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制度

合集下载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直接接触产妇及新生儿。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要求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二)建筑布局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临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刷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更衣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等。

3.墙面、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三)消毒隔离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过滤网至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门窗、墙面每周擦拭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助产开始前和分娩结束后,应对产房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孕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进行待产和分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分娩结束后,应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应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3.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不在产房和走廊上清点使用后的织物。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

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柜内,无菌柜应保持清洁,每周至少擦拭清洁一次;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无菌物品间;产包、手术包打开后限4h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h内使用。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产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涉及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在产房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和实施要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产房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由于产妇和新生儿抵抗力低下,一旦感染病原体,后果将不堪设想。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

因此,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措施1. 人员管理产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进入产房前必须更换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

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此外,产房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 环境管理产房应保持清洁、安静、无污染的环境。

产房内部应合理布局,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产房墙壁、地面、天花板应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此外,产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3. 物品管理产房内的物品应分类管理,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分别放置。

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4. 产妇管理产房应制定严格的产妇接收、转运和出院制度。

产妇在产房内应穿着清洁的衣物,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换。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5. 新生儿管理新生儿应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规范,使用无菌物品。

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不得共用。

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要点1. 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产房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产房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二、管理责任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妇产科、护理部、感染科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三、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 产房环境清洁卫生a. 产房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产妇出院后需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b. 定期检查产房设备、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c. 加强对产房空气质量的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2.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a. 所有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b. 医务人员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c.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感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 患者感染控制a. 所有产妇入院前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无感染风险。

b. 产妇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卫生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c. 产妇在产房期间应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 设备和器械管理a. 产房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b.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5. 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a. 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b. 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事件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

四、培训和宣教1.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2. 医院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感染控制宣教,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监督和评估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2. 监督部门应对产房的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护士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督和评估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3.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4.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格。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产房应配备充足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并做好记录。

3. 产房内的物品表面、空气和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

4. 产房应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5. 产房医护人员应按照诊疗规范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6. 加强产房感染监测,对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分析和控制。

7. 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

四、培训与教育1. 产房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防范意识。

2. 新入职医护人员应进行岗前感染管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水平。

4.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感染管理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五、考核与奖惩1. 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对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价。

2. 对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感染管理规定,造成感染事故的个人和集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原《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废止。

产房院感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产房感染管理水平,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房及其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确保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组长由产房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产房护士长、医生、消毒供应室人员等。

第六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防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和考核,监督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第七条产房负责人应当认真履行感染防控管理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制度落实到位,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八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防控监测指标,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处理污物前后等情况下必须进行手卫生。

第十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控制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加强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产房空气质量。

每日结束后,应当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患者及家属应当遵守感染防控规定,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第十四条产房应当建立感染防控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感染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感染防控培训与考核第十五条产房应当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产房应当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评估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规范、合理使用、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科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监督和评价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感染管理科和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三、环境管理第八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各项设施应符合感染控制要求。

第九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布局应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志。

第十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墙壁、天花板、地面应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第十一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器材,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四、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二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

第十三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第十四条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所有物品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第十五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第十六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五、人员管理第十七条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管理培训,掌握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防止产房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本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产房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二、管理责任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妇产科、感染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并更新感染管理制度。

三、感染预防措施1. 产房环境卫生:a. 产房每日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产妇床位、手术台、器械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b. 定期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

c. 确保产房通风良好,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

d. 确保产房内的废弃物正确分类、包装、处理,定期清理废弃物。

2. 医务人员卫生:a. 医务人员每日进入产房前,应进行手卫生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b. 医务人员接触产妇前,应对手进行再次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c.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预防知识和操作规范。

3. 感染监测和报告:a. 产房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产房环境、医务人员和产妇进行感染监测。

b. 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四、感染控制措施1. 隔离措施:a. 对于已知或者疑似感染的产妇,应即将进行隔离,防止感染的传播。

b.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选择。

2. 感染防控:a. 所有产妇入院前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无感染。

b. 产妇在产房期间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如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c. 产妇及家属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教育,了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感染控制:a. 产房应配备必要的感染控制设施和器材,如手消毒剂、洗手液、一次性手套等。

b. 定期检查和维护感染控制设施和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负责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学习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员工的感染管理意识。

3. 感染管理小组应制定并落实感染管理计划,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员工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卫生。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产房、母婴室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

4. 产房、母婴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并定期检查、维护。

5. 产房、母婴室应实施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感染风险。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1. 定期对产房、母婴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对检测不合格的环节进行整改。

2.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五、培训与教育1. 对产房、母婴室员工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能力。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开展感染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六、特殊感染管理1.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采取隔离措施,单独使用医疗用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要求。

2.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七、医疗废物管理1. 产房、母婴室应规范放置医疗废物,实行专人收集、运输、处理。

2. 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记,确保安全处置。

八、制度执行与监督1. 产房、母婴室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加强对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房感染预防控制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技术和方法。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八条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制定和改进感染管理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产房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产房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五条产房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产房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九条违反本制度,造成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产房、母婴室的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与产房、母婴室相关的其他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本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产房、母婴室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第五条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制定本科室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产房、母婴室应当配备充足的感染防护用品,并规范使用。

第七条产房、母婴室应当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技能演练,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

第三章环境管理第八条产房、母婴室应当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第九条产房、母婴室应当合理划分感染控制区域,明确感染控制措施。

第十条产房、母婴室内部设施应当符合感染防控要求,如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等。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产房、母婴室内应当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必要时穿戴隔离服。

第十三条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携带病原体的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防护规定,不得参与感染风险较高的操作。

第十四条外来人员进入产房、母婴室应当遵守感染防控规定,如穿戴清洁衣物、戴口罩等。

第五章物品管理第十五条产房、母婴室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六条一次性用品应当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执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和处理规定。

第十七条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和物品应当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自备。

第十八条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应当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并定期进行质量监测。

第六章感染防控第十九条产房、母婴室应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感染监测和预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产房是新生儿和产妇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产房环境特殊,感染风险也相对较高。

为了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医院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产房环境管理1.1 定期消毒:产房应每天进行定期消毒,包括地面、墙面、家具等。

消毒剂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

1.2 空气净化:产房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1.3 垃圾处理:产房内的垃圾应定期清理,垃圾桶应密闭,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管理2.1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产房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2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产房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2.3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并避免长期佩戴手套。

三、产妇和新生儿管理3.1 入院前筛查:产妇应在入院前进行感染筛查,包括病史问询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对携带病原体的产妇进行隔离管理。

3.2 洗涤和消毒:产妇和新生儿的衣物、床上用品等应定期更换和洗涤,消毒剂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3.3 隔离管理: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和新生儿,应进行隔离管理,确保其不与其他产妇和新生儿接触,以避免感染传播。

四、设备和器械管理4.1 设备维护:产房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2 器械消毒:产房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应符合标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4.3 废弃物处理:使用过的医疗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五、监测和评估5.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产房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产房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保障,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

感染管理工作应该贯穿全程,从源头预防、有效控制到全面清查,实现感染管理的全过程监管。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该科下设感染管理组,负责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制定感染防控方案、定期组织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等工作。

该组需配备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和医护人员,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感染管理的内容1.感染防控:(1)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防控机制,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感染隐患。

(2)设立感染防控科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保证感染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建立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支持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医护人员科学有效地进行感染防控。

2.感染监测与评估:(1)定期开展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感染监测档案,及时掌握各项指标,并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医院内部感染防控标准进行评估。

(2)通过长期数据分析,发现感染的热点区域和高发时间段,并加强相关的防控工作。

3.感染预防措施:(1)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预防手册,明确各类感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加强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2)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加强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3)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和运输,避免医疗废物的交叉感染。

4.感染控制:(1)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与处置、安全用药等,确保传染源的控制和处置,避免感染扩散。

(2)对疑似感染病例和高风险的患者进行隔离检测,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减少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5.感染清查与处置:(1)医院应建立感染清查机制,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全面清查和排查,及时查找感染源和隐患,制定有效的处置方案。

产房、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布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物品洁污分开,摆放有序。

2.室内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

3.有普通分娩室及隔离分娩室。

4.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5.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

6.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或有感染性伤口时,暂停接产工作。

7.接产前必须外科手消毒。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10.保持分娩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干燥。

11.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消毒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2.为急诊产妇及传染病产妇接产应做好职业防护(如戴护目镜、穿防水围裙等)。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等,应离岗或调岗。

3.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探视者洗手或手消毒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4.环境管理: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

5.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体表面。

6.病室每天上下午各开窗通风一次,同时用动态循环风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7.每季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8.为婴儿哺乳前应洗手,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消毒灭菌,以防交叉感染。

9.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浴液、浴巾及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10.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1.所有人在接触婴儿前后均需认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12.新生儿出院后,床单位、保温箱等应进行终末消毒。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产房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等。

第三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四条产房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感染预防意识和技能。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第二章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干干净净、严谨认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感染传播的有效阻断。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术。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医院感染时应立即报告,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一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消毒。

第十二条产房医院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产房、手术室、洗手间等进行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医院应做好医废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工作,确保医废不致传播感染。

第十四条产房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第十五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产房医院发现医院感染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产房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按照医院规定给予处罚,直至开除。

第十九条对于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产房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2、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制度,并做好职业防护。

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凡工作人员离开产房因事外出时需更衣或穿外出衣。

3、产房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两次,地面湿式清扫两次;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室内空气,并加强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季度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留档备查。

4、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衣、帽、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做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再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

无菌产包一经打开超过1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以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毛刷等,均按常规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消毒液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

8、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包上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

9、接生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保持工作拖鞋清洁,每天清洗一次,每周进行消毒液浸泡消毒。

11、凡隔离者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物品、布类按相关规定处置,待产室和分娩室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12、待产室和分娩室等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新生儿室等相关区域。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产房感染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实行院长负责制。

第四条产房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感染管理法规和标准,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产房感染管理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产房等部门组成,明确各成员职责,协同开展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产房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产房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定期评估感染防控工作效果,及时改进工作。

第七条产房应配备充足的感染防控设施和用品,保障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第八条产房应设置在与母婴室和新生儿科临近的相对独立区域,环境清洁、安静,周围无污染,便于管理。

第九条产房的设施、环境条件与手术室要求基本相同,严格执行环境、物品的消毒管理及感染控制相关规定。

第十条产房应合理布局,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半限制区设置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非限制区内设置办公室、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第十一条产房应配备流动水等手卫生设施,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不得共用。

第十二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换鞋、更衣、洗手,外出更换外出服;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

第十三条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要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垃圾处理站,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产房及其他相关部门在产房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科学防控、分类指导、综合治理。

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由医院负责人、医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后勤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策、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监督实施并评估效果。

第七条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对临床科室进行感染管理指导、监督和评估。

第八条临床科室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院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为产房提供必要的设施和物资,保障产房环境清洁、安静,通风良好。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产房设备和物品的消毒管理,确保其达到消毒要求。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对产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对产房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产房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部门。

第四章监测与评估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和评估。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病种、环节进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对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产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感染风险较高。

因此,建立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五个主要部份,包括感染预防措施、环境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持续质量改进。

一、感染预防措施1.1 孕妇筛查:产房应对所有入院的孕妇进行感染筛查,包括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及特定的病原体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 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感染的孕妇,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单独的病房或者隔离区域,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1.3 接种疫苗:孕妇应按照国家和国际指南的要求接种适当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百白破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2.1 定期清洁:产房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2.2 消毒程序: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正确执行。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方法,对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2.3 空气质量控制:产房应配备适当的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三、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3.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和使用合适的洗手剂。

此外,应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并戴上适当的手套,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2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3.3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以确保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4.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产房进行感染监测。

这包括对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及对可能的感染源进行追踪和调查。

4.2 感染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病例。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一、建筑布局(一)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有工作人员、孕产妇、污物三通道。

(二)设更衣室、处置室、值班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办公室、刷手间、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治疗室等,布局流程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分界清楚,标志明确,有实际屏障。

(三)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二、人员管理(一)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二)医务人员患有皮肤感染、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疾病及其他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离岗。

(三)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四)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五)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产房内应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走动或进出。

所有人员入室前戴好帽子口罩,更换产房专用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六)产妇产前进行HBV、HCV、HIV检查,设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室,传染性患者的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并做好标识,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并做好登记。

待产床、产床及隔离室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环境管理(一)保持空气清新,严格执行卫生部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执行。

(二)每台分娩后使用清水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三)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四)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一)产床上的所有物品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

禁止在产房内和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二)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三)备皮用具选用一次性物品,否则须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方法。

(四)接送产妇出入产房应用交换车,平车、待产床、产床上铺防水床单,每个产妇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产垫、无菌单、被服一人一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制度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制定对本院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3、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4、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5、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6、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

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90UW/cm2)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2不能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1、定期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培训,使所有医院人员加强手卫生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和手消毒达到规定的要求。

2、严格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手卫生方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洗手或消毒后应防止手部的再污染。

4、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5、按照正确的监测方法,各重点部门每月对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普通诊疗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进行抽查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二、手卫生设施要求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2、应配备肥皂或皂液,并应置于清洁的容器内。

容器应每周清洁,有污染随时清洁;盛放肥皂的容器应具有滤水功能;皂液可使用一次性包装,如皂液容器重复使用,则应在清洁、消毒后,重新添加皂液;3、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如配备干手纸巾,其卫生质量应达到GB 15979的要求;4、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5、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6、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应使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7、外科洗手与手消毒设施(1)配置洗手池。

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

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3)配备肥皂(抗菌皂)或皂液(抗菌皂液)。

固体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

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4)配备清洁指甲用品;配备洗手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一用一清洁灭菌。

(5)配备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外科手消毒剂,有效期内使用;(6)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7)应配备干手物品。

干手布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消毒或灭菌;盛装消毒布巾的容器应一用一清洗、灭菌;(8)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三、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1、洗手: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诊疗、护理之前;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以上情况要求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上述情况应进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四、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和原则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五、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方法和原则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上述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和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六、外科洗手与手消毒方法与原则1、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3)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健康。

(4)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5)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6)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皂液或肥皂清洁双手。

(7)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灭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方法(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2)取适量的肥皂(液)或者抗菌皂(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手消毒方法(应采用下述方法之一进行外科手消毒)(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

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

否则在手术医师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

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七、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卫生手消毒,I类和II类环境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III类环境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理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损伤处理完后首先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小组负责人,负责人立即报告医院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工作小组,医院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工作小组登记并立即对损伤者抽血备查(在预防药物应用前),12小时内送检。

(5)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HBs 抗体>10mI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6)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尽早使用(最好48h内,最迟≤1周)。

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0、10mg)、(1、10mg)、(6、10mg)注射。

(7)免疫注射后还应进行血清学追踪调查,以确定是否有了合适的血清学反应。

(8)对受伤的医务人员可能感染的病原体,采取有针对性预防与治疗,并追踪监测与观察。

(9)对损伤事件进行调查与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开展预防锐器伤的全员教育。

医院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1、建立一次性医疗用品发放登记制度。

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2、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3、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科等科室。

4、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设备科接到科室通知后和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通知科室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截留或重复使用,杜绝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6、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

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

7、一次性物品(包括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领取、使用和用后处理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要经常检查本科室的情况,督促制度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否则进行责任追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