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6f4a0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7.png)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
区域经济学概述
二、区域经济理论
1.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2. 区域经济单位:区域的界定与划分
3. 区域经济的分类与特征
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三、区域经济分析框架
1. 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a) 区域发展指标与数据收集
b) 区域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3. 区域经济分析的适用场景与限制
四、区域产业结构与转型
1.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
2. 区域产业集群与创新驱动
3.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4. 区域经济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五、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
1. 区域发展策略与规划
2. 区域政策工具与措施
3.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六、区域经济的案例分析
1. 区域经济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
2. 典型区域经济案例介绍与讨论
a) 内陆发展型经济区的案例分析
b) 沿海开放型经济区的案例分析
c) 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案例分析
七、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
2. 区域经济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3. 区域经济的社会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八、区域经济学应用与挑战
1.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与效果分析
2. 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与趋势
3.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结语
区域经济学的价值与展望
参考文献:省略。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b83f5d1a37f111f0855bbd.png)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使用的教材是:吴传清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本课程的主要讲述内容包括:导论、经济活动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区际经济传递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等内容。
这次期末考试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教材的各章节,而在有些章节略有侧重。
二、组卷原则在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要求和内容范围之内命题,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既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50%、30%。
试题中各种层次要求比例为:了解:10%,理解:40%,掌握:50%。
三、试题类型本次考试的题型分四大题,分别是: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 判断题包括7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2. 单项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3. 简答题包括5道题,每题10分,共50分。
5. 论述题包括1道题,每题16分,共16分。
四、考核形式期末考核形式为开卷。
试卷采用百分制。
卷面成绩按60%的比例计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答题时限期末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其它说明本考试大纲在最后部分将就重要概念和问题进行统一梳理,以便考生复习。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是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热点问题。
第一章导论1.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2.经济区域的划分标准和构成要素 3.区域经济的特征和存在的客观基础 4.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理论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理论1.区域经济增长要素分类和功能 2.区域循环累积因果模型3.增长极理论4.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 1.区域产业结构的功能分类法 2.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与分析 3.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标准4.区域产业链的类型与功能、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 5.区域产业群形成机理与优势第五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1.区域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 2.中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3.极核式空间结构 4.点轴式空间结构 5.网络式空间结构6.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理论 7.区域经济的空间开发模式第六章区际经济传递理论 1.区际经济传递的内涵与内容 2.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学说 3.赫希曼的极化效应―涓滴效应学说 4.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式和基本内容 5.梯度推移理论6.区际产业转移和区际经济传递的内涵和类型第七章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1.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2.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和战略 3.区域经济政策工具4.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第八章区域治理理论 1.区域治理的内涵和特征2.区域治理的主体、客体和自组织协调机制 3.区域治理的模式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大纲及参考书信息(最新版)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大纲及参考书信息(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68b9160740be1e650e9a7b.png)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大纲及参考书信息(最新版)在同学们备战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考研的过程中,关于报考学校专业所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官方给出的大概只有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了。
从历年经验来看,专业课考研大纲一般是9月份的时候公布,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大纲的发布,大纲公布之后,同学们等着最新的大纲公布之后再进行专业课的复习是肯定来不及的。
南开大学近两年已经不再给出指定参考书目了,无疑又增加了同学们的备考难度。
天津考研网签约硕博团队结合近年考研大纲及考试实际变动总结得出,往年考研参考书对于考研必考仍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下面天津考研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参考书信息。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1.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定义、预算集的性质、预算线的变动2.偏好:偏好的定义、偏好的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3.效用:基数效用、构造效用函数、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的关系4.选择: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和需求5.需求:正常商品和抵挡商品、收入提供曲线、普通商品和吉芬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反需求函数6.显示偏好:显示偏好的概念、从显示偏好到偏好7.斯勒茨基方程: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8.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生产要素禀赋和需求变动、劳动供给、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9.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或有消费、期望效用、风险厌恶、风险偏好、风险中性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11.市场需求: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弹性、弹性与收益、边际收益曲线、收入弹性12.均衡:市场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税收、税收的额外损失、税收与帕累托效率13.技术:投入和产出、生产函数、边际产品、技术替代率、边际产品递减、技术替代率递减、长期和短期、规模报酬14.利润最大化:利润、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利润最大化、反要素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报酬15.成本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定义、规模报酬和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沉没成本16.成本曲线:各种成本概念、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17.厂商供给和行业供给:市场特征、反供给函数、短期行业供给和长期行业供给、零利润、不变要素和经济租金18.垄断和垄断行为:垄断的定义、线性需求曲线和垄断、成本加成定价、垄断的低效率、自然垄断、价格歧视的定义、三种价格歧视19.要素市场:边际产品收益和边际产品价值、产品市场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要素市场买方垄断市场的要素需求、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20.寡头垄断:寡头垄断特征与模式、古诺模型、斯塔尔伯格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联合定价和合谋21.博弈论:博弈的收益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囚徒困境、重复博弈、序贯博弈22.交换经济和福利经济学定理:埃奇沃思方框图、瓦尔拉斯法则、均衡定义23.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24.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生产的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偏好的汇总与社会福利函数25.外部效应: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庇古税与科斯定理、公地的悲剧2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定义、搭便车、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27.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宏观经济学考试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国民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2)与国民收入相关的其它几个概念(3)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4)国民收入的分配------新古典分配理论3.货币与通货膨胀(1)货币(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3)通货膨胀率(4)通货膨胀的成本(5)货币数量论与古典二分法4.工资与失业(1)失业率(2)失业的原因(3)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4)工资刚性5.IS-LM模型(1)产品市场与IS曲线(2)货币市场与LS曲线(3)IS-LM模型(4)IS-LM模型的应用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供给曲线(2)总需求曲线(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5)总供给理论(6)菲利普斯曲线(7)总供给-总需求的动态模型7.开放经济(1)产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2)汇率与汇率制度(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4)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对均衡的影响8.经济增长理论(1)Solow增长模型(2)内生增长理论(3)资本积累、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9.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费雪的跨期选择模型(3)生命周期假说(4)永久收入假说(5)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10.投资理论(1)新古典投资模型(2)住房投资和库存投资11.宏观经济政策(1)货币政策目标、工具(2)货币政策局限性(3)货币政策规则(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5)政府债务的规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2.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争论与共识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近几年现在虽然不再指定,但是,以前的这个专业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还是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命题老师的出题范围不会很快的就发生大的变化,下面为大家列出之前主要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复习。
上海大学区域经济学(复试科目)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上海大学区域经济学(复试科目)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4d34795901020207409cec.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9年上海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区域经济学(复试科目)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区域经济理论体系,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方法研究 相关区域经济问题。 二、主要复习内容:
1、导论:区域的概念与类型、区域经济的客观基础、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中国区域 经济学的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集聚经济: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集聚经济的微观基础。 3、产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理论、市场的空间竞争、服务活动区位。 4、集中、专业化与集群:产业集聚与地理集中、地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群的形 成机理、产业集群与竞争力。 5、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增长与扩张、城市规模与规模经济、城市体 系与城市空间组织、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 6、创新、制度变迁与区域发展:创新的涵义与特点、区域创新模式、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与区域发展、制度变迁与区域发展。 7、区域经济政策:区域政策含义与必要性、区域政策目标与工具、区域政策的国际经 验。
851区域经济学
![851区域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eade11b7360b4c2e3f6428.png)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51】考试科目名称:区域经济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1)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部分60%(2)综合应用部分40%4)题型结构a: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b: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c: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要求重点测试考生对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区位论、产业空间组织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考试内容区域、区域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学。
考试要求1、掌握区域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掌握区域系统的组成、特征与功能;理解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方法与演化方向、方式及机理。
3、掌握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与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因素。
4、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任务;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前沿与方向。
(二)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考试内容区域发展概述、促进区域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区域科学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考试要求1、掌握区域发展的内涵与形式。
2、掌握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金、科技进步、资源配置、贸等影响区域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和资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整与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3、掌握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区域的类型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的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不认同层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
大连海事大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2753c4ca76e58fafab003da.png)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区域经济学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区域经济学导论
考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区域的分类与概念、了解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了解区域开发、区域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4.了解系统区与类型区。
5.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6.掌握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
二、区域经济增长
考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3.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4.掌握区域开发模式。
三、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考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基本原则。
2.掌握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3.掌握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4.掌握投入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5.掌握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6.掌握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评价。
四、区域产业结构研究
考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目的。
2.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划分及基本特点。
3.掌握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特征及原因。
五、区域工业部门结构的演变与调整
考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区别于联系。
2.掌握主导产业的作用、意义和甄选方法。
复试笔试科目《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复试笔试科目《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fa763877f1922791788e81f.png)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复试】考试科目名称:区域经济学一、考试内容及要点(一)区域经济学概述1.区域概念、类型与特征;2.区域系统的组成、特征与功能,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方法与演化方向、方式及机理;3.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与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因素;4.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任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前沿与方向。
(二)区域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金、科技进步、资源配置、贸易等影响区域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资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整与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2.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3.区域的类型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的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不同层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4.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增强自然与环境支撑能力及机构优化和管理创新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作用机理。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1.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及我国学者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2.经济周期波动含义,经济周期波动的有关学说及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3.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哈罗德—多马模型、乘数效应等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理论;4.基于企业家视角和政府管理视角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与优化1.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配第—克拉克定律、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库茨涅兹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等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理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2.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地位变化;3.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内涵,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定及专业化水平判断,产业生命周期原理及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夕阳产业的相互关系;4.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深圳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
![深圳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04b938cc22bcd127ff0ca0.png)
深圳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2015年深圳大学020202区域经济学考研大纲深圳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命题学院(盖章):经济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18西方经济学一、考试基本要求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1.导言经济学十大原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市场如何运行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3.市场和福利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应用:国际贸易4.公共部门经济学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税制的设计5.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生产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垄断;寡头;垄断竞争6.劳动市场经济学生产要素市场;收入与歧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7.深入研究的论题消费者选择理论;微观经济学前沿8.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国收入的衡量;生活费用的衡量9.长期中的真实经济生产与增长;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基本金融工具;失业10.长期中的货币与特价货币制度;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12.短期经济波动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13.最后的思考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三、考试基本题型1.名词解释(20分)2.是非题(20分)3.简答题(40分)4.论述题(40分)5.计算题(30分)硕士生导师简介发布时间:2010/10/18 10:38:14 浏览量:13458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理论经济学:陶一桃、钟坚、袁易明、高兴民、徐进、刘荣荣、钟若愚、伍凤兰、鲁志国、张凯、杨燕风、张继海、李杰、王晓玲、何玲、王赛德、李猛、章平、周秩昆、徐文芳金融学:徐晓光、国世平、刘群、陈建华、郭茂佳、侯富强、白玉琴、陈勇(小)、王艳、郑尊信、叶朝晖、吴洪、胡冬梅、陈伦玉、鲁国强、陈莹、杨文区域经济学:韩彪、罗清和、谭刚、王江、周启蕾、卢少平、段杰、文华、沈小平、孙喜梅、张克听、赵宜、聂伟、熊萍统计学:孙静娟、谢圣远、王树佳、杨光辉、杜婷、邢莉、范霄文、陈静、吕璧如会计学:熊楚熊、张建军、赵晋琳、柳木华、衣龙新、张美红、华金秋、孙俊英、王义华、董秀琴、张斌国际贸易学:涂永式、陈勇、魏达志、江虹、欧阳北松、钟杏云、田贞余、赵登峰、陈凯、王峰、宋智一、刘伟丽2014年深圳大学西方经济学915真题名称解释1、沉没成本2、无谓损失3、费雪效应4、牺牲率是非题1、如果边际成本曲线上升,则对应的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上升2、根据有效率市场假说,股票价格变动服从随机游走。
中国海洋大学《区域经济学(含专业英语)》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区域经济学(含专业英语)》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ef911684868762cbaed530.png)
区域经济学(含专业英语)
一、考试性质
《区域经济学》是中国海洋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复试笔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查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培养要求的特点,以科学、系统、全面地测评考生对区域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具体涉及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及其相关政策研究等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20分,简答30分,论述35分,英译汉15分。
四、考试内容
1.基本概念
2. 要素禀赋与经济空间
3.区位
4.区位选择与聚集经济
5.聚集经济、经济功能区域经济区域形成
6.区域经济发展
7.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8.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厂商与居民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1年研究生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复试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1年研究生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复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b8aeabaa45177232e60a270.png)
202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区域经济学综合》复试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掌握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20分钟(三)满分:100分三、题型及分值1.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2.论述题,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四、参考书目《区域经济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区域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导论: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类型;区域的本质、空间结构、空间要素;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区位论:区位的概念、区位因素、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成长阶段、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的趋同与趋异。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区域产业分工、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
区域分工与合作:区际分工的客观基础、区际分工的原理;区际要素流动,区际产业转移;区际经济合作的依据、内容、原则与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与特征,增长极理论、轴带理论。
城市经济:城市的定义、城市的本质;新型城镇化;城市地域;城市职能;都市圈及其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城市体系;城市竞争力;经济集聚。
城市地理:城镇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机制;郊区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特征;城市的规模与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中心地理论;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城市问题。
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必要性、目标;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与工具;大城市病治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国家近期出台的重大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学(导言)提纲
![区域经济学(导言)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2658b0a7cd184254b353572.png)
第一讲导言一、学习区域经济学的目的1、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能对该学科有一个总体认识,并对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有所了解。
2、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掌握区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区域和经济区域的区别、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城乡一体化、区际分工协作),基本理论(区位论、梯度理论、增长级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和基本方法(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
3、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掌握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一些方法,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理论或实证研究。
如:分析市或省级区域发展现状和近远期区域经济规划研究、企业区域选址问题、研究政府区域规划和管理问题。
二、学习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1、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目前重要的发展任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文状况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
实现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仍是我国任重而道远的核心问题。
学习区域经济学有助于对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和策略、区域管理政策的理解,还可以尝试提出一些合理的构想。
3、区际分工弱化,区域结构趋同。
4、区域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
5、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
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6、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
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7、环境生态破坏“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
三、基本概念(一)区域1、区域(region):按一定标准划分的有限的空间范围。
④806区域经济学__806区域经济学
![④806区域经济学__806区域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145cc071fe910ef12df8ba.png)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806区域经济学适用专业: 020202区域经济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名词解释题(概念题):约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简答题(简述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考查,要求达到如下目标:1、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
2、掌握区域经济的结构功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动力机制及一般性规律。
3、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导论1.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2.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1.基本概念。
2.区位选择。
第三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1.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2.看不见的手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第四章区域经济增长1.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2.区位经济增长理论。
3.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4.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分类。
2.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3.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4.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5.区域产业结构政策。
第六章区际分工与联系1.区际劳动分工。
2.区际贸易。
3.区际要素流动。
第七章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1.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2.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
3.区域城镇体系与农村聚落。
第八章城市经济1.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2.城市经济增长。
3.城市竞争力测度第九章城乡边缘区1.城乡边缘区概念。
2.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
3.城乡边缘区的特征。
4.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
第十章乡村经济1.乡村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015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015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eb0df176eeaeaad1f3303d.png)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区域经济学考试科目代码:[015]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观,国际区域经济、国家区域经济、总部经济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的相互联系;重点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区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点: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2.西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区位论的研究开始,但其理论仍在发展,其研究领域仍在不断拓宽。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域地理结构(或空间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经济政策等。
4.新区域经济观将传统的国家区域经济和城市区域经济扩展到国际区域经济、特区经济以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把区域经济由两个层次扩展到五个层次。
5.区域经济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需要不断拓展,从而建立起新区域经济观。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活动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和外部需求等几个区位因素。
3.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
4.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指标体系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构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应该包括: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单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静态研究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5fd5a676c66137ef061950.png)
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3706 科目名称: 区域经济学试卷满分:100试题结构:1.名词解释 (15)2.简答 (30)3.论述 (55)主要内容1.区域的本质、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2.区域经济学的定义、形成、发展与理论基础。
3.区域之间非均衡的来源、解释与作用机理。
4.循环累积因果链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
5.均衡增长模式的突破点与非均衡增长模式的维持点。
6.循环累计因果链与区域结构稳定性的关联关系。
7.区位的定义、要素及选择原因。
8.区域选择的模式与过程。
9.产业扩散的界定及其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10.产业集聚的定义、理论基础与产业联系。
11.产业布局的模式及影响原因。
12.市场分割、统一与开放度的关系。
13.区际单边、双边与多边贸易问题。
14.经济一体化的生产和投资转移效应。
15.城市的定义、形成、等级体系与内部结构。
16.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理论基础。
17.城市住房的特征、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
18.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特征及影响因素。
19.乡村经济特征与形成原因。
20.乡村土地的特性与市场。
21.土地经济的内容与影响因素,22.乡村劳动力与金融市场的特点与交易场所。
23.城乡产生的原因、联系及融合发展的推动机制。
24.区际差异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
25.产业份额与产业分布。
26.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一般均衡。
27.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与地方的税收体系、原则。
28.公共产品供给与税费竞争。
29.市场与政府失灵的原因。
30.区域政策的定义、内容、目标与手段。
31.区域发展特征对政府干预的作用机制。
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03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考研大纲
![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03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考研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0041fbf61fb7360b4c65d0.png)
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计量模型;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九章城乡边缘区
第一节城乡边缘区概念的界定和范围
第二节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城乡边缘区的特征
第四节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
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
第十章乡村经济
第一节乡村经济的特征
第二节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农业及其目标;乡村经济中不可持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范畴、性质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其职能
国家区域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及其职能;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职能
第四节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第一节经济区位的概念及区位单位、区位因素、区位决策
第二节个体单位的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
第一节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解;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新的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
第三节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
城乡联系的有关理论;城乡联系模式;城乡联系网络结构
第四章区域经济增长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新剑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新增长模式
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经济地域运动的内涵;理解费里德曼的“核心—边缘”学说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协同演化规律等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理论;掌握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等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2.理解空间扩散的原理、方式及集聚与扩散的关系;掌握距离衰减原理与近邻效应原理;掌握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3.掌握经济区的概念、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主体功能区内涵、特点及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对策。
4.掌握杜能农业区位论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原理;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第三产业布局理论;理解产业集群理论和产业布局的区位指向与合理性评价。
(六)区域分工与合作
考试内容
区域差异区域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理解区域差异产生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掌握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威尔逊不平衡系数与库兹涅茨比率等区域差异测度方法;掌握非均衡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倒U型学说等区域差异演化过程理论;了解区域差异调控的措施及中国缩小区域差异的措施;理解区域增长趋同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2.掌握区域分工的概念、意义及形式;理解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掌握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技术差距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等区域分工理论;理解区域优势产业的概念、识别方法及选择。
3.掌握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理解区域经济竞争的内在原因、表现形式、效应和区域合作的客观基础、原则、形式;掌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实现方式;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与评价方法。
(七)PRED—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试内容
人口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两重性、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以人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区域。
考试要求
1.掌握适度人口和人口数量过多分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坎南、威克塞尔和索维等学者的适度人口理论;了解区域经济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掌握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掌握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
3.理解区域的类型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的层次性与可持续发展、不认同层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
4.掌握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增强自然与环境支撑能力及机构优化和管理创新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作用机理。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
考试内容
城市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考试要求
1.掌握城市的概念、特征及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理解城市经济区的内涵与特点;掌握城市经济区的结构域功能。
2.掌握解城镇化的概念与基本类型;理解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掌握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及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2.掌握经济周期波动的含义、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有关学说及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1)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部分约60分
(2)综合应用部分约4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约30分
1.名词解释题约20分
2.判断题约10分
主观题约70分
1.简答题约30分
2.论述题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
考试内容
区域、区域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学。
2.了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地位变化。
3.理解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内涵、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判定及专业化水平判断;掌握产业生命周期原理及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夕阳产业的相互关系。
4.掌握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五)区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布局
考试内容
经济地域运动论、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经济区划论、产业布局论
3.掌握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哈罗德—多马模型、乘数效应等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理论。
4.了解从企业家眼中和政府角度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四)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与优化
考试内容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变化、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投入产出分析。
1.掌握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掌握配第—克拉克定律、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库茨涅兹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等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理论;理解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二)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
考试内容
区域发展概述、促进区域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区域科学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考试要求
1.掌握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金、科技进步、资源配置、贸等影响区域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和资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整与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区域经济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1区域经济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重点测试考生对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区位论、产业空间组织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2.理解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对策。
3.理解物质条件、非物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4.掌握三项基本国策与三大发展战略;理解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及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资源开发战略;掌握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目标及具体措施。
(八)城市与区域发展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掌握区域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掌握区域系统的组成、特征与功能;理解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方法与演化方向、方式及机理。
3.掌握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与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因素。
4.4、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任务;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前沿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