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 我和春联
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和春联-全国一等奖

30 我和春联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教材分析:当代作家黎汝清的这篇散文回忆了童年时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介绍春联是怎样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概括地谈对联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对联的意思。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对联的意思。
2.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重难点分析:●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
●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童年的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要走的道路,作者对春联的喜爱,也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那么春联是怎样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谁来回忆一下。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我和春联》。
(板书:《我和春联》)二、了解文中对联的含义、理解对联特点。
(1)过渡:师:同学们你对春联有什么感受呢?谁家里贴着春联,请举手。
你读过没有?为什么?(没读过,没关注,没意思,读不懂......)经过刚才调查,有的同学读过并且记住了,说明你是善于观察的人;有的同学视而不见,说明对联没有引起你的兴趣;有的同学读了,但是读不懂。
那么对联真的有那么难吗?今天我们学完这节课,看看大家对对联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文中作者抄录了8幅对联,你能找出来吗?指名读前2幅对联。
(出示课件)师相机解释。
这两幅对联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劝学)指名读3幅祝福的对联,(出示课件)师相机解释。
这三幅对联有什么共同点?(板书:祝福)预设: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幅对联,贴到学校行不行?贴到医院行不行?贴到理发店呢?为什么?这饱含着对生意人的祝福。
南皮县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名师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写“壤、鞭”等8个生字,会认“跷、逆、寓”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漫不经心、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2.过程与方法:(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
(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那内容,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感受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生: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得压岁钱,还可以挂红灯笼,贴春联.2。
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其中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同学们知道春联的来历吗?3。
师:谁来为大家介绍春联的由来?生: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和春联》,(板书课题:我和春联生齐读)5.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生:黎汝清,男,作家。
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春联》精品教案冀教版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3.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4.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5.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二、研究活动研究一:春联来源。
1.师:大诗人王安石曾经在诗里这样写道: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底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2.师小结过渡。
研究二:春联种类师:春联有哪几种呢?小结。
研究三:春联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畅游联海”栏目里阅读练习。
2.建议学生进入“畅游联海”栏目,读读记记更多的春联。
并进行交流的准备。
3.建议学生进入“奇联妙对”栏目,此栏目包含了古今许多绝妙的对联、春联,富有情趣。
建议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要求能够说出来。
熟记2-3幅妙对。
研究四:春联特点。
1.准备好五幅春联,打乱后,让学生试着连线。
2.小组研究:春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师:古诗中的这些诗句还不能叫做春联。
但某些诗句可以表现喜庆吉祥之意或表达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古为今用,借为春联。
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有“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供学生选择练习。
邀请一部分学生把最喜欢的春联当场在红纸上书写。
四、总结拓展:1.师:春联天地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学校的“春联”网页,点击“友情链接”,观赏更多有趣的春联。
三亚市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精品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精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
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3.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4。
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5.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二、研究活动研究一:春联来源。
1。
师:大诗人王安石曾经在诗里这样写道: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底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2.师小结过渡。
研究二:春联种类师:春联有哪几种呢?小结。
研究三:春联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畅游联海"栏目里阅读练习。
2。
建议学生进入“畅游联海”栏目,读读记记更多的春联。
并进行交流的准备。
3.建议学生进入“奇联妙对”栏目,此栏目包含了古今许多绝妙的对联、春联,富有情趣。
建议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要求能够说出来。
熟记2-3幅妙对。
研究四:春联特点。
1。
准备好五幅春联,打乱后,让学生试着连线。
2。
小组研究:春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师:古诗中的这些诗句还不能叫做春联。
但某些诗句可以表现喜庆吉祥之意或表达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古为今用,借为春联。
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有“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供学生选择练习.邀请一部分学生把最喜欢的春联当场在红纸上书写。
四、总结拓展:1。
师:春联天地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学校的“春联”网页,点击“友情链接”,观赏更多有趣的春联。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我和春联》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我和春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联的起源及传统,掌握春联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制作春联,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春联,培养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春联的起源和传统文化。
2.春联的制作方法及文字要求。
3.制作春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4.写自己的春联。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让学生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视频,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对春节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2.利用图片展示几个著名的春联,引导学生从字形、主题、韵律等方面认识春联。
3.2 学习环节1.春联的起源和传统文化。
在班级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春联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并着重介绍春联的文化内涵,即吉祥、祈福、寓意等,让学生了解春联是怎样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2.春联的制作方法及文字要求。
针对春联的基本形式、构成、格律、体例等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春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制作春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认识到春联的制作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创作,需要注意字体、布局、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教师讲解制作春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实践制作。
4.写自己的春联。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春联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写出属于自己的春联。
让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拓展环节1.邀请某领域专业人士讲解其与春联相关的工作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联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2.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春联图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玩游戏: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春联抢答竞赛,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学习。
四、课堂评价方式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语表述、书写质量、创新性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春联文化,掌握制作春联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罗平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名师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指导朗读13~14自然段。
生:“我”不仅乐意帮助邻居,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人。读15~17然段.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指导学生体会着读3、4自然段
(2)生:对联成为我的最大爱好,因为这时候我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5~8自然段
二、初读扫障.
要求:1、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思考: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步骤:1、小组轮读课文,正音并做好笔记。
2、小组交流: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全班交流。
a、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
b、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孩子给父母所讲的事件.要做到有条理:发现金翅雀—-艰难爬树寻找-—放回小金翅雀,体会孩子的兴奋心情,知道故事以“金翅雀”为线索展开。
2.不管……不管……无论……总要……
3。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4.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 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17金翅雀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父母在听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体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天河区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精品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
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3.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4。
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5.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二、研究活动研究一:春联来源。
1。
师:大诗人王安石曾经在诗里这样写道: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底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2.师小结过渡。
研究二:春联种类师:春联有哪几种呢?小结。
研究三:春联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畅游联海"栏目里阅读练习。
2。
建议学生进入“畅游联海”栏目,读读记记更多的春联。
并进行交流的准备。
3.建议学生进入“奇联妙对”栏目,此栏目包含了古今许多绝妙的对联、春联,富有情趣。
建议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要求能够说出来。
熟记2-3幅妙对。
研究四:春联特点。
1。
准备好五幅春联,打乱后,让学生试着连线。
2。
小组研究:春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师:古诗中的这些诗句还不能叫做春联。
但某些诗句可以表现喜庆吉祥之意或表达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古为今用,借为春联。
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有“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供学生选择练习.邀请一部分学生把最喜欢的春联当场在红纸上书写。
四、总结拓展:1。
师:春联天地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学校的“春联”网页,点击“友情链接”,观赏更多有趣的春联。
《我和春联》语文教学设计

《我和春联》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和春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春联的起源和含义;(2)掌握春联的基本构成和写作方法;(3)掌握常用的春联用语和写作技巧。
2.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春联的文化内涵;(2)能够独立创作和写出具有节日气氛和寓意的春联。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春联的起源和含义;(2)春联的基本构成和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创作和写出具有节日气氛和寓意的春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春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春联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几幅富有节日气氛的春联,让学生观察和品味,然后请学生发表对春联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讲解春联的起源和含义:通过讲解春联起源于中国民间的写春令和写门神的习俗,向学生介绍春联的含义和作用。
4.教师讲解春联的基本构成和写作方法:(1)构成要素:上联、下联、横批;(2)写作方法: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5.导入写作活动:教师给出一些关于春节和寓意的词语,学生自由发挥,以这些词语为基础创作春联。
6.学生互评展示:学生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创作的春联,进行互评。
7.小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春联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PPT课件2.春联的图片和视频素材3.笔、纸等写作工具五、教学评估:1.学生表现评估: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春联的兴趣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学生作品评估:评价学生的春联创作是否具备节日气氛和寓意,是否符合春联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六、教学延伸:1.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创作和写作春联,并与家人分享。
2.学生可以参与春联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30.我和春联教案

“开放式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审核人签字: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课题30.我和春联教师课型精读课时2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当代作家黎汝清的这篇散文回忆了童年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春联对他一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对春联可以说是年年见,但是能够从中得到教益的不多,本文就是引导学生来认识这一艺术形式,为学生的未来创造可能。
设计理念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目标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谈话导入5分钟1.猜谜语2.介绍春联的由来教师播放课件介绍几副春联学生举例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0分钟正音认字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出示学习指南一通过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和生字,完成学习卡片一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5分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教师做总结积极回答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0分钟研究中心问题出示学习指南二完成学习卡片二板书设计30.我和春联教学反思附:学习指南(一)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一)。
(建议5分钟)2、小组交流。
(建议3分钟)3、全班交流。
(建议2分钟)学习指南(二)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卡片(二)。
(建议5分钟)2、小组交流。
(建议2分钟)3、集体交流。
(建议3分钟)学习卡片(一)把生字注音,组两个词:壤()()鞭()()逆()()抒()()寓()()勤()()颠()()呛()()学习卡片(二)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是怎样一步一步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画出有关语句,做批注。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复习巩固10分钟介绍对联知识利用课件介绍对联的种类、内容和特点积极参与应对联系3分钟以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的形式对对联教师出示课件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搜集各种类型的对联与同学分享板书设计30.我和春联教学反思附:学习指南(一)1、预习卡片学习指南(二)学习卡片(一)学习卡片(二)任务卡片。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我和春联》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我和春联》是冀教版六年制⼩学语⽂课本第⼗⼀册最后⼀篇课⽂。
当代作家黎汝清在这篇散⽂中回忆了童年时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对联对他⼈⽣道路的影响。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凭借具体的语⾔材料,读懂课⽂内容,理解对联的意思。
2、通过品味课⽂的语⾔,感受对联在作者的⼈⽣经历中起到的作⽤。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活中运⽤对联,丰富⼈⽣。
重点难点: 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经历中起到的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 1、今天⽼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个对联的上联,请你接出下联,有信⼼吗? 雾锁⼭头⼭锁雾 宝剑锋从磨砺出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就和对联有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春联是什么样的对联?春联是对联的⼀种。
⼆、品读课⽂ 1、这篇课⽂和对联有关,⽂中出现了哪些对联? 2、作者和这些对联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就让我们⼀起⾛进课⽂,去细细品味。
阅读提⽰: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找⼀找每副对联都有⼀个怎样的故事?勾画出⾃⼰感受最深的地⽅或最喜欢的地⽅,在旁边⽤⼀两句话写出⾃⼰的感受。
3、全班交流 预设⼀:“学如逆⽔⾏⾈,不进则退;⼼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 (1)学⽣谈感受,适时板书:认识 (2)⼤屏幕出⽰对联的特点:对联结构精妙,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寓意很深,给⼈启发教育;对联⼜很有⽂采,可以当作诗来欣赏。
(3)你是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副对联。
预设⼆:“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
” 学⽣谈感受,适时板书:品读 预设三:“福如东海长流⽔,寿⽐南⼭不⽼松” (1)读⼀读关于这个故事的内容。
(2)学⽣谈感受。
适时板书:书写 (3)指导朗读 (4)还有哪⼀副也是“我”写的?“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家庆有余。
” 你觉得这副怎么样?看看⽂中诗怎样评价的。
镇远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教学设计研究学习冀教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活动分工:教室布置 (第一小组组长:姜文) 节目排演(班长:李莉)
道具购买与准备(文娱委员:丁夏梅)
活动准备:1.在老师指导下做好策划、分工。
2.教室布置.制作展板布置教室,营造感恩的氛围;在教室天花板上悬挂气球、彩纸,营造观乐的气氛;在教室前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毕业联欢会”标语,配上相应的彩色粉笔画,后黑板由学生围绕“毕业”主题自由发挥,可画画,也可写字。
先写活动目的,让读者知道活动的主题。
活动时间、地点、分工等要素比较齐全。
重点写活动流程,详略得当,内容清晰明了.
结尾附有节目单,让毕业赠言活动方案更加完整。
小作者能够按照策划方案的格式来写,包括活动目的、时间、地点……能够抓住活动流程具体地写,内容全面且有条理。另外,设计了节目表演单,让策划的方案更具体、更完整。
(班主任讲话)
班长为了管理好这个班级付出了太多太多。黑板报中有他的精心策划,清洁区里有他忙碌的身影,“小小图书角”里有他带来的一本本丰富多彩的书籍……接下来请班长讲话。
(班长讲话)
接下来到了写毕业赠言的美好时光啦!首先请班主任和班长为我们写赠言。(班主任、班长写赠言)同学们,拿起笔来,为你的同学写一写你心中的话,也可以写一写激励的话!
古为今用,借为春联。
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
绵竹市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精品教案冀教版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
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
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1。
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2。
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3.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4.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5。
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二、研究活动研究一:春联来源。
1.师:大诗人王安石曾经在诗里这样写道: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底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2.师小结过渡。
研究二:春联种类师:春联有哪几种呢?小结。
研究三:春联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畅游联海”栏目里阅读练习.2。
建议学生进入“畅游联海”栏目,读读记记更多的春联.并进行交流的准备。
3.建议学生进入“奇联妙对"栏目,此栏目包含了古今许多绝妙的对联、春联,富有情趣。
建议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要求能够说出来。
熟记2-3幅妙对.研究四:春联特点。
1.准备好五幅春联,打乱后,让学生试着连线。
2。
小组研究:春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
师:古诗中的这些诗句还不能叫做春联。
但某些诗句可以表现喜庆吉祥之意或表达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古为今用,借为春联.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有“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供学生选择练习。
邀请一部分学生把最喜欢的春联当场在红纸上书写。
四、总结拓展:1.师:春联天地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普兰店市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教案冀教版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四、根据诗词回答问题.
1。“快马加鞭未下鞍"突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马战犹酣”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赖以拄其间”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新邵县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教案冀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壤、鞭”等8个生字,会认“跷、逆、寓”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漫不经心、聚精会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那内容,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感受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23 沙漠玫瑰教材简析:这篇文章是龙应台女士1999年5月15日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稿中的一个片断。
文章以朴实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从观察生活具体的事件开始,穿透事件表象,归纳其中反映的问题,再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由此告诉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问题是多么重要.全文首先说朋友从以色列带回一种“沙漠地衣",这种地衣没水时是一把枯萎了的干草,很难看。
然后写自己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把它整个泡在水里,每天进行细致观察。
地衣从中心一点绿慢慢舒展延伸,直到第八天,全部复活,变为“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作者用八天时间观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我们”和邻居对沙漠玫瑰这一特别事物的美的不同理解。
我们赞美沙漠玫瑰是因为目睹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而邻居很难把它与美联系起来,是由于邻居认识事物时是孤立的,所以没有体味到“沙漠玫瑰”的美.由此得出,了解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它是至关重要的。
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历史地看问题。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春联精品教案冀教版

我和春联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对联的意思。
4.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1.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2.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3.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引导学生登录专题网站,观看录像。
)4.师:同学们,你们看后想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5.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还有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春联的知识。
二、研究活动研究一:春联来源。
1.师:大诗人王安石曾经在诗里这样写道: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底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2.师小结过渡。
研究二:春联种类师:春联有哪几种呢?小结。
研究三:春联内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畅游联海”栏目里阅读练习。
2.建议学生进入“畅游联海”栏目,读读记记更多的春联。
并进行交流的准备。
3.建议学生进入“奇联妙对”栏目,此栏目包含了古今许多绝妙的对联、春联,富有情趣。
建议认真阅读,体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要求能够说出来。
熟记2-3幅妙对。
研究四:春联特点。
1.准备好五幅春联,打乱后,让学生试着连线。
2.小组研究:春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师:古诗中的这些诗句还不能叫做春联。
但某些诗句可以表现喜庆吉祥之意或表达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古为今用,借为春联。
三、进入“应对练习”(有的可直接练习)有“选择题”、“匹配题”、“对对子”供学生选择练习。
邀请一部分学生把最喜欢的春联当场在红纸上书写。
四、总结拓展:1.师:春联天地丰富多彩,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欢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登陆学校的“春联”网页,点击“友情链接”,观赏更多有趣的春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我和春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我和春联传授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跷、逆、寓”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壤、鞭、逆、抒、寓、勤、颠、呛”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传授历程:一、创设情境。
1、同砚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生: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得压岁钱,还可以挂红灯笼,贴春联。
2、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此中最喧哗的便是贴春联。
同砚们知道春联的来历吗?谁来为大众先容春联的由来?生:听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创新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仔细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
3、本日我们就来学习30《我和春联》,(板书课题:我和春联)4、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哪位同砚来先容一下他?生:黎汝清,男,作家。
山东博兴人,1945年到场八路军,1946年2月到场中国共产党。
1979年到场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 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天下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三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影戏文学脚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影戏》百花奖。
5、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结局和春联有怎样的渊源?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的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同砚们细听课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要领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春节事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觉,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子,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议决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春联同步教案冀教版

我和春联
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黎汝清的这篇散文回忆了童年时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介绍春联是怎样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概括地谈对联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
到的作用。
3.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对联的意思。
4.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对联的意思。
2.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
人生。
重难点分析:
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
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课我和春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跷、逆、寓”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壤、鞭、逆、抒、寓、勤、颠、呛”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生: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得压岁钱,还可以挂红灯笼,贴春联。
2、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其中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
同学们知道春联的来历吗?谁来为大家介绍春联的由来?生: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我和春联》,(板书课题:我和春联)4、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生:黎汝清,男,作家。
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 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5、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究竟和春联有怎样的渊源?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的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倾听课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春节过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后来,不但给家里写对联,作邻右舍都叫写。
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使作者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跷、逆、寓”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8个生字“壤、鞭、逆、抒、寓、勤、颠、呛”。
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一字多词。
壤()()逆()()寓()()颠()()鞭()()抒()()勤()()呛()()附答案:壤(土壤)(接壤)逆(忤逆)(逆行)寓(公寓)(寓言)颠(颠倒)(颠簸)鞭(鞭子)(鞭策)抒(抒发)(抒情)勤(勤劳)(勤勉)呛(呛咳)(呛水)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经心不进()退学()无()()精会神书()有路易()难()附答案:(漫)不经心不进(则)退学(海)无(涯)(聚)精会神书(山)有路易(守)难(攻)三、我能把下列对联补写完整。
1、学如逆水行舟,()。
2、一弯流水斜阳外,()。
3、(),依然十里杏花红。
4、生意兴隆通四海,()。
5、(),雨打梅花无字诗。
附答案:1、学如逆水行舟,(心似平原跑马)。
2、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
3、(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4、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5、(风摇竹影通四海),雨打梅花无字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
课前准备: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春联》。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问题: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
2、四人一小组活动。
3、课堂交流。
(1)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春联的内容很有意义,童年时的我第一次读到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
(2)读3自然段,“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
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
”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
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指导学生体会着读3、4自然段生:对联成为我的最大爱好,因为这时候我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3)读5~8自然段。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
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
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生:对联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对联不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还让我长了知识。
(4)朗读9~11自然段。
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
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
(5)指导学生读9~11自然段。
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
朗读12~17自然段。
生:十岁那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写春联,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生:对联不仅锻炼了我的文笔,也让我成为帮助邻居的热心人。
读13~14自然段。
生:对二大爷家两位老人的了解,我写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6)指导朗读13~14自然段。
生:“我”不仅乐意帮助邻居,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人。
(7)读15~17然段。
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对联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作者的心理也充满了喜悦,说明作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8)指导朗读15~17然段。
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为此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所以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文学创作者。
(9)读18~21然段。
师:怎样理解“我”抄录的这些对联的含义?指名理解说明。
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和时间推移有关的句子,体会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对自己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师总结:开篇简洁明了,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回应开篇,表明“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与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大有关系。
”开头结尾相呼应,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
三、拓展阅读,了解常识。
1、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对联,谁能说一说对联的特点是什么?生结合课文加以体会。
2、出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对联进行朗读联系,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练笔。
春节到时,请你写一副对联。
五、师总结。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从喜爱对联到创作对联的历程,表明春联一融入作者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下面的词语中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逆:①向着相反的方向,跟“顺”相对。
②不顺从;抵触。
③不顺利的。
④背叛;背叛者。
⑤预先忠言逆耳()叛逆()逆流()逆境()(2)寓:①居住。
②居住的地方。
③寄托;隐含。
公寓()寓言()寓所()(3)颠:①上下震动;跳动。
②倒置;错乱。
③倾倒;跌落。
颠簸()颠覆()颠三倒四()附答案:(1)逆:①向着相反的方向,跟“顺”相对。
②不顺从;抵触。
③不顺利的。
④背叛;背叛者。
⑤预先忠言逆耳(②)叛逆(④)逆流(①)逆境(③)(2)寓:①居住。
②居住的地方。
③寄托;隐含。
公寓(②)寓言(③)寓所(①)(3)颠:①上下震动;跳动。
②倒置;错乱。
③倾倒;跌落。
颠簸(①)颠覆(③)颠三倒四(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
()2、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
()3、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附答案: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