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流程图
康复流程图
![康复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c77de10b1c59eef9c7b468.png)
定远县总医院康复流程图
是否脑卒中
康复评估 24小时内完成
是否有禁忌
是否有康复指征
身体结构障碍和功能障碍
早期康复适宜技术的筛选及应用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意识障碍
神经反射区电刺
激 气道护理 吞咽功能的管理 床上运动治疗
认知功能训练 视觉注意训练 执行能力训练 记忆力训练 失认训练 失用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
营养给予方式管理 口腔感觉刺激训练 口腔运动能力训练 低频电刺激治疗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食管扩张术 针刺治疗
语言功能训练 构音器官训练 交流系统 听理解训练 口语训练
代偿交流方式
运动和感觉功能康复
良肢位摆放 体位转换治疗
平衡功能治疗 躯干控制功能治疗 关节活动度治疗 感觉治疗 其他治疗
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无康复指征
活动能力障碍 参与能力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社会参与能力训练
是否仍有康复指
恢复期康复干预
随访 身体结构与功能
个体活动水平 省会参与水平卫生经济学评价
结束康复干预。
儿童保健流程图
![儿童保健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b29f4f17cd184254a353538.png)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流程图出院后一周内新生儿访视∣∣∣→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
观察家居环境,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
测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根据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补种。
发现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满月健康儿管理(28天)——→在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进行。
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童3月龄6月龄系8月龄12月龄→统18月龄24月龄管30月龄36月龄理∣在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服务内容:询问两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意外伤害、口腔、中医、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
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体检,无禁忌症可接种疫苗。
健康管理中发现的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儿童应当分析原因,中重度儿童要专案管理,给出指导或转诊建议。
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时↓48月龄段60月龄-→72月龄每年一次服务。
散居儿童的服务应在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在幼儿园。
内容包括询问两次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健康管理中发现的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儿童应当分析原因,中重度儿童要专案管理,给出指导或转诊建议。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课件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9b926b76c66137ee0619c9.png)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
• ⑥主动伸展训练(适合年龄稍大,且理解能力较强的患儿):患 儿呈俯卧位,双肘支撑起上半身,膝关节伸直轮换向上踢腿。注 意,每次踢到最高时,应维持10-15s后再放下。这一动作也可在 立位进行。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
• 休息时的最佳体位:对于这类脑瘫患儿,无论休息还是平时玩耍 时,其最佳的体位就是俯卧位。这是因为,髋关节的伸展困难, 患儿在俯卧位时,身体自身重力便成为一种外力,促使髋关节伸 展,起到长时间的牵拉作用。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
④提高大腿后群肌肌力的训练:患儿呈俯卧位,家长用一只手固定 住其大腿,用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脚踝,帮助患儿做屈伸膝的动作 (4.27),当患儿能自我完成时,家长可用双手固定住患儿的臀部, 以防止在用力屈膝时臀部翘起(4.28),同样,此训练家长也可用 手或其他中午如沙袋绑在脚踝处,作为阻力。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
②主动屈膝训练:(4.14)患儿仰卧位,双手把双膝抱入怀中,前 后摇10次,然后松开一只手,让一条腿伸直,另一只手由膝关节外 侧面移向内侧面,用力向下拉,到达最大限度时,停留2-3分钟 (4.15),照此方法做另一条腿,在轮换做过3次后,让患儿主动 屈曲一侧膝关节(4.16),尽可能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家长让患儿 伸腿并在小腿胫骨处施阻,以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每侧轮换约做30 次。
•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是防止关节活动受限的预防措施。关节活动受限有时 并不是关节本身的损伤,而是继发于关节周围组织的损害,如长期卧床、肢 体长期固定在一种体位等。因此,利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技术防止关节挛缩 要比发生挛缩后的治疗省时省力,是保障运动功能的重要措施。
儿童康复训练PPT培训课件
![儿童康复训练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5556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c.png)
案例四:心理创伤儿童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治疗和游戏疗法等方式, 帮助心理创伤儿童走出阴影,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创伤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 需求和家庭环境,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面 对和处理创伤事件,家庭治疗则强调家庭成 员间的沟通和支持,游戏疗法则利用游戏的 形式帮助儿童释放情绪和压力。
详细描述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核心是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教授儿童基本的 社交规则和沟通技巧。此外,感觉统合训练也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处理问题,
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案例三: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语音疗法、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帮助语言障碍儿童提高语言能力。
详细描述
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进行个性化治疗,如口吃、发音不清等。语音疗法着重于 改善发音和语调,而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则注重提高儿童的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
常见的作业疗法包括手工艺制作、绘画、音乐治疗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患者锻炼 手部功能、提高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言 语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改善语音清晰度和增 强语言理解能力。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言语 疗法是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言语疗法的方法包括口部运动 训练、语音训练、词汇训练和 句子构造训练等。
详细描述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需要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电刺激等手段改 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强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言语疗法则针对语言障碍进行专业训练。
案例二: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社交技能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 力和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1)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1)](https://img.taocdn.com/s3/m/5d734d3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1.png)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1)小儿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孩子的行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康复训练是帮助小儿脑瘫患者恢复功能和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
一、基础锻炼1.肢体平衡练习:孩子需要两只手保持平衡姿势,在平衡板上行走;2.重心转移训练:孩子需要将重心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先站着慢慢转移,再走着转移,最后加入障碍物转移锻炼;3.拍球练习:孩子需要对准固定点拍球,可以用不同的手练习,最后要达成快速反应的效果;4.跨步练习:孩子能够根据音乐节拍跨步,可以通过加大、减小节拍的方式来增强训练效果。
二、生活技能训练1.穿衣练习:孩子需要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可以从头、手、脚开始,一步步学习,最终能够自己穿好衣服;2.饮食训练:孩子需要学会自己用勺子、杯子吃喝,可以从清淡的食物和液体开始,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3.自理训练:孩子需要学会自己刷牙、洗脸、洗澡等生活必需品,这些训练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三、语言训练1.发音训练:孩子需要练习标准的语音发音,可以通过听力训练来巩固;2.说话训练:孩子需要练习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模仿、造句等方式来提高;3.听力训练:孩子需要特别强调对声音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可以通过听写、听故事等方式来训练。
四、认知训练1.视觉训练:孩子需要通过眼睛来识别物品、文字等,可以通过看图、看书等方式来训练;2.触觉训练:孩子需要通过手来感知物品,可以通过摸、握、按等方式来训练;3.空间感受训练:孩子需要通过空间感知能力来判断物品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等,可以通过拼图、搭积木等方式来训练。
以上就是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介绍,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陪伴和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发现潜能。
希望大家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医学课件)儿童康复训练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儿童康复训练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96e34bd64783e08122b0d.png)
• 预防:畸形,继发损害。
. 6
康复的基本方法
1. 运动疗法
2. 作业疗法 3. 言语康复
.
7
运动疗法
• 运动疗法: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
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 ,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
• 通过运动疗法能达到以下作用:
. 48
上田正博士根据这一学说,认为小儿 CP 儿存 在着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的异常的相反神经 兴奋通路,在临床上采用了一系列抑制这种异常 相反性兴奋通路的手技,活化相反性抑制网络通 路,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
49
上田法属理学疗法一种,它与 Bobath 法、 Vojta 法的不同之处,是把“肌肉痉挛”当作 CP 的“元凶”,治疗时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致力于缓 解肌肉的痉挛,进而促进正常的运动发育。
.
23
(一)头部的控制
头不稳定是指颈肌无力,生后3个月还不能抬头, 竖头不稳,左右倾斜及头过度背屈等。 头稳定的条件: ① 脊柱的对称性伸展; ② 体轴回旋;
③ 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
④ 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的平衡反应; ⑤ 从仰卧位到坐位到四爬位的变换;
⑥ 髋关节90度屈曲;
⑦ Moro反射消失。
58
上肢法
.
59
(五)下肢法 1、适应症: 主要应用于下肢与足的肌紧张亢进的 患儿。 2、操作方法: 同上肢法,共分三个步骤,患儿取仰 卧位、训练士坐于患儿脚处。 . 60
下肢法
.
61
(六)对角线法 1、适应症: 适应于全身肌紧张增高的患儿。 2、操作方法: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内容示意图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内容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9d61f63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f.png)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内容示意图
初筛 1.量表筛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
2.询问家长: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
量表筛查阳性或询问发现异常 复筛 1.询问家长:现病史
2.发育量表:“儿心量表-II ”等
3.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 、ABC 量表等
干预康复
1.原则:早期、个体化、科学循证、长程高强度、基层为主、
家庭参与
2.方法:行为干预、家庭干预和支持以及药物治疗
3.步骤:开展评估、制定方案、实施干预、效果评定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行为观察、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孤独症量表测评(CARS 等)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后进行诊断
病史询问或应用孤独症筛查量表或发育量表筛查发现异常 否
未见异常,定期接受发育评估
未见异常
确诊 孤独症 排除孤独症,对其他疾病进行评估和专科治疗
转诊至其他相关专科
其他发育 行为问题 每3-6个月进行效果评定
转诊
乡镇/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
县级妇幼 保健机构
孤独症 诊断机构
干预康复场所
机构 社区 家庭
未确诊孤独症 2个月后复查
可疑,“儿心量表-II ”评估得分70~79分
3个月内复查,未见异常者,定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异常者按照复筛异常处理。
儿童康复科水疗室工作流程表
![儿童康复科水疗室工作流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a12303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png)
儿童康复科水疗室工作流程表一、患儿接待1. 患儿及其家属到达水疗室前,前台工作人员核对患儿档案,确认预约信息。
2. 前台工作人员引领患儿及其家属进入水疗室,介绍水疗室的基本情况。
3. 水疗室工作人员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水疗室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和隐私保护等。
二、评估及制定康复计划1. 康复师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初次接触,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及家庭情况。
2. 康复师对患儿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功能评估,如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
3. 康复师根据评估结果,与患儿及其家属讨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目标、方法和频次等。
三、康复训练1. 康复师根据康复计划,制定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水疗项目、器械使用和辅助设备等。
2. 康复师引导患儿进行水疗训练,如水中走步、游泳、水中运动等,依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指导。
3. 康复师通过亲自示范和手把手指导,帮助患儿正确使用康复器械,如平衡垫、橡皮球、水中踏步机等。
4. 康复师通过游戏化的训练方式,激发患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四、康复辅助治疗1. 康复师根据患儿的需要,进行康复辅助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牵引等。
2. 康复师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解释康复辅助治疗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注意事项。
五、康复评估与调整1. 康复师定期对患儿进行康复评估,比对康复计划中的目标和实际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康复师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效果的沟通,解释评估结果和调整方案,鼓励患儿继续坚持康复训练。
六、康复指导与家庭训练1. 康复师向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家庭训练的方法和频次等。
2. 康复师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康复教育和支持。
七、记录与报告1. 康复师对每次康复训练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训练内容、患儿反应和训练效果等。
2. 康复师定期向医生和团队成员提交康复报告,汇报患儿的康复情况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