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MRI检查技术

合集下载

6.6 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

6.6 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 多采用动态扫描技术。 5.临床应用:适用于垂体腺瘤(微腺瘤)、垂体及鞍区血 管性病变、鞍区(垂体外)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检查。
对比剂增强 对比剂:0.1mmol/kg,最多可给3倍剂量,垂 体微腺瘤病人给予半量(0.05mmol/kg)。 成像序列:冠状位、矢状位T1WI扫描。
三、眼眶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无特殊准备,嘱患者闭目减少眼球自主性运动。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眼眶表面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横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
(2)扫描定位:采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取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 定位像,在定位像上制定扫描计划。
① 横轴位:在矢状定位像上确定横断面的扫描平面,使扫 描平面平行于视神经长轴,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② 冠状位:以矢状位作为定位像,定位线应垂直于硬腭, 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二、垂体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参照颅脑检查前准备。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矢状位、冠状位
(2)扫描定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定位线均平行于垂体柄。 冠状位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矢状位相位编码方向一般为 前后方向。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多采 用动态扫描技术。
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血管性病变治疗后评价随访观察 颅脑肿瘤
(二)检查技术
1.常规成像 成像线圈:头颅表面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定位像:仰卧位,取矢状定位像。 成像范围:动脉血管成像应包括颈内动脉颅内 段、颅底动脉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主 要分支。静脉血管成像应包括上下矢状窦、直 窦、横窦及乙状窦。

简述颅脑mri的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颅脑mri的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颅脑mri的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颅脑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无创伤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各种颅脑疾病。

下面将一步一步地介绍颅脑MRI的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在进行颅脑MRI之前,患者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1. 预约:确保预约好检查时间和地点,避免排队等候。

2. 服用药物:根据医生的指示,可能需要停止一些特定的药物使用,尤其是含铁的药物。

3. 饮食:一般来说,颅脑MRI不需要空腹,但是某些特殊检查或手术需要空腹,所以最好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禁食。

4. 通知医生:如果患者有心脏瓣膜、金属植入物、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特殊情况时,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二、进入扫描室当患者到达医院的核磁共振室时,工作人员会引导患者进入扫描室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三、准备检查1. 接受安全检查:在进入扫描室之前,患者需要接受一些安全检查,如检查是否携带了植入物或金属物品。

2. 更衣:由于颅脑MRI需要使用磁场,患者需要更换特制的衣物,以避免任何金属物品对检查结果的干扰。

四、安排体位工作人员会安排患者以适合的体位进入扫描仪。

通常,颅脑MRI可分为头颅扫描和脑部扫描。

头颅扫描需要患者平躺,而脑部扫描可能需要患者保持头部、颈部或身体特定的位置及角度。

五、扫描过程1. 安放线圈:工作人员会将线圈安置在患者头部或脑部上。

这些线圈将被用来产生磁场和记录信号。

2. 进行扫描:在开始扫描之前,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头部或身体运动。

扫描过程中,患者会听到强磁场产生的噪音。

这时,患者可以通过戴上耳塞或听音乐等方式来减轻噪音带来的不适感。

3. 合作配合:工作人员会通过对讲机与患者保持沟通,以确保患者能够配合指令,保持相应姿势。

六、检查结束当扫描结束后,患者可以重新更换自己的衣物,离开扫描室。

有时候,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扫描数据或与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制定恰当的诊断。

在接受颅脑MRI检查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若有严重晕眩或恐惧,需要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以便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或者考虑使用镇静剂。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颅脑MRI检查技术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颅脑MRI检查技术

颅脑MRI检查技术根据MRI成像原理,MRI各序列成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MRI机型及各参数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变动范围应在同类序列的图像对比特征内。

一般情况下,T2WI序列:TR>2000ms,TE80~130ms;SE或FSET1WI序列:TR300~800ms,TE<30ms;质子密度加权序列:TR>20000ms,TE<30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2WI(颅脑适用):TR8000~10000ms,TE80~130ms,TI2000~3000ms;FLAIRT1WI(颅脑适用):TI600~900ms,TR为TI的2.5~3.0倍,TE<30ms。

增强二维扫描序列一般要求与平扫二维序列的层面位置、层厚和层间隔均一致。

第一节颅脑常规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

3.方位及序列:以轴面为主,矢状面或冠状面为辅。

平扫序列包括:(1)轴面T2WI、T1WI、FLAIR-T2WI序列,T1WI有异常高信号时,加扫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fs)-T1WI序列。

扫描基线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AC-PC线)。

扫描范围覆盖枕骨大孔至颅顶。

(2)矢状面T1WI序列,矢状面扫描基线平行于大脑矢状裂。

(3)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等根据病变选择性使用。

急性脑卒中患者必须扫描DWI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采用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序列,当病变紧邻颅底或颅盖骨时,增强后应加扫脂肪抑制T1WI。

4.技术参数:层厚5~6mm,层间隔≤层厚×20%,FOV(200~240)mm×(200~240)mm,矩阵≥256×192。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酮症酸中毒脑表现-DWI呈弥漫性高信号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010-7-27 女,6岁,乙脑
2011-2-24 2010-7-27
脑肿瘤诊断的思路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影像征象,临床信息(年龄,性别,症状,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病人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 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检查前准备】
4.告诉病人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 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 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的病人,根据情 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 症立即停止检查,让病人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中回波有利于显示Cho代谢物
TE=135ms
TE=30ms
定位图
TE=30ms时,Cho/NAA=1.21; TE=135ms时,Cho/NAA=6.12。
增强T1WI+脂肪抑制
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 明确平扫高信号病灶是脂肪组 织(可被抑制呈低信号),还 是其它成像(仍呈高信号)。
多方位直接成像有 助于病灶准确定位 -MRI的优势之一
术后大体标本
病理结果: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术后组织切片图
M
RI



术后3个月复查 病灶已完全切除
脑 内 肿
左侧颞叶单发脑转移癌
男,67岁,记忆力减退1个月。
肺窗-横断面图像。
脑部发现转移 癌必需行肺部 CT检查。
同前病例, 左上肺癌伴 脑转移。
纵隔窗- 增强冠状 面重建图 像。

MRI基本原理及颅脑正常MRI表现

MRI基本原理及颅脑正常MRI表现
MRI可以生成详细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诊断。
3 软组织对比度优秀
MRI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便于检测和诊断病变。
MRI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
脑卒中
MRI可检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卒中病变,指导治疗和康复。
2
肿瘤诊断
MRI对肿瘤的定位和表征有重要作用,帮助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3
神经退行性疾病
MRI可发现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改变,如阿尔茨海默病。
MRI基本原理及颅脑正常 MRI表现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清晰的人体内部图像。本演 示将介绍MRI的基本原理以及颅脑正常MRI图像的表现。
MRI基本原理
MRI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扫描磁场中氢原子核的信号,生成图像。不同 组织的信号强度和时间特征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MRI扫描过程
白质
在MRI上呈现为高信号,负责信息传递和神经连 接。
脑脊液
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包裹和保护脑组织。
灰质
在MRI上呈现为中等信号,负责信息加工和决策。
血液供应
在MRI上呈现为中等至高信号,为脑提供氧气和 营养物质。
MRI技术的优势
1 非侵入性
MRI扫描过程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对患者无伤害。
2 多层次解剖图像
MRI扫描需要患者躺在磁共振机的平台上,机器会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扫描过程安全无创伤,但需要保持 不动以避免图像模糊。
颅脑正常MRI表现轴位图像源自矢状位图像脑组织结构清晰可见,包括大脑、 小脑和脑干。
显示脑的左右半球和中线结构如 胼胝体。
冠状位图像
展示脑的前后方向结构,如额叶、 颞叶和脑室。
脑组织对应图像

颅脑、脊柱磁共振检查扫查规程

颅脑、脊柱磁共振检查扫查规程

2020.03·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82 ·2020.03矢状面扫描:在横断面上定位线平行于大脑纵裂;在冠状面上定位线平行于大脑纵裂及脑干。

设定扫描范围从左到右覆盖整个大脑。

横断面扫描:在正中矢状面上定位线垂直于前后联合;在冠状面上定位线垂直于大脑纵裂。

设定扫描范围从前到后覆盖整个大脑。

冠状面扫描:在正中矢状面上定位线平行于前后联合;在横断面上定位线垂直于大脑纵裂。

设定扫描范围为从颅顶至颅底[2]。

5.2 脊柱扫查平面矢状面扫查:在横断面定位线平行于棘突,且正中矢状面与棘突和脊髓正中线重叠。

成像层数应足以包括脊柱两侧;在冠状面定位线平行于脊髓;横断面扫查:横断面扫查通常在矢状面成像后获得,由于扫查整个脊柱横断面层数过多,导致扫查时间过长。

在矢状面以发现的病灶或感兴趣部位的中心为横断面成像层面中心,定位线平行于椎间隙。

在冠状面定位线垂直于脊髓;冠状面扫查:在矢状面定位线平行于脊髓,在横断面定位线垂直于棘突,平行于横突[3]。

6 扫查序列选择M R 常用的扫查序列包括S E 序列T 1W I ,F S E 序列T2WI ,脂肪抑制,FLAIR 等,增强扫描选用钆制剂,且应与之前常规扫描的层厚、层间距保持一致,以便对比观察。

7 讨论与结论通过以上准备工作和相关步骤,可以初步获得相关序列的图片,后续可进行对照分析研究,以获得相关的诊断信息。

磁共振检查相对于CT ,没有电离辐射,目前还没有磁场、射频脉冲对动物造成显著损伤的报道,磁共振可以无损性的获取不同层面的图像,同时可以避免传统血管造影的危害[4]。

但磁共振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麻醉时间较长的问题,国内动物医院目前使用的多数为0.35T 以下的机器,扫描过程通常需要数10 min ,后续的判读图像的时间较长,因此不适用于危重动物和紧急检查。

其次,体内的磁性物质如起搏器、血管环或次芯片等在MRI 扫查时,虽不会对动物造成危害,但会造成伪影,影响成像。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_札记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_札记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读书札记1.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在阅读《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其中涉及的颅脑70T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札记。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与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相比,MRI技术具有极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精度。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高级的影像技术,对于诊断脑部的病变、肿瘤以及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当人体处于强磁场环境中时,体内的氢原子会排列成一个有序的磁场环境。

通过射频脉冲激发这些氢原子,它们会吸收能量并返回到稳定的能级状态。

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共振信号,也就是磁共振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收集和处理,可以生成身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这一过程是一种无损的、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因此对人体无害。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其高场强的磁场和先进的成像技术。

高场强的磁场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号强度和更好的图像分辨率,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到脑部细微的结构和病变。

先进的成像技术如三维成像、功能成像等,使得颅脑70T磁共振成像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种成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服务。

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1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以其非侵入性、无辐射的特点,在医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最初的T MRI机到如今先进的70T磁共振设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分辨率、图像对比度及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上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

早期发展:1980年,第一台临床T MRI机问世,开启了磁共振成像的新纪元。

颅脑MRI诊断

颅脑MRI诊断

颅脑MRI诊断一、颅脑损伤、脑血管病MRI表现1.目的和要求(1)了解颅脑MRI扫描技术。

(2)熟练掌握颅脑正常MRI表现和分析方法。

(3)熟悉各种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的MRI表现和诊断。

(4)了解各类颅脑损伤的MRI表现和诊断。

(5)熟练掌握脑血管病的MRI表现和诊断。

2.教具MRI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正常颅脑MRI表现:天幕上结构的MRI层面解剖包括轴面解剖、冠状面解剖和矢状面解剖,后颅凹结构MRI层面解剖有脑干与小脑。

脑灰质较白质含水量多,含脂肪较白质少,所以脑灰质的Tl和T2时间较长,在Tl加权上,灰质的信号强度较低——灰黑;白质的信号强度较高——灰白。

在T2加权上灰质的信号强度——白灰;白质信号强度较低——黑灰;脑垂体信号强度等于或略高于脑白质。

脑脊液的Tl和T2时间长于脑组织,在Tl加权和T2加权分别呈低信号(黑)和高信号(白)等。

轴面解剖:OM线为基线分为四个水平面①侧脑室以上水平;②侧脑室上部水平;③侧脑室下部水平;④侧脑室以下水平,指丘脑以下,包括额叶下部与颞叶下部。

冠状面解剖:垂直于Reid基底线4个层面①额叶中部层面;②丘脑中部层面;③胼胝体与松果体层面;④颞顶极接合处层面。

矢状面解剖:①正中矢状层面;②旁正中矢状面;③内囊前肢矢状面;④内囊膝与豆状核矢状面;⑤通过全豆状核的旁矢状面;⑥通过全豆状核侧部及内囊后部旁矢状面。

(2)颅脑先天性畸形的分类:先天性颅脑畸形有多种分类法,以DeMyer分类应用最广泛,计分为两大组:①组织源性病变:较少而重要,多为遗传病,如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sturge-Weber综合征等;②器官源性病变:多而复杂,包括神经管闭合障碍、憩室形成性疾病、神经元增生障碍、神经元移位症及破坏性病灶。

DeMyer氏颅脑畸形分类法为:1.组织源性病变:①结节性硬化;②神经纤维瘤病;③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④先天性脑肿瘤。

颅脑MRI检查技术ppt课件

颅脑MRI检查技术ppt课件
7
B.矢状位:以横轴位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横 轴位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纵裂)、 脑干及延髓平行;在冠状位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与大 脑正中矢状裂、脑干平行;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 范围。扫描范围根据大脑的左右径及病变大小而定。
C.冠状位:以横轴位及矢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 横轴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垂直; 在矢状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与脑干大致平行(要求 较宽松);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扫描范围是病 情包含病灶或全脑。
描诊断较困难,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DWI结 合ADC图可更加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死。
24
出血性脑梗25死
7、脑脓肿 疑有脑脓肿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增
强扫描(包膜期脑脓肿增强扫描为环形增强)并加扫 DWI,包膜期脑脓肿由于脓腔内脓液蛋白含量高,致使 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物质牵拉,水分子活动受限,因此 DWI表现为高信号。
FLAIR,疑有脑膜病变应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T1矢状、 冠状、横轴位至少有一个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抑制头 皮脂肪显示脑膜病变更佳。
22
23
6、急性脑梗死 疑有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扫描(横轴位T2WI、T1WI,
矢状位T2WI)的基础上,加做弥散加权成像(DWI)。 超急性脑梗死属于细胞毒性水肿阶段,MRI常规扫
6
·扫描方法: 颅脑常规扫描方法有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1)首先采用3plan快速定位成像序列同时扫出横、 矢、冠状三平面定位图。
2)再在上面的定位图上设置不同的成像: A.横轴位:以矢状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矢状 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应平行于前颅凹底(平行于前后联合的连线);在冠状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平行 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以保证图像左右对称。扫描范围 从后颅凹底到颅顶,包含鼻咽。可在扫描层面范围下方 设置预饱和带,消除血流搏动伪影。T1WI与T2WI层面 要保持一致。

颅脑MRI读片入门

颅脑MRI读片入门
脑膜及脑室系统异常影像表现
脑膜MRI图像上可观察到硬膜外、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异常信号,脑室系统MRI 图像上可观察到脑室扩大或变形等表现。
脑膜及脑室系统异常诊断
根据脑膜及脑室系统异常影像表现,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对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等疾病进行诊断。
05 颅脑MRI读片技巧与注意 事项
脑干和小脑解剖结构
脑干
连接大脑与脊髓的桥梁,包括延 髓、桥脑和中脑等部分,控制基 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等。
小脑
位于大脑后下方的小脑半球,负 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控制。
颅神经解剖结构
01
02
03
04
第1对颅神经(嗅神经):负 责嗅觉。
第2对颅神经(视神经):负 责视觉。
第3对颅神经(动眼神经): 控制眼球运动和瞳孔反射。
无增厚或粘连。
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 室、第四脑室)的大小、形 态、位置正常,无异常信号。
脑池及脑沟的大小、形态正常, 无异常信号。
04 颅脑MRI异常影像表现及 诊断
大脑异常影像表现及诊断
大脑异常影像表现
大脑MRI图像上可观察到脑实质内异 常信号、脑回肿胀、脑沟变浅等表现 。
大脑异常诊断
根据大脑异常影像表现,结合患者病 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 对脑梗死、脑炎、脑肿瘤等疾病进行 诊断。
颅神经MRI正常影像表现
颅神经MRI影像显示颅神经走行自然,无异常信号。
各颅神经(视神经、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听神经)的大小、形态、位置正常,无异常占位病变。
颅底孔裂及通道无狭窄或闭塞。
脑膜及脑室系统MRI正常影像表现
脑膜MRI影像显示脑膜(硬脑 膜、蛛网膜、软脑膜)光滑,

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

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

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1\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DWI,矢状面的T1WI,颅脑外伤患者加做T2 Flair序列。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一、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脂肪抑制技术等二、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三、肾脏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四、前列腺检查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以前列腺为中心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T1WI、T2WI,了解前列腺肿瘤侵犯者可行冠状面T2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五、盆腔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和T2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2WI,冠状面屏气重T2WI脂肪抑制序列。

七、四肢骨骼、肌肉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和脂肪抑制序列T2WI,矢状面T1WI 脉冲序列:TSE、GRE八、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矢状面或冠状面T1WI和T2WI。

颅脑的MRI检查

颅脑的MRI检查

颅脑的MRI检查颅脑的常规扫描⽅位包括横轴⾯,⽮状⾯,冠状⾯。

使⽤快速三维定位成像序列,获得冠⽮轴3个定位像。

⼀。

横断⾯(轴位)扫描以⽮状⾯和冠状⾯定位像为参考,设定横断⾯的具体扫描平⾯。

在冠状⾯上,使横断⾯层⾯平⾏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以保证图像左右侧的对称性;在⽮状⾯定位图上,标准横断⾯的扫描平⾯应该平⾏于前联合和后联合的连线,但是⼀般⽮状⾯的图像质量不⾜以清楚显⽰前联合和1.使扫描层⾯平⾏于胼胝体膝部下缘和压部下缘的连线(下图⿊⾊线);这种⽅法⽐较常⽤。

使扫描平⾯平⾏于前颅凹底(下图红⾊虚线)。

2.使扫描平⾯平⾏于前颅凹底(下图红⾊虚线)这两种⽅法设置的平⾯⼏乎与前联合和后联合的连线平⾏。

扫描范围:颅脑底部到顶部参数:相位编码⽅向--左右(为什么是这个⽅向?)层厚:5-6mm;层间距1-2mm。

⼆。

⽮状⾯扫描以冠状⾯和横断⾯定位图为参考,设定⽮状⾯。

在冠状⾯定位图上使成像层⾯与⼤脑纵裂及脑⼲平⾏,在横断⾯上使其与⼤脑纵裂平⾏。

扫描范围:根据头颅左右径和病变的⼤⼩设定。

相位编码⽅向---前后;层厚4-5mm;层间距0-2mm。

三。

冠状⾯扫描以⽮状⾯和横断⾯定位像为参考,设定冠状⾯成像位置。

在横断⾯定位图上使其与⼤脑纵裂垂直,在⽮状⾯定位图上使成像层⾯与脑⼲平⾏。

扫描范围:根据头颅前后径和病变⼤⼩设定。

相位编码⽅向---左右层厚4-6mm;层间距0-2mm。

某些部位的冠状⾯扫描平⾯有特殊要求,如观察⼩脑幕的冠状⾯应该垂直于⼩脑幕;⽽海马像的冠状⾯应该垂直于海马前后长轴。

其他要求:1.任何扫描⽅向的T1WI和T2WI层⾯及其间隔必须是相同的;2.任何扫描⽅位上只要出现T1WI⾼信号病变时,必须在相同位置做T1WI脂肪抑制扫描,以鉴别是脂肪还是出⾎,并且该⽅位在增强扫描时需要加脂肪抑制。

结合序列讲解下,顺便复习下前⾯讲解的内容:轴位的T2WI,GE⼀般是应⽤快速恢复快速⾃旋回波序列,TR=1500ms左右,西门⼦的机器还是⽤快速⾃旋回波(下图),TR=6000ms。

颅脑mri原理

颅脑mri原理

颅脑mri原理
颅脑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以显示脑和头部的内部结构。

MRI的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NMR)现象,该现象是指在强磁场中,核自旋将朝着磁场方向取向,并可通过施加射频波而发生磁共振。

当射频波停止时,核自旋会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被接收线圈捕获并转化为图像。

MRI 成像可分为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其中T1加权成像显示组织的形态特征,而T2加权成像则显示组织的水含量和病变程度。

MRI 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对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1 -。

CT和MRI技术规范-颅脑MRI检查技术

CT和MRI技术规范-颅脑MRI检查技术

颅脑MRI检查技术根据MRI成像原理,MRI各序列成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MRI机型及各参数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变动范围应在同类序列的图像对比特征内。

一般情况下,T2WI序列:TR>2000ms,TE80~130ms;SE或FSET1WI序列:TR300~800ms,TE<30ms;质子密度加权序列:TR>20000ms,TE<30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2WI(颅脑适用):TR8000~10000ms,TE80~130ms,TI2000~3000ms;FLAIRT1WI(颅脑适用):TI600~900ms,TR为TI的2.5~3.0倍,TE<30ms。

增强二维扫描序列一般要求与平扫二维序列的层面位置、层厚和层间隔均一致。

第一节颅脑常规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中心对准眉间及线圈中心。

3.方位及序列:以轴面为主,矢状面或冠状面为辅。

平扫序列包括:(1)轴面T2WI、T1WI、FLAIR-T2WI序列,T1WI有异常高信号时,加扫脂肪抑制(fat suppression,fs)-T1WI序列。

扫描基线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AC-PC线)。

扫描范围覆盖枕骨大孔至颅顶。

(2)矢状面T1WI序列,矢状面扫描基线平行于大脑矢状裂。

(3)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等根据病变选择性使用。

急性脑卒中患者必须扫描DWI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采用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序列,当病变紧邻颅底或颅盖骨时,增强后应加扫脂肪抑制T1WI。

4.技术参数:层厚5~6mm,层间隔≤层厚×20%,FOV(200~240)mm×(200~240)mm,矩阵≥256×1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MRI扫描技术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影像学教研室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适应症
·颅脑外伤 ·脑血管疾病 ·颅内肿瘤 ·先天性发育异常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颅内感染 ·脑白质病 ·颅骨骨源性疾病
扫描技术
·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头先进,双手置于身体两 侧,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眉间线对 线圈中心,定位线对线圈中心标线及眉间线。头部两侧用 海绵垫固定。颈短及肥胖病人两肩尽量向下且臀部垫以棉 垫抬高臀部;婴幼儿头部较小在颈、背部垫软垫,使头部 尽量伸向线圈中心。体位摆置一般以舒适、宽松为主,以 适应较长时间检查。 ·使用线圈:头颅专用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多通道磁 敏感线圈) ·常用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见下表)
3D-CE-MRA:
主要用于颅脑大面积血管病变。可在不同时相观察到动 脉或静脉病变,亦可做减影显示病变。 ①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 用快速动态采集3DFLASH梯度回波序列扫描 ②扫描方法及参数:取冠状面扫描。先行矢状面3D快速 扫描(蒙片),受检者体位不变,快速团注剂量为 0.2mmol/kg体重的Gd-DTPA,并进行连续2次以上的动态多 期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开始时间是CE-MRA成败 的关键,一般按Ts=Tt-1/4Ta(Ts是扫描开始时间,Tt为对 比剂通过时间,Ta为数据采集时间)因场强、机型而异。 ③影像处理:将注射对比剂后的多期扫描图像对应减去 注射对比剂前的图像(蒙片),即得到只有对比剂高信号的 血管影像,再将其进行MIP重建即可产生连续的三维血管造 影像。
颅脑常用序列及扫描参数(1.5T)
序列 方位 TR ms TE ms TI ms 层厚 层距 矩阵 mm mm FOV cm 相位 编码 方向
定位
三平面 3000 500 3000 3000 2000 90 15-25 90 90 12-20 750 6 6 6 6 6 2 2 2 2 2 256×19 2 256×16 0 256×19 2 256×19 2 256×19 2 22-24 左右 22-24 左右 22-24 前后 22-24 左右 22-24 左右
2、颞叶癫痫及颞叶病变 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海马硬化是颞叶癫痫的 常见病因。海马萎缩是诊断海马硬化最常见及可靠的指 征。因此,检查能清晰显示海马解剖至关重要。 除常规扫横轴位T1WI、T2WI外,还应加扫斜冠状 位FSE T2WI或T2 FLAIR,层厚4mm,层间距1mm, 定位时定位线要垂直于海马长轴,范围包括整个颞叶及 海马。
3D-TOF-MRA: 主要用于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管成像 ①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 用3D-TOF-FLASH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 ②扫描方法及参数:在矢状面图像上设置3D-TOF-MRA 横断面扫描块,层面与多数颅内动脉总行垂直或成角,或与 前-后联合连线平行;在冠状面像上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平 行;在横断面像上调整视野。预饱和带设置在颅顶,以饱和 矢状窦及其引流静脉血流。对动-静脉畸形病例,取消预饱 和带,可同时显示动-静脉畸形的动脉、畸形血管及引流静 脉。运用流动补偿技术,以增强血流信号及消除流动伪影。 扫描参数因场强、机型等而有所不同。 ③影像处理: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产生三维 血管解剖图。重建后MIP图像可做任意方位、角度旋转重建。
·图像处理: 常规成像一般不需要特殊后处理
颅脑常见病变的MRI特殊检查要求
1、多发性硬化 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多 侵犯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脑干、小脑及脊髓。中、 青年女性多见。 除扫横轴位T1WI、T2WI外,还应加扫矢状位及冠 状位T2WI,后者显示斑块分布及“垂直征”较为显著。 T2 FLAIR对病灶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增强扫描 可鉴别病变是否处于活动期。活动期病灶DWI显示为高 信号。 有视力下降症状时要加扫双侧视神经,做增强轴位、 斜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并加脂肪抑制技术,层厚3~ 4mm,层间距0.3mm。
B.矢状位:以横轴位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横 轴位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纵裂)、 脑干及延髓平行;在冠状位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与大 脑正中矢状裂、脑干平行;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 范围。扫描范围根据大脑的左右径及病变大小而定。 C.冠状位:以横轴位及矢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 横轴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垂直; 在矢状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与脑干大致平行(要求 较宽松);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扫描范围是病 情包含病灶或全脑。
FSE T2WI 轴位 SE T1WI 轴位
FSE T2WI 矢状 FSE T2WI 冠状 T1 FLAIR 轴位
T2 FLAIR 轴位
9000

120
2200 6
2
256×19
22-24 左右
·2D FSE(TSE) T2WI:是最基本的扫描序列 ·2D SE T1WI:基本扫描序列 ·T1 FLAIR:最基本的扫描序列。信噪比好,脑灰白 质对比度佳,对解剖结构的显示比SE T1WI序列好。目 前常规扫描T1 FLAIR序列。 ·T2 FLAIR:抑制在常规SE或FSE T2WI上表现为高 信号的脑脊液,以防邻近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病灶被 高信号的脑脊液所遮盖。具有T1WI像脑脊液呈低信号、 T2WI病灶多为高信号的特点。近年来其已基本替代了质 子密度加权像。 ·DWI: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弥散方向 (diffusion direction)。横轴位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向, 与其他横轴位扫描相位编码方向不同。
颅脑MRA扫描技术
颅脑MRA应以颅脑MRI为基础,先行MRI成像,再行 MRA成像 ·适应症:可用于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畸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可以显示脑内血管内 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可显示肿瘤血管的血供情 况及肿瘤压迫邻近血管结构并使之移位的情况,为外科手 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信息。 ·扫描体位:(同常规颅脑扫描) ·使用线圈:头颅专用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多通道磁 敏感线圈) ·常用脉冲序列:采用3D/2D-TOF-MRA、3D/2D-PCMRA及3D-CE-MRA成像序列技术成像
·扫描方法: 颅脑常规扫描方法有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1)首先采用3plan快速定位成像序列同时扫出横、 矢、冠状三平面定位图。 2)再在上面的定位图上设置不同的成像: A.横轴位:以矢状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矢状 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应平行于前颅凹底(平行于前后联合的连线);在冠状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平行 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以保证图像左右对称。扫描范围 从后颅凹底到颅顶,包含鼻咽。可在扫描层面范围下方 设置预饱和带,消除血流搏动伪影。T1WI与T2WI层面 要保持一致。
9、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除常规扫横轴位T2WI、T1WI,矢状位T2WI外,还 应加扫DWI。因为表皮样囊肿内液体成分含有毛囊、汗 腺、皮脂腺等脂质成分,致使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物质 牵拉,故水分子活动受限,因此DWI表现为高信号。
10、鼻及鼻窦病变 除颅脑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还需做冠状位、 矢状位T2WI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组副鼻窦(上颌窦、 额窦、筛窦及蝶窦)。
3、桥小脑角区病变 平扫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还需做冠状位 FSE T2WI薄层扫描,根据病灶大小决定扫描层厚和层 间距。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T1WI薄层扫描,冠状位 加脂肪抑制。
4、颅脑中线病变 颅脑中线解剖结构包括脑干、松果体区、垂体区、 鼻咽部及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丘脑等部 位。 扫描时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还应扫SE序 列T1矢状位薄层,层厚3mm,层间距0.3mm,必要时 加做冠状位FSE T2WI。脑积水疑中脑导水管处梗阻, 扫T1矢状位薄层3/0.3mm,显示解剖结构更佳。
出血性脑梗死
7、脑脓肿 疑有脑脓肿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增 强扫描(包膜期脑脓肿增强扫描为环形增强)并加扫 DWI,包膜期脑脓肿由于脓腔内脓液蛋白含量高,致使 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物质牵拉,水分子活动受限,因此 DWI表现为高信号。
8、脑转移瘤 疑有脑转移瘤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注射双倍或三倍对比剂剂量可增加 病灶信号强度,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增强扫描前一定 要平扫T1WI,看病灶有无出血。坏死囊变脑转移瘤、 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脓肿增强后常表现为环形强化,因此 有时需加扫DWI及在水肿区行MRS检查,以鉴别诊断。
垂体瘤
颅咽管瘤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5、脑膜病变 除常规扫横轴位T2WI、T1WI外,还应加扫T2 FLAIR,疑有脑膜病变应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T1矢状、 冠状、横轴位至少有一个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抑制头 皮脂肪显示脑膜病变更佳。
6、急性脑梗死 疑有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扫描(横轴位T2WI、T1WI, 矢状位T2WI)的基础上,加做弥散加权成像(DWI)。 超急性脑梗死属于细胞毒性水肿阶段,MRI常规扫 描诊断较困难,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DWI结 合ADC图可更加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死。
3D-PC-MRA:
①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 采用3D-PC相位对比梯度回波序列扫描 ②扫描方法及参数:在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上设置矢 状面扫描,层面与大脑正中矢状裂平行,范围包含全颅外 缘。在矢状面像上调整视野。扫描参数因场强、机型等而 有所不同。 ③影像处理:(同3D-TOF-MRA) 具有:仅血流呈高信号,背景抑制优于3D-TOF;空 间分辨率高;成像容积内信号均匀一致;有很宽的流速敏 感范围,可显示动脉与静脉;能定量和定性分析,但成像 时间较长,可用于分析可疑病变区的细节,检查流量与方 向,大量血肿未吸收时,观察被血肿掩盖的血管病变。
1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除颅脑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增强扫描 并做DWI。因部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细胞密度 高,细胞外间隙小,故水分子活动受限,DWI呈现高信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