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战马教案倪丹
耕牛战马教案
耕牛战马教案教案标题:耕牛战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和差异。
2. 培养学生对农业和战争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描绘农田中耕牛和战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两者的外貌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知识讲解:3. 分别介绍耕牛和战马的特点和用途:a. 耕牛:用于农田耕作,拖拉农具,如犁。
b. 战马:用于军事目的,如运输士兵、拉车、战斗等。
活动一:观察和比较4. 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关于耕牛和战马的图片和资料。
5. 学生观察图片和资料,记录下耕牛和战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小组展示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耕牛和战马在外貌、用途等方面的差异。
活动二:角色扮演7.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农民,一组扮演士兵。
8. 农民组需要模拟使用耕牛进行农田耕作,士兵组需要模拟使用战马进行军事训练。
9. 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三:写作练习10.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比较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1. 学生互相交换短文,进行互评和讨论。
总结:12.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和差异。
13. 提问:你们对耕牛和战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农田或农场,了解耕牛的实际运用。
- 邀请军事专家或退伍军人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战马在军事中的作用和训练方法。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文字表达和比较能力。
- 学生对耕牛和战马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耕牛战马---教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标语材料(例如“请勿大声喧哗”,“请勿践踏草坪”,“楼梯请勿拥挤”等构想出有创意的图形符号。。
单独或合作完成美术创作。
让学生主动互评,参与课堂。
课下充足的时间可以更深入的探究。
承上启下的导入让学生没有违和感的进入学习课程
(2)《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小组间的不同探究内容让学生有更多兴趣和热情。
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及时树立正确观点
互评并说出哪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建议。
电脑的创作平台让同学体会创作的乐趣。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选取图片,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过渡到新授课程。
还是从学生身边的建筑入手,摄影图片中风景的取舍让画面的形式感更强烈,让学生初步体会建筑风景的节奏美。
(2)认识线描。(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划分为工笔、写意、工兼写。)
(3)请同学们说说图中牛的形态是怎样的?
师小结: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画家通过牛的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端庄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5课 耕牛·战马-“黄冈赛”一等奖
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二、新授
1.欣赏作品,借物抒情
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关于牛、马的美术作品
作品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展示
原始社会 → 汉 → 魏晋 → 南北朝 → 唐 → 宋 →现代
除了绘画的形式,还有关于牛马的陶器、青铜器、唐三彩等等。
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们喜欢以牛、马作为绘画题材呢
分享在创作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与收获
牛的特征:形比较难把握,牛的动态比较难画。
线质:线条用水多了,线条化开来没有力量,不精神;线条粗细比较难控制,没有画出牛皮肤粗糙的质感。下次画一定会用水少一点。
3.小组讨论,合作鉴赏
每组结合自己的作品与韩滉《五牛图》比
(1)分析你画的这头牛有何特征,可以从它的形态、动态入手
评价关键词:形态、动态、用笔用墨
生生互评,师评
五、拓展
既然有《五牛图》,那五匹马能不能组成一幅画呢北宋李公麟画了一幅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的《五马图》,下节课我们重点欣赏——马。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研究
教学简案
姓名
邹雅琼
学科
美术
开课年级
七年级
课题
耕牛战马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牛的神情及各个部位不同质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耕牛战马教案倪丹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耕牛·战马》教案 (5)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综合探索课性型。
作为和平时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时期宝贵作战资源的战马,则是古代艺术家们热忠表现的题材之一。
本课中的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中意义上反映着当时的国力。
三、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并尝试运用线条临摹一头牛,提高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画笔等、范图。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六、教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谜语导入猜一猜同学们都在哪儿见到过牛和马?确实,在人类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牛与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学们在学校里见到过牛和马吗?其实啊说起马,和咱们学校学生还是有一定渊源的。
因为咱们是南京一中马群分校,马群在距今900多年前宋代即设立管理牧马机构,牧养战马和皇家御马至今仍留有青马,黄马等地名。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牛与马的世界,来学习本课耕牛,战马。
马叫,牛叫农田里,动物园,马场。
二、谈耕论战第一个环节,咱们来谈耕,论战。
来看一幅汉代的《牛耕图》,这是一幅以画像砖的形式展现的。
两汉时期的画像砖的内容包罗万象,它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描述一下这幅画面的内容,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一派其乐融融的农耕生活场景。
同样的,这也是一张表现农耕生活的唐朝雨中耕作图。
这是一幅壁画!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牛耕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看完了牛,我们再来看马。
这幅画和前面哪一幅画似曾相识?《牛耕图》。
因为都是以画像砖的形式展现的。
这是出土于山东嘉祥武侯祠的《水陆攻战画像砖》。
那这幅图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打仗。
其实这幅画分为上下两层。
上面一层是出行的场面,下面是水陆作战。
牛,马在这幅图中是作为交通工具,作战工具。
再看一幅魏晋时期的砖画《人马图》。
耕牛 战马简案
耕牛战马一、新课导入通过故事火牛阵导入新课《耕牛战马》二、教学内容三、教学对象七年级同学1. 分析讨论(1)牛和马在古代被人们广泛使用,那么,牛马在现代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呢?(2)欣赏<昭陵六骏>,并提出问题:1.昭陵六骏造型特点?2.雕刻手法?3.马儿的状态都有哪些?2.思考欣赏(1)传统绘画中的牛马:《五马图》为李公麟北宋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它各由一名悉官牵引,(养马的人)。
(2)提出问题:五马图中马与悉官的形象比较,反映出了人和马怎样的情感关系?欣赏作品《五牛图》《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
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
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
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欣赏五牛图后提出问题:1.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2.仔细观察画面,牛身受有很多褶皱,作者为什么这么体现呢?3.画家着重刻画了牛身体的那个部位?三.欣赏优秀作品欣赏优秀作品,教师点评。
四.课堂作业布置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或《五马图》任意一动物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
五.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五.主题升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要善待动物,不虐待,不伤害,从我做起。
耕牛战马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耕牛战马教案】导语:耕牛和战马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种家畜。
作为传统的农业劳动力,耕牛在耕种和农作物种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战马则在军事和运输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教案将针对耕牛和战马的饲养、驯养和利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两种重要的动物。
第一部分:耕牛饲养和驯养1. 耕牛的种类和特征- 介绍主要的耕牛品种,如普通黄牛、牦牛等;- 解释耕牛的体型特征,如体高、体长、体重等;- 讲解耕牛的生理特征,如摄食量、消化系统等。
2. 耕牛的饲养环境- 描述理想的饲养环境,如舒适的栏舍、清洁的饲料等;- 强调合理的饲料供应和饮水安排;- 指导学生合理清洁和消毒饲养环境。
3. 耕牛的饲养管理- 探讨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如定期的体检、疫苗接种等;- 强调科学的喂养方法和合理的饲料配比;- 教导学生正确的喂食和饲养时间表。
4. 耕牛的驯养技巧- 介绍耕牛驯养的目的和意义;- 分析耕牛驯养的关键步骤,如拉绳驾引、轻声慢语等;- 提供实践训练的案例,帮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
第二部分:战马饲养和驯养1. 战马的种类和特征- 介绍主要的战马品种,如阿拉伯马、汉诺威马等;- 解释战马的外观特征,如体高、体色、体型等;- 讲解战马的基本性格特点,如敏捷、勇猛等。
2. 战马的饲养环境- 描述理想的饲养环境,如宽敞的马厩、干燥的饲料存放间等; - 探讨合适的栖息环境对战马健康的影响;- 提供合理的养马空间规划方法。
3. 战马的饲养管理- 分析战马饲养管理的必要性,如定期的马医检查、疫苗接种等;- 强调科学的饲养计划和适宜的运动安排;- 介绍合适的马具使用和维护方法。
4. 战马的驯养技巧- 介绍驯马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渐进训练、正向强化等;- 提供实际示范和互动实践,帮助学生熟悉驯养过程;- 鼓励学生培养温和、耐心的驯养态度。
总结:本教案从耕牛和战马的饲养、驯养和利用三个方面提供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军事中的重要地位,还可以掌握相关的养殖技巧和驯养方法。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耕牛•战马》教案《耕牛•战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耕牛•战马》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赏析、了解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教材、中国画工具,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学具:熟宣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习课文内容。
二、新授课程1.分析讨论(1)展示课件中(书本)牛马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牛马的地位和用途(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1)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写意、工笔等。
《五牛图》,白描,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
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战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指索教材的第5课《耕牛•战马》。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牛和马的形象,展现它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以及中国画线条的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牛和马的特点,并通过绘画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2. 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3. 培养学生对牛和马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从而加深对牛和马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牛和马这些动物的认知较为简单,对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可能缺乏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牛和马形象以及绘画技巧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耕牛•战马》。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一幅描绘牛和马的中国画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谈谈你们对牛和马的印象。
(教师出示中国画作品)学生A:我觉得牛很强壮,有一双大眼睛。
学生B:马看起来很快,尤其是鬃毛飞扬的样子。
教师:很好,牛和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耕牛•战马》这篇课文。
步骤二:课文阅读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耕牛•战马》,读完后,我会帮助大家解读课文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学生齐读课文《耕牛•战马》)教师:谢谢同学们的朗读。
现在,我来解读一下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耕牛和战马的形象,告诉我们它们是人类劳动和战争的伙伴,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尤其是耕牛,它们默默耕种着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而战马则是勇猛的战斗伙伴,在战争中为人类保卫家园。
耕牛战马教案
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学习领域综合·研究认知目标:经过赏析、摹仿,认识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地点,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到魅力,培育学生敏教锐的察看能力和对形象的归纳表现力。
学技术目标:摹仿一头公牛,掌握线条的变化,表现公牛的不一样部位的质感及神目情,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修养。
标感情目标:指引学生在感情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育热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水平。
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学准备教课媒体要点:领会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难点:主观感情与线条的表现性相联合。
教师 : 教师:投影仪、教课课件、画笔等、范图。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多媒体视频、牛马素描绘生稿、画笔、画板、多媒体教课课件。
教本课是综合研究型课程,作为和平常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期间宝材贵作战资源的战马,是古代艺术家们热忠表现的题材之一。
本课中的作品分不只是表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种意义上反应着当时的国力。
认识中国析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到魅力。
并试试运用线条摹仿一头牛,提升造型能力。
本课的教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上一单元的静物写生的练习使学生拥有设一些线的组织能力,同时对形象的掌握也有认识。
在本课中要修业生认识绘画计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基本掌握主观感情和线条的表现相联合的绘画语言。
思路经过对动物的摹仿,激发他们热爱动物、把感情投入绘画的热忱。
领会线条绘画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一、课前准备组织教课,师生问好。
二、导入阶段课新课导入:从学生熟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存心思的图片,悉的课本中堂大家回想一下你在哪里见过?它们给大家显现同学踊跃回答选用图片,导出什么样的场景?(多媒体挨次显现同学们历问题(历史课能迅速惹起入史、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关耕种、战争等场景学生的共本、语文插图中的图片)等地方见过,鸣,调换他显现了人民耕们的学习热教师:这几位同学的回答特别好,这一幅情,自然过作、生产以及战幅动感的画面忧如把我们带回到先人的时代,争等古代人民渡到新讲课从古代起人们就习惯把生活中的活动用画笔录程。
耕牛教案
课题: 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五课耕牛·战马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通过学生的综合性美术活动,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结合历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及综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画家以花鸟传情的手法,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情感的综合。
教学难点:牛的结构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查阅牛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短片导入,揭示课题《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第5课《耕牛战马》的第一部分在生活中你见过牛吗?知道牛和人的关系吗?(二)新授课程1. 知识·经验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有将农忙、祭祀、战争、节庆等活动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习惯。
而作为和平时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时期宝贵作战资源的战马,则是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之一。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当时的国力。
牛作为人类的朋友,从驯化到现在,约七八千年了,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水牛遗骸可证。
从古到今,牛代表着农业生产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因此也常常作为文学、美术的表现题材。
①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牛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②老师带你们欣赏一些牛的美术作品。
苏科版七年级美术、第5课 耕牛·战马(第二课时)
过程
得与
失
过程与方法
赏析、讨论、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及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
重点
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
难点
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
突破
马与人的深厚情感。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范图等。
学生:马的相关历史资料;素描纸、画笔等。
教学设计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2、探讨交流
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虽然没有施彩,却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惟妙惟肖的骏马
奚官,牵马的人。
尝试线条的表现语言,表现马的不同质感。
线条的现语言的准确性
课堂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画中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我们在以后学习中国画中要多体味。
随堂
练习
中国画中线的艺术特性
课后
作业
查阅中国画中马的相关作品
第5课耕牛·战马(第二课时)
正阳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课题
第5课耕牛·战马(第二课时)
主备人
骆凤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
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
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申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二、赏析探讨
1、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的作品,了解耕牛战马在中国绘画中的渊
源。
2、赏析《五牛图》
①学生观察牛的姿态
先从总体看,体态和布局上。
学生了解《五牛图》是手卷的装裱形式,习惯从右向左展开观赏。
生:有的在吃草,有的在昂着头向前走 .......
②《五牛图》的表现形式师: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与牛有关的作品:
汉《牛耕图》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人牛图》砖画
唐代《唐朝雨中耕作图》壁画
宋《牧牛图》李春国画
与马有关的作品:
唐代《昭陵六骏》浮雕
汉《马踏匈奴》圆雕
师:从众多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牛与马和人类关系密切,而且人们对其也倾注了特殊的感情。
正是有了情感的倾注所以才会有一件件传世名作,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一幅画,这幅画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勘称“镇国之宝”,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评论此话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这幅画就是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教师展示作品图。
现藏于北京博物馆。
体态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布局一一一头牛正面其它四头分两边一字排开。
提问:这么长的一幅画该从哪边看起?
提问:这幅画中的五头牛的姿态是怎样的,它们各自在干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小结:这五头牛一字排开分布在画纸上,有右往左分另恠低头吃草蹭痒、纵趾而鸣、翘首而驰、回顾舐舌、缓步跛行。
四头牛都是侧面,第三头牛是正面而且在中间,有隔断的作用,所以这幅画即可整幅欣赏又可单独成章。
教师展示牛的局部图片,并引导学生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动 物花卉等事物时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 施彩色的画法。
白描的标志性作品是北宋李公麟的 《五马图》。
五、拓展延伸
学生收集了解《五马图》的 作者、画作背景、画面内容、 画作的历史价值、线条和墨 色的特点和变化等。
结构的合理和线条的流畅等
方面进行评价。
以及一些感受。
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并引出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