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艺设计一般原则规定

合集下载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规定下载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规定下载

6.1.3 图线用法的一般规定
图线用法的一般规定见下表 6.1.3: 表 6.1.3 图线用法及宽度
类 别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图线宽度 0.6~0.9 主物料管道 0.3~0.5 其它物料管道 支 管 mm 0.15~0.25 其 其 它 它 动设备(机泵等)如只 绘出设备基础,图线宽 度用 0.6~0.9mm 备注 设备、机器轮廓线 0.25mm
4.0.3 设备布置设计说明 1. 2. 1) 2) 3) 4) 3. 4. 分区或图号规定 设备安装的注意事项 大型设备吊装需说明的问题,如吊装的顺序、要求等; 设备进入厂房或框架的特殊安装要求,如可拆梁、墙上留洞等; 设备附件,如滑动板、弹簧座、保冷设备的聚丙烯板等; 设备支架,哪些设备位号有支架,有何安装技术要求。 设备维修空间设置及固定式维修设备的说明 采用的国家及部颁标准
免费标准下载网()
5.1.3 一般工程设计规定 1. 2. 3. 4. 计量单位 使用的软件规定 标准规范 设计基础
5.1.4 流程图 1. 2. 3. 设备、仪表等编号规定 流程图内容及升版规定 其他
5.1.5 安全和环保(HSE)要求 1 2 3 4 5 6 环境保护措施 装置安全运行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措施 防火、防爆措施 安全系统设计准则 排放要求 其它安全和环保要求
5.1.6 设备设计一般规定 1. 2. 3. 4. 设计压力、设计温度 设备设计寿命 腐蚀裕量 其他
5.1.7 伴热设计 5.1.8 工艺和公用系统管道设计要求
5.2
5.2.1 设计范围 5.2.2 设计原则与依据 5.2.3 主要标准规范 5.2.4 设计基础 5.2.5 工艺设备布置原则 5.2.6 设备布置一般要求 5.2.7 建筑物、构筑物及通道的布置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008年11月 美国FDA发布草案 2009年6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翻译北核协会审核药审中心最终核准目录I. 前言 (1)II. 背景 (2)III. 工艺验证的法规要求 (3)IV. 对企业的建议 (5)A. 工艺验证的一般考虑 (5)B. 药品生命周期中工艺验证的具体阶段与内容 (5)1. 第1阶段——工艺设计 (5)2.第2阶段——工艺评价 (8)3. 第3阶段——持续工艺确证 (11)V. 性能确认批次的同步放行 (12)VI.文件整理 (13)VII.分析方法 (13)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I.前言本指南概述了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与方法是FDA认为对生产化学药品以及生物制品,包括活性药物成分(活性药用成份(API)或原料药)的工艺进行验证的适用要素,所生产的对象在本指南中统称为药物或产品。

本指南综合了一般的原则和方法,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工艺的验证。

本指南将工艺验证与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以及现有FDA指南1进行了整合。

生命周期这一概念将产品与工艺开发、规模化生产工艺的确认以及保持工艺在日常规模化生产中的可控状态连结在一起。

本指南提倡现代化的生产原则,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合理的科学。

以下类别的药品涵盖于本指南所讨论的范围内:•人用药品•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制剂产品与活性药用成分(API或原料药)2•复方产品(药物和医疗设备)中的药物成分本指南不适用于以下类别的产品:•A类添加药物的产品与添加药物的饲料•医疗设备•膳食补充剂•公共卫生服务法361节下的移植用人体组织3本指南没有具体说明哪些信息应包括在注册提交文件中,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参照适当的指南或与相应的中心联系,以确定哪些信息应包括在内。

本指南也没有专门讨论自动化工艺控制系统的验证(例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参见FDA/ICH行业指南:Q8药品研发,Q9质量风险管理以及完成后的Q10药品质量体系(2007年5月的ICH-Q10草案可以在2007年7月13日发布的联邦公报(72 FR 38604)中获得)。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要求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

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

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

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

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

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

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

工程设计 制度

工程设计 制度

工程设计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设计活动,确保设计质量和效率,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2. 设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 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二、设计前期准备1. 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应当明确项目的基本情况、设计范围、设计标准、设计要求等内容。

2. 设计单位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环境条件等相关因素。

3. 设计单位应与业主、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设计输入信息的准确无误。

三、设计过程管理1. 设计单位应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合理分配设计资源,制定设计进度计划。

2. 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优选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等因素。

3. 设计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图纸应清晰、准确、完整,计算书应详尽、规范。

四、设计变更与调整1. 设计变更应严格按照变更管理程序进行,任何设计变更都应有明确的书面记录和批准手续。

2. 设计变更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应重新进行设计评审,必要时应重新编制设计文件。

五、设计评审与验收1. 设计成果应进行内部评审,确保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2. 设计评审应由专业人员组成评审小组,对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全面评价。

3. 设计成果提交给业主前,应进行设计成果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六、质量保证与监督1. 设计单位应建立和完善设计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2. 对于发现的设计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问题扩大。

3. 设计单位应接受业主和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设计单位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焊接工艺设计规范标准

焊接工艺设计规范标准

焊缝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

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

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

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设计

《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设计

《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编排的,并已进行了《便携式小凳子的设计》的实验,学生已经产生并运用了一些零散的,非自觉的设计的观念,但对知识化的设计原则并不了解,对真正设计的思考和自我创作缺少经验和遵循依据。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和对产品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1、重点:创新原则的理解;掌握设计一般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设计的一般原则。

五、教学策略及手段本节课如仅从理论上讲述设计的各条原则及其之间的关系,学生虽然也能理解,但课堂会显得十分枯燥,为了能达到好的效果,计划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4.让学生扮演设计师的角色,设计作品或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六、课前准备典型案例、图片的搜集,课件制作。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创新的定义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课件展示)包括:创造一种新的产品使已有产品具有一种新的特性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以新的商业方式来处理产品4.想一想创新是设计的核心阅读“小小发明家”的材料,想一想这些小发明家们是如何实现创新的?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高一五班教育格言总结:创新就在做一个有心人,勤动脑、善观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标准最新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标准最新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标准最新一、申报工艺美术师范围和要求申报对象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工作表现良好,符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1.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并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4年以上或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2.大专毕业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并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4年以上或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在任助理工艺美术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参加市(厅)级以上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课题)1项,或县级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课题)2项。

2.独立(或主要设计负责人)完成2项具有一定艺术或收藏价值(经市级评审专家级认定)的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制作。

3.本人的作品参加国家级专业展览1次,或省(部)级专业展览2次或市(厅)级专业展览3次。

4.独立完成中型以上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2项,并具一定艺术水准(经市级评审专家组认定)。

5.独立完成中型以上室外广告设计2项,并具一定艺术水准(经市级评审专家组认定)。

6.参加编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部)级规范及规程被采纳并发布实施。

7.参与编写过工艺美术专业的培训教材,承担过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学工作。

8.作为骨干参与传统工艺美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

(三)业绩、成果要求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国家专业展览评比奖项者。

2.获省(部)级专业评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者。

3.获市(厅)级专业评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者。

4.市(厅)级以上美术馆、珍品馆、博物馆征集或收藏本人作品2件者。

5.在挖掘、整理和弘扬传统工艺美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6.因工艺美术专业工作成绩突出而获得县市级以上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称号者。

7.本人主持的装饰设计经专家评定属同行业内较高水平已被二星级以上酒店或大型公共建筑采用。

中石化212项目规定 工艺设计一般规定

中石化212项目规定 工艺设计一般规定
未经 SINOPEC 书面同意,本文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向第三方提供。
工艺设计一般规定
编号: SDEP-SPT-PE1001-2008
修改: 1.0
第 2 页 共 24 页
15 超压保护 ............................................................................. 19 16 安全隔离 ............................................................................. 21 16.1 最低安全隔离标准表 ................................................................. 21 16.2 设备的隔离方法 ..................................................................... 21 16.3 设备入口的隔离 ..................................................................... 22 16.4 装置拆除的隔离 ..................................................................... 22 16.5 泄压设备和火炬的隔离 ............................................................... 23 16.6 界区隔离 ........................................................................... 23 16.7 紧急切断阀的设置 ................................................................... 23 17 取样系统 ............................................................................. 23 17.2 取样点设置的原则 .................................................................. 23 17.3 取样系统的分类及选用 .............................................................. 23 18 公用物料站的设置 ..................................................................... 23

内外墙一般抹灰施工工艺标准

内外墙一般抹灰施工工艺标准

内外墙一般抹灰施工工艺原则GXEJ/QB27-(合用于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石灰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一、材料规定1、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不不小于P.O32.5,宜采用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

不一样品种不一样标号旳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或经试验合格。

2、砂宜采用中砂,平均粒径0.35~0.5mm,细度模数为 3.0~2.3,使用前要过筛(孔径为0.5cm)。

规定颗粒坚硬、洁净、无杂质,含泥量不超过3%。

3、石灰膏熟化期不应少于15d,一般为15~30d。

二、重要施工设备1、砂浆搅拌机2、重要工具:平锹、筛子、盛灰盘、木抹子、铁抹子、钢皮抹子、阴角抹子、阳角抹子、托灰板、2米靠尺板、线坠、方尺、卷尺、水平尺、灰桶等。

三、作业条件1、主体构造须通过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检查合格验收后,方可进行抹灰工程。

2、抹灰前应检查门窗框安装位置与否对旳,与墙连接与否牢固。

连接处缝隙用1:3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并事先将门窗框包好或粘贴保护塑料薄膜。

3、将砼构件、门窗过梁、梁垫、圈梁、构造柱等表面凸出部分凿平。

对有蜂窝、麻面、露筋、疏松部分旳砼凿到实处,把外露旳钢筋头、铁丝剔除清掉;脚手眼、窗台砖、内隔墙与楼面底处应堵实和补砌整洁。

4、较光滑旳砼表面应凿毛或在表面洒水润湿后涂刷1:1水泥砂浆扫毛(加适量胶粘剂)。

5、大孔水泥砌块砌外墙填充墙,宜在砖与框架接触处表面加钉一层钢筛网片以防外墙开裂渗漏。

6、管道穿墙洞和楼板孔应及时安放套管,并用1:3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填嵌密实;电线管、配电箱、消防栓箱安装完毕后补灰,接线盒用纸堵严。

7、壁柜门框及其他预埋件活位置和标高应精确无误,并刷好防腐、防锈涂料。

8、砼及砖构造表面旳灰尘、污垢和油渍应清除洁净。

9、应先搭好抹灰用脚手架子(室内可用木板、木方钉做旳高马凳子)。

架子或高马凳子要离开墙面及墙角200~250mm,以便操作。

10、抹灰前熟悉图纸,制定抹灰方案,做好抹灰样板间,经检查合格原则后,再正式抹灰施工四、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墙面浇水----贴灰饼----做护角----抹水泥窗台板----墙面冲筋----抹底灰----修抹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抹罩面灰1、墙面浇水墙面应用细管或喷壶自上而下浇水湿透,一般抹灰前一天进行,每天不少于两次。

GB 17440新

GB 17440新
车 排尽物料 机械设备 一般要求 凡在 区 区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具有可靠的泄爆装置 在 区使用的机械设备由
厚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观察窗可以视为泄爆口 观察窗应密封 不能向外泄漏粉尘 机械设备应由不可燃材料制成 密闭型设备不能向外泄漏粉尘 机械设备 溜管连接应密闭 不泄漏粉尘 在室内不应使用一切可使粉尘自由散失 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除尘通风措施的敞开式溜管 槽
非爆炸危险区 区和 区以外的区域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 应按爆炸性粉尘的数量 爆炸条件和通风除尘条件确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可以划为非危险区域
装有良好除尘效果的除尘系统 当该系统停车时 作业线能立即实现联锁停车 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的环境 如敞开式建筑物 有墙体和弹簧门与 区 区隔开的区域
注 不包含立筒仓 含粮仓
螺旋输送机和埋刮板输送机 全部机体应由金属材料包封 不应向外泄漏粉尘 在出粮口发生堵塞或刮板链条发生断裂时 应立即停车 停止进粮
立筒仓进粮设备的出粮口应足够大 以便筒仓内的含尘空气顺利排出仓外 带式输送机和其他输送设备
在设备的进料口和卸料口处应设吸风口 防止粉尘外扬 具有可靠的张紧和胶带测偏装置 防止输送带打滑跑偏 加工设备
本标准由国内贸易部和劳动部共同提出 由全国粉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国内贸易部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上海粮食局振达仓储实业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齐志高 刘泓 叶坚 吴仁树 刘锦瑜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国内贸易部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如表 所示
表 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的划分
粉尘环境


碾磨间
打包间 清理间

FDA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惯例

FDA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惯例

FDA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惯例草案翻译:杜丽华校对:徐禾丰工业指南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惯例指南草案本指南文件仅为征求意见之目的而发布关于本文件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应当于本草案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的通告发布之日起60天内提交。

相关意见提交到以下地址:Division of Dockets Management (HFA-305),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5630 Fishers Lane, 1061, Rockville, MD 20852。

所有的意见都应该以联邦公报中所公布的可用草案通告的案卷编号进行标识。

关于本草案文件的任何疑问,请与CDER的Brian Hasselbalch或Grace McNally联系,电话301-796-3286或301-796-3279,或与CBER的Christopher Joneckis联系,电话301-827-0373,或于CVM的Dennis Bensley 联系,电话301-827-6956。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兽药中心(CVM)2008年11月,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工业指南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惯例从以下部门可得到额外的副本:Office of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 HFD-240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0903 New Hampshire AvenueBuilding 51, Room 2201Silver Spring, MD 20993-0002(Tel) 301-796-3400/cder/guidance/index.htm和/或Office of Communication, Training andManufacturers Assistance, HFM-40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401 Rockville PikeRockville, MD 20852-1448(Tel) 800-835-4709 or 301-827-1800/cber/guidelines.htm和/或Communications Staff, HFV-12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7519 Standish Place,Rockville, MD 20855(Tel) 240-276-9300/cvm/guidance/published.htm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DER)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兽药中心(CVM)2008年11月,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惯例中国GMP论坛()翻译稿目录I.介绍 (2)II.背景 (4)III.工艺验证的法规与法规要求 (6)IV.建议 (7)A.工艺验证的一般考虑 (7)B.产品生命周期里工艺验证的阶段与活动 (8)1.第1阶段―工艺设计 (8)2.第2阶段―工艺确认 (10)3.第3阶段―持续工艺核实 (14)V.性能确认批次的同步放行 (16)VI.文件 (16)VII.分析方法 (17)工业指南1工艺验证:一般原则和惯例本指南草案在最终完成后,将体现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这个问题的最新思考。

电气工艺安装和接线工艺设计规范标准[详]

电气工艺安装和接线工艺设计规范标准[详]

电器柜设计规范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整理版]美国工艺验证最新指南

[整理版]美国工艺验证最新指南

指南草案共分七章,勾勒出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将是FDA进行工艺验证的恰当要素。

这些工艺被用于生产人用药物、兽药、生物和生物技术产品、制剂产品与活性药物成分(API或药用物质)、复合产品(药物和医疗设备)中的药物成分类别的药品。

此次的指南草案与上一个版本[《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指南(1987年指南)》]不同的是,没有针对具体的工艺验证进行规范,而是将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和医药技术协调会议)-Q8(药物研发)、Q9(质量风险管理)与Q10(制药质量体系)的理念整合到了新的指南中。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整个验证过程分成了工艺设计、工艺确认、持续工艺核实3个阶段,制药企业需要在目前验证管理的基础上,将前期研发、中试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作为验证的一部分或作为对第三阶段验证的支持。

同时,指南草案将工艺验证活动与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以及现有的FDA指南进行了调整,将产品与工艺开发、商业生产工艺的确认以及保持工艺在日常商业生产中处于受控状态连接在一起。

指南草案还明确,工艺验证对于药品生产来说是一个法定的、强制性的要求。

指南草案传达了FDA关于工艺验证的现行思考,特别是提供了关于在药品生产中使用先进技术,以及实施现代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概念。

当正式公布后,该指南将取代1987年的指南。

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都可以将这些原则与方法用于生产工艺的验证。

本版刊登的是FDA新的工艺验证指南草案的主要内容,虽然该指南还仅是草案,但对于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我国药企来说,其理念很值得重视,利于未雨绸缪。

工艺验证的法规要求药品(制剂与其成分)的工艺验证是《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案》之501(a)(2)(B)节规定的一个法定的、强制性的要求,其规定如下:“某一药品……如果在其生产、加工、包装或持有中所使用的方法、设施或管理控制不符合cGMP要求,或未按照cGMP要求来操作或管理,从而不能保证药品符合本法规所要求的安全性、鉴别、含量并符合其声称的质量与纯度特性,该药品将被视为伪劣药品”。

工艺设计管道施工标准

工艺设计管道施工标准

工艺管道施工标准1管阀件的到场验收1.1管件验收到场标准〔主要检查外观、尺寸〕:1.1.1对照提料进展管道管径、管壁厚度测量,是否符合提料单的根本要求。

1.1.2管道外表无裂纹、缩孔、夹渣、重皮等缺陷。

1.1.3镀锌管道内外外表完整,不得有未镀上锌的黑斑和气泡存在;内外焊缝平滑,不得有开缝现象。

1.1.4碳钢管道内外外表完整,不得有严重的锈。

焊管内外焊缝平滑,不得有开缝现象;1.1.5不锈钢管道应有外包装,两端有塑料封头防止异物进入,外表打有对应的材质标号。

1.1.6管道不得有弯曲,凹陷等现象,正圆度不得偏离半个管壁厚度。

1.1.7三通、弯头、法兰等配件外表无裂纹、缩孔、夹渣、重皮等;标准法兰外表应打有对应的压力等级标号;带螺纹的配件不得有缺牙、牙纹不清晰等缺陷。

1.2阀门的到场验收标准:1.2.1外观检查,检查阀门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

如手柄、涡轮、自动执行器等部件的外表有没有缺陷。

1.2.2对照提料单进展阀门规格、压力等级、管径、材质是否和提料单一至。

1.2.3阀门的合格证、出厂证明、说明书是否齐全。

2管道现场存放2.1管道现场存放:2.1.1存放环境要求:室外存放时,需要下垫上盖,管道两端头密封;室内在非硬化地面存放时,需要在下面铺设防潮彩条布。

2.1.2存放考前须知:存放点应避开扬尘、扬砂和有腐蚀性物质产生的地方;不同管径的管道应分开堆放;混放时必须做到从底到面由大管径到小管道的顺序堆放,防止小管道受压变型;下垫材料最好使用木方或一样材质的方钢等接触面较大的材料,每6米管道不少于3垫点,防止垫点距离过大造成管道弯曲。

2.1.3不钢锈管道必须和碳钢材质的材料分开存放,并检查每根管道的外包装和两端塑料封头是否完整,对于缺失的位置用塑料薄膜包裹上。

3管道的安装前的外表处理3.1镀锌管道:镀锌管道在安装前需检查内外有没污垢、刮痕,有污垢的管道使用抹布进展清理,有刮痕的地方需刷1遍底漆2遍银粉漆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设计一般原则规定工艺设计一般原则规定SDEP-SPT-PE1001-20061 范围本规定了工艺装置设计中的主要工艺设计原则和一般性要求,包括了腐蚀裕量、备用原则、设计压力、设计温度、隔热、伴热、隔离、安全措施、取样系统和公用物料站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规定。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SH-307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发[1999] 154号3 静设备设计寿命和腐蚀裕量3.1静设备设计寿命静设备的设计寿命系指在预定的腐蚀裕量情况下,设备达到的服役年限。

除有特殊要求外,静设备的设计寿命可按以下规定确定:厚壁反应器 30年(容器,包括不可拆卸的内件及催化剂支持梁)反应器中可拆卸内件 20年塔器、容器 20年换热器壳体及类似部件 20年球罐 20年储罐 15年高合金钢管束 10年碳钢及低合金钢管束 4年且不低于一个操作周期其它小型设备 4年且不低于一个操作周期3.2静设备的最小腐蚀裕量要求3.2.1腐蚀裕量考虑的原则a) 与工作介质接触的筒体、封头、接管、人(手)孔及内部构件等,均应考虑腐蚀裕量。

b) 下列情况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1) 介质无腐蚀作用时(不锈钢、不锈复合钢板或有不锈钢堆焊层的元件);2) 有可靠的耐腐蚀衬里(如衬铅、衬橡胶、衬塑料等)的基体材料;3) 可经常更换的非受压元件;4) 法兰的密封表面;5) 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6) 管壳式换热器的拉杆、定距管、折流板和支持板等非受压元件;7) 用涂漆可以有效防止环境腐蚀的容器外表面及其外部构件(如支座、支腿、底板及托架等,但不包括裙座)。

c) 腐蚀裕量一般应根据材质在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和设备的设计寿命确定。

如果设备有覆盖层,仅单纯的覆盖层考虑腐蚀裕量。

对有使用经验者,可以按经验选取或按以下规定确定。

3.2.2腐蚀裕量的选取a) 筒体、封头的腐蚀裕量1) 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的设备,其腐蚀裕量不得小于1.Omm。

2) 除1)以外的其他情况可按表3.2.2-1确定筒体、封头的腐蚀裕量。

表3.2.2-1 筒体、封头的腐蚀裕量注:①表中的腐蚀率系指均匀腐蚀。

②最大腐蚀裕量不应大于6mm,否则应采取防腐措施或更换材质。

b) 设备接管(包括人、手孔)的腐蚀裕量,一般情况下应取壳体的腐蚀裕量。

c) 设备内件与壳体材料相同时,设备内件的单面腐蚀裕量按表3.2.2-2选取。

表3.2.2-2 设备内件腐蚀裕量d) 筒体内侧受力焊缝应取与筒体相同的腐蚀裕量。

e) 设备各部分的介质腐蚀速率不同时。

则可取不同的腐蚀裕量。

f) 两侧同时与介质接触的元件,应根据两侧不同的操作介质选取不同的腐蚀裕量,两者叠加作为总的腐蚀裕量。

g) 容器地脚螺栓小径的腐蚀裕量可取3mm。

h) 碳钢裙座筒体的腐蚀裕量应不小于2.Omm,当其内、外侧均有保温或防火层时可不考虑腐蚀裕量。

i) 当工程设计中另有规定或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规定确定腐蚀裕量。

4 设备备用原则a) 连续运转的泵应设在线备用,间断运转的泵可允许在库备用;b) 对于价格昂贵的泵(如计量泵),在工艺操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设置共用的在线备用泵;c) 开停工运转,临时用泵可几台共用或与工艺泵共用,按条件最苛刻的设置;d) 离心压缩机运转可靠性高,不宜备用。

但在工艺要求苛刻的重要位置上可以设备用;e) 往复式压缩机宜设在线备用;f) 罗茨鼓风机宜设在线备用;g) 工艺上极为重要的换热器,若换热物料易堵塞,经常需清理,这类换热器可以设在线备用。

5 设备的设计压力5.1设备的设计压力定义a) 压力:除注明者外,压力均指表压力。

b) 正常工作压力:指容器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它包括:正常操作、开停工工况、再生工况、改变进料工况和预期实际操作可能波动的工况,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c) 最高工作压力:设备最高工作压力应是正常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行工况和考虑系统附加条件,如系统压力变化、系统中其它设备的影响、安全阀在系统中的相对位置等情况),在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1) 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2) 承受外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差值;对夹套容器指夹套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差值。

d) 设计压力: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的条件,其值不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5.2设备最高工作压力的确定各类系统中设备最高工作压力的选取如下:a) 离心泵系统1) 泵出口侧最后切断阀上游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等于泵吸入侧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加上泵出口关闭压差、再加(或减去)静压头。

2) 泵出口侧最后切断阀下游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应是设备的正常工作压力并加上系统附加条件后的最高工作压力。

b) 容积式泵系统容积泵的输出压力主要受泵壳体的强度和驱动机的力矩限制,因此对容积式泵通常不用“关闭压力”一词,而用“停止压力”(即使得驱动机停止运转所需压差)。

“停止压力”通常比它正常的工作压力高许多,因此,容积式泵输出管道上的设备不应按“停止压力”设计。

容积泵出口管道上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可取设备的正常工作压力加上系统附加条件。

其压力应足够高,以避免容积泵正常工作压力压力波动时,系统安全阀起跳。

c) 冷冻系统冷冻系统的设备最高工作压力,其高压侧和低压侧应分别确定。

冷冻系统在停车后,高压侧压力将降低,而低压侧压力将升高至系统中两侧压力相等,此时的压力即为“停车压力”(按高压侧至低压侧等焓节流来计算)。

高压侧的最高工作压力通常是工艺规定的数值,此值应高于“停车压力”;低压侧的最高工作压力为“停车压力”加上一定的裕量,此裕量取决于系统停车期间输入的热量和冷冻剂的热力学性质。

长期停车时低压侧的最高工作压力取最高预期环境温度下冷冻剂的平衡压力。

d) 压缩机系统处理蒸气和蒸气混合物的压缩机系统和其它多种设备串联系统应按承受同一超压源的一组设备(两个切断阀之间)来选取设备最高工作压力,并应注意以下方面:1) 安全阀应尽可能设在系统内工作温度最接近常温的地方;2) 处于压缩机系统中安全阀下游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应取安全阀的定压;3) 处于压缩机系统中安全阀上游设备的最高工作压力,应取安全阀开启压力加上设备至安全阀处在最大正常流量下的压力降。

e) 塔系统1) 塔系统包括塔、再沸器、塔顶冷凝器和回流罐。

2) 塔的最高工作压力,应按塔顶正常工作压力并加上系统附加条件来确定。

f) 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的确定1) 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表5.2-1的规定。

表5.2-1 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2)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最高工作压力应按不低于50℃混合液化石油气组分的实际饱和蒸汽压来确定。

若无实际组分数据或不做组分分析,其最高工作压力则应不低于表5.2-2规定的压力。

表5.2-2 混合液化石油气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丙烯50℃的饱和蒸气压力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确定。

5.3设备设计压力的确定5.3.1初步的设备设计压力确定原则见表5.3.1。

表5.3.1 设计压力的选取单位: MPa注:P w为最高工作压力5.3.2最终的设备设计压力确定原则初步确定的设计压力还需根据该设备在其系统中相对于安全泄放装置位置进行调整,得出设备的最终确定的设计压力,其调整原则如下:a)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设备及其上游设备的设计压力或系统中没有安全泄放装置可按表5.3.1设计压力选取表确定。

b) 安全泄放装置下游设备的设计压力设计压力等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标定压力上限),或按表表5.3.1确定的设计压力,二者取大者。

5.3.3设备设计压力选取的补充规定a) 如果通过容器内部(如塔盘等)的压力降很大,这压力降应包括在设计压力中。

b) 全真空设计一般情况下,真空容器的设计压力按表5.3.1考虑。

当无法确定时,可按下述情况确定:1) 正常操作为减压或开/停工需抽空的设备按全真空设计,并且能承受在真空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设备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2) 对于装有在常温下其蒸汽压低于大气压的介质、可隔断的设备按全真空设计;3) 对于短时间内需蒸汽吹扫并设有敞口放空的设备,不按全真空设计。

c) 特殊情况在下列情况,工艺应适当提高设备的设计压力:1) 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介质的排放,受到环境限制或直接影响到人身和环境安全的情况;2) 某些场合,如沥青、石蜡、油浆等易凝物料或某些浆液,在排放时会在安全装置和排放系统中凝固;以及水或其它物料,在排放时可能冻结,使排放系统堵塞的情况;3) 某些贵重物料,需减少排放损失的情况;4) 氢气或含氢气体混合物(氢分压在0.5 MPa以上);5) 由于化学反应或其它原因,可能引起工作压力急剧上升的情况。

6 设备设计温度6.1设备的设计温度定义设计温度指容器正常使用过程中,设定的元件的材料温度。

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

容器的设计温度,应为容器在运行时压力和温度相偶合的最苛刻条件下的温度。

6.2设备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

6.3设备设计温度的确定原则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材料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对于0℃以下的设备,应考虑介质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容器的材料可达到的最低温度。

在能进行传热计算或实测时,应以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或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下的壁温作为设计温度。

在不能进行传热计算或实测时,以正常使用过程中介质的正常工作温度加(或减)一定裕量作为设计温度。

设备的不同部位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温度时,可分别设定每部分的设计温度,并给出建议的分段位置。

例如:一般蒸馏塔或精馏塔应分别给出塔顶、进料和塔底的设计温度。

对于多腔容器,各腔的设计温度应分别考虑各腔内的操作情况。

6.4设备设计温度的选取a) 设备器壁与介质直接接触,且有外保温(或保冷)时的设计温度,应按表6.4选取。

表6.4 设计温度的选取注:设备的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接近所选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界限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慎重选取设计温度,以免增加投资或降低安全性。

若增加温度裕量后会引起更换高一档的材料时,从经济上考虑,允许按工程设计要求,可不加或少加温度裕量,但工艺必须有措施,使操作中不至于超温。

b) 设备内介质用蒸汽直接加热或被内置加热元件(如加热盘管、电热元件等)间接加热时,设计温度取正常工作过程中介质的最高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