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让地理教学独具魅力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8 更新时间:2010-3-22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朱玉彬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课改新形势对地理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常规教学的最大效益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地理教学独有的魅力,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根据《课程标准》对区域地理学习的标准要求、设计思路和说明,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重要的变化主要包括:从统一分区教学向多元化分区教学的变化,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化等。
理解和领会这些转变,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寻,深入研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积极创新、大胆尝试。
《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
按照这一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选用不同的版本,会出现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的具体区域不同,学习的区域数量也有所不同的现象。
地理新课程理念给区域地理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
这样,学生通过“区域要素”的学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
例如,学生以“亚洲的地理位置”为案例,达到“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一课程目标后,当学生以后独立学习非洲或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时,会知道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说明它的位置特征,并且知道可以“运用地图”来获取相关信息。
在这里“亚洲”的具体的区域知识是学生用来说明、理解、掌握某个地理原理、规律或关系的“实例”。
二、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变化深入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转变,有助于我们把握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变化。
创意设置新课程教学 让地理课堂更具活力
创意设置新课程教学让地理课堂更具活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为教师施展教育智慧和创造力提供了平台,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放开手脚展示自己的才华,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潜能,还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创造出具有自己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充分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更精彩。
如何使新课程地理教学更具活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创意地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和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富有创意的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因此,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疑难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富有地区特色、贴近生活的地理背景下,把枯燥的地理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抱着求知的欲望,渐渐地进入本节课的内容中去。
例如,在讲授“日本”地理时,让学生伴随着日本经典民歌《樱花颂》的歌声,在大屏幕中领略日本著名风景名胜“富士山”以及冬天东京烂漫的樱花,在这富有特色的异国风光中创设一种特定文化学习氛围;在讲授“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时,则通过报刊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汶川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的发生等,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导人地理人文知识。
(二)创新活用教材,构建理性的地理课堂根据地理课的独具特点,对教材的内容通过自身的解读,结合实际在备课时灵活地驾驭地理教材,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固定的教材不断转化为“人本的课程”,充分让课本“活”起来,形成灵活的主线始终贯穿课程,调动学生的听课情趣,让地理成为学生偏爱、乐学的学科。
例如,在讲授“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时,设计如下的教学梯度:填图游戏一夯实基础知识一知识应用一知识延伸。
1填图游戏。
把内装空白“中国轮廓图”、标注山脉名称的纸条以及双面胶的信封分发到每一个座位(两人一桌,培养合作精神),要求学生把标注山脉名称的纸条粘贴到地图相应的位置。
2夯实基础知识。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教师应该创造性地把握教学机遇,融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强化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转变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和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以学生为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应扮演的角色是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的统一过程,既需要传授必要的具体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创新。
例如,“北方地区的人流迁移”课程中,除了要学习迁移的原因、模式和效应等具体知识,更要求学生遵循科学的思维逻辑,理性分析背后的各种原因、因素和机理,自主发现其中的缘由,从而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设置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深度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学生反馈效果不佳,新课标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透过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分析、解释及演示过程中参与深度学习,形成对知识及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例如,“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一课,知识点众多,可以尝试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如组队学习、小组研究、案例分析等完整、深入地呈现相关环节,借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提升教学实效,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和方法高中地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技能,也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应用,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提高课程理论知识的实效,并巩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的新思维、新方法与新技能。
例如,“地球的多样性”课程前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如山林、海滩等,通过参观、观察、测量等方式,来了解地球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精细度讲授和知识点的繁琐记忆,而是注重练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位一体教学过程。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的学习。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不断地提高课堂艺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素材,供广大地理教师参考。
一、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着眼点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知识,传达地理思想。
教学内容越贴近生活,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而地理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又常常通过理性分析得出结论,很多教学基本都是照本宣科,缺乏新意,与实际生活离得太远,课堂枯燥无味,时间久了,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课堂就难免会出现一片死气沉沉的现象。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可见,要让地理贴近生活,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或生活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后的本质,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和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其乐学爱学,成为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
在讲解水资源时,我从网上以及新闻中摘录一些水资源信息及图片等,如:一片片干裂的土地,一株株枯死的禾苗,一个个背水的身影,一双双企盼的眼睛……同时我还播放中央台的一个公益广告:画面是一个小孩和他妈妈,配以童音“把手中的硬币存起来,捐给西部水窖,这样西部的孩子们有水喝了,有水喝的小孩真幸福”……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他们意识到应该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应该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们树立了用水危机的意识,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保护生命之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课标的推出,高中地理教学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创新。
本文将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课程的实践性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将地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方式深入了解真实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拓宽地理教学的内容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应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增加与当前热点、时事和科技进展相关的地理问题。
通过选取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问题,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传统的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展示仍然是必要的,但可以通过PPT、地图、图表等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同时,可以运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四、注重研究型学习地理学科强调通过问题或课题驱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展开独立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完成自己的研究项目。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促进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地理资料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电子地图等技术,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地理理论。
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更新1. 确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地理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预测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资源整合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丰富教学手段。
2.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所在地特色,编写实用性强的地理教材。
3.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如教育平台、地理论坛、学术文章等,拓宽学生视野。
四、评价体系改革1. 多元化评价:综合运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
2.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地理素养。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评价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1. 深入学习新课标,明确地理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2. 参加培训、研讨会,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开展地理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结语在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师应把握教育改革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体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效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让地理教学独具魅力
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让地理教学独具魅力作者:庞翠钦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12-01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应试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的确如此,以前,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如果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种良好的措施。
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三、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呢?四、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进行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但有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初中地理课堂渗透出的新课程理念
初中地理课堂渗透出的新课程理念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悉心实践,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新课程理念一、案例描述案例一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地理录播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害怕,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
但是学生看起来一点都不紧张。
了解后才知道,学生经常在这个教室上课,有了这两个镜头反而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这让我这个“乡下教师”多少有些汗颜。
上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学以致用,任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自己设计一条青藏地区的旅游线路: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
这时,学生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任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暑假来临,有个旅行团想去青藏高原旅行,不知道选择哪一个,请四个小组讨论一下给出你的旅行方案,通过宣传自己的旅行社;来获得“驴友”的认可,好吗?学生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沉寂。
通过这个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气氛并给学生树立了“地理学习是有用的”意识。
接下来好戏开场:四个小组分别采用角色扮演、主题演讲、载歌载舞等方法推销自己的旅游产品,台下学生掌声不断,连听课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课堂气氛达到极致。
这样通过活学活用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地理学习的有用性。
案例二“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对于八年级的中国地理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你能不能在图上落实下来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实施。
作为地理学科的教学者,我们要积极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着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教育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应该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新课标理念相符。
新课标强调“立德树人”,强调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应从传统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转变为问题导向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热点话题和实际案例,如城市化问题、气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应跳出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场景教学等。
通过实践探究、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提供学科知识的获取渠道和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注重的不仅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科学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地理学科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创新利用。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资料和网络等信息资源。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作者:张贵生来源:《神州》2012年第10期【摘要】文章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给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渗透新课标理念初中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
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综合科试卷中逐年增加。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中考试题一大亮点。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在实践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一、使教学内容接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
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兴趣。
例如在2011年3月14日,我在学校上过的一节课,至今记忆犹新。
我结合2011年3月11日日本8.8级地震引发海啸的相关报道,及时分析、讲述海啸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海啸中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原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落实。
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的兴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以前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整节课也上得生动有味。
出乎意料的没有备课的一节课,学生在极大兴趣的情况下,获得了海啸的相关知识,也增强了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课后,我也特别兴奋,学生为什么兴趣十足地关注海啸新闻?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活,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
总结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并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重大地理事件,我就事先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在地理课堂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在地理课堂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摘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我觉得可以从本文中的几个方面去做。
【关键词】地理课堂新课程理念一、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预习,积极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以《地理公转与四季》为例,可让学生提出了十几个问题,都是与教材有关又颇有深度的问题,甚至有的会为什么黄赤交角会变化的问题。
因为是小组合作,就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让我们吃惊不小,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学生在当主角,教师在这儿就真的成了配角,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设计师(设计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织管理师(调控教学进度、把握教学难度、引导学生思维、协助学生研究、促进能力提高)。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不但是师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更是师生生命价值体现的历程,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人体生命价值的意义。
因此把课堂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法和做法,在教改中得到认可,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气氛活跃了,学习不再是苦事,乐在其中。
这样的课堂不是满堂灌,背“标准答案”,而是自由民主的,是讨论式研究式的,是培养能力“授人以渔”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是与生活、社会紧密相连的,新课程要求教育是关心每一个孩子,但不是要每一个学生门门拿高分,而是因材施教,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地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拥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课标理念以贯彻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地理学术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桥梁。
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模拟推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思维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缺乏批判性思维。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新课标理念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教学也可以从中受益。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地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通过利用绘图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和实时数据等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
四、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适合开展项目式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研和小研究,让学生亲自制定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开放性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广,高中地理教学正朝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向发展。
为了有效地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配合这一理念的实施。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教师是推动地理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为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也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能。
其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地理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地理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运用地理地图软件、地理模拟软件等工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
地理学科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地理教学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地理景点、进行社区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总之,推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创新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重视实践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注重与社会的联系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实现。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课标已成为人们瞩目的教育问题。
新课标理念推动了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尤其体现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如何创新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要想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教学目标设计必不可少。
教学目标要与课程内容需求和学生需要相结合,制定出针对性强、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如何用科技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也是教育界需要认真来考虑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界也逐渐意识到科技的作用,许多高新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些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适用。
比如,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增加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可以通过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视听方面有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强化互动式教学模式现在的学生受教育已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式教学,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互动教学模式为特色。
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学习成果,并能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而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调整和解决,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
四、实现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熟悉一个教学任务的背景、目标、过程等,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体现
新课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体现《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科学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转变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
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
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
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浅谈新课改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新课改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本文浅要谈了新课改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以期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渗透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
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一、新课改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
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
从学习的示范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
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有效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提倡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和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也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最终,通过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有效措施,地理教学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彰显了地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为新课标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标、教学创新、多媒体教学、问题驱动、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自主学习、有效措施、地理教学发展1. 引言1.1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知识也是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更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发展能力上。
1.2 新课标理念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新课标理念的推行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新课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地理教师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理念还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教学也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从passively receiving information 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新尝试
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尝试新课标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1.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
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现状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2007年12月27日,我在自己学校上过的一节课,至今记忆犹新。
这节课,原来是高三地理的一节复习课。
课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可当我一走进教室。
学生此起彼伏的喊着:“老师,看新闻;老师,看海啸新闻。
”在学生的强烈要求声中,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想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下海啸的相关知识也未必不可。
于是打开电脑,利用网络,查阅了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的海啸的相关报道。
学生兴趣盎然,老师及时分析海啸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海啸中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原先准备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落实。
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的兴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以前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学生在极大兴趣的情况下,获得了海啸的相关知识,也增强了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树立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情心。
课后,班级里一位家庭经济情况很差的女生发起倡议,为东南亚的海啸捐款,自己带头捐了50元。
在她的倡议下,全班同学积极响应,总共捐了1504.30元,送到红十字会援助中心。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探索中。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使地理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该如何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通过展示优秀的地理影视作品、地理实地考察、地理科普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也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开展独立的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跨学科教学,促进知识整合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整合性和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地理教学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
地理知识广泛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是被分割和孤立的,不能充分体现知识的整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借鉴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有一个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地理与历史、政治、经济等人文社科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多学科交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三、贴近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珍惜和对人类活动的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让地理教学独具魅力
发表时间:2013-09-09T09:43:38.51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9月供稿作者:庞翠钦
[导读] 地理概念反映的是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广西北海合浦公馆中学庞翠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12-01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应试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的确如此,以前,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如果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种良好的措施。
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三、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呢?
四、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进行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但有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教学不应该只重视形式的新颖,更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1.设计课前预习。
设置可测评性强的课前预习问题,发给学生预习学案,帮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与回答教师问题。
2.设计新课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真实生活事件、新闻等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通过预设问题、启发、引导、调动学生讨论、探究、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生成学习成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提高;减少老师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杜绝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只让学生当听众的错误教学现象,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培养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减少无效和低效。
3.设计评价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样,评价标准应随着多元化和人性化,变单纯的成绩分数评价为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个体比较评价与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相结合。
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有效落实知识,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作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课堂问题小结,单元知识“章结”和“单元过关”,并做好各种评价的记录,生成学生的成长档案。
五、搞好地理概念教学
地理概念反映的是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它作为地理抽象思维的基本元素,直接影响到地理判断、推理与论证。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
我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
我采用了下列做法。
1.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
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但对“宇宙间”却难以确定。
我指出,地球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
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
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
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
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2.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两种关系。
(1)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
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
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
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
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
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2)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
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
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以正确区分。
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
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非可再生资源。
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
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
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