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充满独特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媒介,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增加人们的身体、心灵健康。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许多特点,如音乐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音乐的特点:1、审美取向的超脱,追求的是至善至美。

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标准十分高,其取向是追求至善至美,同时也是对道德、美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我们可以从目前所保存下的一些古代乐曲中感受到这种审美标准。

例如,乐曲《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无论从旋律、节奏、和声还是表达的情感上,都极其丰富而奇妙,充满灵性和韵味。

乐曲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蕴,则极具文化内涵。

2、以五度音阶为体系,丰富和复杂的音韵。

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体系以“五度音阶”为核心,也是整个东亚音乐的基本构成形式。

在中国古代的五度音阶中,相客称的“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仅表现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器乐等方面,还能够表达一些社会文化的信息。

3、鼓音、钟鸣的节奏和乐曲的和声为古代音乐特色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钟鸣、鼓音是常见的节奏体系,常出现于各种节日、庆典等群众性的活动中。

古代中国人所重视的是众所周知的文化秩序。

因此,古代音乐的 rhythm 和 harmonies,反映了复杂而严格的文化秩序。

古代乐曲的和声经常使用“邻音”、“隔音”等方法,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复杂的情感。

4、音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音乐家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历史影响和音乐成就的音乐家,如韩愈、曹雪芹、杜甫、李白等等,都是古代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创作成果、音乐理论的阐述、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音乐科技方面,中国的乐器设计也十分独特,比如古琴、琵琶、笛子等,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远古至隋唐时期音乐教育发展

远古至隋唐时期音乐教育发展

远古至隋唐时期音乐教育发展摘要: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年。

而有关音乐的历史,则大约有八千年可证。

说明我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相对于文字方面的教育,要更为久远。

大约从100万年前开始,远古时期的人类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垦生息,原始人开始制作工具进行劳动工作时,原始音乐就在劳动节奏中萌发了新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音乐教育;演变一、原始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乐舞,指的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人对声音的感受与探索,或许要比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都要来得更早一些。

自然界充斥着各种冲击人类感官的声音,大自然有着强大的神奇力量,于是人类的意识里出现了“神”。

“神”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音乐成为人与神沟通的桥梁。

原始祭祀活动的乐舞便是原始社会人类主要的文化活动,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如《葛天氏乐舞》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农牧生活,《朱襄氏之乐》主要目的是祈雨、宗教,反映远古人民对自然的敬畏。

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的一批骨笛,是目前我国音乐文化可追溯的最早年代。

二、先秦时期到了先秦时期,夏朝步入奴隶制社会后,政治经济的发展让奴隶主对音乐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了音乐的进步,出现了专职的乐师。

作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部史书《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录《大夏》是当时统治阶级的一种大型乐舞,由此可推测当时已经有了关于音乐的专门教育。

商朝时,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学校教育的基本条件。

《礼记·明堂位》中记载“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 瞽宗,殷学也;頖宫,周学也。

”可以看出礼乐教育较为完善。

西周时,礼乐不仅有娱乐作用,更发展为了帝王治理天下的一种政治手段,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音乐教育真正开始发展壮大,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学在官府”,但只有贵族才有上大学的权利,由此也限制了礼乐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与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国的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尤其是在古代,音乐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思想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与发展,不仅是人类音乐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世界音乐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得到了逐渐的发展和完善。

在商代时期,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和社交活动中,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而到了周代,古代音乐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许多名曲和器乐传世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二、儒家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关系儒家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提倡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提高人格修养。

儒家注重音乐的审美价值,强调音乐的秩序性和正义性,提出了“乐正声、志道和、思明、辨是非、达知天下”的音乐理念。

儒家还提倡礼乐之邦,认为音乐文化是国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汉代以后,国家设立了音乐官,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大乐、小乐、乐舞等宫廷音乐。

三、道家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关系道家思想也曾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噫吁戏,乐彼之丝,弹胡为余涂者也”,认为音乐是能够舒缓人心,陶冶情操的艺术。

庄子在《庄子》中也提到了音乐的观念,他认为音乐可以返回人们最初的情感本性,让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四、墨家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关系墨家的贯彻实用主义的思想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子提出了“管乐曲不可以偏”,强调音乐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也提倡大众音乐和普及音乐教育,对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五、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器乐、弦乐、管乐、鼓乐、歌曲、说唱等。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与演变音乐是自然界中最美妙的语言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也极具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1.西周音乐的历史传承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西周时期,中国音乐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都得到了形成和阐述。

西周时期,音乐已成为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精细,管弦乐器日渐丰富。

在《周礼》中提到,“乐者,宣情发节,和顺吉庆。

”可以看出,在古代,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结合,更是表现感情、宣扬美德、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工具。

2.唐宋时期音乐的复兴在唐宋时期,中国音乐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一时期建立了大量音乐组织机构,如以乐曲为特色的“大曲”,以及志向更高、规模更大的宫廷音乐,都表现了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对它的推崇。

此时期的音乐家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逐步完善了它的音乐理论体系。

例如,唐代的音乐家崔宗之,写下了《乐律全书》和《寄言乐律大全》等理论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成熟和完善。

3.明清民间音乐的繁荣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民间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在民间,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着个性化和娱乐化的特点。

由于明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民间诸如说书、弹词和京剧等艺术形式,并且多采用音乐伴奏,它们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民间音乐大量地吸收了当时的文字和情感,如《水调歌头》和《中国士兵》等,这些作品几乎都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

明清时期还流传了一系列著名古典曲目,如《阳关三叠》和《广陵散》等。

4.近现代音乐的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近现代的中国音乐面临了更加多样化的音乐需求。

其演变过程也被异样地发展和扩展。

20世纪初,由于师从日本或欧美音乐家的影响,涌现了一批从民族性脱离出去的“西式乐曲”。

20世纪后,音乐市场迎来了空前的多元化,从乡村到城市,从儿童识字到成年人的学校,甚至到传统的宗教场所和集市,都可以听到丰富的音乐形式。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古代音乐器乐是以石、骨、木等天然材料制作的乐器,如石钟、石簧、骨笛等。

这些乐器主要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社交性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乐律、乐曲、乐器等。

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尤以周朝的宫廷音乐最为繁荣。

《周礼》中记载了周朝宫廷音乐的制度和乐曲,如《大雅》、《颂》等。

这些乐曲以庄重、肃穆为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二、中古音乐的发展与演变中古音乐时期,中国的音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唐朝,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唐朝的宫廷音乐以乐舞为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舞蹈体系。

著名的乐舞有《霓裳羽衣舞》、《广陵散》等。

宋朝时期,音乐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音乐的社会影响力。

宋朝的音乐以民间音乐为主,形成了一种婉约、柔美的风格。

著名的民间音乐有《渔舟唱晚》、《阳关三叠》等。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即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三、现代音乐的崛起与多元化近代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逐渐走向现代化。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

这一时期的音乐被称为“新音乐”,代表人物有聂耳、冼星海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音乐教育和艺术创作,建立了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大量的交响乐、室内乐和声乐作品,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音乐进一步多元化和国际化。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

浅析中国⾳乐发展史浅析中国⾳乐发展史 中国⾳乐史是中国⾳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中国⾳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编带⼤家学习⼀下中国的⾳乐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七千余年的新⽯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可置疑地告诉⼈们,当时的⼈类已经具备对乐⾳的审美能⼒。

远古的⾳乐⽂化根据古代⽂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族中的所谓“三⼈操⽜尾,投⾜以歌⼋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春秋》所记涂⼭⽒之⼥所作的“候⼈歌”。

这⾸歌的歌词仅只“候⼈兮猗”⼀句,⽽只有“候⼈”⼆字有实意。

这便是⾳乐的萌芽,是⼀种孕⽽未化的语⾔。

【⼆】夏、商时期 中国⾳乐史图册夏商两代是奴⾪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族乐舞为⽒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为对征服⾃然的⼈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造福⼈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夏》。

夏桀⽆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蠖》。

商代巫风盛⾏,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主所豢养,在⾏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乐为职业的⼈。

奴⾪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以乐舞来放纵⾃⾝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暴露了奴⾪主的残酷统治,⽽在客观上也反映出⽣产⼒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使⾳乐⽂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鳄鱼⽪蒙制的鼍⿎。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音乐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早就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文明中,音乐教育起源于宗教仪式。

古埃及和古希腊等文明都有音乐与宗教紧密相连的传统。

通过音乐的表演和演奏,人们向神明祈祷,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古代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发展历程。

《周礼》中,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是培养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手段之一。

另外,古代的音乐家受到高度崇拜,被视为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逐渐开始走向专业化。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音乐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领域。

教堂音乐作为一种宗教的表达方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形成了独特而庄重的音乐风格。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开始建立,专业音乐教育逐渐完善起来。

音乐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各种音乐教材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到大众之中。

公立学校开始设立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音乐素养的培养。

同时,音乐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个人音乐能力,包括演奏技巧、音乐理论和创作能力等方面。

20世纪后半叶,随着音乐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音乐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新型音乐的出现,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

同时,跨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当前,音乐教育正继续发展演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教育逐渐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转向线上和远程教学。

音乐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鼓励学生从孩提时期就接触和参与音乐活动。

总之,音乐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浅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浅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浅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文介绍了从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

宋元,明清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对中国音乐教育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弊得失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者是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古代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代音乐历史古代音乐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音乐教育活动作为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具大作用,而且在今天将更加发挥着它应有的功能,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历史不过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①因为,人所追求的目的,应该是建立在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的理性思维,所确定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种目标。

如果这样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活动,看作是人类追求实现自我完善的构想的目标活动。

因为历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应当是进一步从历史中接受启发,并对其合理思想加以发挥,以为今天理论与实践发展之需要。

”②教育是什么?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每个时代的教育家们都有着自己对教育的观点,而中国的音乐教育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内容丰富,自远古时期开始音乐教育就开始萌芽。

一.远古时期远在几十万年前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就已经居住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辛勤的劳动,改善他们的生活,在这劳动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创造了音乐。

劳动的动作和呼声,给予了音乐以及舞蹈节奏和音调。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摘要: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从整体看,它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

音乐教育史介于音乐史和教育史之间的一门边线性历史学科。

它既从属于音乐史,又可视为教育史中的分科史。

研究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史中某些共有历史事件时,不难发现音乐史与音乐教育史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史音乐教育史视唱练耳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孔子的“儒家说道”到今天所倡导的“科教兴国”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教育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从中国古代发展至今它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道路,这说明时代的进步同样也推动着一定文化形态的相应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两个历史阶段。

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逐渐取代封建教育,近代新式学校逐渐取代传统的封建学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发展、成熟等几个阶段,从教会学堂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启蒙教育、初高级师范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一步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专业音乐教育。

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音乐教育就好比一个新生儿,她需要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方能茁壮成长。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来华的外籍商人、传教士、政客等西洋人络绎不绝,由于他们的到来,中国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他们所带来的一切文化、物品、风俗习惯正不自觉的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悄然声息的改变着他们的观念意识形态,并且也就在这个时期,西方带来了影响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基督教育。

基督教文化作为宗教文化的一种,它在中国的传播确实给早期的音乐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正如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他的《基督教会与教育的关系》一文中所记载的“教育在培养把西方文明的科学、艺术引进中国的人才方面十分重要,中国与世隔绝的日子已屈指可数,不管她愿意与否,西方文明与进步的潮流正朝她涌来,这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必将遍及全中国”当时就有许多传教士在中国开办蒙养院、教育学堂、书院、女塾等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从不同程度上都开设了音乐课,如:“崇信义塾”“上海清心书院”“圣芳济书院”“中西女塾”等,根据相关记载,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所创建的“圣芳济书院”刚开始只招收西方的儿童,但自1880年开始,该院对中西学生都有招收,其中就开设了音乐一课,并且在后期的发展中中国学生与日俱增。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一、我国音乐教育的起源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

在最早的乐舞葛天氏之乐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①意指葛天氏之民抄起牛尾,踏足而歌的情景。

虽然这些并不是狭义上的音乐教育的范畴,但从广义上来讲,也给了百姓娱乐和教育的作用。

我国古代已用音乐为政治所服务。

乐教已成为上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最早的专职音乐教师。

接着,我国《周礼》中记载过最早的学校为“成均”之学。

“成均”是五帝时期的教育机构。

《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

”而它作为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是有章可循的。

郑玄在《周礼》《礼记》的注释中指出:“均,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成均”以教化音乐为重要内容。

“成均”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二、近现代至当代的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一)借道日本,从日本引进教学思想。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华之门从此被打开,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这样的社会情形引起我国许多有志之士的思变之路:我们中国如何才能抵御列强的侵略?如何才能强大?一部分人主张兴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西音乐文化也开始碰撞。

1898 年康有为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②的建议,效法日本的“把西学效仿西方音乐”的唱歌教育。

我国当时留学日本的沈心工、李叔同等人推崇这种教育理念。

(二)美欧音乐教育在我国传播。

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不仅借鉴日本,也借鉴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模式,开设西方音乐课程,传授西方理论知识。

具体来看,音乐课程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以唱歌、乐理、欣赏和乐器这四项内容为主要的音乐教育体系。

另外,教育家们还编写了中小学教材,如萧友梅编的《新学制乐理教科书》六册,是“最早一本由我国音乐教师撰写的系统性的乐理教科书”③。

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运用了欧洲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编写方法,是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典范教材。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演变历程
中国的古代音乐教育,由混沌中一脉相传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早在史前时期,中国就存在着音乐活动,从五千年来的岩画中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萌芽。

此后,音乐
情绪、教育规律、贵族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大致构成
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演变历程。

一是古代中国的音乐情绪,它主要来自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观念,由“六艺”而形成。

“六艺”全称为“礼、乐、射、御、书、数”,即礼乐、射御、书数,主要是关于乐理、
乐器和礼乐方面的教育,是当时传统礼仪及一些政治、宗教活动的要素,所以一般俗称它
为“六艺”,也概括为“艺术”。

在当时,这种系统的音乐观念早已深入民间,开始起色。

其次是古代音乐教育的贵族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贵族文化在古代中国极为
受重视,对音乐教育也有很大影响。

古代宦官的一般培养就是学习礼仪和音乐,成就了许
多优秀的音乐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祖赵钟鼓、白居易文子琴等。

总之,古代中国的音乐
文化在贵族文化的引导下得到了发展。

最后是不同民族间音乐教育的交流,在不同民族间音乐间的交流,成就了富有诗意的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从春秋至秦汉,音乐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发展得益于齐、楚、燕、秦、赵、魏等各个民族当时的贡献。

通过彼此交流,早期的音乐活动如竹笛、铜鼓、
马头琴等乐器的演奏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演变历程,主要由音乐情绪、贵族文化和
不同民族间的音乐交流而构成,深刻的影响到了今天,也催生出众多的优秀乐器及演奏技法,因而也深入民间,构成了一个引人向往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这段时间内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歌唱和敲击乐器,用于祭祀、娱乐和传递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音乐逐渐发展出丰富的乐器和音乐形式,如箜篌、筝、磬等。

2. 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时期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时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浮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如韩非子、子夏等。

他们对音乐的研究和创作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3. 唐宋时期的音乐繁荣唐宋时期(公元618年至1279年)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在宫廷和民间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宫廷音乐受到皇帝和贵族的赏识,形成为了独特的宫廷音乐风格。

民间音乐则广泛流传于百姓之间,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份。

4. 明清时期的音乐衰落与复兴明清时期(1368年至1912年)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低谷时期。

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动荡,音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压抑。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音乐家坚持不懈地保护和传承着古代音乐的传统,为中国音乐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5. 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创新近代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浮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音乐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6. 中国音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音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传递情感、表达思想、传承文化。

中国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音调、旋律和节奏,传达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综上所述,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的起源到当代的创新,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浅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之发展

浅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之发展

浅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之发展作者:张川来源:《高教探索》2017年第09期我国古代音乐最初源于人类的劳动、祭祀、生存等多方面,而最早的音乐教育是从人类音乐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产生了。

在人类的生活和宗教活动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实施音乐活动的同时,音乐教育活动已经发生。

《尚书·舜典》中说:“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说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专事音乐教育的现象。

我国传统音乐学中有一个术语和概念叫做“均”,“成均之学”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夏朝的音乐教育因“庠”的出现,产生了初具独立形态的教育机构。

随着贵族子弟的出现,又先后出现了“序”和“校”两种新的学校,主要是军事用途,激发军队士气,鼓舞战斗志气等。

到商朝开始有了相对正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场所,也为后来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系统的搭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当时很多人非常崇尚“尊神”活动,通过唱歌、跳舞、鼓乐等各种仪式配套完成,因此“以乐造士”是商朝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到西周时期,统治者利用音乐教育形成了为自己统治的政治化工具,通过在“国学”中教音乐,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等举措实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造成了以“士”阶层的形成、诸子百家音乐思想提出及实践为主要特点的音乐形势,音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孔子还针对音乐教育选编并整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后续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海林编写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一书对历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梳理,详细盘点了我国历代音乐教育,对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教育的宫廷音乐机构的编制与教学管理展开讨论,总结了宋、辽、金、元时期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对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论述了孔子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他针对音乐教育选编并整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与音乐文化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与音乐文化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与音乐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是指中国古代文人对音乐的创作、演奏和欣赏。

古代文人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时期。

诗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歌谣都有音乐的配乐。

古代文人在创作和演唱诗经时,往往会使用特定的乐器来伴奏。

箫、琴、瑶琴等乐器都是古代文人音乐中常见的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人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唐代,文人音乐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文人音乐多以诗词为歌词,常以琵琶和箫为伴奏,展现出浓郁的情感和艺术表达。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包括李白、杜甫等,他们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优秀的音乐家。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文人音乐以词为主要形式,词是一种独特的韵文,与音乐结合后,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唐代著名词人苏轼是宋代文人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情感,还融入了深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宋代的文人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注重音乐的艺术性和修养性。

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音乐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古代文人音乐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精致,注重音乐的内涵和意蕴。

古代文人音乐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如绘画、书法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音乐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赞助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各个阶层的广泛参与和传承。

古代文人音乐的传承不仅是一种艺术传统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演进

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演进

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夏商周时期:音乐教育的系统化和贵族化音乐作为社会文化形态,在古代出现直接从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号子。

原始音乐广泛出现于宗教祭祀活动。

夏商周时期出现学校的组织机构,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

《孟子》中: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商朝的音乐歌舞是进行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

统治阶级学习音乐教育,是为达到维护阶级统治的目的。

周朝推崇礼乐执教,从对天神的祭祀转移到强调等级制度的社会道德规范。

《周礼春官大司乐》提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成均即为古代学校,大司乐即为中国古代的乐官。

有学者将成均解释为以音乐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学校[1],这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不涉及建立机构。

并且成均之法解释为乐律学理论明显过于狭窄,具体参见刘勇的《成均之法辩》。

[2]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音乐教育思想的一枝独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史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璀璨时代。

音乐教育突破周朝礼乐制度的刚性制约,私学逐渐在各地兴盛。

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中,最为重视音乐教化功能的是儒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音乐教育的倡导者。

孔子花费多年的心血整理古代文献资料,其中对于《诗经》的整理和教授,对于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的弘扬和践行,为中国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能够培育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提升人的精神生存世界。

他将音乐作为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必备环节,列入教育课程,并视为君子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孔子强调礼乐治国,将礼乐并重,并通过礼乐教育贯彻儒家学说仁的道德实质,实现教化民众,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

在《论语阳货》中,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要求从礼仪的玉器、钟鼓等外在形式中发掘所承载的教化内涵。

在这里,孔子对音乐实现了祛魅化和人文化的双重进程,消解音乐与巫术相联系、与鬼神相沟通的形而上的神秘功能,建构了音乐人文化的教化功能。

探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演变

探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演变

课程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26· 己的想法。

总的说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首先应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高职教师普遍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人数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在做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没有明白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在做知识储备。

2、学习的动力不足 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较少,学习必须依靠外部因素的约束才能进行。

3、厌学情绪较大这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经过调查厌学情绪并非存在于各科学习中,而是存在某些科目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是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有关,或者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及个人喜好有关,或者是因为以前基础较差,现在想学学不会等各种原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下面针对《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特点,谈一下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一、首先给学生描绘一下毕业后美丽前景在建筑英才网2016年薪酬查询中,建筑设备相关岗位(仅限河南):给排水工程师5035元/月,暖通/热力工程师4886元/月,电气工程师5809元/月,弱电工程师5216元/月,水暖工程师5334元/月,绘图员3239元/月,项目经理9017元/月,通过具体岗位的薪资待遇,帮助学生提前确立毕业后的工作目标及现阶段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具体方法是:1、通过课程实训,按照工程实际运行方式,让学习好的同学做施工队长,给学生提供施工图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给水、排水、采暖等建筑设备工程,在安装过程中学习如何识读施工图、相关规范的具体规定和安装技能。

(实施的难度较大,需要学院提供相关场地和设备,但是效果较好)2、经常做一些小测试,把刚讲的内容以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要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重点是要把测试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古代音乐的历史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当时音乐是宫廷文化和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了民间,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朝时期,音乐达到了高峰,成为了当时文化的代表。

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古代音乐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贯穿其中的是“礼乐”的精神,即使用音乐来陶冶人的情操,是“乐则天下泰”。

二、古代音乐的种类和形式中国古代音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宫廷音乐中,有皇家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有独奏乐器的流动曲目,有太乐、雅、颂等音乐种类。

其中太乐是贵族阶层使用的音乐,体现了尊贵、庄重的气质。

雅乐则是以“庄重、采乐、和乐、容止、肆意、康乐”为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具特色的传统音乐种类之一。

民间音乐则是以歌唱和奏乐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音乐有很多种类,如词曲、笛子、古琴等。

三、古代音乐的特点1.依据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理念。

古代音乐往往是围绕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哲学思想来构建的。

其中的哲学思想对音乐的源头、类型、用途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注重音律的调整。

中国古代音乐注重音乐的调和、和谐,即注重音律的调整。

在古代音乐中,音乐学派有两种,一种是律学派,一种是声乐派。

律学派将音乐看成是音律的固定练习,强调音乐必须在严格的律程、律度之内进行。

声乐派则认为音乐应该通过感性的方法突破音律的桎梏,为音乐注入更多的灵魂和情感。

3.强调音乐与道德的关系。

中国古代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道德教化工具。

中国古代文化认为“音乐之道,可以德声”。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乐曲的名称、内容、乐章的章节、乐曲的演奏方式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道德观念。

4.注重音乐与社交的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一个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伟大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体创造的。

我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发展之后,不仅积淀了各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艺术智慧,更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

所以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教育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既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

从现存的远古传说以及各个文化遗址地区出土的原始乐器中可以看出一些中华民族早期的音乐成就。

乐器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工具,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着鲜明的时代属性。

原始社会的乐器,较为简单、粗糙,一般用骨、土、石、竹等材料制作,主要是由一部分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演变发展而来。

我国考古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乐器:有陶土制成的鼓--土鼓;在远古时"石"或"鸣球"的石磬,可演奏一些简单的旋律;古老的吹奏乐器埙在这一时期多为一音孔和二音孔,可以吹奏出合乎乐律的不同音高。

还有从狩猎有关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来的骨笛。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根据科学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八千年可考的历史,及当时吹奏乐器的发展情况,而且,说明当时我国已有六声、七声音阶的可能。

这些事实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我国音乐在近八千年左右时的发达情况;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骨笛及XXX的发现,更向我们展示了迄今六千多年前中国音乐发展的高度;而那“如火烈烈”的远古“乐舞”,则向我们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里所产生的宗教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求。

音乐在中华历史文明中的发展与影响

音乐在中华历史文明中的发展与影响

音乐在中华历史文明中的发展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音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这段历史见证了音乐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古代的音乐分为雅乐和俗乐两大类。

雅乐是贵族阶层的音乐,是为了祭祀和宴会而演奏。

俗乐则是广大民众的音乐,它更加注重民间性和通俗化。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雅乐。

雅乐流传最广的是《周礼》中的乐章,这些乐章有固定的曲调和乐器编制。

在雅乐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编钟、编磬、筑琴等,这些乐器不仅在音色上很独特,而且在制作和演奏技术上也要求很高。

雅乐的发展深受社会制度和礼仪的影响,因此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衰落。

而在古代的俗乐中,更多地融入了民间的生活和习俗。

农民在耕作和庆祝丰收时会演奏农乐,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游乐会、庙会等宗教和娱乐活动中也会有众多的俗乐演出。

在唐宋时期,俗乐发展到了巅峰,不仅音乐技巧精湛,而且风格多样,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开放。

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曲调和乐器上,还体现在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上。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主要有《乐府琴谱》和《应合陶音谱》等,这些理论对后来的音乐创作和演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代音乐教育注重培养音乐才能和修养,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家族。

他们通过创作和演奏,将音乐的艺术魅力传承给了后世。

音乐在中华历史文明中的发展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古代音乐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去。

希望音乐能够继续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妙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文介绍了从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

宋元,明清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对中国音乐教育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弊得失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者是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古代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代音乐历史古代音乐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音乐教育活动作为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具大作用,而且在今天将更加发挥着它应有的功能,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历史不过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①因为,人所追求的目的,应该是建立在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的理性思维,所确定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种目标。

如果这样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活动,看作是人类追求实现自我完善的构想的目标活动。

因为历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应当是进一步从历史中接受启发,并对其合理思想加以发挥,以为今天理论与实践发展之需要。

”②教育是什么?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每个时代的教育家们都有着自己对教育的观点,而中国的音乐教育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内容丰富,自远古时期开始音乐教育就开始萌芽。

一.远古时期远在几十万年前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就已经居住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辛勤的劳动,改善他们的生活,在这劳动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创造了音乐。

劳动的动作和呼声,给予了音乐以及舞蹈节奏和音调。

当时的音乐多数以歌颂部落的图腾以及天神为主,而且多数都是歌舞,也有了专业掌管乐官。

在远古尧舜时期有一位杰出的乐官名叫夔,他负责掌管部落里的祭祀等活动的音乐,同时也负责教导乐人以及贵族子弟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

说明在尧舜时期便有了类似于音乐教师的音乐家,但当时的音乐教育系统还不完善,还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承祭祀音乐,以保证祭祀活动的正常进行。

远古时期的音乐教育还没有被统治者重视,没有统治者的关注音乐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夏商尧舜时期氏族公社已经处于发展末期,夏商时期基本上是奴隶制度。

由于生产的发展,房子,牲畜,农产品开始成为各个家庭的私有财产,氏族里出现了富有的大家庭,出现了贵族。

战争中抓到的俘虏开始成为了奴隶,于是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这对当时的音乐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时的音乐不再是以歌颂天地,祖先图腾为主,慢慢的转变成为歌颂统治者。

统治阶级利用音乐加强其神权统治;接音乐来歌颂自己的战功,以威慑人民;再这同时他们又利用音乐来当作荒淫享乐的工具。

夏商朝开始便有了学校的雏形,夏名为校,商名为序。

任教老师为宫廷乐官,主要教学对象为贵族子弟及民间选拔上来的青年乐人。

主要教学目的为教育贵族子弟,约束其德行,以及愉悦君王。

商朝,开始管理音乐的官员称“师”,如商代的师涓。

当时的音乐教育体系也还是很简陋的,没有很系统的制度。

但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有了固定的场所以及模式,与之前的音乐教育系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

三.西周春秋战国经过夏商的奴隶社会时期而进入西周的封建社会初期。

西周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

民间音乐得到了发展,再这个基础上统治者组织起了庞大的音乐机构,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以及完整的音乐教育制度。

周朝最重要的宫廷音乐机构为春官,归“大司乐”领导。

这个音乐机构的职务主要有三个方面,音乐行政,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就音乐教育来说,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这个机构培养的对象为,主要是王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从民间选拔上来的青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配合统治者对任命进行音乐统治。

在周时期建立了明确“礼乐制度”,这也说明了礼乐在当时倍受统治者的重视。

因此礼乐便是贵族子弟们的必修科目。

在周朝,贵族的政治生活及日常交际,都不能离开“礼”、“乐”,所以在贵族教育中,诗、书、礼、乐是主要的内容,并称“四术”。

贵族子弟必须到“辟邕”去学习音乐和舞蹈,由大司乐官署教授以“乐德”、“乐语”、“乐舞”。

6岁到10岁为学前阶段,学习识字,算术,方位,乐德,乐仪,乐舞。

从13岁到20岁循序渐进地学习各种歌舞礼仪。

《礼记·内则》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帛,舞《大夏》。

”并且规定了一年四季的学习程序以及其他学习制度。

包括考选、入学、升学、毕业、奖惩等等,对于乐师的训练也有规定。

西周的音乐教育以宫廷发展到典型,形成了完整的音乐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有统治者的支持,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音乐教育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其教学目的为配合统治者对人民进行音乐同志为主。

周公旦——是周代对音乐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开创了古代礼乐制度的先劾,以教育为利国安邦之策,讲伦理道德,艺术教育,行为规范,审美规范,综合起来,被认为是古代文化教育的杰出代表。

他所创的礼乐制度实质是一种社会交往制度,核心体现周代宗法制度及分封制度所形成的社会等级规范。

在这里“乐”被重新确立了它的社会交往功能,以规范不同社会地位的贵族在宗法制度及社会交往中上下尊卑的行为规范。

公元前770年周灭,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随着周朝的灭亡,周朝的礼乐制度失效,雅乐也开始衰败,形成了礼崩乐坏格局。

雅乐的衰败俗乐开始兴起,此时的民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音乐的声音。

由于春秋后期贵族内部的斗争激烈,许多贵族的地位被动摇。

音乐学术文化逐渐走出高级贵族的圈子,扩大到中下级区。

没落贵族家庭出生的孔子总结了“官府之学”,开创了“私学”,也就是私塾。

受到前代的礼乐思想影响,音乐已经融入文学文化中,主要体现在诗歌中,例如:《诗经》《离骚》。

而诗歌是“私学”中最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

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高度活跃,促使音乐教育得到推广。

影响当时音乐教育的三大美学理论:1.儒家,以尽善尽美为音乐标准,核心音乐思想为“仁”,将音乐活动与合乎社会理想的仁结合起来,“兴观群怨”是他的社会学标准;2.墨家,提出"非乐"的观点,认为统治者享乐无度,劳民伤财; 3.道家,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而心悦”,对音乐采取虚无主义的观点,排斥音乐。

四.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得到巩固,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文化的发展。

在这时期国家设立了重要的音乐机构——“乐府”乐府——始于秦兴于汉的中央音乐机构,它的职务主要有四个方面:1.采集民间音乐进行加工整理。

2.进行音乐表演。

3.进行音乐教育传承以及音乐理论研究。

4.制作乐器。

乐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对音乐的集中整理,创作,改编等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其后几百年的音乐仍然有着影响。

乐府是一个中央音乐机构,无疑它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它集中训练培养乐人为统治者服务,采集民间歌舞整理改编让乐人学习,取悦君王。

它见证了西汉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最后随着汉王朝的衰落而被撤除。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也是南北方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代。

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被忽视。

但音乐文化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宗教音乐大大的发展起来,各族统治者利用宗教麻醉人民和统治人民。

而苦难中的人民也想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易于接受宗教。

当时影响较大的音乐思想有二派:1.主张复古,反对民间音乐,反对少数民族音乐,反对外来音乐,而且不赞成“新变”,以隋高祖,牛泓,长孙无忌和杜佑为代表;2.一方面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以及音乐内容的重要性,给与当时已经冒出头来的唯美主义,纯技术观点以有力的打击;揭穿“雅乐”的腐朽性,对极端复古主义有一定距离。

此观点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五.隋唐五代隋唐以来,由于王权的统一和国内各族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国内各族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

边区各族音乐家大量来到内地以及汉族音乐的不断传入边境各地,使得国内各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更加繁荣兴盛。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当时有很多亚洲国家派人到中国留学,学习音乐。

作为首都的长安更是国际性的音乐领域。

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

大乐署教坊和鼓吹署属于太长寺,梨园属于宫廷。

唐代政府对乐人的训练和考核有着相当严格的制度。

大乐署掌管雅乐,也管燕乐。

由若干位负责教学,乐师们每年都要经过一次考核,评为上中下三等;满十年后要进行一个大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的好坏决定职位的上升,下降或者除名。

乐人必须学会50首难曲才有资格演出,才算毕业,这大约要花上15年的时间。

在那时也有短时的训练,难的“大部伎”学三年,次难的部伎学二年,容易的“小部伎”学一年。

学不成的就从大乐署调到另一机构——鼓吹署,当时政府对于音乐的要求极高,从学习的时长和必须学会的难曲数量就可以看出。

鼓吹署掌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负责训练鼓吹乐人。

乐人的专业程度也不如大乐署,相对大乐署要次一级。

教坊是管理教习音乐,管理艺人的机构。

有教坊五处:内教坊在宫廷有一处;外教坊有四处,两处在西京长安,两处在东京洛阳,直接隶属宫廷不归太长寺所管。

这里主要训练在宫廷表演的"内人","官人"是直接在贵族面前表演的艺人。

梨园是专习《法曲》的音乐机构,其讲学地点在宜春北苑。

因为唐玄宗很懂音乐,梨园中的艺人有时在演奏中发生了错误,唐玄宗常为他们指出,并且校正他们,所以他们又被称为“皇帝梨园子弟”,就算是黄帝的学生。

这一时期是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音乐倍受统治者的喜爱!因此音乐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此以及之前的历史可见,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统治者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六.宋元北宋统一中国以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都市依然是音乐活动的中心。

当时的说唱音乐,歌舞百戏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以及推广。

这一时期延用了上代的教育机构——教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