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微球综述

合集下载

新型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脏肿瘤的初步经验

新型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脏肿瘤的初步经验
新型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脏肿瘤的初步经验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载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2例肝脏肿瘤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使用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mRESCIST标准,术后每月随访一次。12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51岁。12例患者共行22次TACE。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7例(原发肿瘤为:结直肠癌3例,胆囊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结果:12例患者随访7~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月,根据mRESCIST标准,3月疾病缓解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83.3%,6月疾病缓解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少数患者术后当天腹痛较重,需盐酸哌替啶止痛,其他患者腹痛较轻。结论:应用新型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远期效果仍需大量病例进一步观察。
目前已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了载药微球栓塞安全可行[10],证实载药微球栓塞与传统TACE相比,术后腹痛程度比传统TACE轻,且栓塞后综合征明显较轻。本研究中患者术后大多出现轻度的栓塞后综合征。根据文献报道使用DC Bead与治疗相关的病死率为0~3.7%,造成死亡的原因有肝功能衰竭、肝破裂、肝脓肿和胆囊炎等[11]。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胆汁漏、肝脓肿、消化道出血、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等严重并发症。
准备5瓶表柔比星,溶于20ml生理盐水。打开HepaSphere微球小瓶翻盖,向微球瓶中注入10ml表柔比星溶液。轻轻颠倒药瓶并静置10分钟。将微球和表柔比星悬液抽出。共计为20ml液体和50mg表柔比星。静置60分钟。然后混入20ml非离子型造影剂,即可使用。

高分子微球材料分析与载药控释研究总结

高分子微球材料分析与载药控释研究总结

1.药物释放机理【2】
• 从微球表面直接溶解
• 从可溶胀基体中扩散
• 材料的降解
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通过单一机理来释放的,亲水性聚合 物以前两种为主,疏水的合成高分子主要通过材料的降 解释放药物。
2.药物包埋与释放形式【4,5】
(1) 分散在高分子构成的囊壁基材中 (2) 包埋在微囊中空部分
(1) 从微囊表面直接释放 (2) 通过可渗透的囊壁扩散 (3) 材料的溶蚀
容性好又可降解的纳米空心微球。
来源:《Soft Matter》英
文文摘
空心微球电镜图
复合层次结构中空微球
双层无机物中空微球
化学所在腔体结构与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Adv. Funct. Mater. 2005, 15, 1523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6727
实心微球电镜图片
来源: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 院 作者:穆锐,何广
洲,邓爱民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 制备及其在涂料中 的应用研究 实心微
球扫描电镜图
自组装空心微球
• 自组装空心微球的新进展 问题:制备方法复杂、材料相容性差、难降解
聚乙二醇接枝海藻酸钠的合成,发现它与a-环糊精包合在水体系中自组装成相
• 半合成高分子
• 多系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醋酸纤维 素等
• 合成高分子
• 可降解,不可降解,根据应用需要主要是研究可降解的 聚合物,主要的基材:天然蛋白类、多糖、生物合成聚 酯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载体形式【1】
• 微(纳)球 • 微胶囊 • 胶束 • 水凝胶 • 前体药物
高分子载体的材料
对于非刺激响应载体遵从扩散控制机理 符合Fick扩散定律,响应载体类似脉冲 方式给药

医学交流课件: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经验分享

医学交流课件: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经验分享

TACE
药物洗脱微粒栓塞=
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化学构成
国内已上市
DC Bead (2ml/瓶)
CalliSphere
HepaSphere
(1g/瓶,≈3ml) (25mg/瓶;干球)
微球主体
聚乙烯醇(PVA) 聚乙烯醇(PVA)
交联基团
N-丙烯酰-氨基乙醛 -二甲基缩醛 (NAAADA)
Embospheres first calibrated microspheres (1994)
永久性栓塞微粒(Permanent) 精确校准微球(Precisely calibrated) 可压缩变形的特性(Compressible)
Merit
2008年在中国被批准上市
载药微球——组成与原理
经交联基团NAAADA与起药物结合作用的基团(通常是磺酸盐)结合而成。
高靶向栓塞
直径不均匀的明胶 海绵颗粒或PVA
直径校准过的微球 (直径均匀一致)
理想的肿瘤栓塞剂
如何使化疗药物与栓塞剂真正地结合,达到精 确、稳定、可控的化疗栓塞?
如何使药物持续高浓度释放于肿瘤血管内,并 减少全身反应?
问题: 为什么需要药物洗脱微球?
• 我们是否能够做的更好 Can we do better?
相同或更好的结果并且: •
(Can we achieve same/better results and):
提高生存质量(Increase QOL)
延长生存期(Prolong survival)
较少的副作用/药物毒性(Fewer side effects/less toxicity)
Detachable coils
Onyx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
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主要是通过离子交联法。

首先,将药物溶解在海藻酸钠溶液中,然后通过注射器将该溶液滴入含有二价阳离子(如CaCl2)的溶液中。

在滴入的过程中,海藻酸钠与二价阳离子迅速发生离子交联反应,形成凝胶状的微球。

这个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将药物包裹在微球内部。

此外,通过控制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滴入速度、二价阳离子的浓度等参数,可以调控微球的大小和药物的释放速率。

例如,增加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或降低滴入速度,可以得到更大的微球;增加二价阳离子的浓度,可以得到更紧密的微球,从而减慢药物的释放速率。

总的来说,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是利用海藻酸钠与二价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联反应,通过调控各种参数,实现对微球大小和药物释放速率的精确控制。

载药微球在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载药微球在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关于 有 效 剂 量, 体 外 研 究 提 示[7] 局 部 阿 霉 素 浓 度 0.97 μmol /L可抑制 50% 的肝癌细胞增殖; 局部药物浓度 3.06 μmol /L 可诱导 50%的肝癌细胞死亡。 Namur 等[8] 观 察了 6 例行 DC-Beads 栓塞后行肝移植患者离体肝脏的药物 分布,用药 8 h 后肝脏局部药物浓度达 5.0 μmol /L,9 ~14 d (2.10 μmol /L) 仍可发挥抑制效应,提示 DEBs 能够使化疗 药物在局部发挥抗肿瘤效应。
5 -Fu
DEB 均优 于 cTACE, 大肝癌 ( >5 cm) 或 多结节型 获益明显
20 mg 阿霉素
ORR:22.7% 总生存 比 22.7% 差异有 SD:68.2% 统计学 比 31.8% 意义 OS:21.7 比 13.8 d
Ferrer Puchol 2011 [20] b
DEB-TACE 未知 (47) cTACE( 25 )
14 /2 /0 14 /0 /0
Song 2012 [12] a
DEB-TACE 未知 (60) cTACE( 69 )
27 /33 /0 28 /41 /0
56 /4 /0 62 /6 /0
Recchia 2012 [23] b
DEB-TACE 14 /21 /0
(35)
24 /46 /0
cTACE( 70 )
DOI:10.3760 /cma.j.issn.0376-2491.2016.07.023 基金项目:国家“ 十二五” 支撑 计划( 2012BAI15B06 ) ;国家自然 科学 基 金 ( 81471761, 81501568 ) ; 天 津 市 抗 癌 重 大 专 项 攻 关 计划(12ZCDZSY20300) ; 天 津 市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载药微球经验分享

载药微球经验分享

D
O
M
I
Surgery
S
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Resected Patients
Surgery
FOLFOX4
6 cycles (3 months)
n=364 patients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with FOLFOX4 is compatible with major liver surgery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event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eligible and resected patients.
外生性肝癌栓塞有栓塞后破裂的危险,DEBTACE,栓塞潜在安全
病例7:小肝癌
患者拒绝TACE以外的治疗 血管造影未见明确染色 经验性栓塞8段动脉 1个月后随访:CR 经验:小肝癌效果好?
病例8:下腔静脉瘤栓
病例8:经验:下腔静脉瘤栓有效CR(存在肺栓塞危险)
下腔静脉瘤栓染色明显减少
病例9:经验:多发病灶一次栓塞,也可CR
– Loaded with Irinotecan – Intra-arterial delivery – Reduced first pass metabolism – Reduced off-target side-effects
M.L., 64y, male, CRC Liver Meta
PET/CT
经验: 1. 少血管病变,经验 栓塞有效 2. 病灶小,效果好?
病例2:小肝癌
技术成功: 肿瘤血管消失
病例2:客观有效率mRECIST,CR/PR/
DEB栓塞后随访1个月

载药微球

载药微球

• DEB-TACE 治疗与C-TACE治疗的患者在肿瘤部分反应率上无显
著差异( OR = 1.18,95%CI: [0.64,2.17],P = 0.60)
病情稳定率
• 6 项[8,10,16-18, 20]研究报告的数据对比病情稳定率
• DEB-TACE 治疗与C-TACE治疗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率上无显著差
价格
现状
• TACE虽然成为中晚期肝癌的指南推荐,但其本身没有标准方案
• DEB-TACE做为一项具有前景的技术,目前疗效较C-TACE优势仍
局限,且因其价格高昂,难以普及 • 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以ADM为主,THP的文献几乎没有
T降解淀粉微球 • 海藻酸钠微球 非生物降解型 • 有聚乙烯醇修饰物微球(DC Bead) • 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 微球(HepaSphereMicrosphere)
生物降解型DEB
理论上: • 仅在治疗期间栓塞动脉并释放化疗药物至肿瘤,减轻栓塞后综合 征,尤其是长期综合征 • 微球的质量与机械强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组成材料将逐渐被 周围组织吸收,栓塞后血管具有再通性,对于非靶向栓塞造成的 损伤是可逆的 • 考虑到细胞生长周期,同一病灶采取多次间段式栓塞可能更有益, 而生物吸收性微球为后续化疗提供了给药途径
异( OR= 1.08,95%CI: [0.58,2.01],P = 0.80)
病情进展率
• 7 项[8, 10, 15 -18, 20]研究报告的数据对比病情进展率
• DEB-TACE 治疗与C-TACE治疗的患者在病情进展率上无显著差
异( OR= 0.75,95%CI: [0.43,1.30],P = 0.31)
载药吸附速度和总量
影响药物吸附速度和总量的因素: • 异种电荷间吸引力 • 浓度扩散效应(浓度差、渗透压) • 微球所处的环境(电解质浓度、离子的水合效应等) • 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体积(空间立体阻碍、氢键的数量和强度) • 亲脂或亲水环境(对吸附和释放都有影响)

载药微球综述

载药微球综述

(CS-g-PEG/Fe3O4–CA)4/CS-g-PEG微球
(CS-g-PEG/Fe3O4–CA)4/CS-g-PEG微球
PLGA/海藻酸钙复合微球
PLGA/海藻酸钙复合微球
不同内水相比例
PLGA/海藻酸钙微球
不同乳化剂(PVA)浓度
PLGA/海藻酸钙微球
PLGA/海藻酸钙微球
a、b:PLGA多孔微球; c:PLGA/海藻酸钙微球
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微球
(CS-g-PEG/Fe3O4–CA)4/CS-g-PEG微球
(CS-g-PEG/Fe3O4–CA)4/CS-g-PEG微球
a:Fe3O4–CA纳米颗粒;b:PSS模板; c:PSS@ (CS-g-PEG/Fe3O4–CA)4/CS-g-PEG微球 d: (CS-g-PEG/Fe3O4–CA)4/CS-g-PEG空心微球
PLGA/海藻酸钙微球
不同海藻酸钠浓度 0.5%,1%,1.5%,2%
PLGA/海藻酸钙微球

静电喷涂法制备PLGA微球
静电喷涂法制备PLGA微球
含壳聚糖微球的HA/胶原/PLA多孔支架
含壳聚糖微球的HA/胶原/PLA多孔支架
微球载体材料
• 天然高分子
– 壳聚糖、海藻酸盐、纤维素等
• 合成高分子
– 聚酯、聚氨基酸等
微球的制备方法
• 乳化—溶剂挥发/萃取(乳化—交联法) • 喷雾干燥法
W/O/W复乳法
PLGA/CS复合载药微球
a、b:PLGA微球; c、d:PLGA/CS复合微球; e:PLGA/CS复合微球的截面
PLGA/CS复合载药微球

药用微型胶囊研究综述

药用微型胶囊研究综述

药用微型胶囊研究综述前言药物开发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促使给药系统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药物的体内药动学(PK)行为和体内分布(BD),需采用新型给药系统,对于抗肿瘤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而言,新型给药系统尤为重要。

给药系统的设计通常是以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为基础,传统制剂雉以在要求的日寸问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随着对疾病时辰节律认识的加深,将药物在期毕的时间和位置释出的给药系统同益受到重视。

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统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成为的直径1~500μm药库型微型胶囊。

微囊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固化液态药物,方便使用;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一些微囊还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在内。

应用最多的是通过微囊化方法形成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

副作用大的抗癌药和需要频繁给药且不可口服的生物制剂若制成微囊制剂可提高靶向性,减少副作用和给药次数。

但是,缓释制剂在体内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微囊粒径的控制,7μm以上的微囊容易分布在肺部,5μm左右的微囊容易分布在肝部,而要使微囊在血液里不断循环,需要粒径在1μm以下。

因此,要提高靶向性必须严格控制微囊粒径[1] 。

1.壳聚糖药用微型胶囊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物经各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大多分布于全身,而且它们进入细胞的能力较弱,感染部位(或细胞内)药物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加上抗药菌株日益增多,使抗感染治疗效果差且易复发,有的往往会引起毒副作用。

因此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将抗菌药物直接介导至细胞内。

新的给药系统的应用可使抗菌药物靶向性增强,可选择性分布于感染病灶,从而降低药物全身毒副作用(如脂质体,纳米粒),或使感染部位或血液获得持续的高浓度药物和呈多次释放产生多次冲击剂量(如缓释微球)[2]。

而壳聚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碱性多糖,通常甲壳素的脱乙酰度超过55%时就叫壳聚糖,而作为工业品的壳聚糖,N-脱乙酰度在70%以上,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pH<6.5的稀酸。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制备工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医学和药物传递系统的快速发展,载药微球作为一种创新的药物传递系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在载药微球的制备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旨在为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载药微球制备中的优势,随后详细阐述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选择、配方优化、制备条件控制等关键环节。

本文还将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分析,以评估其性能参数,如粒径、包封率、药物释放特性等。

本文将总结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药物传递系统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载药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壳聚糖(CS,脱乙酰度≥95%,分子量100,000-300,000 Da)、海藻酸钠(SA,粘度≥200 mPa·s)以及模型药物(本实验选用布洛芬作为模型药物,纯度≥98%)。

还需要戊二醛(GA,分析纯)、氯化钠(NaCl,分析纯)、氯化钙(CaCl ₂,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等化学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精度001g)、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注射泵、显微镜、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激光粒度分析仪、药物含量测定仪等。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

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1%乙酸溶液中,制备成壳聚糖溶液。

然后,将模型药物布洛芬溶解在壳聚糖溶液中,形成载药壳聚糖溶液。

将海藻酸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海藻酸钠溶液。

将载药壳聚糖溶液逐滴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形成初级乳液。

载药微球的介绍和配置方法

载药微球的介绍和配置方法

21
Fig. 5 Doxorubicin fluorescence in the convention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TACE) group. Intratumoral fluorescence in an animal killed 1 day (A) after treatment (original magnification, 109). Minimal or no intratumoral fluorescence is seen in animals killed at 3 days (B) or 7 days (C) after treatment. Note the Embospheres in B and C A:cTACE一天后,可见肿瘤内部的阿霉素 B:cTACE三天后,可见肿瘤内部很少的阿霉素 C:cTACE七天后,肿瘤内部看不到阿霉素
历史
1990 : 由日本教授Hori发明(名称:SAP) 1992 : 首次应用于临床 2000 : 应用于HCC的初步研究 2004 : 获得欧盟认证,名称为HepaSphere 2006 : 获得美国认证,名称为QuadraSphere
乙酸乙烯( vinyl acetate )和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
16
电荷结合:阿霉素加载与洗脱是经由可逆的离子交换机制完成的 HepaSphere中带负电荷的丙烯酸酯与盐酸阿霉素中带正电荷的质子胺 相结合而完成载药过程
O OH O C CH2OH
OH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3
O
OH
O
O
H3C OH
NH3+
-
O

生物医用微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医用微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医用微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述:1.1 概述生物医用微球是一种具有微米级尺寸的微小球体,由生物材料制成。

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医用微球的特点主要包括粒径可控、生物相容性好、可携带药物或者生物因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等。

这些特点使得生物医用微球在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药物输送方面,生物医用微球可以作为载体来承载药物,以控制释放药物的速率和方式,并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这种控释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用药频率,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同时,生物医用微球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在组织工程方面,生物医用微球可以提供一个三维支架来支持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通过将细胞与生物医用微球相结合,可以在体外培养这些细胞,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这种组织工程方法可以有效地修复组织缺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物医用微球在生物成像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将生物医用微球与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等荧光或放射性标记物结合起来,可以用于体内或体外的生物成像。

这种生物成像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以及药物的研究和评价等。

综上所述,生物医用微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优势,对于推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生物医用微球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生物医用微球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本文的目的。

通过这一部分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生物医用微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接下来的内容做好准备。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生物医用微球的定义与特点。

我们会对其形态、结构、成分以及制备方法进行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生物医用微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

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

DC/LC Bead ̄微 球及 CalliSpheres ̄微 球 均 为 聚
四位 、死亡 率 第 三 位 的 恶 性 肿 瘤 ,严 重 威 胁 我 国 人 民 的生命 和 健 康 J。 因肝 癌 起 病 隐 匿 ,病 情 进 展快 速 ,多数 患 者 确 诊 时 已 为 中 晚期 ,失 去 手 术
专 家 论 坛
《肝癌电子杂志》2018年第5卷第 1期
载 药微 球 一经 导 管 肝 动 脉 化 疗 栓 塞 术 的应 用
郑 光锋 ,朱晓黎 (苏 州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介入 科 ,苏 州 215006)
标 )/LC Bead@ (美 国等 地 商 标 ),美 国 BioSphere
Medical公 司 生 产 HepaSphere@ (美 国 以外 地 区 商
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作 为 治 疗 不 之 间形 成 离 子 键 而 加 载 药 物 ,这 是 一 个 可 逆 的 物
可切 除 PHC的 一 种 标 准 治疗 方 案 ,可 显 著 提 高 患 理 过程 ,药物 和 微 球 均 未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保 持 各
近年 来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进 步 ,不 断 有 新 的栓 塞 使 得化 疗药 物从 微 球 中释放 出来 。DC/LC Bead ̄微
材料 被 发 明和应 用 ,载药 微球 (drug.eluting beads, 球 及 CalliSpheres ̄微球 成 品均 保 存 在 溶液 中 ,其 规
原 发性 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场 ,而 CalliSpheres ̄于 2013年 获 得 国家 食 品 药 品

载药微球工艺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载药微球工艺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载药微球工艺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样式:1.1 概述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载药微球工艺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微小的球体中,以便在在体内逐渐释放药物。

这种技术旨在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过早代谢。

载药微球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常规药物的用途得到了扩展,同时也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载药微球工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药物和载体物质混合,形成微小的球状颗粒。

这些微球通常由合成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药物可以通过吸附、包裹或与载体物质进行物理或化学交互作用来固定在微球中。

一旦载药微球被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药物会在体内缓慢释放。

这种缓慢释放的过程使得药物的浓度可以稳定地保持在治疗范围内,提供更持久的疗效。

此外,由于药物释放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可以避免一次性高剂量的给药造成的副作用和药物浪费。

载药微球工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肿瘤治疗、抗感染治疗、疼痛管理等。

通过控制微球的大小、形态和化学性质,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

此外,载药微球还可以通过靶向策略选择性地将药物释放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载药微球工艺的流程和关键要点。

首先,我们将探讨制备载药微球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在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将总结载药微球工艺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了解载药微球工艺的流程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并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推动载药微球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为以下样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概述阐述了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载药微球工艺流程。

微球的载药原理

微球的载药原理

微球的载药原理
微球的载药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药物的包埋或吸附,以及药物的释放。

首先,药物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被包埋或吸附在微球的聚合物表面或内部。

这个过程中,聚合物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保证了药物在微球中的稳定和缓释效果。

其次,药物的释放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其中包括表面药物的脱吸附释放,溶剂通过微球的微孔渗透进入微球内部,使药物溶解并扩散释放,以及载体材料的降解和溶蚀导致药物释放等。

值得注意的是,载药微球与药物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通过离子键(主要)和氢键作用。

这种结合方式使得药物分子与微球之间能够相互稳定,并保持各自的物理化学特性。

当微球进入人体后,由于体内环境的改变,如PH值的变化,离子键开始解体,从而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治疗的效果。

此外,制作载药微球的材料大都带有负电荷,因此它们只能搭载带有正电荷的药物,如表阿霉素、吡柔比星、伊立替康等。

这种局限性使得载药微球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微球的载药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药物的包埋、吸附和释放等多个步骤。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药物搭载方式,可以实现药物的长效、稳定和缓释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载药明胶微球制备的研究进展

载药明胶微球制备的研究进展

载药明胶微球制备的研究进展微粒是一类由天然高分子物质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小固体颗粒,其作为药物载体有独特优势。

以生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明胶为载体材料,制备成载药粒子,具有广泛的前景。

其制备方法有很多,本文将对载药明胶微球的制备进行综述。

关键字:明胶;微球;制备明胶(Gelatin)是一种可以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因为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可生物降解、对人体几乎无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及其他药物的研究中。

将明胶制备成胶囊或微球,然后将药物包裹在其中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们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可增加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减少对生物肌体组织器官的损害[1]。

现今,明胶因制备方法的不同,有酸法水解的明胶(称酸法明胶或 A 型明胶)和碱法水解的明胶(称碱法明胶或 B 型明胶)两种,A 型明胶和 B 型明胶溶液的粘度和成球性物明显差别,通常可根据药物对酸碱性的要求选用 A 型或 B 型。

用作微球的明胶材料浓度可高达200g/L。

明胶微球制备工艺很多,其中常用的主要有单凝聚、两步去溶剂法、溶剂-非溶剂、乳化交联、喷雾干燥法及辐射交联等。

掌握明胶微球制作方法的优缺点,对载药量的大小,缓释药物的速度,以及对疾病的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我将对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进行简单的综述。

一、单凝聚法单凝聚法制备微球是相分离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由于明胶胶粒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球。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使微球很快消失。

这种可逆性在制备过程中可加以利用,直到凝聚形成的微球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察)。

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固化,使之成为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球。

《载药微球综述》课件

《载药微球综述》课件

地应用于临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液相容性
用于血管植入的载药微球,应具有良好的血 液相容性,防止血栓形成。
细胞相容性
载药微球与细胞共培养时,应不影响细胞的 正常生长与功能。
生物降解性与安全性
理想的载药微球应在体内逐步降解,降解产 物安全无害,且降解速率可调。
04
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
新型载药微球的研究
新型载体材料
生物降解性载药微球
释放行为与影响因素
研究载药微球的释放行为,明确影响 其释放性能的因素,有助于优化微球
的设计与制备。
释放周期
根据治疗需要,载药微球应有合适的 释放周期,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维持有 效浓度。
体内外相关性
建立载药微球体内外释放的相关性, 有助于预测其在体内的实际效果。
载药微球的生物相容性
组织反应与免疫原性
载药微球植入体内后,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光热疗法、放射疗法等)结合,提 高癌症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的载药微球
利用载药微球传递免疫调节剂,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癌 症。
05
载药微球的未来展望
提高载药微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优化制备工艺
通过改进制备方法,提高载药微 球的结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少
药物泄漏和降解。
新型材料的应用
载药微球综述
目录
• 载药微球简介 • 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 载药微球的性能评价 • 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 • 载药微球的未来展望
01
载药微球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载药微球是一种药物载体,由聚合物 材料制成,内部含有药物。
分类
根据制备方法和材料的不同,载药微 球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聚合物微球、 生物降解微球等。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摘要】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新兴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载入微球中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实现局部治疗。

本文从原理、应用、临床效果、副作用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了载药微球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以减小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和肝内出血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和减少副作用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临床效果、副作用、研究进展、综述、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效果不佳。

在临床实践中,载药微球栓塞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副作用情况。

通过对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分析目前的研究进展,总结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为此,本研究将对已有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载药微球栓塞在不同阶段肝癌患者中的疗效表现,关注其对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促进肝癌治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2. 正文2.1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原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原理是基于肝癌组织对血供的依赖性更强,通过向肝动脉内注入负载抗肿瘤药物的微球,实现对肿瘤局部化疗。

载药微球的直径通常在20-50μm之间,可以在肝动静脉瘘或毛细血管网络中产生持久的栓塞效果,限制了药物的分布在肿瘤附近,降低了对正常肝组织的毒性作用。

载药微球

载药微球

载药HepaSpere Microsphere
• 欧洲2004年上市,商品名为Hepasphere
• 美国2006年上市,商品名为QuadraSphere
• 由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构成的微球 • 结构中富含羧基基团,通过静电吸引可负载正电 荷药物 • 25mg Hepaspere最高可负载ADM约70mg
载药栓塞微球技术 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
•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用于肝细胞癌(HCC)治疗已有30多年
历史,是目前中晚期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TACE目前并无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
• 传统TACE(c-TACE)一般将化疗药物与造影剂混合后经导管动脉灌
注,然后施以栓塞剂闭塞供血动脉,但是该过程操作复杂,且栓塞剂
载药吸附速度和总量
影响药物吸附速度和总量的因素: • 异种电荷间吸引力 • 浓度扩散效应(浓度差、渗透压) • 微球所处的环境(电解质浓度、离子的水合效应等) • 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体积(空间立体阻碍、氢键的数量和强度) • 亲脂或亲水环境(对吸附和释放都有影响)
药物微球与传统药物乳剂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 Meta 分析
完全缓解率
• 完全缓解率( CR) : 有10 项[8, 10,11,13,15 -20]研究报
告的数据对肿瘤完全缓解率进行比较
• 与C-TACE治疗相比,DEB-TACE 治疗有显著较高的肿瘤完全缓 解率(OR=0.12,95%CI: [0.03,0.21],P = 0.009)
部分缓解率
• 8 项[8,10,15-20]研究报告的数据对比部分缓解率
非生物降解型DEB
• 国外上市的栓塞微球中,载药微球只有英国Biocompatibles公司

简述微球的特点

简述微球的特点

简述微球的特点:1.靶向性药物微球在体内通过被动分布,主动靶向性结合或磁性吸引,使药物在体内所需部位释药,提高药物有效浓度,同时使其他部位药物浓度相应降低,使药物全身毒性和不良反应减小。

2.缓释与长效性微球制剂具备缓释制剂类似的优点,如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波动等,生物降解微球还具有长效性能。

3.栓塞性微粒直接经动脉管导人,阻塞在肿瘤血管,微球可阻断肿瘤给养和载药微球释放的药物可抑杀肿瘤细胞,起双重抗肿瘤作用。

4.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

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降低胃刺激性如包裹易氧化的胡萝卜素、挥发油类药物,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包裹尿激酶、红霉素等,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包裹氯化钾可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6.液态药物固态化将油类、香料、液晶、脂溶性维生素包裹成微球,便于贮存和运输。

微球制剂的主要缺点是其载药量有限.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较为复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药微球
报告人: 陈星陶
精品课件
PPT 模板下载:www.1 /m 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 背景图片:www.1 /be 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截面
精品课件
PLGA/CS复合载药微球
精品课件
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微球
精品课件
(CS-g-PEG/Fe3O4–CA)4/CS-g-PEG 微球
精品课件
(CS-g-PEG/Fe3O4–CA)4/CS-g-PEG 微球
a:Fe3O4–CA纳米颗粒;b:PSS模板; c:PSS@ (CS-g-PEG/Fe3O4–CA)4/CS-g-PEG微球 d: (CS-g-PEG/Fe3O4–CA)4/CS-g-PEG空心微球
精品课件
(CS-g-PEG/Fe3O4–CA)4/CS-g-PEG 微球
精品课件
(CS-g-PEG/Fe3O4–CA)4/CS-g-PEG 微球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复合微球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复合微球
不同内水相比例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微球
不同乳化剂(PVA)浓度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微球
精品课件
含壳聚糖微球的HA/胶原/PLA多孔支架
精品课件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微球
a、b:PLGA多孔微球; c:PLGA/海藻酸钙微球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微球
不同海藻酸钠浓度 0.5%,1%,1.5%, 2%
精品课件
PLGA/海藻酸钙微球
精品课件
静电喷涂法制备PLGA微球
精品课件
静电喷涂法制备PLGA微球
精品课件
含壳聚糖微球的HA/胶原/PLA多孔支架
微球载体材料
天然高分子
– 壳聚糖、海藻酸盐、纤维素等课件
微球的制备方法
乳化—溶剂挥发/萃取(乳化—交联法) 喷雾干燥法
精品课件
W/O/W复乳法
精品课件
PLGA/CS复合载药微球
a、b:PLGA微球; c、d:PLGA/CS复合微球; e:PLGA/CS复合微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