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应用推广策略

合集下载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一、前言202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1号),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这一举措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推动了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为保证精品课程的有效开发和扩大共享,2021年11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上线,这是精品课程经过8年打造之后首次以视频课程形式在网络上向公众亮相,目的在于提升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为重点,而后有266门课程陆续上线共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各界的普遍好评。

但由于技术水平以及课程形式受限,课程推广力度与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

2021年,教育部又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以及《2021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等政策意见,其目的是通过鼓励与指导精品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嵌入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21年6月26日,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这是继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之后,中国开放教育成果的又一次大规模亮相。

目前已有近5000门精品课程改造升级并在爱课程网上线,网站按课程内容分:“中国大学MOOC”、“中国职教MOOC”、“中国大学先修课”、“教师教育”四个课程板块;按课程形式分:“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种;另按建设主体分由130所高等学校独立课程网站汇总而成“学校云”。

爱课程网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为高校师生和社會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更直观与接近真实课程的核心资源与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

精品课程开发与推广方案

精品课程开发与推广方案

精品课程开发与推广方案概述: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发和推广精品课程成为了学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课程开发的目标、方法与策略以及推广方案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总结提出适用于各种类型学校的精品课程开发与推广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标在开发精品课程之前,我们需明确开发课程的目标。

精品课程的目标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2.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3. 引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4. 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形象。

二、课程开发的方法与策略1. 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交叉和融合,提高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项目制学习:通过开展项目制学习,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进行跨学科应用,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个性化教学: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在线课堂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课程设计与内容开发1. 整体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的特点,制定整体的课程设计,明确课程的结构框架和学习大纲。

2.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内容,注意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资源: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辅助教材、多媒体资源等,提供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4. 评估方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师培训与支持1. 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课程开发培训,包括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多媒体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2. 专家支持:邀请教育专家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教学研讨: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程推广的策略1. 学校内部宣传:在学校内部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师生了解和参与精品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精品课程共享服务平台技术方案目录1背景 (1)2方案设计 (1)2.1方案概述 (1)2.2实现目标 (2)2.3拓扑架构 (4)2.4优势特色 (5)2.4.1技术优势 (5)2.4.2方案优势 (6)3软硬件配置 (8)3.1软件配置 (8)3.2所需硬件 (8)1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备初步完善,目前教育信息化已逐步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以应用和资源建设为主的阶段。

而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各教育部门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精品课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自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如火如荼,有效推动了学校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从整体上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改革。

但随着精品课程资源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对于高水平的课程资源共享需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而原有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缺乏统一平台,各学校无法共享本校优质课程资源,无法获取其他学校的课程资源;2.课程资源更新较慢:目前的课程资源更新主要通过本校录制后,再经过加工后发送至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统一向上提供,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简便且易操作的平台;3.资源建设和展示缺乏统一规范:精品课建设缺乏全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学校采用的资源加工平台各不相同,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差,给资源和数据的交换、共享和应用造成了困难。

为此,北京中投智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多年在线视频应用及流媒体核心技术,通过对教育行业的全面理解,结合教育行业用户需求特点,为教育行业量身定制了精品课程共享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帮助各省市教育职能单位建设统一的精品课程共享服务平台,确定统一的标准体系,从而建立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带动和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课程建设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在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与准备工作。

要明确资源共享的目的和意义。

资源共享可以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明确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和意义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课程建设方向和内容。

要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和机制。

建设一个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是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础。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如建设一个在线教学平台,学校内部的资源库,或者是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作的电子资源共享平台。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要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共享和课程建设。

教师是资源共享和课程建设的主体,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编写教学设计、开发教学材料、参与教学研讨等方式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资源共享和课程建设。

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要进行课程建设的实施和评价。

在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时,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课程设计原则进行课程建设。

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环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要实施好这一建设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准备工作,包括明确目的和意义、建立平台和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进行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用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用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用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 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共享,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获取到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 视频授课: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品课程资源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师可以进行远程授课,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教学更加灵活。

3. 网络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在网络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品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4. 网络答疑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提问,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互动式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5. 网上提交作业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和参加测试,教师可以进行在线批改和评分,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6. 混合式学习:精品课程资源可以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混合式学习模式。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同时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讨论、提交作业等,使学习更加全面和深入。

7. 教学管理网络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课程考核统计、教学评价等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就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实施过程和挑战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1.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能够让教师和学校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资料,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2.促进教育公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可以让各地区、各学校的学生都能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经验,而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可以让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得到传播和推广,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1.建立精品资源共享平台。

要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共享平台,让教师和学校可以上传和下载优质的教学资源。

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跨学校、跨地区的。

2.加强师资培训。

在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资源共享意识和能力。

教师需要了解如何上传和分享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也需要学会如何从平台上获取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3.推动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鼓励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

政策支持可以包括奖励机制、经费支持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方面。

1.知识产权保护。

教师和学校在共享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知识产权,避免侵权问题发生。

也需要鼓励创新,让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得到共享和传播。

2.资源质量把控。

在共享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的质量进行把控,避免低质量的教学资源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精品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精品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和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精品资源共享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资源共享可以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现教育公平通过精品资源共享,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分配,减少地区间、学校间和个体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

3. 节约教育资源通过精品资源共享,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1.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困难目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资源获取渠道不畅、资源的利用率低和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不够完善等方面。

2.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相关政策和机制的不完善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相关政策和机制上尚不够完善,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规范。

1.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精品资源共享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和机制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了有效丰富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更好的激发,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均等的分配和利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为相近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

精品课程的推广与实施

精品课程的推广与实施

精品课程的推广与实施精品课程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育者们普遍认为,推广和实施精品课程是取得教育质量关键性胜利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进行精品课程的推广与实施呢?一、选定课程内容,规划教学设计要实施一堂精品课程,首先要选定课程内容。

在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教育者需要将其中的亮点、难点、热点剖析出来,从而锻炼出学生核心素养。

接着,要规划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教学时要有目标,教育者要有清晰的目的和预期的学习成效;其次,计划教学程序,从怎么样引入话题,如何导入知识,如何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策划;最后,还需要挑选教学策略、方法和教学媒介、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与阐述,这些都决定了课程的整体策略和效果。

二、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提高教师水平精品课程的成功与否相对于其实施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息息相关。

因此,提高教师水平是做好精品课程实施的关键。

具体来说,学校应该定期为教师主办培训、研究和交流活动,加强教师知识和能力,提高精品课程的师资储备。

三、加大教育重心向精品课程转化近年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逐渐重视精品课程的发展,也有很多学校向精品课程转化。

然而,这些精品课程往往只停留在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科水平上。

实施精品课程,并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事情,而是全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情。

学校应该通过制定教育规划,和加强科研部门的投入,在整个学校体系中推广精品课程,改变教育重心,逐步形成精品课程文化。

四、转向多角度批评精品课程的实施,唯有每一次有益的反馈,才能不断加强和完善。

在建立形成学科聚焦和百花齐放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扩大本课程的影响,向多角度批评转化。

这样做,能够不断促进精品课程的推广和发展。

五、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提高其关注度和认可度推广精品课程需要尽可能地让广大学生和家长了解,有关于课程的介绍表述和吸收,能够提高学生和家长对精品课程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以及简单明了的学生课程介绍手册等各种宣传媒介,给学生和家长证明精品课程的丰富价值。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传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借助互联网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库。

这个资源库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优质课程,如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教案、电子教材等。

这些资源应该是高质量、可靠的,并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建立这样一个资源库需要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各个机构可以共同参与资源的录制、整理和评审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程的可视化和互动性。

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在线播放、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

还可以结合虚拟实验室、在线讨论和个性化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需要培养教师的共享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的重要主体,他们的共享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资源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教师需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积极参与资源的录制和整理工作,并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共享经验。

教师还需要持续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培养教师的共享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推动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应用与推广模式的探究与构建

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应用与推广模式的探究与构建

【 关键词 】 精 品课程 ;发展脉络 ;共 享;模式
自从 2 0 0 3年 教育 部启 动 了 国家 精 品课 程建设 项 目后 , 迄今 为止 已评选 出 3 9 0 0多 门国家级精 品课程 ,现 已形成 国 家 、省 、校 三级精 品课程建设体 系。 精 品 课 程 的 发 展 脉 络 精品课程 的发展主要经历 了三个重要 阶段 。第一 阶段是 在2 0 0 3年 一 2 0 0 7年 的启 动初期 发展 阶段 。2 0 0 3年 ,教育部 提 出实施本科质量 工程项 目,其 中首先开展 了国家精 品课程 项 目建设 ,随后 省级 、校级精品课程也随之启动 。根据教育
氛 出现 高 涨 。
( 五 )改变 陈旧落后 的教学观念 ,课 件制作坚 持 以人 为 本 。有什 么样 的教 学观念 ,就会有什么样 的教学行为 ,再先 进的教学手段一旦 掌握 在观念落后的教师手 中也会变异 ,成
为 “ 旧” 教 育 的工 具 。 因此 , 在 推 广 现 代 教 学 手 段 的过 程 中 , 首先要改变教 师陈旧的教学观念 ,不管采用什 么样 的教 学手
二 、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存在 的 问题
部 、财政部关 于批 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 目的相关文件 的结 果, 教 育部建成 了 1 7 9 9门 国家精品课程 , 其中2 0 0 3 年一 2 0 0 7 年分别为 1 5 1门、3 0 0门、3 1 4门、3 7 4门、6 6 0门。而各省 、 校建设精 品课程 的数量估算 为远远超过 了计划 总量 。 第 二 发 展 阶段 是 2 0 0 8年 一 2 0 1 0年 的快 速 发 展 时 期 。 2 0 0 7 年 ,教育 部联合 财政 部发 布 了 《 关 于实施 高等 学校本 科教 学质量 与教学改革 工程 的意见 》 , 作 为 中心 内容 的精 品

精品课程建设与推广

精品课程建设与推广

精品课程建设与推广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精品课程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精品课程建设和推广为主题,探讨如何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巩固课程效果。

一、建设精品课程1、打造精品课程的初衷任何事物的实现,都必须有初衷。

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是如此。

打造精品课程,旨在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同时也是为了推进学科建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增强教师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制定指导思想,明确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精品课程必须有指导思想,而明确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建设初期,要对精品课程的目标、学科特色和认识方法进行明确的规划。

同时,要确保课程的主题和课程内容的有益性和实用性。

3、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教学大纲是建设精品课程的第一步。

然而,教学大纲并不是一次性确定下来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需要不断进行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需要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灵活且更与时俱进。

同时,要注重对优秀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生能力促进教学进展。

4、借鉴优秀课程建设经验优秀的课程建设经验可以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借鉴部分优秀的课程资料和教材,整合课程资源,为建设精品课程提供参考。

二、推广精品课程1、扩大宣传范围,提高精品课程的知名度精品课程的推广需要广泛宣传。

对于中小学而言,可以通过教师社区和教育博客进行宣传, 以及利用校内网络和各项教育活动来扩大宣传范围。

通过日常的教育宣传,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精品课程,从而推广课程。

2、开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堂教学是精品课程推广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及家长深刻理解精品课程的优势和课程的特点。

同时,该活动还能促进课程交流,推动教学改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校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c mbi to tIC U S o sr c o o na n i | O E e c n tu t n.a d r o t e p i c p e o v rl ln d i l — i nd a he e t rn i l f o e al p a a mp e h n

要造 就 一 批 具 有 一 流教 学 质 量 的课 程 精 品 , 重 要 更
的是 , 通过对 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来 提升精 品课程 作 为优 质 教 育 资 源 的 内在 价值 , 大 限度 地 实 现 优 最 质教 学资 源对 提高 高校教 学质 量 的作 用 与价值 。 ( ) 品课程 资源共 享 势必推 动其 它优 质教 学 二 精
a im ,ltr sa e ma a e n n e vc u lt e p o o e ns ae t g n g me ta d s ri e q aiy a r p s d. r Ke r s: x e ln o re;s a e e o r e;c u s o sr cin y wo d e c l tc u s e h d ls u c r ' o r e c n tu to
U ies e ai o reC n tu t n o h r dReo re nv ri sQu ly C u s o sr ci f S ae s u c i t t o a
Pr blms a u e m e s e o e nd Co nt r a u s r
Ab t a t S a e e o r ec n t c o n i o tn o tn f x eln o r e c n t ci n s r c : h r d r s u c o sr t n i a ui s mp r t n e to c l t u s o sr t . a c e e c u o I i w o v rlp o lms i e s ae eo r ec n tu t n, i a e u sf r a d t a n ve fs e a r b e t h r d r s u c o s c o t sp p rp t w r t e n h r i h o h we s o l ee mi e c re t e c n oa o f t e s a e e o r e h u d d tr n o r cl t o n t t n o h r d r s u c ,p y I O at n o o i yh i h a X I t t n t t I ̄ ei s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 校 都 设 专 人 负 责 精 品 课 程 的 具 体 工 作 。 网 站 于
2 0 年 5月 1 日正 式 对 外 Y 放 , 前 有 课 程 5 0余 04 t : 目 0
门。
随 着 精 品课 程 资 源 规 模 和 影 响 的 不 断 扩 大 , 对 于高水平 的课 程 资 源共 享 需 求 也显 得 越 来 越 迫切 。
级 、 级 精 品 课 程 的 建 设 , 步 建 立 了 各 门 类 专 业 的 校 逐 校 、 、 家 三 级 精 品 课 程 体 系 。河 北 省 于 2 0 省 国 0 3年 开 始 建 设 本 省 精 品 课 程 , 据 河 北 省 教 育 厅 的 统 一 根 部署 , 20 年起 , 年 在 全 省 高 校 中评 比 出 10 从 03 每 0 门 精 品 课 , 续 评 比 5年 , 及 时 将 精 品 课 上 网 , 连 并 用 于辅 助教学 。到 2 0 0 7年 , 第 一 轮 省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在 的基 础 上 , 开 展 了第 二 轮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工 作 , 年 又 每 遴 选 建 设 6 门 省 精 品 课 程 。 力 争 通 过 建 设 , 省 精 0 使 品课 程 滚 动 发 展 到 8 0 门 , 在 教 学 内 容 、 程 体 0 并 课
引 言
系 、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 学 梯 队 、 材 建 设 、 学 效 教 教 教 教
果 、 质 教 学 资 源 网 络 共 享 平 台 等 : 面 有 较 大 改 善 优 h - 和 明 显 进 展 , 成 一 批 在 国 家 和 省 具 有 领 先 水 平 的 形 示 范 性 课 程 , 动 和 提 升 高 校 课 程 建 设 水 平 和 教 育 带

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一、现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普及,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多家高校积极推动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

其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规范了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此外,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知名院校的合作,也进一步促进了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

二、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还主要集中在一些知名高校,其他一些院校资源较为匮乏。

其次,在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过程中,缺乏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导致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

再次,由于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一些精品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各高校应积极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开发中。

同时,要鼓励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高校,为其他院校提供资源共享支持。

其次,建立一个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各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

再次,加强精品课程的质量评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确保精品课程质量的稳定。

四、相关分析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高校之间的差距。

其次,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

此外,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在当前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积极建设和共享精品课程资源,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适应当前需求的精品课程共享机制,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和资源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指通过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等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利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和实施步骤。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工具,使教学内容更为全面、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共享资源的方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施步骤包括资源整合、评估筛选、开发利用和评估反馈等几个环节。

需要对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和机制。

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评估筛选,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

然后,通过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精品资源课程。

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共享资源和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意识。

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资源共享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需要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包括学校之间的合作、学校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以及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的合作,共同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讨及实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实施建议。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1. 促进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很低,很多教学资源都只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被使用,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利用。

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可以让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 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可以让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这有助于扩大教学内容的覆盖范围,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教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教师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各种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丰富的学习材料,从而促进了教学教学的深化和升级。

很多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而一些发达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却非常丰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可以让这些不发达地区和学校也能够分享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和包容。

1. 技术基础的支持现在,电子教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提供在线下载和观看等服务,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加快捷和便利。

2. 法律政策的支持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各级政府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共享工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法律政策的支持。

3. 教育体制的支持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意识到教育资源的共享的重要性,开始支持和参与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转第166页)摘要企业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倡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精品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其可以为不同类型专业生提供可靠的授课资源,同时指导专业生掌握最先进的技能水平。

由于各方条件的约束,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次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等三大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几点意见。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问题对策On 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e of Exquisite Curriculum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F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the cor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s talent competition,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n adjustment of the past teaching schemes based on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advocated.The exquisit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re-sour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s it can provide reliabl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majors of different types,and meanwhile,guide the majors to master the most advanced skills.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 variety of factor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or the share of exquisite curriculum resources.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hare of exquisit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words exquisite curriculum;the share of resourc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定期向各行企业提供多类岗位人才,满足了市场对技能型人才调配的使用需求。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附件1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我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省内各高等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课程建设与共享工作。

现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公布如下。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与任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通过科学布局,优化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合理配置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课程的结构比例,兼顾学科、专业、地域和层次的分布,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和适应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向高等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育资源服务,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构建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共同需求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运行(一)建设模式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为建设机制,采用省、校两级建设方式。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将分为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重点课程将由我厅组织实施,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建设,一般课程通过校、省逐级遴选的方式实施。

教育厅将负责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省级共享系统建设,负责制定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遴选和评价标准,发布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南,组织实施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和一般建设课程的申报、遴选以及省级资源共享课的监管,并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统筹遴选,择优向教育部推荐。

省内各高等学校作为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配合教育厅做好重点课程建设,并组织本校教师自主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择优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优秀的教学资源分享与推广计划

优秀的教学资源分享与推广计划

优秀的教学资源分享与推广计划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学科背景,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学资源的分享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

一、优秀教学资源的特点(一)具有多样性优秀的教学资源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包括多种形态、多样内容、多样性应用等。

具体来讲,教学资源既包括课件、PPT等教学资料,还可以是教学视频、虚拟实验等特殊形式的教育资源,这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同时,教学资源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涵盖知识点、实例和习题等各个方面。

学科背景也应具有多样性,而不是局限于特定学科的教学资源。

只有这样,教学资源才能更好的支持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跨层次化优秀的教学资源还应具有较强的跨层次化能力,包括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等越来越高的层次。

这种跨层次的应用设计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教学资源更具有创新意义。

另外,跨层次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提高,激发学生内在主动性,做到教学资源的效果最大化。

(三)开放性和互动性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是教育资源分享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特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开放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释问题,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做到更明确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互动性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者的身份可以变为学习、沟通和交流者,与学生一起构建知识共同体,不断探索新的理解,共同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优秀教学资源的推广对策(一)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在推广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可以着重建设一个全面丰富、具备可视化、可交互性的教学资源库。

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应用与推广模式的探究与构建

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应用与推广模式的探究与构建

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应用与推广模式的探究与构建作者:孟丽波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4期【摘要】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已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关于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上虽从没未停止过,但基本上是对本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对课程初期申报的建设研究上,忽视了后期共享等研究与实践,文章从追溯精品课程发展脉络出发,在现今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出共享、应用与推广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精品课程;发展脉络;共享;模式自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后,迄今为止已评选出39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现已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一、精品课程的发展脉络精品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03年-2007年的启动初期发展阶段。

2003年,教育部提出实施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其中首先开展了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随后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也随之启动。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文件的结果,教育部建成了1799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2003年-2007年分别为151门、300门、314门、374门、660门。

而各省、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数量估算为远远超过了计划总量。

第二发展阶段是2008年-2010年的快速发展时期。

2007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作为中心内容的精品课程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共建设了2111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2008年-2010年每年分别为669门、679门、763门。

其他层次的精品课程建设更是飞速建设,初步估算省级精品课程达到3300多门,校级精品课程达4900门左右,而高职高专层次的课程增长迅猛。

第三阶段是2011年-2012年的精品课程转型阶段。

从2011年,教育部进行转型建设。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以更高层次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及应用推广策略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省级精品课程是三级精品课程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建设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使各高校经过评审被认定为优秀的教学资源有一个集中的展示平台,向所有的用户开放,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但很多精品课程不能把课程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学所使用。

本文综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推广策略的建议,管理部门应尽快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精品课程共享资源推广策略自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项目启动以来,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上,究竟如何根据现实需要将国家精品课程进行推广利用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则不是很多。

省级精品课程是三级精品课程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建设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使各高校经过评审被认定为优秀的教学资源有一个集中的展示平台,并向所有的用户开放,从而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全省的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助力。

但经部分调查证明,精品课网站利用率很低,很多教师从未登录,研究水平更低。

因此,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只抓七个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不仅要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还要通过精品课程的推广,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所以精品课程推广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研究是现阶段的必然规律。

一、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可分为前后两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前期建设与后期管理两个阶段。

对于处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的课程,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共享资源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力度不够;二是关于共享资源建设缺乏清晰的思路与对策。

后期管理不善对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精品课通过评审后,基本处于维持评审时状态,疏于管理。

为了评上精品课程,一些学校功利思想严重,只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一旦申报成功后则疏于管理,忽略了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使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建设与维护严重滞后。

各高校间的精品课程数量攀比,直接导致了各学校重视申报形式,申报数量,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

许多高校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指标逐项进行弥补和强化。

把课程网站制作的非常精美,只注重包装,而忽略其内涵建设。

此外,网络资源更新率较差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黑龙江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本科省级精品课程约达500门,很多课程现在已经不太符合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了,其中许多课程录像、课件,习题、教材、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等资源网络资源更新率很低。

网络上看到的其他省市高校精品课程这种情况也很严重。

其次,许多高校没有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很难了解到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而知道的学生也很少去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用。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匮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样的精品课程只是一个摆设,缺乏实践性,从而失去了推行精品课程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在于其资源共享和应用性。

由于省、校精品课程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高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共享应用性差;许多教师担心知识产权被侵占,不愿意将最早优质的资源上网,导致学生不能享受到最优质资源;由于技术原因和其他原因,很多课程网站打不开或者没有访问权限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这样就达不到为教师、学生服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课程不能把课程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学所使用,在课堂上没有利用该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教学。

因此,应尽快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推进精品课程内涵建设和资源共享应用的对策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要造就一批具有一流教学质量的课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精品”的共享来提升精品课程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

十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所彰显的价值理念是一种整体优化意识、合作共赢意识和全程教学质量意识。

(一)强化精品课程项目的内涵建设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内涵建设十分重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等直接可用或可见的资源;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它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所产生的成果。

对于精品课程而言,有形的、无形的教学资源都应成为共享的资源,其中无形资源的内在与长远的作用与价值要高于有形资源。

以我们的“英国文学”省级精品课程为例,尽管我们在网上提供了大量可供直接利用的有形资源,并可在短期内帮助一些院校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者不能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则他们对这些有形资源的利用只能是一种机械的照搬,很难谈得上结合自身教学需求与教学特点来创新与发展,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真正意义也会因之受到削弱。

精品课程项目的内涵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2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

精品课程组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要更新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 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要不断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 加强教材建设力度。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国家级的优秀教材。

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5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要形成课程负责人机制,形成合力的教学团队,团队中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和主辅等搭配合理,队伍稳定。

团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积极性高,围绕着课程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课题和科研的工作,以课程的建设为标杆,推动年青教师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

(二)推进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应用策略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应用更加重要,通过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免费开放,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在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中,建议采用以下策略:1 加强精品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应用。

通过调查部分高校师生利用精品课程进行教学和学习情况,发现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几乎没有进入过该网站,更别提学生能够利用该平台进行学习了。

下一步高校应当加大精品课程等优质资源的宣传,发动教师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该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 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网站,国家级精品课程可在该网站找到,并进入该课程主页,可以进行录像、课件、习题等资源的浏览。

目前,省级精品课程应该整合全省精品课程资源,并且通过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运行,提供下载,使得学习者和教师可以用适合的方式获取和使用精品课程资源。

3 建立网上资源更新机制,提高资源更新率。

网上资源的定期更新非常必要,而更新的工作量大,加大对教师和学生使用精品课程资源等相关知识、技术和管理培训,提供便于教师更新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检查评比、激励制度,建立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更新与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更新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更新率。

4 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

立体化教学可以被看成是资源共享的一种承载或表达方式。

因此,将共享资源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通过将共享资源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紧密相结合,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以校内外师生为共同服务对象的精品课程教学支撑与教学服务系统,提高共享资源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在我们的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实践中就采用了该立体化模式。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案等在内的教学内容资源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借助将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所建立的“网上课堂”,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涵;通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模块,间接而有效地传达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思想。

5 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改革与研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建设高水平精品课程离不开教学改革。

但教学改革往往不是孤立的,教学成果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所以,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持续、系列化进行。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将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起来配套进行,以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和课程校本特色的培育;另外,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与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以利于依托学科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精品课程专业支撑平台;还可以筛选一些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研究基础好,教学改革条件相对成熟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以加快教学成果形成步伐,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真正的精品课程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具有发展性的课程。

只有当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平台建设等内因与国家的关注支持、学校的环境保障、学习者的认可等外因完美结合时,精品课程才能真正地发生作用。

精品课程必须常建常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建设和广泛应用,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学实践、逐步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环境和合理得当的推广策略才能使精品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