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申论写作备考:案例分析模拟题-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 申论范文
教育公平申论范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公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然而,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校设施落后,教师队伍不稳定。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同时,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
其次,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学校的教学内容普遍偏重应试能力,导致学生们缺乏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建立基于多元评价的教育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评价。
再次,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力度。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造成教育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加强城乡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
最后,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财政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公共经费的合理分配。
同时,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制度,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总之,教育公平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力度,完善财政支持机制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使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的申论作文
教育公平的申论作文教育公平在现代社会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教育的公平性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因素。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不同地区教育条件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教育公平。
大城市的学校相对较多,且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都较为优越,学生能够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常常面临教师不足、图书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从而产生了教育公平的差异。
其次,社会背景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能够选择更好的学校和教育资源,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
相比之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教育资源选择上更为有限,容易陷入教育贫困的困境。
这种差异化的教育机会,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也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此外,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也容易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一些地区或学校仍然过于重视分数和竞争,将教育的核心目标偏离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容易造成学生精神压力过大,而那些无法承受巨大压力的学生则会被边缘化。
这种评价体系的缺陷让一部分学生在竞争中失去了公平的机会。
针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平等享受教育资源。
另外,教育评价体系应该从重视分数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转变,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志,但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只有从资源分配、社会背景和教育评价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标准模拟题及答案3
一、问答题(共100分)给定资料资料1根据人民网的统计,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两会”的热点问题,在近几年的“两会”中,其热度明显呈上升趋势,引起群众争议。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曾专门对“两会”教育热点开展过网络调查,调查中显示,城市择校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
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报、北青网等多家媒体也纷纷呼吁关注民生的广大代表和委员一定多多建言献策。
地方“两会”期间,“教育公平”“校车安全”“农民工子女就学难”“营养午餐”更是媒体和群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资料2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有所加重。
到2011年底,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6907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乡村人口65656万人,占总人口的49.73%;尽管农村人口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适龄儿童在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方面差别严重。
以2011年为例,当年小学学龄儿童1.14亿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
当年学龄儿童未入学人数为9.12万人。
据统计,这9万多的学龄儿童几乎全在农村。
同样,辍学率也明显存在城乡差距,据2011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初中阶段辍学率全国平均水平为1.75%,比前一年略有下降,但农村初中辍学率却一路攀升,个别地区居高不下.甚至达到35%。
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较,农村的义务教育存在着“入学率低、升学率低、辍学率高”的“两低一高”现象。
不少农村少年过早地离开课堂,有的成为“早熟的劳动力”,有的成为“早产的游民”。
城乡教育机会的非均衡到了高中阶段则更大。
2011年,农村小学升学率比城市低14.9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学率农村比城市少了46.47个百分点。
农村高中的萧条状况,令人惋惜,促人反思,前途堪忧。
申论范文 教育公平
申论范文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等问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教师来到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应该加强对特殊教育的支持。
特殊教育是教育公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服务体系,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等,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通过改革教育考试制度,减少考试成绩对升学的影响,提高高校招生的公平性。
另外,要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平等和合理的配置。
最后,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科学地履行教育义务。
总之,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教育公平的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致力于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某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典型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案例分析1. 项目背景某市下辖多个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决定开展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项目。
2. 项目目标(1)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2)加强城乡师资交流,提升农村教师素质;(3)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3. 项目实施(1)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市政府投资修建农村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村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为农村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实验器材等,提高教学水平。
(2)加强城乡师资交流市政府组织城乡教师开展交流培训活动,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城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市政府还定期选派优秀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3)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市政府搭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城乡学校图书、教学资源、实验设备等共享。
农村学校可以借助平台,引进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弥补自身不足。
4. 项目成效(1)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得到优化;(2)城乡师资交流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3)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5. 项目启示(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2)加强城乡师资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3)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三、结论通过某市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项目的实施,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完整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以某市农村小学为例,探讨教育公平问题。
某市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地理位置较为落后,交通不便。
学校共有6个年级,学生总数为200人。
由于地处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此外,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二、教育公平问题分析1. 师资力量不均衡该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学历普遍较低。
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农村地区教师待遇较低,导致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加剧了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
2. 教学设施落后学校教学设施落后,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
如: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
这使得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城市学生所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3.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这使得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公平案例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某市农村小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引进优秀师资,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改善教学设施学校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改善教学设施。
新建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提高家长教育观念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子女教育。
4.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学校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同时,加强城乡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四、教育公平案例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某市农村小学的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申论作文教育公平
申论作文教育公平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然而,由于各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机会的不公等问题,教育公平并没有真正实现,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校舍设施简陋,这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教育公平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确保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建立公平的招生制度。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由于各地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因此,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招生制度,通过改革高考制度,减少地域性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参加高等教育的机会。
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加强教育公平监管机制的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校内暴力、升学歧视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国家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建立公平的招生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个人发展的梦想。
优秀申论范文:教育公平,,让知识改变命运
优秀申论范文:教育公平,,让知识改变命运为您提供“优秀申论范文:教育公平--让知识改变命运”,供您参考。
希望我们提供的信息对您有帮助!在这里祝您顺利通过考试!优秀申论范文:教育公平--让知识改变命运几百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着“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崇高的信仰,并矢志不渝地奋斗着,希望通过知识获得人生上升的通道; 孰不知,百年之后,“十年寒窗”却难以敲开命运的大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知识难改命运、寒门难出贵子暴露出来的不单单是文化氛围的“稀薄”,更是对教育不公平地严重不满。
所以,为了让知识改变命运,给农民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实现教育公平已迫在眉睫。
让知识改变命运,需要注重教育起点公平。
起点决定终点,起点不同命运同样存在一定差异。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农村孩子在高校中的比例越来越低,辍学率也屡次打破记录。
当城市孩子沉浸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改变命运”等思想熏陶下,受先天条件制约,我国仍有个别贫困地区的孩子连基本的教育“起点”都无法与城市孩子共享,教育起点不公已成为制约农村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主要因素,反映出政府缺乏对农村教育“起点”的重视: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义务教育还未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全覆盖,也进一步导致了教育不公,助长了“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的不良风气。
享受公平的教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此,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鼓励乡村教育发展,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教育扶贫资金,让教育起点实现公平,让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自己、改变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需要注重教育过程的公平。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受城乡二元化结构影响,在我国个别农村贫困地区,“寒门难出贵子”、“上学不如打工”、“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等消极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究其根源,一方面暴露出个别农村群众文化素质相对降低,但根本上也折射出我国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关爱”不周,城乡软硬件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不公平,导致“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的风气在农村盛行。
2015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保障公平乃高考改革生命力所在
河北华图:/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个旨在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的改革方案,一经公布,便被视作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呼声由来已久。
一方面,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唯分数论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区域间、城乡间的入学机会差别,加剧了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而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等问题的存在,对教育公平更是形成致命伤害。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社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寄托了如此之大的期望。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
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对那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配备有较多招生计划的省市而言,改革无疑会强烈触动他们的奶酪。
在今天这样一个利益高度分化、共识很难达成的时代,改革能实现社会整体收益增加的“卡尔多改进”已殊为不易,要实现人人都受益的“帕累托改进”难上加难。
因此,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找寻“减负”与“选材”、“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绝非易事。
惟有保障公平公正,才能让改革激发出最大红利,也惟有保障公平公正,改革才能获得最大生命力。
此次改革或许无法求得所有人的满意,但改革必定会将教育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特质推上更高台阶。
改革从计划分配、考试内容、招生录取、监督管理四大方面全方位展开部署,显示出改革系统思维的高屋建瓴,更显示出回应社会关切的诚意和决心。
考试加分制度因为屡屡造假遭人诟病,改革决意将加分制度取消;自主命题考试掩盖了高校录取指标的分配不均问题,教育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日渐加重,改革不仅将压减自主命题省份,还将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和农村地区的高考录取率……改革虽然还处在大样图纸阶段,但敏锐的问题针对性和强烈的社会公平关照,已让其意义无法小觑。
教育公平作文素材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公平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我们。
有些人出生在优越的家庭,从小就拥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有些人则生活在贫困的山区,连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无法保障。
这种不公平现象,让我们深感痛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教育公平的世界,探寻那些为教育公平而努力奋斗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果。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指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受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会公平: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2. 资源公平: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
3. 成绩公平: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公平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育公平的现状1. 地域差异:在我国,城乡、东西部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孩子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2.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学业。
3. 性别歧视:在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女孩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
四、教育公平的案例1. 马云: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
马云曾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2. 张桂梅:她是一位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教师,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接受教育,她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
在她的努力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3. 王万青:他是一位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教师,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他创办了“凉山爱心教育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五、教育公平的对策1.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教育公平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教育公平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时至今日,2015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吉林中公教育小编特别为广大考生推出,2015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冲刺预测备考资料,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背景链接】教育公平问题是民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最能让民众有“获得感”的领域之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在谈到今年教育领域的部署时,李克强总理再一次强调了教育公平,并且把“公平发展”放到了“质量提升”的前面,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中央对教育,尤其是对教育公平的重视。
有媒体盘点了2015年全国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教育均衡问题困扰各级政府”,还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谈及教育改革较多,而经济落后地区谈的多是教育发展层面的问题和工作”。
可见,教育公平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表现,实现教育公平对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于城市里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上学不是问题,问题是去哪儿上学。
而对于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留住新来的教师,可能都是一个问题。
一、权威论述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习近平现在家长都关心孩子教育,要注意教育资源均衡化。
——习近平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习近平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15年申论大作文
15年申论大作文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
教育既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年来,一些教育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改革不彻底等问题仍然存在,亟待得到解决。
首先,教育资源不平衡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拥有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而西部地区却相对较为欠缺。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了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得不背井离乡,选择到东部城市就学,这加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孩子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进行调整,使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其次,教育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
例如,部分学校依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改革步伐被拖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此外,教育公平也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计划,但一些地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还是存在差异。
一方面,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还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富裕家庭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好的教育机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公正的教育评估机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综上所述,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需要关注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改革困境和教育公平等问题,通过不断努力和改革,建设一个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教育公平
【小编开场白】学习申论,推荐大家读读《人民日报》、《南风窗》、《半月谈》,了解一些社会上热点话题,潜移默化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推进和高校的“扩招”,使近年中国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但是,在大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媒体对中小学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等问题的批评不绝于耳。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
与教育过程、学业成就方面的不公平相比,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问题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在农村,教育不公平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在城市,教育不公平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和大学阶段。
形成教育不公的原因,除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之外,传统的以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的制度性原因。
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公规则加剧了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公。
农村教育中,影响教育普及、导致流失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费用过高、教学难度过大。
后者主要是无视发展差距的“城市中心”导向所造成的。
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开始显现,这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收费不同的支付能力和贫困学生的问题。
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城市社会中不同阶层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和追求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平等。
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育公平:首先,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
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
其次,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
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
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
2015上海招警考试申论备考热点教育公平
华图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_上海分校2015上海招警考试申论备考热点教育公平【导读】上海华图警察考试网提供最新上海基层警察考试信息,基层警察成绩查询、基层警察考试备考,基层警察考试培训辅导,基层警察历年真题,基层考试备考讲座。
上海基层警察申论范文: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因为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一个孩子能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外来务工人员为我们流入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当地的政府,理所当然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也包括他们的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公平的机会。
早在2012年12月,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江苏省省政府办公厅已经转发了教育厅和相关部门,有关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参加考试接受教育的通知,根据这个通知精神,从2013年开始,在我们江苏的外来务工和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他们只要取得了江苏的高中学籍,接受了完整的高中阶段的学习。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是在国家的统一课程标准的前提之下,各地是可以编写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教材,并且各市的教育局可以自由选用,绝大多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省份还实行了经过国家同意是分省的命题和考试,因此让他们有完整的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主要是让他们在江苏如果报名考试,和本地高中生一样的话,都可以同样顺利的反映出他们考试的真实能力和水平,能够顺利录取。
当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有固定职业和固定的居住地,这里面包括租房的,就可以报名。
我有几个数字说一下:2013年我们实行这一个政策以后有347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江苏报名参加高考,有263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被在江苏招生的高校录取。
2014年有3002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苏报名参加高考,有2309人被符合条件在江苏招生的学校录取。
2015高考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有7454名符合条件的来苏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已经报名了,准备在江苏参加高考,他们的录取情况将要根据他们考试的成绩和在校学习的表现综合评价给予录取。
申论作文 教育公平
申论作文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目前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扰。
首先,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之一。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学校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充足,使得城市孩子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地域差别所带来的不公平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多地受到家庭条件的制约。
富裕家庭可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培训机会,孩子们往往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从小建立起优势。
而贫困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使得贫困学生更加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发展机会。
最后,高考制度也是教育公平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尽管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笼罩在学生心头的升学压力以及对分数的过度追求,也使得教育公平的本质深受质疑。
尤其是一些优质高校在招生时凭借地域和背景等因素给予偏向,使得一些学生的努力无法得到公平的回报。
为了提高教育公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其教育资源水平,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师资水平。
其次,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援助,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金支持。
最后,应该改革高考制度,减少考试的依赖,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申论范文——教育公平
让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公平的先导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教育是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有效途径,让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也数次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日前出台的“新教改”草案首次把促进教育公平升为国策,这就表明,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教育之间的差距,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良知。
但实事求是地说,就现状而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全社会的“上下而求索”。
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早在1993年就提出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17年来从没有得到落实。
据媒体报道,一名联合国官员到我国考察后,很不寻常地批评中国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连非洲一些穷国都不如。
这些批评,在GDP连续高位增长的背景下,显得尤其让人痛心。
此次,“新教改”草案虽然对教育投入一锤定音,但具体到地方,依然缺乏刚性的保障。
在单纯追求GDP的政绩观下,地方政府显然也缺乏教育投入的根本动力。
从江苏来看,尽管省域竞争力首超广东已名列全国三强,但苏北一些地区教师工资仍然拖欠,实在令人堪忧。
另一方面,虽然教育公平所涉及的制度体制性的羁绊相对较少,更多的属于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容易单项突破,但长期以来,教育产业化制造了无数的既得利益者。
一个小学的校长居然管理着上亿元的“小金库”,择校费让学校成为永远的“牛市”,其根子不在学校人才竞争而在公共教育资源的争夺。
往往是强势阶层垄断教育资源,掌握着政策制定权和话语权。
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对利益集团造成冲击,牵一发而动全身,种种博弈必然有可想而知的艰难。
因此,在扎实推进教育体制深层次变革的时候,必须首先对人民群众呼声最高诉求最强的热点难题予以定点攻坚、重点突破。
而教育公平问题首当其冲。
教育公平申论范文
教育公平申论范文教育公平是指人们依据自身努力和能力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每个人无论出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现象,限制了一些人的发展机会,给社会公平带来了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等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
其次,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平等也影响了教育公平。
家庭经济状况优越的学生可以选择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经济困难的家庭无法满足孩子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一些优秀的学生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进入优质学校,这种不平等现象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此外,性别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因素。
在一些封建传统观念较为固执的地区,女性的教育机会相对较为有限。
男女之间的教育差距不仅是对女性权益的损害,也制约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消除性别对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的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
其次,政府应当提供教育补贴,帮助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
此外,应该加强性别教育平等的宣传和教育,打破性别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
总之,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要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教育机会差距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实现自身的梦想,社会才能发展得更加稳定和繁荣。
促进教育公平案例分析题(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致力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在此背景下,我国某地区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案例以该地区为例,分析其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及成效。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该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下辖若干个县、市。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
2. 案例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该地区政府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
具体措施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学校,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改善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
(2)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高教师待遇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该地区政府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具体措施包括: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3)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该地区政府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乡教师交流等方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计划,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权益该地区政府不断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权益。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3. 案例成效(1)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该地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农村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新学期已经开始了,由于北京提高了非京籍学生入学的门槛,很多孩子在京仍然“无学可上”。
今年,“幼升小”、“初升高”的非京籍学生遭遇了严格的入学门槛。
在义务教育阶段,“五证”缺一不可的入学规定,使得父母没能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非京籍孩子,在京上学基本无望;在务工地与居住地一致等细则要求下,部分拥有稳定工作的非京籍家长,也未能通过区县的入学审核。
非京籍学生的“中考”也遇到了两难境地,在京只能选择中职学校,而孩子回老家,语言、教材都与北京不尽相同,家长寄以希望的维权诉讼也未能成功,这些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却因为“非京籍”的身份,无法走入北京的高中课堂。
在上述严厉的政策下,非京籍学生入学人数有所下降。
以“幼升小”为例, 2013年,北京招收非京籍儿童74890人,占招收总数的45%,然而,截止到今年5月27日,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截止前夕,参加信息采集、获得入学资格的非京籍儿童仅有58274人,不到总采集人数的38%,同比下降超过了7%。
最终孩子成功在京升入小学的非京籍家庭,申请过程中也经历很多困难。
通州区家长代表李女士告诉财新记者,区教委要求非京籍家长缴纳社保的地点必须“在我区”,因此“花钱补办了社保,连夜排队2天,才幸运入学”。
材料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非京籍入学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原因,是“北京人口控制的大气候”。
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也显示,我国流动儿童数量一直在持续、快速增长。
2000年,中国0-17岁的流动儿童规模为1982万,而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这个规模已达3581万,10年间增长超过80%。
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的急剧增加,一些地方的流动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地户籍儿童数量。
《国际先驱导报》近日的报道称,据统计,上海目前18岁以下青少年人口已出现“倒挂”现象,即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校长杨翎告诉记者,学校新预备年级的170名学生里,随迁子女已远超50%。
在北京,截至2014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为112.8万人,其中非京籍47.0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74%。
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诸多社会管理方式交错影响下的教育表征。
在城镇化进程中,这种不公平的教育待遇,会对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不小的影响。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解决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确保教育公平。
要求:有针对性、具体可行、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中公解析】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主体责任,并形成教育公平的政府问责机制,以“平权”、“每一个公民利益”的政策价值观统领并推进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有效实行。
第二,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渐剥离户籍上的利益捆绑,形成多方通力合作机制。
第三,在异地高考政策方面,要搭建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平台,形成多方参与、相互理解的异地高考决策机制。
同时,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后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体系的思路要尽快明晰,这是推进相关政策实施的动力源。
第四,要保障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质量公平,搭建包括非政府组织、社区家长的多方参与机制,发展针对流动儿童就学的新型教育机构。
第五,在整体性的教育框架中通盘考虑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考虑教育政策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