记录大肠杆菌及普通变形杆菌对葡萄糖和乳糖的 发酵试验结果。以“+”表示产酸或产气,“-” 表示不产酸或不产气。
3、记录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吲哚试验、甲基红试 验、伏-普试验、柠檬酸盐试验及硫化氢试验结果, 以“+”表示阳性反应。“-”表示阴性反应。
4、不利用碘液,你怎样证明淀粉水解的存在?
五、实验报告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 1720.1 2.1708: 2308:23 :3808:2 3:38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2 月17日 星期四8 时23分 38秒T 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172020年12月 17日星 期四8 时23分3 8秒20. 12.17
试验名称
培养基名称
菌种名称 接种 接种 方式 管数
吲哚试验
蛋白胨水培养基 大肠杆菌和 液体 1
甲基红试验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 产气肠杆菌 液体 1
伏普试验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
液体 1
柠檬酸盐试验 柠檬酸盐培养基
斜面 1
五、实验报告
1、分别记录试验菌种对淀粉水解、脂肪水解、明胶 液化、石蕊牛奶及尿素试验的结果。以“+”表示 阳性,“-”表示阴性。

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十摘

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十摘

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十摘
1、铁桶船:将一个桶中填满水,在桶底放一块铁片,再把桶反过来放在水中,可使桶不沉,即使里面装了重物也不会沉下去。

2、倒盆船:在水中放一个盆,在盆中放一块铁片,再把盆倒过来放在水中,可使盆不沉,即使里面装了重物也不会沉下去。

3、漂浮针:将一根细针放在一碗水中,当把碗中的水倒入到容器中时,针会漂浮女在水面上,可以看得出针比水轻。

4、攀壁板:将一块木板浸入水中,将之放在水壁上,即使随后把板上面放了重物,板也不会掉下来,可以看得出水压力使它接触上持续。

5、漂浮木柱:将一根木柱放在水中,可以看到木柱漂浮在水上,可以看到木柱比水轻。

6、关节管:将两个管的关节处填满水,使之形成一个圆环,可以看到圆环漂浮在水上,可以看到弧面比水轻。

7、台阶铅块:将一把台阶置于两个铅块之间,即使台阶中间放入重物,也不会使台阶下沉,可以看出空气的涨落起作用。

8、悬浮金字塔:将一个金字塔置于水中,将其侧面朝上,可以使它悬浮在水面上,可以看出金字塔比水轻。

9、气动瓶:将一个空玻璃瓶密封好,然后放在水中,可以看到瓶仍在水面上漂浮,可以看到空气的涨落起作用。

10、真空装水:将一瓶水倒入容器中,然后用真空装置
将空气吸出来,可以看到水在容器中不沉,可以看出真空的抵抗力使它漂浮。

;。

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

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

实验十古生物化石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古生物化石,并对其形成过程及研究意义有初步了解;2. 认识最典型的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二、仪器设备1. 各种典型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各类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2. 放大镜三、简述原理生活在各地质时代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其遗体或遗迹可以被保留在地层中,最终形成化石。

其形成过程一般是,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的生物,在死后快速被沉积物掩埋,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填充、置换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化石。

观察古生物化石,首先可以对地史时期存在的古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也可以了解相应地史时期的生物面貌,最后还可以通过分析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化石保存条件,推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四、实验步骤1. 简单观察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建立对古生物化石的基本印象;2. 参照相关资料,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五、结果及分析1. 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 绘制珊瑚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袁氏珊瑚、拖鞋珊瑚、六方珊瑚、蜂巢珊瑚的构造示意图;3. 绘制腕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中华长身贝、弓石燕;4. 绘制简单的三叶虫、头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附: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内容及参考资料一、典型古生物化石的相关观察内容1. 四射珊瑚(1)四射珊瑚有单体类型亦有复体类型。

注意观察不同的单体形态——牛角状、圆柱状、拖鞋状;复体形态——枝状、丛状、块状)。

(2)观察横切面及纵切面上主要构造。

横切面上观察内容:隔壁(原生隔壁、一级隔壁)、鳞板、泡沫板、中轴;纵切面上观察内容:横板、鳞板、泡沫板、中轴。

2. 横板珊瑚(1)横板珊瑚均为复体,注意观察丛状、枝状、链状、块状不同形态的复体类型;(2)注意观察个体的横切面形态:方形、圆形、多角形等。

3. 腕足动物(1)腕足动物的硬体为背壳和腹壳。

注意观察和区分腕足动物的背壳腹壳。

一般情况下,背壳小,腹壳大;(2)注意观察其壳面的壳线及两壳之间的绞合线和三角孔。

实验十-正弦信号发生器实验

实验十-正弦信号发生器实验

实验10正弦信号发生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学习分频器,计数器和LPM_ROM的使用方法
2)学习DDS的基本原理。

2、实验原理:
图1 正弦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图
图2 DDS信号源的原理图
3、实验内容
选择模式NO.5,打开试验箱左上侧的+/-12V开关(D/A输出需要),将示波器探头接于主系统左下角的两个挂钩处,最右侧的时钟选择,用短路帽接插clock0为65536Hz 或750KHz处,这时可以从示波器上看到波形输出
1)用VHDL语言描述一个16进制计数器,然后再描述一个正弦表译码器,使用
元件例化语句描述图1所示原理图(FPGA内部),在QuartusⅡ上进行编译、综
合、适配。

引脚锁定以及硬件下载测试。

时钟输入锁clcok0(750KHZ),正弦
表输出锁DAC0832输入,复位和时钟使能锁按键,进行编译、下载和硬件测
试。

2)用VHDL语言描述一个1024进制计数器,然后使用lpm_ROM再描述一个10
位地址的正弦表译码器,使用元件例化语句描述图1所示原理图(FPGA内部),
在QuartusⅡ上进行编译、综合、适配。

引脚锁定以及硬件下载测试。

3)如图2所示,把上述计数器改为+M计数器,M为3位,采用按键输入。

记录
4、思考
怎样提高输出频率的范围
参考程序见文件。

选修3-1 第七章 实验十

选修3-1 第七章 实验十

二、数据处理 1.测电阻时,电阻值等于指针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指针示 数的读数一般读两位有效数字。 2.测电压和电流时,如果所读表盘的最小刻度为1、0.1、 0.001等,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若表盘的最小刻 度为0.2、0.02、0.5、0.05等,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
数相同即可。
【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1)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估读时易带来误差。
流电压时,用的是50 V量程,则指针所示的电压值为
V。
【标准解答】(1)使用前要进行机械调零,使指针指向左边的
零刻度处,使用中每次换欧姆挡都要进行欧姆调零,使指针指 向右边的零刻度处。由于测量时,指针从无穷大电阻开始偏 转,偏角过小,说明需增大倍率,使指针指向欧姆表中间刻度 附近。
(2)若用“×100”挡测电阻时,指针读数为: 17.0×100 Ω=1 700 Ω 若用量程100 mA测直流电流时,读数为: 4.7×10 mA=47 mA
压值均小于真实值。
【注意事项】 1.欧姆表刻度盘不同于电压、电流表刻度盘 (1)左∞右0:电阻无限大与电流、电压零刻度重合,电阻零刻 度与电流、电压最大刻度重合。 (2)刻度不均匀:左密右疏。 (3)欧姆挡是倍率挡,即读出的示数再乘以挡上的倍率。电流、
电压挡是量程范围挡。
在不知道待测电阻的估计值时,应先从小倍率开始,熟记“小
(3)如果是用直流“5 V”挡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mA。
V。
【解析】用欧姆挡测量时,用最上面一排数据读数,读数为 6×10 Ω=60 Ω;用电流挡测量时,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 最下面一排数据,读数为7.18 mA;用直流电压挡测量时读取 中间的三排数据的中间一排数据较好,读数为 35.8×0.1 V=3.58 V。

实验10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原卷版)

实验10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原卷版)

实验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器材】小桌子、泡沫塑料、跌码若干。

【实验步骤】c ji=∏3 r-0-p rer 4P V~~y∣y~ 卬 乙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祛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考点方向】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 法、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笠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MJL -∖[±ZΞ-Ξ±3z-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5、用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打力侪以E 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的方法。

实验剖析「“小:一一♦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答:。

8、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他发现它们两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O经典母题小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所用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A B C D E F(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和o(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o(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了来减小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十小白鼠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共29张PPT)

实验十小白鼠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共29张PPT)
小白鼠右肺三叶,另有较小的副叶,左肺一叶。
(3)消化系统 :
撑开口腔:4枚门齿、12枚臼齿和舌。
➢提起颈前部的气管,看到肌肉质的食管穿过胸部和膈,连 接口袋状的胃,胃下是肠,由肠系膜相联系着盘曲在腹腔内, 腹腔前上方有紫红色的肝脏,右肝内侧有一个黄绿色的胆囊, 胃下方有红色的脾脏。
➢夹起小肠前段,可见一些分支的淡黄色腺体,即胰腺。用解 剖刀轻轻划开肠系膜,把肠拉直,在细长的小肠和较粗 短的大肠交界处有盲肠,在大肠里可以看到呈橄榄形的粪 块。
收缩。用手指捏心室,感到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 厚得多。
(2)呼吸系统 :
心脏两侧有海绵状肺,颈前方有长管状的气管,
有不完全的软骨环支持。用指触摸,感觉到有弹性。
气管下端分成两条支气管入肺。肺是玫瑰色的, 呈海绵状,分左右叶紧贴着肋骨。用解剖刀在 气管上方切个纵切口,插入细玻管,向里吹气, 可以看到肺叶扩张,停止吹气,肺便慢慢回缩。
• 肾上腺 肾脏前方一黄色圆形小体
• 膀胱 腹腔下端正中的一个可伸缩的半透明 囊
(5)生殖系统:
雄鼠的腹腔下端的膀胱两边有一对白色卵圆形 的睾丸,睾丸在繁殖期下降到阴囊中
睾丸各连一条白色、很细、不易看到的输 精管,开口于尿道,通入阴茎开口于体外。
雌鼠,在腹腔背侧有一对较小的卵巢,常不 易看到,在卵巢的下方成“∨”字形的输卵管 和子宫清晰可见。
➢观察完后,可将消化系统取出,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在解剖 盘中排列。
到底几叶?
是半透明小体,不是这 个粗的暗绿色的!(这 是肠……)
• (4)排泄系统 :
• 取出消化系统各部分器官,可见腹腔背面脊柱两 侧紧贴体壁有一对紫红色豆形的肾脏,肾脏前下
连着的细管为输尿管。输尿管与膀胱相通,膀 胱是一个膨大的囊。

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精)

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精)

操作步骤图示
1ml
振荡 10min 1ml 1ml 1ml
水样
9ml 10-1 1ml 20ml
9ml 10-2 1ml 20ml
9ml 10-3 1ml 20ml
倒培养基

五、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一)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1、进行平皿菌落计数时,记下同一浓度的3个平板(或 2个)的菌落总数,计算平均值,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 1ml水样中的细菌总数。 2、 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皿之间的稀释倍数 进行计数,若同—个稀释度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 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计 数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少于平皿的一半 时,而另—半中菌落分布又均匀,则可将其菌落数的2 倍作为全皿的数目。在记下各平皿菌落数后,应算出同 一稀释度的平均菌数,供下—步计算时用。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 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5、如果全部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 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之。 6、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 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 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 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 在所需报告的菌落数多至无法计算时,应注明水 样的稀释倍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仪器和材料
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无菌水,无菌吸管、
接种环、酒精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水样、培养箱、微波炉。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
(一)采集水样:取校园内河水,用无菌取水器, 在距岸边5m处,取距水面10~15cm的深层水样。 如果不能在2h内检测的,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二)细菌总数的测定: 1)水样稀释:按无菌操作法,将水样作10倍系列 稀释。 2)选取10-1、10-2、10-3三个连续稀释度。稀释度 的选择是本试验精确度的关键,选择适宜者,平 皿上菌落总数介于30和300之间。 3)吸取由高倍至低倍的稀释液,每个稀释液分别 注入两个培养皿,每皿1mL。

实验10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

实验10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
4. NH4SCN溶液(1mol/L)
5. H2O2(30%)
6. Na2CO3(固体)
7.纯铜(ω> 99.9%)
8. K2Cr2O7标准溶液(c =0.1000mol·L-1)
9. KIO3基准物质
10. H2SO4溶液(3 mol·L-1)
11. HCl(6mol·L-1,即1+1)
12. NH4HF2(4 mol·L-1)
2Cu2++4I-=2CuI↓+I2
或2Cu2++5I-=2CuI↓+I3-
I2+2S2O32-=2I-+S4O62-
C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Cu2+浓度减小(如形成络合物等)或引起CuI溶解度增大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但是,CuI沉淀强烈吸附I3-,又会使结果偏低。通常的办法是在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将CuI(Ksp=1.1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Ksp=4.8×10-15)。在沉淀的转化过程中,吸附的碘被释放出来,从而被Na2S2O3溶液滴定,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得到提高。
实验十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
教学笔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2S2O3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2、了解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
3、学习铜合金试样的分解方法。
4、掌握碘量法测定铜的操作过程
5、了解淀粉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铜合金种类较多,主要有黄铜和各种青铜。铜合金中铜的含量一般采用碘量法测定。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5,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如下:

实验十-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全塔效率的测定

实验十-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全塔效率的测定

实验十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全塔效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精馏流程及原理;2.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方法;3.学会精馏塔效率的测定;4.观察精馏过程中汽液两相在塔板上的接触情况;5.了解回流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测定在全回流条件下的全塔效率;2.在进料条件下:进料浓度约25~28%(体积百分数,以下用v 表示)的乙醇水溶液,达到塔顶馏出液乙醇浓度大于93%(v ),塔釜残液乙醇浓度小于3%(v )。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500mL 的采出量,记录下所有的实验参数;3.要求控制料液进料量为3 L/h ,调节回流比,尽可能达到最大的塔顶馏出液浓度。

三、操作原理精馏操作是分离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单元之一。

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在塔板上传质、传热,气相逐板上升,液相逐板下降,层层接触,多次部分气化,部分冷凝,在塔顶得到较纯的轻组分,塔釜得到较纯的重组分,从而实现分离,实验物料是乙醇—水系统。

1.维持稳定连续精馏操作过程的条件(1)根据进料量及其组成、以及分离要求,严格维持塔内的物料平衡总物料平衡— F=D+W若F >D+W ,塔釜液面上升,会发生淹塔;相反若F <D+W ,会引起塔釜干料,最终导致破坏精馏塔的正常操作。

各组分的物料平衡— Fx F = Dx D + Wx W塔顶采出率 WD W F x x x x F D --= 若塔顶采出率过大,即使精馏塔有足够的分离能力,塔顶也不能获得合格产物。

(2)精馏塔的分离能力在塔板数一定的情况下,正常的精馏操作要有足够的回流比,才能保证一定的分离效果,获得合格的产品,所以要严格控制回流量。

(3)精馏塔操作时,应有正常的汽液负荷量,避免不正常的操作状况1) 严重的液沫夹带现象2) 严重的漏液现象3) 溢流液泛2.产品不合格原因及调节方法(1)由于物料不平衡而引起的不正常现象及调节方法1)过程在Dx D >Fx F - Wx W 下操作:随着过程的进行,塔内轻组分会大量流失,重组分则逐步积累,表现为釜温正常而塔顶温度逐渐升高,塔顶产品不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函数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2.掌握函数的实参、形参和返回值的概念及使用。

【实验内容】
一、试着编写下列程序
【例10-1】输出如下图形
**********
hello
**********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star() /*定义函数*/
{
printf("**********\n");
}
void fun() /*定义函数*/
{
printf(" hello\n");
}
main()
{
star();
fun();
star();
}
举一反三
【10-1】输出如下图形
**********
**********
hello
**********
**********
【例10-2】在函数fun中求1+2+3+4+5的和值,在main()函数中输出和值。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fun(int n) /*定义函数*/
{
int i=1,sum=0;
for(;i<=n;i++)
sum+=i;
return sum; /*通过return语句向main()返回值*/
}
main()
{
int i=5,sum;
sum=fun(i);
printf("sum=%d\n",sum);
}
举一反三
【10-2】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n,计算n!的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ac(n),计算n!。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fac(int m)
{/***************begin****************/
/***************end******************/
}
int main()
{
int n;
double f;
printf(“input n:”);
scanf(“%d”,&n);
f=fac(n);
printf(“%d!=%f\n”,n,f);
}
【例10-3】输入x,输出相应的y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un,实现下面的分段函数。

0 (x=0)
y= sin(x) (x>0)
|x| (x<0)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float fun(float x) /*在自定义函数体中可以有若干个return语句,但只有一个起作用*/ {
if(x==0)
return 0;
else if(x<0)
return fabs(x);
else
return sin(x);
}
main()
{ float x,y;
printf("Enter x:");
scanf("%f",&x);
printf("\n");
y=fun(x);
printf("y=%f\n",y);
}
举一反三
【10-3】输入x,输出相应的y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un,实现下面的分段函数。

2x-1 (x=0)
y= x(x>0)
cos(x) (x<0)
【例10-4】任意输入两个实型数,输出最大值。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double max(double x,double y); /*函数说明*/
main()
{
double a,b;
printf("Enter a,b:");
scanf("%lf,%lf",&a,&b);
printf("最大者=%.2f\n",max(a,b));
}
double max(double x,double y) /*对形参分别定义*/
{
double max;
if(x>y)max=x;
else max=y;
return max;
}
举一反三
【10-4】任意输入三个实型数,在自定义函数fun中求它们的和值,在主函数中输出和值。

二、程序改错
不允许增加行也不允许删除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1、下列给定程序中,函数fun的功能是:根据整型形参m,计算如下公式的值。

Y=1+1/(2×2)+1/(3×3)+1/(4×4)+…+1/(m×m)
例如,若m中的值为5,则应输出:1.463611。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found********/
int fun(int m)
{
double y = 1.0;
int i;
/********found********/
for (i=2; i<m; i++)
/********found********/
y += 1/(i*i);
return (y);
}
main()
{
int n = 5;
/********found********/
printf("\nThe result is %1f\n", fun(int n));
}
2、输入三个实型数,输出其中的最大数。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max,找出并返回最大数。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found********/
int max(double x,double y,double z); /*函数说明*/
main()
{
double a,b,c;
printf("Enter a,b,c:");
scanf("%lf,%lf,%lf",&a,&b,&c);
printf("最大者=%.2f\n",max(a,b,c));
}
/********found********/
double max(double x, y, z)
{
double max;
if(x>y)max=x;
else max=y;
if(max<z) max=z;
return max;
}
三、程序填空
注意:不要改动main函数,不得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1、读入一个整数,统计并输出该数中数字‘2’的个数。

定义并调用函数countdigit(number,digit),它的功能是统计整数number中数字digit的个数。

例如,countdigit(12929,2)的返回值是2。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countdigit(long number,int a);
main()
{
long number;
printf("Enter number:");
scanf("%ld",&number);
printf("%d\n",【1】);
}
int countdigit(【2】)
{
int n=0;
while(number)
{
if(number%10==a)
n++;
number=number/10;
}
【3】;
}
2、下列给定程序中,fun函数的功能是:传入一个整数m,计算如下公式的值。

t=l-1/2-1/3 -……-1/m
例如,若输入5,则应输出-0.2833330
源程序 :
#include<stdio.h>
【1】
main()
{
int m;
printf(“Enter m:”);
scanf(“%d”,&m);
printf(“The result is %lf\n”,fun(m));
}
【2】 fun(int m)
{
double t=1.O;
int i;
for(i=2;i<=m;i++)
t=t-1./i;
【3】;
}
【思考题】
1、实参和形参的关系?
2、函数说明和函数定义的区别?
3、函数可以嵌套定义吗?
4、函数可以嵌套调用吗?主函数与自定义函数之间可以任意相互调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