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共19页文档

合集下载

荷兰病、低端分工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

荷兰病、低端分工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
种 由于国内居民拥有国内自然资源的价值 的改变而引起其他生产 制造环节的投 资,但这也给我国带来许 多的问题 。在我 国制造业 品制造部 门竞争 力和产量 下 降的情 况被称 为荷 兰病 ( t 繁荣的同时 ,劳动力将会从落后部 门流出来 ,而我国的农业部 门 Du h C 就可能是这样一个落后部 门 随着越来越 多的农村人 口涌八城市 , D s ae 。 i s) e 在分析荷兰病时 一般常采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科登等人提 久而久 之我 国农业部 门的生产将会 受到 一定负面影 响。 虽然在 05 . % 油料增长04 %.水果增长 48 , %, 出的模型。 这种模型将国民经济分为 3 个主要部 门; 繁荣部 门, 即 20 年我国粮食增长 3 1 , 初级产品出口部 门。 该部 门得 以繁荣 的主要原因可 以包括 : 国际市 蔬菜增长2 2 , .% 但如果不是受到制造业这一繁荣部门的制约 . 我 场价格上升 、发现新 的矿藏、技术进步导 致产量上升等等。落后 国农业的增长速度应该会更快。因此 .我 国农业部门的这一表面 部门 .即生产其他贸易产品的部 门,其 中包括生产 进 口替代 品的 上 的增长仍然应被视 为荷兰病症状 另一方面 ,我国人 民币受到 了很强的升值 压力 .受压力的一 部门。这些产品既可 以是工业制成 品.也 可以是农产 品。非 贸易 产品部 门.主要包括服务业 、公用事业 和交通运输业等。 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对外 贸易年年顺差 . 而且外汇储备持续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我 国在 加入 WT O后制造业部 门的繁荣。由于 当繁荣部 门中出现繁 荣时 ( 即在初级产 品出口部门提供大量 升 。 制造业部 门的收入得到增长 . 用于非贸易产品部 门的消费也 随之 出口收入 时) .这一繁荣会产生出两种不同的影响 :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作者:龚秀国邓菊秋财经研究 2019年07期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19)04-0131-11一、中国式“荷兰病”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国际经济学文献中,根据Peter Neary(1984)的定义,“荷兰病”(Dutch Disease)是指荷兰在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开发Slochteren天然气田而遭遇的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困境。

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荷兰在其海岸沿线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从而使荷兰在60年代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

然而,在自然资源带给荷兰巨大财富的同时,荷兰盾大幅度升值,国内其他工业特别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与出口工业则不断失去国际竞争力,出现了逐步萎缩的所谓“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现象。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则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十分痛苦的结构调整危机。

作为一种经济病症,“荷兰病”在20世纪80年代吸引了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兴趣,Max Corden(1984)、Peter Neary(1984)、Sweder Van Wijnbergen(1984)等就对“荷兰病”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探讨,并以研究“荷兰病”而著称。

作为该领域基础性和代表性的成果,Corden和Neary(1982)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大开发将导致由巨额财富带来的所谓“支出效应”以及由繁荣工业诱发的所谓“资源转移效应”,从而产生其他工业因遭受挤压而不断萎缩的“去工业化”现象以及国内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相对价格上升的“真实汇率升值”现象。

Neary和Van Wijnbergen(1986)进一步探讨了“荷兰病”对小型开放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他们阐述了以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一方面,如果政府维持固定汇率政策,那么国内物价水平就可能需要上涨以促使相对价格产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实施浮动汇率政策,那么,在没有相应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国民经济就可能因资源性产业繁荣而承受通货紧缩冲击,并在短期内对产出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荷兰病ppt课件

荷兰病ppt课件

11
“中国式荷兰病”
• 定义:来自各种源头的外汇大量涌入,对 整个国家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 中国式“荷兰病”原因:
• 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外资
的大量流入
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
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国际竞争力降低、
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最终拖累经济发
展。
12
“中国式荷兰病”
1.“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 影响分析
➢一方面,在繁荣的加工贸易和对外贸易带 动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几乎以平 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到去年 已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特别地,中 国人均GDP也加速增长并成功地翻了一番 多,显然,中国大力开发外向型劳动力密 集型产业收获了巨大财富
同时,我国物价水平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
13
➢ 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的繁荣以及相关产业劳动力工资收入的提高 ,我国也产生了显著的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大转 移,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转移效应”
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 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 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新出现的部门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夺走了资源。具体地说,新部门通 过施加工资上涨的压力夺走了劳动力,通过市价利率上涨的压力夺走 了资本。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中,原有的工业部门萎缩了。
高失业率、低增长、高财政赤字和高通胀的陷阱
荷兰病简介
5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事实上,20世纪70年
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
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
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
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认识

《中国区域发展》期末论文

《中国区域发展》期末论文

从“荷兰病”角度谈铜川市的“资源诅咒”现象及发展摘要:“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1。

这种可移动自然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这种“荷兰病”现象,在我国不少地方均出现过。

本文从家乡陕西铜川市的发展到衰落,目前再发展以及所处的现状,分析“荷兰病”在中国城市中发生的原因、变化,通过对该问题的认识,提出对策使地区发展跳出“资源的诅咒”的怪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荷兰病资源诅咒结构单一发展多元化Departure from the "Dutch disease" to talk about thephenomenon of "resource curse" of Tongchuan and itsdevelopmentLin Yu-kun 309010136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Abstract:"Dutch disease" refers to one country in particular, refers to a primary secto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national economic booms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the decline of other sectors. The removable 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prosperity" price inflation at the expense of other industri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phenomenon called "Dutch diseas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resource, the "Dutch disease" phenomenon, there have been many places in China. From home Tongchuan City to decline further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in which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utch disease" in Chinese cities, chang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a solution out of the Resource curse "of the cycl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Dutch disease resource curse Structure Single Developing Diversification 0引言很多人认为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资源禀赋应该在同方向上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即丰富的自然资源会使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迟缓则是资源匮乏造成的后果。

劳动密集型“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劳动密集型“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劳动密集型“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摘要:“荷兰病”现象并不局限于自然资源,对于我国来说,由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拉动的经济增长下也出现了“荷兰病”病症。

本文首先分析了“荷兰病”经典模型,然后基于1990-2011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业、非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服务业中存在的“荷兰病”现象,回归结果显示:支出效应在以上三个部门都存在,资源转移效应仅在农业中存在。

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出口经济荷兰病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用来指一国尤其是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退的现象,又称为“资源诅咒”。

通常意义上的“荷兰病“指的都和自然资源的发掘有关,比如煤炭、石油等。

耶鲁大学教授拉尼斯在2007年提出了“中国式另类荷兰病”,这种荷兰病并不是起源于发现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来源于大规模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和大量资本输入,伴随着被低估的货币汇率与大量涌进的外国直接投资和一些投资资本,它带来的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使得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不得不转向国内非贸易部门。

对“荷兰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自然资源富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内主要有龚秀国(2007、2008、2010)、李玫瑰和连序海(2011)、王英(2010)研究了拉尼斯定义的“中国式荷兰病”,即“劳动力密集型荷兰病”,但得出的结论和采用的方法不一。

本文用计量实证研究我国经济是否存在“荷兰病”。

模型分析Corden和Neary(1982)提出了小国开放经济体的荷兰病模型。

“荷兰病”效应包括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

资源转移效应指资源品部门的繁荣提高了该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从而把其他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到该部门。

支出效应指国民收入的增加导致了需求的增加,对可贸易品的超额需求可以通过进口满足,对不可贸易品的超额需求造成价格上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真实汇率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荷兰病之于中国

荷兰病之于中国

荷兰病之于中国中国有荷兰病吗?找了半天的资料,把它们一一读过去。

按理来说,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有两种立场。

一种是有,另一种是没有。

事实上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主流看法是隐隐约约地说中国有荷兰病,这类文献先是研究国外的案例,然后对中国提出警惕。

言中充满了对中国经济极速增长的恐慌。

而分析之后,我的观点是:首先认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背后的一些问题,但明确指出中国没有荷兰病而且将来发生荷兰病的可能性也很小。

这是我国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产业升级问题。

警惕荷兰病,对中国中西部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纵观各发达国家经济崛起的历史,当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经济增长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成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才能安全度过这个阶段,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目前,从国际、国内以及中部经济形势来看,原油、煤炭、电力、运输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大的增长期。

除了以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金成本等为特征的高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之外,我国的和平发展成本也在逐步上升。

这种高成本增长是我国企业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它将对中国很多以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资金为优势的区域、企业提出严峻的考验。

同时,由于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与波动、汇市升值压力、贸易和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加剧。

这对地处中西部的省区来说,“产业结构失调已成为制约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缺陷可归纳为六个字,即:偏(产业结构演进中出现偏差)、僵(经济体制僵化)、小(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较小)、弱(科技创新能力弱)、重(重复建设导致产品结构趋同)、低(对外开放程度低)1”。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理论出现偏差: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和领导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多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劳动密集型“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劳动密集型“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劳动密集型“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作者:郑佳琪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荷兰病”现象并不局限于自然资源,对于我国来说,由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拉动的经济增长下也出现了“荷兰病”病症。

本文首先分析了“荷兰病”经典模型,然后基于1990-2011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业、非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服务业中存在的“荷兰病”现象,回归结果显示:支出效应在以上三个部门都存在,资源转移效应仅在农业中存在。

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出口经济荷兰病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用来指一国尤其是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退的现象,又称为“资源诅咒”。

通常意义上的“荷兰病“指的都和自然资源的发掘有关,比如煤炭、石油等。

耶鲁大学教授拉尼斯在2007年提出了“中国式另类荷兰病”,这种荷兰病并不是起源于发现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来源于大规模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和大量资本输入,伴随着被低估的货币汇率与大量涌进的外国直接投资和一些投资资本,它带来的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使得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不得不转向国内非贸易部门。

对“荷兰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自然资源富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内主要有龚秀国(2007、2008、2010)、李玫瑰和连序海(2011)、王英(2010)研究了拉尼斯定义的“中国式荷兰病”,即“劳动力密集型荷兰病”,但得出的结论和采用的方法不一。

本文用计量实证研究我国经济是否存在“荷兰病”。

模型分析Corden和Neary(1982)提出了小国开放经济体的荷兰病模型。

“荷兰病”效应包括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

资源转移效应指资源品部门的繁荣提高了该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从而把其他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到该部门。

支出效应指国民收入的增加导致了需求的增加,对可贸易品的超额需求可以通过进口满足,对不可贸易品的超额需求造成价格上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真实汇率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式“荷兰病” 与中国城乡就业研究

中国式“荷兰病” 与中国城乡就业研究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城乡就业研究作者:龚秀国邓菊秋关键字:荷兰病;就业;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人民币汇率效应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基于不同技术程度行业的研究作者:樊琦关键字:出口退税;出口商品结构;初级品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我国粮食供求与农业开放政策研究作者:杨晓智关键字:粮食供求格局;农业开放;政策研究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分析——基于VECM模型作者:王利荣周曙东关键字:棉花价格;动态关系;VECM模型基于季节调整的BP神经网络等三种模型对中国出口研究作者:陆倩张卫国关键字:BP神经网络;ARIMA;AR-GARCH;出口预测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及其前景作者:徐徐关键字:农业合作;中国;非洲;现状;前景新区域主义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分析作者:陈雯卢超铭关键字:新区域主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传统收益加拿大对华半导体冷热箱反倾销与反补贴税案述评作者:黄文旭关键字:反倾销;反补贴;加拿大;贸易救济;半导体冷热箱经济危机下我国开展反补贴研究的重要意义作者:王军官松关键字:经济危机;反补贴;宏观经济政策;意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作者:张少华陈浪南关键字:经济全球化;环境污染;全球价值链;面板数据;PCSE稳健估计对外投资与我国新型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作者:林莎关键字:对外投资;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FDI促进国内投资的最优规模——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作者:钱金保才国伟关键字:FDI;国内投资;最优规模;空间相关性FDI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倒U形关系作者:何枫徐桂林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倒U形曲线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关系的研究——基于垂直专业化的视角作者:孟祺王斐波关键字:汇率;贸易不平衡;垂直专业化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变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的趋势作者:黄飞雪寇玲关键字: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额;Granger因果检验;弹性论《鹿特丹规则》下贸易商权利与义务的变化作者:姚新超冷柏军关键字:《鹿特丹规则》;贸易商;单证托运人WTO内“潜在利益”的保护:一种新的贸易干涉工具作者:宋杰关键字:潜在利益;国家责任条款草案;非违法之诉;TRIPS协议;贸易干涉工具。

基于“荷兰病”现象和资源诅咒论浅析中国当前部分经济现象

基于“荷兰病”现象和资源诅咒论浅析中国当前部分经济现象

基于“荷兰病”现象和资源诅咒论浅析中国当前部分经济现象作者:胡阳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03期摘要:文章主要基于“荷兰病”现象与资源诅咒论浅析当前中国部分的经济现象,如房地产过热带来的挤出效应、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繁盛带来的支出效应和资源转移效应、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冲击以及对电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实体经济及中小型电商的冲击。

关键词:荷兰病;资源诅咒论;中国当前经济现象一、荷兰病与资源诅咒论在我们的印象中,资源丰富一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中国向来有“廖胜于无”的传统观念,也一直认为“地大物博”值得骄傲。

人们一直潜意识地认为资源是多多益善的,却到很晚才把资源与经济联系到一起。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自然资源是丰富还是匮乏与经济发展不存在必要的联系,库兹涅茨就曾说过:“经济增长不可能受到自然资源绝对缺乏所阻碍。

”从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来看,他们都是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国家,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而伊拉克、埃塞俄比亚以及非洲很多矿产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都普遍比较落后,这似乎都佐证了库兹涅茨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源丰富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是有利的,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虽然不能保证国家的物质财富一定增加,但是他们可以对这些资源加以利用转化为人造资本,另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会减少一个国家、地区对贸易的依赖程度。

资源丰富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因资源丰富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现象在世界上也屡见不鲜,所谓的“荷兰病”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例。

1960年,荷兰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储备,于是,荷兰天然气出口大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很大的顺差,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大幅度增加。

然而好景不长,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减慢和收入增加。

由于这种由自然资源的发现和随之而来的出口剧增所带来的暂时繁荣但又不能持续的情况带有普遍意义,因此经济学家把这种“由资源引发的停滞”叫做“荷兰病”。

“荷兰病”: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停滞

“荷兰病”: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停滞

[案例2 —17 ] “荷兰病”: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停滞一何谓“荷兰病”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繁荣固然能改善国际收支地位和提高国民收入,但也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某些不利的变化。

二战后荷兰在各个经济淋浴都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繁荣,通货膨胀率很少超过3% ,GDP增长绿极少低于5% ,事业率也只在1%左右波动,这一数字远低于同期美国的事业率。

60年代,荷兰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随着开采量和出口量的上升,天然气出口收入快速增长,1976年达20亿美元,经常项目从1967—1971年的年均1.3亿美元赤字变为1972—1976年的年均20亿美元顺差。

但是,天然气带来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财富,而且还有一系列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正常运转的副作用;天然气出口收入的急剧增长提高了荷兰货币(盾)的外汇绿,70年代中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工业生产率的下降又导致失业率上升,从70年代初的1.1%提高到70年代后期的5%以上。

这种由初级产品出口收入的剧增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后来被称为“荷兰病”。

二“荷兰病”的病例出现“荷兰病”的不止荷兰这一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1.尼日尼亚。

在第一次石油出口高峰到来以前,尼日尼亚是非洲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尼日尼亚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该国在可可、棉花和橡胶方面出口实力强大,使得这样一个人口急剧增长的国家保持着农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其增长率仅次于巴西。

同时,制造业部门的增长也很迅速。

在整个60年代尼日尼亚国内通货膨胀绿都保持在3%的水平以下,政府开支的增加也牢牢地受到控制。

由于尼日尼亚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因此这个国家在两次石油危机之间的石油生产繁荣时期获益颇丰。

石油出口收入从1974年的89亿美元上升到1980年的256亿美元。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尼日尼亚实行固定汇率,但是由于增加的石油收入绝大部分用在不切实际的发展项目与政府开支上,过量的有效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国内价格水平增长得比国际价格水平快,实际汇率明显高于官方的固定汇率。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财政收支政策研究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财政收支政策研究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财政收支政策研究作者:龚秀国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02期摘要:从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

研究发现,在中国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

因此,应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荷兰病;体制惰性效应;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F81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1-0045-05一、“荷兰病”与中国式“荷兰病”理论简述20世纪50年代末,荷兰在其海岸沿线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大规模开发,从而使荷兰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然而,在自然资源带给荷兰巨大财富的同时,荷兰盾大幅度升值,国内其他工业特别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与出口工业则不断失去国际竞争力,出现了逐步萎缩的所谓“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现象,这就是国际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荷兰病”(Dutch Disease)。

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基础性和代表性成果,Corden and Neary(1982)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大开发将导致由巨额财富带来的所谓“支出效应”(Spending Effect)以及由繁荣工业诱发的所谓“资源转移效应”(Resource Movement Effect),从而产生其它工业因遭受挤压而不断萎缩的“去工业化”现象以及国内非贸易品(Non-Traded Goods)对贸易品相对价格上升的“真实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升值”现象。

“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
➢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 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 衰落下去。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 “中国式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在自然资源带给荷兰巨大财富的同时, 20世纪70年代的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内其他工业
“中国式荷兰病”
• 定义:来自各种源头的外汇大量涌入,对 整个国家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 中国式“荷兰病”原因:
• 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外资
的大量流入
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
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国际竞争力降低、
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最终拖累经济发
展。
“中国式荷兰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及对策分析
1.“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 影响分析
➢ 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的繁荣以及相关产业劳动力工资收入的提高, 我国也产生了显著的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大转移, 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转移效应”
• 一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涌人中心城 市以寻找收入更高的就业机会;
• 二是经营困难或者发展前景看淡的国有企业的大批熟练技 术工人、工程师等转人其他待遇更高、条件更好的其他所 有制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工作;
• (4)面对入世后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和国际热钱的大 规模冲击,利率政策反而成为我国货币当局除汇 率政策之外最不常采用的政策工具,目前已陷入 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荷兰病现象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荷兰病现象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荷兰病现象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荷兰病现象,指的是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出口相对集中的行业取得巨大经济收益之后,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或受到阻碍的现象。

尽管这个名字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天然气资源开发,但荷兰病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发生。

首先,荷兰病现象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失衡及依赖性增强方面。

经济结构失衡是指发展中国家在依托某种特定资源取得利益的同时,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或无法充分发挥潜力。

以石油、矿产等资源出口型经济为例,这些国家经济高度依赖这些资源的价格和市场波动,一旦资源价格下跌或市场需求下降,就会对该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此外,出口型产业的发展会将劳动力和资源向该行业聚集,导致其他行业的发展机会减少,从而限制了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荷兰病现象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由于资源型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国家过度依赖资源输出,导致其它行业的竞争力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将大量资源和资本投入到出口行业中,而其他行业则缺乏足够的投资和支持。

因此,当全球市场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时,这些国家很难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其他行业的竞争力。

另外,荷兰病现象也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开发资源型行业时,常常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由于资源开发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这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威胁,也会限制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荷兰病现象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国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降低对资源型出口产业的过度依赖。

这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其次,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

荷兰病

荷兰病

荷兰病的案例分析一、引言中国经济发展地区的“荷兰病”,在一些自然资源储备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及产业结构发展单一的地区,“荷兰病”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的。

只有积极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改革深化,才能及时的摆脱“荷兰病”。

(一)荷兰病案例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自我国开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各自的自然资源的储备的开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荷兰病”。

对地区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国内有关“荷兰病”的理论研究却相对非常落后。

理论需求与理论供给之间存在“超额需求”缺口。

2.研究意义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多样化的结果。

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显示,与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一些资源富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不佳。

自然资源都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如果仅仅因为一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就将其罪责归咎为自然资源的话,未免有些牵强。

因此有必要重新解读荷兰病,为资源正名,找到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反而落后于资源匿乏地区的真正原因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可借鉴的意义。

(二)荷兰病产生的背景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间接提升了国内非贸易品的价格,其从其他非相关产业中抽取了大量的劳动力与资本;同时,本币在资源的大量出口的情况下快速升值,对其他产业的出口造成了经济损害,加之遇到汇率的不稳定因素,将在国内市场中形成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

上述的两个情况都是在短期内会产生的结果,在长期的时间过程中,其会对教育、创新等方面造成影响,对经济的增长造成阻碍作用,损害经济发展的潜力。

荷兰在上世纪50年代的发展中,发现了天然气的大量自然资源储备,并迅速转换成了天然气出口的大国。

由于其过分的注重天然气的产业发展,忽视了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使得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创新能力的丧失,最终导致了国内的其他产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及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及应对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影响2020年开年,新冠(COVID-19)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给中国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月份之后,疫情在国内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却在国际上广泛蔓延。

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有效控制的迹象。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4月22日9时31分,海外累计患者已经达2 479 819例,累计死亡172 931例。

自1918年发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暴发以来,这样的冲击百年未有。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贸易带来了重大打击。

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发布的《贸易统计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下降13%~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目前的经济状态称为“大封锁”,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比“大危机”时期更加严重。

4月14日IMF 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估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3.0%,比2019年的2.9%下降达5.9个百分点。

全球将有超过170个国家经济负增长,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为-6.1%,美国为-5.9%,中国经济增长预计为1.2%。

第二季度全球可能失去1.95亿个工作机会,全世界将有10亿人陷于贫困。

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及全球产业链形势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中国及全球产业链带来重大影响,原有的发展格局及模式或将出现重大变革。

(一)中国进出口形势逐渐好转1.中国进出口逐步恢复疫情冲击之下,中国的进出口大受影响。

中国海关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及应对彭 波(副研究员) 韩亚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总署4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

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下降80.6%。

但是综合各方面的影响,2020年中国全年的进出口未必会有很大的下降。

3月31日,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发布,制造业PMI 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 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呈现V 形反弹。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作者:龚秀国邓菊秋财经研究 2019年07期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19)04-0131-11一、中国式“荷兰病”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国际经济学文献中,根据Peter Neary(1984)的定义,“荷兰病”(Dutch Disease)是指荷兰在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开发Slochteren天然气田而遭遇的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困境。

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荷兰在其海岸沿线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从而使荷兰在60年代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

然而,在自然资源带给荷兰巨大财富的同时,荷兰盾大幅度升值,国内其他工业特别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与出口工业则不断失去国际竞争力,出现了逐步萎缩的所谓“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现象。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则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十分痛苦的结构调整危机。

作为一种经济病症,“荷兰病”在20世纪80年代吸引了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兴趣,Max Corden(1984)、Peter Neary(1984)、Sweder Van Wijnbergen(1984)等就对“荷兰病”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探讨,并以研究“荷兰病”而著称。

作为该领域基础性和代表性的成果,Corden和Neary(1982)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大开发将导致由巨额财富带来的所谓“支出效应”以及由繁荣工业诱发的所谓“资源转移效应”,从而产生其他工业因遭受挤压而不断萎缩的“去工业化”现象以及国内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相对价格上升的“真实汇率升值”现象。

Neary和Van Wijnbergen(1986)进一步探讨了“荷兰病”对小型开放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他们阐述了以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一方面,如果政府维持固定汇率政策,那么国内物价水平就可能需要上涨以促使相对价格产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实施浮动汇率政策,那么,在没有相应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国民经济就可能因资源性产业繁荣而承受通货紧缩冲击,并在短期内对产出和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12月于武汉暴发以来,目前已蔓延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涉及25个国家。

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北京时间2020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当前,世界上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行了暂时取消来往航班、一定期限内限制中国人入境等限制措施。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信息,截至2020年2月8日24时,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已有累计确诊病例37198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现有疑似病例28942例;此外,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7190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8183人。

此次疫情的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疫情的发生和快速蔓延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本文分析疫情对我国短期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初步估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短期内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快速蔓延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对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的冲击相对较为严重,且本次疫情和2020年的“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第三、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到 6.0%,为历史性新低;同时,外部经济复苏乏力,出口增速下滑。

这与2020年“非典”时期我国GDP高速增长、世界市场潜力巨大的经济背景完全不同。

在这一背景下,疫情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

产业层面1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多个城市封城封路,物流停止,机场、高铁等运行班次大幅减少。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2020年2月3日(春运第25天,农历正月初十)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192.8万人次,比2020年春运同日下降8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