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3)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卢静fqjmm@教学目标: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思想内容。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将奉献品质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

出示雷锋电影片段,让孩子初步了解雷锋这个人物形象。

(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并简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u78/v_NjQ4MjUyNjc.html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这样的人吗?师:可突然有一天这位熟悉的人不见了,我们四处寻找。

请大家齐读课题找遍他所能去的每一个角落,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再读课题。

想象着先前的一幕幕景象,我们深情地呼唤着,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深情地,缓慢地,低沉地)反复读课题,为孩子走进文本营造情境。

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出诗的小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轮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老师配乐诵读三、朗读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

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

“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

3、配乐朗诵。

(全班,再一次感悟)4、师: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师:我们曾找遍哪些地方?(长长的小溪边和泥泞的路旁)师:想象一下在这些地方雷锋叔叔正在干什么?师:我们仅仅来到这两个地方吗?不是的,我们还曾经去过哪里寻找雷锋的足迹?(生想象说)5、最后我们找到了吗?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公开课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重点字形区别。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方法读议法读、思、评、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指名读三个问句: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通用6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

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教学重难点:本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都有哪些动物,同桌间互相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言能力,学会写作。

2、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短语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语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语教学设计(精选3篇)短语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语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短语的五种结构类型。

2、理解五种短语类型的概念及结构层次关系。

3、能正确划分短语的种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母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根据所学概念,正确划分短语类型。

三、教学难点:短语的概念及结构层次关系。

四、教学方法:1、先掌短语结构的分类。

即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等五种。

2、用多媒体依次演示各类短语的概念和例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每一类短语的结构特点及能用实例解答抽象的概念。

3、学生能自己举实例巩固学过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二)、新课教学1、并列短语: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判断技巧:在短语的两个成分之间加上“和”“又”“并”“及”等表并列的连词,语意不变)花草树木珠光宝气改革开放唱歌和跳舞团结互助雄伟壮丽讨论通过继承和发展聪明美丽光辉灿烂庄严肃穆万紫千红学生举例(略)2、偏正短语: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的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判断技巧:在短语两个成分之间加上结构助词“的”或“地”语意不变)例如:(多媒体展示)我的老师恭敬地鞠躬小心观察世外桃源突然发现清晰的字迹小心地翻阅一个顾客完全相信学生举例(略)3、主谓短语:主谓短语是由两个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的词组成的短语,其中表示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人音版小学音乐 龙腾虎跃 教学设计 (3)

人音版小学音乐 龙腾虎跃 教学设计 (3)

龙腾虎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生能演唱主题音乐并参与鼓乐演奏,感受龙腾虎跃的气氛。

掌握变拍子的节奏。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欣赏、引导、示范、启发、互动、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认知。

3、情感与态度:紧紧围绕课题《龙腾虎跃》感受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速度、力度以及不同的节奏所表达出热闹欢腾的气氛,通过参与、引导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及祖国美好前景的憧憬。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他们对节奏的掌握及基础乐理知识和对乐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

并且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索和活动创造能力也有了增强。

因此,在《龙腾虎跃》这堂课的学习中,尽量让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欣赏,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想象表达出音乐所传递的情绪及情感。

让他们在独立分析、合作表演中来展示学生的语言美、创造美。

通过欣赏加表演,模仿加创编来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了解主要演奏乐器,能听辨出乐器音色,通过模仿演奏感受“龙腾虎跃”的气氛。

难点:能准确演唱主题音乐并参与演奏鼓乐掌握变拍子的节奏。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龙腾虎跃(一)设置场景,营造气氛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乐器?(鼓)师:这是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大鼓,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老师大气地敲击一段鼓乐)师:你来说(浑厚、低沉)(二)模仿大鼓演奏、感受鼓乐气氛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个小小演奏家,你们可以把桌子当成鼓,跟我一起敲击一段节奏。

【敲击黑板上板书的节奏】师:刚才敲鼓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愉悦)那么刚才大家一起演奏让整个场面变得怎么样?生:(热闹、喜庆)师:是的,当多面大鼓一起奏响,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场面的热闹和欢腾。

师:接着我们就来欣赏一段以鼓乐为主的民族管弦乐《龙腾虎跃》。

(出示课题)看完谈谈你的感受。

(三)欣赏引子部分,感受音乐意境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谈感受)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师:你们看,乐队的规模怎么样?(宏大)乐器的种类怎么样?(繁多)师:正是因为整个乐队声势浩大,才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震撼感。

议论文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3)

议论文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议论文写作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1.能够从提供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鲜明的论点。
2.作文力求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确凿、充分,论证严密、有力。
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能够从提供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鲜明的论点。
教学难点: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确凿、充分,论证严密、有力。
汉语作文指导课教案
姓名:殷成梅
学校:龙井市第五中学
学年:三年级
日期:13、4、23
课题:议论文写作
课型:写作指导课
课时:1课时
教科研课题:在小班化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依据:
《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次的议论文写作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观点与善于说理的能力,使之能够针对某一问题有话可说,说得深刻。培养学生使用论据的能力。训练他们善于积累材料,并感受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使之应用恰当。
环节教学内容预期Fra bibliotek标师生活动
课前活动
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新授知识
复习议论文三要素
作为议论文,首先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其次有说服力。然而,现在不少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不少同学观点模棱两可。对讲道理也深感困难。有的学生认为摆事实就是讲道理,或者把摆事实和讲道理对立起来,甚至只以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形成了“观点套例子”的模式,只罗列一些事实现象,就事论事,即使说了一些道理,也是蜻蜓点水,空泛无力,苍白肤浅,无法达到有理有据。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议论文写作训练
(略)
一、自主分析,提炼观点。

《What-does-he-look-like》单元教学设计-(3)

《What-does-he-look-like》单元教学设计-(3)

《What does he look like》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整体分析本单元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谈论人的外表形象(image),因此‘talking about sb’s image’是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表示人外观的词组及句型。

talking about sb’s image’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表示人外观的词组及句型,并能运用这些词组及句型描述别人的外表,进而描述自己喜欢的人物,比如美术家和音乐家(Use the language to write your favourite actor or musician)。

谈论人的外观形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的话题,故学生会热衷于用英语表达此类知识。

因此要充分借助听力材料和补充阅读材料,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阅读水平。

在听读的基础上创设语言情景,加强说写能力的训练。

此外,还要充分借用课本插图来扩大学生的写作面,以提高其写作水平。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已熟练掌握了描述某人外表的句型,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演习,并借用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求他们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友好地描述别人的形象。

单元知识结构1.词汇:名词:hair,height,build,captain,team,joke,person,heard,mustache,image,winner etc.形容词:short,curly,straight,high,thin,heavy,etc2.短语:look like,good一looking,a little bit,etc3.句型: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He/She is tall.What do you look like?--I’m thin.4.语法: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He/She is tall.What do you look like?--I’m thin.单元总体目标1.Master the vocabulary.2.Master and use:---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He/She is tall.---What do you look like?—I’m thin.单元教学重难点一览重点难点1.The vocabulary.2.--What does he/she looklike?He/She is tall.--What do you look like?--I’m thin.Use the language to talk about sb’s image.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过关于“What does he like?”这一特殊疑问句式,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能自然地与本单元话题进行衔接。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1.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

(课内)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4、分小组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课外)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1、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

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

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1.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传说白居易16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

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

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⑴生诵读诗句。

⑵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⑶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⑷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⑸指导朗读。

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⑹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⑴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⑵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1、认读“枯、荣、烧”。

2、练习组词,并用“光荣”造句。

3、观察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4、讲解、示范、指导。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诗作七、课堂总结(略)。

第二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设计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设计 (3)
4.总结升华,美丽中国靠大家。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回顾总结,师生齐唱,升华情感。为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努力奉献,建设美丽的中国,靠你,靠我,靠大家!在歌曲中结束。(设计意图:本课以美丽中国是我家为认知起点,以美丽中国靠大家为落脚点,最后歌曲是对感情的升华,也呼应了第一讲我爱你中国)
板书设计
美丽中国是我家
国旗国徽国歌
国土辽阔物产丰富
山河壮丽勤劳的建设者
美丽中国靠大家
(3)交流分享共建美丽中国。
学生课前通过搜集资料,从国土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勤劳的建设者等方面来介绍他们眼里的美丽中国。(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对美丽中国的感情认知与具体的生活画面结合起来)
3.个性展示,歌颂美丽中国。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美丽的中国。(设计意图:学生选择歌唱、朗诵、画画、表演等方式来歌颂美丽的中国,在深情与热烈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上升倒共鸣,对美丽中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2)国旗、国徽和国歌我尊重。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国旗和国徽?什么时候唱国歌?(天安门和学校见到国旗人民币和身份证上见到国徽,每个星期一学校都要升国旗,中国奥运冠军取得金牌时升国旗)
遇到这些情况你该怎样做?升旗仪式马上开始,国歌已经响起,你还没走倒队伍中怎么办?学校搞活动,每人手里都有一杆五星红旗,活动结束了,手里的五星红旗怎么办?学生讨论,讲一讲,演一演。(设计意图:通过讲一讲,演一演,学生把尊重与爱护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思想认识与爱护行动结合起来,把爱国落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
教学重点
知道国家名称,了解我国国旗、国歌和国徽,确立我是一名中国人的身份感。
教学难点
感受祖国的辽阔国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树立和守护美丽家园的意识。 Nhomakorabea教材分析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

2.扫除文字障碍。

(多媒体出示字词。

找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

1.“春”美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

(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2.学生可能回答:(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

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

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多角度构思。

(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

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

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

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 ——林斤澜《春风》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如无数的针扎”。

(4)“春”美在细密的春雨。

“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多媒体显示:杜甫《春夜喜雨》诗。

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

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

(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

有趣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有趣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有趣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1.有趣的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能用手指蘸色在纸上按压出单个或多个手指印,添画后变出各种有趣的动物形象。

2、能根据动物的形象特点,大胆的运用指尖、指腹、指测等不同部位进行印画。

3、遵守操作规则,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活动建议:1、请幼儿欣赏各种动物纸印画的范例,观察画面上的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提供多种水粉色、抹布等,引导幼儿探究如何用不同的手指部位印出小动物的头、耳朵、身体等,掌握指尖印、指腹印、侧印等手指印画的方法。

3、可以以“小兔”为范例,与幼儿共同商量讨绘画步骤,如:先用中指指腹蘸淡紫色在纸上横着印出小兔的脸、竖着印出身体;再将手指擦干净,用食指蘸粉色采用侧印的方法印出小兔细长的耳朵,用指腹轻轻点画出尾巴;最后用勾线笔在手指上天画眼睛、嘴巴等细节。

4、幼儿作画前可引导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如:需要调换颜色时要把手指擦干净,注意手和画面的卫生。

鼓励幼儿按照动物身体特征用多种方法按压,大胆联想添画,看谁最有创意。

2.有趣的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作文,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能够将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学会恰当的用词,做到语句通顺,按一定的顺序记叙。

3、能够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用文字将游戏场面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作文,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能够将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学会恰当的用词,做到语句通顺,按一定的顺序记叙。

3、能够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用文字将游戏场面写下来。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喜欢玩游戏吗?2、课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

(师述: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3、师问: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4、师问:你觉得那个游戏最有趣?5、师诉:老师听说,你们之前玩了一个非常有趣及搞笑的的游戏,叫做《搞笑打拼装》,谁还记得。

《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设计《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几时几分》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前面呢,我们认识了钟面,我们也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那么读出下面的钟面上的时间。

(出示只有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学生回答。

今天呢,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认识几时几分。

(板书:认识几时几分)。

二、结合实际,学习新课聪聪是一个会学习、爱动脑、珍惜时间的小朋友,现在我们一一看聪聪星期天和爸爸都做了些什么。

1、出示第1幅情境图。

提问:聪聪和爸爸什么时候到公园入口处的?学生讨论,然后回答:9:10。

继续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在2处,1格是5分钟,2格是10分钟。

因此聪聪和爸爸9:10到公园的。

2、出示第2幅情境图。

提问:聪聪和爸爸在荡秋千是什么时候?学生讨论,然后回答:9:20。

: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就得再看分针走了多少格,就是走了几分钟,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3、出示剩余情境图,由学生相互说一说聪聪和爸爸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然后找人回答。

4、几时几分的写法。

刚刚我们认识了几时几分,那谁能写出来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前2幅情境图的时间,剩余的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

一:先出示钟表,然后让学生读出和写出时间。

二:先出示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知道声速有多大。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经历一些具体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认识;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师、学生双边有趣、有益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并由此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师:录音机、乐器、音叉、闹钟、玻璃罩、抽气机、VCD或多媒体课件。

生:直尺、橡皮筋、音叉、自带探究器材、探究活动记录本。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

(创造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对声现象的兴趣,引出课题)(约分钟)二、声音的产生。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的探究活动,认识声音产三、声音的传播。

(通过演示和实验,知道声音传播过程,让学生进四、声速。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学会通过查看五、课堂练习、交流、小结。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速的认识和理解)(约分钟)练习设计1.某同学漫步在花丛中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蜜蜂翅膀的________产生的。

声音靠________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

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声音可以沿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

(此题综合检验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速的认识和理解)课后延伸练习P16“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3)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4、课文练习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熟悉课文
朗读
感受词的美
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时候必须注意字词的作用
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年轻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3)景色的作用: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分组讨论思考。学生回答问题。
举例子分析背景景物,学生讨论背景景物的作用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1、朗读的环节太少,违背了诗词的教学原则;
2、教师讲解的过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太少;
3、讨论思考的环节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
4、作诗词教学强调朗读默写
2、多留时间学生感悟、理解,尽量由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内容;

“手性”教学设计(选修3)

“手性”教学设计(选修3)

“手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手性”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在这一节当中,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

然而,从一方面来看,“手性”不仅仅出现在本节当中,在必修二第九章《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同分异构体学习中有初步涉及CHFClBr手性同分异构现象,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2节《糖类》亦有出现并且涉及手性分子的结构。

因此,本小节对“手性”的学习,应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学习手性分子的结构特点,体现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使学生对“手性”有更本质的认识;从另一方面来看,通过手性的学习应使学生认识到“手性”对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魅力,并从手性的科学史中体会化学哲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手性”是一种同分异构现象,高二学生通过之前必修二第9章《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同分异构体知识,为“手性”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方式喜欢从生活周边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学习新知,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得到认知和体验。

3.认知方式学生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三.设计思路关于手性分子的内容教材中尽管先后在选修3和选修5中两次出现,但每次都只有短短的几行,相信也不会成为高考的热点,但当我深入其中时才发现这其中竟然有如此深奥的哲学思想,在教学中最美的,最深刻的东西往往由于我们本身认识的缺失而随手弃之,而对那些乏味的题海却乐此不疲,这是一个值得纠正的现象。

对于教材中科学家相关史料的使用,我们往往局限于对科学家忘我科学精神的介绍,以此来感染、熏陶学生。

但我们发现,只介绍科学家如何废寝忘食,如何通宵达旦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肤浅的,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更渴望了解科学家看待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灵感以及处理问题的智慧。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

《河流》教案(第3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学情分析】一本节课主要面向初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初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长江开发的方向和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1.探源母亲河: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感恩母亲河: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 忧患母亲河:通过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重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开门见山教师:关于黄河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朗诵诗词。

教师:这句诗词描述的是黄河的哪个特征?学生回答预设:源头和入海口。

教学设计(第3课时):Don't talk here

教学设计(第3课时):Don't talk here

Unit 4 Don’t ta here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语言目标1 词汇:复习巩固前面两个课时所学的词汇。

2 句型: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表示禁止和建议的句子,并能根据真实的情境适当地说出其他句子以向他人表示禁止和建议。

二应用目标1 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句型和词汇,向他人提出禁止和建议。

2 能运用所学词汇、句型,为具体的情境、场所设计相应的标志,提出适当的表示禁止和建议的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表示禁止和建议的句子,并能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灵活运用。

2 难点:能区别“Do not / Don’t动词原形”和“No动词ing形式”以及“No名词”句式的用法;能熟练运用所学的表示禁止和建议的句子,根据具体的生活环境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单词卡片、教学音频、教学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Ste-ue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学生猜画面内容,用英语进行表达。

(通过这项活动,旨在)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T: Wha t’ thiS: A circe/a face/a ba/the un/a head/ (学生发挥想象,用英语说出与圆形有关的物体。

)2 教师在圆圈内加上波浪形和斜线。

T: Oh, it’ a ign Can ou finih the ign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上台完成标志。

如:添上跳水的人,表示禁止游泳;添上小船,表示禁止划船;添上钓鱼竿,表示禁止钓鱼等。

3 请学生给同学画的标志配上句子。

Don’t wim here/Don’t row a boat here/No fihing here3教师用课件闪现图片,或手持图片快速闪过,学生说出表示禁止和建议的句子。

4教师用课件呈现句子,或出示句卡,学生认读句子。

5游戏:心有灵犀分组竞赛。

一名学生上台抽取句卡,根据句卡上的句子表演动作,组内其他同学为其动作配上句子。

在一分钟内,看哪组同学配合完成的数量多,则获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聪明的使者
聪明的使者
学习目标:
1、学习禄东赞巧妙解决三个难题的妙处;
2、学习本文后对智慧的感悟和认识;
3、学习本文后对写事文章的认识和借鉴。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

课前准备:
含本课课件的U盘。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聪明的使者》一课,学习了一些生字,下面我找几个同学测试一下掌握的怎样?出示课件中设计的题:
吐蕃bō求婚hūn马驹jū木棍gùn檀tán香
拴shuān住蜜糖táng出嫁jià
学生写后显示答案,然后评价。

二、分析课文:
(一)出示绘画,介绍绘画、引出课文、介绍背景:
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这幅画就是吐蕃使者禄东赞见唐朝皇帝的情景。

上节课我们说了,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具备哪些要素?(学生回答、板书或出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看第一段,回答问题:该段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或出示)
时间:唐朝时(背景介绍)
地点:长安
人物:禄东赞、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事件:禄东赞到长安为松赞干布求婚
唐朝时,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国力强盛,声威远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松赞干布(松赞是名字,干布则是尊号,其意为“深沉莫测”)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

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

松赞干布几次派人向唐朝请婚也未能如愿,便决定用武力通婚,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爆发了唐蕃松州之战。

公元638年秋,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将率步骑五万以击之,打败了吐蕃军。

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回,遣使谢罪,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因复请婚,翌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宗室女,江夏王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的女儿)嫁给松赞干布。

揭开了藏,汉两族人民友好的新篇章。

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

”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做24岁的松赞干布的夫人。

相传,禄东赞到唐都长安请婚时,正遇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也派了使者来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

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

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番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曲求全,以结好番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

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边邦。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公元641年,24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

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赶到柏海迎接。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

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分析课文:
了解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我们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首先,我们思考一下,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叙述这件事的?(学生回答、板书或出示)明确:时间顺序,即起因、经过和结果。

那么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板书或出示)明确:求婚者多,比赛智慧赐婚。

知道了故事的起因,下面我们来看故事的经过,在本文中,皇帝出了几道难题?分别是什么难题?难在哪里?常规的方法好解决吗?禄东赞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妙在哪里?请用最简短的话给各段命个小标题?
明确:因为他能成功的解决难题。

从禄东赞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以下优点:1、善于思考,能灵活的去解决问题;2、生活经验丰富,能灵活运用到处理问题中;3、善于借助外物的帮助。

他的优点值得我们同学们学习借鉴,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写作借鉴:
结合表格给同学们点一下记事类作文的一般写法。

三、作业:
1、做与本课有关的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熟悉的或喜欢的人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