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一.第一章1.财政的定义(10):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重点复习及答案
第一章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使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主要表现:(1)垄断。
市场效率是由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在市场及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因此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话的,市场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5)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影响效率。
(6)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其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手段:a.立法和行政手段。
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公共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再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
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和醋鱼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c.财政手段。
既不直接生产业不是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财政的目标是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财政学重点
②软赤字:软赤字是指在统计和计算财政收支时,不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把债务支出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其公式表示为:硬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
8、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它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②混合公共产品:又叫准公共产品。供给方:政府或市场,政府补贴市场提供。原因:混合物品可以运用效用的有限性形成竞争或可以运用价格排他。 拥挤性公共物品(公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降低每个消费者获得的效应。 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路收费):在效益上可以定价,并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 包括——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23、国债 :中央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用国家信用的方式筹集资金和调节经济的一种财政性手段。
24、公共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政府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基本特征:计划预算性,法律性,集中性,统括性,年度循环型,公开性
24、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
25、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3、4、14、15、23、26、28、32、35、36、39、40、50、51、60-63、70-72、74、75、83-94、101-106、112-117、120-137、149-154、169、171、172、180、183、194、196-204、214、218-232导论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1.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 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 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概念和特征、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2.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3.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4.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同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进行了批判。
(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1. 以边际效应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
2. 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要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第一章公共需求一、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含义与特点,私人需求: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
2、需求的分散性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受益的外部性。
2、需求的整体性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含义与特点,用于满足公共、私人需求的商品(不)可分性和(不)可加性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公共商品。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导论一、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法: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不要求价值判断,它的目的在于描述;——创始人马歇尔——可“验证”轨道——牛顿方法规范分析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需要有伦理标准;——创始人庇古——“伦理”轨道二、研究对象◆一个立场◆两个“度”:集中度、集权度◆三大职能: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四项要素:收、支、平、管◆五级体制:中央、省、市、县、乡◆六点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民主观;二是应坚持正确的市场观和效率观;三是应该坚持正确的公共观和公平观;四是应该坚持正确的民生观和福利观;五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观和绩效观;六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观和发展观;三、财政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两者首尾相接;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单位的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其最后要降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讲起;◆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整个国家的运行情况,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宏观市场失灵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学也要讲财政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财政政策问题;两者在这一点上是重合的;◆财政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马克是注意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在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财政收支属分配范畴;财政学要研究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2、财政学与其它相关经济管理课程◆财政学与金融学;财政学与金融学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金融学是研究市场上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是讲各个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也包括政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财政收支一般是无偿的,属政府行为,通过金融活动形成的资金收支是有偿的,属市场行为;◆财政学与财务管理学;两者也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财务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这要是个政策问题,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主要是个经营问题;政府财政的理财目标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二、财政的特征财政的一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三、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四、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民主与法治性四、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五、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性的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不完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六、政府干预手段◆行政、法律手段◆组织公共生产手段◆经济手段七、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含义: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财政通过支出、税收等手段,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二收入分配职能◆含义: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分配职能是财政的基本功能,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财政的收入分配措施:界限和范围,税收,转移性支出,政府公共投资;◆财政收入分配的必要性:三调控经济职能◆含义: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就业率稳定、物价水平的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稳定◆财政调控经济的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自动稳定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成长中的“瓶颈”,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式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财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四监督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公共产品的概念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指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三、纯公共产品概念:纯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它还具有不可分割性,它的消费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的; 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市场适于提供私人产品,满足私人需要,对提供纯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四、混合产品概念:混合物品即兼有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双重性质的物品;其大致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其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二是非竞争性不充分且可以排他的;三是具有非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充分的;◆第二类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如水力发电设施;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第二类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五、公共生产的概念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六、公共定价◆概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七、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公共选择作为一种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八、财政支出原则一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含义在经济领域中,所谓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在经济领域中,效率实质上是指劳动生产率问题;◆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存在着矛盾;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之实现统一,是经济活动管理者和经济理论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公平分配是提高效率的前提;第二,效率是公平分配的基础;2、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一般地说,如果过分地强调效率,就会对社会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力求实现收入均等,又会弱化利益刺激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效应;◆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原则1、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的调整来修正和改善社会成员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份额,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使得相对的社会公平得以实现;2、财政支出效率原则财政支出效率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采取牺牲效率实现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实现效率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当的,合理的做法是力求协二者的统一;二保障民生原则◆必要性◆可行性◆实现措施:以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三量入为出原则◆含义:所谓量入为出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财政支出要限定在财政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财政收入来控制财政支出,,力争做到收支平衡,这一原则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必要性◆要求四统筹兼顾原则五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九、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收入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成本——效应分析法◆因素分析评分法◆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按费用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费◆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经济分析意义: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大;反之,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大;二、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三、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通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是最常用的相对指标;二是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四、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其基本原理是:政府社会管理活动增强→政府经济活动增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范围扩大→公共支出上升;该理论的特点是从整个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公共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五、经济发展阶段论◆起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绝对比重◆中期:政府投资仍在上升,但增速放缓,让位于私人投资◆成熟:马斯格雷夫:政府投资比重下降罗斯托:在政府投资规模六、内因外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基本原理是:随机事件——社会动荡如战争的冲击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了其返回以前的水平;他们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其“时间形态”理论的核心;七、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也称“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八、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第四章购买性支出一、社会消费性支出◆含义: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而且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分类: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教科文卫支出二、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态,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自身投资;三、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的概念四、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投资主体与目标不同◆资金来源及投向选择不同◆政府资金实力雄厚,投资范围是一些特定的行业◆政府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得政府投资的政策调节性愈加明显五、基础产业的概念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广义的基础产业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六、政府为什么要向基础产业投资1.什么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区别2.政府投资的特点3.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4.基础产业:定义、特点、总结5.我国基础产业的投资方式从我国实际出发,运用财政理论说明政府对基础产业投资的意义七、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农业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和农业支撑体系;农业支撑体系又包括三大类,分别为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是水利建设;支农工业体系,重点是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科技;◆我国财政支农的政策和思路1、财政支农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支持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扶贫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体系机制的建立;2、我国财政支农的基本思路✧创新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完善巩固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推动支农政策和资金整合✧支持农业和农村重大改革✧强化支农资金监督八、财政投融资的概念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九、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五章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转移性支出市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它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其实质是财政在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收入再分配,通过这种分配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二、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政策、事业和制度的总称;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论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如何构成◆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社会救济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政府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照顾、救济、抚恤等除社会保险以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社会福利等内容;1.老年人社会福利2.儿童社会福利3.残疾人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优抚安置是我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两类:1.社会优抚2.社会安置◆其他保障1.城镇住房保障2.农村社会保障五、财政补贴的定义财政补贴一般被定义为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部分特定的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因此,财政补贴实质上是一种财政转移支出形式,也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六、税式支出◆定义: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互抵、优惠退税、加速折旧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的定义财政收入就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通常有两个含义:第一,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第二,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二、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只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法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外取得的借款收入;◆转移性收入三、财政收入规模因素与财政收入结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4.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财政收入结构因素第七章税收原理一、税收的概念及性质◆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居民和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过程;◆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税制要素三要素纳税人: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纳税客体□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税收优惠违章处理:欠税、偷税、抗税、骗税;三、税率的形式四、税收分类◆以课税对象不同为标准,可分为:对商品或劳务征税、对所得或利润征税和对财产行为征税◆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五、试述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形式:◆前转,亦称顺转◆后转,亦称逆转◆散转,亦称混转◆税收资本化条件:六、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1、课税范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则越不利于税负转嫁;这是因为商品或要素购买者是否加收提价税负转嫁引起的一个重要制约,是能否找到不同提价的同类代替品;2、税种属性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常常是不易转嫁的;3、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4、市场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a.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生产者都无法在短期内单独提高课税商品的价格,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从长期看,各个生产者会形成一股整个行业的提价力量,从而实现税负转嫁;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生产者可利用自己产品的差异性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有可能把税负加入价格,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由于没有形成垄断市场,因此只能实现部分转嫁;第八章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
财政学 复习要点
29、 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30、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部分基金式、公积金制(个人储金制)
3① 什么市财政补贴、分哪几类?
概念:是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无偿地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所实施的财政补助支出。
4①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 企业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是对企业(公司)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 社会保险税是以劳动者的工资薪金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4② 什么是公共收费?
是公共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有偿服务所取得的报酬,或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定社会资源的价格。
提供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消费性、 低收入弹性 、 连续性
因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公务员素质、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
2⑤ 国际支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特点: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
因素(一)政治因素:国内、国际因素
(二)经济因素:受经济实力的制约。
(三)经费使用效率:衡量重点:既定目标下的成本最小化
财政学
1财政产生的条件: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特征
条件: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公共需求市财政产生的根源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政府是执行和表达国家意志的工具
1② 政府的特征?①政府拥有(被赋予)某种私人机构所没有的政治权力。 ②在民主社会,政府领导人是由选举产生的或经过政治程序任命的,从而使其合法性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③与私人组织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同,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行为目标是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 ④政府有义务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公共目标)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1. 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获得和使用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
财政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政策等。
通过学习财政学,可以了解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
2. 财政收入2.1 税收•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常见的税种: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的功能:调节经济、分配财富、稳定金融等•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便利原则2.2 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费•政府收入的其他来源3. 财政支出3.1 政府支出分类•行政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军事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支出3.2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效益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节约效益等•政府支出的优化和调整4. 财政预算4.1 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的定义和特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4.2 财政预算的结构和要素•财政预算的收入部分和支出部分•关键要素:收入估计、支出安排、财政平衡、审议和决策5. 财政政策5.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经济、促进就业等5.2 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主动财政政策和被动财政政策5.3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方式•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债务政策•金融政策6. 财政学与实践6.1 财政学与国家治理•财政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财政学的理论和方法6.2 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财政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贡献以上是财政学的复习资料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财政学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第一节1、财政:就就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得社会集中性得活动及其相应得社会经济关系。
这种社会集中性得活动通常以政府为主体组织进行,集中表现为政府得财政收支活动。
2、财政学研究得基本目得:通过研究财政,揭示与阐明财政活动得规律,探索财政活动同国民经济、同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得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进而为财政活动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财政学得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得方法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得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得方法第二节财政学说1、资产主义财政学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得财政学说(1)背景介绍①自由竞争得资本主义阶段②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③鼓励自由竞争,鼓励自由得市场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得干预尽量少(2)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瞧起来似乎杂乱无章得自由市场实际上就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得货品种类与数量。
关键词一:瞧不见得手市场机制对资源得有效配置市场经济即“瞧不见得手”调节得经济关键词二:经济自由主义自由竞争不需政府干预经济个人最大利益(导向)公共最好福利关键词三:守夜人①政府应当尽量缩小职能:防止外来侵略维护国内治安②对于有损于自然经济秩序或个人无力经营、不愿经营得事业由政府出面干涉或经营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政学说得基本框架a.财政收入方面——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与征收费用最小b.财政支出方面——厉行节约,量入为出c.财政得最高目标——“廉价政府”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得财政学说(1)背景介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得指引下,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2)经济危机频发①危机爆发得周期越来越短②危机产生得破坏性越来越大③具有了世界性得普遍特点④生产停顿,经济滑坡,工人失业,各种矛盾极端尖锐,各种工人得斗争此起彼伏……(2)代表人物: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1)、经济就是没有自动得安全结构得。
财政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政府有机论: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
2.政府机械论: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而创立的东西。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第四章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为公共商品2.非竞争性:一旦被提供,多一个人消费还物品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
3.非排他性:要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就是不可能。
4.课后习题10第五章外部性1.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确立了,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只要财产权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
2.庇古税:对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收税以补偿收到外部不经济影响的厂商或消费者,或者对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给予补贴,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改进资源配置的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外部经济部门的生产,并限制不经济部门的活动。
3.怎样校正外部性?方法有哪些?p77-82(1)私人对策①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②合并: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③社会习俗:有些社会习俗可以迫使人们考虑他们产生的外部性。
道德格言劝导人们为他人着想,从而把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2)公共对策①税收:庇古税②补贴:对不污染行为进行补贴。
③排污税: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量收庇古税。
能实现预期污染减少量,当存在不止一个污染者时,排污费还是有一定的明显优势,能以可能的最低成本实现污染减少。
④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又称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
即对排放的每单位污染而发放许可证。
第6章政治经济学1.林达尔定价方法:免费搭车者问题会导致公用品的有效提供不足,这时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选择适当税制筹资,由全体选民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共用品提供的数量。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财政学复习重点(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②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③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①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①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③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1)区别: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
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②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增加一定数量的政府财政支出,就会减少相应的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而总需求没有变化。
财政学复习必考知识点
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资的主要标准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和范围
第六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的区别。
第七章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八章
如何理解税收中的公平和效率
如何理解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如何税收转嫁和归宿,转嫁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特征及转嫁方式和规律
第九章 根据税收经济效应分析税收的经济影响 拉弗曲线及经济意义 第十一章 我国商品税的重要税种及所得课税的特点 增值税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 第十二章 什么是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 如何理解国债的经济功能和政策作用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的概念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有哪些改革,内容是什么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的应用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哪两种,分类标准是什么?这样分类有
何意义?
结合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的变化特征。
第四章
影响行政管理费的因素及有效控制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简述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第五章
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 (10) 2、名词解释 (5)
3、问答题
(5) 4、论述题(2) 5材料分析题(2)
第一章
市场失灵原因及表现及政府干预手段
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
财政基本特征
财政职能的理解及运用
第二章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点及提供方式的选择
大二财政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试从不同方面阐述政府的局限性:a、公共决策参加主体的局限性。
具有相同经济利益的投票者会联合起来从而形成特殊利益集团,不仅由于联合起来耗费较低,而且由于联合起来能左右公共决策,使有利于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
特殊利益集团可能会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 政治家批准某一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那么从中获益。
;b、投票悖论。
在这一种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够赢得超过其他全部提案的多数票,这意味着简洁多数票规章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这一现象称为投票悖论;c、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见15页图)《其次章:财政的本质》1、财政的定义:我国安排论认为,财政是我国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实行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局部国民收入为安排对象,为我国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安排活动。
2、财政的本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财政是以我国或政府为主体的安排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详细来说,财政在本质上隐含着两种基本安排关系:一是经济体系中的个人、企业与我国之间的安排关系,尤其是个人与我国之间、企业与我国之间的安排关系;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安排关系,尤其是中心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安排关系。
3、试述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公共性:指财政具有满意公共需要的属性。
公共性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的共性。
财政的公共性又具有历史性。
公共产品的构成随经济进展和社会变迁而变化。
公共产品的构成可能因经济进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利益集团性:指财政反映着参加财政安排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
这一属性是财政的共性。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财政表达出不同的利益集团性。
《第三章:公共产品》.为什么公共产品会消失市场失灵问题?答: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冲突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
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需消费的产品,它的满意状况也反映了一个我国的福利水平。
财政学(详细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十八周周末之前2.财政学选题论文于1月3号之前交齐(纸质+电子版)3.试卷题型:一、不定项选择题 15*2′二、辨析题 3*6′先判断对错在做解释。
三、计算题 2*10′四、论述题 3题 10′+ 10′+ 12′4.财政学作业是达到良的硬性指标。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复习范围(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潘邦贵版教材页码)导论1、财政的产生p6 选择/辨析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产生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国家,也没有财政。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产生、发展,在原始公社内部出现了财产的私人占有。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国家产生→财政分配。
)财政的本质财政是国家主导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行为,国家主导企业,商家,百姓的利益分配的关系,国家把握重大的问题财政的属性1)公共性;2)利益集团性;3)协调性(平衡性)。
财政的构成要素1)2)3)4)2、西方学者财政学说p8-111)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1776年-20世纪30年代)亚当·斯密2)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凯恩斯,萨缪尔森3)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货币学派弗里德曼;②供给学派阿瑟·拉弗;③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 & 戈登·图洛克4)新凯恩斯主义(1993年克林顿入住白宫后)马克思主义学说陈共p49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学说、再生产理论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继承与发展。
00060 财政学 考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的概念(一)识记1)市场失灵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也叫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损失的影响,但行为人并未获得应有的补偿或者支付相应的成本,即私人得益(损失)与社会得益(损失)之间的非一致性。
3)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混合物品4)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是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
5)公平与效率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6)贫困指数:是指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基尼系数是评价分配结构的比较科学的指标。
表示百分之一的人口拥有社会财富的比重。
公式:基尼系数=A/(A+B)8)洛伦茨曲线绝对平均曲线和绝对不平等曲线之间的弧线为洛伦茨曲线(二)领会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市场失灵有两种类型:1.条件性市场缺陷(1)不完全竞争(2)外部效应(3)信息不充分(4)交易成本(5)偏好不合理2.原生性市场缺陷(1)收入分配不公(2)经济波动与失衡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纯粹的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3)财政现象共有的特征1.以国家为主体;2.以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为分配客体(对象),在价值构成上包括C+V+M,最主要的是M ——剩余产品价值,货币表现为社会纯收入;3.以国家权力为根据,包括国家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4.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这些公共需要的物质载体就是公共物品;5.以分配过程为自己的作用领域,典型的财政现象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体现着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价值分配关系4)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公平与差别、稳定与效率两对关系的集合。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对象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2.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1)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公共需要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2、特征:(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重点(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②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③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①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①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③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1)区别: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
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条件,要求还本付息;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保持有存有贷,不断周转。
(2)联系: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制约信贷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将极大地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
6、市场失灵:指由于现实的市场环境不满足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一些市场难以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低效、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等。
7、外部性: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它企业或其他个人强加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收益或提供补偿。
(指市场参与者以市场机制以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
)有利的影响: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不利影响: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
8、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遵循公平与效率的原则①维护国家的职能:财政要保证以物质资料支持国家机器的存在与发展。
②配置资源的职能:财政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人才和物力的流向,促进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功能与职责。
要求:比例确定,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③分配收入的职能:财政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占有、使用来调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功能与职责。
实现社会再分配相对公平,包括经济公平、社会公平。
④稳定经济的职能:财政通过一定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总量平衡,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9、控制财政支出过度增长的必要性:①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解除个人预防动机(福利病);第一,财政向社会保障制度融资,从而为个人提供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保障,解除了个人的后顾之忧;第二,财政向教育、住房、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将减少个人在上述领域的投入,从而降低个人未来的支出预期,解除个人预防动机。
②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增加一定数量的政府财政支出,就会减少相应的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而总需求没有变化。
支出增长--投资增长--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发债--国债供给增加--国债利率下降--利率提高--融资成本上升|→==》民间投资下降③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财政过度支出--社会总需求上升--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上升--通货膨胀④财政支出过度扩张会影响国际收支稳定财政过度支出--公共部门借款需求增长--利率上升--外资流入--本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币对外币的汇率上扬--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10、财政支出按支出对象分类:①购买性支出(生产):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各类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其直接补偿是获得价值相等的商品与劳务。
“相机抉择稳定器”的作用:使政府拥有的资金与市场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对生产与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②转移性支出(公平):指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社会成员或特定社会集团给予财政资金的无偿性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自动稳定器”作用:将政府拥有的资金转移到受领者手中,导致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11、财政支出的三个原则:①量入为出原则: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
它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品对财政支出的制约。
②公平原则:指实现社会公平,表现为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
③效益原则:财政支出要实现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及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的配置能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使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12、购买性支出之政府消费: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化教育支出、科学研究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
特点:有偿性、等价性、消耗性。
①行政管理支出:行政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外交支出、援外支出。
特点:非生产性、连续性、增长刚性。
原则:社会利益原则;量入为出原则;最小费用原则。
②国防支出(纯公共产品):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正效应:带动高新技术发展;促进民用领域技术水平提高;拉动一国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③科教文卫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
13、购买性支出之政府投资:(1)目的: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2)特征:①政府投资的领域是基础性领域及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②政府投资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
③政府投资时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3)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比例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
(4)范围:(①基础产业、②农业、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公共事业投资项目:政权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公众福利性项目;产业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基础工业项目、农业项目。
①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城市设施等。
基础工业:包括能源、建材、钢材、石化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工业。
②农业:必要性:a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农业部门生产率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积累。
d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
e农业稳定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
投资重点:a农业基础设施投资;b改善农业生态建设环境投资;c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领域的投资;d农户的教育与培训。
③国家物资储备:社会经济效应:a抵御自然灾害和重大意外事故的物质基础;b克服社会产品供求不平衡的重要条件;c在对外开放中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对稳定。
14、社会保障:是政府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强制性地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福利提供保障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特征:①普遍性:保障对象包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②福利性:政府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③强制性:以法律形式强制实行;④互济性:资金来自社会成员缴纳的保障费用;15、社会保险五个方面的内容:①养老保险②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④工伤及遗嘱保险⑤生育保险16、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①完全基金制(自己养自己):基本原则:事先提留、逐年积累、到期使用。
具体办法:采用个人账户,谁积累谁受益、多积累多受益。
优点:对应性强、不存在支付危机。
缺点:面临着通胀的威胁、资金保值增值的问题、信息量大管理需要高素质人员。
②现收现付制(年轻的养年老的):优点:费率调整灵活、社会互济性强、资金不受通胀影响。
缺点:每年重新计算保费、费率不稳定、“代际转嫁”。
③部分基金制(混合制):优点:避免单一实行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
缺点:社会成本高。
17、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社会统筹:企业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计入社会统筹帐户)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
个人帐户:城镇职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照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计入个人账户。
对策:①我们要减少社会统筹账户的赤字,让个人账户的资金到位,以供将来使用。
这牵扯到当代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当代人和后代的利益分配。
十八届三中全会探索的放开二胎政策是应对老龄化和养老困境的尝试。
②管理好个人账户养老金,让其保值增值。
对于规模日益变大的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省级集中管理模式只是一个过渡模式,个人账户基金最终应该实现全国集中管理,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构建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体系,并适时放开账户基金的投资范围,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③改善教育,提高子孙后代的人力资本。
以后年轻人相对少了,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其具有更大的创造力。
这样,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就会对养老保障账户做出更多的贡献。
④坚定不移致力于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财富。
财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人为的和自然的。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尚未完成,经济发展潜力还很大。
应该不失时机,致力于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人均收入和国民财富。
国民财富多了,人民富裕了,解决未来养老问题就会容易一点。
计算题:可领取的养老金=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 个人帐户累积的1/120北京一职工,每月工资3000元,假如他累积缴费15年后退休,则他的个人帐户总额为:3000 x8%x 12 x15=43200元假如他退休前一年北京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000,则他可领取的养老金为:3000 x20%+43200x 1/120=95918、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而税收收入是税收活动的具体成果或货币表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收入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