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记叙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中考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
在中考中,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 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分为叙事记叙文、描写记叙文和抒情记叙文。
叙事记叙文重在叙述事件的经过,描写记叙文重在描写人物或景物,抒情记叙文则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
3.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开头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发展部分要逐步展开情节,高潮部分要突出主题,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
- 描写技巧: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5. 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明确主题:文章要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思想,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 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层次分明,使读者容易理解。
- 语言准确: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空泛、模糊的表达。
6.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在写作前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7. 记叙文的素材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件、情感等,这些都是写作记叙文的宝贵资源。
8. 记叙文的练习与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在练习中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结束语:记叙文的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好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在中考中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记叙文的写作。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考点归纳中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截了当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啥?"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觉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别意义的物品。
A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要紧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XXX线索:中心事件⑤时刻线索作用:是贯通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截了当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讲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讲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别同的感受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截了当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办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记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事情。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进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身边(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情况节的进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完整版)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完整版)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中考语文知识模块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1)作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作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作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如:第(5)(6)两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 ;其主要内容是:作用是 ______ .【徐汇区一模23】3、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具有客观性。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的线索:线索:(1)核心人物(4)时间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5)地点(6)作者的情感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线索,中间串写了|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5、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中考记叙文内容的概括
记叙文阅读技巧专题一:——提取信息,找准线索概括事件传说有几个盲人摸象,摸到身子的说大象似一堵墙,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而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
同学们,大象像什么呢?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像“盲人”一样把局部当成整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整体感知文章能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速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一、阅读全文,知其大意1、阅读方法:速读全文,并作适当的勾画圈点。
应该特别注意开头、结尾,看文中是否具有概括性的段落,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是否有概括或总结性的语句,必要时还应将各个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
二、基本题型:考点之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文章的主要事件2、补充有关情节3、梳理文章的感情变化(或心理变化)过程4、概括情节答题方法: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①文章标题法。
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六要素法(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基本格式:(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也就是表述思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要求:“谁”即主人公。
“干什么”应是主要事件或各个事件的整合。
“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以能突出人物精神及中心来取舍。
5、补情节,填变化答题方法:1、尽量在原文中找词语。
2、注意变化,所选词语不要重复。
练习:爱的权利马德(1)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
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中考语文科目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为主,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中考记叙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事件的发展来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
记叙文的特点包括:- 真实性:基于真实事件或人物经历。
- 叙述性: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 情感性:通过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根据叙述的内容和目的分为以下几类:- 人物记叙文:主要叙述人物的生平、性格、事迹等。
- 事件记叙文:主要叙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
- 景物记叙文:主要叙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特点和变化。
- 抒情记叙文:在叙述中融入作者的感慨和抒情。
三、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通常具有以下结构:- 开头:引出主题,设置背景。
- 发展:叙述事件或人物经历的详细过程。
- 高潮:事件或情感达到最紧张或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感悟或观点。
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和事件特点。
-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时空转换:灵活运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 视角变换: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叙述同一事件,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五、记叙文的语言表达-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晦涩。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注意语言的音韵美,适当使用排比、对偶等句式。
六、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 立意要新颖,避免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
结束语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更好地完成作文题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 (2)按空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 (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和中考记叙文常见考点
题型 1:特别段落或写作技法作用示例:①章第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005年《白苍鹭》②②选文第⑧段和链接资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一样样?———2009年《昙花终于绽开》③答题方法: 1. 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方法:认识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虑。
中间:响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顾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入××中心;首尾响应;耐人回味。
2.记述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方法:引起读者思虑,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记述文中抒怀的作用方法:抒发生者诚挚深邃的感情,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拥有兴盛的传染力。
题型 2:见解类开放性试题示例: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见解?请说明原由。
———2005 年《白苍鹭》答题方法: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常常没有一致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依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见解奇异独到即可。
解答这种题目,可从以下角度下手: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一样样的角度进行推断,此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企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推断考题的企图,联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累积,进行简洁清楚的表达。
题型 3:标题含义与作用示例:谈谈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岁月”详尽指什么岁月?——— 2008年《小扇轻摇的岁月》答题方法:找文章的中心(1) 中心人物 (2) 中心事物 (3) 中心事件题型 4:环境描述作用示例:①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述?有什么表达作用?句子: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
— 2006 年《我看到了一条河》答题方法:环境描述:自然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记叙文基本知识1、词句段赏析(含义、作用)2、标题分析(含义、作用)3、梳理情节,概括内容。
4、分析人物形象。
5、提炼主旨。
6、结合实际谈看法。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
三、表现手法。
四、描写方法。
(重点:环境描写)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重点:插叙的作用)六、标题的含义七、标题的作用八、开头段的作用九、中间段的作用十、结尾段的作用十一、赏析句子十二、赏析词语十三、概括主要内容。
十四、梳理文章情节。
十五、概括人物性格。
十六、提炼行文线索。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是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同宿易懂。
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强调某一事物或感受,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丰富语言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
6、反复: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8、反问:发人深省,其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强烈地表达……的感情。
9、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1、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2、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意蕴深刻,委婉含蓄。
3、铺垫、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巧妙。
4、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巧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记叙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整理)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常见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概括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答题方法:这三种题型都属于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考查概括能力的。
都需要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1、2题可采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人物+事件”的句式回答;第3题需在每一部分找出直接或间接体现人物情感态度的词句来回答。
注意表达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原文复述。
概括中心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通常有:①以题目为线索。
《背影》、《皇帝的新装》②以事(实)物为线索。
一般为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羚羊木雕》③以感情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寄托④以人物为线索。
⑤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⑥以主题为线索。
⑦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方法:看标题,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
四、题目的作用和含义题目的作用:⑴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⑶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⑷形式新颖,设悬念,吸引读者;⑸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1. 记叙文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 常见类型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举例:(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一)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题型:1.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
方法点拨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1.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2. 判断文章标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
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答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
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
3. 理解标题的含义:①联系文章主题;②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③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④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⑤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
4. 标题的作用(妙处):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吸引读者注意;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考点二概括文章内容常见题型: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
2. 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3.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1. 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中考记叙文答题要点及套路必背
中考记叙文答题要点及套路必背【1】1、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
答题技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2)插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3)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有时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考点: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解题思路: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简洁概括法。
人+事+结果(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4、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的人称及作用:①第一人称:“我”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表达思想感情。
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②第二人称:“你” “你们”作用: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
用于人,增加亲切感;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③第三人称:“他” “他们”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自由,直接、客观展现生活。
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作用:叙事有始有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局或其他后发生的情节,再从事件开头按发展顺序写。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使情节曲折有波澜,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起强调作用。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另外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如《秋天的怀念》。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交代…背景,解释…原因;使形象更丰满;突出中心。
六、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3、议论:是对某个问题、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个人感情。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5、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八年级记叙文常见考点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答题技巧及实战练习一、题型汇总(10种)1、题目理解2、句段作用3、环境描写4、概括内容5、人物形象6、品味语言7、表现手法8、主旨探究9、补写内容10、主观迁移二、答题技巧1、题目的理解1)、题目含义:①找双关意a、表层含义b、深层含义②挖比喻义③结合中心2)、题目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
③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交代写作对象、时间、地点和环境。
2、句段作用(1)开头段作用: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②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基调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
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⑤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⑥渲染气氛,埋下伏笔(2)中间段作用(过渡段):①承上启下②承上(总结上文)③启下(领起下文)结尾段作用: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或题目.结构完整③深化主旨,升华情感④言有尽而意无穷.⑤抒情议论,点明主旨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⑦启发联想,象征、暗示或揭示(4)句子作用①中心句或点睛句:概括段落或全文中心(内容)、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②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直抒胸臆。
③矛盾句:字面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地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④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句:创造文化氛围,富有文学色彩,思路开阔。
再结合语境分析。
3、环境描写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2)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
3)渲染出强烈的气氛,增加感染力。
4)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社会环境。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7)暗示文章主旨4、概括内容(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技巧:谁+ (地点时间)+事+结果(3)段意合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题型归纳总结题型1:特殊段落或写作技法作用示例:①章第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005年《白苍鹭》②②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③答题方法: 1.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方法: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2.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方法: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方法: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题型2:观点类开放性试题示例: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2005年《白苍鹭》答题方法:这一类品析与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那就是应根据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谈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见解新颖独到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达。
题型3:标题含义与作用示例: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答题方法:找文章的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题型4:环境描写作用示例:①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句子: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答题方法: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题型5:人物形象与作用示例:①“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2007年《江南陶公柳》答题方法: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6:人物心情或感情品析示例:①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3分)高兴极了->->->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答题方法:理清文本思路,在把握行文脉络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
题型7: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示例:①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法: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题型8:事件叙述与概括示例:①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概括事件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题型9:中心思想概括与哲理感悟示例:①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07年《江南陶公柳》②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答题方法: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题型10:语言赏析示例:①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A.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B.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2006年《我看到了一条河》②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2007年《江南陶公柳》②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③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09年《昙花终于怒放》答题方法: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2)①修辞之美———(3)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4)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6)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8)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9)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归纳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4.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
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四、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倒叙的作用: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的作用: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六、在句子上设题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
(往主旨上靠拢)2.描写句理解(作用)(1)人物描写句答题思路同三、2。
(2)自然环境描写句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描写句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
(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七、在段落上设题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八、在表现手法上设题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