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吉林省长春市教师招聘考试:《雷鸣闪电波尔卡》教学设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第一篇: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遵循新课标中对“感受与欣赏”学习领域的有关论述,即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有关论述:1.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教学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速度很快的波尔卡舞曲,也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该曲作于 1868 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 2 月 16 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和镲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A-B-A ')结构,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
乐曲前有 8 拍的同音 sol 反复作为引子。
第一部分(A)为单二部曲式。
G 大调,由两个主题(a、b)构成。
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
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表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这是全曲的华彩部分。
乐曲第二部分(B)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2.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知识3.欣赏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作三项活动,并增强小组合作能力。
2.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学生能体会打击乐器在音乐形象表现上的作用,并能和着音乐适当地、较准确地加入声势模仿。
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模拟不同的“雨景”,进行主题性的表演。
4.在采集与分享活动中,能知道至少3首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以及初步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能和着《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适当地、较准确地加入声势模仿。
2.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模拟不同的“雨景”,进行主题性的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跟着钢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雨中》。
提示学生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情景模拟。
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模拟不同的“雨景”。
小雨沙沙——雷鸣电闪——倾盆大雨2.各小组表演不同雨景。
师评价。
3.老师指挥,全班表现三种“雨景”。
三、欣赏作品。
(一)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二部分主题。
1.听音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声音?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
2.再听这一片段,师做声势,生看图谱。
3.和着音乐学生加入声势。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一部分主题。
1.听音乐,听到钹、鼓的声音与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力度的强弱变化)2.看图谱,和着音乐加入声势。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全曲。
1.完整聆听作品,在熟悉的部分加入声势。
2.发挥想象,为音乐作品起个名字。
3.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哪部分为重复旋律?四、知识拓展。
1.看管弦乐演奏视频,说一说你认识的乐器名称。
2.了解管弦乐队的配置及座位分布。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为欣赏课。
《雷鸣电闪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968年为维也纳狂欢节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
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兴高采烈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舞蹈。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雷鸣电闪。
然而,舞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全然不顾外面的雷雨交加,依然翩翩起舞。
乐曲为G大调,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乐曲在波尔卡节奏的不断反复中,加入一些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以突出乐曲的标题性和描绘性。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知波尔卡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对管弦乐曲体裁感兴趣。
2. 充分聆听音乐作品,通过亲身参与演唱,编创等实践活动,体验音乐。
3. 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能够分辨大军鼓和大镲的音色,并对约翰施特劳斯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1、歌曲分段欣赏,分辨各个音乐主题。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带来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能静心聆听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多种方式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视频《波尔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对波尔卡的了解的热情,为引出今天的新课做准备。
简介波尔卡并对波尔卡音乐及舞蹈有初步印象。
波尔卡是19世纪产生于波西米亚,后来在整个欧洲特别流行的一种舞蹈。
通常为二拍子。
师生共同拍一拍波尔卡的典型节奏。
【设计意图】对波尔卡有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总―分―总,欣赏全曲)(一)聆听全曲,“画”音乐图谱。
分辨节拍及音乐结构。
聆听全曲,“画”音乐图谱。
聆听乐曲片段A段,让学生说出音乐片段所表示的是图谱中哪一部分?引导学生说出:引子+A段+B段+A段(再现)+尾声【设计意图】用音乐图谱形式直观展示出《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曲式结构,帮助学生分析曲式结构。
(二)分段欣赏聆听A(a)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高音木琴,大镲,三角铁,大鼓)进行听赏,初步认识简单常见的西洋打击乐器。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课型:综合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2、聆听《彝族舞曲》3、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三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和《彝族舞曲》,感受波尔卡舞曲音乐的情绪及风格节奏特点,掌握音乐的节奏型,通过音乐视频,对各种管弦乐器的音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习波尔卡舞曲这种题材音乐作品的特点;初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在音乐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
3、聆听《彝族舞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的复三部曲中不同主题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
2、了解有关波尔卡舞曲方面的相关知识及约翰•施特劳斯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打开课件出示雷雨的画面,导出本节课课题《雷鸣电闪波尔卡》;2、向学生介绍这首乐曲是一首管弦乐,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曲1、播放视频音乐让学生看着书上各种打击乐器来欣赏,感受各种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的音色,听后回答问题:1)说出你看到的打击乐、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的名称?2)这首乐曲分几段?第一段出现了几次?3)对这段视频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指挥家:克拉杨的生平,以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增加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
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
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钢管,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现代乐派的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方法听赏法、创作实践法重点难点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所描绘的情景。
在了解波尔卡舞曲节奏特点的同时,能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演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影片《翠堤春晓》中波尔卡舞蹈场面的录像。
2、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
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3、学生敲击波尔卡基本节奏型。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性正浓。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分析各部分音乐的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
A—a :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音乐。
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
A—b :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
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B—a :音乐舒展、妩媚、轻巧。
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
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
B—b :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3、创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利用自制打击乐器及一切可利用的物品配合B—a 段音乐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演奏。
优质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优质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冲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冲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预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假设干、沙子、豆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 同窗们,今天这节音乐课,教师给大伙儿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1)看来让大伙儿猜,是有些困难,仍是让教师掏出来给大伙儿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此刻大伙儿明白教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如此的东西。
他们能发作声音吗?(能)2. 在教师看来,能发作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
不信,大伙儿认真听:(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3. 你能像教师如此,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
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小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名同窗来演奏(生演奏)。
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
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判)那咱们就用这些声音来演出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4.同窗们,在咱们身旁,到出都是如此的宝贝,用他们能够来演出很多声音故事,如何,神奇吧!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整体感知那此刻咱们来聆听闻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入耳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这是一个夏日的早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贺丰收,载歌载舞。
听,天气好象发生了转变——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愈来愈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雷鸣电闪波尔卡1》名师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雷鸣电闪常被人们视为大自然严峻、威慑力量的象征,然而,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却别开生面地将其写入了这首欢快的波尔卡舞曲中。
随着乐队快速跳荡的律动,鼓钹不时作切分奏鸣,既给人以雷鸣电闪的联想,又夸张了音乐进行中的某些节奏重音,与乐队相映成趣,给人以生机盎然、热闹非凡之感。
乐曲由三部曲式构成。
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分别以快速跳进下行及快速级进下行为特征,表现了波尔卡舞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中间段落的第一主题因节奏拉宽而流畅如歌,与情绪热烈的第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紧接着是附加装饰音的断音旋律,谐谑而幽默,随着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进入尾声。
一阵阵欢悦的颤音带来了快速有力的音阶式冲击,全曲在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知识与技能:1、感受波尔卡舞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随音乐互动,加深对乐曲的感受过程与方法:整体聆听——分段欣赏——学生体验——知识拓展学情分析:波尔卡舞曲的电闪雷鸣形象突出,但是学生对波尔卡舞蹈甚是陌生。
这支曲子借助视频影像来学习效果更好。
教学重点:感受波尔卡舞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教学难点:随音乐互动,表现雷鸣电闪的场面教学过程、一、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谈话导入:欧洲的19世纪被称作“自由的世纪”“跳舞的世纪”,有一首乐曲很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跳舞的痴迷状态。
这首乐曲的名字是---《雷鸣电闪波尔卡》:2、初听乐曲片段:教师:你听到模仿自然界什么声音了吗?它们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用“定音鼓震音奏法”模拟雷声,利用钹及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生动形象地描绘大自然中雷雨交加的景象。
)3、欣赏第一部分,(1)欣赏第一主题①这段主题旋律有什么特点?(跳进与同音重复相结合)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地)力度怎样的?(开始为f,后来不断加强。
)这段音乐预示着什么?(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2)欣赏第二主题①这个主题和第一主题相比在力度、旋律方面有哪些不同?情绪有何变化?表现了什么情景?(力度变为f,旋律以下行级进为主,穿插大跳音程,情绪热烈,表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了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鼓和镲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为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A—B—A 。
二、学情分析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内容和情绪,从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与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曲式结构,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及其作者“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
3、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与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波尔卡舞曲,名字叫做《雷鸣电闪波尔卡》。
请同学们仔细听,这首乐曲是由什么打击乐器表现雷鸣电闪形象的?(播放导入曲)谁来说一说?生1:鼓、锣。
师:有人要补充吗?这里边有鼓,用大鼓表现雷鸣,用大镲表现电闪。
(二)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主题。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乐曲。
这首乐曲一共有4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要给你们出一个难题。
优质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优质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1)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2.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
不信,大家仔细听:(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3.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
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
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
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4.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整体感知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
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1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1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洋乐器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小军鼓、大鼓、等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讨论和实践总结各种西洋打击乐器的特点。
2、探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所用的几种手段(乐器音色、速度和力度)在描绘情景和表达情绪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用具:电子琴教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复习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发生练习:柯尔文手势二、导入:(演示文稿1)导言:同学们,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世界闻名的音乐殿堂,每年在那里举行的新年音乐会都是盛况空前、、、、三、认识西洋打击乐器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七种常见的西洋打击乐器:有大鼓、小军鼓、铃鼓、定音鼓、钹、三角铁、木琴。
(描述一下该乐器的声音特点。
)1、学生实践,师生交流;2、小组,进行讨论并总结各种乐器的形状、演奏方式、音色的特点。
3、小组汇报,师生交流总结大鼓、小军鼓、钹、铃鼓、三角铁的乐器特点。
(演示文稿6—10)5、教师总结定音鼓和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音色的特点。
四、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导言:通过刚才的实践与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西洋打击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乐曲,这段乐曲的主奏乐器就是两件西洋打击乐器,请同学们欣赏后告诉老师,是哪两件西洋打击乐器?这段乐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速度、力度、情绪、风格等方面)2、学生初听《雷鸣电闪波尔卡》片段(演示文稿13)3、师生交流回答问题:(1)主奏乐器是定音鼓和钹。
(2)这首乐曲速度很快,力度很强,有着热烈欢快的情绪和气氛,表现了人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景,这是一部舞曲风格的乐曲。
4、介绍作曲家小施特劳斯导言:同学们,这种舞曲风格的乐曲叫波尔卡。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一般为二拍子、三拍子,节奏活泼。
由于乐曲从始至终贯穿着雷鸣电闪的声音所以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雷鸣电闪波尔卡》。
你们想知道作曲家是谁吗?他就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莱斯(演示文稿14) 介绍作曲家: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作品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
《雷鸣电闪波卡尔教学设计》
《雷鸣电闪波卡尔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微课导入《蓝色多瑙河》和《雷鸣电闪波尔卡》音乐片段对比.3.欣赏乐曲《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段.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刚才,大家进入音乐教室的时候,老师播放了一首优美的乐曲,题为《蓝色多瑙河》,请大家仔细听听,这首乐曲的节拍?情绪?分别是什么样的?师: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听出来了.乐曲的节拍为3/4拍,情绪抒情优美.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呢?这首《蓝色多瑙河》是由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 4.认识小约翰施特劳斯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约翰施特劳斯吧.师: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5.对比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a部分。
师:然而,今天陆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首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乐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比较一下,这两个音乐片段的情绪和节拍上有什么不同?师: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这首乐曲,情绪是热烈欢快的,节拍是2/4拍的.二、微课继续学习,认识了解“波尔卡” 1.介绍波尔卡.师:第二首乐曲是一首波尔卡音乐,那么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波尔卡吗?波尔卡(Polka),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这种舞蹈的舞曲也称作波尔卡.舞者们常站成一个圆圈,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因而得名.2.学习波尔卡的基本节奏型2/4ⅩⅩ︱ⅩⅩⅩ‖三.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A部分1、师:下面,让我们为波尔卡基本节奏型设计一个舞蹈动作吧。
1.跟着音乐Aa部分来做一做.2.欣赏Ab部分.师:刚才这段音乐描写的是舞会盛况的音乐,人们在大厅里翩翩起舞.师:让我们来听一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这段音乐描写了人们舞兴正浓,外面雷鸣电闪,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及相关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2、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打击乐器模拟音乐情景。
通过学习能够对波尔卡音乐感兴趣。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碰钟、大军鼓、大镲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那今天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基础知识介绍(展示课件)(1) 介绍波尔卡:首先欣赏《军队波尔卡》,回答问题①乐曲的速度怎样,节拍怎样?表达怎样的情绪?②这种舞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总结。
介绍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
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2) 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
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七年级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缤纷舞曲》教案《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难点: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教学器材】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聆听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生:雨声,风声,闪电……师:在我们的音乐世界中,音乐家是怎样将大自然的声音融入到音乐中的呢?(聆听乐曲片段的,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知识。
1)介绍波尔卡: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
舞步多采用弹跳的形式,男女对舞,活泼欢快,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体验波尔卡舞步2)介绍作曲家2.分段聆听音乐1)聆听第一部分a主题:感受音乐情绪,联想音乐所表现得场景,并加入简单的肢体表演2)聆听第一部分b主题: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雷鸣电闪谁先加入?3)聆听第二部分a主题:学唱音乐主题,用打击乐器加入表演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b主题:哼唱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变化5)聆听第三部分:思考跟哪一部分相似,介绍乐曲曲式结构3.完整聆听乐曲拓展:聆听声乐版本《雷鸣电闪波尔卡》。
总结。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2)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2.通过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律动、表现、体验等方法,来熟悉乐曲的基本结构,掌握A+B+A+尾声的段落变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
2.认识并了解其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并且对他的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律动等多种表现形式准确掌握乐曲的结构。
【教学难点】1.学生熟悉B部分的两个音乐片段的主旋律,能够准确感受乐曲段落变化。
2.学生大胆参与音乐表现。
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在乐曲中,作者采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大镲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得利三部曲式写成。
乐曲A段为G大调,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氖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
乐曲B段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般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
乐曲第三段再现了乐曲的A段,快速的16分音符将乐曲情绪推向高潮。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师:我们的朋友安妮邀请我们去她的城堡参加宴会,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堡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呢?(观看波尔卡舞蹈视频)在跳舞,这时候城堡外面出现了一些嘈杂的声音听到了雷声,这时候天气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音乐教案:《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音乐教案:《雷鸣电闪波尔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通过学唱,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面试热点:面试答辩攻略面试教案编写面试精神太紧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雷鸣电闪波尔卡》:请同学们看看,这个题目跟什么有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
(二)新课教授1.初听《电》问题:你从哪里感觉到了雷雨声?什么乐器表现的?(鼓)除了雷雨,从音乐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是否感受到了一种心情?)欢快的、激动的。
2.简介波尔卡3.分段欣赏(1)聆听引子:我们首先来聆听引子部分,感受情绪。
(兴奋的、快乐的)(2)聆听第一部分:A:接下来,我们感受下面的这段音乐(a1),听一听,雨下起来了吗?B:在我们生活中,不同的雨有不同的雷声,我们分别来听听。
(第一种:要下雨第二种:下起来了)C:复听:我们再来听听音乐中是那种雷声呢?(第一种)雨有没有下起来?(没有)D:再听:那开头和结尾雷声相同吗?(不同)雨已经下起来了E:聆听a2:这段音乐与刚才的音乐比较情绪有怎么样的变化?(更加激动、兴奋,人们跳起了舞)F:学习舞蹈动作:老师示范,学生学习。
G:跟音乐做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吉林省长春市教师招聘考试:《雷鸣闪电
波尔卡》教学设计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于4月份左右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所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乐曲,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协作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洋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导入: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
(打一自然现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整体感知
1.聆听乐曲,并设问:乐曲的的速度是怎样的?带给你什么养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这首乐曲是一首速度很快的舞曲也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那么谁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呢?
介绍波尔卡: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
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
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复听乐曲并思考:
(1) 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这首音乐作品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表现出一幅热烈地、欢快地景,乐曲中所运用的打击乐器有大鼓、镲、定音鼓。
3.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图片,并向学生介绍。
4.设置问题: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三)分段欣赏
1.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建立了整体的认识,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思想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
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题: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2.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再现三段曲式。
3.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
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4.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
(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5.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6.聆听感受B-a主题:学生感受,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7.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
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8.完整聆听全曲。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向学生展示全曲。
(四)拓展延伸
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1)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2)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3)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雷鸣闪电波尔卡》,认识了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热爱大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四、板书设计
以上是《雷鸣闪电波尔卡》教学设计,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