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学习笔记
财政学学习笔记保荐代表人考试复习笔记之——《财政学》学习笔记1、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
2、帕累托最优由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要达到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3、新凯恩斯主义的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4、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指标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而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政府干预手段主要有: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5、公共物品、私人物品(1)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6、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
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3)经济稳定和发展7、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当前,各国几乎公认由洛仑兹曲线来计算基尼系数,反映公平分配的程度。
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
8、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财政功能性质(又可称为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2)按支出用途分类:从静态的价值构成划分,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则可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东庆敏经贸学院一.导论:1.政府有机论:将社会看成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家是心脏,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阶级国家观。
2.政府机械论:政府是为实现个人的目标而被人创立的东西,个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主体。
契约国家论3.公共活动的种类: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4,公共部门包括:是公共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二: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一):效率:1,帕累托最优:在既定个人偏好,技术,要素投入下,重新配置资源的结果不可能在不损害一部分利益情况下是其他人状况变好2.社会福利与公平:公平的标准:功利主义标准——边沁:社会福利最大化即平均福利最大化,相同收入罗尔斯标准——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处境最差的那个人3.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搭便车——人人都不想出钱,但又都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导致公共产品不能有效提供的现象4.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利益或者成本影响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原因: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一样(1)边际个人收益<边际社会收益——好东西提供的少——正外部性(2)边际个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坏东西提供的多——负外部性自然垄断图示P315.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在签订合同或者从事交易之前,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而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做出的决策与交易另一方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道德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后的一些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合同另一方不希望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6.社会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总量失衡8.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稳定经济市场失效的表现及原因:及相应措施(1)公共产品(搭便车)——-政府提供(2)外部性————————外部性内在化(1,。
对负外部性征税—庇古税,使其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2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使其边际收益=边际社会收益3.对负外部性进行管制)(3)自然垄断——限价,进退出行业管制(4)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各方的承诺,信息发布(5)收入分配不公——政府干预(6)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福利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福利学第二定理: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及其他条件下,公共部门通过对资源进行适当的配置,也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0,那么资源市场交易必然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三.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1.庇古模型: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纳税的边际负效应2.鲍温模型:(1)私人产品的供给:价格是给定的,P不变=MC,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2)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是给定的,每个人都消费相同数量(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3.林达尔模型:最佳条件:每个人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为1考虑了政治因素,找出民主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的合理水平以及如何分担其成本——税收(与政治权利大小有关,讨价还价,协商当两个人的需求曲线相交为一点时4.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P48 均衡条件: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生产边际转换率MRS1+MRS2=MRT6.公共产品提供困难:原因:个人的偏好不易揭示,搭便车严重与囚徒困境相似:公共产品提供需要大家分担成本,如果大家都不合作(坦白),搭便车严重,公共产品就不容易提供,每个人也得不到利益(不能释放减刑),,,大家都合作(抵赖),利益最大化,公共产品有效提供7,公共产品私人提供:捐赠四: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1.定义: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2.研究的方法论:(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政府机械论(2)经济人(3)交易政治(二)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1.直接民主制: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2.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中,只有在所有人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情况下,才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每一个决策者都拥有否定权。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与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政府的―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即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2.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1)定义: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2)区别:两个标准:一是排它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有非。
排他性是指。
竞争性是指。
非排他性是指。
非竞争性是指。
4.政府干预(1)定义:;(2)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5.市场失灵:6.外部效应二、简答和论述7.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8.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持殊的.一般地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9.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指明市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同时也指明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市场经济要政府介入,在资源配置中弥补市场的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年后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真题: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年8月发生以下购销业务,购入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零售服装,取得含税销售额40万元;计算8月份应缴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3.4万元;
②销项税额=40 ÷(1+17%)×17%= 5.8万元
③应纳税额=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8-3.4 =2.4
★CPA真题:某商品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2月份购进货物(商品)取得普通发票,共计金额12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购进税控收款机一台取得普通发票,支付金额5000元;本月内销
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陈共财政学第二章笔记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3.(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2)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3)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①平均成本定价法: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积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②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③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公共物品,又要提高有关政府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适当选择定价方法。
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1.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
它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2)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它们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换,因而无法用货币计量其社会效益,只能计算每个被选项目的有形成本,但可以采用比较多个方案成本高低的方法,并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3)①影子价格: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为消除价格扭曲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合理度量资源、货物与服务的经济价值而策定的,反映资源得到最佳使用的价值。
②消费者剩余:个人意愿支付的数额超过他们实际所付的数额差额。
(4)政治均衡:在公共选择的具体规则以及税收在个人之间的分配份额一定的条件下就生产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水平所达到的一致意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规则下,如果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税收分摊达到协议,就意味着达成政治均衡。
财政学研究生_笔记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第四章税收原理第五章税收制度第六章国债理论与管理第七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八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章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第二节财政职能第三节政府失灵第一节政府与市场1、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2、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3、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1、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一个名词解释:市场失灵一个简答题: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财政的必要性)⏹名词解释:市场失灵(1)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2)市场缺陷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3)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②外部效应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充分⑤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2、简答题: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主要表现(财政的必要性)(1)概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2)原因: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等市场缺陷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3)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②外部效应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充分⑤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名词解释:免费搭车行为简答题: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物品:(1)概念: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物品和服务(2)特征:非排他(不可能)非竞争(不必要)共同消费提供目的非盈利(3)提供:纯公共物品-政府;准公共物品-政府(提供与监督)、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共同提供。
2)免费搭车行为:(1)概念:不承担任何成本消费和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2)免费搭车者(原因):让别人付钱。
由非排他性造成(3)影响: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政府(提供与监督)和民间2、简答题: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2001、2008(1)概念: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2)特征:①不是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
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消费的无差别、非排他。
③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消费的近视无偿性:非竞争。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财政?◇财政是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强制的、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财政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保证国民正常生活)形成分配关系一、财政的产生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劳动者劳动出来的产品,一部分是维持自己的生存,另一部分多出来的称剩余产品。
必要产品:劳动者维持自己生存所要的产品经济变化是财政产生的的经济根源,但生产力发展只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公共需要。
2阶级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运用政治权利的分配,只有私有制出现以后才可能形成PS:驻有制是经济制度(占有剩余产品)3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标志1财政是随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它以单位内部分配是不同的。
3财政体现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国家与财政关系)财政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财政经历了奴隶制财政、封建制财政、资本主义财政、社会主义财政二、财政分配范畴的发展1徭役和赋税形成于奴隶社会是最早的财政范畴2封建社会捐税收入已不满足国家支出,公债这个财政范畴发展起来财政预算的财政范畴出现(封建主义末,资本主义初)3资本主义社会一些新的财政范畴比如赤字财政(透支)上世纪1928.1933年通货膨胀等相继出现。
4财政分配形式1力疫(建长城)2实物形态: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以实物形式,强制占有与支配一定的社会产品,这是以自然经济为前提。
3货币形态:国家采用价值形式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是以商品经济为前提的分配形式。
财政分配管理发展封建社会经历了领主经济....两个发展阶段....与地主经济资本主义英、法国都组成了国家预算、税收、公债等环节三、财政的职能与作用1市场失灵和政府职能(市场失灵是市场调节不到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职能或者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同市场失灵的范畴相适应。
财政学课堂笔记
财政学课堂笔记李克强总理十八大体现出:民生情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去行政化。
财政职能分为分配和调节,分配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调节包括增长和稳定。
但是,效率和公平,稳定和增长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财政——财商=智商+情商+胆商爱因斯坦说计划经济(公平之心,集合全部资源后分配的动机;客观,信息不对称,分配的不一定是人想要的)失败的根源:为了眼前的一点幸福(公平)而放弃困难常存的幸福(效率)过去的不好(原有税收制度)衬托现在的好(税收立法法)理想状态、实际增长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常态是波动的增长,崇尚增长而非稳定(沿途带来的问题如小政治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不能阻止增长的脚步,领略苦难才能享受困难,这种经历苦难的增长才是中国需要的,日本发展稳定,中国却给它带来了压力)一个没有稳定的增长比没有增长的稳定更有价值。
共和国三十多年的增长,应该让我们有感恩之心,而发展曾是比增长更高的目标。
目前鼓励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打压房地产,鼓励人们去买股票,争取股权,因为美日等量化宽松政策很容易购买中国股权。
财政职能政府和市场,市场为主,限制政府行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终点不一定公平,达不到预期效果。
维持经济稳定最终是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需求稳定器是社会保障和累积税率减税是为了刺激资本市场政府财政性支出是为了刺激消费,原来是大吃大喝,高档奢侈消费品的直接支出(虚胖)现在是社会保障支出,因为老了有保障,所以现在老百姓愿意消费了。
国家政策:稳重求进银行定向宽松政策,很多企业破产,大学生就业困难,但是不同于原来一旦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就放弃而不是咬牙坚持,在现在改变经济结构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经济繁荣,征税多,投资少,稳定了经济经济凋敝,征税少,投资变多,促进了经济税率具有自动稳定性财政收入机构:资本积累(祖父辈省吃俭用留下的)以及外贸资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称为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收入三大根本性问题F<M<N F财政收入 N国民收入 M/N是客观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量出为入原则:理性的根据开支来收钱,根据需要支出多少再决定收入多少政府是强势,群众是弱势群体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产业高端制造业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要固定,政府要有约束性,权力要有边界性。
财政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第一节财政学对象1.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Public finance 财政通常也称为国家财政。
2.财政是经济与政治的“二元”结合体,必须强调从国家治理角度研究财政问题。
第二节财政职能(四个职能、机制和手段)1、资源配置职能(名词解释):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简答题)(1)明确政府职责。
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4)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名词解释)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简答题)•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实行转移性支出。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运用特殊的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稳定目标。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简答)•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运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量平衡。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
•财政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定环境。
第三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核心问题•完整的市场系统•家庭•企业!!•政府•帕累托经济效率标准,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名词解释)是指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一部分人福利改善的同时并未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没有更多帕累托改善的余地。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必需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市场失灵(含义考名词解释)含义: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范文
第二部分财政学一、内容提要财政在2007年也做了部分修订,主要是增加了第十章财政支出概述。
整体结构是:先讲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接着讲收支的管理与分配(即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最后讲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另一个手段是货币政策,我们将在货币与金融中讲到。
二,主要考点(一)公共财政职能1、掌握财政、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2、掌握公共财政每一职能的含义及实现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二)财政支出概述1、掌握财政支出的含义;掌握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掌握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分类的重要意义;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这种分类的意义。
2、理解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种理论观点的基本内容。
3、理解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理解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方向。
掌握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与原则、内容与方法及指标选择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三)财政收入概述1、掌握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原则;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2、掌握税收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现代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
3、掌握税负转嫁的六种方式;理解影响税负转嫁的几个因素。
4、掌握国债的功能;理解和掌握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偿还制度和国债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1、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职能、原则;2、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悉和掌握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财政政策1、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功能、目标和工具的内容;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2、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异同点和优缺点比较的内容;3、掌握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及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内容讲解(一)公共财政职能1,什么是公共财政财政是国家(政府)的理财活动。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财政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第二节政府和市场第三节财政职能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第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因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第二,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自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所谓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所谓财政分配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每一个纳税人,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一)公共物品(Public goods)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指具有产权上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 in property rights)和消费时的竞争性(rivalness in consumption)的产品与劳务。
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需要。
公共物品: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其它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的产品和劳务。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第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标准。
(2)第二个标准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私人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公共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具有不可分割性。
(2)具有非排他性。
(3)具有非等价交换性。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公共需要的层次(1)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2)半社会公共需要(3)满足再生产条件的需要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的基本问题一、学习财政学为什么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说起两种资源配置系统:市场和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问题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p21(一)市场与市场效率1、市场: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是一种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规则2、效率的含义1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2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课堂笔记李克强总理十八大体现出:民生情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去行政化。
财政职能分为分配和调节,分配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调节包括增长和稳定。
但是,效率和公平,稳定和增长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财政——财商=智商+情商+胆商爱因斯坦说计划经济(公平之心,集合全部资源后分配的动机;客观,信息不对称,分配的不一定是人想要的)失败的根源:为了眼前的一点幸福(公平)而放弃困难常存的幸福(效率)过去的不好(原有税收制度)衬托现在的好(税收立法法)理想状态、实际增长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常态是波动的增长,崇尚增长而非稳定(沿途带来的问题如小政治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都不能阻止增长的脚步,领略苦难才能享受困难,这种经历苦难的增长才是中国需要的,日本发展稳定,中国却给它带来了压力)一个没有稳定的增长比没有增长的稳定更有价值。
共和国三十多年的增长,应该让我们有感恩之心,而发展曾是比增长更高的目标。
目前鼓励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打压房地产,鼓励人们去买股票,争取股权,因为美日等量化宽松政策很容易购买中国股权。
财政职能政府和市场,市场为主,限制政府行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终点不一定公平,达不到预期效果。
维持经济稳定最终是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需求稳定器是社会保障和累积税率减税是为了刺激资本市场政府财政性支出是为了刺激消费,原来是大吃大喝,高档奢侈消费品的直接支出(虚胖)现在是社会保障支出,因为老了有保障,所以现在老百姓愿意消费了。
国家政策:稳重求进银行定向宽松政策,很多企业破产,大学生就业困难,但是不同于原来一旦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就放弃而不是咬牙坚持,在现在改变经济结构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经济繁荣,征税多,投资少,稳定了经济经济凋敝,征税少,投资变多,促进了经济税率具有自动稳定性财政收入机构:资本积累(祖父辈省吃俭用留下的)以及外贸资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称为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收入三大根本性问题F<M<N F财政收入 N国民收入 M/N是客观的,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量出为入原则:理性的根据开支来收钱,根据需要支出多少再决定收入多少政府是强势,群众是弱势群体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产业高端制造业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要固定,政府要有约束性,权力要有边界性。
税收是最高效的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还没有达到,中国税收对不同地区实行了八轮优惠政策,乱)费用:各种证件费用学费等规费,其实需要法律来制约,尽量费改税,使之具有法定性偷:发行货币,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量化宽松政策亚投行准公共产品准商业开发投资项目及投资标准矛盾协调机制资本形成中国一路一带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贷款给穷国,技术资金人力都是由我国提供。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帮人修路,也取得公路的经营权,使得上下游联通,再收回债务关注公平产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阿里巴巴控股绝大部分是日本软银集团,即使在中美日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孙正义也极大信任的将阿里巴巴交给了中国人。
亚洲发展银行行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开放三十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财政收入的隐蔽形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城投公司具有不可持续性1995年预算法规定财政部不得向央行借钱,同时期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财政部原本该做的事全部交给政策性银行,因为政策性银行可以向央行借钱,所以相当于政策性银行为财政部干事。
地方政府不能向商业银行借钱,就成立城投公司(地方政府为之作担保,地方政府官员指定公司领导)城投公司可以借钱来干地方财政需要做的事。
地方政府,低价购买农民土地,高价卖给房地产商。
M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不是C+V即自然和人税收本质:二律悖反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是交税就是一种侵犯;增值税在交易之后都会产生,所得税并不是交易后就会产生,而是要在盈余后才会产生。
希望得到政府的服务,就需要付出东西来养活政府,能者多劳与交税多少及是否交税有很大关系税收功能:收入和调节税收是谋求财政收入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税制结构形成原因分析:三类税制结构:单一税制(避税港模式,税率很低,甚至是免征税款)复合税制(以流转为主和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美国以个人所得税为主,我国以流转税为主,反映了我国的发达程度低于美国。
税种三大构成要素:纳税人(界定清楚谁交税)、课税对象(为什么交税,理论上有选择,纳税的依据决定了税目,这是具体化操作过程)、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比例税率是对着课税对象变化而保持不变,累进税率是随着课税对象的变化而成正比变化)课税对象法定后,会固定呆板失去灵活性纳税人清晰,税率低,普遍广泛,相互监督,有利于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征税中国税收现状:税收本来是私有转变为公有,但是中国大多都是国有企业,因此公家的又变成公家的,不具备税收特点。
央企是财政部控股,自我循环,百分之八十又回到央企,毫无意义的收税。
国家控股越大,经济效率越低下。
当前税收还未法定,只有条例,只有税种法定了,但是构成要素需要法定实际上,个人所得税是最难收的部分,因为有很多灰色收入,最好收的是工薪阶层的工资,因此发达国家一般以个人所得税作为主要税收收入,显示出其优越性。
四大原罪发财:利用制度发财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是因为制度缺陷。
银行贷款(和行长沟通)、土地(房地产,黑钱)、上市(创业板,地方政府帮助,提供资源)、偷税马斯格雷夫的动态税种图不足之处;没有进入交易的钱并没有算进去(比如中国贪官转移出外国,藏起来的钱)仅仅衡量了流量产生的费用理想的税制结构:我国三大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分类型和综合型),增值税我国现行税制中流转税和所得税都是流量产生的税各个税种本是同根生增值税不会重复收税,每个人都要交,而当前很多税是重复的增值税具有统一性,中性,一直同仁,而消费税具有差别性,弥补增值税中性原则,对某些行业多征税。
增值税的特点(优点):统一性|普遍性(所有人都要交税,统一税率,无论贫富都要交,范围广,交的少)、低税率(良性循环相辅相成)、宽税基税的目标要单纯一点,一种税实现一种目的,不要在一个税中实现多种任务,反而每个任务都无法实现。
消费税对增值税的补充配合作用。
关税:八大自由贸易区:天津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福建的平潭、厦门、福州,广东广州的南沙新区、深圳的前海蛇口片区、珠海的横琴新区。
国境和关境,一个国家有自由贸易区,国境大于关境;几个国家形成关税同盟,关境大于国境一个国家若是能以所得税等直接税作为主要税收收入手段,便会更透明。
所得税富有弹性。
政府很谨慎,因为直接税很容易让人以不交为威胁政府的手段,而间接税不会,所以我国以间接税为主。
流转税是对事不对人的进行调节,所得税是对人,调节意识很浓厚。
流转税在所得税前。
流转税和所得税本是同根生,都是在一系列的流转过程中产生。
财产税相对于流转税和所得税是滞后的,当前财产税太乱,各种重复、优惠和随意变化。
中国的费和税相似,应该将费改为税。
如交得最多的五险一金应改为所得税中的社会保障税。
比如买东西,总是交各种费用,像买车会有车权牌照费,买房有房契费等,这些费用都应该改为一次性征收的费用,说明财产的合法性。
财产税分为:一般财产税(房契,车权牌照,印花税等)、财产增值税(持有过程中,如物业税而非房产税,显示政府保护户主)、财产转移税(出口过程)财产增值税可以是一直都有,是每一届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来源财产转移税分为赠与税,遗产税,买卖税等,税种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要有漏洞,而是要相互配合。
北京有很多空置房屋,所以财产税很必须,拥有财产要交税,这样可以迫使其运用获得收入来抵消税收支出。
暂缓征收遗产税原因:1.还没有到有财产的人大规模死亡的年(现在死亡的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前的,而改革开放后开始有钱的还没有死亡)2.一般死亡的有钱人都是企业家,留下的是各种设备资产,倘若税收拿走很大一部分现金流,相当于断送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本就贷款困难,这样更加不能运行了。
对企业家要宽容,企业的财富最后都是属于国家的,并且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3.知道有遗产税,可能会出现各种避税措施,比如不再发展企业,或者移民到国外,导致资金外流4.政府效率低下,在征税时无法准确评估财产价值,这样征收遗产税会导致很高的征收成本。
国债收入背景研究:随着税收日益艰难不能满足国家的支出,因此税收选择了国债站在旁边起辅助作用。
1.国债(有收益)能弥补税收无偿性的不足之处2.税收受法律约束,弹性不够强,不够灵活,国债弹性大,可以弥补这一点3.税收太多会导致税后收入少,影响投资,打击经济增长,而国债是自愿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4.国债具有调节货币量和货币流通的作用,成为货币调控工具,从财政政策到货币政策。
人大附近公安局,一栋楼20亿,相当于空置,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性国债属于信用筹资,信用存款阻力小,对经济发展阻力小,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大。
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已经弱化,即使税收足够,国家依旧会发行国债。
国债的三大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有三个方法增税(可用但要慎用,会抑制投资,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率,导致失业率增加,直接打击经济增长)发行货币(慎用,容易诱发通货膨胀)发行国债(最有效,a征集的是闲置资金,避免增说的伤害 b不对经济主体造成伤害,没有增加货币总量,虽然改变了货币结构)2.调节货币流通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四个操作手段(便利)3.调整经济结构我国经济结构属于上游干枯,下游泛滥的状态,即国民经济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重复建设很多,却难以在某一方面做大做强。
产能过剩,不要再搞重复建设而是如何把泛滥的产品打包给需要的人或者国家。
上游应该采取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或者体制创新四位一体的创新再加上原材料的吸收(进口时敞开国门,进口非洲墨西哥等国家的原材料)通过人与自然这两方面,从而创造新的财富。
国债制度:指一国有关国债规模和机构的设计,发行,流通以及偿还(资金来源)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总称。
1.设计(规模以及结构设计):国债的规模由累计余额来衡量(日本累计余额超过GDP的两倍,却没有国债危机,而欧洲低于日本,却又国债危机?因为日本国债持有者一般是本国的人,日本外汇储备充足,低通货膨胀,产业空心化不严重)债务依存度=债务收入/财政支出=债务收入还本付息金额/财政支出表示的是财务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结构分为时间配置(长期短期无限期如国库券一年期)和种类(内债和外债)外债(国家向外国商民以及国家的借债)和内债(本国市场向本国债权人发行的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债券)区别:1、地域标准:债券发行地所在国别2、货币计量标准:债务计价币种3、持有人标准:债权人所在国别地方财政债务风险:1.政府担保以及变相担保(往往是关系户,挪用项目进行担保,侵蚀资产)2.绕开“预算法”成立投资公司(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向商业银行借贷3.社会保险费征缴不足以及挪用4.地方国企特别是粮食企业亏损5.拖欠工程以及中小学教师工资地方财政不透明债透明化去杠杆化,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来通过各种杠杆方法借钱吐出来债传股,进行债务重组2.发行:1.公募法:缺点:发行成本高,机构效率低,时间慢,数据信息浪费(无法通过数据了解金融行业发展特点)2.公卖法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委托央行,回购,逆回购,借贷4.承购包销法——时效性特别强(大宗机构投资者,先承购国债,再包销)3.偿还:偿债模式1.税收(预算单独算,不和税收混在一起)2.国债(专款专用)3.偿债基金(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庞大,偿债能力的主要来源,很强大的能力4.债转股(优先股,债务重组)5.革命性观念国家主动偿还,如前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推行零点方案,苏联所有的债权债务都是属于俄罗斯,俄罗斯成为天然老大革命方式会使债务自动消失,如中国共产党不认可国民党的欠债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政府部门采用公募法发行国债,考虑钱的来源(货币增量问题)和钱的应用(实物减量问题)国债过于发达后(无赤字时也发行)隐蔽的相当于货币发行,将钱据为己有(上代人借钱,下代人还钱)1.资金总量不变,只是结构性变化,通过公募法从民间筹集资金而后又反馈社会,一般筹集资金的国债不会引发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