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战马---教案
耕牛战马教案
耕牛战马教案教案标题:耕牛战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和差异。
2. 培养学生对农业和战争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描绘农田中耕牛和战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两者的外貌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知识讲解:3. 分别介绍耕牛和战马的特点和用途:a. 耕牛:用于农田耕作,拖拉农具,如犁。
b. 战马:用于军事目的,如运输士兵、拉车、战斗等。
活动一:观察和比较4. 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关于耕牛和战马的图片和资料。
5. 学生观察图片和资料,记录下耕牛和战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小组展示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耕牛和战马在外貌、用途等方面的差异。
活动二:角色扮演7.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农民,一组扮演士兵。
8. 农民组需要模拟使用耕牛进行农田耕作,士兵组需要模拟使用战马进行军事训练。
9. 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三:写作练习10.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比较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1. 学生互相交换短文,进行互评和讨论。
总结:12.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战争中的作用和差异。
13. 提问:你们对耕牛和战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农田或农场,了解耕牛的实际运用。
- 邀请军事专家或退伍军人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战马在军事中的作用和训练方法。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文字表达和比较能力。
- 学生对耕牛和战马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耕牛战马教案倪丹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申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二、赏析探讨1、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的作品,了解耕牛战马在中国绘画中的渊源。
2、赏析《五牛图》①学生观察牛的姿态先从总体看,体态和布局上。
学生了解《五牛图》是手卷的装裱形式,习惯从右向左展开观赏。
生:有的在吃草,有的在昂着头向前走 .......②《五牛图》的表现形式师: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与牛有关的作品:汉《牛耕图》画像砖魏晋南北朝《人牛图》砖画唐代《唐朝雨中耕作图》壁画宋《牧牛图》李春国画与马有关的作品:唐代《昭陵六骏》浮雕汉《马踏匈奴》圆雕师:从众多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牛与马和人类关系密切,而且人们对其也倾注了特殊的感情。
正是有了情感的倾注所以才会有一件件传世名作,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一幅画,这幅画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勘称“镇国之宝”,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评论此话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这幅画就是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教师展示作品图。
现藏于北京博物馆。
体态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布局一一一头牛正面其它四头分两边一字排开。
提问:这么长的一幅画该从哪边看起?提问:这幅画中的五头牛的姿态是怎样的,它们各自在干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小结:这五头牛一字排开分布在画纸上,有右往左分另恠低头吃草蹭痒、纵趾而鸣、翘首而驰、回顾舐舌、缓步跛行。
耕牛战马---教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标语材料(例如“请勿大声喧哗”,“请勿践踏草坪”,“楼梯请勿拥挤”等构想出有创意的图形符号。。
单独或合作完成美术创作。
让学生主动互评,参与课堂。
课下充足的时间可以更深入的探究。
承上启下的导入让学生没有违和感的进入学习课程
(2)《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小组间的不同探究内容让学生有更多兴趣和热情。
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及时树立正确观点
互评并说出哪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建议。
电脑的创作平台让同学体会创作的乐趣。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课本中选取图片,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过渡到新授课程。
还是从学生身边的建筑入手,摄影图片中风景的取舍让画面的形式感更强烈,让学生初步体会建筑风景的节奏美。
(2)认识线描。(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划分为工笔、写意、工兼写。)
(3)请同学们说说图中牛的形态是怎样的?
师小结: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画家通过牛的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端庄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耕牛战马教案倪丹
耕牛.战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5课 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耕牛·战马》这幅作品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技法。
2.了解作者苏少以及其在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写生造型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梳理艺术家苏少的生平及其杰出成就。
2.学习《耕牛·战马》这幅作品,透彻分析其构图,明确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写生和素描等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物形态。
三、教学过程1. 梳理苏少的生平苏少,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市。
曾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该校教授。
他是当代中国美术界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并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2. 学习《耕牛·战马》这幅作品2.1 构图《耕牛·战马》是一幅黑白写生作品,主要以两匹写实的牛和一匹披红锦的战马为主体。
整个构图呈现出平稳而压抑的感觉,画面中的牛和马形态笔直、轮廓分明,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非常独特。
2.2 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苏少借助非常线性的笔触,将牛和马的肌肉、皮毛和骨骼勾勒得非常到位,其整体风格清新、朴实、自然。
在这幅作品中,苏少传达了对农业和农民劳动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社会繁荣发展的期望和祝福。
3. 行动起来——画一幅动物写生素描让学生分组,选择所喜欢的动物进行写生和素描。
要求学生充分观察、理解动物的形态特点,通过长线、短线、柔和笔画等方式尽可能地还原与丰富它们的形态。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素描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其如何加强构图,更好地表现其美感和形态。
四、教学心得本节课从苏少艺术生平讲起,引入了他的代表作《耕牛·战马》,并通过详细剖析其构图和表现意义,让学生对这幅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实践行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
耕牛战马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耕牛战马教案】导语:耕牛和战马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种家畜。
作为传统的农业劳动力,耕牛在耕种和农作物种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战马则在军事和运输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教案将针对耕牛和战马的饲养、驯养和利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两种重要的动物。
第一部分:耕牛饲养和驯养1. 耕牛的种类和特征- 介绍主要的耕牛品种,如普通黄牛、牦牛等;- 解释耕牛的体型特征,如体高、体长、体重等;- 讲解耕牛的生理特征,如摄食量、消化系统等。
2. 耕牛的饲养环境- 描述理想的饲养环境,如舒适的栏舍、清洁的饲料等;- 强调合理的饲料供应和饮水安排;- 指导学生合理清洁和消毒饲养环境。
3. 耕牛的饲养管理- 探讨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如定期的体检、疫苗接种等;- 强调科学的喂养方法和合理的饲料配比;- 教导学生正确的喂食和饲养时间表。
4. 耕牛的驯养技巧- 介绍耕牛驯养的目的和意义;- 分析耕牛驯养的关键步骤,如拉绳驾引、轻声慢语等;- 提供实践训练的案例,帮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
第二部分:战马饲养和驯养1. 战马的种类和特征- 介绍主要的战马品种,如阿拉伯马、汉诺威马等;- 解释战马的外观特征,如体高、体色、体型等;- 讲解战马的基本性格特点,如敏捷、勇猛等。
2. 战马的饲养环境- 描述理想的饲养环境,如宽敞的马厩、干燥的饲料存放间等; - 探讨合适的栖息环境对战马健康的影响;- 提供合理的养马空间规划方法。
3. 战马的饲养管理- 分析战马饲养管理的必要性,如定期的马医检查、疫苗接种等;- 强调科学的饲养计划和适宜的运动安排;- 介绍合适的马具使用和维护方法。
4. 战马的驯养技巧- 介绍驯马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渐进训练、正向强化等;- 提供实际示范和互动实践,帮助学生熟悉驯养过程;- 鼓励学生培养温和、耐心的驯养态度。
总结:本教案从耕牛和战马的饲养、驯养和利用三个方面提供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耕牛和战马在农业和军事中的重要地位,还可以掌握相关的养殖技巧和驯养方法。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
《耕牛•战马》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耕牛•战马》教案《耕牛•战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耕牛•战马》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赏析、了解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教材、中国画工具,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学具:熟宣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习课文内容。
二、新授课程1.分析讨论(1)展示课件中(书本)牛马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牛马的地位和用途(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1)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写意、工笔等。
《五牛图》,白描,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
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战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指索教材的第5课《耕牛•战马》。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牛和马的形象,展现它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以及中国画线条的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牛和马的特点,并通过绘画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2. 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3. 培养学生对牛和马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从而加深对牛和马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牛和马这些动物的认知较为简单,对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可能缺乏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牛和马形象以及绘画技巧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耕牛•战马》。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一幅描绘牛和马的中国画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谈谈你们对牛和马的印象。
(教师出示中国画作品)学生A:我觉得牛很强壮,有一双大眼睛。
学生B:马看起来很快,尤其是鬃毛飞扬的样子。
教师:很好,牛和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耕牛•战马》这篇课文。
步骤二:课文阅读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耕牛•战马》,读完后,我会帮助大家解读课文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学生齐读课文《耕牛•战马》)教师:谢谢同学们的朗读。
现在,我来解读一下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耕牛和战马的形象,告诉我们它们是人类劳动和战争的伙伴,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尤其是耕牛,它们默默耕种着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而战马则是勇猛的战斗伙伴,在战争中为人类保卫家园。
耕牛战马美术教案初中
耕牛战马美术教案初中课程类型:美术课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耕牛的重要性,以及战马在军事中的作用。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相关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耕牛的作用。
2.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战马的作用。
3. 相关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农业和军事中最重要的动物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耕牛和战马。
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讲解耕牛在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如耕地、运输等。
2. 教师讲解战马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作用,如作战、运输等。
三、欣赏美术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耕牛图》和《战马图》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观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学生创作(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耕牛或战马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二、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耕牛和战马在中国古代农业和军事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提出拓展要求:学生可以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耕牛和战马的资料,加深对这两个主题的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耕牛和战马在中国古代农业和军事文化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绘画创作的创新性和技巧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农业和军事文化中耕牛和战马的重要作用。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还培养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第五课耕牛·战马【课题与课时】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
3.能够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有意图地运用线条进行临摹,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学生采用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感受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活动,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学生运用审美判断的形式,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增加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提高综合探究的思维水平。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耕牛与战马是古代人类最依赖的动物,无论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还是战争,都离不开牛与马。
这些都可以看出耕牛与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看到人们对牛与马倾注的特殊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方式,感受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1.本课以问题为线索,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赏析经典名作,并通过中西方同题材绘画作品对比,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感受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与美术的综合探究活动,以耕牛、战马两条线索探究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尝试了解线条的变化,通过临摹一头公牛,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3.本课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画家利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主观情感的方法,提升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阅耕牛、战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2.根据资料查阅,能够说出三件以上不同表现形式牛、马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耕牛战马教案亮点
耕牛战马教案亮点教案标题:耕牛战马教案亮点引言:耕牛战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农耕文明和战争文明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耕牛和战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耕牛和战马在古代农耕和战争中的作用。
2. 掌握耕牛和战马的特征和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耕牛和战马的特征和适应能力。
2. 耕牛和战马在古代农耕和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图片和视频资源。
2. 学生用纸和铅笔。
3. 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一张插图或视频,展示耕牛和战马在农耕和战争中的形象。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耕牛和战马有什么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知识探究:1. 分发学生用纸和铅笔,让学生记录他们对耕牛和战马的了解。
2.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耕牛和战马的特征和适应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耕牛和战马在古代农耕和战争中的作用,并记录他们的观点。
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整理关于耕牛和战马的作用的信息。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3. 全班讨论并比较各小组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思考问题。
拓展活动:1. 分发小组合作活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耕牛和战马的海报或小册子。
2.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耕牛和战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耕牛和战马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3.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耕牛和战马的历史和现代意义。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设计的海报或小册子,评估他们对耕牛和战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耕牛战马多媒体教学设计
耕牛战马多媒体教学设计导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耕牛和战马作为农耕和军事领域的重要工具和动物,它们的相关知识在农村学校和历史教育中都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耕牛和战马为主题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有关耕牛和战马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耕牛和战马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特征、功能和应用领域。
2. 发展学生对农耕和军事历史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1 耕牛1.1.1 耕牛的品种和特征1.1.2 耕牛的用途和功能1.1.3 耕牛的喂养与管理1.2 战马1.2.1 战马的品种和特征1.2.2 战马在战争中的应用1.2.3 战马的驯养与训练2. 教学方法2.1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呈现有关耕牛和战马的图像、视频和声音。
这样的展示方式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2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耕牛和战马的了解,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3 实践操作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耕牛和战马,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操作,如观察耕牛和战马的外部特征、亲自驾驭农耕工具等。
这样的实践经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评估方法1. 客观题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试,评估学生对耕牛和战马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测量和分析等。
通过实践操作评估,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进行评估,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耕牛和战马的图片、视频和音频。
2. 相关文献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有关耕牛和战马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深入学习。
耕牛战马说课稿
《耕牛战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耕牛战马》,我将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耕牛·战马》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此时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外形以及身体机能的成熟都使得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不同于小学生的美术课程以引导为主,初中生的课堂互动更多,所以我在课中也设置了更多的交流环节,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节中,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说重难点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课采用语言引导,多媒体视频、图片展示,学生分组探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学法:读图、讨论、互动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将农忙、祭祀、战争、节庆等活动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的习惯。
7.24新苏少七上耕牛战马教学设计表格
第7课耕牛·战马教学设计
文化积淀·感知探究:牛马1.以绘画作品介绍古代时期牛马文化
师:牛和马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们所热衷表现的题材,下面我们就
来欣赏几幅不同表现所呈现出来的牛、马题材的艺术作品。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师作简要赏析。
云南沧源岩画雕塑《耕牛》
唐代浮雕《昭陵六骏》《水陆攻占图》东汉
师:在这幅画云南沧源岩画和雕塑作品《耕牛》中我们可以非常清
楚地看到这些牛正在辛勤地、用力地在拉着梨车,它们正全心全意地
古今中外有关
牛题材的美术
作品以及文字
记录,使学生
感受牛与人们
生活密切的关
系及深厚的情
感,同时了解
到关于牛马的
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授课
1.想一想
(一)、神奇的线条。
(1)多媒体展示:《五牛图》:
从动态、外形、线条等方面观察作者是如何表现这几头牛的,它们都有哪些异同点?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大家都知道唐朝以胖为美,就连牛都很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2)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
(3)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
学生作业:从课本《五牛图》中选择喜欢的一头牛,尝试用线描的方法进行临摹。
(2)《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2、 探讨交流
(1)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多媒体视频、牛马素描写生稿、画笔、画板、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材
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本课是综合探索型课程,作为和平时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时期宝贵作战资源的战马,是古代艺术家们热忠表现的题材之一。本课中的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当时的国力。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并尝试运用线条临摹一头牛,提高造型能力。
(6)教师演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一头牛的线条变化,强调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1、欣赏分析
(1)《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人物的面部刻画得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热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
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画笔等、范图。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教学媒体
(5)比较《五牛图》和《五马图》试分析画家是如和用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性情特质的?
《五牛图》中的线的变化: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五偷牛不但有生命、有感情,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五马图》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主
学
习
小
组
学
习
教
学
重
点
深
入
探
究
难点
合
作
探
究
创
意
探
究
作
品
展
示
拓
展
延
伸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阶段
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思的图片,大家回忆一下你在哪里见过?它们给大家展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多媒体依次展示同学们历史、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关耕作、战争等场景的图片)
教师: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这一幅幅动感的画面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祖先的时代,从古代起人们就习惯把生活中的活动用画笔记录下来,而当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牛马等动物更成为人们描绘对象,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的画卷感受这些精彩的片段。
课题
《耕牛 战马》
课时
1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 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技能目标:临摹一头公牛,把握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部位的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要求: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笔画,表现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不同质感。
设
计
思
路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上一单元的静物写生的练习使学生具有一些线的组织能力,同时对形象的把握也有认识。在本课中要求学生了解绘画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基本把握主观情感和线条的表现相结合的绘画语言。通过对动物的临摹,激发他们热爱动物、把情感投入绘画的热情。体会线条绘画的艺术魅力。
课
堂
导
入
自
思考: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如何表现的?为什么旁边都有一个牵马的人?
整幅图描绘了不同造型不同品种的马。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
(2)认识线描。(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划分为工笔、写意、工兼写。)
(3)请同学们说说图中牛的形态是怎样的?
师小结: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画家通过牛的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端庄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4)赏析《五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