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语文之美丽所在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心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中,语文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之美,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刻体现。
首先,语文之美在于它的细腻入微。
中华文化强调细节,而语文更是精细之极。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语文都体现了极高的细腻度。
我们可以从古代诗词中看到这一点,如《离骚》中“南山何参况,北海惟涤秋”、“奚美冤狱,是刑天之枉死”,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比拟,将人物和事物描绘得生动而细致。
同时,语文也强调字的精妙之处,如《红楼梦》中“银字在鱼”、“金字招魂”都是通过字的巧妙运用,形象地描绘出了场景和角色。
其次,语文之美在于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它不仅有着极高的美感,而且能够表达无限的情感和思想。
正是因为它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才能够契合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让历代的文人墨客能够在其中展现他们的才华与智慧。
如唐代诗人李白,他以“潇洒飘逸、雄浑奔放”的诗风,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影响了历代诗人。
而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智斗辕门火炮”等情节,则展现了语文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语文之美在于它的传承和发扬。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媒介。
正是因为语文的传承和发扬,才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得以千古流传。
从《诗经》到《左传》、《史记》等古籍,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经典,它们的语言之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赋予了中国人民以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最后,语文之美在于它的普及和推广。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承。
因此,语文的普及和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文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推广语文方面,应强调语文教育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课堂来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是诗画的语言
语文是诗画的语言摘要:一、引言:阐述语文的独特魅力二、语文与诗画的联系1.诗画的艺术表现形式2.语文中的意境与审美三、语文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1.传递情感与思想2.文化交流与理解四、语文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审美情趣2.提升人文素养五、结论:强调语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正文:语文,一种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它是诗与画的交融,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与智慧。
正如著名诗人杜甫所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语文,正是我们表达内心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语文与诗画的联系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被视为同源的艺术表现形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它们相互映衬、相互成就。
这也恰恰说明了为什么语文课本中充满了优美的诗文和画卷。
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诗词的韵味,还能感受到散文的优美。
这些都展示了语文独特的审美价值。
语文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它传递着我们的情感与思想。
通过语文,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观念。
同时,语文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的窗口。
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学科,更是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语文教育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总之,语文是诗画的语言,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魅力。
学习语文,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诗画语文”,赴言语节奏的美丽之约
的小艇》 dE 京 的春节》 《 老人 与海 鸥》。蓦然 回
仨 顾茅庐》 《 我的伯 父鲁迅 先生》 《 木笛》 《 姥姥
的 剪 纸》 《 月 迹》 《 冬阳 ・ 童年・ 骆 驼 队》 尼 斯
近 ,或 明 或 暗 … … 古 人 云 “ 文 以气 为主 。 ”这 里 的 “ 气 ”可 以 解 释 为 气 势 、修 养 、 精 神 等 ,是 文 本 内 在 的 精 、 气 、 神 ,是 充 溢 奔 泻 的 言 语 生 命 激 情 。 这 种 精 、气 、神 ,在 我 看 来 ,就 是 传 递 言 语 精 神 的 节 奏 感 。没 有 明 快 的 节 奏 ,言 语 就 失 去 了 言 说 的 方 式 、
g
差洼l
朱光潜说 : “ 艺 术 返 照 自然 ,节 奏 是 一 切 艺 术 的灵魂。 ”言 语 、言 语作 品 ,本 身 就 是 艺 术 品 ,那 么
“ 诗 画语 文 ”呈 现 出鲜 明的 节 奏 感 。
诗 画语 文 一 直 对 言 语 节 奏 保 持 一 种 虔 诚 的 皈 依 。
在 我 的 眼 睛 里 不 是 字 ,而 是 奔 跑 着 的 火 光 ,是 漫 山
遍 野 的鲜 艳 的 花 朵 。 ”单 一 个 “ 红 ” 字 ,在 作 家 的 眼
《 老人与海鸥》 与言语节奏之约
邓启耀 的散文 《 老 人 与 海 鸥 》 讲 述 了 昆 明 翠 湖
边 的一 个 真 实 的故 事 。作 者 把 镜 头 对 准 了翠 湖 边 的 那 一 位 老 人 和 那 一 群 海 鸥 , 用 文 字 述 说 了~ 幅 幅 画 面 :驼 背 行 进 的 老 人 、 海 鸥 纷 飞 啄 食 、 老 人 呼 唤 海 鸥 、海 鸥 送 别 老 人 … … 作 者 是 一 位 用 文 字 摄 影 的 高
小学生语文日记:语文之美作文500字
小学生语文日记:语文之美作文500字语文之美我觉得语文真是一门美丽的学科,我爱语文!上课时,老师总是给我们讲解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古诗词中的字字都是精心挑选的,句句都是妙笔生花。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把自然景色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
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功课,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我还喜欢写作文,因为写作文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公园里的一位老人正在扔垃圾到垃圾箱里,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于是,我回到家后写了一篇《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表达了我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决心。
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除了写作文,我还喜欢阅读。
阅读让我可以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感受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情感。
读书让我可以虚实结合,运用想象力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尤其是读了《西游记》,我仿佛能跟着唐僧师徒四人一同踏上西天取经的路程,经历了各种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历险。
阅读带给我无穷的快乐和启发,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和有思考能力。
语文之美还体现在我们的课外活动上。
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一次朗诵比赛,让我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有的同学朗诵的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有的同学朗诵的是一篇自己写的优秀作文。
在比赛中,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声音和动人的表情,将语文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比赛让我更加热爱语文,也更加自信。
语文真是一门美丽的学科。
它不仅给予我知识,还给予我艺术的享受、思考的启示和社交的机会。
我会一直热爱语文,努力学好语文,用语文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展现诗歌之美,寻找语文魅力
例如, 在 教学《 蜀道难 》 之时 , 首先, 要 了解 这首诗 歌的作
者——李 白, 作 为浪漫 主义诗人 的代表者 , 开创一代 先河 , 后 人 难以 比拟 。 其次 , 要 了解这首诗 歌的创作 背景 , 这首 诗歌创
作 于安史之 乱之时 , 安史之乱是唐 朝开始衰败 的标 志 , 那么作
些 实物 ,学 生们 因为在学习生活 中经常 接触 ,所 以感触 比较
深, 不 至于笔下空 洞无物 。 在 同学 们写完之 后 , 教师 当堂逐一
二、 循序渐进 。 展 现 诗 歌 之 美
诗歌, 初次接触就发 现其 美的学生 , 除有极高 的理解力 就 是 有超强 的天赋 。 但是 , 对于 多数 学生来说 , 都会觉得 诗歌 晦
进 行点评 , 因是学 生们 的“ 处女作 ” , 应 以鼓 励为主 , 不 至于让 学 生们 失去学习诗歌的信心 。 对 于写的 比较好 的学 生 , 教师可 以张贴 在教室中 , 但是表扬不易 过多 , 不 然容易使别 的学生产
生抵 触 心 理 。
涩难懂 ,这是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培养 出诗歌思维 。从哲学 上
们 寻找诗歌 发展 的规 律 , 并大胆 预测 未来的诗歌 的发展走 向 。 要肯定 学生们 的表现。
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 教师可以指导着学生进行模仿创作。 自
诗歌产生 至今 ,不管是 战乱还是疾病 ,诗歌 的传 承都没有 中 学生们创作 出 自己的作 品才是 唯一可行的。
随后 , 教师进行 总结 , 逐 一讲解各个 时代 的诗歌 的特点 , 并且 断 , 各个 朝代都有诗 歌的一席 之地 。 为使传 承不断 , 新一 代 的
讲, 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会经历 一个 由难到易 的过程 , 发现诗 歌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语文之美,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语文是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领略语文之美的力量。
一、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表达能力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语文,我们能够把复杂的思维转化为准确、简明的语言,传递给他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
语文的表达能力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二、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情感表达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喜怒哀乐。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能够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语文之美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字唤起读者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思维启迪语文学科强调思维的训练和启迪,通过阅读和写作,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养和见识,培养我们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写作则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和整理,通过用语言组织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我们的思维敏锐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文化传承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媒介和工具,通过语文我们能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传递文明。
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化的遗产,通过语文的学习和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语文让我们能够与先贤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五、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人格塑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
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文雅的语言与他人交往,学会了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欣赏、鉴赏和创造美。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人格。
语文之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智慧,启迪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塑造我们的人格。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让人着迷的学科,它蕴含着无尽的美。
语文的美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文字的美、词语的美、句子的美、篇章的美以及语言的美感。
通过对语文之美的发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文之美,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运用语文之美。
文字的美是语文之美的重要方面之一。
文字是语文的基本元素,不同的文字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结构,每一个文字都有着独特的美感。
在汉字中,有许多具有优美形态的文字,如“云”、“霞”、“韵”等,它们的笔画流畅,结构优美,散发出一种天然的美感。
文字的美还体现在它们的意义和内涵上,许多文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象征意义,如“禅”、“道”、“逍遥”等,这些文字背后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情感,从而赋予了它们更深刻的美感。
词语的美也是语文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音韵的美、寓意的美和表现力的美。
在汉语中,有很多具有优美音韵的词语,如“风清月朗”、“松柏与竹”、“鸿雁凌云”等,它们的音韵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许多词语还有着丰富的寓意,如“春风满意”、“万水千山”等,这些词语既可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又可以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一些词语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生动地描绘事物的形象和情感,如“气吞山河”、“水凝冰结”等,这些词语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它们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感情表达上。
语文之美的发现是一项繁重而神圣的任务。
通过对文字、词语、句子、篇章和语言的美感的深度发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之美,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在语文应用中,我们应该不断运用语文之美,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能力更上一层楼。
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诗画结合,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它以诗和画的相互融合为特点,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诗画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诗是语言的高度凝练,它能够抒发人的情感与思想。
而画则是形象的表现方式,能够直观地呈现事物的美丽与神秘。
当诗和画结合在一起时,诗的语言之壮丽与画的视觉之美能够共同打动学生的内心。
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诗的韵律之美,画的色彩之美,从而引发出情感的共鸣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情感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去感知世界,发展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诗画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诗和画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引导人们进入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
诗能够通过文字的排列与组织,唤起人们的联想与幻想,使人们进入一个美妙的意境之中。
而画则能够通过线条的勾勒与色彩的点缀,勾勒出一个个独特的形象,使人们能够用想象的翅膀去飞翔。
诗画结合起来,既有诗的沉静深沉,也有画的明亮轻盈。
通过诗画的奇妙结合,可以启迪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诗画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诗和画都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诗和画的学习和欣赏,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对语言和形象的敏感度。
他们会通过学习和模仿诗的构思与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他们也会通过观察和练习画的技巧与表现,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和视觉表达能力。
通过诗画的相互影响,学生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培养对文字和图像的感悟力,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诗画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通过诗画结合的学习和创作,深入体验语文的魅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在诗画的世界中获得快乐与智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拥有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具有创造力和感知力的人才。
优秀作文:美丽的语文
优秀作文:美丽的语文导言语文作为我们学习的基础学科,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科目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美丽的艺术。
语文让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知到世界的美丽,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语文的美丽之处。
第一部分:语文的艺术之美语文作为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它能够引导我们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学会用文字来描绘出一个画面,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们所描绘的场景。
此外,语文还能让我们领略到美妙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文字的美感,还能够增长见识,了解各种文化和历史知识。
这些文学作品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窥探到不同的世界。
最后,语文还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阅读各种文章和书籍,我们能够学会分析、评价和批判不同的观点。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第二部分:语文的思维之美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思维的训练。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语文让我们能够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通过写作和辩论,我们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我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此外,语文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通过写作和创作,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创造力在我们接触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时非常重要,让我们能够寻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后,语文还能让我们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情感表达能力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情商和人际关系。
第三部分:语文的实用之美除了艺术和思维之美,语文还有着实用的价值。
首先,语文是我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我们都需要借助于语文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热点作文素材解读】1 《诗画中国》绝佳写作素材!+经典时评10篇-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
高考热点素材:《诗画中国》绝佳写作素材!+经典时评10篇古诗词之美,美在何处?01如果想写爱,不必非得烈火烹油般浓烈,在中国古诗词里,它的表达可以是“淡淡语,却有无限情境。
”你看,见到心上人是多么欢欣,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
“今夕何夕”是浪漫的古人写给爱情的喃语。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02如果想写患难与共,以锦字佳句著称的古诗词,反而常常抹去文学的矫饰,掏心掏肺地直抒胸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仅看文字,似已感到千年前战士们昂扬的斗志与激情。
原来同舟共济,是骨子里的文化传承。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03如果想写思乡,未必一定哀伤凄婉,你看古人王湾,行舟青山绿水之中,看着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景,也会蓦地想起那封小小的家书。
一笔未着哀情,却戳深了漂泊的心。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4如果想写立身之德,直白明示似乎少了点味道。
聪明的古人借梅自喻,梅格即人格,清雅而不失高妙。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05如果想写生活理想,光有精致的字句还不足以,想象力才是打开境界的密钥,很显然,我们的五柳先生早已熟谙此道。
《桃花源记》(节选)晋·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诗画结合”,以美育美
“诗画结合”,以美育美【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独特的音律和和谐的节奏传唱千百来。
古诗词的魔力在于辞藻达练简洁,但是它的内容却非常多姿多彩,具有天马行空的夸张色彩。
古诗词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符合我国低年龄段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古诗词与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有机融合,让我们的学生古诗学习之美、之雅,打破学科间的隔阂,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艺术水平,在“双减”背景下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知情意行。
【关键词】诗画结合小学语文在语文课堂的古诗学习中,把抽象化为具象,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诗配画体验诗歌的深刻寓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诗画合一”是创新语文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丰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并且,它可以让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双减”对于课堂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注重兴趣,激发潜能语文将美术内容通过形象描绘,展现美术作品的形、神、情。
美术融入小学语文古诗学习时,首要任务应该激发兴趣。
利用语文和美术课堂的结合点,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逐渐推动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运用美术资源,特别是古诗这么唯美的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文体,我们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难题:如果美术资源被不恰当地引用,它们反而会破坏诗画结合之美。
因此,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不能仅让学生用传统的读背然后简单解释某个事物在诗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掌握的古诗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内心感受。
比如在教授《元日》一诗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春节时会做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诗的共鸣,然后才顺势讲解古诗意思和“爆竹”、“桃符”等意象在诗中的意思,紧接着让学生连词成句,表达古诗意思:春风送暖入屠苏。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
小学生语文日记:语文之美
小学生语文日记:语文之美今天是语文课的第一节课,老师带我们一起探索语文之美。
语文是我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思想的表达方式。
它既是我们学习的一门科目,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
老师带我们品味了一则美丽的诗歌。
诗歌之美就像一首悠扬的歌曲,让人陶醉其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用词的巧妙,句子的流畅,情感的真挚。
通过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接着,老师带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
散文之美就像一幅清新的画卷,让人沉浸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丰富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散文,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事物,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然后,老师带我们读了一段名人演讲稿。
演讲之美就像一场激动人心的演出,让人为之振奋。
我们可以看到演讲者用精彩的语言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传递了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通过演讲,我们明白了语言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影响社会的发展。
老师带我们一起朗读了一首古诗。
朗诵之美就像一阵清风拂过,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我们用优美的声音把古诗读出来,让人们享受到了诗歌的美妙。
通过朗诵,我们发现了语文之美的另一种形式,它能够让人们心旷神怡,得到心灵的滋养。
在这堂课上,我明白了语文之美的丰富多样。
无论是诗歌、散文、演讲还是朗诵,它们都让人心生敬畏。
语文之美不仅仅是文字的美,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
通过学习语文,我发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也变得更加清晰。
我爱语文,它让我的世界更加美好。
发现语文之“美”
发现语文之“美”语文之美指的是中文的优美、深邃和多样性,在表达、思维和文化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语文,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词语之美和表达之美。
下面是关于语文之美的一篇1000字的作文。
语文之美,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包含了文字之美、词语之美和表达之美,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文字之美。
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体系。
在文字的形状和结构上,螺旋上升的比例感、方圆相融的和谐美,无不体现着汉字的独特魅力。
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特的符号,蕴含了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离”字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的“移”表示人离开,右边的“火”即火焰,表示人离开时悬动的火焰。
这种形象的构建,让人们在写字时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内涵的美妙。
词语之美。
中文拥有丰富的词汇资源,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中文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
形容词“美丽”有很多形式,如“美轮美奂”、“美好动人”、“美如画”等等,每一个词语都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不同的美丽场景或事物,让人们感受到美的真谛。
这种多样性的词汇选择和巧妙的运用,展示了中文词语之美。
表达之美。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中文表达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情达意的能力,使得思想的交流更加准确、生动和深入。
当我们用“山寨”形容某些劣质的仿冒产品时,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品的品质差、仿造度高等信息;当我们用“月明星稀”来形容夜空的美丽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夜空的神秘和宁静。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文字不仅仅是平铺直叙,更能够展现出语言的魅力和智慧。
正是因为中文语文的优美、深邃和多样性,它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符号。
通过学习和使用中文,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美的存在,让我们对语文之美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发现语文之美
自然之美在文人的笔下熠熠生辉!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 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 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 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 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 列,形态万千… …
----《桂林山水甲天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如果这个世界缺少文字表述,人与人之 间将会增加更多的隔膜与障碍。一份藏在心 底的情感如果不借助文字表达,很多的感情 都会黯然失色 。
三有了 这些思考,生命就会变得更睿智,更明朗。
---《荷塘月色》
自然之美,插上文学的翅膀, 美不胜收!
二、情之美
亲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普通的场景,真挚的语言怎能不拨动人们 的心弦,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对母亲的亲切思 念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爱上语文吧,在语文的源头,有天 光云影,有清泠活水。“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能不爱上语文?
发 现 语 文 之 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 浅析中国诗画中的“无言之美”
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苏东坡更是在欣赏王维的诗与画时,发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慨。
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在此指出诗与画相互渗透的特性。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其实,诗与画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也表现出共同的审美要求。
而且诗与画所创造的审美意境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美感。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这种不可言说的美即是“无言之美”。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无言之美是被作为最高的美、绝对的美的,是人在“ 涤除玄鉴” 、“ 心斋”、“坐忘”的审美心胸的条件下所切入的幽深生命体验境界。
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典雅)》写出了种无言独会的生命境界:“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澹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 “在惠风和畅、竹影森森的氛围中,诗人放弃了目的、知识、欲望的追求,如落花般无言,似秋菊一样恬淡,在无言中独会,淡然中饮领自然冲和之气,致使心灵随意所适,洒洒脱脱,一切过去相、现在未来相,一切正确因、错误因都随风荡去,只有一颗平常心去印认万物。
这一品是对无言之美的很好概括。
”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有尽之言,因此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诗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绘画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那大部分即无言之美。
细细品味中国美术史上优秀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后一大部分才是艺术作品真正魅力之所在。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特别是田园山水诗派的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宁谧的山林,悠闲的阔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语文之美,尽在这里
语文之美,尽在这里作者:暂无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12期读书是一场人生的旅行,最美妙的莫过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将遇见谁,而它又会带给你什么。
金陵的夏季,酷热难耐,笔者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新著《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感觉“燎沉香,消溽暑”,着实有玄武湖畔“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般的别样惊喜。
30讲即30个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本色话题:“深化对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营造字词学习的美好天地”“创新记叙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要有审美的味道”“开发段的读写训练新形式”……从教材研读到教学设计,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教学艺术到教师发展,每个话题都似一位富有教育智慧的尊者,条分缕析、不疾不徐地点示我“利用课文学语文”的教学真谛。
拂尘涤埃,触碰语文的魂余映潮老师说:“利用课文则是将课文视为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的载体,利用课文中精要的资源来组织起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这为我们指明了利用课文的方向——进行“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利用课文让学生习得语言,得到读写能力的训练,丰厚知识的积累,正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这三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正本清源”的语文课程本体性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这番话也为我们铺好了一条利用课文的阳光大道:依托“课文中精要的资源”走“组织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之路。
曲径探幽,明晰前行的路余老师认为:“精要的资源需要从课文中提炼,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是‘反复研读,反复提取’。
反复研读就是将课文读一遍再读一遍,读一次变换一次角度,立体地多侧面地研读。
反复提取,就是从字词到句子到段落到篇章,分层次进行可用于教学的资料的提取与组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提取出的教学资源,一定要整合方可简约而厚重,必须经取舍方可有效而实用,而后瞄准三大基本要素来运用,才能组织起扎扎实实的课堂实践活动。
小学生语文日记:语文之美
小学生语文日记:语文之美今天是我小学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班有一节特别的语文课,主题是“语文之美”。
早上,我们坐在教室里,老师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上面写着“中国文化”。
老师说:“语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老师边说边翻开书本,我们跟着老师一起读起来。
第一篇是《山水画》。
我们知道,山水画是我国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它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了山川河流的壮丽和美丽。
这种画作不仅有着精湛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班里的小画家小明展示了他的山水画作品,画面上有青山绿水,树木苍翠,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我们纷纷赞叹不已,都想学习画画了。
第二篇是《诗词》。
诗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背诵了一些经典诗词,比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等。
这些诗词用字精准,表达深刻,让人心生赞叹。
我特别喜欢写诗,以后我也要学写一些优美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篇是《成语》。
成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固定词组,它们寓意深远,语言精炼,可以生动地表达出某种意思。
我们通过游戏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成语,比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
我们自己编了一些段子,运用了这些成语,不仅让大家开心了,还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
第四篇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不受限制的文学形式,它可以是抒情的,也可以是抒怀的,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读了一篇散文《我的家乡》,作者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和家乡人民的和谐生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我也怀念起了我的家乡,决定写一篇《我心中的家乡》。
经过一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对语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国家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珍惜语文,努力学习,让我们的语文之美绽放出更美丽的光芒!。
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诗画结合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欣赏诗歌、绘画的美,还能够通过欣赏诗画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欣赏诗画作品的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的语言之美和绘画的形式之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画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在诗画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诗歌和绘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他们需要通过阅读诗歌和欣赏绘画,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并能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思考。
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
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诗画结合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是诗歌的读者和绘画的观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诗画的创作者。
学生可以通过写诗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诗歌和绘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培养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新能力。
“画”诗,感受不一样的语文之美
大显身手
我们也试试,从《语文知识大集结》或 其他资料书籍中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用你的画笔表现出来。 *重点突出古诗中的主题思想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踏花归去马蹄香
深山藏古寺
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 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 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 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 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 得含蓄深邃极了。 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 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 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 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 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 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 现出来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代表人物——王维
王维我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一些 诗歌中所描写的山水与田园风光十分旖旎、 画面多姿多彩,后人常用“诗中有画”来 评论他的山水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唯美的秋山黄昏图。开篇即言“空山”,此空字有深远的意境。这 里的空应该首先指的是环境的寂静空旷。在大山的深处,阵雨过后,山中的人和花草鸟兽处于一种 短暂的静止状态,万籁无声的画面在眼前铺开。接下来,王维的画面了出现了明净的月亮,清澈的 泉水。在他的笔下一轮明月把清辉洒松林中,阵雨过高的树叶上还留下了晶莹的水珠与月色相辉映, 我们仿佛能看到水珠在叶面上滑动,能听到水珠滑落到地面的滴答滴答响声。在寂静的空山上,泉 水的声音是那样的拨动人的心弦。 一幅完美的画,不仅只有美丽的景色,也要有人的灵气,这样的画面不仅是人景相融合,也能 更赋予图画的动感美。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景到人,请听,幽静的竹林里,一群洗衣 姑娘踏着月色笑逐归来,一路上欢歌笑语;请看,在荷花深处,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夜荷塘的 宁静,渔舟里鱼虾满舱,渔人们笑容满面。那些姑娘,那些渔人,都为这大山的美景增添了无限的灵 动之气。
语文是诗画的语言
语文是诗画的语言(最新版)目录一、引言:语文与诗画的关系二、语文:表达情感与描绘画面的工具1.语文的功能:传递思想和情感2.语文的特点:形式美和意境美三、诗画:融合语文的艺术形式1.诗歌:抒情与叙事的结合2.绘画:视觉艺术与语文的交融四、语文在诗画中的应用1.诗歌中的语文运用2.绘画中的语文运用五、结论:语文与诗画相辅相成,共同传承文化正文一、引言:语文与诗画的关系语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是描绘生活的画笔。
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不仅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还是表达内心世界和观察外界变化的方式。
诗画,作为艺术形式,同样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思想,用优美的形式传递着世间万物的美。
在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传承着人类的文化。
二、语文:表达情感与描绘画面的工具1.语文的功能:传递思想和情感语文,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工具。
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文中,作者通过对文字的运用,表达出内心的所思所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语文的特点:形式美和意境美语文不仅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具有形式美和意境美。
在文字的组合中,形式美体现在字词句的排列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意境美则是通过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美,既有文字本身的美,也有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美。
三、诗画:融合语文的艺术形式1.诗歌:抒情与叙事的结合诗歌,是抒情与叙事的结合。
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文字的运用,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通过叙事,描绘出生动的画面。
诗歌中的文字,既有抒发情感的功能,也有描绘画面的作用。
2.绘画:视觉艺术与语文的交融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描绘出形象的画面。
在绘画中,语文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绘画的标题、说明和题跋等,都是语文的运用。
它们既传达了绘画的主题和意境,也增强了绘画的艺术效果。
四、语文在诗画中的应用1.诗歌中的语文运用在诗歌中,语文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的运用和修辞手法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画语文”之美丽所在
周宁实验小学王雪娟
听肖绍国老师的课,读肖绍国老师的文,真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美的享受。
“诗情来自于画意,画意中散发出诗情”这是肖绍国老师经过多年磨砺在教学路上提炼出的属于自己的一份独特——“诗画语文”。
语文中的“诗”是文字,是承载作者情感的土地;语文中的“画”是视像,是触动学生心灵的那一丝丝弦。
生命之“画面”需要“文字”的提升和超越;“文字”的生命意义同样也不可以远离乃至背弃生命之“画面”,文字的生命还需要画面的充实。
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之悟。
而我悟“诗画语文”的教学,也为其言语,节奏,画面,情感所感染,也为其课堂上展现出的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而动容,更为其给师生带来的不一样的视听感受而久久回味。
我动容其对文本语言的美丽运用。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
”我们的文学语言是一个个语音或文字符号,不是形象本身,要经过读者视觉接收和大脑加工转换,才能在心里产生画面感、形体感、音响感、触感、味感……如他教学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课中的这一段话:“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
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这一幅语言文字“画面”中的“咀嚼”、“交错地磨来磨去”让肖老师一点拨,一示范,一感染,一朗读,全班学生不自觉地嘴角磨动起来,甚至发出了咀嚼草料的声音,甚至鼻孔里也冒出了热气。
在老师激情的朗读,直白的演示中,学生一个个完全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画面中,与林海音一起“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甚至坐在听课席上的我也不自觉地磨了磨牙齿。
全场轰然,老师已将学生带入了语言文字的画面中,学生已然跟着儿时的林海音漫步在骆驼队中,学生已在心里产生了画面感、形体感、触感、味感………这样的文本语言运用真的美丽。
我动容于其对文本节奏的美丽运用。
音乐因有音符、旋律、节拍而让人感受节奏之美;体育因有快慢,刚性,韧性而让人感受节奏之美;绘画因有线条、形状和色彩而体现节奏之美;电影电视使用镜头、蒙太奇的“可视、可听、可触”的语言让人感受画面之美。
言语因其具有天然的抑扬顿挫让人感受节奏之美,让人陶醉其间。
言语的不断迭加、组织构成了语言,而语言作品的节奏是流动的,气定的,它或快或慢,或长或短,或急或缓,或重或轻,或远或近……这样传递着言语精神的节奏感。
肖绍国老师将这样的言语节奏运用得得心应手,浑然一体。
如《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课中的这一句话:“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在肖老师的描述中,这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这就是一副咀嚼草料等待人们安排的骆驼队,这就是在一旁静静观察骆驼的林海音。
肖老师上课的节奏在此停留了,于是学生们的思緒好
像也停下了,课堂似乎也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大家跟着肖老师在细细地慢慢地观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似乎这张丑丑的脸就停留在你眼前,就在你眼前咀嚼。
真真切切感受着儿时的作者停在骆驼面前的可爱样子,真切感受着童年时光的美丽与真实。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肖老师深情缓慢读着这句,将学生带入了留恋、回味与不舍中,将学生的情感又带入了深沉的长大后的林海音身边。
而他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描写海鸥飞飞送老人一幕:“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这“翻飞盘旋,急速扇动,盘旋翻飞,纷纷落地,肃立不动”就是跳动的音符,就是语言的魅力,带动了课堂的动感。
老师激情的描述,跳跃的情感将海鸥们哀鸣的飞,急切的飞,惊恐的飞……这样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文字跳动起来了,情感升华起来了,学生按捺不住了………课堂达到了激情的巅峰,虽然是悲沉的。
这样的文本解读,这样的节奏运用真的让人为之动容。
我还动容于其对文本画面的美丽诠释。
肖绍国老师是个具有浓浓诗情,具有烂漫情怀的人。
在他的课堂上,时时刻刻都感受着诗情与画意。
他说“诗”乃文字,“画”乃视像,“诗”与“画”的互现是他诗画语文的理想和信念。
他把教室里的学生,文本中的儿童,课堂上的老师都带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感悟文本的画面。
就如儿时的林海音学着骆驼咀嚼的那一幕,在肖老师的解说中,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学着咀嚼,我们看到了四十几个“林海音”站在骆驼面前咀嚼的样子,我们看到了那还冒着热气的骆驼的大鼻孔;我们看到了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的骆驼……这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把我们都带回到了那悠远的童年时代,童年的美丽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似乎都在回味着与童年有关的一幕幕……又如《老人与海鸥》中老人喂海鸥的那一串串平白的文字,那一个个直白的语言,在肖老师的解读中就充满着真情。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文中的一个“撮”字要我们只会解释它是什么意思,可肖老师竟然学着老人的样子把嘴撮起来,用上老人苍老无力的语气与语调形象地呼唤着“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俨然湖边喂海鸥的老人站在我们身边,俨然手上拿着饼干丁要去喂海鸥。
学生不自觉笑了,笑老师的逼真呼唤,笑老师的投情解读,笑老师的全情投入………于是学生深
情朗读,把自己也带入了情境中去,眼前出现的是一幅规模甚大的海鸥喂食画面,学生们似乎也在大声呼唤着那只“独脚”,那只“灰头”……凡此种种,在肖老师的课堂上是掬手就来,让听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文字与画面浑然一体,令人不觉细细咀嚼,静静感悟……如此生动的画面,如此动情的解读,怎能让人不动容呢?令在场听课的我都以为自己也在那海边喂食那一只只可爱的海鸥。
这是我有幸听了肖绍国老师的两节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之后写下的粗浅感悟。
在这之后,我也慢慢尝试用这样的诗情与画意付诸于实践,让我的语文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美,让我的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真切与美丽。
让诗画语文慢慢陪伴我一路往前,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