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六章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里仁篇》第六章读书

笔记

第六章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

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本章主旨在

于劝人好仁,行仁道,成为真正的君子。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是我未见好仁者

第六章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

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本章主旨在于劝人好仁,行仁道,成为真正的君子。分三个

层次:第一层次是“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第二层次是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第三层次是“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第一层次是陈述句,孔夫子讲了一个

事实即他没有看到自我标榜好仁、恶不仁的人。这里的好和恶是

动词,表示喜欢和讨厌。其实自我标榜某某某某的人,往往不是

某某某某的人,往往那些不标榜什么的人才是什么样的人,这就

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句话就是说“我没有看见过喜好仁道,厌恶

不仁的人。”现实中人人都是平常,人们也无法直观地看见这个

人人格高尚,那个人人品低下。事实上判断一个人关键在于这个

人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判断者的价值标准。儒家的价值标准就是

仁义礼智信等等诸方面的儒家精神。儒家在承认现实存在的前提下,高扬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身体力行地为民服务。所以在第二层次上,夫子就说好仁者,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高尚

的了,没有什么比好仁更好了。君子成仁这是人的最高境界,而

恶不仁就是为仁,不要使不仁的一些做法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个

层次说明了儒家的价值诉求在于日常的行动,以仁道指导人生实践。第三个层次是孔子的谆谆教诲,耐心的鼓励。意思是说:有

朝一日人们决心致力于仁道的生活,我还没见到没有足够的力量

的人的。也许有力量不够的吧,但是我没有见到过啊。还有一种

说法是说,颜回三月不违仁,普通人如果一日不违仁,还是可以

做得到吧!

孔子的两个“未见”解释了仁者如众,长于生活,不离生活,提升生活的个人努力。仁者爱人是需要身心功夫的。今天为人者、为官者如能守仁如即,爱仁如身,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就容易实现

了吗?

所以,朱熹说:“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

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

未见力不足者。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

奋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盖,疑辞。有之,谓有用力而力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进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见耳。盖不敢终以为易,而又叹人之莫肯用力于仁也。此章言仁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亦未见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复而叹惜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