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合集下载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研究——以无锡,保定为例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研究——以无锡,保定为例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研究——以无锡、保定为例朱文强内容提要:本文以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为例,说明农业土地经营小型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人民公社对土地曾实行了大规模经营,由于诸多弊端,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重新回到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在无锡、保定地区,随着农民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村集体或工商企业,从而出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喜人现象。

但是,这种较高成本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是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才能做到的事情。

英文摘要:This paper,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data of ruraleconomy in Wuxi and Baoding ,shows that one of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is that land should be operated in China in a small scale.The land operationin the times of people's commune leads to low yield of grain.After thecontract system is carried out,land operation is based on one householdand a lot of grain has been produced.In recent years peasants in Wuxiand Baoding have begun to have access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and their lands have been given to larger households who are good at grain,a transfer towar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which is done only in afew places of fast growth of economy.关键词:农业 家庭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20世纪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轨迹:在20世纪上半期,农业经营规模呈现出小型化趋势,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实行的历史上最彻底的平均分配耕地的土地改革,中国大陆农村成为清一色的个体农业。

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民生活水平分析

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民生活水平分析

of power and heavy rent, high taxes loansharking spread of rural low levels of productivity, coupled with unhealthy living and consumption practices. These human factors suffocation rural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Western powers to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 caused by the dumping of commodities. 1929~1933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period Guangxi serious traced from the chaos have aggravated rural social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xtern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interact to cause the 1930s Guangxi their living standards low.During the 1930s, Guangxi, is the epitome of the whole of China. Like other rural provinces, Guangxi in rural imperialist forces and the remnants of the feudal shackles under double has been declining. The decline became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agricultural society. Lower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in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difficult to embark on a track of sound development. the vast rural areas urgently need a fundamental change.Key words: 1930s Guangxi farmers Revenue Consumer living standard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述评

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述评
济 区域 的 划 分 , 他 认 为 从 自然 生 态 环 境 、 经济 环
境、 人 文环 境 及 政 治 环境 等 因 素 出发 ,的研究著 作陆续 出版 , 一 批 总论 性 和专 门性 的 近代 经 济 史论 著 陆续 面 世 , 尤 其是 有 关 近代 乡 村经 济 史 的论 文 大量 刊 发 , 呈 群 山峰起之 势 , 不断将这 一研究 推 向深入 。
作者简 介:罗衍军 ( 1 9 7 7 一
) , 男, 山东 郓城 人,山东大 学历 史文化学院博 士后, 聊城 大学历 史文化学
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 中国近代 经济史、 社会史研究。 基金项 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民国时期县财政与 乡村社会研究” ( 项 目编号 :1 O C z S 0 3 8 ) ;山 东 省高校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革命 与社会秩 序的演化” ( 项 目编 号:J l I WE 0 1 ) ; 山东大学博士后基 金项 目( 项 目编 号:1 0 0 0 0 0 8 0 9 6 2 1 0 6) 的阶段性成果 。
别是 “ 文革 ” 时期 , 相关领 域的学术 研究几 近空 白 。 1 9 8 0 年 以来 , 乡村 经济 史 的研 究 开始 蓬勃 发 展起 来。 除一批 区域 经济资料 陆续 出版外 , 各 省 区通 史
代特 色 ;研究 者对 该 区域 的 当代 社会 经 济有 较为 充5 ) - - 的认 识 ;有 丰 富 可信 的史 料 作保 证 。 对 于经
相对 真实 、 完整 的理解 。
二、 近 代 乡村 自然 经 济 解 体 与 乡 村经 济 生 活
对于 外 来资 本 主义 经济 与 中 国传统 自然经 济 二者 的关 系 , 传 统 观 点多 认 为 外 国资 本 主义 在 中 国 的扩张 , 对 中国传统 自然经 济造 成 了强烈 冲击 , 中 国乡村 自然经 济 因难 以抵 挡 外来 资本 主 义机 器 大生产 的猛烈 冲击 而 日益解 体 。 1 9 8 0 年 以来 , 学 者通 过 对 乡村 经 济 演进 的深 入 考察 , 对近 代 乡村 “ 自然 经济 解 体说 ” 提 出质 疑 。 陈钧 通 过 对 近 代 湖北 自然 经 济 解 体 进 程 的考 察 , 揭 示 外来 资 本 主义对 湖 北 自然 经济 影响 的 不平 衡 性, 有 的地 区受 到 外来 冲 击较 大 , 有 的相 对 较小 , 有 的地 区则 没 有受 到外 来 资本 主 义 影 响 , 仍 保持 着 传 统封 闭 的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经 济 状态 , 2 0 世 纪 3 0 年 代 的湖 北 农村 , 从 整体 上 看仍 处 于 以农 耕 为 主体 的 自给 自足 的封 闭性 经 济状 态 。 [ 3 秦 晖 通过 对 清 初 至 民 国 时 期 关 中农 村 经 济 状 况 的深 入 探 究, 质 疑 近代 中 国 “ 自然 经 济 解体 ” 说 的 普适 性 。 他 认 为关 中地 区地权 的分散 化 和租佃 率 较低 是 一

从《乡村改造》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

从《乡村改造》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

从《乡村改造》看⼆⼗世纪⼆三⼗年代中国农村经济2019-09-14摘要:⼆⼗世纪⼆三⼗年代,我国农村⽣活衰落已达极点。

⽆论从哪⼀⽅⾯去看――社会⽅⾯,经济⽅⾯,政治⽅⾯,教育⽅⾯,都是⼀点⽣⽓都没有。

《乡村改造》期刊从不同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并且寻求救济乡村进⾏改造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改造》;农村经济;破产;途径《乡村改造》是由河南省辉县的河南省⽴乡村师范学校发⾏的民国期刊,从1932年1⽉初刊到1937年9⽉终刊,共出版六卷122期。

该期刊以研究农村问题为主旨,其发刊词如是说“中国近年来最严重之现象,即农村崩溃的逐渐扩⼤与迅速;在此种情况下,失业的农民在数量上有剧烈的增加,在⽣活上更形悲惨,如是铤⽽⾛险,或投为军,或流为匪,社会遂益形不安,致造出于农村经济破产之连锁关系。

”“帝国主义者,跋扈军阀,豪绅地主,⾼利贷者以及⽔旱灾害等交相压榨和重叠剥削⽇紧⼀⽇之下的今⽇中国,整个农村的经济是告破产了。

”由于种种原因,民国农村经济由动摇⽽崩溃,由崩溃⽽破产,终⾄陷于⼭穷⽔尽的绝域,农村问题引起社会的⼴泛关注。

“农村改造,为现在中国经济上政治上迫切之需要,已⽆异议;⽽改造之⼿段,则唯乡村教育是赖。

乡村教育之使命,乃整个农村⽂化之建设,……断定改造农村为⽬前中国社会问题中之中⼼问题时,那么,我们就当承认乡村教育为解决此问题的最紧要之出路。

”“中国是以农⽴国,农村经济的消长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

可是不幸的很――中国农村经济现在已⽇趋衰落了。

”以下种种迹象显⽰着⼆⼗世纪⼆三⼗年代农村经济的⽇渐崩溃:⽣产减少;荒地增多;⾃耕农减少;佃农增加;农民户⼝减少;“穷苦农民,劳苦⼀⽣,竟永不得饱⾷暖⾐。

”整个农村经济趋于破产状态,究其原因,详列如下:⼀,天灾(⼀),⽔灾。

⼆⼗世纪⼆三⼗年代,⽔灾不断,尤以民国⼗年江淮泛滥,更属空前未有,⽔灾波及⼗七省,难民约万万,农产损失更难估计。

(⼆),旱灾。

“前年豫陕⽢三省旱灾,饿死民众数百万⼈,⾄今疮痍未复,今春华北数省,⾬露仍甚缺乏,河南报灾荒者已达⼗七县。

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相关因素——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

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相关因素——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

近代华北农民生活的贫困及其相关因素——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农民收支平衡与否以及农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水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最终体现,是近代社会经济史学者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农民生活贫困化已成定论,但缺乏实证分析。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得出了一些新看法,如慈鸿飞以20世纪前半期华北农村为例,认为30年代农民的收入接近1994年农民的收入,农产品出现了大量剩余,中国“糊口”农业说“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无法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解释。

”① 笔者认为,必须全面考察农民的实际收支状况和具体生活程度,才能得出农民生活是否属于贫困和糊口水平的结论。

本文拟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调查资料为中心,对近代华北农民的生活状况做一细致的实证研究,主要内容有:一、家庭收支水平与生活费用分配结构;二、农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体生活状况;三、从土地关系、农业生产力、家庭手工业、商品交换、金融调节、租税程度、天灾人祸等方面,探讨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相关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慈鸿飞:《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一先从家庭收支是否平衡和生活费用的分配结构来考察农民的生活程度。

家庭收支平衡与否,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据1934年初全国土地委员会对华北四省55县60万户的调查,收支有余者占28%,相抵者占34%,不敷者占38%,“农家经济困难,收不敷支,或虽平时收支勉可相抵,设遇以外势必出于借贷。

”①二三十年代各地的具体调查也表明,入不敷出者的比例是很高的。

如河北遵化、唐县、祁州(今安国)、高阳、邯郸5个县,1922年人均收入50元以下者占62%以上,按每人年收入50元为贫困线,“其入息离开‘应有之供给’的地方太远了”。

②清苑县500农家,入不敷出者占62%,总计平均每家亏损20余元。

③山西中部一个村庄,“各种农作每亩的平均收入为1元6角5分6厘,每亩平均支出为3元零9分4厘,收支相抵每亩实赔大洋1元4角3分8厘;如果除去已工不计,每亩仅可实赚大洋1分2厘。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基本社会经济形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基本社会经济形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基本社会经济形态作者:王磊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在政府及地方势力的推动下发生了有意义的变迁,在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治下的蒋统区,实行了废除厘金、废两改元、发行法币等政策,这些都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蒋统区统一财政伦理本位要探讨20年代末到全面抗战爆发前的经济形态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

首先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从1927年南京政权建立到1936年,中国的18个省仍然有很大的一部分并不直接处于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

一部分地方大军阀在自己的控制区内为了各种目的而纷纷进行着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这是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地方自治思潮的真正实践化。

本文拟对这一时期蒋统区的城市经济形态做一有限探讨。

“蒋统区城市经济形态”主要针对1927-1936年蒋介石控制地区南京中央政府的现代工业经济政策及效果进行分析。

蒋统区城市经济形态工业与农业的“分立式”、“双轨式”运行是中国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长期无法解决或者并无动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中国数千年来以农立国,严重缺乏西方现代的工业基础,即使经过晚清的洋务实践及近代工业初建也大多集中于官方、政府内部等,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可称的上是“杯水车薪”,而以城市和农村为核心内容的民众社会则长期难以得到与其体量相称的发展关照。

清末的留学潮与庚子赔款计划的确为这个庞大又“顽固”的农业帝国提供了第一批革命、实业、文教人才,但先进知识技能与落后现实的脱节又急剧增强了实践过程中的变异。

在20年代后期进入南京中央政府的官员中,一部分承自北洋时期的旧官僚,一小部分来自留洋归来意气风发的新式人才,但正如剑桥史中所言,“南京的领导人没有几个对农民问题感兴趣。

即使他们对经济问题感兴趣,也主要关心现代经济部门。

他们希望建立一个有意义的工业基础。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简要回顾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简要回顾

彭大鹏近代的中国可谓命运多舛,历尽磨难,历史运动的轨迹充满着不确定性,各种思潮、各种社会力量则交织在这波诡云谲的变局中。

中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综合改造运动,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

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和机构有600 多个,设立的试验区则有1,000 多处。

用梁漱溟的话说,这些参与者“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

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关;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

他们基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尽相同的理念体系和价值诉求对中国积贫积弱的乡村社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造活动,这些乡村建设运动的时间有长有短,范围有大有小,工作有繁有简,动机也不相同,但都试图在不变更既有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前提下从事经济、社会、文化改良,探索农村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出路。

回顾乡村建设运动历史,探询乡村建设者的足迹和路向,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事业,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

为什么会在二十世纪的那个年代涌现出如此波澜壮阔的乡村建设运动呢?从经济上来看,一方面农村积贫积弱,同时又受工商业经济的渗透,自然经济处于崩溃之际,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特别是大中城市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19 31 年到1936 年,中国工业年增长率保持在9.3% 的水平,10 年间兴建了8 000 公里铁路,超过以前几十年的两倍,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 年代翻了一番。

按照《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说法,1927 年到1937 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但是城市工商业大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差距的相对扩大。

从文化和社会来看,农村也处于一个凋敝的阶段,城市为传统农民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劳动力转移机会,由此农村愈益显得没有生机与活力,旧的传统和伦理观念此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凡此诸种致使社会上出现了“救济乡村”的呼吁。

而且在这一阶段,战事渐稀,中国暂时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为各种社会改良和试验提供了机会,乡村建设运动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涌现的。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侯建新【内容提要】农村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最广阔、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关于农村调查及发展研究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

20世纪上半叶尤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调查与研究主要有: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区以及社会学家李景汉的定县调查;陈翰笙领导的保定、无锡农村重点调查和全国性抽查;国民政府首次以国家机关名义进行的农村经济普查与定期统计。

此外,还有南京金陵大学美国人卜凯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村调查和日本人“满铁”的华北农村调查。

这些农村调查的目的不一,深浅有别,但客观上都为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留下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英文摘要】Rural area is the broadest and deepest处不表。

)。

2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1925—1935年的10年间,中国掀起了一股对农村社会经济颇为关注的热潮。

农村问题不仅经常见诸书刊报端,而且还第一次出现了用现代方法对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群。

到农村参加调查研究或实施某种“建设”的人们,不仅有学者、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还有政府机构和外国学者。

究其原因不外乎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农村经济凋敝的情况日形严重,出于对农村前途的关注而调查农村;二是西方的社会学、经济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传入中国,“秀才不出门”的传统学术作风发生变化;三是当时政治斗争和思想文化争论的表现和反映。

例如,轰动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五四”以来关于“孔化”还是“西化”、“农化”还是“工化”争论的继续,乡村建设运动很像是中国式的“民粹运动”。

又例如,陈翰笙先生组织的农村调查,是为了以事实来阐明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与第三国际和国内取消革命的托派进行斗争。

国民政府此时也开始进行农村调查,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定期对农村经济情况进行记载,并成为国家统计工作的一部分。

20世纪30年代南通地区的乡村经济与农家生活

20世纪30年代南通地区的乡村经济与农家生活

世纪年代南通地区的乡村经济与农家生活#$%$蒋国宏李学昌内容提要#$ 世纪%$ 年代的南通土地占有极不合理,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土地,被迫接受地主高额的地租剥削,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

农民除精耕细作外不得不从事副业生产,其中特别是土布纺织。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资金融通困难,许多农民被迫靠典当甚至高利贷度日。

受自然灾害频仍、外国农产品倾销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农民终年辛劳却报酬甚少,一些农户因而选择了弃耕经商或进城务工。

关键词#$ 世纪%$ 年代南通地区乡村经济农家生活蒋国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李学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围绕#$ 世纪上半叶长江三角洲农村经济的争论已持续了数十年,焦点集中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估、市场整合程度及其影响、城镇发展状况和中国农村经济的现代性成长等方面。

以罗斯基和布兰德为首的一些学者认为#$ 世纪上半叶长江三角洲农村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人均产量、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均有增长。

黄宗智承认这一时期出现了高度商品化、城市化和农村收入总量的增加,但认为其不过是一种过密型增长。

而王国斌则坚持农村经济在技术、能源和人均资本等方面都没有明显进步。

更多的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农村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显然,上述争论的解决有赖于大量个案的实证研究。

南通地处长江北岸,这里商品性农业发达,经济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处于中游水平。

研究#$世纪%$ 年代南通地区的乡村经济与农家生活不仅可以为我们研究#$ 世纪长江三角洲农村社会变迁提供鲜活的个案,而且有助于改变“目前对区域的农村经济研究比较单薄,仍存在诸多空白地带”, ! -的局面。

一、南通各县简况南通东临黄海,南枕长江,与常熟隔江相望,西部与泰兴、靖江毗邻,北面及西北与东台、姜堰接壤,下辖崇川、港闸二区及海安、如皋、如东(!./$ 年如皋分设如西和如东二县,后如西又改为如皋县)、通州、海门及启东等六县市。

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_李金铮

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_李金铮

・学术述评・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李金铮 邹晓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乡村经济史的研究可谓异军突起,大有成为显学之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学术界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历史渊源做出科学的说明。

因此,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不仅受到历史学者的高度重视,也引发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的浓厚兴趣。

特别是80年代中期社会史研究兴起后,更加注重下层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这为近代乡村经济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

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可称繁富。

据不完全统计,陆续出版的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著作达80多种,资料10余种①,发表论文500多篇,内容涉及乡村经济的各个方面。

近期王先明等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做的回顾给人颇多启示②,但就乡村经济而言,有关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总结。

职是之故,本文拟从学术史角度,对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侧重大陆学者的成果和译成中文的国外学者的论著)争论较多,富于创见,特别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问题做一清理和简评,希望能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一 土地关系土地是农民繁衍生息的第一要素,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

但从学术意义上的解释,直至80年代末才开始有重大突破。

私有土地允许买卖,是中国土地制度的一大特色。

以往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亲族或邻居的“优先购买权”,所以土地买卖是不自由的,由此证明封建宗法关系的继续存在。

史建云通过对近代华北土地买卖的研究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一地区的土地买卖在法律和习惯上都不受“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有比较自由的土地市场③。

李三谋对民国前中期土地贸易的研究也表明,土地买卖中的封建宗法关系被取消④。

实际上,在清代前期,宗法关系在土地买卖中就已经松弛⑤。

19世纪40年代以后,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崩溃罢了。

地权分配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决定着农村生产关系、利益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述评

第33卷第1期20 1 9年1月长沙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Vol.33 No.1Jan. 2 0 19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述评吴艮堂(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山西长治046400)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国近代乡 村经济史就具有尤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综观有关中国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底层民众和乡镇集市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二是乡村土地关系与乡村借贷;三是小农经营模式与农场经营模式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方式。

关键词: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土地关系;乡村借贷;展望中图分类号:K25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 (2019) 01-0081-04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便开始广泛地关注 和重视对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研究,中国近代乡 村经济史的研究一度成为热点。

迄今为止,有关中 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论著、文献、报告等都有大 量的涌现,并且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还展开过非常激 烈的讨论和交流,在不断的探讨、研究过程中,也获 得了一些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充分地反映了这么多 年来的研究发展脉络,同时也为日后对于中国近代 乡村经济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进 而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本 文从学术的角度对我国近代乡村经济史展开分析和 研究,从大量具有参考意义以及代表性的论著文献 中寻找理论依据,为中国的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 参考。

一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迄今为止,对于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成果 很多,理论研究方法也渐趋多元化。

不同的学者对 于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对 于一些重大的问题,学者之间还展开过非常激烈的 交流和争论。

赵兴盛在对于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研究中就 提出,想要促进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进一步 深人和发展,就必须突破现有的科学体系,对乡土文化自觉与理性及其特点进行重新认识[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安徽农村借贷状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安徽农村借贷状况


C N SN A GA G
-十 : 世纪-三十年代安徽农村借受 I : I 状况
苏 庆
摘 要 农民借贷是农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 农村经济 的衰落使得农 民借贷尤为突出。 民 农 借贷一方面反映农 民的贫穷, 借贷为农 民获得 生活 、 生产的资金 , 另一方面对农 民借贷状况分析能够 了解 当时社会经济的状 况。本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安徽农村 的借贷原因、 来源 、 用途进行 分析 , 以期对这时期 的安徽农村借贷状况能有清晰的
\ 计饮 服 房 燃 教 杂 兆 食 农 屋 料 育 项
怀远 佃农 10 0 0 . 半 自耕农 1 0 0 5 . 9 2 94 . 自耕农 1 0 0 7 7 8 8 0 . 5 . ,
佃 农 lo O 6 . 7 7 o . 7 2 。 宿县 办 自耕农 1 0 0 0 1 8 5 0 . 6 . . . 自耕农 l0 O 7 4 8 5 0 . 5 . .
户别 平均 臼耕农 半佃农 佃农 平均 7 1 6 3 7 Z 7 8 河南 6 6 6 2 6 6 7 l 湖北 7 l 6 5 7 7 8 2 安徽 8 0 7 6 8 2 8 2 江西 5 7 4 2 5 8 7 2
地区 农户类别 全年生活费用分配百分率
认 识。
关 键 词 二 三 十年 代 安 徽
农 村借 贷 农 村 经 济 地 主 3 .%, 04 富农 1 . , 人 2 .%t 金 陵 大学 农 学 院 13 6% 商 9 36 1 。 9 5年 对 湖北 、 江西 、 安徽部分农 家的调查 比较全 面 , 在全部借款额中 , 私人借 贷 占 7 .%, 43 土地典当 占 1%, 3 钱会借贷 占 6 %, . 当铺借 3 贷、 商店赊欠各 占 23 合作社仅 占 1 。即使 在 13 . 15 ,

20世纪30年代乡村社会危机原因探析

20世纪30年代乡村社会危机原因探析

20世纪30年代乡村社会危机原因探析作者:李爽李连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7期摘要:20世纪30年代,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的影响,中国乡村出现了空前的大危机。

本文重点分析了3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从衰落、解体,最后到完全崩溃的过程,借此探讨了军事混战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军阀乡村社会危机历史诱因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乡村为主角的大危机。

具体表现为农村濒临破产,土地大面积撂荒,农民陷入极端贫困化等。

本文以华北诸省军阀为例,通过分析其施政方针,来阐述其对乡村经济的破坏,并试图为30年代的乡村危机的历史成因找到一个合理的解读方式。

一、军阀政治与军阀战争的兴起“民主共和”并未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而到来。

1916年袁世凯暴崩,其麾下的北洋集团开始分崩离析,各个派系集团纵横捭阖,角逐中原。

政府受到军阀武力和舆论上的双重压迫,沦为“军阀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最驯服的行政工具”。

出于扩大地盘以及谋求合法政府的需要,所有拥有强大实力和野心的割据势力都为了统一中国而跃跃欲试。

可无论哪个派系,都没有实力完成统一中国的重任,仅仅是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昙花一现。

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并保住既得利益。

于是从1916—1927年,短短10年间,军阀各派系间就爆发了5次全国规模的战争,几乎每两年一次。

二、军阀战争对乡村经济的破坏发动战争和维持割据的主要手段是豢养军队,军队的士兵主要由贫苦农民、流氓、破产手工业者等组成。

大量无田可种、无家可归的农民乐于参加军队,因为他们不需要特殊的专业技,并且可以寄钱养家,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学到一些初级的文化,如果在某些军纪不甚严明的队伍里,还可以通过劫掠而发一笔小财。

所以,正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大量农民“弃农从军”,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劳力的一次分流。

表一显示的是1919-1925年华北地区军队的数量就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而增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分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分析
二 、农民消费结构的微观分析
农民的微观消费结构是指生活消费的支出结构 ,即农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支出分配情况 。
农民家庭作为一个消费单位 ,其消费所需的生活资料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部分是生存资料 ,这
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延续生命所需的生活资料 。一部分是发展资料 ,这是农民及其子女发展德育 、智
与同时期其它国家的对比来观察 (见表 4) 。
从表 4 中的对比可以看出 ,中国农民的家 表 4 丹日美中 4 国农民家庭费用分配百分比 ( %)
庭生活消费中 ,食物消费支出的比重是最大的 。 丹麦 、日本和美国农民的食物消费比重都没有 超过 50 % ,在杂项支出比重上则高于中国 。联 合国粮农组织曾依据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金 额在全部生活消费支出金额中所占比重) ,将消 费水平划分为如下标准料 ,则生存资料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 8318 % ,而发展和享受资料
仅占 1612 %。一般来讲 ,生活程度愈高 ,那生活四大要素 (食物 、住房 、衣服 、燃料) 的比重越低 。因为
农民除了衣食住燃料之外 ,还应该有一部分收入 ,能用到发展和享受方面 ,这方面的比重越大 ,说明其
收入越高 ,生活越宽裕 。总的来看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分地
区来看 ,中东部要比北部生活水平高一些 ,中东部除掉衣食住燃料外其它杂项的比重为 2013 % ,而北
部为 1316 % ,比中东部低了近 7 个百分点 。
21 食物支出 ,特别是粮食支出 ,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近代农民消费支出结
1922 —1925 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曾组织学生对全国 6 省 13 处2 370户农家进行经济调查 ,其中有关农家

探索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述评.doc

探索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述评.doc

探索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述评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述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述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乡村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晖通过对清初至民国时期关中农村经济状况的深入探究,质疑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说的普适性。

他认为关中地区地权的分散化和租佃率较低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清代关中存在着自然经济化的趋势,其“商品经济”大多并非真正近代作用上的商品经济,而属于“卖炭翁”型的“商品经济”甚至“自给而不足”的“前自然经济”类型,近代摘要:30年来,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

主要表现在区域划分及其研究策略、乡村自然经济解体与乡村经济生活、乡村土地占有关系、乡村农业发展等方面,相关研究注重多学科策略的综合运用,日益呈现出近代乡村经济演变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30年;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1006-723X(2013)05-0000-00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方面,20世纪前半期学界曾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1949年前的乡村经济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系统的学术性论著还较为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0年代以前,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进展不大,多是一些经济资料汇编,对乡村经济的深入阐述尚不多见。

特别是“文革”时期,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几近空白。

1980年以来,乡村经济史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除一批区域经济资料陆续出版外,各省区通史或断代史、特别是近代史的研究著作陆续出版,一批总论性和专门性的近代经济史论著陆续面世,尤其是有关近代乡村经济史的论文大量刊发,呈群山峰起之势,不断将这一研究推向深入。

一、“区域”划分及其研究内容和策略1980年以来,学界对近代乡村经济的演化轨迹进行了深入考察。

从事于区域经济史的研究,应该怎样选择要研究的区域,各经济区域应如何划分,研究内容需涉及哪些内容?李金铮撰文对以上理由作了清晰的解答,他认为对经济区域的选择,主要受四种因索的制约:此区域要是一个内在联系紧密的社会经济综合体;此区域要体现时代特色;研究者对该区域的当代社会经济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有丰富可信的史料作保证。

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作者:王珍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3期摘要:中国农村派参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时,进行了大范围的农村调查,通过《中国农村》发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政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但它也无法跳出当时历史条件的束缚。

关键词:中国农村派农村调查农村经济研究会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189-0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夏大地涌起了农村调查的浪潮。

1936年,燕京大学学生刘育仁对1927-1935年间社会调查的数量作了不完全的估计,共得9027次调查,平均每年约1000次,呈现出极度活跃的状态。

[1]中国农村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支。

一、中国农村派之历史源起以陈翰笙为核心的一批学者因与中国经济派争论中国社会性质,以《中国农村》为理论主战场而被称为中国农村派。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左翼学术流派。

[2]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一)前所未有的农业恐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世界爆发农业恐慌,蔓延至中国。

根据调查,1931-1933年间的农产价格持续下降。

以上海为例,1932、1933年粮食出售价格比1931年降低79%、69%,平均降低26%。

这三年,棉花产量逐年增加,在上海的售价反有下降之势,其他农产物也一样。

鉴于此状,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并将自家土地出售,田价急剧下降。

我国的农产输出量减少,农民的购买力降低。

(二)核心人物的主要经历中国农村派的核心人物陈翰笙曾留学欧美,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并为共产国际收集情报。

李大钊被捕后,他担任了国际运动研究所的研究员,收集并有选择地翻译部分中国农民运动的资料。

这是他关心农民问题的开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国际内部就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战。

马季亚尔认为“中国社会是一种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的水利社会”,“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也就成了资本主义,因此中国的农村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农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经济研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经济研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经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经济研究(英文):Study of The Chinese Civil Economy in the 1920s-1930s作者: 明立婷指导教师: 郭双林2008年4月 28 日论文题目:(中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经济研究 (外文) Study of The Chinese Civil Economyin the 1920s-1930s所在院、系、所 :历史学院历史系专专业、名、称 : 中国近现代史指专导专教专师姓专名、职专称 : 郭双林教授论文主题词 :平民经济;合作思想;合作经济制度;社会转型学专习专期专限 : 2006 年 9 月至 2008 年 6 月论文提交时间:2008年4月 28日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明立婷日期: 2008-5-09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明立婷导师签名: 郭双林日期:2008-5-09 摘要本文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平民经济思潮的发展和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对民国初年平民经济思潮的兴起与传播、平民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与不同行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旨在揭示近代中国平民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