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周边火车站站名的来历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周边火车站站名的来历

杨洪建

地名是刻在历史中轴的标记。每一个地名都有它的来历。铁路延伸周边省市,地名内涵丰富,或源于史乘裨钞,或源于民间口碑,兼有文史之长,又富有知识﹑趣味。绝大部分车站的站名直接取自所在地的村名县名市名,铁路车站星罗棋布,解读名称的来历,饶有一番趣味。

一、津浦线(含支线)

1.夹沟站建于1910年。夹沟史称青龙镇,集镇中有一条沟,横贯东西,把集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两边相夹,街隅口有一石桥相连,时称夹沟街。久而久之,夹沟便代替了青龙,称“夹沟镇”。夹沟的特产很多,有香稻米、大紫红芋、马陵瓜等。

2.大栗园站建于1942年。相传,“大栗园”3字为明朝朱元璋所赐。此处山地居多,盛产板粟。车站建在山上,周围都是栗园,取为站名。

3.曹村站建于1910年。曹村的形成源于两个著名古迹,北部的桃山集和南部的闵子墓。由于桃山集、闵贤集行人积多,便有一曹姓移民,在连接桃山、闵贤的官道旁,搭庵卖茶,人称“曹家店”。久而久之,形成村落,后人称“曹村”。

4.桃山集站建于1942年。桃山是个古驿站,唐朝始设,取名桃山驿,名字来自附近的山名。附近有山,形状似桃。另一种说法是:北宋时,著名诗人陈师道在任徐州知府时,常来此地游玩,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后来陈师道被奸人所害,削职为民,来到此山隐居。春天桃花灿烂,火红如海,陈师道称此山为桃山。

桃山集的三还村至今仍有一段官道,道上有座昔年古石桥,桥上有棵合抱粗的枫杨,形成了一大名景,“桥驮树时树驮桥”。南面是闵子骞的祠堂,三进三出的院落,院内有年逾两千年的古柏、银杏。

5.三铺站建于1910年,站址在江苏省位于铜山县三堡镇,为区别于兰新线上的三堡站而改称三铺站。古时5里设一墩,10里设一堡。从徐州到此正好30里,故名三堡。

古驿道上,存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修建的燕桥,全长30米,宽7米,净高4.6米,三孔桥形,桥孔采用青石券顶联锁式砌法,以中孔最大,单跨6米,左右两孔单跨4米,两券之间作分水金刚墙以承券脚。燕桥桥身呈扇形,青条石砌成,石缝系以糯米灰浆浇灌,大的缝隙间还垫有铁片。燕桥的旁边还遗存着为南北客商提供饮水的古井。

6.高家营站建于1942年。营的来历可追溯到明代。明王朝建立后,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下来,为了休养生息,采用屯卫制,把大批压缩下来的军队屯驻在战略要地及军事重镇的周围。这些屯驻各地的军人平时垦荒种地,自给自足,保卫地方安全。若有战事发生,国家立即起征,由委派的将领带领作战。战事结束,再各回原屯驻防。这些屯驻营地设立当初,国家制度严谨,与当地百姓不发生关

系,只在划定的界限内活动。屯卫制发展到明代末年,出现了种种弊端,如滥封军职、军职世代沿袭、人口户籍剧增等。清代改革屯卫制,在当地只设守备,营地内除原军职户籍外,其余户籍一律转入地方,并增收一定赋税。一些守备将所有事务统统推给各屯驻营董过问。营董本来只是一般收缴税务、查核户口的小官,突然权重。久而久之,就把营董的姓氏和某某营结合起来,称“某某营”。于是出现了“朱营”“张营”“李营”之称。这些名称沿用久了,约定俗成,成了屯卫营地的专有名词。

在高家营车站对面不远,建有高家营村,也叫高营,周正方圆,将近2000人口,其中高姓500多人。

7.徐州站建于1910年。徐州得名于徐方(徐方即淮河以北的一个著名的古国——徐国)。原名徐州府站,1927年改名徐州站,1936年又改名铜山站,抗战胜利后复名徐州站至今。因位于东城门外,徐州人习称东站。

8.孟家沟站站址在徐州下淀乡的自然村。相传古时村内有一条大沟,沟边住户孟姓居多,遂成村名,现为徐州铁路枢纽所在地。

9.三张茂站建于1942年。三张茂是车站附近的一个村子,最早住有3户张姓人家,希望张家人丁兴旺,世代繁衍,取名三张茂。

10.柳泉站建于1910年。“柳泉”一名起源于元明时期。柳泉村西北有一柳姓人家,门前有一棵古柳,柳下恰巧有一眼古泉。人们便以柳配泉,简称“柳泉”。

11.利国站原名利国驿站,建于1910年。利国位于徐州市郊北34公里,微山湖南岸。利国原名秋立,唐代末年为狄丘冶,开始采精铁矿,因其利国利民,遂改秋立为利国。宋设利国监,主开采和冶炼。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设驿站。有优质铁、铜矿及煤、石灰石、黏土等。

12.沙沟站建于1910年,因有古沙河而得名。明置巡检司,清置都司府、镇。1984年建镇。

13.枣庄站建于1910年,原名临城站、薛城站,枣庄市驻地。早在唐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

在这块土地上,近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1923年5月6日晨,山东建国自治军首领孙美瑶率部在津浦铁路临城与沙沟之间毁轨,将2次特快列车上的69名中外旅客劫持到抱犊崮,制造了轰动民国的“临城劫车案”。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们组成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在枣庄、临城间的铁道线上,打洋行、扒铁道、撞机车、拔据点,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成为抗战史上的英雄传奇。

14.台儿庄站建于1911年。因台姓立村,故称台家庄,尔后演变成台庄、台儿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杭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逐渐形成重镇。台儿庄古城具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拥有明清风貌的古河道、古码头、纤夫村,保存完好的一些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铺等建筑。

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第一场伟大胜利,战役

历时33天,共消灭日军1万多人。火车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主要装卸地,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战后的4月8日,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久纪念。

15.青山泉站建于1917年。青山泉在大泉、柳泉之间,是铜山县境内著名的三泉之一。据传说,很早以前,在此居住的人不多,只有丁、张、常三大家族。清朝年间,这三姓先后有人考中了秀才、贡生、举人,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光彩,名气也随之大了起来。该村北有一座海拔183米高的山,名青山。山前有涝泉、扁担泉、蚂蚁泉等十余处,村中有一泉眼。泉眼四周,绿水汪汪,清澈见底,人们置身于青山绿水佳境之中,故称为青山泉,该村也因此得名。

16.贾汪站建于1917年。明万历年间,始有人迁至贾汪现城区老矿居住。一贾姓者发现该地东北有一泉汇成的小汪(小塘),塘水冰清,环境宜人,遂临汪居住,并在门上贴一副对联自娱:“门对青山龙潭水,户临绿水凤凰池。”后移居汪畔者增多,人们便称该处为“贾家汪”。随着煤炭的开采,人们称“贾家窑”。时间长了,将“家”字省去,简称“贾汪”。

二、陇海线(含支线)

1.夏邑县站建于1915年。夏邑战国时为楚下邑地,因地势低下而得名。秦置栗县,金以华夏为名,改下邑为夏邑。陇海铁路横穿县境北部,设立车站。因距县城较远,附近尚无村庄,遂以夏邑县站名之。

2.杨集站原名杨集镇站,建于1915年。杨集镇位于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苏、豫、皖之间来往通道。宋朝初年在此设集,得名杨家集。明初于此铸“铁鼎”,易名鼎新杨集。陇海铁路设站于此,以杨集命名,镇也随着改称现名。

3.砀山站建于1915年,因境内有芒砀山泽而得名。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全县水果面积75万亩,因盛产砀山酥梨被誉为中国梨都。

4.杨楼站建于1915年,杨楼原名“杨篓”。相传,有一杨姓在此编织“鱼篓”为生,形成村落后,遂以“杨篓”名之。后演变为今名。

5.刘套站建于1915年。刘套镇位于黄河故道南侧,因刘姓在河套处建村而得名。

6.青龙山站建于1966年。青龙镇位于淮北市南郊。相传,古代有一青龙卧此。如遇干旱,青龙腾空作雨,禾苗得生。为纪念青龙,故名。

7.淮北站建于1966年,站址在淮北市区。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濉河沿岸,地处淮北平原,春秋时宋国曾在此建都。1960年析萧县和濉溪县建濉溪市,1971年改名为淮北市。

8.崔寨站建于1981年,站址在江苏省沛县崔寨乡。明初崔姓迁此建寨,故名。

9.丰县站早在南齐武帝元年(公元483年)建置新丰县,取义于“物产丰盛”之意。古谚云:“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10.铜山站建于1915年,后改名为徐州北站、西站。铜山县环绕徐州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