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三、选择题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

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四、判断题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14.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10分)(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咱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情感变化就像过山车,有时候高高兴兴,有时候却是哭哭啼啼的。

其实,这些情感的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学前儿童情绪的基本特点1.1 从依赖到独立首先,学前儿童的情绪变化往往从依赖开始。

咱们的宝贝们刚出生的时候,对父母几乎是“依赖至上”的,什么都离不开大人的照顾。

等到他们慢慢长大,开始学会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这时候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

就像是小树苗从土壤中长出根须一样,孩子们也在慢慢扎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

1.2 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们的情感从最初的简单到逐渐变得复杂,这个过程就像是调色板上的颜色从单一到丰富。

最初,他们的情感可能只是“开心”和“伤心”两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开始体验到更多的情感,比如“羞怯”、“愤怒”以及“期待”等等。

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

2.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阶段2.1 情感认知阶段在学前阶段,孩子们对情感的认识从最初的“知道我自己有情感”到“能识别别人的情感”。

就像小小年纪的他们,看到别人笑了,他们也会笑;看到别人哭了,他们也会感到难过。

这是他们情感认知的一部分,说明他们正在学会理解别人,感同身受。

2.2 情感表达阶段再往后,孩子们学会了更加复杂的情感表达。

刚开始,他们可能只会用哭闹来表达不满,但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他们会开始用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有了语言的帮助,他们会说“我生气了”或者“我不喜欢这样”。

这种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和别人相处时,更加得心应手。

3. 情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3.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就像是我们每天吃的饭菜,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一样,孩子们的情感发展也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充满了爱和关心,孩子们就更容易发展出健康的情感;反之,如果家庭氛围紧张,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8章 儿童情绪(韩宏莉201208)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8章 儿童情绪(韩宏莉201208)

Lucas帅气可爱,在镜头前一点都不怯生
Lewis等有关陌生人的研究
时间:1974。 被试:7—19个月的婴儿。观察婴儿对不同对象的 反应。 处理水平:陌生的成年男子、成年女子、陌生儿 童(4岁的女孩)、母亲,儿童自己在镜子里的像。 结果显示:陌生人不一定让婴儿害怕,儿童与陌 生人的距离越近,消极情绪越大;儿童与父母越 近,积极情绪越大。 婴儿对陌生儿童显示了积极的、温和的反应,他 们只是对陌生的成人感到害怕。
“诱发性微笑;逗引性微笑”:
美国伊林沃思:42天为临界点,不迟于56天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婴儿 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 ,这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2.哭
在乳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 乳婴儿的哭:生理性的啼哭;心理性啼哭 乳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 理不适、感到无聊。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 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
1.笑: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 生理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 笑的反应,往往与生理的满足有关 。一个月以内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周-4个月 ,他们对熟悉人 与陌生人的逗引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
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 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兔子与 吃饭) 系统脱敏法: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
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逐渐提高刺激强度)
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

第8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8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
年龄 1岁 半 3岁
自己笑 次数 % 67 117 55.3 15.62
对教师笑 次数 % 47 334 38.84 44.59
对小朋友笑 次数 % 7 298 5.79 39.79
总数 次数 % 121 749 100 100
• 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 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 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 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 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 一、情绪的发生 • (一)、婴儿出生后便立即可以 产生情绪表现——本能的情绪反应:
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
• 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 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 •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 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 渡阶段。 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 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 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 情绪的重要原因。
怕生
怕生
(四)依恋 1、定义 •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 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 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 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 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 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依恋
2、婴幼儿依恋的特点 • 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 儿童能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 • 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 能抚慰孩子; • 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 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 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情感的发展对于儿童身心健康、社交关系以及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其对儿童的影响。

婴儿期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能够表达简单的情绪,例如愉快、不悦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展示更多的情绪,如兴奋、失望、害怕等。

婴儿对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调节和表达情绪,尽管他们还依赖于成人的帮助。

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表达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他们可以表达更多不同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和羞耻等。

此外,幼儿还开始学习情绪的识别和解读,他们可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并根据情境采取适当的行为。

幼儿还开始发展自我认同,并构建自己的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学龄前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表达更加准确和完整。

他们可以通过词汇、语言和肢体语言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此外,学龄前儿童还开始发展情绪的调节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适应不同的情境。

他们还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表现出同情心和责任感。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情绪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况。

此外,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还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紧密相关。

情绪稳定的学龄前儿童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参与学习。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环境中的亲子互动和家长的情感支持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提供情感安全。

此外,学校和社会环境也应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儿童发展情绪识别、表达和调节的能力。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判断题1.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

()2.幼儿好奇、好问,甚至“刨根问底”。

这是幼儿理智感的表现。

()3.拆卸玩具行为是幼儿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4.婴儿最初出现的微笑就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5.5岁幼儿的“告状”与其道德感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6.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烦躁,就说明他情绪上没有问题。

()二、选择题1.幼儿看图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是非感2.“破涕为笑”是孩子情感()的表现。

A.冲动性B.不稳定C.易受感染D.情感外露3.5—6岁幼儿受到别人的嘲笑而感到不愉快,这是由于与()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自我意识4.怕生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个月左右出现。

A.3.B.6.C.8.D.105.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仍,这首要是因为幼儿(。

)。

【2013.11】A.道德感的开展B.羞愧感的开展C.美感的开展D.理智感的开展6.2岁以下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首要是()。

A.生理惯问题B.与权威的矛盾问题C.与人的关系问题D.与物的关系问题7.小班幼儿打针时,便大声哭喊;而到了大班打针时固然感触痛,但因为认识到要研究束缚军的勇敢精神,便会忍着不哭。

这申清楚明了儿童情绪开展的一种趋势是()。

A.情绪的丰富化B.情绪的自我调节化C.情绪的社会化D.情绪的深刻化8.情绪往往支配着幼儿的行为:当他们高兴时,他们很乐意参加各项活动;反之,他们不但不愿意参加活动,还会产生许多消极行为。

这说明了情绪对幼儿的()。

A.交往发展的作用B.个性形成的作用C.认知发展的作用D.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9.婴幼儿喜欢成人打仗、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2012.11】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10.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

如,“破涕为笑”。

2、情感比较外露
如,孩子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

或者幼儿小时候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是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大委屈,对于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工作中为了不让自己时而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
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

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

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4、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

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是指在3-6岁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表达的特点和变化。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成为他们认知、社会、行为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理解和引导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在2-3岁阶段,孩子大多数时候会表现出情绪的直接性和自发性,他们会大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哭闹或者大笑。

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可能会经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的特点。

在3-4岁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开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例如他们可能会说“我生气了”或者“我高兴”等。

在4-5岁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更加成熟,他们能够用更复杂的话语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能够通过绘画、玩具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5-6岁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绪,并且能够用更成熟的方式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感范围逐渐扩大,他们开始能够体验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感,例如喜好、厌恶、羞耻、嫉妒等。

儿童的情感也会受到大人的情感表达和对待的影响。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大人的情感表达来学习和理解情感。

因此,大人对于儿童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家庭环境稳定、温馨、支持和关爱孩子的情感发展,那么孩子的情感发展也会更加健康和良好。

而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充满冲突和压力,那么孩子的情感发展就可能受到一定的阻碍。

另外,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经验也会对情绪情感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果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与其他儿童和成人互动,那么他们会学会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包括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提高,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逐渐成熟,情感范围扩大,受到环境和社会交往的影响等。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三、选择题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

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四、判断题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14.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10分)(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从发生的早晚看
情绪出现较早 情感出现较晚
2.从产生的基础看
情绪一般是指与人的较低级需求即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感则往往是指与人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3.从特征的表现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
美感很喜欢提问题会因为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从小喜欢色彩鲜艳声音悦耳的事物以及清洁整齐的环境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能够从生活中体验到美并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逐渐提高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小明因玩滑梯时不肯排队而被老师取消他玩滑梯的权利直至他肯排队为止
请分析李老师的做法,说一说李老师为 什么要这样做?
案例分析
李老师让小明有机会发泄愤怒情绪,是恰当的。
李老师没有因为小明发脾气而排斥他,反而以亲切的态 度对待他,让小明知道李老师关心他和会给他帮助。当幼 儿情绪激动时,其实十分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使他的 情绪恢复平静。
李老师没有当场教训或批评小明发脾气。因 为幼儿情绪激动时,向他说理是无效的,只会 火上加油。
➢ 由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引发的美感
如一个人的善良、纯朴、率直、坚强的品性, 比身材和外貌更能体现人性之美。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 趋势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三)情绪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接触中,逐渐形成了 对不同人、不同事物各异的情绪态度。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从出生到六个月的婴幼儿期,孩子主要通过哭泣和微笑来表达情感。

婴儿大多数时间都在一个人的怀抱中,所以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主要照顾者对婴儿的感受和需求的敏感度将直接影响到婴儿的情感发展。

接下来的六个月到两岁的阶段,也被认为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形成情感依附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开始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如喜悦和兴奋,也会经历消极的情感,比如失望和愤怒。

这个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主要照顾者的依赖也更强。

两岁到三岁的阶段,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高峰期。

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控制开始不断改善。

他们逐渐学会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如需求关注、拒绝和独立。

他们会开始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岁到六岁是儿童情绪认知和控制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且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情感调节策略,如逃避、寻求支持或积极思考。

此外,他们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共情。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依赖和支持,并且在儿童面临挑战和压力时给予他们安全感。

2.培养情感认知能力:通过对儿童情感的正面认可和指导,帮助他们辨别和理解情感的不同。

3.赞赏和鼓励:及时给予儿童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且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

4.模仿和表演情感:与儿童一起进行模仿和表演情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

5.教授情感调节策略:教授儿童如何使用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冷静下来和积极思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之,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通过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培养情感认知能力、赞赏和鼓励,以及教授情感调节策略,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为他们的整体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儿童情绪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而增加。

研究表明,3岁儿童比1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

换句话说,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另有研究比较了4岁和8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社交性情绪表现。

结果也表明,8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交往的次数有所增加。

其中,4岁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教师,而8岁儿童则主要和邻近的儿童交往。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

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

例如,该年龄儿童有独立行走的需要,如果父母的要求和儿童自己的需要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的方式常常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走,会感到愉快,否则就不愉快。

3~4岁儿童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小朋友不和他玩,对幼儿也是一种痛苦。

(三)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

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

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中,有几个关键里程碑值得注意。

0-1岁的婴幼儿阶段,儿童开始建立情感的安全感和亲密关系。

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哭声和表情来表达需求,并寻求成人的安抚。

这一阶段的早期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1-3岁的幼儿阶段,儿童开始表达更多的情感和意愿。

他们学会了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在这个阶段,儿童可能会经历情感的激烈波动,如愤怒、喜悦和焦虑等。

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学会控制情绪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关键阶段。

3-5岁的学龄前阶段,儿童开始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

他们会表现出对同伴和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和关心。

此外,儿童也会开始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情感,如同情、愧疚和羞耻等。

他们也会开始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并试图理解和应对他人的情绪。

在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方面,有几个关键策略可以采用。

首先,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儿童需要安全、温暖和友好的环境,以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探索情感世界。

此外,成人应该给予儿童情感的认可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总之,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领域。

了解和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教授情绪管理技巧以及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并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

这将有助于儿童发展出健康、积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 情绪的状态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弥散的、富有感染色彩的情绪状态。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指 的就是一种心境,是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喜事能让我们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的、强烈的情绪状态,比如狂喜、暴怒、绝望等。激情往往由重大的、 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
3. 应激
应激是指意外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某种意外的刺激做出 的适应性反应。
(三) 高级情感的种类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时 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不同的个体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个体的求知欲、好奇心、解决问 题的需要是否满足密切相关,是推动个体认识世界的强大动力。当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喜悦感和幸福感。反之,则会伴随着疑虑和不安。
2. 情绪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情感和认知关系密切。一方面,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所谓“知之深爱之 切”。另一方面情绪情感也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学前 儿童的认知活动,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妨碍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3. 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作用
情绪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人们可以通过表情相互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表情是人 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儿童主要靠表情与成人进行交往。
4. 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伊扎德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他利用摄像机记录下婴儿与母亲 在一起的情景(如玩具被抢走等)中出现的表情,然后让不知事件发生原因的被试根据录 像中婴儿的表情来判断婴儿的情绪,结果判断相当一致。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2. 掌握引导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3. 培养幼儿情绪稳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a. 情绪的多样性b. 情绪的不稳定性c. 情绪的感染性d. 情绪的社会性发展2. 引导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a. 观察和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b. 提供情绪表达的机会和环境c.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d. 设立情绪规则和边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情绪发展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观点。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景,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情绪管理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完成情绪管理实践作业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讲义:提供情绪发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库:提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情绪管理技巧手册:提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情景,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技巧。

六、教学活动1. 情绪认知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不同情绪。

2. 情绪画册: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故事分享:讲述与情绪相关的儿童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情绪。

4. 情绪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让幼儿体验和表达不同情绪。

七、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学内容逐课时进行。

3. 作业安排:每课时布置相关的情绪实践作业。

八、教学注意事项1. 营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自由表达情绪。

2. 尊重幼儿的情绪表达,给予积极反馈。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情绪管理实践作业,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实践所学技巧。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ppt课件

(三)情绪状态的种类 人类的情绪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①快乐
④悲哀
②愤怒
③恐惧
13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从发生强度、延续时间、影响范围等方面看, 情绪可分为以下三种。
1.心境
3.应激
2.激情
14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 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积极、良好、乐 观的心境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 高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 于人的健康。
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 分化的反应。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儿已具 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愉快情绪; 另一种是不愉快情绪。
26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孟昭兰研究发现基本情绪的发生有时间顺序,如表8-1所示。
27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三)婴儿情感的 发生与发展
2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二、婴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与发展 三、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3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案例导入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 一位妈妈记录了她儿子情绪变化的 两个镜头。从哭泣到笑,两种情绪间隔 的时间不到30秒,说变就变。 如何理解孩子这种多变的情绪?幼 儿情绪和情感还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 特点,成人又该怎样去和他们互动呢?
22
单元8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人们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求知欲望、 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 的热情;为真理而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等都 属于理智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情绪情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情绪情感
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具有较 少的冲动性,而有内隐性。
思考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 什么?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 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
2、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 通过情绪表现出来,而已形成的情感又会影响情 绪的表现和变化。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
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4个月时,分化出比较稳定的欢乐。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的作用--影响个性的形成
1、在生命的头几年中,在与不同人、不同事物的较长 期的接触中,由于成人对其的不同态度、方式,儿童 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
2、儿童由于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 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便会逐渐稳固下来, 形成为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体性格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急驶中的司机突然发现距车很近的地方有 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防止事故 的发生。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作用: (1)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
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 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 事情。 (2)消极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 作紊乱,四肢瘫痪。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 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和 行为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 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案例一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母子身心的发展——哈罗等人的依恋实验【实验一】探究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和依恋情绪美国心理学家哈罗于1930年在威斯康尔麦迪逊大学做的关于恒河猴(9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依恋实验是比较著名的亲子实验之一。

哈罗及其助手设计了两只不同的代理母猴,一是铁丝母猴,它的身体由铁丝编成,胸前装了一个奶瓶,能够给幼猴哺乳。

它的体内还装了一个灯泡提供热量。

另一只是布母猴,它的身体由木头制成,身上裹着厚厚的海绵和毛织物,体内装了一个供暖灯泡,它能为幼猴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它的胸前同样也装了一个奶瓶,能给幼猴哺乳。

在实验中,哈罗在笼子里放置了一些令幼猴害怕的东西,如玩具熊等,看幼猴有何反应。

幼猴看到那些令它害怕的东西后飞快地跑向布母猴,紧紧地拽着它,寻求安慰和保护。

在陌生环境的实验阶段,哈罗又将幼猴放置在一间陌生的小房间里,里面放了许多物品。

哈罗分别安排了三种不同的情境,观察幼猴的反应。

一是布母猴在房间里,二是铁丝母猴在房间里,三是二者都不在。

哈罗发现,当布母猴在场时,幼猴会立刻扑到布母猴的身上,用身体蹭它。

过一会儿后,它开始尝试触碰这些物品,然后又迅速返回布母猴身边,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当铁丝母猴在场或者二者都不在时,幼猴就变得焦躁不安,非常害怕和恐惧,与布母猴在场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对于幼猴来说,虽然铁丝母猴与布母猴一样能够喂养,但却无法提供幼猴成长所需要的安全、温暖的环境,无法给予幼猴触摸与安抚。

当幼猴紧张、害怕时,它会第一时间扑向布母猴寻求保护,在陌生的环境里,它也会把布母猴当成安全的基地。

以它为中心向外探索陌生的世界,然后回到“母亲”的怀抱。

可见,对幼猴来说,接触安慰才是依恋形成的主要因素。

【实验二】探究母子最早接触时间的不同带来的差异瑞典医学工作者唐·沙桐曾为此做过实验。

实验分两组进行。

一组按医院通常的程序进行生产:婴儿生下来后给他量体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30分钟),然后把婴儿交给母亲看一眼,之后抱走,放进新生婴儿室,使母婴分开。

另一组设定了母子接触的时间。

婴儿出生后,进行6分钟左右的必要处理,然后让他趴在母亲的肚子上,之后用毯子盖住婴儿和母亲的腹部。

接触约15分钟后,按医院通常的程序进行处理,把婴儿放进新生婴儿室。

之后的情况与条件和第一组一样。

这15分钟的差距是如何反映在母亲和孩子身上的呢?唐·沙桐对这两组母婴的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

结果表明,这两组母婴在两年后还因这15分钟而存在差距。

和新生儿有过15分钟接触的母亲常常爱抚婴儿,抱婴儿,亲婴儿,对婴儿说话等。

和新生儿没有接触就分离的母亲则很少爱抚婴儿,对婴儿的清洁过分敏感,总担心婴儿尿湿了尿布。

而且,在抱怨带孩子烦人、带孩子辛苦的问题上,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实验三】探究早期母子亲密接触对母亲心里成长的作用森永良子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儿童心理专家。

1976年,他着手以狗为试验对象来研究母狗是否存在心理临界期以及了解母狗和小狗的相互关系是否会影响到小狗在狗群中的生存问题。

实验从母犬——蒂罗生孩子开始。

蒂罗一共生下12只小狗,最后活下来5只。

到第12天的时候,森永先生把一只叫小甜饼的小狗从蒂罗身边抱走,放到自己家里养三个星期,这么做是为了了解母狗和小狗隔离后所造成的影响。

小甜饼虽然很难养,但是经过森永先生的精心照料,三周后,已被养成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宠物狗。

之后,小甜饼重新被送到母亲蒂罗的身边。

当其他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兄弟姐妹在母亲身上吸奶时,小甜饼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

过了好一会儿,它才过来。

结果蒂罗拒绝它,并用低低的吼叫威吓它,不许它过来喝自己的奶。

第四天,小甜饼趁蒂罗不注意,吮上了妈妈的乳汁。

蒂罗发现后,又对小甜饼进行了威吓。

不过后来还是默认了小甜饼,允许它吸奶。

但是,与其他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兄弟姐妹相比,小甜饼明显受到了歧视,因为它从来没有得到过母亲的亲吻。

也许是小甜饼还记得妈妈的缘故,所以它向妈妈撒娇。

可是,不管它怎样撒娇,母亲蒂罗就是不接受。

三周的分别决定了母犬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使小甜饼有别于其他的兄弟姐妹。

以上三个实验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母子身心的发展?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早期亲子关系是孩子降临于世后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通常表现为:孩子将其多种行为,如微笑、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喜欢与母亲在一起,在母亲身边感到轻松,与母亲分离感到焦虑、紧张不安;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寻找母亲,在遇到陌生人和处在陌生环境中感到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会使其感到安全。

当然如果孩子与父亲交往的时间多,也会形成对父亲的依恋。

早期亲子关系远远不像俗话所讲的“有奶便是娘”那么简单而直接,以上三个实验就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解释:孩子出生后,不仅要给予物质的满足,还要经常地给予爱的抚慰和触摸,良好的早期依恋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妈妈温暖的怀抱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港湾。

早期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案例二米米是不是讨厌妈妈小班幼儿离园的时间,教室门口已经有家长在等候,有几位家长在窗户边探头张望。

米米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米米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

妈妈推门进来,抱起米米。

“婆婆呢?婆婆?”“婆婆在家呢。

”“不要不要,我要婆婆接!”米米哭了。

“婆婆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

”“没有,没有,我要婆婆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

妈妈耐心地讲着。

米米越哭越厉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

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

“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

”妈妈生气地放下米米,装着要离开。

米米哭得更厉害了。

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教室门口的林老师。

林老师走到米米身边,轻轻地拍着米米,拥抱到怀里,边给米米擦眼泪边说:“米米乖,米米不哭,让老师来帮助你,好不好?”“好!”米米抽抽搭搭地说。

“米米现在很伤心吧?你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米米这么伤心呢?”这话问到了伤心处,还没等老师说完,米米又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婆婆带我回家。

”“噢,老师知道了,米米每天跟着婆婆,最喜欢婆婆,幼儿园里呆了一天,最想见到婆婆,是不是?”这可说到了心坎儿了。

“是。

”“妈妈说,婆婆的脚扭了,不能来带米米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婆婆,好吗?”“不要不要,婆婆脚没扭,早上是婆婆送我来的,我要婆婆。

”“噢,是这样。

那我们先给婆婆打个电话,老师也想知道婆婆的脚到底怎么样了,好吗?”米米在林老师说出“打电话”开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好”,同时,哭声停止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林老师带着米米打电话。

米米对着电话说着,脸上阴转多云。

来到妈妈身边,脸上竟有了笑容,“快回家看婆婆!”妈妈如释重负。

导致米米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是什么?老师是怎样使米米产生情绪转变的?1.消极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婆婆没有来接米米其实许多在成人眼里算不得什么的事情,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往往是很大的压力,成为他们消极情绪的源头。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一旦产生消极情绪,便难以自我排遣,往往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与调节。

而米米的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消极情绪产生的间接原因:对婆婆的依恋情节从满月开始,米米一直由婆婆喂养,连晚上睡觉都跟婆婆,在婆婆的长期呵护中,获得了牢固的亲情依恋,而妈妈与他的亲子关系非常单薄。

从亲情这个角度来看,前面场景中的妈妈的尴尬难堪是妈妈自己造成的,因为与孩子的相处、照顾太少,交流沟通缺乏,致使与孩子的亲和力远远弱于婆婆。

3.教师的“认同”是消极情绪的“氧化剂”妈妈的恐吓对米米来说无济于事,“主动移情说”认为:在日常社会中许多孩子都明显地表现出主动移情的倾向,主动移情的迫切冲动,就会导致痛苦和气恼,或者掉眼泪。

孩子的主动移情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在获得关系对象的接纳之后,他们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而米米之所以伤心流泪,是因为妈妈拒绝移情,而老师的拥抱、抚摩、擦眼泪等安抚动作以及温柔的认同的话语,其实就是接纳了米米的移情,从而使他的兴奋点逐渐减弱。

处理时,老师对孩子的做法和行为不随便指责,对孩子的情绪不冷漠轻视,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感受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体验,采用角色对等的语言,如“哦,你一定很伤心……”,“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等等,来缓冲矛盾,从而使米米接纳了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的“认同”转变、稳定了米米的情绪。

案例三兰兰到底是害羞还是耍脾气兰兰是个5岁的女孩,她会经常对爸爸说:“我很想念你哟,你能不能早些回来呀?”早晚她都会亲吻爸爸;她会把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对妈妈说,哪怕是些很细微的事。

她会为下班的爸爸放鞋子,会拿着与妈妈一同去买回来的大包小包物品上楼梯。

会和爸爸、妈妈玩在幼儿园玩过的游戏,表演节目给爸爸、妈妈看,自觉地练琴和照老师吩咐的去做练习。

当父母带兰兰外出时,兰兰却和在家里截然不同,任父母怎样哄她,她都不爱说话,她也不愿意向叔叔、阿姨问好。

因而,妈妈下了个结论:兰兰很害羞。

虽然兰兰在家里也经常提起叔叔、阿姨,但在和叔叔、阿姨一起用餐时,她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妈妈去打听兰兰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说兰兰每天都第一个到幼儿园,很乐意当老师的小助手,为小朋友做这做那,也喜欢画画、弹钢琴、跳舞,几乎是班里数一数二的能干孩子,老师经常让她表现自己,让她锻炼胆量。

可是,她见了叔叔、阿姨不主动打招呼,在外面进餐时总没有好表现的情况一直没有多大的好转。

点评:从兰兰种种表现来看,她并不是害羞,而是在耍脾气,希望父母、叔叔、阿姨更关注自己。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兰兰是个自我意识发展比普通孩子快的孩子,她观察细致、情感细腻、好胜心也很强,特别在乎别人关注她、哄她开心。

甚至可以说,她较懂事,会分析成人的各种表现。

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情商发展的角度来看,兰兰的智力发展较好。

智力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的综合。

由于兰兰的智力水平较高,因而给老师和父母的印象都特别好。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

兰兰的父母认为她只是害羞,无疑为她的不良表现找到了理由。

其实,兰兰的情商发展水平是远远低于智商发展的。

情商的发展包括五方面的能力:(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3)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5)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因而,兰兰并不具备第2至第5种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她的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要点:分析对兰兰的教养方式不难发现,兰兰的父母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的偏差,对孩子发展情况认识不足,把耍脾气误看做害羞;分析兰兰成长的家庭环境,那是个四口之家,奶奶、妈妈都对兰兰过分关注,都想着种种办法照顾她、逗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