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放模块的微组装工艺研究
微组装工艺
�路电成集片亿 081 要需约大国全年每在现 。币民人亿千几达将值产 年则�装封子电于用
2
后�主为壳外装封璃玻-属金型� eniltuO rotsisnarT� OT 的线引根三以代年 05 纪世 02 顿拉布 管体晶只一第 莱克肖 丁巴 。 史历的装封子电微创开�管体晶只一第明发室验实尔贝国美年 7491 程过展发、生产、一 展发的术技装封子电微 3.2.1 。术技装封� D3� 维 三的谓所是就这�展发向方 z 向上础基的装组维二在然 必装组子电�积面 的限有于对�上础基的 MCM 在�高 提断不的求要装组度密高等化型薄、化型轻、化型小 对域领等机算计、天航、空航在统系和机整子电于由 �装封� D2� 维二的现实内面平 yx 为均述所上以 。术技装组体立种一是这。的成构上板母的大更个一在 装插同共再卡插 或板插个各的装组级二由是�杂复大 庞加更术技装组�全更能功�高更度密装封级三 装封级三、四 。分部三术技 � ACD� 装安接直片芯和 � TMS� 术技装安面表 、 � THT� 术技装安孔通括包 。装封以 加独单再不般一级一这�外求要别特除。上板基他其或 BWP 到装安同一� BOC� 片芯 上板及件器元的型类种各、品产装封子电微种各级一上将是�装组是上际实装封级二 � BWP� 装封级二、三 。合组或件器元子电的能功用实有为成 之使�来起接连法方连互片芯种三述上用间脚引外的装封与区焊的片芯在�时同�来起装 封�合组的们他或料塑、瓷陶、属金� 料材的宜适用片芯 CI 个多或个一将是装封级一 � MCM、MCS� 装封级一、二 。连相然自属金线 布与区焊的片芯 CI 将�线布行 进一统再�后中层质介 IP 或板基到置埋片芯 CI 将先 �术技线布后� 术技连互片芯置埋� 4 。速迅展发�高都能性合综 BAT、BW 比。时省工省�成完次一均 �少多点凸论无 。小积面法方他其比积面装安的片芯 �短最线连互 以所 �度高的点凸是既度 长脚引的接焊连互为因 。术技 的连互接直区焊板基和区焊片芯将、下朝面片芯 术技 BCF� 3 。越优 BW 比能性合综 �种几带属金双和带层三、带层双、带层单有 BAT 。分部个几接焊线引外 的区焊板基与线引带载 的后最和接粘板基的后焊连互片芯-带载�接焊点凸片 芯与线引带 载�作制线引带载�成形点凸区焊片芯括包� ”梁桥“ 的区焊板基和区焊片芯接连是 BAT 术技 BAT� 2 。丝 lA�丝 uA -iS�丝 uA。要需接焊的巨艰和寸尺上以米微 07 足满 可高度强点焊 �便方活灵点特� � 焊球丝金� 焊声超 压热和焊声超、焊压热为分�术技连互的熟成最 术技 BW� 1 。 � 术技线布后� 术技连互片芯置埋及以� BCF� gnidnoB pihC pilF� 焊装倒和� BAT �gnidnoB detamotuA epaT � 焊动自带载、 � BW�gnidnoB eriW� 合键线引有要主 � 术技连互片芯、2 。务任项这成完的好很以可基脂树机有的力应低�可即固牢接粘板 基与片芯求要只 CI 寸尺大对�CI 寸尺小或管体晶于合适法方述前�法接粘脂树机有� 4 。便简作操�化固成完中箱烘的净干在可�化固行进间时 和度温的求要化固胶电导用采 �后接粘片芯�层化属金有具板基和面背片芯求要不
微组装的主要工作内容
微组装的主要工作内容1.引言微组装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微小尺寸的元件组装成复杂的微系统。
本文将介绍微组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应用领域。
2.工作原理微组装的工作原理是将微小元件按照设计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完整的微系统。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2.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适合微组装的材料,常用的材料包括晶片、微机械元件、光学元件等。
这些材料通常具有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尺寸,要求在组装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2.2组件定位组件定位是微组装中的关键步骤,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将不同元件放置在指定位置。
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光学定位、机械臂定位和电磁定位等,以确保组件的精确定位和对齐。
2.3组装连接组装连接是将不同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完整的微系统。
常见的组装连接方式包括焊接、粘接和激光焊接等。
这些连接方式需要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以保证微系统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2.4封装保护封装保护是微组装的最后一步,目的是保护组装好的微系统免受外界环境影响。
常用的封装保护方式包括薄膜封装、气体封装和真空封装等。
这些封装方式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微系统的长期可靠性。
3.关键技术微组装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技术:3.1微定位技术微定位技术是微组装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用于实现微小组件的精确定位和对齐。
常见的微定位技术包括光学定位、机械臂定位和电磁定位等。
这些技术要求高精度、低误差,以确保微组装的成功进行。
3.2微连接技术微连接技术是将不同微组件连接在一起的重要技术,常见的微连接方式包括焊接、粘接和激光焊接等。
这些连接方式要求高精度、高可靠性,以确保微系统的良好工作。
3.3微封装技术微封装技术是保护微组装好的微系统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常见的微封装方式包括薄膜封装、气体封装和真空封装等。
这些封装方式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提高微系统的可靠性。
4.应用领域微组装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4.1生物医学领域微组装技术可以应用于微管道、微阀门和微探测器的组装,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细胞培养、药物筛选和疾病诊断等。
微组装工艺
微组装工艺1 1.1 概述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使得日本在电子系统、特别是日用家电消费品的小型化方面一度走在了世界之前。
据估计我国集成电路的年消费将达到932亿美圆约占世界市场的20其中的30将用于电子封装则年产值将达几千亿人民币。
现在每年全国大约需要180亿片集成电路但我们自己制造特别是封装的不到20。
一、微电子封装微电子封装——A Bridge from IC to System 狭义芯片级 IC Packaging 广义芯片级系统级——电子封装工程电子封装工程将基板、芯片封装体和分立器件等要素按电子整机要求进行连接和装配实现一定电气.物理性能转变为具有整机或系统形式的整机装置或设备。
二、芯片级封装涉及的技术领域芯片封装技术涉及物理、化学、化工、材料、机械、电气与自动化等学科。
所涉及材料包括金属、陶瓷、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等。
芯片封装技术整合了电子产品的电气特性、热特性、可靠性、材料与工艺应用和成本价格等因素是以获得综合性能最优化为目的的工程技术。
1.2 微电子封装技术 1.2.1 概念一、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定义利用薄膜技术及微细连接技术将半导体元器件及其它构成要素在框架和基板上布置、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结构的工艺。
二、封装的作用紧固的引脚系统将脆弱的芯片表面器件连线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物理性保护、支撑保护芯片需要外壳底座防止芯片破碎或受外界损伤环境性保护外壳密封防止芯片污染免受化学品、潮气等的影响散热封装体的各种材料本身可带走一部分热量 1.2.2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分级微电子封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零级封装、一级封装、二级封装和三级封装。
一、零级封装芯片互连级-CLP 按芯片连接方法不同又分为 1、芯片粘接IC芯片固定安装在基板上。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Au-Si合金共熔法 370?Au与Si有共熔点可在多个IC芯片装好后在氮气保护下烧结也可用超声熔焊法逐个熔焊。
微组装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微组装工艺技术是一个电子行业公司必须具备的工艺技术。
本课题从公司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毫米波产品生产中急需的微组装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微组装关键工艺技术主要是粘接/烧结工艺技术和微型焊接工艺技术,它是微组装工艺技术中的重要和基础技术。
本论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技术资料和结合相关工作经验的情况下,首先从技术角度研究和探讨了粘接/烧结工艺技术和微型焊接工艺技术的原理,关键因素,失效模式,不良现象及其解决方法,检验技术要求及方法等。
粘接/烧结工艺技术是指将去除工艺线后的电路基板、陶瓷基板,通过导电胶粘接或者通过合金焊料烧结在器件的金属腔体上,从而实现对基板的物理支撑和散热。
基板粘接/烧结工艺的重点是超声波清洗工艺和焊料烧结/导电胶固化工艺。
微型焊接工艺技术包括芯片的粘接/共晶工艺技术,金丝楔/球键合工艺技术。
芯片的粘接/共晶工艺技术是指半导体芯片与载体(封装壳体或基片)形成牢固的、传导性或绝缘性连接的方法。
焊接层除了为器件提供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外,还须为器件提供良好的散热通道。
金丝楔/球键合工艺技术是指使用金属丝(金线等),利用热压或超声能源,完成微电子器件中固态电路内部互连接线的连接,即芯片与电路或引线框架之间的连接。
金丝键合按照键合方式和焊点的不同分为球键合和楔键合。
本论文结合多次功能性实验的结果和经验,设计了工艺流程,对具体工艺细则和操作步骤,设备参数设置等进行了开发,开发完毕后再通过实验对开发的工艺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工艺流程合理,工艺方法可靠,工艺参数有效。
本课题全面完成了微组装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要求,项目组所制定的“毫米波微组装工艺细则”、“微组装关键工艺技术研制”、“毫米波T/R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卡片”已通过公司鉴定并归档,本人拟制的“毫米波批生产工艺能力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在《硅谷》国家级科技类学术期刊发表“浅谈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制作”技术论文一篇。
本课题不但填补了公司在微组装技术方面的空白,解决了公司毫米波产品T/R组件生产问题。
微组装技术简述及工艺流程及设备课件
精度控制问题
精度控制问题
微组装技术要求零件的精度非常高,如何确保每个组件的精确位置和尺寸是微组装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
解决方案
采用高精度的设备和工艺,如激光加工、纳米压印等,同时加强质量检测,对不合格的零件进行修复 或替换。
生产效率问题
生产效率问题
微组装技术的复杂性和高精度要求使 得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ERA
定义及特点
微组装技术定义 高密度组装 高可靠性 高灵活性
微组装技术是一种将微电子器件(如芯片、MEMS等)通过物 理、化学或电学方法组装到基板上,形成复杂电路和系统的技
术。
微组装技术可以实现高密度组装,将多个微电子器件组装到有 限的基板面积内,提高了电路和系统的集成度。
由于微组装技术采用可靠的物理、化学或电学方法进行连接和 固定,因此可以保证组装后的电路和系统具有高可靠性。
05
案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案例一:某公司微组装生产线
总结词
高效、自动化、定制化
主要设备
自动拾取机、微型焊接机、芯片贴装机、烘箱、 显微镜等。
详细描述
该公司的微组装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和精细的工艺流程,实现了高效的生产。同时, 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满足客户多 样化的需求。
技术参数
引线键合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金属线的直径、键合压力、加热 温度和键合速度等,这些参数需 要根据不同的芯片和基板材料进 行调整。
芯片封接机
设备功能
芯片封接机主要用于将芯片、引线和基板等部件密封在一起,以保 护电气连接不受环境影响。
工作原理
芯片封接机采用热压、超声波焊接或环氧树脂密封等技术,将芯片 、引线和基板等部件密封在环氧树脂或其他密封材料中。
微组装技术简述及工艺流程及设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自动化程度高:微组装技术采用自 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 定性
环保性:微组装技术采用环保材料 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微组装技术的应用领域
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芯片、 微流体、微针等
光学领域:如微光学器件、 微光学系统等
航空航天领域:如微型卫星、 微型飞行器等
电子行业:如集成电路、传 感器、微机电系统等
微组装技术是一种将微小部 件组装成复杂结构的技术
微组装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 通信、医疗等领域
微组装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 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和
能耗
微组装技术的特点
精度高:微组装技术可以实现纳米 级别的精度,满足高精度要求
灵活性强:微组装技术可以适应多 种材料和工艺要求,满足不同产品 的需求
添加标题
微组装技术简述及工 艺流程及设备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2
微组装技术简 述
03
微组装工艺流 程
04
微组装设备
05
微组装技术发 展趋势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微组装技术简述
微组装技术的定义
微组装技术包电路板封装 在一起,保护芯片和电路板
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测试:对封装好的芯片进行 电气性能测试,确保其性能
符合要求
微组装工艺流程需要精确控 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
靠性。
检测与调试
检测方法: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 调试步骤:调整参数、优化工艺、验证结果等 调试工具:自动化测试设备、软件工具等 调试目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微组装技术简述及工艺流程及设备..42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Βιβλιοθήκη 为读而生。——布尔沃END
微组装技术简述及工艺流程及设备..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微组装工艺技术综述
微组装工艺技术综述发布时间:2021-11-03T03:31:10.30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21期作者:黄朝阳,杨中跃,张朝东,朱水龙,李月兰,吕艭[导读] 微组装技术是电子产品实现小型化、黄朝阳,杨中跃,张朝东,朱水龙,李月兰,吕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上海 201802摘要:微组装技术是电子产品实现小型化、微型化的关键技术,在电子生产制造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本文介绍了微组装设备工艺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用于微波组件的微组装工艺流程,并对关键的工艺工序做了详细说明和测试,研究了影响微组装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微组装;芯片粘接;金丝键合;等离子清洗;激光封焊1引言微电子技术及微电路产品是当今军用电子设备、仪器、整机实现轻薄短小和高可靠、长寿命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电子产品对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尤其在军用电子应用中更是如此。
电子产品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逐渐小型化的历史,电子设计工程师们一直在试图把更多的电路功能置于一个更小的空间内,以便降低每个电子功能产品的成本,提高其性能,尤其在军事、航空航天方面,对其电路组件高密度、高功能和高速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的电子产品已经在这些领域大量应用。
2 微组装工艺2.1微组装工艺发展和应用现代军用电子装备,尤其机载、舰载、车载和弹载雷达和通讯系统在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对组装和互联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1]。
近几十年来,随着元器件制作技术和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制造出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微组装技术也从二维组装技术发展到了三维立体微组装技术。
微组装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是在单/双层或高密度多层互连微带基板上,用微型焊接工艺和封装工艺把构成电子电路的各种微型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及片式元件)组装起来,形成高密度、高速度、高可靠、立体结构的微电子产品(组件、部件、子系统、系统)的综合性高工艺技术。
如何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的微波组件微组装工艺的生产效率
如何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的微波组件微组装工艺的生产效率摘要:在军用领域,由于微波组件多为定制化的产品,产品种类多、数量少,组装难度大,产品可靠性要求高,传统的微组装工艺流程长、工艺过程复杂,且多为手工操作,产品的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
于是,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解决了微组装生产效率的难题,成为微组装行业内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讲述如何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的微波组件微组装工艺的生产效率,并通过了实践经验的验证。
关键词:微波组件、多品种小批量、微组装工艺、生产效率引言微波组件是各种微波元器件和其他零件组装而成的产品,微波组件主要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卫星等国防信息化装备上,随着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微波组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组装技术是微波组件研制、生产的重要环节,以SMT为主的微组装技术已成为微波组件组装技术的主流,并且微波组件组装技术正向高密度、立体组装方向的发展。
纵观行业内微组装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现状与进程,微组装工艺的研究已经多年,其组装技术行业内还是比较依赖于传统的手工烙铁焊接、加热平台焊接的组装工艺[1]。
传统的微组装工艺流程长、工艺过程复杂,且多为手工操作,产品的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
于是,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解决了微组装生产效率的难题,成为微组装行业内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讲述如何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的微波组件微组装工艺的生产效率。
一、微波组件组装工艺介绍微波组件组装工艺简称为微组装工艺,主要分为:1基板/载体大面积接地互连,2芯片等元器件安装,3引线键合,4密封。
随着微波组件产品越来越趋于小型化、精益型的特点,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老产品更新换代,用户在产品性能、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微波组件组装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波组件微组装工艺的流程如图1所示。
二、制约微波组件组装工艺生产效率主要难点为了充分挖掘工艺自动化设备的产能,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的微波组件微组装工艺的生产效率,对工艺设备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自动化设备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小型铅基反应堆用模块化堆芯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一、概述小型铅基反应堆是一种特殊的核能发电装置,采用模块化堆芯结构可以使其更加灵活、高效。
本文将从模块化堆芯结构及其组装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型铅基反应堆的设计及建造提供参考。
二、模块化堆芯结构1. 燃料组件燃料组件是小型铅基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其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燃料组件包含多个燃料棒。
这种模块化结构不仅便于制造和组装,还能提高堆芯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2. 冷却系统模块化堆芯结构需要配备有效的冷却系统,以确保燃料组件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保持合适的温度。
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气体和液态金属,其流动和传热性能需要经过精确设计和计算。
3. 反应控制系统小型铅基反应堆需要有可靠的反应控制系统,以确保堆芯能够在各种工况下保持稳定运行。
模块化堆芯结构可以为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4. 辅助设备除了燃料组件、冷却系统和反应控制系统外,小型铅基反应堆的模块化堆芯结构还需要配备各种辅助设备,如核素测量仪器、安全防护系统等,这些设备需要与堆芯结构紧密配合,确保反应堆的运行安全和有效。
三、模块化堆芯结构组装方法1. 确定堆芯布置在进行小型铅基反应堆的设计之初,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限制,确定堆芯布置的基本方案,包括燃料组件的数量、排列方式以及堆芯的整体结构等。
2. 制造和调试燃料组件燃料组件的制造和调试是小型铅基反应堆组装的关键环节,包括燃料棒的加工、包壳材料的焊接和密封性能的检测等。
只有确保燃料组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才能保证堆芯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组装堆芯结构和辅助设备在燃料组件制造完成后,需要将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堆芯结构的组装,并配备各种辅助设备。
这个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和装配技术,以确保堆芯结构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调试和运行组装完成的小型铅基反应堆需要经过严格的调试和运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安全和性能测试,并不断优化堆芯结构和控制系统。
汽车底盘模块化装配工艺分析
汽车底盘模块化装配工艺分析毕建玮【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汽车底盘; 模块化; 装配工艺【作者】毕建玮【作者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主研发车型的设计水平、装配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优秀的底盘模块化设计将在整车降本、生产效率提升、减少设备改造成本等方面带来巨大效益。
目前国内合资企业中,底盘模块集成度较高者已集成了动力总成、后悬、制动管路、排气管、加油管、换挡等机构,集成度偏低者一般可集成动力总成及后悬,并且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在汽车底盘的设计上也有进一步提升后续模块化合车水平的趋势。
在以往的汽车底盘研发流程中,通常是前期设计方案决定了后期的工艺方案,因此,导致底盘合装的工艺方案受到了产品结构的约束,部分底盘零部件无法实现模块化的整体合装,降低了底盘零部件的装配效率。
文章通过对底盘结构的解析,梳理出实现底盘零部件模块化装配所需的关键设计要素,并同步开展后续工艺方案的规划(主要为底盘合车台板上的结构设计),从而为后续车型导入阶段能够实现底盘模块化装配及合车提供了参考。
1 底盘各系统模块化装配的设计约束及工艺方案1.1 动力总成1.1.1 设计约束动力总成的支撑与定位与发动机本身的平台化设计相关,同平台机型一般采用相同的支撑和定位设计,图1 示出汽车底盘动力总成的支撑与定位设计。
从图1可以看出,以车身在吊具的物流孔位置为基准,动力总成的支撑、定位点与物流孔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同时动力总成台板预留滑动功能,实现不同轴距车型的共线需求[1]。
前副车架上需预留定位孔,用于副车架与台板的定位。
图1 汽车底盘动力总成的支撑与定位设计示意图同时车身上预留定位孔,用于台板与车身的定位。
一般情况下,前副车架的定位孔与车身的定位孔难以在X,Y 向保持一致,需采用两销两孔方式。
小型化、高密度微波组件微组装技术
微波组件小型化、高密度组装技术陈正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摘要:微组装技术是实现电子整机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关键工艺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波多芯片组件技术、三维立体组装技术和系统级组装技术及其研究进程,概述了微波组件微组装技术在新一代雷达和通讯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波组件微组装技术微波多芯片组件三维立体组装系统级组装引言现代军、民用电子装备,尤其是机载、舰载、星载和车载等雷达和通讯系统,正在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工作频率、多功能、高可靠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对组装和互联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相控阵体制在雷达和通讯等电子整机中的广泛应用,需要研制生产大量小型化、高密度、多功能微波组件。
微组装技术是实现电子装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密度三维互连结构、宽工作频带、高工作频率和高可靠性等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
从组装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看,组装密度每提高10%,电路模块的体积可减少40~50%、重量减少20~30%。
微组装技术对减小微波组件的体积和重量,满足现代电子武器装备小型化、轻量化、数字化、低功耗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组装技术在航空、航天和船舶等平台的电子装备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微波组件组装技术经历了从分立电路、到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到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到微波多芯片模块(MMCM)、再到三维立体组装微波组件和系统级组装的发展过程。
目前,小型化、高密度、三维结构、多功能微波组件微组装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一.板级电路组装技术的发展趋势经过近三十年的迅速发展,SMT已经进入后SMT(post-SMT)。
传统的PCBA采用基板和电子元器件分别制作,再利用SMT技术将其组装在一起的安装方式,在实现更高性能,微型化、薄型化等方面,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图1传统的SMT组装方式所谓的post-SMT就是将电子元器件埋置于基板内部,不但将R、C、L等无源元件埋置于基板内部,也将芯片埋置于基板内部,见图2、图3和图4。
微组装工艺流程
微组装工艺流程
《微组装工艺流程》
微组装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它能够将微小尺寸的部件组装成整体产品。
微组装工艺流程是实现微组装的关键,它涉及到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流程等多个方面。
首先,微组装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材料选择。
由于微组装部件通常非常小且精密,因此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能够满足微组装要求的材料,例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材料。
其次,加工工艺是微组装的关键环节之一。
微组装部件通常需要进行微细加工,因此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工艺。
例如,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等技术可以用于微组装部件的加工。
接下来,装配流程是微组装工艺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微组装部件通常需要进行精密的装配,包括对部件的定位、对接和固定。
因此,需要采用高精度的装配设备和技术,确保微组装部件的装配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质量控制也是微组装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微组装部件通常非常小且精密,因此对质量的要求也非常高。
需要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微组装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微组装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涉及到
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才能够确保微组装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双列直插型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封装工艺缺陷分析与改善
目录1 引言 (1)1.1智能功率模块概述 (1)1.1.1功率MOSFET发展现状 (1)1.1.2 IGBT发展现状 (3)1.1.3 智能功率模块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5)1.1.4 常用智能功率模块封装结构[8] (8)1.1.5 常用智能功率模块封装材料 (10)1.2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特点与应用简介 (12)1.2.1 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特点 (12)1.2.2 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设计结构 (13)1.2.3 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的应用 (13)1.3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2 双列直插型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封装结构设计与工艺 (15)2.1模块封装结构 (15)2.2模块封装工艺流程 (16)2.3低功耗智能功率模块封装工艺的主要缺陷 (21)2.4本章小结 (21)3 芯片焊接空洞缺陷形成的机理及其解决措施 (23)3.1芯片焊接空洞缺陷状况 (23)3.2芯片焊接空洞缺陷形成机理分析 (25)3.2.1 工艺材料的影响 (25)3.2.2 工艺夹具的影响 (26)3.2.3 工艺参数的影响 (28)3.3缺陷改善实验设计方案 (30)3.3.1 以DBC为基板的芯片焊接空洞改善实验设计方案 (31)3.3.2 以IMS为基板的芯片焊接空洞改善试验设计方案 (33)3.4试验结果与分析 (36)3.4.1 焊接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36)3.4.2 影响芯片焊接空洞的因素分析 (37)3.4.3 针对温度曲线进行优化的试验设计结果 (40)3.4.4 改善措施 (44)3.5本章小结 (45)4 塑封不完整缺陷形成的机理及其解决措施 (46)4.1塑封缺陷状况 (46)4.2塑封缺陷形成的机理分析 (47)4.2.1 塑封工艺流程分析 (47)4.2.2 材料,工具设备及工艺参数分析 (47)4.2.3 工艺参数的影响 (51)4.2.4 EMC材料本身的影响 (52)4.2.5 模具的影响 (52)4.2.6 模块塑封体设计的影响 (52)4.3缺陷改善试验设计方案 (52)4.3.1 试验设计方案,结果与分析 (53)4.3.2 改善措施 (58)4.4本章小结 (58)5 总结与展望 (60)参考文献 (61)致谢 (6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图片目录图1 功率MOSFET结构和电符号 (2)图2 N沟道增强型垂直式结构的功率MOSFET的结构和功能 (2)图3 三种IGBT芯片厚度的比较 (4)图4 n沟道增强型垂直式IGBT的结构和功能,非穿通结构 (5)图5 功率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9] (9)图6 IMS基板Bergquist 公司提供 (11)图7 DBC基板Curamik 公司提供 (11)图8 采用陶瓷基板的DIP智能功率模块(44mmX27mm) 的剖面图[11] (13)图9 采用DBC基板的SPM模块的接线框架构造图。
微波功能模块微组装技术应用研究
微波功能模块微组装技术应用研究作者:马莞迪唐民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1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武器系统工作的环境也日益变得复杂,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对军用电子装备具有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使得设备在通信方面有着更大的容量和宽带以及具备及时性和加密性,在监视和侦察方面具备更加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强的精准度,就需要通过提升军用电子设备的制作技术来提升设备的性能,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现代军用电子设备中的舰载和机载等电子装备都是向着轻、薄、小、短、高可靠、高频率以及成本低的方向进发,这种要求就使得对设备的组装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对军事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就必须发展微波功能模块组装技术,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对微波功能模块组装技术的应用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微波功能;模块围组装;技术应用;分析研究1 组装技术与芯片工艺技术比较1.1 微组装技术我国对于微组装技术的应用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国外发达国家对微组装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军用电子设备上实现,在我国由于受到倒装焊技术的研制阻碍,所以发展较为缓慢。
微组装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多芯片组装技术、微波互联技术、三维立体组装技术、子系统组装技术以及集成电路裸芯片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来发展的多功能、小型化、高可靠性的新型电子装联技术[1]。
1.2 芯片工艺技术多芯片组件是在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基础上,将多个微波集成电路芯片在同一壳体上进行高密度的组装,经过组装形成的高密度高可靠的专用微电子组件,多芯片组件的体积较小、密度高和重量轻,所以也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装备的使用中[2]。
1.3 微组装和芯片工艺技术的比较两者的不同体现在微组装的关注点主要是在互联上,而芯片主要注重功能,微组装技术的发展是以芯片技术基础进行发展的,且芯片低层微组上层。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微组装和芯片工艺技术都有互连性、抑制避免干扰和散热以及阻抗匹配的功能,两者对功能的需要也都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
微组装工艺研究
摘要微电子组装技术是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和表面组装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
它使用高密度多层基板,基板层间采用通孔互连,采用微焊接工艺将多个半导体裸芯片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实现物理和电气连接。
微组装技术是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军民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对微波模块多芯片装配过程中用到的多个微组装关键工序进行研究。
1)共晶焊接工艺研究:通过开发真空烧结炉、全自动贴片机的共晶焊接功能,设计专用工装,实现芯片与载体间低空洞率可靠焊接,开发出空洞率小于10%的共晶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2)气相清洗工艺研究:研究了气相清洗设备原理、清洗溶剂选择和清洗效果判定。
设计清洗流程,实现了无损、低残留清洗;3)芯片粘接工艺研究:研究了粘接原理、粘接胶选择原则,影响粘接质量的因素等。
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了粘接前准备、粘接胶固化条件、粘接质量判定等工艺参数;4)等离子清洗工艺研究:研究了等离子设备原理,清洗气体选择,清洗质量判定标准,确定了等离子清洗关键工艺参数;5)引线键合工艺研究:研究了键合原理和方式,引线材料选择范围,键合质量判定依据等。
设计工艺流程,试验并确定了不同材质材料的键合参数。
关键字:微组装共晶焊接空洞率清洗技术引线键合AbstractMicroelectronic assembly technolog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electronic assembly technologybased o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and surface assembly technology. It uses high-density multi-layers,and micro-welding technology to install multiple semiconductor bare chips on the circuit substracte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Micro-assembly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miniaturization,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and civil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micro- assembly processes used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microwave muti-chip module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are studied.Firstly, research on eutectic welding technology: By developing the eutectic sintering function of vacuum sintering furncec and automatic patch machine, the reliable welding of low void rate between chip and carrier was realized, and the paramerers of eutectic welding were determined.Secondly, research on gas cleaning technology: The principle of gas cleaning equipment, selection of cleaning solv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cleaning effect are introduced.Thirdly, research on chip bonding technology: Introduced the bonding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bonding selection and knead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bongding quality, and determined the key process parameters.Fourthly, research on plasma cleaning technology: The principle of plasma equipment, selection of cleaning gas and judgment of cleaning quality are introduced.Finally, research on wire bonding technology: The principle and mode of bonding, the selection range of wire materials, the basis of bonding quality judgement and so on are introduced, and bonding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Keywords: Micro-assembly, Eutectic welding, V oid fraction, Cleaning technology, Wire bond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目录 (V)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1)1.2 微组装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艺流程 (2)第二章共晶焊接工艺研究 (4)2.1 共晶焊料介绍 (4)2.2 共晶焊接失效模式 (5)2.3 真空炉共晶焊接 (5)2.3.1 真空焊接原理 (6)2.3.2 焊接曲线编制 (6)2.3.3 影响真空焊接的因素 (7)2.3.4 真空烧结试验 (8)2.4 全自动贴片机共晶烧结 (11)2.4.1 全自动共晶焊接原理 (11)2.4.2 吸头选择 (11)2.4.3 全自动共晶焊接试验 (12)2.5 本章小结 (14)第三章芯片粘接工艺研究 (17)3.1 芯片粘接原理 (17)3.2 影响芯片粘接质量的因素 (17)3.3 芯片粘接试验 (19)3.3.1 粘接前准备 (20)3.3.2 芯片粘接 (20)3.4 粘接质量验证 (20)3.5 本章小结 (22)第四章气相清洗工艺研究 (23)4.1 双溶剂气相清洗机工作原理 (23)4.2 清洗溶剂 (23)4.3 清洗机理分析 (24)4.4 气相清洗试验 (25)4.5 清洗质量验证 (25)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 本章小结 (26)第五章等离子清洗技术研究 (29)5.1 等离子清洗设备构造 (29)5.2 等离子清洗原理 (29)5.3 等离子清洗的优点 (30)5.4 GLEN 1000P等离子清洗机清洗参数 (30)5.5 等离子清洗试验验证 (30)5.5.1 试验过程 (31)5.5.2 结果分析 (31)5.6 本章小结 (32)第六章引线键合工艺研究 (33)6.1 引线键合原理 (33)6.2 劈刀选择 (33)6.3 引线选择 (34)6.4 引线键合过程 (34)6.5 影响引线键合的因素 (35)6.6 引线键合拉力测试 (36)6.7 热超声引线键合试验过程 (37)6.7.1 引线键合过程 (37)6.7.2 键合质量判定 (38)6.7.3 结果分析 (39)6.8 引线键合补偿优化 (41)6.9 本章小结 (42)第七章产品总装 (43)7.1 产品设计 (43)7.2 装配过程 (43)7.3 试验结果 (45)7.4 本章小结 (46)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47)8.1 总结 (47)8.2 展望 (48)致谢 (49)参考文献 (51)作者简介 (53)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现代电子装备外形日益短、小、轻、薄,人们对电、热、光、机等的性能指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电子装配技术[1]。
微波电路微组装技术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3、微组装的技术作用及典型的产品-8
星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SAR)
由数百套L波段T/R组件构
成的相控阵天线实现对地目标 的成像。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3、微组装的技术作用及典型的产品-9
美国导弹驱逐舰载‚宙斯盾‛系统中的AN/SPY-1多
功能相控阵雷达
由数千套S波段T/R组件构成 的四面阵相控阵天线实现对多批 次目标的探测、跟踪及引导打击。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2、微组装技术构成-1
厚膜基板
材料制备 前 道 微 组 装 后 道 基板制造
薄膜基板 低温共烧陶瓷基板 (LTCC ) 混合基板
软基板
芯片安装互连:粘片、引线键 合、倒装焊、清洗…等 封装:气密性封焊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2、微组装技术构成-2
微组装技术
特种互连基板技术
多芯片组装技术
从二维平面组装向三维立体组装发展
目前雷达有源电扫阵面
新一代先进有源电扫阵面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4、微组装的技术未来发展方向-6
从单通道组装向多通道集成组装发展
128 Element Tile Subarray
Active Panel Array (2010)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4、微组装的技术未来发展方向-7
材料技术 微波元器件 微电子器件
基板技术
微组装工艺 微组装设计
微组装设备
微组装测试 微组装系统及管理
微波微组装技术的发展
1、微波电路系统微组装简介-4
与芯片工艺比较
• 层次不同:芯片低层微组装上层,前者是后者基础 • 关注点不同:微组装互连(无源)、芯片功能更多(有源) • 有共性:1)都有互连、阻抗匹配、抑制避免干扰、散热等功能要求; 2)分析建模方法软件工具类似,都是基于电磁波和微波理论 • 两者的功能界限:模糊、向上发展(芯片进攻,SOC,但复杂多功能 系统,还是微组装,而且对功能的需求也在向更复杂综合方向发展 • 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装备应用频率越来越高,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和按比例缩小原理,即每隔三年 芯片的集成度翻两翻(增加4倍),特征尺寸缩小三分之一。从而推 动微组装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微组装工艺设计
微组装工艺设计一、总体规划1、微组装生产线规划应力求工艺流程合理,人流、物流通畅;并应按工艺生产、动力辅助、仓储、办公与管理等功能区进行总平面布置。
2、厂房洁净区位置应环境清洁,远离强振源,动力供应便捷。
3、微组装生产线厂房人流、物流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4、洁净区宜设置人员净化用室和物料净化设施。
5、微组装生产线布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应设置垂直运输电梯。
二、工艺区划1、微组装生产线工艺区划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展开。
核心生产区应包括贴装区、芯片组装区、封装区、调试区、物料储存区、检测区,生产支持区应包括更衣区、物料净化区、清洗区。
微组装生产线应采用图5.2.1所示工艺流程。
图5.2.1 微组装生产线工艺流程图2、微组装生产线厂房工艺区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产品的工艺流程;(2)厂房建筑、结构形式;(3)主要动力供给方向;(4)产品产量、生产线种类和设备选型数量;(5)清洗间、涂覆间等特别工作间的安排;(6)微组装生产线厂房设置参观走廊。
3、洁净区内人员净化用室、生活用室及吹淋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员净化用室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设置;(2)人员净化用室宜包括雨具存放、换鞋、存外衣、盥洗间、更换洁净工作服、空气吹淋室等;(3)洁净工作服洗涤间、干燥间等用室,可根据需要设置。
4、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区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员净化用室入口处,应设置净鞋设施;(2)存外衣和更换洁净工作服的设施应分别设置;(3)外衣存衣柜应按最大当班人数每人一柜设置;(4)盥洗间宜设置在洁净区外。
5、洁净区内的设备和物料出入口应独立设置,并应根据设备和物料的特征、性质、形状等设置净化用室及相应物料净化设施。
物料净化用室与洁净室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传递窗。
三、工艺设备布置1、设备布置应预留人流、物流通道和设备安装入口、设备更新和检修场地,设备之间应有安全操作距离。
2、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应设置专用出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放模块的微组装工艺研究
[摘要]低放模块朝着高频率、高可靠性、小体积、低成本的趋势发展,传统组装工艺已不能满足装配要求,微组装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针对微组装过程中的等离子清洗、真空共晶焊接、环氧粘接、金丝键合等几个关键工序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低放模块;微组装;工艺技术
1、引言
放模块是把接收到的小信号转换成具有指定功率和调制形式的大功率信号,故要求其具有低的噪声系数和高的增益,低放模块芯片是裸芯片,传统焊接及接线方式根本无法组装,采用微组装技术,能有效解决低放模块的焊接空洞、引线连接、阻抗匹配等问题。
2、低放模块微组装的主要工艺流程分析
根据低放模块应用场合不同,其微组装过程也稍许区别,但主要的工艺流程不变,现根据某预研产品所设计的低放模块进行组装,工艺流程:等离子清洗→真空共晶焊接→环氧粘接→等离子清洗→金丝键合。
2.1等离子清洗工艺技术分析
微组装中,等离子清洗直接影响组装功能模块的质量。
它可以有效清除器件和材料表面各种玷污,提高芯片粘贴质量、增强引线键合强度、改善封装质量。
根据需要采用氮氢混合气体和氩气作为清洗工艺气体,等离子体能够有效地去除芯片、印制板、电容上的玷污和氧化物。
工艺参数如表1。
2.2真空共晶焊接工艺技术分析
低放模块共晶焊接时,若焊接面有过多的空洞,可能引起接地不良使热阻增加,烧坏芯片。
传统的镊子共晶焊接是开放式焊接,焊接温度很难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也会影响焊接效果,很难实现无空洞或者低空洞率的共晶焊接。
因此我们采用真空共晶焊接技术进行功率芯片的焊接。
真空共晶焊接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软钎焊,在工作腔体中充入适当的工艺气体,以提高焊接质量。
2.2.1真空共晶焊接焊料选择
真空共晶焊接应据焊接器件选择焊料。
由于低放模块芯片镀金,选择金锡焊料见表2。
为了使热阻更低,选Au80Sn,要求焊料表面清洁平整,无气泡和起皮等缺陷,两边和两端无破裂及卷边。
2.2.2真空共晶焊接温度曲线的确定
真空共晶焊接温度曲线是决定低放模块焊接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均匀性和升降温速率。
通常情况下,温度高的地方优先被焊料浸润和铺展,这要求焊接处温度均匀。
温区设置见表3。
2.3环氧粘接技术
环氧树脂种类繁多,其中掺银环氧粘贴法是当前最流行的芯片粘贴方法之一,掺银环氧通常叫银浆,固化温度低。
低放模块微组装过程中,环氧粘接用于电容、印制板和基板之间的连接,电容和基板之间通过环氧贴片机粘接,印制板和基板采用手工粘接。
粘接完成后,必须将低放模块组件放入烘箱中烘干,使银浆固化,保证粘接的质量和可靠性,烘干温度和时间见表4。
2.4金丝键合工艺技术分析
2.4.1金丝键合温度
键合工艺对温度有较高的控制要求,温度过高会产生过多的氧化物,影响键合质量;温度过低又不能使焊点处的金属流动性达到焊接要求。
正确的加热方式可以增加焊点处的金属流动性,为焊接面提供较好的接触交界面和金属结构,有利于焊点的快速键合,提高焊点的键合强度。
2.4.2金丝键合时间
通常的键合时间都在毫秒级。
一般来说,键合时间越长,键合点的直径就越大,界面强度增加而颈部强度降低。
但过长的时间,会使键合点尺寸过大,超出焊盘边界并且导致空洞生成概率增大,使焊点机械强度减弱,重者会破坏焊点,因此合适的键合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2.4.3超声功率与键合压力
超声功率对键合质量和外观影响最大,因为它对键合处的变形起主导作用。
过小的功率会导致键合处过窄、未成形的键合或尾丝翘起;过大的功率导致根部断裂、键合塌陷或焊盘破裂。
超声波的水平振动是导致焊盘破裂的最大原因。
压力是超声热压键合的必要条件。
施加压力是为了使引线与电极金属化层紧密地接触。
压力太小,劈刀不能牢固地压住引线,超声功率不能传递到引线与电极金属化层的交界面,不能使引线与电极金属化层产生相对摩擦。
压力过大,引线的变形增大,会切断引线或破坏电极金属化层,导致焊接不可靠。
根据低放模块键合界面(放大芯片、电容、印制板)的特点,经过工艺试验,对低放模块金丝键合工艺参数进行不断的优化,确定了工艺参数(见表5),经专用的拉力测试仪进行检测,其键合强度符合《GJB548A-96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的要求。
3、工艺试验情况
低放模块组装工艺过程采用以上工艺参数进行微组装后,用噪声系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其噪声系数为3dB,增益为24dB,满足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4、结束语
根据低放模块微组装的实际情况,对微组装中等离子清洗、真空共晶焊接、环氧粘接及金丝键合工艺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工艺试验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为低放模块的微组装提供了有力的工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