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_第四章第二节细菌_人教新课标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件
3.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请估算 一下一个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昼夜后会是多少。事实上细菌 的繁殖速度远远低于这个速度,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1×248~1×272个。因为得不到适宜的生活条件。
【分析】假如细菌每繁殖一次需要20~30分钟,一小时就会繁 殖2~3次,一昼夜24小时就会繁殖(2×24~3×24)次。由于细 菌繁殖是按2n进行(其中n代表繁殖次数),所以,一昼夜一个细菌 繁殖后的数量应为1×248~1×272个。实际上,细菌的繁殖速度 比理论上慢得多,也不会无限制地繁殖下去,因为细菌繁殖需要 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水分、有机物、生存空间等),通常情况下, 这些条件是不会完全满足的,当外界条件不能满足细菌繁殖的全 部条件时,细菌就会停止繁殖。
第二节 细 菌
探究主题 一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者:荷兰人_列__文__虎__克__,发现于17世纪后叶。 2.细菌来源的证明者:巴斯德 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_____发生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 产称生 为的 “_。_他__还__发__现__了____自_”_然_。___、_______,提原出来了已巴经氏存消在毒的法细,菌被
可以通过___荚__膜度、过鞭不毛良环境
叶绿体 生理 分裂
芽孢
4.细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菌虽有_D_N_A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_____________。细菌没有_______,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___ _成__形__的__细__胞__核生活,并把____叶__绿_分体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现是生
态成系的统有中机的物分解者。 有机物
【特别提醒】1.并不是每个细菌都有鞭毛,杆菌和螺旋菌一般有 鞭毛,球菌一般没有鞭毛。 2.并不是每个细菌都有荚膜。 3.有的细菌许多个生活在一起,如葡萄球菌,但是仍然彼此独立, 都是单细胞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四章章第二节细菌
5.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细菌的分类、作用等,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4)了解细菌的生理特点,如营养方式、繁殖方式、代谢特点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并正确描述其特征。
(2)学会绘制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准确表示细菌的各个部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通过比较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加深对细菌特征的理解。
(2)运用分类方法,掌握细菌的种类及其特点。
(3)归纳细菌的生理特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通过学习细菌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观察细菌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9.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科学素养。鼓励学生阅读与细菌相关的科普读物,参加生物科技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12.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 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 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 变质。请回答:
A.所有的细菌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B.细菌都有荚膜,都能形成芽孢 C.结核杆菌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D.结核杆菌菌落中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6.将少量细菌接种在培养基上,然后进行恒温培养,培养基上很快 就会形成细菌的菌落,这是因为细菌( D ) A.没有细胞结构 C.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能形成芽孢 D.进行分裂生殖
【解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 列文虎克 1.世界上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________(填国家)人__________。 法 巴斯德 2 . 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人是 ____ 国的 ________ 。他通过著名的 空气 “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引起鹅颈瓶中肉汤变质的细菌是由来自 ______
8.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科学家的勤奋研究
C
)
B.观察者的细心
C.显微镜的出现 D.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9.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
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 ,若伤
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该细菌生长 繁殖的环境,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及毒素 ,作用于神经系统 ,引起全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细菌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B.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2.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3.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病毒增殖的结果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接合生殖5.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细菌繁殖一次所用的时间是()A.2~3分钟 B.20~30分钟 C.2~3小时 D.2~3天6.图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7.我们要观察细菌,必须借助于()A.放大镜 B。
解剖镜 C。
低倍显微镜 D。
高倍显微镜8.下列生物不能产生孢子的是()A细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蘑菇9.细菌的特殊结构是()A细胞核 B细胞质 C荚膜、芽孢、鞭毛 D球状、杆状、螺旋状10.芽孢是指细菌的()A.分泌物 B。
休眠体 C。
后代 D。
生殖细胞11.下列生物中,营养方式是异养,呼吸方式是需氧呼吸的是()A.小麦 B。
痢疾杆菌C.乳酸细菌 D。
醋酸杆菌12.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A.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B.细菌可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C.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它是集中的区域。
(2)F是,它使细菌能够。
(3)字母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细菌知识结构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的营养方式:寄生或腐生知识要点1.细菌由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
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被成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形态分可分为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 集中的区域。
有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的生有鞭毛。
与动植物细胞不同:(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DNA 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与植物细胞的不同:没有叶绿体与动物细胞的不同:有细胞壁4.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分裂n 代会产生2n 个个体。
5.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体积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
芽孢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遇到适合环境又会萌发成细菌,所以灭菌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2.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实细菌的存在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导学过程一、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故事一: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二节 细菌 教学课件
教材习题
3.细菌分布广泛与它们的哪些特点有关?
答案: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分裂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芽孢 度过不良环境有关。在环境干燥、温度较低时,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 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 孢小而轻,可以四处飘散,当芽孢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为细菌,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3.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原因
(1)细菌个体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2)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个体。 (3)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 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的环 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动物细胞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菌的结构
(单细胞)
有些细菌有荚膜、鞭毛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和异养。 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 获取能量的,称为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 量的,称为化能自养生物。另外一些细菌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 称为异养生物。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此实验的结论是( ) D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细菌由肉汤中原有的细菌产生 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解析:巴斯德将肉汤装进一个烧瓶里,并在火上将瓶颈拉成弯曲的长颈,再加热煮 沸,杀灭其中的细菌,空气中的细菌被弯曲的瓶颈阻挡而不能进入肉汤,所以一 年后瓶中的肉汤仍没有腐败。将瓶颈打断后,肉汤很快腐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 了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不是从肉汤中自然产生的,而是来自空气。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课件
说一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
着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jiāo
jīn pí
jié
chuǎn
我会读
筋
jīn
书写指点:竹字头要写的扁平,下面的部分要注意书写的左右匀称。
课文解读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盼望、希望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一比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分?
他想出办法了吗? 他想的是什么办法?
图上这个种地的人在干什么?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这个人看到禾苗长高了,心情怎么样?
这个人把禾苗都拔高之后,禾苗生长得怎么样?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禾苗都枯死了。
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事实充分说明,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部首:竹
组词:筋疲力尽 筋骨
造句:干完这些活,我累得筋疲力尽。
音序:J
结构:上下
疲
pí
书写指点:半包围结构,书写的时候注意病字框要尽可能盖住下面。
部首:疒
组词:筋疲力尽 疲劳
造句:干完这些活,我累得筋疲力尽。
音序:P
结构:半包围
揠苗助长
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揠苗助长
因为农夫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着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件 (共27张PPT)
小 结:
列文·虎克 细菌的发现 巴斯德
杆状
细菌的形态 球状
细 菌
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荚膜、鞭毛)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芽孢(休眠体)
1 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列文.虎克 。 2巴斯德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
然发生的。 3 细菌的形态有球 状,杆 状和 螺旋 状。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1、了解细菌的发现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 3、知道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 方式
1.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2.细菌是从哪里来? 3.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是谁发现的呢? 十七世纪后叶 荷兰人列文.虎克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十九世纪中叶 存在两大学说
4 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 虽有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5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他
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者。 6 芽孢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 环境有较强
的抵抗力。
构 特殊结构 鞭毛:使细菌能在液
体中运动
说出细菌与动、植物 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 是什么?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四·细菌的营养方式
思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以什么为食?
细菌能像绿色植物一样通 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吗? 为什么?
植物细胞有 叶绿体
可进行 光合作用
自己制造有机物 (自养型)
细菌没有 叶绿体
二、细菌的形态
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 高倍显微镜下针头
细菌
上的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 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设计思想】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亲自实验体验等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以趣味性学习吸引学生,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嘴,动笔,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中的第二节,分别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的生活。
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其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了细菌的生殖方式及速度的基础上,最后以“技能训练”冲击学生的情感。
【学情分析】在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后,就细菌和真菌再分别单独具体地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由于细菌微小,无法用肉眼观察,所以学生对细菌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关键之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1.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2.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口头表述展示能力情感目标:认识到细菌的快速繁殖,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难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课前准备】改编《见或不见》歌词(见附),录音,制作成歌曲。
指导学生体验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过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多媒体演示,启发互动,小组合作,引导推测等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音乐开始,为整节课铺垫了轻松的基调。
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上台体验实验,动脑静静思考,动手捏橡皮泥,动笔计算。
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互动,大家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复习细菌的分布情况。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哪里有细菌,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细菌吗?二、探究新知(一)细菌的发现1、质疑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2、学生阅读书本P71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以下的重要信息。
①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②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证明细菌的由来并提出巴氏消毒法)。
3、小结: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二)细菌的形态:1、质疑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2、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三种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细菌的结构:1、质疑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2、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3、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细菌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展史。
2.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教学突破
利用PPT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对比推测出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预习目标
通过预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熟悉课本、为教学做准备
2、预习内容
细菌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细菌室怎么样进行生殖的?
3、预期效果:菌的形态结构
二、导入
1、复习旧知识;一想,议一议
三、授课
1、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2、细菌的形态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大体介绍)
当堂检测
1、4技能训练;课堂达标练习
课堂小结;顾本节重点知识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一.课标要求: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二.教材内容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
《细菌》一节是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基础上对细菌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是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第三节《真菌》的学习中,又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作对比,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比较细菌的形态结构,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3.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任务一:细菌的发现1.课件展示自学任务,学生阅读课本71页“细菌的发现”。
2.多媒体展现巴斯德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细菌来自哪里。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出细菌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细菌的形态不同,那结构也不相同吗?”,2.学生阅读课本73页“观察与思考”中的细菌结构模式图,掌握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3.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
4.课件出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与细菌结构图对比,学生找出异同点,并设计表格进行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
项目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液泡 营养方式
植物 √
√.
√.
√.
部分细胞 部分细 有 胞有
自养
动物 ×.
√.
√.
√.
×.
×.
异养 .
细菌 √.
√.
√.
无
成形 的细 胞核
×.
×. 大部分异养 .
返回
生物
2.重难点二:细菌几乎无处不在的原因 (1)个体微小,容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个体。 (3)能形成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 孢能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返回
生物
变式训练2 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C )
A.蚂蚁
B.狗尾草
C.大肠杆菌
D.乙肝病毒
返回
生物
细菌的生殖
1.细菌生殖方式: 分裂 生殖,繁殖速度快。(繁殖数目 =N×2n。N表示原有细菌数,n表示分裂次数。) 2.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休眠 体是 芽孢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细菌 快速繁殖 和 形成芽孢 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 处不在。
返回
生物
【解析与答案】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 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 质高度浓缩脱水,形成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 体,即芽孢。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 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 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萌发成一个 细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细胞。故选D。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
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页,共30页。
第三页,共30页。
第二节 细 菌
第四页,共30页。
细菌的发现
阅读课本(kèběn)P71故事,思考问题
1、细菌的发现者是谁? 2、他使用了什么工具? 3、他是怎样让世人(shìr技én术)知进道步他对科的学发现的?
发展有巨大的推 动作用
列文.虎克
放大(fàngdà)275倍的 观察记录并发表 显微镜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1.个体微小,易扩散; 2.分裂生殖(shēngzhí)速度快、数量多;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细菌与植物细胞(xìbāo)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
× (xìbāo)壁、有荚膜。(
)
2.用放大页,共30页。
3.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把口腔或鼻腔内的液体 喷出2米外,想一想,如果在感冒时对着别人咳 嗽、打喷嚏,会给他人(tārén)带来什么危害? 我们应该怎么做?
乏足够空气导致肉汤已经存在 的细菌不能生长繁殖而死掉, 不变质 不能否定自然发生论。
(biàn zhì)
第九页,共30页。
资料2: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实验(shíyàn)(19世纪
敞开瓶 鹅颈瓶
实验 (shíyàn)肉汤变质是 由结来论自空气中的细菌
造成的,说明 (shuōmíng)细菌是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 菌产生的。
2.细菌(xìjūn)的形态
2.杆菌 3.螺旋菌
(gǎnjūn)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
细菌是单细胞个体
虽然细菌相互连接成 团或者成链,但每个 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DNA
动物细 胞
3.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方式
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三、预习检测
1、17世纪荷兰人制成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让世人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2、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采用了瓶来做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
而是的细菌造成了肉汤的腐败。
他还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后人称他为“”。
3、细菌细胞内不含,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四、学思园地
1、细菌的形态是怎样的?
2、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4、细菌的荚膜、鞭毛各有什么作用?
5、从细菌的结构上看,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你能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吗?
6、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7、芽孢是怎样形成的?芽孢的形成对细菌有什么意义?
五、课堂检测
同步训练
六、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