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操作技术

合集下载

冠脉介入之导丝选择和塑型(干货)

冠脉介入之导丝选择和塑型(干货)

冠脉介入之导丝选择和塑型(干货)浏览 1.9 万·讨论 17楼主领悟心语发布于 2019-02-28 22:48来自Android 客户端只看楼主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1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积分版主给此帖+1 积分导引导丝的使用是介入成功的关键,越是复杂的病变,对导丝的使用要求也就越高,熟练掌握导丝的分类和特点,是正确使用导丝的前提。

合理使用导丝的三要素包括:一、选择适合的导丝;二、“因地制宜”的头端塑形;三、合理的操控导丝。

导引导丝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撑力,垂直导丝用力使得导丝发生弯曲的力;2. 柔韧性,导丝本身随血管弯曲程度变化的能力;3. 跟踪性,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走行的能力;4. 扭控性,导丝近端感受导丝头端接触物体及对物体性状的反馈;5. 触觉反馈,从导丝近端到导丝尖端传递扭矩的能力;6. 可视性,即导丝局部不透放射线,利于导丝在体内的定位。

常规(工作)导丝Sion导丝是较常用的一种常规导丝类型,特点是具有专利复合核芯和双弹簧圈结构的一线导丝,头端耐用,通过细小扭曲的血管时,操控性好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方便进入侧支,无甩尾现象发生(头端硬度0.7 G)。

导引导丝塑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导引导丝塑形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依据病变部位、形态及血管直径进行塑形。

结合导丝的性能和特点,方能发挥导丝的最大效能。

按照导丝塑形的形态进行分类:对于非CTO病变,导丝塑形时通常在头端塑一个平滑弯,弯曲处直径约3~6 mm;对于CTO病变,导丝塑形时头端一般塑2个折点,远端折点距离导丝头端1~2 mm。

特殊情况下,导丝塑形有独特的操作要点。

当边支开口被主支支架覆盖后,需用导丝re-wire 时,导丝尖端角度要偏大;若需通过多层支架壁时,使用亲水涂层导丝有一定优势。

成角分支:如何进导丝导丝进入边支的基本技术,包括导丝的选择、导丝的塑形、投照体位的选择和导丝的推送操作技巧等。

冠脉介入压力导丝的操作过程

冠脉介入压力导丝的操作过程

冠脉介入压力导丝的操作过程冠脉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冠脉血管疾病的常见方法。

在手术中,冠脉介入压力导丝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引导血管支架等器械进入病变血管内。

下面是冠脉介入压力导丝的操作过程的详细描述。

1.患者准备:在手术开始前,患者应当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位置。

在手术前,患者空腹,皮肤消毒,并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

2.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准备包括消毒、严密与日常手术室准备相同。

3.引导导丝:在手术开始前,介入医生会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选择适当的导丝种类和长度。

导丝通常由一根金属线组成,一端附有塑料把手。

接着,医生会在皮肤上开一个小孔,然后用导丝穿刺入血管。

4.穿刺冠脉:当导丝进入血管后,医生会通过逐渐推进导丝的方式指引导丝穿过狭窄的冠脉内。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通过X射线仪监控导丝的位置,确保其正确地穿过病变血管。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导丝弯曲或损坏。

5.渡越狭窄血管段:当导丝成功穿过病变血管后,医生会将导丝保持在血管内,然后通过旋转、扭转等技术来克服冠脉狭窄。

一旦成功渡过狭窄病变,医生会继续推进导丝直至进入需要治疗的血管分支。

6.压力导丝选择:在导丝进入需要治疗的血管分支之后,医生会根据需要,在不同位置插入一根或多根压力导丝,以测量冠脉内的压力。

压力导丝是一种细长的导丝,其前端带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通过插入压力导丝,医生可以测量冠脉内的压力差异,帮助确定狭窄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7.技术操作:一旦压力导丝插入,医生会根据测量到的冠脉内压力差异,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例如血管成形术(PTCA)或放置支架等。

总结:冠脉介入压力导丝在冠脉介入手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措施。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非常小心和谨慎,以避免导丝损坏血管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最新CTO介入治疗的正向导丝技术

最新CTO介入治疗的正向导丝技术

了解导丝选择的原则
首选导丝 大部分病变选Miracle 3~4.5、Cross IT 100~ 200、 Pilot 50~150;如血管扭曲钙化宜选Pilot 150~200 更换导丝 不同手术步骤对导丝的需求不同,术中可能需用 换导丝;普通导丝失败后建议换硬度更高弹簧圈导丝 (Miracle 6~12, CrossIT 300~400)或亲水滑导丝(Shinobi Plus, PT2MS, Pilot 200,Field 等),仍有50%以上成功率 专用导丝 CTO专用导丝Miracle 3~12, Conquest 及 Conquest (pro)综合性能好,有经验者可作首选导丝
导丝选择技术 导丝尖端塑型技术 正向导丝操作技术 IVUS指引下的导丝操作技术
掌握正向导丝操作要领
精准细致:0.2~0.5 mm前推、5~10度双向
旋转
双手操作:左手拇、食指司推送和回撤导
丝,右手司导丝旋转器
导丝尖端:始终保持呈30~50度角(被拉直
提示在假腔)
导丝颈部:保持垂直(出现锯齿状或锐角
(Pro) 9~12g
触觉反馈和头端控制好
易穿越纤维钙化病变
易穿透纤维帽
适合带桥侧枝的病变
锥型导丝易发生穿孔
导丝选择技术 导丝尖端塑型技术 前向导丝操作技术 IVUS指引下的导丝操作技术
导丝尖端塑形的原则
大血管需要相对大弯,小血管相对小弯 病变处有分支尽量塑成小弯 根据导丝通过情况及阻力感随时重新改 变弯度 越硬的导丝塑弯应当越小以防穿孔
正向技术:“锚定”技术
边支导丝球囊锚定技术
主支OTW球囊锚定技术
正向技术:边支技术
CCT 2003 , O Katoh
正向技术:接触导丝技术

特殊PCI技术

特殊PCI技术

特殊PCI技术当单导丝技术无法获得成功时,需要应用一些特殊的PCI技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目前常用的特殊PCI技术有以下儿种:1.平行导丝(parallelwire)或导丝互参照(seesawwire)技术"平行导丝技术"是指当导丝进入假腔后,保留导丝于假腔中作为路标,另行插入导丝,以假腔中的导丝为标志,尝试从其他方向进入真腔,避免再次进入假腔。

"导丝互参照技术"与"平行导丝技术"原理相近,以第1根进入假腔的导丝作为路标,调整第2根导丝方向;如第2根导丝亦进入假腔,则以其为参照,退回第1根导丝重新调整尖端方向后再旋转推进。

如此反复,两根导丝互为参照,直至进入真腔。

2.双导丝轨道(buddy wire)技术在PCI过程中向CTO病变远端插入两根导丝,为球囊或支架顺利通过病变提供轨道;或向另一非CTO血管插入另一根导丝。

与单导丝相比,双导丝能提供更强的支撑力,使导引导管更为稳定。

向同一病变血管内插入双导丝可使迂曲或成角的血管变得略直,因而促进支架通过钙化成角病变或近端的支架,在球囊扩张时还可防止球囊滑动以减少损伤。

因此,"buddy导丝技术"适用于成角或迂曲病变、近端已经放置支架的病变、纤维化钙化病变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3.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见操作技巧部分。

4.逆向导丝(retrograde wire)技术适用于正向导丝通过病变困难且逆向侧支良好的病例。

在微导管或球囊支持下由对侧冠状动脉插入导丝(多为亲水滑导丝),经逆向侧支循环到达闭塞段远端。

此时可将逆向导丝作为路标,操控正向导丝,调整其方向从病变近端进入远端真腔,亦可采用逆向导丝穿过病变远端纤维帽到达病变近端,与正向导丝交会。

特定条件下应用"逆向导丝技术"可提高CTO介人治疗的成功率,如某些CTO病变近端存在不利于介人治疗成功的形态学特点,或近端纤维帽较硬使导丝难以通过,而远端斑块可能较松软,可能利于导丝通过的情况下。

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概论-指引导丝v.1

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概论-指引导丝v.1

最不顺滑
聚四氟乙烯/ 特富龙
PTFE/Teflon
• 涂层技术影响导丝的润滑性、跟踪性,和头端触 • 注意:硅酮涂层和PTFE涂层仍属于润滑性涂层
第三部分:涂层技术 COATING
最顺滑
亲水 Hydrophilic
• 水或者血液激活后非常顺滑 • 通常比硅酮涂层更耐用
• 不同厂家亲水涂层的顺滑度差别很大
指引导丝结构细分:远端工作段
பைடு நூலகம்
近端核芯钢丝
远端核芯钢丝
头端末端
• 通常20-30cm
近端弹簧圈
• Core-to-tip一体化导丝:不锈钢
• 分离塑形段导丝:不锈钢+镍钛合金
远端弹簧圈
远端核芯钢丝 – 材料
不锈钢 • 扭矩传导极佳 • 根据不同的核芯磨削,可以传
递更多的推送力 • 可以做一体化(Core-to-tip)
Core 核芯
Covering 外层 Coating 涂层
第一部分:核芯钢丝 CORE
核芯钢丝是决定导丝性能的基础 操控性、硬度、抗折性能
锥形渐细结构决定导丝的类型 – 一线工作导丝、软、中等、支撑型导丝 支撑等级、跟踪性、扭矩传导
近端核芯钢丝:总体差异不大
近端核芯钢丝 术者在手中操作的部分
• 直径0.014’’:决定了导丝的尺寸,并界定了与其他介入器械的兼容性 • PTFE(特富龙)涂层,减少摩擦,提高和介入器械的相互接触作用 • 不同导丝相比,根据材料硬度等的不同,在术者手中的感觉也不同 • 总体来说差异不大
1. A Manual for Cath Lab Personnel, Watson & Gorski
指引导丝的功能
• 循血管解剖结构而行 • 进入或远离边支血管 • 到达病变 • 穿过病变 • 为器械输送提供支撑 • 提供无阻碍的器械移动

浅谈导丝在ERCP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技巧

浅谈导丝在ERCP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技巧

浅谈导丝在ERCP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技巧随着内窥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内窥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已经成为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而导丝作为ERCP手段之一,在ERCP操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导丝的应用和护理配合技巧。

一、导丝的应用1.导丝作为人工通道的介入手段在进行ERCP操作时,首先需要进入十二指肠或乙状结肠,此时桥接器不能自由穿行因此需要通过人工通道的介入手段。

而导丝便可作为人工通道的介入手段使用,导丝的细长柔性的特性使得它能够轻松地进入而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2.导丝作为胆道或胰管的辅助工具导丝还可以作为胆道或胰管的辅助工具。

在进行ERCP操作时,如果需要在胆道或胰管内进一步进行检查或治疗,那么需要在内镜或已有导管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导管。

而此时导管内部已经变得狭小,那么导丝的细长柔性的特性就可以帮助医生顺利进入导管,并进行检查或治疗操作。

3.导丝作为支持工具在进行进行胆道或胰管内的治疗操作时,如支架置入和取出,需要将治疗器械穿过导管口导入胆道或胰管,在此过程中导丝就成了重要的支持工具。

导丝能够在操作过程中稳定导管位置,帮助治疗器械更准确、更顺利地进入导管中。

二、导丝的护理配合技巧在使用导丝的同时,到必须注意好导丝的护理配合技巧,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1.选择合适的导丝在ERCP操作中,选择适合的导丝至关重要。

在选择导丝时,应根据病情、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尽可能选用直径适合、柔软度适当的导丝。

如果导丝过于硬或太粗,则容易造成胆管或胰管的损伤或穿孔,如果导丝太细则可能无法顺利进入要检查的部位。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导丝。

2.导丝的无菌技巧在ERCP操作中,导丝需要与人体内部的组织接触,因此导丝的无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在使用导丝时,要注意洗手、戴手套,并将导丝在显微镜下使用。

特殊PCI技术

特殊PCI技术

特殊PCI技术当单导丝技术无法获得成功时,需要应用一些特殊的PCI技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目前常用的特殊PCI技术有以下儿种:1.平行导丝(parallelwire)或导丝互参照(seesawwire)技术平行导丝技术是指当导丝进入假腔后,保留导丝于假腔中作为路标,另行插入导丝,以假腔中的导丝为标志,尝试从其他方向进入真腔,避免再次进入假腔。

导丝互参照技术与平行导丝技术原理相近,以第1根进入假腔的导丝作为路标,调整第2根导丝方向;如第2根导丝亦进入假腔,则以其为参照,退回第1根导丝重新调整尖端方向后再旋转推进。

如此反复,两根导丝互为参照,直至进入真腔。

2.双导丝轨道(buddy wire)技术在PCI过程中向CTO病变远端插入两根导丝,为球囊血管插入CTO或支架顺利通过病变提供轨道;或向另一非另一根导丝。

与单导丝相比,双导丝能提供更强的支撑力,使导引导管更为稳定。

向同一病变血管内插入双导丝可使迂曲或成角的血管变得略直,因而促进支架通过钙化成角病变或近端的支架,在球囊扩张时还可防止球囊滑动以减少损伤。

因此,uddy导丝技术适用于成角或迂曲病变、近端已经放置支架的病变、纤维化钙化病变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3.多导丝斑块挤压技术见操作技巧部分。

4.逆向导丝(retrograde wire)技术适用于正向导丝通过病变困难且逆向侧支良好的病例。

在微导管或球囊支持下由对侧冠状动脉插入导丝(多为亲水滑导丝),经逆向侧支循环到达闭塞段远端。

此时可将逆向导丝作为路标,操控正向导丝,调整其方向从病变近端进入远端真腔,亦可采用逆向导丝穿过病变远端纤维帽到达病变近可提逆向导丝技术特定条件下应用与正向导丝交会。

端,高CTO介人治疗的成功率,如某些CTO病变近端存在不利于介人治疗成功的形态学特点,或近端纤维帽较硬使导丝难以通过,而远端斑块可能较松软,可能利于导丝通过的情况下。

逆向导丝技术的另一优势是,即使逆向导丝迸人假腔(内膜下),因正向血流方向与逆向导丝行进的方向相反,故病变开通后血管壁受正向血流压力的影响,假腔容易自然闭合。

CEC腔内技术培训第二章鞘管、导丝及导管

CEC腔内技术培训第二章鞘管、导丝及导管

第二章鞘管、导丝及导管第一节鞘管一、鞘管的操作技巧鞘管根据其长短可分为长鞘、短鞘,单纯造影的一般用短鞘即可,根据其治疗需要还有翻山处理对侧下肢的翻山鞘、处理颈动脉的长Shuttle鞘,处理肾动脉的肾动脉Guiding鞘以及至的抗折鞘等。

鞘管具有一侧边连通接口,可在术中抽取血样、压力监测、注入扩血管药物或造影剂。

放置导丝的时候,最好使导丝尖端伸出穿刺针管腔,并且保证其进入动脉的部分距离穿刺针的尖端足够的远,以保证导丝尖端较软的部分伸出动脉穿刺点。

穿刺后先行透视,之后将导丝导入理想位置。

之后拔除穿刺针,拔除时需压迫穿刺点。

导丝最好用肝素盐水冲洗。

选择一个合适的鞘管,用肝素盐水浸泡鞘管和与之配套的扩张器,并冲洗其管腔。

开始操作时,关闭鞘管侧臂的开关。

扩张器底座需锁死,防止其在鞘管进入时退出。

检查皮肤穿刺点是否需要进行预扩张,并确认导丝硬度是否足以使鞘管进入。

使用鞘管相配套的导丝以保证鞘管的进入。

如果鞘管较粗较长,或是腹股沟区有瘢痕,则要选用硬度更大的导丝。

无论用哪种导丝,都要确保导丝足够长,以保证导丝尖端较软的部分置于动脉内,而导丝主干较硬的部分在动脉穿刺针内。

术者用一只手轻柔的压迫穿刺点,另一只手推动脉鞘管顺着导丝进入皮肤,然后进入动脉。

在鞘管置于动脉内期间,必须要持续对穿刺点进行压迫。

皂。

必须逐步推动鞘管著近端部位位使得鞘管逐渐进入动脉,以防止鞘管在进入组织的过程中发生弯折。

鞘管在皮下前进或是后退时都需寄旋转鞘管进行操作。

鞘管进入时,将鞘管的侧管放于方便操作的部位,通常是向着术者的方向。

如果在鞘管进入的时候,扩张器的底座松动并退出,那么鞘管的开口端就会强行进入组织并可能对对鞘管本身及动脉造成损伤。

这时应该将鞘管重新组装并重新进行操作。

期间,需压迫动脉穿刺点直至感觉到鞘管进入动脉,这样可以防止皮下淤血。

在鞘管尖端进入动脉后,要减少进入时的大力度。

推动鞘管开女始进入动脉时会感觉到阻力,之后的进入就会很容易、平滑。

(医学课件)冠脉导丝

(医学课件)冠脉导丝
特点
冠脉导丝具有高度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适应冠状动脉的复杂形态和弯曲 ,同时具有高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冠脉导丝的种类与用途
种类
冠脉导丝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普通导丝、高压球囊扩张导丝、药物洗脱支架输送 导丝等。
用途
冠脉导丝主要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引导和支撑球囊、支架等介入器械通过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医生及科研人员的建议与指导
临床实践建议
根据冠脉导丝的临床应用和实践经验,为医 生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科研选题建议
根据当前冠脉导丝的研究热点和需求,为科 研人员提供选题建议和研究方向指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来前进,直到到达目标血管。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导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患者的
03
反应,以确保安全和准确。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准备所需材料,选择合适的导丝,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选择穿刺点进行穿刺,将导丝送入血管,通过旋转和 推送来前进,到达目标血管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注意事项
操作前必须严格消毒,确保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轻柔、准确,避免损伤血管和其他组织;操作后要注意观 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导航技术
先进的导航和定位系统,如电磁导航和超声 心动图,提高了导丝的定位精度和操作效率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这些技术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冠脉疾病和选择 最佳的治疗策略。
介入无创化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集中在开发无创介入技术,如经 皮穿刺或经静脉途径。
3D打印技术
可能会被用于制造定制的导丝和导管,以满足患者 的特定需求。
患者反馈
大多数患者对冠脉导丝治疗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这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方式。

压力导丝PPT课件

压力导丝PPT课件

更换磨损件
对于有磨损的部件,应及时进行更换,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维修与大修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大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存储
在存储过程中,应保持压力导丝干燥、 清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04 压力导丝的优点与局限性
压力导丝的优点
精确测量
减少并发症
压力导丝能够精确测量血管内的压力, 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 食品等工业领域,用于监控生产 过程中的压力参数,保障生产安 全和产品质量。
压力导丝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压力导丝内部装有压力敏感元件,如半导体或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当受到压力 作用时,传感器会产生电信号,通过导丝内部的导线传输到外部仪表或控制系 统。
特点
压力导丝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长期稳定性等特点,能够实时监测管道或 设备的压力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压力导丝需要专业人员进 行操作,而且操作过程相 对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 水平。
如何克服压力导丝的局限性
研发更先进的压力导丝
通过不断研发更先进的压力导丝,降低其创伤性和提高精确度, 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推广普及
通过推广普及压力导丝的使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度,从而降 低其使用成本。
压力导丝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石油工业
用于油井、油气管道的压力监 测,确保油气正常生产和运输

化工行业
用于各种化学反应釜、管道、 储罐等设备的压力监测,保障
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制药行业
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压力监 测,确保药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CTO之Fielder系列导丝

CTO之Fielder系列导丝

• 除了CTO病变外,Fielder XT-R导丝因其顶端柔软、安全,也是逆向时通过侧枝循径的好选 择,能更安全顺畅地通过侧枝血管。另外,当分支血管起源角度很大时,有时用普通的导 丝即使顶端进入分支,但由于导丝顶端不够柔软,跟踪性差,而容易反复滑脱,这种情况 下,Fielder XT-R导丝是很好的选择,该导丝头端形状保持能力强,顶端细,易进入分支, 顶端超滑且跟踪性好,导丝容易进入大角度的分支,不易滑脱,此时,导丝顶端的塑形需 要根据主支血管的大小和分支的角度而调整。
• Fielder XT系列导丝是CTO病变的利器之一。这个系列导丝可在以 下几种情况应用:1、仔细阅片,病变闭塞段隐约似乎有造影剂 渗入,这种情况提示微孔道的存在;2、病变残端锥形。以上两 种情况往往单用Field XT就能通过病变;3、在平行导丝技术中, 可用Fielder XT导丝在临近闭塞段远端纤维帽(在闭塞段内)做一 微型knuckle,此时再用硬导丝,可较容易进入真腔;4、Fielder XT导丝在ADR技术中经常也被使用,可以明确血管走形,便于 CrossBoss通过;5、用于逆向技术中,可作为逆向通过病变的初 步导丝,也可以通过正向导引导管,对血管进行knuckle,明确血 管走形方向。
• Fielder XT-R/A导丝是处理CTO病变时常用的导丝。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复合双芯技术 (SINO-TECH),该技术可克服导丝头端的甩摆显像,使导丝旋转时头端的方向可控,另 外,复合双芯设计使其在同样外径的情况下,较单芯导丝更柔韧,并且导丝头端形状保持 能力很强,不易变形。亲水性超滑聚合物涂层和较细的锥形头端(0.010”)使其成为具有微 通道的CTO病变最合适的导丝。Fielder XT-R头端仅0.6g,比较安全,不容易进入内膜下, 也不容易导致远端穿孔,适用于病变较软,有锥形残端和微通道或次全闭塞的CTO病变, Fielder XT-A头端1.0g,适用于通过有残端的慢性闭塞病变,其操控性和病变通过能力强。 使用时,利用导丝导引针将顶端塑成很小的弯(1.5mm左右),建议使用微导管加强支撑 力,增加导丝通过闭塞病变的能力,很多情况下,需要事先用普通的导丝(如Runthrough 或Sion)将微导管引导到闭塞病变处。一旦通过闭塞病变,建议通过微导管(或Corsair)交换 成普通的工作导丝,一方面减少远端穿孔风险,另一方面避免导丝不透X线部分对病变判断 的影响。当闭塞病变较硬,钙化明显时,Fielder XT-R/A导丝较难通过病变,此时需要更换 穿透力更强的CTO导丝。

慢性完全性闭塞的导丝技术介绍

慢性完全性闭塞的导丝技术介绍
directed forward probing Tip stiffness should penetrate even heavily calcified
CTO Guidewire Design
Anatomy of a CTO Guidewire Guidewire Operator Techniques
CTO Guidewire Categories Simplified “Lesion-Specific” CTO
Guidewire Use Algorithms
• Hydrophobic coating
• Increasing tip loads 3 -12 gm
• Excellent tip shape ability & shape retention
ASAHI CONFIANZA™ 9 – Tapered Tip Guide Wires
ASAHI CONFIANZA™ 9
Inflammation
Necrotic core Calcification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What’s Blocking up the Lumen? 1. Dense Fibrotic Tissue: COLLAGEN! 2. Calcification
Intraluminal Collagen
Hallmarks of a CTO Guidewire
• Tip styles - core-to-tip designs; sometimes tapered • Coils and covers - some favor increased radiopacity;
jointless coils for improved torque response; polymer covers for selected applications • Core tapers and materials - shorter tapers for improved torque response; generally stainless steel • Core diameters - larger for increased support and torque response • Coatings - hydrophilic for tracking (body) and hydrophobic for torque response (body and tip)

应用导丝环辅助技术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原位弓顶开窗1例报道

应用导丝环辅助技术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原位弓顶开窗1例报道

应用导丝环辅助技术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原位弓顶开窗1例报道于姝婷;陈少博;刘志丽;吴志远;李拥军【摘要】主动脉弓的解剖特异性是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要限制因素。

主动脉弓走形不规则、弯曲角度大,难以保证覆膜支架充分的密封。

虽然覆盖主动脉弓上血管可以获得更好的近端锚定区,但这一步骤通常需要额外的搭桥手术,以保证锁骨下动脉或颈动脉的供血。

搭桥手术需要切开胸骨,无疑增加了手术的侵袭性。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预开窗和原位开窗技术,同时分支支架技术也正在研发中,国产的单一分支支架已在临床应用。

【期刊名称】《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03)001【总页数】3页(P641-643)【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原位开窗;主动脉弓重建【作者】于姝婷;陈少博;刘志丽;吴志远;李拥军【作者单位】[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32;;[2]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730;;[2]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主动脉弓的解剖特异性是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要限制因素。

主动脉弓走形不规则、弯曲角度大,难以保证覆膜支架充分的密封。

虽然覆盖主动脉弓上血管可以获得更好的近端锚定区,但这一步骤通常需要额外的搭桥手术,以保证锁骨下动脉或颈动脉的供血[1-2]。

搭桥手术需要切开胸骨,无疑增加了手术的侵袭性。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预开窗和原位开窗技术,同时分支支架技术也正在研发中,国产的单一分支支架已在临床应用。

逆行原位开窗是腔内隔绝时重建被覆盖的主动脉弓分支的一个选择。

在这项技术中,覆膜支架首先被置入主动脉,然后通过被重建的血管逆行到主动脉弓,在支架上进行破膜穿刺。

延长导丝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延长导丝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延长导丝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导丝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在医疗操作中引导和支撑其他器械或装置。

然而,由于某些情况下导丝长度不足,无法到达需要操作的位置,这就需要延长导丝的使用。

延长导丝原理可以通过添加一个延长器件,将导丝的长度延长,以便更好地完成医疗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延长导丝的原理、应用领域,并总结其重要性,并对延长导丝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延长导丝技术,提升医疗操作的成功率和效果。

接下来的章节将依次介绍延长导丝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延长导丝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对延长导丝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延长导丝的原理和应用,为医疗操作提供更灵活、准确和高效的支持。

延长导丝的发展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延长导丝的原理吧!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延长导丝原理。

首先,我们会进行引言,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了解本文的整体框架。

其次,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详细介绍延长导丝的定义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进行结论,总结延长导丝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延长导丝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首先,我们会通过引言部分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延长导丝的定义和原理,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延长导丝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在这些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强调延长导丝的重要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延长导丝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同时能够对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随着我们深入探究延长导丝的原理和应用,我们相信读者对其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导丝交换技术原理

导丝交换技术原理

导丝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电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

它的原理是通过使用导丝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在导丝交换技术中,每个数据包被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帧。

每个数据帧都包含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必要的信息。

这些数据帧通过导丝进行传输。

导丝交换技术中的导丝可以是物理导线,如电缆或光纤,也可以是虚拟导线,如虚拟电路或虚拟通道。

导丝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终端设备。

当一个数据帧到达一个网络设备时,设备会根据目标地址来决定将数据帧发送到哪个导丝上。

这个过程称为数据帧的交换。

交换可以是通过硬件设备进行的,如交换机,也可以是通过软件进行的,如路由器。

导丝交换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和低延迟。

它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数据流的传输,并且可以根据网络的需求进行动态的分配和管理导丝资源。

总之,导丝交换技术通过使用导丝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传输,可以实现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并且可以根据网络
需求进行动态的导丝资源管理。

冠状动脉反转导丝技术处理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反转导丝技术处理分叉病变

必备技能:反转导丝技术处理分叉病变
冠脉分叉部位的分支血管有时以较大的角度发出,造成正向导丝的通过障碍。

另一方面,分叉部位的斑块负荷增加也会改变局部解剖结构,造成局部成角。

Kawasaki 等于2008 年最先提出应用反转导丝技术处理严重成角的分叉病变。

首先把导丝在头端常规塑形的基础,再在距头端数厘米处反折,使导丝整体塑形如天鹅颈样;再将导丝保持反折状态送至分叉病变远端;之后在回撤导丝的同时仔细操控使其头端进入靶血管开口并最终将导丝送至靶血管远端。

此后这项技术又经改良,加入使用微导管,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成功率。

将导丝反折部分的长度控制在20~30 mm。

反折部分过长会降低操控性,增加导丝反转头端进入靶血管的难度;过短会降低导丝推送性,在反转进入靶血管后容易弹出。

带有亲水护套的导丝(如Filder FC)表面光滑,推送性好,塑形后不易断裂,应作为首选。

应用微导管(如Finecross)使反转导丝能够顺利通过分叉部位送至非靶血管远端,提供良好支撑的同时还可避免导丝缠绕。

这一技术也有一定局限性。

导丝反折后体积增大,可能难以通过严重狭窄的病变。

分叉以远的管腔过于细小也会限制这项技术的应用。

导丝的反折增加断裂的潜在风险。

与传统的正向通过技术相比,反转导丝的操控性明显减低,可能会损伤血管,出现夹层、穿孔等并发症。

处理极度成角的分叉病变时,若传统的正向导丝技术始终无法成功,建议应用反转导丝技术,尤其是在微导管的帮助下选用带有亲水袖套的导丝,可以明显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