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病
荷兰病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下降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
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
不过,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
这被称为支出效应。
“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一种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
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1979-80年,石油价格又涨了一倍,结果,1980年末,石油贸易条件是1972年的7倍,这种“石油意外收入”占尼日利亚70年代和8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的23%。
荷兰病
总结
所谓“荷兰病”是指人们对某一 事物过度使用过度依赖而导致的 其它方面薄弱,即不平衡问题。 当该优势出现摇动时、由于不平 衡导致的应对变化能力的下降,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问题也就随 之而来。
+
一个经济领域的优势过于明显以至吸引太多 发展该领域所需的生产要素,抑制了其他经 济领域的发展。当该产业由于发展过度导致 生产要素缺少时,其发展将难以维系,以至 出现经济发展中的停产失业等问题。
辽宁省阜新市 问题: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面临资源枯竭的问 题。
解决方法:第一板斧:协调其它城市,转移牢动力。 第二板斧:就地发挥城市功能,尽量为 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第三板斧: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发 的实际情况, 协调各生产要素,调 整产业结构,逐步改 变经济发展支点,减 少对单一优势产业的 依赖。
那么启示就来了
苏
联
解
体
长期以来,苏联集中力量,尽力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在军事工业、科技领域有了 能够和美国一较高低能力。
但由于长期将生产要素侧重于重工业,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使 得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和美国明争暗斗时仍要使人民忍受饥荒之苦。经 济的落后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
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 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它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原油:20世纪5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 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 发展石油天然气行业,使资源出口剧增,国际 收支出现顺差,经济异常繁荣。可是,蓬勃发 展的天然气产业却严重打击了农业和其它工业 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 纪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 口下级,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 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本重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简答题1.什么是“荷兰病”,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
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相关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
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咒”。
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1)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本币升值。
2)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减少,失业激增。
3)初级产品出口的兴旺被其他部门生产萎缩抵消。
4)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5)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徒然下降,甚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界定: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
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
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
特征:1)没有现代科学技术;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3)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4)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质:1)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2)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
(2)起飞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界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
由来:1)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
2)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
荷兰病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0世纪7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但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部分资源大省显现传统“荷兰病”、“资源诅咒”现象大量研究揭示了一个“成也资源、败也资源”的经济悖论: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高价值资源的发现,中短期内会激发一轮资源投资热和经济增长高潮,并带来迅速的财富增加,但在若干年后却出现经济增长逆转,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如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荷兰病”。
近年的跨国比较也表明,自然资源匮乏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一直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而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其发展速度却都很低(“资源诅咒”)。
究其经济原理,自然资源开发热会带来某些资源品的价格高涨,在大量资本和人力涌入该行业追逐高利润的同时,却同时抬高了所有部门的要素价格,随着部门间贸易条件的调整以及本币升值,“要素转移效应”和“产业挤出效应”会使得国内制造业逐步萎缩(去工业化)。
为补偿损失,该国可能对制造业实施贸易保护,却反而使制造业的内生创新动力不足而不断失去国际竞争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独享上天赋予的丰裕资源或谓幸事,但它并不必然导致好运,反而可能与一些对可持续增长极为有害的变量相联系,例如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因资源业所要求的技术程度低)、贫富差距扩大、腐败和寻租盛行等等。
类似情形在非洲和拉美表现得极为突出。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资源稀缺、中间品需要进口的制造业大国,因资源部门意外繁荣而引发普遍的要素价格上涨和产业排挤效应,也许不会在中国全面上演。
老欧洲的困境:从“荷兰病”到荷兰模式
本, 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 工会 、 企业和政府三者共 同发挥了协商合作精神 ,劳资双方在政府参与下达
第 l 第 l 期 O卷 1
老欧洲的困境: 荷兰病’ 从“ ’ 到荷兰模式
陈 江生 郑 智 星2
(. 1中共 中央 党 校 国 际战 略 研 究所 教 授 、 济 学博 士 ;. 经 2中共 中 央党 校 研究 生 院硕 士 生 , 京 10 9 ) 北 00 1
[ 摘要 】 二十世纪6 年代荷 兰 已是一 个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国家 , 0 但随着传统制造业成本上升 , 兰经济中的 荷
20 年 1 08 1月
中 共 石 家 庄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J UR O NAL 1 E A T NI R r Y F HHI HU OF M P R YU VE s r O S AZ ANG r Y OMMr r E c c C rC r E OF P
N0 2 o8 v.0 V0.O No 1 11 . 1
①资料 来源:t :w wif r/ t d u st e/O 8 2 ed t hp/ w . . g x md pb// o O / / oa l t/ m o ee fw 2 O w a
・
4 ・ 4
了商业利润, 而刺激投资的增加 。 、 从 二 增强 了产品
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使净出 口增加 。 、 三 提供更多
“ 解雇保 护 ” 制度 的 同时 , 开工 资档 次差别 , 拉 引进竞
其次 ,福利制度改革在没有引起社会较大反响 的基础上得以顺利实施。虽然荷兰政府在整个过程 中没有取消福利制度( 实际上不可能 )也未对福利 , 政策进行实质性的调整 , 没有减少相关的福利项 目。 但通过加强福利发放管理 ,并适 当地减少福利补贴 金额 , 同时实行部分福利私有化 , 克服了长期的福利
荷兰病ppt课件
11
“中国式荷兰病”
• 定义:来自各种源头的外汇大量涌入,对 整个国家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 中国式“荷兰病”原因:
• 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外资
的大量流入
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
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国际竞争力降低、
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最终拖累经济发
展。
12
“中国式荷兰病”
1.“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 影响分析
➢一方面,在繁荣的加工贸易和对外贸易带 动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几乎以平 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到去年 已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特别地,中 国人均GDP也加速增长并成功地翻了一番 多,显然,中国大力开发外向型劳动力密 集型产业收获了巨大财富
同时,我国物价水平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
13
➢ 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的繁荣以及相关产业劳动力工资收入的提高 ,我国也产生了显著的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大转 移,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转移效应”
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 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 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新出现的部门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夺走了资源。具体地说,新部门通 过施加工资上涨的压力夺走了劳动力,通过市价利率上涨的压力夺走 了资本。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中,原有的工业部门萎缩了。
高失业率、低增长、高财政赤字和高通胀的陷阱
荷兰病简介
5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事实上,20世纪70年
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
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
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
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认识
荷兰病名词解释
荷兰病名词解释荷兰病(Dutch Disease)是指一个国家由于资源开发或者出口导致汇率升值,大宗商品出口盈余引起的宏观经济问题。
这个术语最早是在1977年由经济学家扬勒·阿博姆(Jelle Zijlstra)提出,他是荷兰国家银行的前总裁。
荷兰病这个词的来源与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大量天然气资源有关。
这导致荷兰的能源出口大幅增加,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
然而,由于大量外汇流入,荷兰盾升值,这对荷兰其他产业如制造业和农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个案例使得人们认识到,资源开发或出口导致外汇收入增加,可能会导致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荷兰病的主要特征包括资源繁荣时汇率升值,资源部门的就业和利润增加,但非资源部门(如制造业)的就业和利润下降。
这是因为资源开采或者出口的盈余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引起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使得其他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非资源部门的产业发展受到抑制。
荷兰病可能带来以下几个负面影响。
首先,资源繁荣导致的汇率升值,使得国内其他产业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出口价格上升,进而减少出口数量,降低了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资源出口导致资源部门获得巨额利润,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该领域,导致其他产业的人才流失,进而削弱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三,资源繁荣可能导致其他行业的部门倒退和萎缩,减少了国内产业的多样性和韧性。
为了缓解荷兰病的影响,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政策。
首先,利用资源盈余,加大对非资源部门的投资和支持,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减少汇率升值的压力,保护其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对资源部门进行监管和规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开采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帮助缓解荷兰病。
总之,荷兰病是一个国家由于资源开采或者出口导致汇率升值,资源部门的盈余增加,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下降的宏观经济问题。
案例六: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
“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一、案例介绍荷兰病的名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那以前,荷兰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后来,荷兰在北海开发出了新的天然气资源。
结果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冲击导致油价上升,都给荷兰带来了意外的收入。
但情况似乎对荷兰不利,因为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其生产出口产品制造业就越是萧条。
由于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资和利润大幅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使得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逐渐丧失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荷兰病”。
指的是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繁荣结束后,经济增长崩溃。
因此被有的人称为“资源诅咒”。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
印度尼西亚也是分享石油意外收入的国家。
但是印尼政府在整个飞速发展时期,力争收支平衡,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印尼政府采取了政策将石油收益用于经济发展。
首先,扩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包括资助灌溉系统,鼓励优良品种,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增加农业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实际升值,维持其真实的水平,使非石油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7%的增长率。
墨西哥是仅次于巴西的拉美第二大国,该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过去,由于政策不当,墨西哥也曾走上片面强调发展石油工业的资源诅咒之路。
该国的石油收入虽然较高,但没有用于发展其他产业,而是把钱用在了弥补财政赤字上,结果墨西哥的石油工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他产业却发展缓慢。
后来墨西哥接受了资源诅咒的教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走新兴发展的道路。
1994年墨西哥加入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共同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借助于该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把石油输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个石油进口国,把从美国获得的资金和技术,转而又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建立兴旺的出口加工业,也就是纺织行业,进而又把纺织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资源魔咒”——“荷兰病”
“资源魔咒”——“荷兰病”秦为胜“资源魔咒”是一个经济术语,它是指拥有大量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将不能带给这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和好运,用非洲人的话说就是“上帝在赐给一个地方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附带上了一个咒语,它将诅咒这个地方的人得不到好运”。
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出口发达国家的荷兰因在北海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其它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许多国家由于单一依靠某种资源或农矿产品出口带来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正是中了“资源魔咒”,而出现“荷兰病”。
一般来讲,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容易遭受“荷兰病”的袭击。
一、瑙鲁的“鸟粪魔咒”在太平洋中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美丽的珊瑚小岛,面积仅22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它就是曾经很富饶的瑙鲁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之一。
全岛略呈椭圆形,四周被珊瑚礁所环绕,海岸地带是一片银白色的沙滩,由此向内地面逐渐升高,是一圈近300米宽农作物环岛地带,再往里是高12-60米的珊瑚峭壁。
从峭壁的横纹推测,瑙鲁岛的形成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了,峭壁之上,就是占全岛面积85%以上的台地。
也就是瑙鲁国的主体。
瑙鲁国因离赤道仅53公里,所以终年气候炎热,雨水较多。
这个岛国人口虽少,却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它的财源主要来源于岛上丰富的磷酸盐矿,在中部台地,全岛约70%面积被“磷酸盐矿”所覆盖,它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磷肥,厚达6-10米,总蕴藏量1亿吨左右,它是长期堆积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
全国就业人口的60%从事磷酸盐矿开采业,年产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巨额的鸟粪收入促进了该国社会福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实行免税,免费住房、用电、打电话、医疗等,每三个人就有一辆汽车,但是这个国家从食品到淡水都需要进口。
荷兰病之于中国
荷兰病之于中国中国有荷兰病吗?找了半天的资料,把它们一一读过去。
按理来说,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有两种立场。
一种是有,另一种是没有。
事实上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主流看法是隐隐约约地说中国有荷兰病,这类文献先是研究国外的案例,然后对中国提出警惕。
言中充满了对中国经济极速增长的恐慌。
而分析之后,我的观点是:首先认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背后的一些问题,但明确指出中国没有荷兰病而且将来发生荷兰病的可能性也很小。
这是我国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产业升级问题。
警惕荷兰病,对中国中西部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纵观各发达国家经济崛起的历史,当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经济增长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成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才能安全度过这个阶段,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目前,从国际、国内以及中部经济形势来看,原油、煤炭、电力、运输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大的增长期。
除了以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金成本等为特征的高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之外,我国的和平发展成本也在逐步上升。
这种高成本增长是我国企业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它将对中国很多以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资金为优势的区域、企业提出严峻的考验。
同时,由于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与波动、汇市升值压力、贸易和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加剧。
这对地处中西部的省区来说,“产业结构失调已成为制约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缺陷可归纳为六个字,即:偏(产业结构演进中出现偏差)、僵(经济体制僵化)、小(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较小)、弱(科技创新能力弱)、重(重复建设导致产品结构趋同)、低(对外开放程度低)1”。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理论出现偏差: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和领导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多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荷兰病”: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停滞
[案例2 —17 ] “荷兰病”: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停滞一何谓“荷兰病”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繁荣固然能改善国际收支地位和提高国民收入,但也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某些不利的变化。
二战后荷兰在各个经济淋浴都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繁荣,通货膨胀率很少超过3% ,GDP增长绿极少低于5% ,事业率也只在1%左右波动,这一数字远低于同期美国的事业率。
60年代,荷兰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随着开采量和出口量的上升,天然气出口收入快速增长,1976年达20亿美元,经常项目从1967—1971年的年均1.3亿美元赤字变为1972—1976年的年均20亿美元顺差。
但是,天然气带来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财富,而且还有一系列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正常运转的副作用;天然气出口收入的急剧增长提高了荷兰货币(盾)的外汇绿,70年代中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工业生产率的下降又导致失业率上升,从70年代初的1.1%提高到70年代后期的5%以上。
这种由初级产品出口收入的剧增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后来被称为“荷兰病”。
二“荷兰病”的病例出现“荷兰病”的不止荷兰这一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1.尼日尼亚。
在第一次石油出口高峰到来以前,尼日尼亚是非洲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尼日尼亚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该国在可可、棉花和橡胶方面出口实力强大,使得这样一个人口急剧增长的国家保持着农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其增长率仅次于巴西。
同时,制造业部门的增长也很迅速。
在整个60年代尼日尼亚国内通货膨胀绿都保持在3%的水平以下,政府开支的增加也牢牢地受到控制。
由于尼日尼亚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因此这个国家在两次石油危机之间的石油生产繁荣时期获益颇丰。
石油出口收入从1974年的89亿美元上升到1980年的256亿美元。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尼日尼亚实行固定汇率,但是由于增加的石油收入绝大部分用在不切实际的发展项目与政府开支上,过量的有效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国内价格水平增长得比国际价格水平快,实际汇率明显高于官方的固定汇率。
“荷兰病”型旅游地:内涵解析与识别流程
“荷兰病”型旅游地:内涵解析与识别流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荷兰病”型旅游地的内涵和识别流程。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荷兰病的概念、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识别荷兰病型旅游地的流程,并提出了应对这种现象的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荷兰病”型旅游地的特点和识别流程,为旅游地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荷兰病型旅游地、内涵、识别流程、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影响因素、应对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目的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和解析“荷兰病”型旅游地的内涵,明确其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识别荷兰病型旅游地的流程,以及提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荷兰病”型旅游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相关旅游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现象,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促进荷兰病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进步和提升。
1.2 研究背景荷兰病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导致其他产业发展受阻,经济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外部冲击而造成经济困难的现象。
在旅游业中,荷兰病型旅游地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区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旅游业推动经济增长。
某些地区可能过度依赖旅游业,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不够多元化,一旦遇到旅游业的问题,整个地区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荷兰病型旅游地的出现也与政府政策有关。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过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不足,造成经济结构不稳定。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加全面考虑各个产业的发展,并避免出现荷兰病。
研究荷兰病型旅游地的背景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现象,找出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00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
100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1.荷兰病:指因某一初级产品(如石油、天然气或矿物)的繁荣而导致其他产业衰落的现象。
2.郁金香泡沫:最早的一次投机导致的金融泡沫,表明产品的价格并不一定由其本身所决定,还包含人们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
3.黄金悖论:在澳大利亚,黄金这种大储量资源价格上涨时,其需求反而会增加。
4.柠檬车市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优质商品可能会因为价格过高而被劣质商品挤出市场。
5.价格剪刀差:在经济体系中,工业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业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由此出现通过牺牲农业的利益来支持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现象。
6.人口红利: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7.重复博弈:在多次博弈中,参与者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这在赌博中尤为明显。
8.聚合经营:商家倾向于聚集在一起经营,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和产生规模效应,如商业街上的手机品牌店。
9.口红效应: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因为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而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10.停车场理论:一个城市停车位的供给状况可以反映该城市的经济状况,停车位紧张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而停车位充裕则可能意味着经济衰退。
11.裙摆理论:女性裙摆越长,经济就越繁荣;相反,裙摆越短,经济就越萧条。
这是因为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注重时尚和装饰,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则更注重实用和节俭。
12.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
13.吉芬商品:价格越上涨,需求量越大的商品,违反了传统的需求定律。
14.凡勃仑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
摆脱另类荷兰病的困扰
摆 脱 另 类荷 兰病 的 困扰
■ 黄春 滚
摘要 : 荷 兰 病 主 要 是 由 于一 国 天 然 矿 起 其 他 生 产 品 制 造 部 门 竞 争 力和 产 量 下
是 导 致 国 内实 际 汇 率 的 增加 . 对 于 第 二 部 门来说 . 非 贸 易 产 品 实 际 上 是 其 最 终 生 产
1 9 7 6年 的 年 均 2 0亿 美 元 贸 易 顺 差 。 但 部 门产 生 重要 影 响
提 高 由消 费 效 应 引 起 的对 非 贸 易 部 门 的
是, 天 然 气 带 给 荷 兰 的 不 仅 仅 是 巨额 的 贸
科登认 为 . 当 第 一 部 门 中 出现 过 度 繁 产品的过度 需求 . 并进一步促使汇 非贸易 上升 . 第 二 部 门 为 保 证 其 利 润 空 间 不 致 下
响: 一是由于天然气出 口收入 的急 剧增长
一
是收入效 应。 第一部门的大量出 口 降 太 多 , 只 好 降 低 工 资 即 其 边 际 劳 动 产
采、 本 国 大 量 出 口 的初 级 产 品 国 际 市 场 价
足. 从 而其 在 国 民 经 济 中的 比 重 与 我 国 经 是 产 生荷 兰 病 的 主 要 原 因 . 科 登 认 为 这 个 部 门 产 品 价 格 上 升 , 因为 这 些产 品 价 格 往
求增加 额 还 能通 过进 口来得 到 满足 . 总 上 升 必 然 对 制 造 业 部 门 的 生 产 和 出 口产 二是 资源 流动 效 应 。 资 源 出 口部 门 中
争 力 或 者 有 优 势 的 出 口行 业 。2 0世 纪 6 0 产 品价 格不变 . 在 出现荷 兰病 时 . 它是主 的增加会造成经济资源价格 的上升 , 比如
产品经理小公司的“荷兰病”:大客户诅咒
“荷兰病”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较差。
其实在小公司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大客户诅咒”。
本文将围绕这个现象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荷兰病”,也被经济学家成为“资源诅咒”。
定义如下:与自然资源较少的国家相比,钻石和化石燃料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经济增长较少,发展较差。
从“荷兰病”这种经济现象,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工作的经历,感觉有某种类似资源诅咒的的情况存在。
当时我供职于一个主营业务是做广告投放系统的SaaS产品的小公司,对接了几个国内头部的游戏公司。
接到大客户后,我们都欢呼兴奋,公司的财务财务状况也一下子好了许多。
但是情况没过多久,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团队陷入了不停开发的泥泞之中,我所在的产品团队简直沦为了原型机器人,变得没有活力。
这简直就是另一种的“资源诅咒”,我将其比喻比喻为“大客户诅咒”。
在讲我理解的大客户诅咒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荷兰病的现实例子,从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发。
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现大量石油与天然气,于是荷兰政府大力发展资源和能源产业,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在一段时间内,荷兰出口剧增,出现大量贸易顺差,荷兰经济因此得到飞速发展。
但是没过多久,荷兰经济却经历了一场衰退,失业率升高,劳动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
丰富的资源却使经济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种现象使得众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就世界范围而言,OPEC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落后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资源丰富,但是国民收入却很低。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资源匮乏型国家(地区)却属于发达国家(地区)之列。
就国内而言,山西、甘肃等省份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等却在全国排名末位;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资源异常匮乏,而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却在全国排名前列。
这一系列现象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资源丰富不再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它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并造成多方面的问题。
荷兰病:实证研究及最新进展
荷兰病:实证研究及最新进展赵伟伟;白永秀【摘要】经典荷兰病指的是资源繁荣引起生产要素从其他部门(特别是制造业)转移到资源部门,由此产生的逆工业化现象。
本文在回顾荷兰病理论基础上,具体描述了经典荷兰病模型、作用机制及其经济结构调整效应,按照假设演进的线索系统梳理了荷兰病数理模型及适用范围,从方法论和检验思路上评述了荷兰病经验检验的线索和进展。
本文扩展了荷兰病的内涵,综述了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财政资源、金融资源、劳动力资源)新型荷兰病效应的表现和特征,论述了经典荷兰病、新型荷兰病和比较优势陷阱的关系。
%Natural resource booms requires the economy to move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out of the non-resource tradable sector especially the manufacturing into natural resource sector,which leads to a contraction in manufacturing.This is the Dutch disease that was origina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atural gas discoveries on Dutch in the 1960s.After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 background and the basic theoretic model of Dutch disease,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its theoretic extensions and empirical research,then describes the classic Dutch disease model and its working mechanism.In accordance with development of model assumption and methodology,the different mathematic models and testing econometrics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compared.Furthermore,the paper expands the meaning of the Dutch disease,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and features of the new Dutch disease effects from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such as land resource,tourismresource,financial capital and labor force,then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Dutch disease,new Dutch diseas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raps.【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0页(P3-12)【关键词】荷兰病;制造业;逆工业化;新型荷兰病;比较优势陷阱【作者】赵伟伟;白永秀【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市,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市,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内容提要:经典荷兰病指的是资源繁荣引起生产要素从其他部门(特别是制造业)转移到资源部门,由此产生的逆工业化现象。
荷兰病案例分析罗布斯基定理
荷兰病案例分析罗布斯基定理
荷兰病,又称为“怪圈”。
因为它具备几乎所有让人讨厌的特点——停滞、刻板、顽固….但荷兰人却不这么认为。
如果你想找出这
种病症发生的原因或者症结,就要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先做好坏事情;再想解决办法,去弥补过错,修正行为….渐渐地,这样的循环
就会改变一个人原本僵化无序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良性的改善目的。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同他询问哲学道路中各类疑惑与难关的效率自然比较低限得多(据说,问十万次也未必能
够获取哪怕半分建议)其实古今亦相通明镜矣~试观历史悠久的西域
国家乌孙族之奢侈卑微粗野形成鲜明对照;佛教最初兴于远离政治心脏高楼大厦瀛洲仙境幽静极乐世界潮州凤凰岗搭台湾好戏纷呈样品
仔些绽放异彩啊!
- 1 -。
荷兰病
荷兰病的案例分析一、引言中国经济发展地区的“荷兰病”,在一些自然资源储备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及产业结构发展单一的地区,“荷兰病”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的。
只有积极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改革深化,才能及时的摆脱“荷兰病”。
(一)荷兰病案例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自我国开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各自的自然资源的储备的开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荷兰病”。
对地区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国内有关“荷兰病”的理论研究却相对非常落后。
理论需求与理论供给之间存在“超额需求”缺口。
2.研究意义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多样化的结果。
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显示,与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一些资源富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不佳。
自然资源都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如果仅仅因为一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就将其罪责归咎为自然资源的话,未免有些牵强。
因此有必要重新解读荷兰病,为资源正名,找到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反而落后于资源匿乏地区的真正原因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可借鉴的意义。
(二)荷兰病产生的背景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间接提升了国内非贸易品的价格,其从其他非相关产业中抽取了大量的劳动力与资本;同时,本币在资源的大量出口的情况下快速升值,对其他产业的出口造成了经济损害,加之遇到汇率的不稳定因素,将在国内市场中形成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
上述的两个情况都是在短期内会产生的结果,在长期的时间过程中,其会对教育、创新等方面造成影响,对经济的增长造成阻碍作用,损害经济发展的潜力。
荷兰在上世纪50年代的发展中,发现了天然气的大量自然资源储备,并迅速转换成了天然气出口的大国。
由于其过分的注重天然气的产业发展,忽视了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使得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创新能力的丧失,最终导致了国内的其他产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荷兰病
荷兰病的名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那以前,荷兰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并且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
后来,荷兰在北海开发出了新的天然气资源。
结果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冲击导致油价上升,都给荷兰带来了意外的收入,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但情况似乎对荷兰不利,因为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其生产出口产品制造业就越是萧条。
由于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资和利润大幅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使得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逐渐丧失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荷兰病”。
指的是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繁荣结束后,经济增长崩溃、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
因此被有的人称为“资源诅咒”。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
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认识到,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也可能因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等。
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般情况下,由于新资源的发现而获得的意外收益的确会对原有出口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非工业化现象的发生,由于新兴部门的高收益,资本和劳动会从传统产业部门流入新兴部门。
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出口增加,使该国贸易收支顺差。
固定汇率制度下,将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传统出口部门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而在浮动汇率下,贸易顺差将导致本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
无论哪一种情况,传统出口部门都成为牺牲品。
尼日利亚是一个典型案例。
1973-74年,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后,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翻了两番。
1979-80年,石油价格又涨了一倍,结果,1980年末,石油贸易条件是1972年的7倍,这种“石油意外收入”占尼日利亚70年代和8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的23%。
这些意外收入全部成为政府支出,公共投资增加,公务员工资涨了一倍,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实际汇率上升,到1984年,尼日利亚名义非石油出口下降了近90%,呈现了典型的荷兰病症状。
其中,农业受损最重,出口量下降了2/3。
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油价暴涨,尼
日利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情况会好些。
印度尼西亚也是分享石油意外收入的国家。
但是印尼政府在整个飞速发展时期,力争收支平衡,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印尼政府采取了政策将石油收益用于经济发展。
首先,扩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包括资助灌溉系统、鼓励优良品种、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增加农业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实际升值,维持其真实的水平,使非石油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7%的增长率。
因此,印尼没有出现荷兰病症。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Neary在1982年给出的。
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
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
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
不过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
这被称为支出效应。
荷兰病表现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最终使得制造业衰落,服务业繁荣。
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如Sachs等人已经通过比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来验证这个命题。
问题在于,一旦制造业衰落,就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大势已去。
因为制造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甚至培养企业家的使命,而自然资源开采部门缺乏联系效应以及外部性甚至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相当低,所以一旦制造业衰落,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是必然趋势。
Gylfason等人的研究已经证实自然资源的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低估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价值,因此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相对少的多。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阻碍了政府的制度创新,既然钱来的这么容易,那又何苦费尽心力搞什么制度创新呢?Korhonen和HalvorMehlum等人的研究认为导致资源诅咒的根本因素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