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其一》鉴赏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鉴赏《行路难(其一)》考场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行路难(其一)》考场汇编
(2)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5.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行路难,行路难”连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理想与现实的痛苦促使诗人发出感叹,句式由七言转为三言,节奏短促、跳跃,是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终将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横渡沧海。
用典: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明虽然前路困难重重,但自己仍坚信终有一天将会像南朝宋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品:
理由:
1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用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诗人的内心情感,请具体分析。
13.试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感: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虽情感大起大落,但基调豪放乐观、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表现出诗人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乐观。

民间的贵族--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论析

民间的贵族--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论析

民间的贵族--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论析张亚东【摘要】Bao Zhao’s Difficulties in Official Career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noble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 colors in the art style and the ideological content.Those poems are not only elegant in using allusions from classical works but also popular and simple.The poet not only focused on unique structure but also the adj ustment of temperament.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there is a transition from nobles to civilians,and from a narrow perspective to a broad one.The study finds that th e poet’s life experience is a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 affecting the transition,and that Difficulties in Official Career has multiple forms.%《拟行路难》十八首在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上兼有贵族性格和民间色彩的双重特性。

《拟行路难》中既存在广泛化用典籍的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的风格;既存在结构安排上独运的匠心和内蕴,同时也注重对音律的调节;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到平民,从狭隘视角到广阔视野的过渡。

结合作者浮沉坎坷的一生,人生经历正是影响《拟行路难》由贵族性向民间性过渡的重要条件,也表明《拟行路难》拥有多重的形态。

拟行路难鲍照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鲍照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鲍照诗歌鉴赏《拟行路难》是唐代诗人鲍照所作,此诗以其凄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为读者留下了许多深思和感悟。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鉴赏,并探讨其内在的哲理和诗歌意义。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拟行路难”已经表明了诗歌本身所要表现的主题。

行路本就不易,要想行远路难更是倍加艰辛。

而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所指的“行路”并不仅仅指的是人物的行走之路,更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反思。

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人人在人生路上难以为继的艰难之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在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丰盛的酒席,美味珍馐,以及无法享受美好的事物,表达出人类大多数追求物质的渴望,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而受阻,内心饱含着无奈和茫然。

而在接下来的的一段句式呼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也许是鲍照最有名的名句了。

在生命的道路上,人们所追求的不只是名利和物质的片刻享受,而是更为深远的心灵自由和人生的价值观。

就像长风破浪的船只,在海上扬帆破浪,人们摆脱了人世间的繁杂和纠缠,寻找自己真正的生命价值。

这其中,旅途的艰辛也不能避免,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前四句所表述的无助。

在诗的主干部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通过抒发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向往,来反映自己的诗歌观点。

诗人认为,青春时候所学习的知识和文化,最终要放在晚年去体现自己的生命气息。

也正是因为这种悔恨和不舍,人们会更加强烈地回忆和感悟自己的一生。

这种情感,可以为读者传达人生的参透和人生的经验,对于人们的一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鲍照通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一句诗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理解。

生命的路程充满了未知和未来,不论是在人世,还是在人生路程上。

我们无法回避人生的艰辛,我们只能迎接它、拥抱它、超越它。

无论在路途上遭遇多少波折,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反抗生命的片段。

总的来说,鲍照的《拟行路难》以其引人入胜的意境与深刻的内涵,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原作】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注视】拟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松山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作十八首,题为《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中的“拟”应为“模仿、模拟”之解,是鲍照模仿原“行路难”的风格而作。

例如:拟作、拟音、拟古等。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诗人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这一自然现象喻人生贵贱不齐。

泻,倾泻。

行叹复坐愁:整天哀叹抱怨(命运之不济)。

举杯断绝歌路难: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音将要发出又停止。

踯躅(zhízhú):犹豫,徘徊不前。

【古诗今译】将水倾倒在水平地,水会自然地向四处流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哀叹抱怨呢?想要借喝点酒、唱几句《行路难》来宽慰自己,可是却因举杯饮酒而唱不下去。

人心不是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然而想说又不能说,还是不说了吧。

【赏析】鲍照(412?-466),字明远,南北朝时期东海(今江苏涟水北)人。

鲍照出身于平民家庭,社会地位卑微,曾做过王府参军,统治集一团一内乱时为乱兵所杀。

后人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俊一逸豪放,奇矫凌厉,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都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他的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内容上,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及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亦有少部分作品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被后人视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诗作今存204首。

其中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主要抒发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寒门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

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赏析及译文参考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赏析及译文参考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赏析及译文参考鲍照承袭汉乐府《行路难》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表达了对封建门阀统治的愤慨不平,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相思·宦途失意的忧愤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拟行路难·其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拟行路难·其一》南北朝:鲍照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拟行路难·其一》译文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拟行路难·其一》注释奉:奉送。

邰希葑给。

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

一本作“匜”。

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dàimào代冒):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

蒲萄,即葡萄。

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

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日的光辉。

宛转:转移。

时欲沉:时将晚。

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裁悲:制止悲伤。

裁,免除。

减思(sì四):减少愁思。

思,忧愁。

抵(zhì纸)节:击节。

抵,侧击。

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北。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结尾意蕴深远
诗歌的结尾意蕴深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 回味无穷。
修辞特色
比喻贴切
《拟行路难》中作者运用了大量 的比喻,这些比喻贴切生动,形 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手法
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象征手法,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概 念或思想,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比手法
《拟行路难》中作者运用了对比 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同一 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突出其特点, 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05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1 2 3
文学价值
《拟行路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 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对后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启示
该作品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后世的 文人墨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激发了他们对 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艺术传承
《拟行路难》在艺术表现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具 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 艺术借鉴和传承。
《拟行路难》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作品背景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作品评价 • 作品影响
01
作品背景
作者介绍
01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东海(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贫 寒,才情卓越,被誉为“鲍照之 父”。
02
鲍照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多抒 发对贫贱和人生艰辛的感慨,语 言质朴自然,风格豪放。
04
作品评价
历史评价
文学价值
南北朝时期,鲍照的《拟行路难》被认为是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之一,具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
思想内容
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阶级压迫,表达了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苦难的悲叹,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容。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赏析1.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对比赏析拟行路难(其四)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

正如沈确士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

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

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穴,才逼出真情的吐露。

“心非木石岂无感”,是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应当说,此刻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成最大密度,似乎达到了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程度。

不尽情渲泻,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

鲍照诗歌赏析5篇有名

鲍照诗歌赏析5篇有名

鲍照诗歌赏析5篇有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鲍照诗歌赏析5篇有名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

《拟行路难》赏析

《拟行路难》赏析

作品赏析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不过,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使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所以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因为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不过,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

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水准。

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

《拟行路难》赏析

《拟行路难》赏析

作品赏析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

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

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

鲍照的诗词《拟行路难·其一》赏析

鲍照的诗词《拟行路难·其一》赏析

鲍照的诗词《拟行路难·其一》赏析《拟行路难•其一》南北朝•鲍照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赏析】鲍照共写了十八首《拟行路难》,这十八首诗的内容题材各不相同,但是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人生苦闷、前路艰难以及离别愁恨。

这首诗是全十八首里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

开篇四句分别描写了美酒、雕琴、羽帐、锦衾四样物品,这四种物件囊括了生活吃喝玩乐的各个方面,它们具有一个典型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极其豪华奢侈,它们代表着上层阶级的生活,是普通百姓所无法企及的。

诗人说,你每天喝着用金樽承载的可口美酒,弹着装在金玉匣中的精美琴瑟,住着绣着七彩芙蓉的华丽丝帐,盖着刺有九华葡萄的尊贵布衾。

你拥有了这所有的一切,可是你真的就无忧无虑了吗?起首四句平铺蓄势,辞藻华丽,气势十足,极尽人生的荣华富贵,紧接着诗人便将情绪转向人生最无奈的悲凉。

你虽然拥有了这世界上最豪华的东西,可是你终究是要老去的,纵然你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又有何用,你仍旧逃脱不了时光的追债。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等到红颜凋落之时,等到岁月将暮之时,你就如天边死气沉沉的夕阳,寒光颓萎,无依无靠,终将落下。

再高贵的物质享受也抵不住岁月的流失,再丰厚的物质享受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人生苦短,最悲哀事情莫过于年少之时的蹉跎,莫过于年老之后的追悔莫及。

作者在痛惜时间易逝的同时,又充满了深深的感伤。

扩展阅读:鲍照的生平简介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①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②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③内含麝芬之紫烟。

④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释】①博山:香炉名,形状象海中的博山。

②秦女携手仙:指弄玉和萧史。

相传弄玉是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嫁给箫史,夫妇骑龙凤飞升而去。

这里有意以仙侣携手和情人变心相比照。

③此句言香炉在烛前光彩炫耀,有如龙鳞。

④此句言炉内烧麝香。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第二首,设为闺怨,叹人心易变。

诗人采用以物写人和“睹物生情”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诗中描写一位被遗弃的美女,孤独地注视着香炉,往事就象缕缕青烟,浮现在她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重点放在“物”——香炉上,工笔重彩,精心描画。

这只香炉是京师名匠制成,上面雕刻着一对恩爱的仙人携手跨凤图。

这只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香炉曾伴随她度过美好时光。

接下去,笔调陡然一变:“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曾几何时,丈夫变心了,她只好对着这只被闲置的香炉低嘘长叹……。

这明明是一首弃妇诗,却从香炉着墨;明明是写人,却不惜笔墨去写物。

诗人用那只精美的香炉来象征女主人公,香炉的始爱终弃也象征着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

诗歌的情调婉转而深沉。

女主人公虽然怨情郁结,却只是对炉孤坐,徐徐“长叹”,并无激愤之语,然而凄楚之情溢于纸面。

四泻水置平地,①各自东西南北流。

②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觉,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④【注释】①泻:倾也。

②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③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④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拟行路难[南北朝] 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作品赏析全诗分三层。

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

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

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

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

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

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

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

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

拟行路难_鲍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拟行路难_鲍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拟行路难_鲍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拟行路难十八首_鲍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诗共有十八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以下简称《拟行路难》)。

此诗写一个出征在外的老兵,反映其遭遇,抒发其情感,从而揭露战乱给平民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

开头两句,直言老兵"少壮从军",直至"白首"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

此处,"白首"与"少壮"想对照;"不得还"与"从军去"相对应。

这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开头两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说同,这两首诗中的两个老兵,都是年少时就从军了。

对此,《十五从军征》直言"十五从军征",《拟行路难》则明说"君不见少壮从军去"。

而且,二者均采用了对照与呼应的表现手法。

说异,一个老兵在年老时得以回家:"八十始得归";而另一个老兵则仍流离在外,不得回家:"白首流离不得还"。

但这异中也有同,也就是两个老兵的命运都是凄惨的。

正因为"少壮从军","白首流离不得还",老兵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

《拟行路难》从第三句开始对此作了集中的描绘。

"故乡"两句,写老兵日夜思念故乡。

诗人先以"窅窅"二字形容老兵的故乡与老兵从军所到之处相距遥远,突出一个"远"字;又以"日夜隔"三字突出一个"隔"字,一方面表明老兵与故乡的离别时间之久,另一方面暗示老兵对故乡的思念时间之久;再以"河关"二字比喻路途阻隔,续写一个"隔"字,突出一个"难"字;而"音尘断绝"四字则写足了老兵日思夜念故乡的原因。

拟行路难十八首全解读

拟行路难十八首全解读

拟行路难十八首全解读
哎呀呀,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拟行路难十八首》。

这可真是一组超厉害的诗啊!就好比你在一个神秘的文学宝库里挖宝,每一首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震撼呢!
比如说第一首,哇哦,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无奈和愁绪,就像你找工作四处碰壁时的心情,真的太能让人感同身受啦!“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这描写得多华丽呀,可背后却是满满的悲哀。

这不就像是你拥有了一堆漂亮的玩具,却发现没有真正懂你的朋友一样吗?
再看看第四首,“人生不得恒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

”这简直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夜晚辗转反侧的时候啊!心中的烦闷就像那怎么也赶不走的蚊子,嗡嗡嗡地在脑袋里盘旋。

就如同你遇到了一个特别不讲理的人,你气到不行却又没办法。

还有那第十首,“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多形象啊,那草的命运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吗?一会儿得意洋洋,一会儿又垂头丧气。

这可不就是生活这个大导演给我们安排的剧情嘛!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影子。

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当你深入去解读它们的时候,你会发现,哇,原来古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烦恼和快乐呀!这不就是文学的魅力吗?我觉得呀,我们真应该好好去品味这些诗,去感受里面的情感和智慧。

不要只是把它们当成书本上的文字,要让它们走进我们的心里,和我们对话。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的伟大之处!怎么样,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特别想去读一读《拟行路难十八首》啦?。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这首诗描绘了奢华的生活场景,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诗人希望君主能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被悲伤和思念所困扰。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美好音乐的向往,认为如今已难听闻。

其四:诗人以“泻水置平地”为喻,指出人生的命运各不相同,无法改变。

他主张通过饮酒来宽慰自己,同时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认为即使内心有情感,也不敢轻易表达。

其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不能虚度光阴,应该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遭遇的悲愤。

其七: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苦闷,他跨马出北门,看到松柏荆棘郁樽樽,听到杜鹃的哀鸣,心中感到无比悲伤。

他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思考着生死的意义。

其八:诗人以桃花的盛衰为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短暂。

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悲伤和忧愁。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

其十:诗人以蕣华的朝开夕落为喻,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他认为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应该珍惜时光,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其十一:诗人以枯箨和亡灵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其十二:诗人以花开花落、季节更替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如同边戍的君主一样,难以捉摸,希望能够得到解脱。

其十三: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人初辞家从军侨,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他担心自己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其十四:诗人以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的老兵为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他认为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对社会现实表示不满。

其十五:诗人以柏梁台、阿房宫的兴衰为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

《拟行路难》赏析

《拟行路难》赏析

作品赏析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

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

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鉴赏
拟行路难·其一
南北朝: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译文
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注释
奉:奉送。

邰希葑给。

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

一本作“匜”。

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dàimào代冒):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很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

蒲萄,即葡萄。

锦衾:
用锦做成的被子。

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日的光辉。

宛转:转移。


欲沉:时将晚。

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裁悲:制止悲伤。

裁,免除。

减思(sì四):减少愁思。

思,忧愁。

抵(zhì纸)节:击节。

抵,侧击。

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
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
临漳县)西北。

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宁:岂、何。

清吹:悠扬的管乐。

这二句是说如今在柏梁和铜雀台上,哪还能听到
古时悠扬的乐声呢。

鉴赏
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
“*上的珍宝”。

这个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
中体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
的钻石。

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
了它。

顾名思义,“拟行路难”当为乐府古题“行路难”的仿作。

后者
本属汉代民歌,多已失传,据《乐府解题》记载,其大旨是“备言世
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东晋人袁山松曾对它的曲调和文句实行加
工改造,而袁制亦已亡佚。

故鲍照此诗虽云拟作,实为这个诗题流传
至今的最早篇翰,发摅的也是诗人自己胸中的磊块,并不同于一般的
拟古篇什,所以有的诗集收录此诗时,去掉了题目上的“拟”字,径
称作《行路难》。

齐梁下及唐代很多诗人,也都袭用这个调名写出了
一批名作。

《拟行路难》共一十八首,有的本子作十九首,是将其中第十三
首分割成了两篇。

这十多篇诗涉及不同的题材内容,体式、风格也不
尽一致,看来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今人已有考辨。

但是,把它们在同
一诗题下编为一组,又绝非出于偶然。

这不但因为它们都采用了“行
路难”的曲调,而且各首之间确有共同的主旋律贯穿着,那便是对人
生苦闷的吟唱。

在形式上,这组诗都采用七言和杂言乐府体,音节流
畅而富于起伏变化,以适合作者所要抒发的强烈而跳荡的情绪。

正是
这样一个统一的基调,加上作者构思、编排上的某些匠心,使得这些
诗篇自然地发生联系,合成了一个能够放在一起加以观照和品评的整体。

此篇作为《拟行路难》开宗明义第一章,带有序曲的性质。

诗篇一上来,以“奉君”二字领起了下面四个排比句:“美酒”
而盛以“金卮”,“雕琴”而饰以“玳瑁玉匣”,羽毛制作的帐幔间
绣出了“七彩芙蓉”的图案,锦缎织成的被面上绽开着“九华蒲萄”
的花纹。

奉献到你面前的吃的、玩的、用的器物,无一不精美绝伦、
色彩缤纷,足令人赏心悦目、忘忧解闷。

这—赋体铺排手法的发端,
为整个乐曲的演唱蓄足了气势,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不过,别误以为作者是在为人生谱一曲欢乐之歌,想要尽情讴颂
人世间种种官能的享受,那样就大错而特错了。

在那一阵子紧锣密鼓、急管繁弦式的华采乐段之后,乐队突然沉寂下来、沉寂下来,悠悠地
转出一声低咽的吟叹:红颜难驻,岁月迟暮,寒气闪烁,年华逝去。

人生的这个大悲哀,又不是美酒、雕琴之类所能消解得了的。

读到这里,读者方明白前面那阵子开场锣不过是个铺垫,外形愈装扮得富丽
堂皇,愈见出骨子里的哀感沉绵。

那末,也不能听任这种忧思无边无际地膨胀起来,吞噬了人的整
个灵魂。

诗人在唱出人生苦闷的主题之后,却又反过来劝慰人们要
“裁悲”、“减思”,节制和排遣自己的伤痛;而排遣的方法则在于
聆听他的击节歌唱,那歌子便是倾诉人生苦难、不平的《行路难》。

用宣说人间苦来排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看似矛盾,但也不足为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