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仕与归隐-----陶渊明诗歌的飞鸟意象及其审美内蕴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陶渊明的精神家园——《归去来兮辞》解读

高中语文 陶渊明的精神家园——《归去来兮辞》解读

陶渊明的精神家园——《归去来兮辞》解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历来是为人称颂的名篇。

宋代欧阳修把它推为晋代文章中的最好作品。

阅读此辞,可以更好的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感受他乐观豁达的情怀,领略其辞的艺术魅力。

他的辞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片洁净的精神家园。

一、出仕与归隐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

这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

老百姓民不聊生,“夏日长抱饥,冬夜无被眠”。

陶渊明写作此辞时年41岁。

从29岁起曾三度出仕,做过祭酒、幕僚、参军等小官。

何以出仕?一是由于受儒家“大济苍生”思想的影响,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是由于家庭现实的生活困难。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家庭困难啊!这不是为了“家贫亲老”吗?以赡养父母为目的去当官的高人,古今不乏其人。

晋朝何琦,其母嗜吃鲜果,而他自愧鲜果不丰,于是出任郡主簿。

母亲去世后,他于是喟然长叹:“一旦茕然,无复怙恃,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黩清朝哉?”之后遁迹山林。

敬爱的鲁迅先生,也曾背负着母爱的十字架,在北洋政府供职,以至于遭到陈西滢的刻薄。

先生在一信中写出这一苦衷:“只能不照自己所愿意的做,而在北京寻一点糊口的小生计,度灰色的生涯。

因为感谢别人,就不能不慰安别人,也往往牺牲了自己。

”陶渊明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自以心为形役”,迫不得已啊!陶渊明41岁时,作了彭泽令,但只做了八十多天便辞官归家了。

据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传》记载:“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何以辞官归隐呢?其一,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对现实不满,他不愿与争名夺利的小人为伍,想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这个善良正直的人,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是格格不入的。

其二,他的志趣和性情使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他喜爱那种恬静平淡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None
诗人将官场生涯比作牢笼将自己对个体自由的渴望比作飞鸟恋旧林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羁鸟与树林池鱼与深渊樊笼与自然等一系列审美意象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对比羁鸟意象把诗人憎恶仕途险恶与束缚官场的狭隘与禁锢的心态和崇尚自然归隐田园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非常鲜明体现了诗人解脱困扰重返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意田园的心境以及不愿随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此时诗中飞鸟意象的审美意义发生转移进入了彷徨之累

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含义

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含义

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涵义摘要: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实在的,所以他的笔下除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鸟,其余衍射出所有的鸟飞翔的形象,实在又具体。

人们觉得其形象飞行生动感人,但同时又感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从外部而来的陌生感到不适。

读他的诗,自然也可以把握诗人脉搏的节奏。

关键词:飞鸟意象诗歌一、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在晋朝宋代改朝换代之际,这时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他那时候生活的反映。

东晋建立后的数十年间,诗坛一直是以玄言为主,正是陶渊明的出现才使得诗歌艺术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

辞去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个时期的分界,只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便卸职回家,在这之前,陶渊明对隐居的生活其实是有顾虑的,他想当官,但又讨厌这样浑浊的世界,他想归隐,又想在政治上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终于在最后辞去彭泽县令,陶渊明彻底归隐了,在后来的诗歌上虽然有表现任职想法的,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隐居生活的劝诫和对田园生活以及自己农务生活的描写,可以说,前后陶渊明的思想经历了从“伪我”到返璞归真的“真我”的过程。

[1]陶渊明的诗歌沿袭魏晋诗歌古朴的风格而且进入了更加纯熟的境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他成功将“自然”提升为一种至美的境界。

鸟是古典诗歌意象群中的一个,其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累渐渐丰满起来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中的鸟代表了对爱情的理性追求。

“鸳鸯在梁,憩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鸳鸯》中的鸟儿是宁静的,烘托出对长者真心的祝福。

《楚辞》中也有鸟的意象,但已经比《诗经》中的运用技高一筹,与作者的心融得更近,更接近于一种“有我之境”。

[2]屈原中鸟的意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象,是来表现自己的个人诚信操守的,如“香草”和“恶草”的对比,《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皆然”一句,也是用山鹰和家雀胸襟的对比来突出作者自己的高洁之性,这些绝对是超出《诗经》的。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讲解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讲解

高情千古鸟语中——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雒晓春内容摘要: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可谓对鸟情有独钟,诗人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鸟这一寻常生命,因诗人内心世界的充盈高洁而随之成为蕴涵丰富厚重的意象集合。

关键词:意象;鸟作者简介:雒晓春(1972-),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意象依赖于物象而存在,物象经过两方面的加工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这两方面即:“一方面,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物象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1]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桂冠的渊明对鸟情有独钟,渊明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

鸟这一大自然的寻常生命经过渊明的观察与创造,形成意趣各异蕴藉丰厚的意象集合。

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并非世族,所以在门阀森严的社会中受人讥讽,渊明祖、父都曾为官,至渊明,却已经家道衰落。

出身名流却非世族,祖上荣耀却家道艰难,这都使他在早期更倾向于儒家的功业思想。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大济苍生”,拯时救世,象鸟一样展翅高飞,青年的渊明可谓胸怀远志。

“发忠孝于君亲,不矫然而祈誉。

”(《感士不遇赋》),渊明是深受儒学教养颇怀政治理想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诗人生逢晋宋之交的乱世,篡夺和杀戮交替的险恶政治,“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市朝竞趋的浮诈官场,都让“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性刚才拙”(《与子俨等疏》)的诗人深深厌恶。

“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以鸟对“尘网”的挣扎、对山林的眷恋,表现了自己对误入官场的悔悟之意,诗人恬静淡泊的秉性气质也清晰可见。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之倦怠,十三年里,在仕隐间三度进退终还田园,诗人以鸟的“知还”表现对自己选择的欣慰。

试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试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归鸟》、《饮酒二十首》其四o)是专题专章吟咏,在有些诗篇 中,陶渊明还隐隐以飞鸟自比。透过这些对飞鸟意象的精彩
描写,可以窥知陶渊明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 力。
一、飞鸟意象的思想内涵 陶渊明的没落官僚家庭出身,时仕时隐,终归园田的生
活实践,深钻老庄,旁涉经史的读书经历,这些因素的交融汇 合,决定了陶渊明的思想比较复杂,既有儒家思想的成分,又
[收稿日期]2003—05—24
陶诗中写到菊花的地方并不多,只有6处,但由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花便成了他的化身, 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然而不被人注意
的飞鸟在陶诗中亦具有重要地位。仔细考究陶渊明所写的 125首诗,写到飞鸟的地方竞达36处之多,其中有两首诗
而是极富人情关爱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在他写的《答庞参 军》诗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爱, 云胡以亲?”他认为“同爱”是“人之所宝”。有了“同爱”,人与 人之间才会亲和。一般而言,道家不讲关爱,讲的是“老死不 相往来”∞;儒家才强调关爱,孔子云:仁者“爱人”④。“四海 之内,皆兄弟也”@。正是由于陶渊明坚守儒家的“仁爱”精 神,因此,他才能和各个阶层的人和睦相处,不仅和勤劳纯朴 的农民经常来往(“时复墟曲里,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
懈的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特别要向公民普及各 项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发挥法律 的威慑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样会有利于降低违法行为的发 生。
当然经济违法行为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本文只是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经济违法行为进行了初步 分析,学术界对法律经济学方法在法律中的运用还有不同的 看法,但其毕竟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 助于我们发现法律背后的经济根源和更新、完善法律制度, 从而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艺术形象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艺术形象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艺术形象摘要:陶渊明的诗歌中使用了大量象征意义的事物,鸟在他的诗歌中尤为突出,不仅是他诗歌的一个描写内容,更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情感积淀的具象反映。

关键词:陶渊明意象“鸟”艺术作用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

钟嵘《诗品》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是因为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新题材。

在他的诗歌中,他多用寄托和象征的手法描写自然景物并寄寓特殊含义。

特别是鸟,出现频率更高,鸟不仅是他诗歌的一个描写内容,更是以鸟自喻,寄托着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优美的田园环境是陶诗的一个主要描写内容。

陶渊明虽然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但占据他内心世界的还有“老庄”的自然之道。

出仕和归隐的反复,让他彻底疲倦官场。

于是,他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

正因为他的彻底归隐,才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大发展。

在他的田园诗歌中,乡间的草木皆有情、花鸟都成性,描绘了一幅幅优美、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大量描写了鸟的意象,无疑增加了田园生活的幽雅与淳朴。

《咏贫土》其一写:“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有一种怡人之美,让人依恋,让人陶情。

陶渊明的世界是田园的世界,“鸟”的艺术形象使他的田园诗歌更加灵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王士祯在《古学千金谱》中析此诗道:“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

”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

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

鸟在陶渊明诗歌中已经人格化、具象化了。

陶渊明通过对众多鸟的描写,不仅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真实的农村生活环境,构筑了一种悠然的田园村景,更让他的诗歌获得了清新的气息和幽雅的情调,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二、以鸟自喻,寄托着作者一生的真实情感。

陶渊明为什么对鸟如此衷情?为什么喜欢用鸟来比喻自己?这和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及他的矛盾的、复杂的思想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和豁达洒脱而闻名,其中常常出现飞鸟的意象。

飞鸟是陶渊明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它不仅是描绘自然景观的元素,更是表达作者自身情感和追求自由的象征。

首先,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

在陶渊明的诗中,飞鸟常常活跃在田野和山林之间,成为草木、花草间的一道亮丽风景。

比如《饮酒》中的一句:“至今须放白鹿去,雪洞中,不解离飞鸟”。

这一句字面意义是白鹿离开了雪洞,飞鸟也飞离了雪洞,但深层含义是作者对自由和辽阔天地的向往。

飞鸟在陶渊明的诗中往往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其次,飞鸟在陶渊明的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他曾经历过兴亡之际、宦途失意等许多不幸遭遇。

因此,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对人生苦痛和现实虚无的思考。

飞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比如《归园田居》中的一句:“时维久矣,或不然然!上以观其下,民鄙而畏之。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里的飞鸟不仅代表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精神,更凭借自身的高飞势力使得作者的内心凝重和力量倍增。

最后,飞鸟在陶渊明诗中也是一种追求理想和意义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出对“山水田园”的追求和向往,飞鸟作为山水田园的一部分,不仅象征着这样的理想,更寓意着对理想生活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比如《归园田居》中的一句:“少无适泽,而性好羽,乃今西北之役人也。

”这里的飞鸟代表了陶渊明对于自由、和谐人生的向往,同时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思考和关注。

总之,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是他所描绘自然景观的重要元素,更是表达作者情感和追求自由的重要象征。

飞鸟不仅是一种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符号,更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理想的抒发。

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他的诗歌之美。

飞鸟意象与陶渊明的精神历程

飞鸟意象与陶渊明的精神历程
己的政 治抱 负,可是当他真正看到 官场尔虞我诈、相 互倾轧 的黑暗现
四、 鸣声相 和 的归 林之 鸟 陶渊明本是 怀着眷 眷用世之心 步入社会 ,不幸的是 当时社会战乱
频仍 、 政 治腐败 、 门阀制度森严。短

实之后 , 内心极为痛苦。 回忆官场 生 活, 诗人 懊悔 至极 ; 放 眼田 园风 光 , 诗人无限喜阮。痛定思痛, 他写了 《 归园田居》 ( 其一 ) :
然 当官并不 能 实现 自己的理 想 , 那 么为什 么再陷身于这一池 污泥之 中 呢? 诗人 疲惫的心灵开始反思过去 , 寻找 出路。此时陶渊明诗 中出现 了 苦 闷彷徨 、 离群反思的困倦之鸟。 诗人在《 饮酒》 ( 其四) 中言: 诗 人如孤 鸟无伴 ,日夜 转徙 ,寻求 出 路, 不得其 所。官场 中趋 炎附势 , 争 名逐利 的现状让诗 人真正体会到 了 “ 世 与我 而相 违” 的苦 闷。他为 了 自 己的高远理想而苦闷彷徨 ,为 了 自
和风不洽, 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 景庇清阴。
翼翼 归鸟 , 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 , 见林情依 。 遇 云颉颃 , 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 , 性爱无遗。
壑舟无须臾 , 引我 不得住。 前途 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 惜寸 阴, 念此使^惧。
期待的“ 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少无适俗韵 。 性本 爱丘山。 误 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
暂的官场生涯让陶渊明认识到在人 命危 浅、 朝不保 夕的: i t - #里 , 不要谈 政 治理想的 实现 , 就是精神 的 ̄ ' r g - 、
陶渊明- ¥ - -  ̄的功业思想及用世之 志。
在陶渊明 后期诗作中, 用来传达他早
的壮志 , 结果不但没 实现人生价值 , 反 而连原本的 自由也 失去 了。 “ 望云 惭 高鸟 , 临水愧 游鱼” , 意识到理 想

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作者:张春立王云梦来源:《课外语文·上》2021年第02期【摘要】诗以言志,诗以抒怀。

梅之高洁,菊之傲骨,松之挺拔。

至于陶渊明,则主要是其笔下的一系列飞鸟形象。

如“归鸟”“羁鸟”“孤鸟”“众鸟”“失群鸟”,等等。

通过对陶渊明笔下这些飞鸟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陶渊明;飞鸟;意象;思想与心境;仕与隐【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005-02【本文著录格式】张春立,王云梦.论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J].课外语文,2021,20(04):5-6.陶渊明素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一生,用其自己的话说是“贫富常交战”“一心处两端”(《杂诗十二首》其九)。

仕与隐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时时缠绕着他。

而他正是借助“飞鸟”这一特定形象来显示他内心世界的特定矛盾的。

对鸟的吟咏和歌颂贯穿着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

尤为突出的是他归隐后的一组《归鸟》诗,可算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仕与隐生活的再现和总结。

正如钟优民在他的《陶渊明论集》中所说:“全诗寓意明显,这只倦飞来归的小鸟,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细加品味,诗中的每句话,几乎都可以从陶渊明的生活经历里找到印证。

” “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诗中的每一项景物无不着上渊明的感情色彩。

”陶渊明的一生几度沉浮,几度仕隐,正是由于他几度出仕和归隐的经历,使得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境和思想变化。

而这些变化在他的《归鸟》诗中均有所体现。

正如李华先生在《陶渊明诗文赏析集》中说:“《归鸟》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

”四章的内容犹如陶渊明思想变化和心境的四个时期。

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四个不同的时期著手对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形象试作分析。

一、去林——飞鸟“第一章写鸟的去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论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论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论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作为六朝时期进步文学的代表-陶渊明,他写的作品以及他的人格都给后世文人以深刻的影响。

对于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历代文人看法不一,评价不同。

我认为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建构了我们民族精神。

陶渊明的喜怒、爱憎、理想、希望都无所掩饰地写入他的作品中。

他抒归田之喜就高歌“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叙述相聚的欢乐就吟咏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写荆轲的愤怒,是为“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骂宗教迷信的骗人,是为“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诉对不幸者的同情,则为“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吐志不得展的悲哀,则为“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

他直率自然的风格正是诗文最能震人心弦的奥妙所在。

从他的诗文也映出了他“真率”的人格。

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仕就是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是为了解决一部分吃饭问题。

陶渊明处在豪门士族统治的黑暗时代敢于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决辞职归田,固守贫困躬耕的生活,这种高尚的品格传为千古佳话,这种品格对后代封建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不与权奸恶霸,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很有鼓舞作用。

贫富、贵贱,因时而异,相互转化,只有胸襟宽阔的“达人”才能不为衰荣所羁绊。

陶渊明对社会上追名逐利的小人予以巧妙的讽刺“荣华诚足践,亦复可怜伤”。

辛辣地讽刺了一切攀高结贵,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的愚妄,倒头来还是逃脱不了可怜亦复可伤的悲惨结局。

在社会急剧变化,人生际遇无常的动乱年代,陶渊明保持洁操是很令人钦佩的。

他创作的优秀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朴素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开一代新风。

一直哺育着后代的无数作家。

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陶诗的熏陶。

许多大诗人都表示对他和他的创作的无限仰慕之情。

李白说:“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

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云。

陶渊明诗中的“归鸟”意象浅析

陶渊明诗中的“归鸟”意象浅析

陶渊明诗中的“归鸟”意象浅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禽鸟作为意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最求宏大的意境,进行拼搏而获自由的意象;二是无处投宿,迷茫徘徊不知如何获得自由的意象;三是选择退守,远离主流群体而获自由的意象。

归隐后的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常常用“归鸟”这一代表性的意象表达自己夙愿已尝的心情。

探究它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鸟这一意象贯穿陶诗始终。

早期的“翩翩飞鸟”,出仕为官期的“失群鸟”“羁鸟”,分别有不同的意蕴。

归隐后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鸟”,一个“归”让人品味不已。

如果说陶渊明所生活的社会大环境是其归隐的客观原因,则他从少年时所培养的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爱好则是其归隐的主观原因。

《归田园居五首》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了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自由。

陶渊明在迷惘、徘徊时,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着:“归去来”。

当他为公事奔波时,这个声音在呼唤;当他静坐沉思时,这个声音也在呼唤。

最后,在这个声音的召唤下,他终于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宿愿。

陶渊明带着他的田园梦,从彭泽归来了,实现了他由从政而转志力耕笔耕的心愿,从此,立足于更为广阔的大社会中,开始了他的田园追求。

归园后的陶渊明从形体上和精神上都释然了,其笔下的鸟,则是另一种形象。

最能代表他这一时期思想的是《归鸟》这一首诗,诗中写道:“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

岂思天路,欣及旧栖”,不慕青云直上,而以飞回旧窠为最大的安慰。

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田园。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建构及其审美意韵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建构及其审美意韵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建构及其审美意韵刻画出高远投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陶渊明所创作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了新天地,直接影响到唐宋田以钱物的发鼠。

同制明的田园诗中最时人母味的题粗进典型直象具有以真为美、以美为真的艺术特点。

“鸟”、和“酒”是陶诗中最典型的三大意象,因此,主要以这的艺大的象力到对向调明田园诗的中瓦首靠进行解物,把趣和“嘴”拟人化借助“鸟”来闸速自己一生的经历,借助“第”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借助“酒”来描绘自己理飞理地的生活观态。

陶渊明“归鸟”与杜甫“飞鸟”意象的哲学底蕴

陶渊明“归鸟”与杜甫“飞鸟”意象的哲学底蕴

陶渊明“归鸟”与杜甫“飞鸟”意象的哲学底蕴陶渊明生于东晋动乱的年代, 是田园诗的鼻祖, 诗风以“平淡自然”为主; 杜甫出生于大唐盛世, 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号称“诗圣” , 其诗以“沉郁顿挫”为特征。

无论是从生平经历还是诗歌风格上讲两人都没有可比之处, 但是, 却有一种文学意象将两者紧密连结起来――鸟。

陶渊明诗歌中的鸟多称之为“归鸟”, 而杜甫诗中的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鸥” , 这是一种在海际天边展翅飞翔的鸟。

陶渊明的“归鸟”与杜甫的“飞鸟”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却同样可以引发后人无限的思考。

一“我归于物”与“物归于我”的对立魏晋时期玄言诗盛行一时。

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而陶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

自然与自由相关, 陶渊明及魏晋人士对自然的渴望, 实际上代表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这种渴望在两汉经学统治相对松弛之后, 变得尤为突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那就是陶渊明对自然的追求与鸟大有关联。

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应该说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

陶渊明归隐是由于对古代贤达归隐行为的个体心灵感悟。

这一感悟是基于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

在那样一个动乱无道的社会上, 如果放任自己违俗的个性在社会上闯荡, 必遭后患。

因此使选择明哲保身、见微知著、趋利避害成为必然, 见其《归去来兮辞》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看到了个体生命的宝贵, 于是抛弃进入社会建功立业的想法, 这也就是陶渊明所谓的“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可见陶渊明的“明哲保身”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以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负责为前提的,它立足于个体自我,又超越了自我。

陶渊明的归隐与鸟之行踪相似,甚至其思想转换都以鸟之意象贯穿。

陶渊明对鸟如此情衷, 特别是日夕归鸟在其笔下频繁出现,因为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2)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2)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张晓霞摘要:陶渊明笔下有大量的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

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质渗透的结果。

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意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

它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

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象征意蕴陶渊明的诗歌中频繁出现的“飞鸟”意象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蕴及强烈的主观情感。

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与人生追求,体现了作者在动荡黑暗的社会里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忘我自适、率真自然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

诗人依托飞鸟这一渗透个性特征、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展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心路历程及精神品格。

透过飞鸟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所。

洞察诗人淡泊磊落的情怀节操和他对自由、和谐的人生的追求。

一、鸟寄寓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强烈的政治抱负陶渊明素有“田园诗人”之称。

他的大部分诗作都运用了寄托和象征的手法,他吟咏的“飞鸟”、“青松”、“秋菊”等自然景物常常寄寓特殊的含义,这些自然景物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心态的意象。

“飞鸟”的形象又不同与其他的意象,陶渊明对“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偏爱。

陶渊明的出身很高,在他的很多诗文中都体现着他对自己家庭历史的自豪感。

《命子》诗中;“悠悠我祖,爱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赠长沙公》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

由于家族的显赫地位,陶渊明有了远大的目标:建功立业,光耀家族。

到他老年的时候,他所作的《杂诗》(其五)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翔翻思远翥。

”陶渊明用鸟之高翔形象的比喻了自己宽阔的胸襟,他急切的盼望着建功立业、光耀门庭,施展自己的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来,实现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这里这只展翅飞翔的大鸟正是当时陶渊明理想的化身。

他常常在诗歌中借飞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进入社会想做一番大事的渴求。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_鸟_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_鸟_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万小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

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

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鸟;意象陶渊明生活于历史上罕见的多事之秋,当时社会可谓“真风告逝,大伪私兴”(《悲士不遇赋》)。

此时陶家是“种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徵士诔 》)。

虽然他的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其祖父和父亲也至太守,但是到陶渊明的时候,家族已经日益衰败,他不禁“嗟余寡陋,瞻望弗及”(《命子》)。

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用世传统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

因为贫穷,因为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影响,也是为了家族命运的兴衰,陶渊明一生曾出仕五次,又五次归隐,最后终因不满现实,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向往,归田隐居。

“鸟”这一意象,始终活跃在诗人的视野中,充分地展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以及思想的变迁过程。

一、鸟形象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在门第观念极强的六朝,寒门子弟总渴望能够跻身于世族之列,而世族大家也总是想方设法地要保全门第,发扬家族之光。

陶渊明正好生活于东晋没落世族之家。

一方面他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门第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日益衰败的家族,他负有重振家族威望的责任。

清代方东树说:“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小经书读,余谓读陶诗亦然,但何必云小也。

”[1]这说明陶渊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深。

“先世遗训,余岂云坠。

四十无闻,死不足畏。

旨我名车,第我名骥”(《荣木》),诗人紧遵先世遗训,决心策动名车、名骥,为建功立业而驱驰。

诗人在诗歌中以鸟自比,表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溢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这里以鸟写出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踌躇满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第4期(总第105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ll瑚a】0fQi酵1aiN0nrlalUmvers毋(P}lilo呐andS0cialScienc酋)No.4.2004GellamN0.105出仕与归隐——陶渊明诗歌的飞鸟意象及其审美内蕴吕海英(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12)[摘要]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

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群体的个体自由。

这两种“原型意象”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

而陶渊明思想转变可以从飞鸟意象中得到证实。

[关键词】陶渊明;飞鸟意象;出仕;归隐[中图分类号]您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阻5102(2004)悼0089-04魏晋时期玄言诗盛行一时。

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而陶渊明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

自然与自由相关,陶渊明及魏晋人士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代表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及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

这种渴望在两汉经学统治相对松弛之后,变得尤为突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陶渊明对自然的追求与鸟大有关联。

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说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的。

鸟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

《周易》中的《中孚》、《明夷》、《渐》、《小过》等卦中均有鸟的影子,这里的鸟大体上象喻着坚贞自守,远遁自晦的高蹈情怀。

《诗经》中的鸟意象更是举不胜举。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象征自由、和谐;“交交黄鸟,止于棘”则暗示了不得其所的意味。

此外,《庄子》“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

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

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一是选择退守,是疏离主流群体的个体自由。

两种鸟的“原型意象”,陶渊明诗中兼而有之,可以看作是其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

陶渊明思想转变可以以鸟意象贯穿始终。

六朝社会很重视世族与门第。

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

受大环境影响,陶渊明形成了一定的门第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门第观念也与用世之心紧密相联。

受儒家传统观念影响,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六朝世族士人大多将个体功业的建立与家族命运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与家族休戚与共,共损共荣。

清代东方树说过这样的话:“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部小经书读。

余谓陶诗亦然。

但何必云小也。

”【1]可见,他把陶诗当作儒家经典来推崇的。

这种看法在历代并不罕见,如宋代的真德秀就曾说过:“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

《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绞士》之咏,箪瓢之乐也……”[2J此说绝不是空[收稿日期]2004—04一06[作者简介]吕海英(1967一),女,汉族,河南许昌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一89—匮乏而承受身心的双重折磨?陶渊明为生存而出仕的举动中又深深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其次是“孝”的观念,在当时人看来,满足“孝”这一价值需要是人生的最高精神需要,“孝”为“仁”之本(《论语·学而》),其他都为其次。

如在《德行》第26、29、42、45、46、47条,《识鉴》的第十条中都提到并推崇“性至孝”的名士。

社会舆论和自我心灵都使真性情的人奉“孝”为人生价值第一要义,生活在封建文化背景下的陶渊明也是如此。

至于陶渊明出仕的另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通过建功立业,兼济天下以实现自我的需要。

陶渊明虽处在个性觉醒的时代,但并未抛弃两汉时代的传统价值观念。

陶渊明少年时即“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之五),只是由于艰难生活的压力,才使他把这“猛志”压在心底,而只言出仕是为了生存和“孝养”。

特别是在母亲孟氏去世后,为实现“孝”的精神而出仕的想法随之消失,而为了建功立业的想法则由潜层上升到显层。

四十岁左右时,陶渊明还想一展宏图。

但是各种因缘条件阻碍了他在仕途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他退而“独善其身”。

其次,陶渊明归隐是由于对古代贤达归隐行为的个体心灵感悟。

这一感悟是基于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

返观历史,方正刚介之士,因看不惯现实,往往出言“违众”,发语“迕风”,自致祸害。

陶渊明有自知之明,故日“性刚才拙”,又有社会之知,故日“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饮酒二十首》之二十)“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感士不遇赋序》)在这样一个动乱无道的社会上,如果放任自己违俗的个性在社会上闯荡,必遭后患。

明哲保身,见微知著,趋利避害。

古之贤达早已做出榜样,陶渊明从他们身上悟出了人生进退保身的哲理,其《归去来兮辞》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飞”。

看到了个体生命的宝贵,于是抛弃进入社会建功立业的想法,这也就是陶渊明所谓“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可见陶渊明的“明哲保身”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以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负责为前提的,它立足于个体自我,又超越了自我。

陶渊明归隐与鸟之行踪相似,其思想转换仍以鸟意象贯穿,陶渊明对鸟如此情衷,特别是日夕归鸟在其笔下频繁出现。

因为“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Et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

”鸟最富自然情趣,与人生具有质的相似性。

同时鸟与陶渊明的生死观、义利观还有莫大的联系。

鸟Et出飞林,远近觅食,象征着人生在世奔波求活,自有酸甜苦辣;鸟日落而息,象征人之止息或死亡,回归本原,无怨无悔。

陶渊明向来“视死如归”,《归去来兮辞》、《杂诗》、《挽歌诗》中都表现了此意“家为逆旅客,我如当去客”,另鸟日出而作,相约寻食,自食其力;只要果腹便足,决不纵欲逐利。

此点与他的义利观如出一理。

可见,他所需求的不过是正当衣食之需,这又与鸟性相通。

可见,陶渊明与鸟确实有着极大的缘分。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杂诗》其五)陶渊明一生的寻觅与求索,如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止泊”即寻找精神的故乡与归宿。

陶渊明终于归田了,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

找寻到诗意生存后的陶渊明,其笔下的鸟则是另一种形象,《归鸟》一诗最具代表性:“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避路诚悠,性爱无遗。

”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耽心遭罹网罗,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

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精神与生命的依托之所。

此时的鸟“因植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哀。

托身已所得,千载不相违。

”(《饮酒》其四)同样,《读山海经》其一道:“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用鸟比兴,陶渊明之心表露无遗。

《饮酒》其七“El人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回应《归鸟》一诗。

然而最能表达陶渊明深意的当属《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Et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士祯《古学千金谱》曾析此诗:“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一91—言诠,其谁辩之?”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投身于宇宙万物。

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

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

此间陶渊明思考的最大问题就是“归”。

当然,陶渊明之回归并非是草率、赌气、任性式的选择,而是经过理性的抉择与判断,从中可见其人格涵养的力量。

朱光潜先生对他的这~段寻觅的过程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陶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澹’,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

”【4J终老归田,托身所得,这绝不是在有的诗人那儿常常听见的无病呻吟式的呓语,而是陶渊明“拼却一生休”换来的一句沉甸甸的人生誓言。

陶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茫,又在迷茫中追求光明。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自处”(《杂诗》其五),“止泊”与回归不仅指陶渊明,也是魏晋士人精神寻觅的目的地,是玄学的终结点。

当然,魏晋玄学命题杂多,观点各异,政治取向多有不同,回归自然是其主流。

单纯持玄学人生观不能解决好个人与群体的矛盾关系,没有化解矛盾纠结的世俗情结的力量。

所以,面对现实人生中的种种困扰,岁月苦短,机遇难逢,贫困疾病,灾祸患难,人们便会陷入烦苦怨愤和悲哀痛苦之中,而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泯一。

但陶渊明对此有过成熟的思考,理性的感悟,并付诸实践,面对苦患,他除了以老庄元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更重要的是靠儒家的思想力量,是靠儒家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标准。

他以自己的个性吸取了两家精神中与自己追求相契合的成份,并用生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从而成为自己独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个性。

[参考文献][1]清·东方树.昭昧詹言:卷IⅡ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2]宋·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计[A].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M].[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第二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朱光潜.诗论·陶渊明[M].北京:三联书店,1998.OfficalLifteandRetire——AboutBirdImageryinTAoYuanming’SPoetsanditsAstheticImplicationI_/iHai—ying(F/nanceand&僦Co/妇eofq吨h,a‰毋,X'm/ng810012,Or/ha)Abstract:Abirdissymbolicthing,whosesymbolaccumulatedforalongperiod.Itwasabirdinancientpet).pie’Seyesthatopenedits“initionalimagery’’inlaterages’poems.Itmightbeconcludedintotwomentalstate:oneWasseekinggrandmentaloutlcokwhichwasobtainedbys仃uggling.AndthesecondWasretire,whichWasindividualfreedomdriftingapartfromthecolony.WecouldseethesetwomentalstateinTaoYuanming’Spo.ems,andtheycouldberegarded∞thesymbotsbeforeandaftertheturnh唱ofhislife.WeCallfindYuanMing’8thoughtcamefromtheimageryofbird.Keywords:TaoYuanming;birdimagery;officalbird;retire一92—出仕与归隐--陶渊明诗歌的飞鸟意象及其审美内蕴作者:吕海英作者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西宁,810012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4,(4)引用次数:1次1.东方树昭昧詹言:卷四 19612.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计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9644.朱光潜诗论·陶渊明 19981.期刊论文谭云华.TAN Yun-hua论陶渊明诗中"飞鸟"意象的象征意蕴-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2.期刊论文章莉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解读-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4)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宗师,解读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就可以更深入的解读陶渊明的人生,理解陶渊明的对人生的思索与他最终的诗意抉择. 3.期刊论文肖时正从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看其内心世界-考试周刊2009(37)渊明的诗歌有大量飞鸟的形象,一系列飞鸟形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蕴,予了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以说这些飞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不同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陶渊明将自己内心的憧憬与失落、欢娱与苦恼、闲适自在与孤独苦闷,寄予在了笔下飞鸟的形象上,懂了飞鸟,们也就读懂了陶渊明的内心世界.4.期刊论文张伟浅议中国早期古诗中的"飞鸟"意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诗经>中的飞鸟意象比较原始,只作为作者某种心迹符号存在,少数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楚辞里,飞鸟意象成为作者经历的象征;在汉代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陶渊明将前代诗歌散乱、零碎的飞鸟意象整理成面,以隐喻其远大的理想和情怀.5.期刊论文张忠云.Zhang Zhongyun魏晋风度与盛唐魅力——论陶渊明、李白诗文中自由精神的张扬-安顺学院学报2008,10(2)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6.期刊论文张忠云.Zhang Zhongyun陶渊明与李白诗文中生命意识的飞扬-安顺学院学报2007,9(4)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7.期刊论文陈殿生.CHENG Dian-sheng试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3)飞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透过对飞鸟意象的分析,可以窥知陶渊明具有"仁爱"、"自由"、"顺应自然"等思想,以及在艺术上灵活运用"比兴"手法,形象与理念交融,外物与自我交融等诸多成就.8.期刊论文王景艳陶渊明诗歌中飞鸟意象的人格凸现-滨州师专学报2003,19(3)飞鸟意象一直存在于诗人陶渊明的视野中.通过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文人形象;领悟到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体察到历史舞台上一个具有豁达、洒脱、超逸品质的丰满形象.9.期刊论文罗欣.LUO Xin忘我的解脱与自我的超越——陶渊明《饮酒》其五与华兹华斯《致云雀》中的飞鸟意象比较-河西学院学报2006,22(4)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诗歌传统中,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主题,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不同理解.10.期刊论文魏耕原飞鸟意象穿翔魏晋诗赋的衍变历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5)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本文链接:/Periodical_qhsfdxxb-zxsh200404021.aspx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