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对1935—2020年田间诗歌研究的综述

对1935—2020年田间诗歌研究的综述

家论述,对诗韵做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诗韵可以帮助情感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强调诗韵具有声韵的、格律的、结构的、表情的多重功能。

不仅如此,下编还根据诗人创作实践,总结音韵在创作中如何起到上述作用,还涉及诸如选韵、换韵、押韵方式等技术性问题,使诗人在实践中有所依傍。

为了给认识到音韵作用,从而愿意做诗中用韵的作者提供更加具体的帮助,著者还特地论述了“韵辙选择和韵辙变换”的问题,这对作者创作中选韵和必要时在诗中换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著者还从诸多注重并善于使用音韵的新诗诗人中选取了郭小川和卞之琳两个杰出代表,通过他们作品的用韵实践予以剖析,切实起到了示范作用。

十四行诗是一种发源于意大利、盛行于英国、进而流行于各国的一种世界性诗体。

而这种诗体的用韵是非常严格而规范的。

十四行诗也由新诗先驱引入中国,成为吸取外国优秀文化的范例。

这种诗译为中文固然不能无视其韵律,移植为汉语十四行诗,当然也不能抛弃韵律。

因此式:按照原来的韵式“对应移植”;根据创作的需要“变体移植”;对十四行诗原有韵式进行“本土改造”。

而根据中国诗人们的创作实践,著者总结出多种符合中国诗歌传统的用韵方式,可供有志此道者学习、运用。

这对于十四行诗的进一步汉化功莫大焉。

《汉语新诗韵论》一书,是在充分掌握和研究中外古今关于诗歌音韵的已有著述基础上,结合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音韵实际状况,条分缕析,深入研究,所得到的科研成果。

仅书后所列参考文献即达200余种。

上述文字对这一著作仅仅是一种粗略的评价,对于认识此著的价值远嫌不足。

其功能与意义必将在21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整个历程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深信此言不虚。

总之,《汉语新诗韵论》的出版,弥补了新诗格律理论中音韵部分的不足,对于推动格律体新诗的总体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注】括号内引语皆出自本书,不一一注明页码。

田间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个人化色彩。

其于1935年出版了第一部个人诗集 《未名集》。

余秀华诗歌研究综述

余秀华诗歌研究综述

余秀华诗歌研究综述
余秀华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作品多以表达女性情感和探索人生意义为主题。

在余秀华的诗歌中,普遍存在情感的深沉、细腻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触摸。

首先,余秀华的诗歌作品常常以女性经验为切入点,探索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感受和困惑。

她通过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女性面对社会压力和人际关系时的情感冲突和迷茫。

在她的诗集《红与黑的女人》中,她刻画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挣扎和自我解放的过程,展示了女性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其次,余秀华的诗歌作品也表达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问。

她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关注生命的轮回和人生的价值。

她的诗集《人间正美狱中花》中,表达了对于生活哲学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哲思性和抒情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另外,余秀华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涌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

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她的诗集《盲目婚姻》以及《余秀华诗选》中,通过对婚姻、性别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忧。

综上所述,余秀华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思想深度,在对女性经验、生命意义和社会现象的表达上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的诗歌作品不仅为女性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舒婷,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情感和哲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近年来,对舒婷诗歌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以展示舒婷诗歌的魅力。

一、舒婷诗歌的背景与主题舒婷的诗歌产生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于舒婷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诗歌主题多围绕爱情、人生、历史、命运等展开,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矛盾。

二、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1、情感含蓄:舒婷的诗歌情感表达含蓄,即使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也多采用暗示和寓言的手法,让读者在诗歌的意象中自我感受。

2、意象优美:舒婷的诗歌中充满了优美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3、形式独特:舒婷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她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舒婷诗歌的研究现状目前,对舒婷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细读:通过对舒婷的诗歌进行逐篇细读和分析,深入探讨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意象等元素,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主题研究:通过对舒婷的众多诗歌进行主题分类和研究,深入剖析舒婷对于爱情、人生、历史、命运等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诗学研究:从诗学的角度研究舒婷的诗歌,探讨其诗歌与当代诗歌的关系,以及其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研究展望未来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全面深入探究:对舒婷的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挖掘其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2、比较研究:将舒婷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诗歌的独特之处和借鉴之处。

3、跨文化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舒婷的诗歌,分析其作品如何反映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总之,舒婷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舒婷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的作品,进一步领略其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

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

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赢得了后世无数的赞誉和关注。

自陶渊明离世后的千余年间,他的田园诗不断被历代学者所研究、解读和传承。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总结五十余年来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历程,以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主要阶段和特点,分析各个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和价值。

本文还将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陶渊明田园诗的魅力所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综述,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历史背景与文学地位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

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乱世之中,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迷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陶渊明的田园诗应运而生,成为他表达个人情感、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载体。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田园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使得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在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种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使得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世纪以来苏轼诗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苏轼诗研究综述

新世纪以来苏轼诗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自新世纪以来,对宋代文豪苏轼的诗歌研究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态势。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歌作品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新世纪以来的苏轼诗研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研究方法,更融入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手段,使得苏轼诗歌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揭示。

本文旨在综述新世纪以来苏轼诗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文章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特点等方面,对新世纪以来的苏轼诗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本文也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苏轼诗研究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苏轼诗歌研究的深入发展,挖掘苏轼诗歌的更多内涵和价值,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贡献新的力量。

二、苏轼诗歌的主题与风格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歌作品主题广泛,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新世纪以来的苏轼诗歌研究,更是对其主题与风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苏轼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批判时弊的作品,也有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的诗篇。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如《东坡志林》中的《游金山寺》一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民间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同时,苏轼的诗歌也充满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如《题西林壁》一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在风格方面,苏轼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常常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苏轼的诗歌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化用前人诗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他的长篇叙事诗中,也贯穿于他的短诗和绝句之中。

新世纪以来的苏轼诗歌研究,对苏轼诗歌的主题与风格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者们通过对苏轼诗歌文本的细致解读,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顾城诗歌研究综述

顾城诗歌研究综述

顾城诗歌研究综述关键词:顾城;诗人之死;英儿;童话诗人;后期创作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派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童话诗人”的称号奠定了在新时期诗歌史上的地位。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称赞顾城“可能是20世纪最好的中国诗人”。

顾城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等,同时他与谢烨还合著了长篇小说《英儿》。

学界在对顾城研究的二十多个年头里,经历了一个由主要关注诗人本身到注重文本研究,继而侧重研究创作本体与文本之间内在关联的过程。

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顾城诗歌与诗人本身的丰富性依然存在着广阔的可开拓空间。

目前,国内对顾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顾城死亡的研究二、顾城作品的研究对顾城作品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体小说《英儿》的研究,如谢冕的《绝笔的反思——关于顾城和他的》。

谢冕指出,《英儿》是当代文学中有新意的作品,是应该严肃面对的文本。

他认为“小说结构的散文式的组合,叙述语言的优美而诗意”[1]等特点,构成了《英儿》的独特风格。

章学珍在《幻像之死——从及其诗作看顾城弃城》中提出,《英儿》是一个制作后的黑色诱惑,是一个狂人日记似的痴人呓语的有关死亡的预言。

王德威的《诗人之死》一文,对《英儿》作了一个新的诠释。

他认为,《英儿》是以未来的过来人的角度,将现在当作过去来抒写,使得小说成为了一种“后叙事”,并指出《英儿》是为后叙事量身定做的小说,它打破了从生到死的因果关系,没有预设未来,而是预设了一种已经过去的未来。

王德威的这篇文章,没有对《英儿》进行一种文本式解读,然而却给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解读《英儿》这部作品的新方式,是一种研究顾城作品的新思路。

总的来说,对顾城这部唯一的小说作品的研究还有待于在文本上继续深入诠释。

近些年来,学界仍在不断发掘顾城诗歌研究的新材料,其中,诗人麦芒在《“鬼进城”——顾城在新世界里的变形记》一文里,通过对顾城《鬼进城》组诗系统和精到地解析,展现出了顾城在海外时期深刻而复杂的精神矛盾。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诗歌进行综述,包括其特点、流派、代表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时间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的是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跨越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包括魏、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动荡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催生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诗歌创作。

特点: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创作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首先,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和文化变迁。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诗歌追求个体情感的表达,注重自我思考和感受的抒发。

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以道教思想为主题的仙山琴趣,也有咏史怀古的作品,还有表达个人感情和意境的山水田园诗。

最后,这一时期的诗人注重用诗歌表达自身的社会观察和政治见解,诗作中常常包含了对时事的反思和对时代命运的思考。

流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众多的诗派和流派兴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七子诗派”,这是一个由七位诗人组成的诗歌群体。

他们以探讨生命、洞见人生哲理为创作主题,包括谢灵运的“碧云天,黄粱梦,斜阳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嵇康的“人道是只如初见,千里寻封,回首苍溟”等。

其他民间诗派如居士诗派、宫体诗派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嵇康、谢灵运、士燮等。

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心理感受。

影响: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诗歌由乐府民歌和古乐府发展到了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的阶段。

其次,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唐诗以及宋诗的创作,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古诗十九首研究综述古诗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中,古诗十九首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备受文学界的瞩目。

本文旨在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概述古诗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被称为白氏长短句集,由长短句各九首组成,共十八首。

现存的第十九首据传是白居易异父异母的妹妹所作。

该诗集以其清新脱俗、鲜明个性,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唐诗短篇集之冠。

二、艺术特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灵动清新古诗十九首诗意鲜明,语言简练凝练,给人以灵动清新之感。

其中既有“短歌激扬,乐府飘逸”的风格,又有“静思幽情,清凉自得”的意境。

2. 表现手法多样在表现手法上,古诗十九首采用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象征等,形式丰富多样,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在表现主题和意境上,使用了丰富的修辞,凝炼了深刻的感悟和思想。

3. 文化内涵深厚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诗歌艺术,更是文化的体现。

它既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又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厚内涵,如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人文精神、佛家的禅意等。

三、研究现状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涉及的主要方面有: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作者行迹等。

就文字的具体研究而言,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古诗十九首是唐代古诗的一大代表,其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多文学史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2.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貌在艺术特点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语言特色、情感表现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论探讨和评论也比较广泛。

3. 古诗十九首的文化内涵古诗十九首是一部清晰呈现出唐代文化精髓及诗歌艺术的代表作品,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四、未来研究展望对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还有许多的展望和探索,下面就两个方面进行展望:1. 从文化角度分析古诗十九首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因此,未来研究者可以从道家思想、儒家道德伦理和佛教禅学等角度出发,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综述

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综述

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综述陆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对陆游诗歌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以下是对陆游诗歌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研究概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等方面。

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研究角度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二、研究重点作品思想内容研究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历史、哲学、伦理等多个领域。

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题: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贯穿始终,其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者们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2)人生态度:陆游在诗歌中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得失、荣辱、悲喜等有着深刻的体悟。

学者们对其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3)艺术特色: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鲜明,其作品在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创新。

学者们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探讨了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作品风格研究陆游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者们对其作品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放风格:陆游诗歌中的豪放风格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学者们对其表现手法、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2)意境创造:陆游诗歌的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学者们对其意境创造的技巧、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3)个性化语言:陆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等个性化语言,学者们对其语言运用的技巧、手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研究方法在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

其中,文献研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学者们通过对陆游诗歌的文本分析、版本考证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研究法则是将陆游诗歌与其他诗人或文学流派进行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法则将文学与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近十年来庾信诗歌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庾信诗歌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庾信诗歌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庾信诗歌研究得到了不断发展。

受到庾信伟大的诗歌创造影响,在诗歌分析和研究领域,有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来研究庾信的诗歌。

首先,许多学者着重研究庾信诗歌的艺术特色,例如他的诗歌风格,其独到的观点和方法。

他的诗歌在风格上张力十足,充满激情,诗意流畅,富有对比色彩,充满着浪漫的情怀。

他擅长以不言自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了直接表达的束缚,使诗歌更具有艺术上的感染力。

其次,许多学者着重研究庾信诗歌思想内涵,凸显了浪漫主义精神。

他的诗歌深受浪漫主义精神的影响,思想上的无拘无束,对现实的直面,深植进历史和社会环境的融入,无不充分表达了浪漫气息。

通过诗歌中的生命描写和精神追求,浪漫主义思想在庾信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此外,学者也关注庾信诗歌的语言特征。

他的诗歌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乡土色彩,集中展现了他对乡土环境的深刻理解。

加上他强烈的语言节奏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手法,使他的诗歌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庾信诗歌的研究也是积极的,旨在从新的视角探讨庾信的诗歌,展示庾信诗歌的新面貌。

从文本层面出发,以庾信诗歌的叙事方式、时代风格、实验性等多种视角,着重强调个人主义和虚构性,探讨庾信诗歌的独特性。

通过对庾信诗歌的综合研究,反映出庾信不断探索新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方式的精神内涵,表现出他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庾信诗歌研究得到了不断发展。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庾信诗歌,重新认识了庾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其信仰义理,丰富了人们对庾信诗歌创作性格的理解,更加深刻的感受他的诗歌的价值与魅力,也为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国内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研究综述

国内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研究综述

早 期研 究 的 步伐 。
以下从 论文 的研 究 内容 将其 分为 主题研 究 、创作 手法 研究 、 意象研 究 、 风格研 究及 其他 类别综 述前 人研究 的具体
成果 。 荒原 、 自由 、 爱情 , 抑或死 亡 , 关 于 艾 米 莉 诗 歌 的 主 题 众 说 纷 纭 。2 0 1 1 年 刘富丽 的《 内在性超越 : 艾米莉 ・ 勃 朗 特 早 期
二、 艾米莉 ・ 勃 朗特诗歌 国内研 究成果述评 国内所 发表的关 于艾米 莉 ・ 勃 朗特 诗歌 的论文 , 较 之小
莉・ 勃 朗特 首 先 是 一位 诗 人 , 接 着 才 是 小 说 家 。可 是 , 无

说 的研究很 不平衡 。根据高万隆 的 《 艾米莉 ・ 勃朗特研究 》 ,
面、 风格方 面的论 文 , 但 独 创 性 较 少 。而 且 这 一 时 期 的 研 究
编 的《 勃 朗特 两 姐妹 全 集 》 ( 全1 0 卷) ( 其 中第 8 卷有 刘 新 民
存 在一 个严重 问题 ,就 是学 者们所 分析 的诗歌 总是局 限 于
几首 , 分析文字 也大 同小 异 。
一 l 艟 常
伽 删
一 一 总
嚣 钨一 : 2一

等 。在 中 国 , 艾 米莉 诗 歌 没 有 得 到系 统 的 翻 译 , 不 同译 本
也 很 少 。 目前 只 有 1 9 9 6 年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 出 版 宋 兆 霖 主
步 阐述 . 主要集 中于诗 歌主题 的探究 上 , 偶有 涉及创 作方
诗 歌解 读》 指出, 作 为 游离 于 时代 文学 主流 的玄 思 型诗 人 ,
艾米 莉诗 意地 再现 童 年记 忆 , 表 现情 感 、 意志、 宗 教信 仰 和

杜甫研究综述怎么写范文

杜甫研究综述怎么写范文

杜甫研究综述怎么写范文杜甫研究综述的范文可以参考下述示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父”。

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现实描写和宏大的诗歌气象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杜甫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将对杜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首先,对杜甫的研究历史进行梳理。

杜甫生活在唐代,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因此对他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直到20世纪中期,杜甫的研究才开始逐渐兴起。

此后,通过文学批评、历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对杜甫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对杜甫的诗歌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的主题包括社会现实、历史、哲学等方面。

通过对杜甫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近年来,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各种评价观点。

此外,对杜甫的生平和家庭背景进行探究。

杜甫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他的诗歌反映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刻关注和同情。

通过对杜甫的生平和家庭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思想和文化背景。

最后,对杜甫的文化影响进行探讨。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手法成为了无数文学家的借鉴和灵感源泉。

通过对杜甫的文化影响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他的研究和了解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杜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研究方法、评价观点、生平和家庭背景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杜甫的研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屈原《九歌》研究综述

关于屈原《九歌》研究综述

关于屈原《九歌》研究综述关于屈原《九歌》研究综述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九歌》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独特才华和丰富情感。

《九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关于屈原《九歌》的研究进行综述,探究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屈原的《九歌》在形式上呈现出独特的韵律和音韵变化。

《九歌》采用了多音节押韵和反复似的音律措辞,使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屈原在诗歌创作中更加注重声音和节奏的运用,使得《九歌》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

这一特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其次,屈原在《九歌》中表达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九歌》以女性角度出发,抒发爱情、离别、孤独、怀念等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命运的独特思考。

研究者们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对于屈原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出屈原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热爱。

第三,屈原在《九歌》中描绘了华夏民族的起源和文化的独特性。

《九歌》中涉及了神话人物和传说,表达了对于祖先的崇敬和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屈原在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时,融入了大量神话元素和民间传说,使整篇作品充满神秘和瑰丽。

因此,研究者们纷纷对于《九歌》中所蕴含的神话文化和传统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此外,屈原的《九歌》也在文学史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屈原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创了以个人情感和纯粹艺术为主题的诗歌传统。

《九歌》的创作使得后世诗人受到启发,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领域。

因此,研究者们也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于《九歌》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之,屈原《九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他在诗歌形式、思想内涵、文化传承和文学史发展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使得《九歌》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研究者们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解读,揭示了《九歌》的艺术特色和深层次内涵,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总而言之,屈原的《九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展现了屈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热爱。

英文诗歌研究个人综述范文

英文诗歌研究个人综述范文

英文诗歌研究个人综述范文English:Poetry is a timeless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culture for centuries. From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and Keats to the contemporary poetry of Rupi Kaur and Amanda Gorman, poetry has the power to evoke emotions, inspire change, and capture the essence of the human experience.中文:诗歌是一种永恒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莎士比亚和济慈的作品到如今的鲁比·考尔和阿曼达·戈尔曼的当代诗歌,诗歌有着唤起情感、激励改变和捕捉人类体验本质的力量。

English:As a subject of study,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poetry have captivated scholars and lovers of literature for generations. Personal retrospective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individuals to explore their own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connections to various poems, poets, and movements within the realm of English literature.中文:作为研究的主题,对英国诗歌的分析和解读吸引了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数代人。

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研究综述中国古代山水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挥毫泼墨。

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从山水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进行全面的研究综述。

一、山水诗的定义山水诗,顾名思义,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探讨。

山水诗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二、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山水诗歌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在先秦时期,山水诗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初步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唐时期,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山水诗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宋元时期,山水诗发展达到巅峰,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

明清时期,虽然山水诗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仍有许多优秀的诗人继续发扬山水诗的传统。

三、主题内容山水诗的主题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自然景观的各个方面。

其中,山川河流是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诗人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此外,云雾阳光、花鸟鱼虫等也是山水诗常见的主题。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自然元素描绘得栩栩如生,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艺术手法中国古代山水诗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

首先,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比喻,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立体感。

其次,诗人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此外,山水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五、总结与展望中国古代山水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通过对山水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文化内涵。

同时,山水诗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和生态意识对当今社会仍有启示意义。

司空图诗歌研究综述

司空图诗歌研究综述

司空图诗歌研究综述司空图的诗歌理论1.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理论的总结答:说司空图是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论,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

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

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三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

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的体现。

或者说,这二十四种诗境,分别是“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有机统一,是司空图意境理论的具体体现。

2.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论的总结①在钟嵘滋味说基础上,提出诗歌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问题。

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

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司空图处在乱世却主张“醇美”,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中和。

②“思与境偕”是对刘勰“神与物游”的发展。

思与境偕作诗:要想有深厚的艺术意蕴,注意意境的营造,融情入景,以景寓情,使读者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

之前殷璠的“兴象”,皎然的“诗情缘境发”都包含这个意思,而司空图说的最为明确,认为思与境谐是诗的艺术的最高标准,说明意境理论在司空图这里更加自觉和成熟。

近五年舒婷诗歌研究综述

近五年舒婷诗歌研究综述

近五年舒婷诗歌研究综述班级:对外汉语1101 姓名:王杨学号:112110005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股朦胧诗音飘进了诗坛,震动了当时的诗坛,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舒婷,奏响了她的绝妙琴音,她的朦胧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的诗展现了与同一时代其他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关于舒婷诗歌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新的看法。

本文将近5年来关于舒婷诗歌研究论文所涉及到得内容归纳为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舒婷诗歌的中的意象王辉《碧海青天夜夜心—浅析舒婷诗歌的古典特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认为舒婷诗歌的意象,常常是传统的具有古典美的平凡意象,在继承和发展上它们更接近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这些古典意象被诗人重新组合达到同诗人思想的深层契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孔丹丹《论舒婷诗歌中的古典意象》(《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指出船、黄昏、秋、夜等古典意象经常在舒婷诗中涌现,其古典意象所构成的情景常带有传统内涵,具有婉约含蓄之美,同时又有着现代性,其古典意象不仅呈现方式上与古诗差异甚大,而且意象背后的情感也具有现代意味。

王姝《朦胧与明朗的交响—浅论舒婷诗歌中的审美意蕴》(《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三期)则认为舒婷诗歌中的中心意象是“海”和“泪”,这两种意象蕴涵了多种因素,有自然的飞扬,也有现实的沉郁,飘逸深邃,不仅使诗歌意境得到拓展而且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二、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毕晓峰《论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当代小说》2009年第9期)中指出舒婷诗歌充溢着鲜明的女性意识,她从一个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审视外部世界,从女性自身的生命的角度确定女性生命的本质,表达着一个女性对自己人生本质和生命意义的价值追求。

她从男女平等展开,在不否定男性及男性价值观的前提下,尽显现出柔顺温婉的女性意识,走向了自信自立自强自然的女性新时期。

朱燕颐《浅论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13年第30期)认为舒婷以女性独特的柔性方式,避开男性激烈、刚硬的抗争模式和英雄文化,提出独属于女性的更为智慧、更为柔韧的抗争方式。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

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综述以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为主要代表样式的汉代诗歌,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汉代诗歌的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值世纪之交,让我们全面地回顾一下以往的汉诗研究,总结成果,吸取经验,对于促进这一学术领域在21世纪的发展,必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魏晋到清末的汉代诗歌研究回顾要全面总结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成果,有必要先回顾一下20世纪以前的汉诗研究状况。

广义的汉诗研究,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

曹氏父子的诗歌,直承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精神,在创作中就有对于汉诗的学习和研究,只是没有相关的著作传世。

因此,梁人刘勰对汉诗的评价,可以看作是汉诗研究的真正开始。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

孝武爱文,《柏梁》列韵。

严马之徒,属辞无方。

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4-35页)这段话,是刘勰对汉代文人诗的评价和对其发展过程的一个简单描述。

但遗憾的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究竟作于何时,在这时却成了疑问,且不要说李陵、班婕妤的诗见疑于当时,就是被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大多数在当时也已经不知为何人所作。

这里面有几首诗,传言为枚乘所作(关于“古诗”中有枚乘之作的说法,在刘勰时代已有传说,但今日已不见著录。

现存最早题名有“枚乘杂诗”的诗集,是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但刘勰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只肯定其中的《孤竹》一篇是傅毅之作。

和刘勰同时年龄稍小一些的钟嵘,在《诗品》中对汉代“古诗”有着更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中陆机所拟的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诗歌意象研究综述

诗歌意象研究综述

诗歌意象研究综述一、什么是诗歌意象呢?哎呀,诗歌意象啊,就像是诗歌里的小精灵呢。

它们可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传递想法的特殊存在。

你想啊,诗人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像开心、难过、思念之类的,但是直接说多没意思呀,就把这些情感寄托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上,这些事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说月亮,在很多诗里都有它的身影呢。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在这里就代表着思乡之情啦。

它就像一个信号,读者一看到月亮这个意象,就大概能猜到诗人心里在想家呢。

二、诗歌意象有哪些种类呢?那可多啦。

有自然意象,就像刚刚说的月亮,还有什么花呀、鸟呀、风呀、雨呀之类的。

花也分好多种呢,不同的花在诗里也有不同的含义。

像梅花,大家都觉得它很有骨气,在寒冷的冬天还能盛开,所以在诗里经常代表着高洁的品质。

还有动物意象呢,像大雁。

大雁总是成群结队地飞,而且它们还会迁徙,所以在诗里大雁常常和思念、离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再就是人造意象啦,比如说亭台楼阁。

这些东西在诗里有时候代表着繁华,有时候又代表着孤独呢。

三、诗歌意象在不同朝代诗歌中的表现。

在唐代诗歌里,意象用得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就拿边塞诗来说吧,里面经常会有烽火、胡马这样的意象。

烽火一燃起来,就意味着战争要开始了,那种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

而胡马呢,让人感觉是来自远方的敌人,充满了一种陌生和危险的气息。

再看看宋代的诗歌,意象就变得更加细腻和含蓄了。

比如说在描写爱情的时候,宋代诗人可能就会用一些很微小的意象,像手帕之类的。

手帕这个小小的东西,在诗里可能就承载着男女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情感呢。

四、诗歌意象的研究意义。

这可太重要啦。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研究诗歌意象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果我们不了解那些意象背后的含义,读诗就只能是读表面的文字,感受不到诗人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而且从文化的角度看呢,诗歌意象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很多传统的意象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穆旦诗歌研究综述

穆旦诗歌研究综述

穆旦诗歌研究综述神秘朋友,宇宙间本没有什么神秘,必须忘记最秘的还是你自己。

你偏要编派那是什么高超玄妙,这样真要并使你想要得发痴!世界不过是人类的大赌场,朋友好好的立住你的脚跟吧,什么都别想要,那么你会看到一片欺狂和愚痴,一个平常的把戏,但这却尽够偷偷摸摸你半辈子。

或许一生都跳不出这里。

你要说,这世界太怪异,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子的安排?我只好绝望,和微笑,等世界完全毁灭的一天,那才是一个结果,暂时谁也不能Montmirey。

年流浪人饿——我底好友,它老是缠着我在这流浪的街头。

软软地,就是流浪人底两只沈重的腿,一步,一步,一步……天涯的什么地方?没有目的。

可老是疲惫的两只脚运动着,一步,一步……流浪人。

仿佛眼睛开了花飞过了千万颗星点,像乌鸦。

昏沉着的头,痛的心;火热般的身子,熔化了——棉花似地堆积成一团可仍是带着软的腿一步,一步,一步……(年)4月15日晚两个世界看她装得像一只美丽的孔雀——五色羽毛镶有白边,粉红纱裙拖在人群里面,她欢乐的心荡漾在半天。

美丽可以使她样子欢喜和发狂,招来了欢呼,那就是她的渴求;“高贵,荣耀,体面砌成了她们的世界!管及它什么,那堆上在四面的死伤?”……隐隐的一阵哭声,却不在这里;孩子须要慈爱,大哭嚷着,什么,“娘?”但这声音谁都不知道,“太偏僻!”哪知却惊碎了孩子的母亲的心肠?三岁孩子也舍得离开,叫他嚎,女人狠着心,“好孩子,不要大哭——妈去做工,回来给你吃个饱!”丝缸里,女人的手浸了一整天,肿的臂,昏的头,带着疲倦的身体,摸黑回去了家,便吞进一口长气……生活?简直把人磨成了烂泥!美的世界仍在弹跳,绚丽夺目,但她却惊呼,什么污迹染在那丝衣?同时远处更划破了孩子的大哭——“妈,怕啊,你的手上怎么满铺了血迹?”年1.儿童励志诗歌2.穆旦赞美读后感3.儿童诗歌大全4.赞美穆旦读后感5.现代抒情诗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翼诗歌研究综述赵翼字耘崧,号瓯北,清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史学家,文学家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关于赵翼生卒年,《清史稿》《清史列传·文苑传·赵翼传》以及同治年间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赵瓯北先生事略》多有详载,已成定论,在此不作深表。

)一生著述等身,诗集主要有《瓯北集》传世,版本众多,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诗集本,全集本,选集本。

其中影响比较大,收歌较多的诗集本为52卷乾隆年间刻本和53卷乾隆年间刻本及嘉庆17年刻本,现代比较有影响的199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排印,华夫主编的《赵翼诗编年全集》附录有赵翼年谱、传记以及序跋、唱酬、评论等相关研究资料,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李学颖、曹光甫点校的《欧北集》,上下两册,对赵翼的近五千首诗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编年校勘,并附有欧北先生年谱、他人为赵翼写的传记和墓志铭、其他诗人或学者为《欧北集》所写的序跋、与赵翼互相唱和的倡酬诗以及他人对赵翼其人或其学所作的评论,为研究赵翼提供了很大便利。

全集本系统,全集本目前见到的有四十八册的清湛贻堂刻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本,二十六册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湛贻堂刻本,以及四十册的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七年(1790一1820)湛贻堂刻本等。

选集本《瓯北诗钞》是赵翼从《欧北集》中辑出而按古今体分编的,版本庞杂;其他还有《赵欧北诗稿》《欧北诗续增集》《赵云裕诗选》,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1985年胡忆肖选注《赵翼诗选》选诗二百零九首,对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典故既做了详细注解,也对所选诗歌做了赏析。

遗憾是谬误众多,江西师范大学刘世南在《赵翼诗选》举谬一文中对诗选中注释不周或错误的地方做了系统性的概述。

赵翼,博学多才,不仅在诗歌创作,诗学理论,书法成就突出,史学研究方面更是造诣精深,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考史名著。

鉴于其史学成就蜚声大造,甚至将其诗名淫没,所以后人在研究赵翼时,多专注于其史学方面的挖掘与诠释,而其诗歌领域的研究却颇显寂寥。

但是这不足以忽略赵翼诗歌的研究价值与意义:1,前修未密,后出转精。

由于前人研究不足,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可提升的空间。

2,赵翼诗歌资源充实,内容丰富,作者少年孤贫,屡试不第,后宦游京师“大魁佹失”再到外调做官从事军务,戎马半生,足迹遍布祖国的西南,东南,甚至台湾,丰富的人生履历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题材,同时作者“每有大事必作诗述之”的传统也是其诗歌数量半”剑南”的主要原因3,赵翼诗歌成就突出,影响深远,赵翼的诗歌在其生前就有着很高的评价,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

赵翼的名字常与袁枚常相伴出现,随着性灵说的风靡一时,赵翼的诗坛名气也日渐显著,性灵派的功臣与副将地位也得到了巩固与肯定。

袁枚死后,独擅文坛达10年之久。

影响了一代文风研究阶段大致分三个阶段生前-五四时期赵翼生前交游广泛,与同时代的大家过往甚密,如当朝重臣恩诗汪由敦,同调诗人如袁枚,也有异派诗人如翁方纲,更有知名学者如钱大昕、王鸣盛,以及赵翼的崇拜者程拱宇等.对其诗歌创作都有过极高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为赵翼的诗集、全集以及选集所作的题辞序跋中对赵翼诗歌的风格的评价;而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叩虚而逞臆,忽数典而斗靡,读者游心骇目,碌碌然不可见町畦。

(袁枚《瓯北集序》 ) 说明了赵翼诗歌,选材广泛,超越陈规变化多端的创作风格2赵翼将杰出的才学与丰富的阅历相结合,造就了他出守镇安后的杰出诗篇。

“生面果然开一代,古人原不占千秋” (袁枚《谢赵耘菘观察见访湖上,兼题其所著〈瓯北集〉》 ) ,)袁枚认为赵翼的诗歌创作别开生面,开一代新风,这是对赵翼的由衷推崇。

张舟为《瓯北诗钞》作跋云:“奇思壮采,惊心动魄,无一意不创,无一语不新,信古来未辟之诗境也。

”乾隆五十五年,嘉定钱大昕序《瓯北集》云:“夫惟有绝人之才,有过人之趣,有兼人之学,乃能奄有古人之长,而不袭古人之貌,然后可以卓然自成为一大家。

今于耘菘先生见之矣。

” [1]嘉庆元年,张怀曾将《瓯北诗钞》选编成《瓯北选集》 ,对赵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指出赵翼诗歌主要是师法苏轼。

总之,他们或从风格,或从师承,或从整体上评价赵诗。

可以看出时人对赵翼的评价誉多毁少。

赵翼死后,中国社会危机加剧,大清帝国即将摊圮,经世致用的思想日益抬头,鼎盛一时的神韵.格调.性灵.等为诗理论日益没落,性灵说随之也受到了批评与指责。

如梁启超云:“乾隆全盛时,所谓袁 (枚)、蒋 (士铨)、赵 (翼)三大家者,臭腐殆不可向迩。

”朱庭珍《筱园诗话》则直接斥为“诗魔” ,“实风雅之蠹,六义之罪魁也” ( 《筱园诗话》卷二)。

对于赵翼诗歌的用典、语言的口语化以及不合诗律等问题后人也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批评。

评价尚属中肯的是同治诸生尚镕的《三家诗话》 ,尚氏也是第一个对三大家进行系统比较与评价的人。

诗话分“三家总论”和“三家分论”两个部分,多能于比较中说出三家的优劣所在,如:“子才之诗,诗中之词曲也。

苕生之诗,诗中之散文也。

云松之诗,诗中之骈体也。

”又说,“子才笔巧” ,“苕生气杰” ,“云松典赡”。

同时又指出袁枚有“纤佻之病” ,蒋士铨有“粗露之病” ,赵翼有“冗杂之病”。

尚镕在“三家分论”中还具体地评析了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瓯北诗话》以及部分诗篇。

这种比较理性与平和的探讨颇多中肯之见。

第二阶段五四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随着外来思想的原入和新思想的风靡,赵翼诗歌研究也出现了亮点,但是解放后学术滑向政治路线,过于重视阶级性,人民性,所以赵翼诗歌研究不被重视,但是有影响的是1947年 11月) ,霍松林的《“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论赵翼的〈瓯北诗话〉》霍文代表了这一时期赵翼诗学研究的新成绩,文章说:“继叶燮之后,在诗歌方面进行反复古主义斗争的代表人物,首推袁枚,其次便是赵翼。

”指出赵翼的诗歌理论重在“创新” ,并考证了《瓯北诗话》的诸多舛误之处。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之三八、四零两则也分别论述了赵翼的诗和诗学以及袁蒋赵三家的交游,如云“瓯北诗格调不高,而修辞妥帖圆润,实冠三家”,评价较高。

第三阶段80年代起赵翼研究开始不断深入,对于赵翼诗歌理论,流派,创作,郊游,生平可谓面面俱到,同时视角较为新颖,涉及到前人未曾涉及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化研究,成就最突出的是陈友康导师于1992年所作文章《赵翼云南之行与诗歌创作》为赵翼诗歌地域化研究的先声,本文改变以往赵翼诗歌研究重考据,重理论的不足,从文本入手,评论了赵翼于乾隆33年入滇参加中缅战事期间的诗歌创作,文章指出赵翼滇云诗作,以描摹新奇的云南山.水.花草.气候等自然意象为主,兼有当地独特风土民情,生活习惯的内容,其意境的开拓不仅弥补了唐代以来中国边塞诗歌消沉的窘境.同时也改变了作者之前创作刻意追求新异而却又不觉中落入前人窠臼的无奈,至其出塞之作,身经古人未历之境,随手写来 ,便觉诗奇境奇,满眼生机,倒在不经意中开古人未辟之境,达到“争新”的境界。

陈导师这种诗歌研究必然会对后人西南边塞诗歌产生深远影响.随后关于赵翼地域性诗歌研究的作品纷至沓来如03年赵翼镇安府诗文考论,05年苏州大学学报文章<赵翼镇安府诗文研究>,内容涉及了赵翼在广西镇安府的生活.为官状况及诗歌创作兼论赵翼镇安府的思想内容,同时00年扬州大学报刊的<赵翼与扬州>以赵翼于扬州安定书院的交游,讲学和诗歌创作为线索,论述了赵翼对扬州教育事业及其文化发展的意义.第2个方面史学与文学关系研究1咏史诗研究,赵翼史学赵翼对文学赵翼的影响 ,表现最突出的诚然是赵翼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咏史怀古题材的偏爱 ,《瓯北集》中这类诗歌不仅数量很多 ,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艺术质量也几乎是最好的。

这里的咏史诗是广义的咏史诗歌包括怀古诗,主要研究作品有李朋的<<赵翼的咏史诗>>(1)清代咏史诗歌不断繁荣,难以枚举。

而像赵翼的友人如洪亮吉、舒位、谢启昆、顾宗泰等更是创作了大型咏史组诗 ,动辄数百首。

(2)以诗论史评论长城岳飞(3)评论人物,结合历史情境,体贴人物初衷比如对王安石评价(4)咏史言志)(5)咏史鉴今有种经事致用的情怀2史学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赵翼的诗和史学>>苏州大学文学院伏涛<<从<书所见>看赵翼忧民诗的诗史价值》《让当代成为经典—从《瓯北诗话》成书过程赵翼的诗歌史观》河北社科院张涛的《诗与史的合璧;作为史家身份的赵翼诗歌创新。

李鹏《史学赵翼与文学赵翼学者身份和诗人身份互动的个案研究》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12.有意识地在诗歌里记录军国大事、朝章典故 ,流露出自觉的史官意识。

乾隆几次重要战争,赵翼都在其中并且做诗歌加以反映2 在诗歌中夹杂历史考证,讲述事物的来龙去脉3日常生活活动以诗歌反映.4史学的真实性也就决定了其诗歌的真实性和公允性.4 对赵翼创作思想及其创作理论的研究,诗歌创作无疑是以理论为指导以独创为旨归,赵翼作为独领一代的史诗大家,必然有其独特的作诗理论和学术追求,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80年代以后也颇为丰富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徐州师范大学赵兴琴先生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赵翼评传》该书不仅对赵翼生平事迹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同时其评论赵翼的诗歌创作思想和理论可谓精要1 瓯北的创新主张2 爱古不薄今的论诗原则,3 人品与诗品并重4诗关家国4 性灵与学问间擅的独特风貌。

综上所述,20世纪以来,赵翼生平传记、交游、史学与文学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

但是研究呈现出重理论、轻创作的特点。

关于赵翼的文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他的咏史诗、山水诗、闲适诗也有一定的境界。

关于性灵派诗人之间“和而不同”的趣味也会引起更多的探讨。

关于创新主张赵翼诗论的核心是创新,故研究者多从此入。

张明曙的《论赵翼的诗歌创新主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3期)提出创新虽不是赵翼独创,但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毕桂发《赵翼论诗的宏观视野和创新精神》(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1期),张涛的两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1期)、《创新:诗歌创作的价值体现》(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认为赵翼论诗遵从发展的唯物史观,把“创新”作为诗歌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批判复古思想,强调诗人之才,形成“创新说”,是对赵翼创新观有力的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