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带答案
(完整)全等三角形证明之能力拔高(经典题目)
全等三角形能力拔高题姓名:一、角度转化问题1.已知:如图,AB⊥AE,AD⊥AC,∠E=∠B,DE=CB.求证:AD=AC.2.已知:如图,AD=AE,AB=AC,∠DAE=∠BAC.求证:BD=CE.3.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 的垂线AE、BF,E、F为垂足.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求证:EF=AE+BF.5.已知:如图,AE⊥AB,BC⊥AB,AE=AB,ED=AC.求证:ED⊥AC.二、二次全等问题1.已知:如图,线段AC、BD交于O,∠AOB为钝角,AB=CD,BF⊥AC于F,DE⊥AC于E,AE=CF.求证:BO=DO.2.已知:如图,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求证:OE=OF.3.如图,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4.已知:如图,DE⊥AC,BF⊥AC,AD=BC,DE=BF.求证:AB∥DC.MF E CBA5、已知:如图,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DB=DC , 求证:EB=FC【练习】1、已知∠B=∠E=90°,CE=CB ,AB ∥CD. 求证:△ADC 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AB=AC ,ME ⊥AB ,MF ⊥AC ,垂足分别为E 、F ,ME=MF 。
求证:MB=MCG FEDC BA3、已知,△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4、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 BAC ,DE ⊥AB 交AB 于E ,BC=30, BD :CD=3:2,则DE= 。
5、如图,已知,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完整word版)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附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1. 如图所示,△AB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ACB=∠AED=105°,∠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2. 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 ′OB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多少?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C 的度数是多少?4.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A ′B′交AC 于点D ,若∠A ′DC=90°,则∠A=5. 已知,如图所示,AB=AC ,AD ⊥BC 于D ,且AB+AC+BC=50cm ,而,则AD是多少?AB'CA6. 如图,Rt △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垂足分别为D 、E ,若BD=3,CE=2,则DE=7.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G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8.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DF ⊥AC 于F,△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
9. 已知,如图:AB=AE ,∠B=∠E ,∠BAC=∠EAD ,∠CAF=∠DAF ,求证:10. 如图,AD=BD ,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BCB11. 如图所示,已知,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FD=CD ,求证:BE ⊥AC12. △DAC 、△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F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求证:(1)AE=BD (2)CM=CN (3)△CMN 为等边三角形 (4)MN ∥BC13. 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E ,BM 交CN于点F(1) 求证:AN=BM(2) 求证:△CEF 为等边三角形14. 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AHD ;④∠AHC=60°;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FG ∥AD ,其中正确的有(A .3个B 。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1. 如下图,△≌△,的延长线过点E ,∠∠105°,∠10°,∠50°,求∠的度数。
2. 如图,△中,∠30°,将△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 ′′,边A ′B ′与边交于点C 〔A ′不在上〕,那么∠A3. 如下图,在△中,∠90°,D 、E么∠C 的度数是多少?AB'C4. 如下图,把△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假设∠A ′90°,那么∠5. ,如下图,,⊥于D ,且50,而40,那么是多少?6. 如图,△中,∠90°,,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假设3,2,那么7.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分别是E 、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A B8.如下图,在△中,为∠的角平分线,⊥于E,⊥于F,△的面积是28220,8,求的长。
9.,如图:,∠∠E,∠∠,∠∠,求证:⊥10.如图,,⊥于D,⊥于E,与相交于点HC B11. 如下图,,为△的高,E 为上一点,交于F ,且有,,求证:⊥12.△、△均是等边三角形,、分别与、交于点M 、N〔3〕△为等边三角形 〔4〕∥ 13.:如图1,点C 为线段上一点,△、△都是等边三角形,交于点E ,交于点F (1) 求证:BAB(2)求证:△为等边三角形14.∠60°;⑤△是等边三角形;⑥∥,其中正确的有〔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15.:、是△的高,点F在上,,点G在的延长线上,16.如图:在△中,、分别是、两边上的高,在上截取,在的延长线上截取,连结、求证:〔1〕〔2〕与的位置关系如何AB B17.如图,E 是正方形的边的中点,点F 在上,且∠∠ 求证:18.如下图,△中,,D 是延长线上一点,∠60°,E 是上一点,且,求证:19.如下图,在△中,∠90°,平分∠,⊥,垂足为F ,,求证:D20.如图:,直线、相交于C ,∠∠180°,∥,交于F21.如图,是∠的平分线,P 是上一点,⊥于D ,⊥于E ,F 是上一点,连接和,求证:22.:如图,⊥于点F ,⊥于点E ,且,求证:〔1〕△≌△ 〔2〕 点D 在∠A 的平分线上B23.如图,∥,O 是∠与∠的平分线的交点,⊥于E距离是多少?24.如图,过线段的两个端点作射线、画∠、∠的平分线交于E 〔1〕∠是什么角?〔2〕过点E 作一直线交于D ,交于C ,观察线段、,你有何发现? 〔3〕无论的两端点在、如何移动,只要经过点E ,①;②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最新最全)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综合拔高题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如图,在厶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 BAC 在AB 上截取AE=AC 连结DE 已知DE=2cmBD=3cm 求线段BC 的长2. BD =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求ZAPE 的大小。
3. A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 若/ 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F , AC=8求DC 的长已知:如图所示,BD 为/ 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 上 ,PMLAD 于 M ?PN1 CD 于 N , 5.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4. 如图所示,P 为/ 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CI OA 于 C, ?/ OAP+Z OBP=180° , 若 OC=4cm 求 AO+B (的值.如图所示,A , E , F , C 在一 条直线上,AE=CF 过E , F 分别作DE?LAC,BF 丄AC,若 EF,为什么?若将△DEC 的边EC 沿 AB=CD 可以得到BD 平分AC 方向移动,变为如图所示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 成立?请说明理由.6.如图,△ ABC 中 , 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 DE 丄DF,交AB 于点E,连结EG EF. 求证:BG=CF;请你判断BE+CF 与 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 E 在厶ABC 的边AC 上,且/ AEB= / ABC ⑴求证:/ ABE " C; FD// BC 交 AC 于 D ,设AB=5 0(1)(2) 于点N ,试判断线段BN 与CN 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9.已知:如C8.如图,在厶ABC 和厶DCB中,AB= DC AC= DB AC 与 DB 交于点M求证:△ ABC^A DCB ;过点C 作CN// BD,过点B 作BN// AC CN 与BN 交 且DOAE, E 为AB 的中点,1.10.14. (1)(2)求证:△ AED^A EBC观看图前,的三角形.A11.E、DE如c A如图①,AF=CE,MBD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厶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厶AED的面积相等(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L AC于E, BF L AC于F,若AB=CDBD交AC于点M.(1) 求证:MB=MD 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EF M图,已知在厶ABC中,/BAC为直角,AB=AC D为上一点,CEL BD于E.(1) 若BD平分/1ABC 求证CE=2(2) 若D为AC上一动点,/ AED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12.在厶ABC中, ,AB=AC取点E,使CE=BD,在AB边上取点D,在AC延长线上了连接DE交BC于点F,求证DF=EF .“也”表示出BE中线,过C作CF L AE,垂足为F,过(1) 求证:(1)AE=CD;(2)若A、o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纸片,用点,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形,如果有,请先用13.如图△ABC^A A 'E' C , /ACB900, /A=25°,点B 在A'B' 上,求/ ACA'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综合拔高题
1.如图, 已知:AB ⊥BC 于B , EF ⊥AC 于G , DF ⊥BC 于D , BC=DF .求证:AC=EF .2.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求∠APE 的大小。
4.如图所示,P 为∠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C ⊥OA 于C ,•∠OAP+∠OBP=180°,若OC=4cm ,求AO+BO 的值.5.如图所示,A ,E ,F ,C 在一条直线上,AE=CF ,过E ,F 分别作DE•⊥AC ,BF ⊥AC ,若AB=CD ,可以得到BD 平分EF ,为什么?若将△DEC 的边EC 沿AC 方向移动,变为如图所示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6.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DE ⊥DF ,交AB 于点E ,连结EG 、EF.(1) 求证:BG=CF; (2) 请你判断BE+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8.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AC ,D为AC 上一点,CE ⊥BD 于E .若BD 平分∠ABC ,求证CE=12BD ;PD A COFEDCBAGE9.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 的长.10.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E ,BF DE ∥,交AG 于F .求证:AF BF EF =+.DCBA EFG。
(最新最全)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综合拔高题_共6页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1.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在AB 上截取AE=AC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
3.已知:如图所示,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上,PM⊥AD 于M , PN⊥CD 于N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4.如图所示,P 为∠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C⊥OA 于C , ∠OAP+∠OBP=180°,若OC=4cm ,求AO+BO 的值.ABCDE P D ACBM NPA C5.如图所示,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 ⊥AC,BF⊥AC,若AB=CD,可以得到BD平分EF,为什么?若将△DEC的边EC沿AC方向移动,变为如图所示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6.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1)求证:BG=CF;(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7.已知:如图E在△ABC的边AC上,且∠AEB=∠ABC。
(1)求证:∠ABE=∠C;(2)若∠BAE的平分线AF交BE于F,FD∥BC交AC于D,设AB=5,AC=8,求DC的长。
GDFACBEGD FACBEFED CBAG8.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1)求证:△ABC ≌△DCB ;(2)过点C 作CN ∥BD ,过点B 作BN ∥AC ,CN 与BN 交于点N ,试判断线段BN 与CN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9.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10.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BCADMOEDCBA11.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AC ,D 为AC 上一点,CE⊥BD 于E .(1)若BD 平分∠ABC,求证CE=BD ;12(2)若D 为AC 上一动点,∠AED 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最全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综合拔高题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1.如图,在ΔABC中,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已知DE=2cm,BD=3cm,求线段BC的长。
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
3.已知:如图所示,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判断PM与PN的关系.4.如图所示,P为∠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C⊥OA于C,•∠OAP+∠OBP=180°,若OC=4cm,求AO+BO的值.5.如图所示,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AB CDEPDACBMNPDACBO作DE•⊥AC ,BF ⊥AC ,若AB=CD ,可以得到BD 平分EF ,为什么?若将△DEC 的边EC 沿AC 方向移动,变为如图所示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6. 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 DE ⊥DF ,交AB 于点E ,连结EG 、EF .(1) 求证:BG=CF;(2) 请你判断BE+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7. 已知:如图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ABC 。
(1) 求证:∠ABE=∠C ;(2) 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F ,FD ∥BC 交AC 于D ,设AB=5,AC=8,求DC 的长。
8. 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G D F A C B E G D F A C B E FE D C B AG(1) 求证:△ABC ≌△DCB ;(2)过点C 作CN ∥BD ,过点B 作BN ∥AC ,CN 与BN 交于点N ,试判 断线段BN 与CN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9. 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 求证:△AED ≌△EBC .(2) 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10. 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1) 求证:MB =MD ,ME =MF(2) 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B C A D M NO ED C B A11. 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AC ,D 为AC 上一点,CE ⊥BD 于E .(1) 若BD 平分∠ABC ,求证CE=12BD ;(2) 若D 为AC 上一动点,∠AED 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拔高练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拔高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D,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AC=DF B.∠B=∠E C.BC=EF D.∠C=∠F 2.(5分)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B=∠DEF,请你添加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其中不正确条件是()A.AB=DE B.AC=DF C.∠A=∠D D.∠ACB=∠F 3.(5分)如图,已知∠CAB=∠DBA,添加下列某条件,未必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AD=BC C.∠l=∠2D.∠C=∠D 4.(5分)如图,在△P AB中,P A=PB,D、E、F分别是边P A,PB,AB上的点,且AD=BF,BE=AF,若∠DFE=34°,则∠P的度数为()A.112°B.120°C.146°D.150°5.(5分)如图,已知AD∥BC,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确定△ABC≌△CDA的是()A.∠B=∠D B.AB∥DC C.AB=CD D.BC=A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如图,已知AB=CB,要使△ABD≌△CBD,则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7.(5分)如图,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上,DC,EB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DC≌△AEB(填一个即可)8.(5分)如图,已知AE=AD,要直接利用AAS证明△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9.(5分)根据下列条件:①AB=3,AC=4,AC=8;②∠A=60°,∠B=45°,AB=4;③AB=5,BC=3,∠A=30°;④AB=3,BC=4,AC=5,其中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是(填序号).10.(5分)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BD ≌△CBD;③AO=CO=AC;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点D在线段BC上,∠B=∠ADB,∠BAD=∠CAE,∠C=∠E.求证:AC=AE.12.(10分)如图,AF=BE,AC∥BD,CE∥DF,求证:CE=DF.13.(10分)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BE=CF,AC∥DE,∠A=∠D.(1)求证:△ABC≌△DFE;(2)若BF=14,EC=4,求BC的长.14.(10分)如图,点E、A、C在同一直线上,AB∥CD,∠B=∠E,AC=CD 求证:(1)∠BAC=∠ECD;(2)BC=ED.15.(10分)(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90°,∠ADC,∠BCD的角平分线交于AB边上的点E,求证:①CD=AD+BC;②E是AB的中点;(2)如图2,(1)中的条件“∠A=∠B=90°”改为“条件AD∥BC”,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都依然成立?请什么理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拔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D,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AC=DF B.∠B=∠E C.BC=EF D.∠C=∠F【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各选项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添加AC=DF,满足SAS,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B、添加∠B=∠E,满足ASA,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C、添加BC=EF,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D、添加∠C=∠F,满足AAS,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5分)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B=∠DEF,请你添加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其中不正确条件是()A.AB=DE B.AC=DF C.∠A=∠D D.∠ACB=∠F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BE=CF,∴BE+EC=EC+CF,即BC=EF,且∠ABC=∠DEF,∴当AC=DF时,满足SSA,无法判定△ABC≌△DEF,故B不能;当AB=DE时,满足SAS,可以判定△ABC≌△DEF,故B可以;当∠ACB=∠F时,满足ASA,可以判定△ABC≌△DEF,故C可以;当∠A=∠D时,满足AAS,可以判定△ABC≌△DEF,故D可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3.(5分)如图,已知∠CAB=∠DBA,添加下列某条件,未必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AD=BC C.∠l=∠2D.∠C=∠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ASA,AAS,SSS)判断即可.【解答】解:A、∵AC=BD,∠CAB=∠DBA,AB=AB,∴根据SAS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AD=BC和已知不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正确;C、∵∠CAB=∠DBA,AB=AB,∠1=∠2,∴根据ASA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错误;D、∵∠C=∠D,∠CAB=∠DBA,AB=AB,∴根据AAS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4.(5分)如图,在△P AB中,P A=PB,D、E、F分别是边P A,PB,AB上的点,且AD=BF,BE=AF,若∠DFE=34°,则∠P的度数为()A.112°B.120°C.146°D.15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证明△ADF≌△BFE,得到∠ADF=∠BF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DFE=4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P A=PB,∴∠A=∠B,在△ADF和△BFE中,,∴△ADF≌△BFE(SAS),∴∠ADF=∠BFE,∵∠DFB=∠DFE+∠EFB=∠A+∠ADF,∴∠A=∠DFE=34°,∴∠P=180°﹣∠A﹣∠B=1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等边对等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5分)如图,已知AD∥BC,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确定△ABC≌△CDA的是()A.∠B=∠D B.AB∥DC C.AB=CD D.BC=A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AD∥BC,∴∠DAC=∠BCA,由得出△ABC≌△CDA,不符合题意;B、∵AD∥BC,∴∠DAC=∠BCA,∵AB∥DC,∴∠BAC=∠DCA,由得出△ABC≌△CDA,不符合题意;C、由AB=CD,AC=CA,∠DAC=∠BCA无法得出△ABC≌△CDA,符合题意;D、∵AD∥BC,∴∠DAC=∠BCA,由得出△ABC≌△CDA,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由已知得到两个已知条件,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找出能使△ABC≌△CDA的另一个条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如图,已知AB=CB,要使△ABD≌△CBD,则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D =∠CBD或AD=CD.【分析】判定全等三角形时需要添加什么条件,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解答】解:①添加∠ABD=∠CBD.在△ABD和△CBD中,∵,∴△ABD≌△CBD(SAS);②添加AD=CD.在△ABD和△CBD中,∵,∴△ABD≌△CBD(SSS).故答案为:∠ABD=∠CBD或AD=CD.(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灵活运用判定进行证明是解此题的关键.7.(5分)如图,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上,DC,EB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AD=AE.使△ADC≌△AEB(填一个即可)【分析】△ADC和△AEB中,已知的条件有AB=AC,∠A=∠A;要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只需条件一组对应角相等或AD=AE即可.【解答】解:添加条件:AD=AE,在△ABE和△ACD中,,∴△ADC≌△AEB(SAS),故答案为:AD=AE.【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5分)如图,已知AE=AD,要直接利用AAS证明△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B=∠C.【分析】根据AAS证明△ABE≌△ACD即可.【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B=∠C,在△ABE与△ACD中,∴△ABE≌△ACD(AAS),故答案为:∠B=∠C.【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条件证明全等三角形,本题属于基础题型.9.(5分)根据下列条件:①AB=3,AC=4,AC=8;②∠A=60°,∠B=45°,AB=4;③AB=5,BC=3,∠A=30°;④AB=3,BC=4,AC=5,其中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是②④(填序号).【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先看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①∵3+4<8,∴根据AB=3,BC=4,AB=8不能画出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②根据∠A=60°,∠B=30°,AB=4,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即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③根据AB=5,BC=3,∠A=3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④根据AB=3,BC=4,AC=5,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即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答案为:②④.【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0.(5分)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BD ≌△CBD;③AO=CO=AC;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④.【分析】由题意可得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O=CO=AC,AC⊥BC,根据“SSS”可证△ABD≌△CBD,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四边形ABCD=2××AO×BD=×AC ×BD.【解答】解:∵AB=CB,AD=CD,∴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AO=CO=AC,AC⊥BC,故①③正确,∵AB=BC,AD=CD,BD=BD∴△ABD≌△CBD(SAS)故②正确∵S四边形ABCD=2S△ABD,∴S四边形ABCD=2××AO×BD=×AC×BD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点D在线段BC上,∠B=∠ADB,∠BAD=∠CAE,∠C=∠E.求证:AC=AE.【分析】欲证明AC=AE,只要证明△ABC≌△ADE(AAS)即可.【解答】证明:∵∠B=∠ADB,∴AB=AD,∵∠BAD=∠CAE,∴∠BAD+∠CAD=∠CAE+∠CAD,∴∠BAC=∠DAE,在△ABC和△ADE中,∴△ABC≌△ADE(AAS),∴AC=AE.【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10分)如图,AF=BE,AC∥BD,CE∥DF,求证:CE=DF.【分析】只要证明△AEC≌△BFD(ASA)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AC∥BD,CE∥DF,∴∠A=∠B,∠CEA=∠DFB,∵AF=BE,∴AF+EF=BE+EF,∴AE=BF.在△AEC和△BFD中,∴△AEC≌△BFD(ASA),∴CE=DF.【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10分)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BE=CF,AC∥DE,∠A=∠D.(1)求证:△ABC≌△DFE;(2)若BF=14,EC=4,求BC的长.【分析】(1)根据AAS证明△ABC≌△DFE即可解决问题.(2)求出BE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C∥DE,∴∠ACB=∠DEF,∵BE=CF,∴BC=EF,在△ABC和△DFE中,,∴△ABC≌△DFE(AAS).(2)解:∵BF=14,EC=4,∴BE+CF=14﹣4=10,∵BE=CF,∴BE=CF=5,∴BC=BE+EC=5+4=9.【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10分)如图,点E、A、C在同一直线上,AB∥CD,∠B=∠E,AC=CD 求证:(1)∠BAC=∠ECD;(2)BC=ED.【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明.(2)证明△BAC≌△ECD(AAS)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1)∵AB∥CD,∴∠BAC=∠ECD,(2)在△BAC和△ECD中,,∴△BAC≌△ECD(AAS),∴BC=DE.【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10分)(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90°,∠ADC,∠BCD的角平分线交于AB边上的点E,求证:①CD=AD+BC;②E是AB的中点;(2)如图2,(1)中的条件“∠A=∠B=90°”改为“条件AD∥BC”,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都依然成立?请什么理由.【分析】(1)如图1﹣1中,过点E作EF⊥CD于点F.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AE=E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AD=DF,CB=CF即可.(2)结论仍然成立.如图2中,在CD上截取DF=DA,连接E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解答】(1)证明:如图1﹣1中,过点E作EF⊥CD于点F.∵ED,EC分别平分∠ADC,∠BCD,且∠A=∠B=90°,∴EF=AE=BE,即E是AB中点,在Rt△AED和Rt△FED中,,∴Rt△AED≌Rt△FED(HL),∴AD=FD,同法可得:BC=CF,∴CD=DF+CF=AD+BC.(2)解: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中,在CD上截取DF=DA,连接EF,在△EAD和△EFD中,,∴△EAD≌△EFD(SAS),∴EA=EF,∠DAE=∠DFE,∵AD∥BC,∴∠DAB+∠ABC=180°,∴∠EBC=∠EFC,在△EBC和△EFC中,,∴△EBC≌△EFC(ASA),∴EB=EF,BC=FC,∴CD=DF+FC=AD+BC.【点评】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带标准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1. 如图所示,△AB C ≌△AD E,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 =∠AE D=105°,∠CA D=10°,∠B=50°,求∠D EF的度数。
2. 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OB′,边A ′B ′与边O B交于点C(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多少?3. 如图所示,在△AB C中,∠A=90°,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则∠C 的度数是多少?4. 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 ′C ,A ′B′交AC 于点D,若∠A ′DC=90°,则∠A=5. 已知,如图所示,A B=AC ,A D⊥BC 于D ,且AB +AC+B C=50cm ,而AB+BD +AD=40cm ,则AD 是多少?6. 如图,R t△A BC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 ,垂足分别为D 、E,若BD=3,CE=2,则DE=AB'CA7. 如图,AD 是△A BC 的角平分线,D E⊥AB ,D F⊥AC,垂足分别是E、F,连接EF,交AD于G,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 如图所示,在△AB C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 E ⊥AB 于E,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
9. 已知,如图:AB =AE ,∠B=∠E ,∠BAC=∠EAD ,∠CAF =∠DAF,求证:AF ⊥CD10. 如图,A D=BD ,A D ⊥BC 于D,BE ⊥AC 于E ,AD 与BE相交于点H ,则BH 与A C相等吗?为什么?11. 如图所示,已知,AD 为△AB C的高,E 为A C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FD=CD,求证:BE⊥AC12. △DAC 、△E BC均是等边三角形,A F、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N,求证:(1)A E=BD (2)CM=CN (3)△CMN 为等边三角形 (4)M N∥BCBCBBA B。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之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试卷简介:本测试主要考察了移动中的全等三角形,在动态过程中考察全等三角形。
本测试分为两个板块,板块一考察点动时的全等三角形,板块二考察图形运动中的全等三角形。
本测试共八道题目,全部都是解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学习建议:<p> 本测试要求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
总结出解决动态过程中涉及到去昂等三角形时的一般思路,从而进行求解。
</p>一、解答题(共8道,每道15分)1.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由A 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 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情形,求证:∠ CQE =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否正确.答案:解:(1)CD与BE相等。
证明:由于两只蜗牛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爬行,所以路程相同,即AD=CE。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BCE;在△ADC与CEB中∴△ADC≌△CEB∴CD=BE由于t 为任意时刻,所以当t 为任意值时都有CD=BE,即CD和BE始终相等。
(2)证明:由于两只蜗牛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所以路程相同,即AD=CE∵△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B=CE-AC,即AE=BD而由△ABC是等边三角形还可得AB=CB,∠CBD=∠BAE=120°在△EAB和△DBC中∴△EAB≌△DBC(SAS)∴∠1=∠4,而∠2=∠3∴∠1+∠2=∠3+∠4又∠CQE=∠1+∠2,∠5=∠3+∠4=60°∴∠CQE=∠5=60°。
全等三角形拔高题目附附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如图,Rt A ABC 中,/ BAC=90 , AB=AC,分别过点 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垂足分别为 D 、E , 1. 如图所示,△ ABg A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 DEF的度数。
E ,Z ACB=Z AED=105°,Z CAD=10°,/ B=50°,求/2. 如图,△ AOB 中,/ B=30°,将厶AOB 绕点0顺时针旋转 52 ,得到△ A ' OB',边A ' B'与边OB3.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 A ' CO 的度数为多少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90°, 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 的度数是多少4. 如图所示,把厶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 A ' B'交AC 于点D ,若/ A ' DC=90°,则/ A= ___________5.已知,如图所示, AB=AC, AD 丄BC 于D ,6.若 BD=3, CE=2,贝H DE= ______________BB'AB'12.△ DAC △ 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 AF 、BD 分别与 CD CE 交于点 M 、 (3)A CMN 为等边三角形(4) MN // BC7. 如图,AD 是厶ABC 的角平分线,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所示,在△ ABC 中,AD 为/ BAC 的角平分线,28cm 2,AB=20cm , AC=8cm ,求 DE 的长。
DE L AB 于 E , DF L AC 于F ,A ABC 的面积是9.已知,如图: AB=AE / B=ZE ,Z BAC=Z EAD,Z CAF=Z DAF ,求证:AF L CD10. 如图, AD=BD, AD L BC 于 D , BE L AC 于 E , AD 与 BE 相交于点 H ,则11.如图所示,已知,丄ACAD 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 BE 交AD 于F , DEL AB, DF 丄AC,垂足分别是EFBH 与AC 相等吗为什么且有 BF=AC FD=CD 求证:BEN ,求证:(1) AE=BD ( 2) CM=CN C13.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 ACM 、A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 AN 交MC 于点E , BM 交CN 于点F(1) 求证:AN=BM(2) 求证:△ CEF 为等边三角形14. 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厶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 AE=CD ④/AHC=60°;⑤厶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 FG// AD ,其中正确的有(A . 3个B. 4个C. 5个D. 6个15. 已知:BD 、 CE 是厶ABC 的高,点F 在BD 上,BF=AC 点G 在CE 的延长线上,16. 如图:在厶 CG=AB 连结 AD 、AG 求证: ABC 中,BE 、CF 分别是 AC AB 两边上的高,在17.如图, 求证: (1) (2) AD=AG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已知 AF=AD-CFE 是正方形 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 DAE=Z FAE18 .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AB=AC, D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 ADB=60°, 求证:AC=BE+BCE 是AD 上一点,且 DE=DBAA19 .如图所示,已知在厶 AEC 中,/ E=90°, AD 平分/ EAQ DF 丄AC,垂足为EF , DB=DC,求证:BE=CFCG=AB 求证:AG 丄 AFC A23 .如图,已知 AB / CD, O 是Z ACD 与Z BAC 的平分线的交点, 的距离是多少24 .如图,过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作射线 AM 、BN ,使AM // BN ,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 画Z MAB 、Z NBA 的平分线交于 E (1 )Z AEB 是什么角(2)过点E 作一直线交AM 于D ,交BN 于C ,观察线段DE 、CE,你有何发现(3) 无论DC 的两端点在 AM 、BN 如何移动,只要 DC 经过点E ,①AD+BC=AB ②AD+BC=CD 谁成立并说明 理由。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添加之倍长中线(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添加之倍长中线(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试卷简介:本测试卷考查对倍长中线辅助线做法的掌握,共10道题,有解答题和证明题,解答题的第一题是证明题第一题的拓展,证明题的第四题是证明题第三题的拓展,同学们可以在做完后进行比较,看条件和结论发生了哪些改变学习建议:一般出现中线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倍长中线这种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实现线段和角度的转移,然后利用题干中其他条件,最终将问题解决。
一、解答题(共2道,每道10分)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_______.答案:解:连接GF,延长GE到M,使得EM=GE,连接BM.在△AGE和△BME中,∴△AGE≌△BME(SAS)∴AG=BM=1,∠GAE=∠MBE=90°∵∠ABC=90°∴F,B,M三点共线,即FM=FB+BM=2+1=3在△GEF和△MEF中,∴△GEF≌△MEF ∴GF=FM=3解题思路:E为AB的中点,且∠GEF=90°,看到这两个条件,我们想到了倍长中线易错点:倍长中线辅助线的做法和应用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答案:延长AD至E,使DE=AD,则AE=14.∵∠1=∠2,BD=CD∴△ACD≌△EBD(SAS)∴AC=BE=5又∵AE-BE<AB< AE+BE∴9<AB<19解题思路: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等量线段的转移.易错点:不会利用倍长中线法解题试题难度:四颗星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二、证明题(共8道,每道10分)1.如图,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答案:延长AD至E,使DE=AD.又∵∠1=∠2,BD=CD∴△ACD≌△EBD(SAS)∴AC=BE又AB+BE>AE ∴AB+AC>2AD解题思路: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等量线段的转移.易错点:不会利用倍长中线法解题试题难度:四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如图,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求证:①CE=2CD.②CB 平分∠DCE.答案:证明:延长CD至F,使DF=CD,连结BF.在△ADC和△BDF中,∴△ADC≌△BDF(SAS)∴∠A=∠ABF又∵AC=AB∴∠ACB=∠ABC从而∠A+∠ACB=∠ABF+∠ABC=∠CBF∵∠CBE是△ABC的一个外角∴∠CBE=∠A+∠ACB∴∠CBE=∠CBF在△CBE和△CBF中,∴△CBE≌△CBF(SAS) ∴CE=CF=2CD,∠BCF=∠BCE 即CB平分∠DCE 解题思路: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得出结论.易错点:不会利用倍长中线法解题试题难度:五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答案:证明:延长ED到G,使得DG=DE,连接GC,GF在△BDE和△CDG中‘∴△BDE≌△CDG(SAS)∴BE=CG∵∠1=∠2=∠5,∠3=∠4∴∠2+∠3=∠4+∠5,即∠EDF=∠GDF在△DEF和△DGF中,∴△DEF≌△DGF(SAS)∴EF=FG 在△CFG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得:CF+CG>FG 由CG=BE,FG=EF得:BE+CF>EF解题思路:由条件,AD为△ABC的中线,想到倍长中线易错点:倍长中线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如图已知△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EF=2AD.答案:延长AD于H使AD=HD,连接BH。
(完整word版)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1•已知:AD 平分/ BAC , AC=AB+BD,求证:/ B=2 / C2•如图,ABC 中,AB=2AC AD平分BAC,且AD=BD 求证:CDLAC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 DC, BE、CE分别平分/ ABC、/ BCD ,且点E在AD上。
4..如图所示,已知△ ABC中AB >AC , AD是/ BAC的平分线,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 —MC V AB —AC5..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丄AC于E, BF丄AC于F,若AB=CD ,AF=CE, BD交AC于点M. (1)求证:MB = MD , ME=MF (2)当E、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 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6.女口图所示,已知AE! AB, AF丄AC, AE=AB AF=AC 求证:(1) EC=BF (2) EC! BF C求证:BC=AB+DC。
M是7•平面内有一等腰直角三角板(/ ACB= 90° )和一直线MN过点C作CE L MNT点E, 过点B作BF丄MN于点F.当点E与点A重合时(如图1),易证:AF+ BF= 2CE当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F、BF、C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8. 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 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9. 如图所示,已知/ 仁/2, EF L AD于P,交BC延长线于M,求证:2/ M= (Z ACB-Z B )10. 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 ACB = 90°, 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交AD于点F,求证:Z ADC = Z BDE .D C M11.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H ,G分别在AC , AB上,且HD = BD.(1)求证:Z B与Z AHD互补;(2)若Z B + 2 Z DGA = 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2. 已知,E是AB 中点,AF=BD BD=5 AC=7 求DCE B13. 在厶ABC 中,AD 是/ A 的外角平分线,P 是AD 上异于A 的任意一点,请说明 PB+PC 与AB+AC 的大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拔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添加之截长补短(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试卷简介:本讲测试题共两个大题,第一题是证明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10分;第二题解答题,2个小题,每小题15分。
学习建议:本讲内容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一辅助线添加之截长补短,其中通过截长补短来添加辅助线是重点,也是难点。
希望同学们能学会熟练通过截长补短来做辅助线,进而构造出全等的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1道,每道20分)1•如图,已知点C是/ MAN的平分线上一点,CEL AB于E, B、D分别在AM、AN上,且1AE= (AD+AB)•问:/ 1和/ 2有何关系?答案:解:/ 1 + Z 2=180°证明:过点C作CF L AN于点F,由于AC平分/ NAM ,所以CF=CE则在Rt A ACF和Rt A ACE 中CF = CEACFD = £CEB,. . 所以△ CFD^A CEB ( SAS),•••/ 2=Z FDC,又/ 1 + Z FDC=180 , 1 + Z 2=180°。
解题思路:见到角平分线就要想到作垂直,找到全等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易错点:找到三角形全等的所有条件试题难度:四颗星知识点:三角形二、证明题(共8道,每道10分)1{CF=CE•••△ACF^A ACE (HL), /• AF=AE 由于2AE=AD+AB,所以AB-AE=AF-AD-5 E B1•如图,已知△ ABC中,/ A= 90° AB= AC, BE平分/ ABC, CE1 BD于E,求证:CE= BD.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H,由BE平分—ABC, BE I CE得CE=EH= CH。
又_1+_H=90°, =2+ = H=90°二上1=上2在厶ACH和厶ABD中-HAC=_DAB=90°AC=AB4=三2△ACH^A ABD (ASA)CH=BD£ £CE=CH=BD解题思路:根据题意,要证明CE=BD,延长CE与BA,由题意的垂直平分线可得CE的两倍长CH,只需证明CH=BD即可,很显然有全等可以证明出结论易错点:不能正确利用题中已知条件BF平分/ ABC, CE丄BD于E,做出辅助线,进而解答。
全等三角形证明之能力拔高(经典题目)
全等三角形能力拔高题姓名:一、角度转变问题1.已知:如图,AB⊥ AE, AD ⊥ AC,∠ E=∠ B, DE =CB.求证: AD =AC .2.已知:如图,AD= AE,AB =AC,∠ DAE =∠ BAC.求证: BD = CE.3.已知:如图,在△MPN 中, H 是高 MQ 和 NR 的交点,且MQ = NQ.求证: HN =PM .4.如图,在△ ABC 中,∠ ACB= 90°, AC= BC,直线 l 经过极点 C,过 A、 B 两点分别作 l 的垂线 AE、 BF, E、 F 为垂足.当直线l 不与底边AB 订交时,求证:EF = AE+ BF.5.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 AC.求证: ED ⊥AC .二、二次全等问题1.已知:如图,线段AC、 BD 交于 O,∠ AOB 为钝角, AB =CD , BF⊥ AC 于 F, DE⊥ AC于 E, AE= CF.求证: BO= DO.2.已知:如图, AC 与 BD DC 于 E、F 两点,求证:交于 O 点,AB∥ DC,AB =DC .若过 O 点作直线 l,分别交 AB、OE =OF .3.如图, E 在 AB 上,∠ 1=∠ 2,∠ 3=∠ 4,那么 AC 等于 AD 吗?为何?4.已知:如图,DE⊥ AC,BF ⊥AC, AD = BC, DE= BF.求证: AB∥ DC.5、已知:如图, AD均分∠ BAC, DE⊥ AB于 E, DF⊥ AC于 F,DB=DC,求证: EB=FC【练习】 1、已知∠ B=∠ E=90°, CE=CB, AB∥ CD.求证:△ ADC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 AB=AC, ME⊥ AB, MF⊥AC,垂足分别为E、 F, ME=MF。
A求证: MB=MCE FCBME3、已知,△ ABC和△ 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BE=AD AB DC4、如图:在△ABC中,∠ C =90 °, AD均分∠ BAC, DE⊥AB交 AB于 E, BC=30,BD: CD=3:2,则 DE=。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
《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ABC≌△EDC,BC⊥CD,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20°,则∠ADC的度数是()A.55°B.60°C.65°D.70°2.(5分)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A.2B.2或C.或D.2或或3.(5分)如图,△ABC≌△AED,点E在线段BC上,∠1=40°,则∠AED的度数是()A.70°B.68°C.65°D.60°4.(5分)如果△ABC≌△DEF,△DEF的周长为12,AB=3,BC=4,则AC的长为()A.2B.3C.4D.55.(5分)如图,点P在BC上,AB⊥BC于点B,DC⊥BC于点C,△ABP≌△PCD,其中BP=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是()A.∠APB=∠D B.∠A+∠CPD=90°C.AP=PD D.AB=P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已知△ABC≌△DEF,若∠A=50°,∠E=70°,则∠F为°.7.(5分)如图,△ABC≌△ADE,点E在BC上,若∠C=80°,则∠DEB=.8.(5分)如图,△ABC≌△DCB,A、B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C,如果AB=6cm,BC =12cm,AC=10cm,DO=3cm,那么OC的长是cm.9.(5分)如图,△ACB≌△A′CB′,∠BCB′=37°,则∠ACA′的度数为.10.(5分)如图,△ABC≌△A′B′C′,其中∠A=46°,∠B′=27°,则∠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线段AC交BD于O,点E,F在线段AC上,△DFO≌△BEO,且AF =CE,连接AB、CD,求证:AB=CD.12.(10分)如图所示,△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点,交DE于G点,∠ACB=105°,∠CAD=15°,∠B=30°,则∠1的度数为多少度.13.(10分)如图,△ACE≌△DBF,AC=6,BC=4.(1)求证:AE∥DF;(2)求AD的长度.14.(10分)如图,已知△ABC≌△DEF,∠A=90°,∠B=60°,AB=8,EH=3.求∠F 的度数与DH的长.15.(10分)如图,△ABC≌△DEF,∠B=30°,∠A=50°,BF=2,求∠DFE的度数与EC的长.《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分)如图,△ABC≌△EDC,BC⊥CD,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20°,则∠ADC的度数是()A.55°B.60°C.65°D.7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ABC≌△EDC.∴∠DCE=∠ACB=20°,∠BCD=∠ACE=90°,AC=CE,∴∠ACD=90°﹣20°=7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DC+∠EDC=180°,∵∠EDC+∠E+∠DCE=180°,∴∠ADC=∠E+20°,∵∠ACE=90°,AC=CE∴∠DAC+∠E=90°,∠E=∠DAC=45°在△ADC中,∠ADC+∠DAC+∠DCA=180°,即45°+70°+∠ADC=180°,解得:∠ADC=6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解答.2.(5分)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A.2B.2或C.或D.2或或【分析】首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3x﹣2与5是对应边,或3x﹣2与7是对应边,计算发现,3x﹣2=5时,2x﹣1≠7,故3x﹣2与5不是对应边.【解答】解:∵△ABC与△DEF全等,当3x﹣2=5,2x+1=4,x=,把x=代入2x+1中,2x﹣1≠4,∴3x﹣2与5不是对应边,当3x﹣2=4时,x=2,把x=2代入2x+1中,2x+1=5,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性质定理,要分情况讨论.3.(5分)如图,△ABC≌△AED,点E在线段BC上,∠1=40°,则∠AED的度数是()A.70°B.68°C.65°D.60°【分析】依据△ABC≌△AED,即可得到∠AED=∠B,AE=AB,∠BAC=∠EAD,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的度数,进而得出∠AED的度数.【解答】解:∵△ABC≌△AED,∴∠AED=∠B,AE=AB,∠BAC=∠EAD,∴∠1=∠BAE=40°,∴△ABE中,∠B==70°,∴∠AED=7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5分)如果△ABC≌△DEF,△DEF的周长为12,AB=3,BC=4,则AC的长为()A.2B.3C.4D.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求出△ABC的周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BC≌△DEF,△DEF的周长为12,∴△ABC的周长为12,又AB=3,BC=4,∴AC=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5分)如图,点P在BC上,AB⊥BC于点B,DC⊥BC于点C,△ABP≌△PCD,其中BP=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是()A.∠APB=∠D B.∠A+∠CPD=90°C.AP=PD D.AB=P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P≌△PCD,∴∠APB=∠D,AP=PD,AB=PC,∠A=∠CPD,∴∠A+∠CPD=90°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6.(5分)已知△ABC≌△DEF,若∠A=50°,∠E=70°,则∠F为6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7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ABC≌△DEF,∴∠D=∠A=70°,∵∠E=50°,∴∠F=180°﹣50°﹣70°=60°,故答案为: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7.(5分)如图,△ABC≌△ADE,点E在BC上,若∠C=80°,则∠DEB=2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C≌△ADE,∴∠C=∠AED=80°,AC=AE,∴∠AEC=∠C=80°,∴∠BED=180°﹣80°﹣80°=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8.(5分)如图,△ABC≌△DCB,A、B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C,如果AB=6cm,BC =12cm,AC=10cm,DO=3cm,那么OC的长是7cm.【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B=AC=10cm,∠ABC=∠DCB,∠DBC=∠ACB,求出O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ABC≌△DCB,∴DB=AC=10cm,∠ABC=∠DCB,∠DBC=∠ACB,∴OB=DB﹣DO=7cm,∠OBC=∠OCB,∴OC=OB=7cm,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5分)如图,△ACB≌△A′CB′,∠BCB′=37°,则∠ACA′的度数为37°.【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CB′,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即∠ACA′=∠BCB′=37°,∴∠ACA′=37°,故答案为:3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5分)如图,△ABC≌△A′B′C′,其中∠A=46°,∠B′=27°,则∠C=107°.【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BC≌△A′B′C′,∴∠B=∠B′=27°,∴∠C=180°﹣∠A﹣∠B=107°,故答案为:10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11.(10分)如图,线段AC交BD于O,点E,F在线段AC上,△DFO≌△BEO,且AF =CE,连接AB、CD,求证:AB=CD.【分析】先由△BEO≌△DFO,即可得出OF=OE,DO=BO,进而得到AO=CO,再证明△ABO≌△CDO,即可得到AB=CD.【解答】证明:∵△BEO≌△DFO,∴OF=OE,DO=BO,又∵AF=CE,∴AO=CO,在△ABO和△CDO中,,∴△ABO≌△CDO(SAS),∴AB=C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10分)如图所示,△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点,交DE于G点,∠ACB=105°,∠CAD=15°,∠B=30°,则∠1的度数为多少度.【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ADE,∴∠D=∠B=30°,∵∠ACB=∠CAD+∠AFC,∴∠AFC=90°,∴∠AFC=90°,∴∠1=180°﹣∠D﹣∠DFG=180°﹣90°﹣30°=6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3.(10分)如图,△ACE≌△DBF,AC=6,BC=4.(1)求证:AE∥DF;(2)求AD的长度.【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E∥DF.(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DB,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ACE≌△DBF,∴∠A=∠D,∴AE∥DF.(2)∵△ACE≌△DBF,∴AC=DB,∴AB=DC=AC﹣BC=6﹣4=2,∴AD=AC+CD=6+2=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4.(10分)如图,已知△ABC≌△DEF,∠A=90°,∠B=60°,AB=8,EH=3.求∠F 的度数与DH的长.【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E,∠F =∠ACB,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90°,∠B=60°,∴∠ACB=180°﹣∠A﹣∠B=30°,∵△ABC≌△DEF,AB=8,∴∠F=∠ACB=30°,DE=AB=8,∵EH=3,∴DH=8﹣3=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5.(10分)如图,△ABC≌△DEF,∠B=30°,∠A=50°,BF=2,求∠DFE的度数与EC的长.【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CB的度数,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DF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BC,然后推出EC=BF.【解答】解:∵∠B=30°,∠A=50°,∴∠ACB=180°﹣∠A﹣∠B=180°﹣30°﹣50°=100°,∵△ABC≌△DEF,∴∠DFE=∠ACB=100°,EF=BC,∴EF﹣CF=BC﹣CF,即EC=BF,∵BF=2,∴EC=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综合拔高 题
1. 已知:如图 , 四边形ABCD中 , AB∥CD , AD∥BC.求证:△ABD≌△CDB.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EC=CB,连结DE,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写出你的证明.i.3. 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且AB=DE,BE=CF.求证:AC∥DF.4. 如图,已知: AD是BC上的中线 ,且DF=DE.求证:BE∥CF.5.如图, 已知:AB⊥BC于B , EF⊥AC于G , DF⊥BC于D , BC=DF.求证:AC=EF.6. 如图,在ΔABC中,AC=AB,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BC,请说明理由。
7. 如图,已知AB=DE,BC=EF,AF=DC,则∠EFD=∠BCA,请说明理由。
8. 如图,AE是Δ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C=60°,求下列角的大小:(1)∠BAE (2)∠AEB9. 如图,在ΔABC中,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已知DE=2cm,BD=3cm,求线段BC的长。
10. 如图,Δ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DBH=∠DAC;(2)ΔBDH≌ΔADC。
11. 如图,已知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在边、、上,且也是等边三角形.(1) 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2) 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相互得到?写出变化过程.12.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
13. 如图,在矩形ABCD中,F是BC边上的一点,AF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G,DE⊥AG于E,且DE=DC,根据上述条件,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1. 如图所示,△AB 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 CB=∠AED=105°,∠CAD=10°,∠B=50°,求∠D EF 的度数。
2. 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OB ′,边A ′B ′与边OB交于点C(A′不在OB上),则∠A ′CO的度数为多少?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 C、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的度数是多少?4. 如图所示,把△AB 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A′B ′交AC 于点D,若∠A ′D C=90°,则∠A=5. 已知,如图所示,AB=AC ,A D ⊥B C于D ,且AB+AC+B C=50cm,而A B+BD+AD=40cm,则AD 是多少?6. 如图,R t△ABC 中,∠BAC=90°,AB =AC ,分别过点B 、C作过点A 的垂线B C、CE,垂足分别为D 、E ,若B D=3,C E=2,则DE=AB'CA7. 如图,AD 是△AB C的角平分线,DE ⊥AB,DF ⊥AC,垂足分别是E 、F,连接EF,交AD 于G,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 C的角平分线,D E ⊥AB 于E,DF ⊥AC 于F,△ABC 的面积是28c m2,A B=20cm ,AC =8c m,求DE 的长。
9. 已知,如图:AB =AE,∠B=∠E,∠BAC=∠EAD ,∠CA F=∠DAF ,求证:AF ⊥CD10. 如图,AD=BD,A D⊥BC 于D ,BE ⊥A C于E ,AD 与B E相交于点H,则B H与A C相等吗?为什么?11. 如图所示,已知,A D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 F=AC ,FD=CD,求证:BE ⊥AC12. △DA C、△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F 、BD 分别与CD 、C E交于点M 、N,求证:(1)AE=BD (2)CM=CN (3)△CMN 为等边三角形 (4)MN ∥BCBCBBAB C13. 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上一点,△AC M、△CB N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 C于点E,BM 交CN于点F(1) 求证:AN=BM(2) 求证:△CEF 为等边三角形14. 如图所示,已知△AB C和△BD E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②BF=BG;③BH平分∠AH D;④∠AHC =60°;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FG ∥AD ,其中正确的有(A.3个 B . 4个 C . 5个 D. 6个15. 已知:B D、CE 是△ABC 的高,点F 在BD 上,BF=AC ,点G 在C E的延长线上,CG=AB ,求证:AG⊥AF16. 如图:在△AB C中,BE 、C F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 C,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求证:(1)AD=AG(2)A D与A G的位置关系如何17.如图,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DAE=∠F AE 求证:AF =AD-CF18.如图所示,已知△AB C中,AB=AC ,D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ADB =60°,E 是AD 上一点,且D E=DB,求证:AC=B E+B CA B B D19.如图所示,已知在△A EC中,∠E=90°,A D平分∠E AC,DF ⊥AC,垂足为F ,DB =DC,求证:BE =CF20.已知如图:A B=DE ,直线AE 、BD 相交于C,∠B +∠D=180°,AF ∥D E,交B D于F,求证:CF=CD21.如图,O C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一点,P D⊥OA 于D,PE ⊥O B于E,F是OC 上一点,连接DF 和EF,求证:DF =EF22.已知:如图,BF ⊥AC于点F,C E⊥AB 于点E ,且BD=CD,求证:(1)△BDE ≌△CDF (2) 点D 在∠A 的平分线上23.如图,已知AB ∥CD ,O 是∠ACD 与∠B AC的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E ,且O E=2,则A B与CD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4.如图,过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 、B N,使AM ∥BN ,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画∠MAB 、∠NB A的平分线交于E(1)∠AEB 是什么角?(2)过点E 作一直线交AM 于D,交BN 于C ,观察线段DE 、CE,你有何发现? (3)无论DC 的两端点在A M、B N如何移动,只要DC 经过点E ,①AD +BC=AB;②AD+B C=CD 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BC25.如图,△A BC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 O:S △BC O:S △CAO 等于?26.正方形ABCD 中,A C、BD 交于O,∠E OF=90°,已知A E=3,CF=4,则S △BEF27.如图,在Rt △ABC 中,∠ACB =45°,∠BAC=90°,AB=AC,点D是A B的中点,AF ⊥CD 于H,交BC于F,BE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C 垂直且平分DE28.在△AB C中,∠ACB=90°,AC =BC ,直线M N经过点C,且AD ⊥MN 于D,BE ⊥M N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 +B 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 E、A D、B 关系。
CB M图1A A1解:∵△ABC≌△AED∴∠D=∠B=50°∵∠ACB=105°∴∠ACE=75°∵∠CAD=10°∠ACE=75°∴∠EFA=∠CAD+∠ACE=8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同理可得∠DEF=∠EFA-∠D=85°-50°=35°2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可得∠B′=∠B,因为△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52°,所以∠BOB′=52°,而∠A'CO是△B′OC的外角,所以∠A′CO=∠B′+∠BOB′,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OB′是由△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B=30°,ﻫ∴∠B′=∠B=30°,ﻫ∵△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52°,ﻫ∴∠BOB′=52°,ﻫ∵∠A′CO是△B′OC的外角,∴∠A′CO=∠B′+∠BOB′=30°+52°=82°.故选D.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B=∠DEC,∠ADB=∠BDE=∠EDC,根据邻补角定义求出∠DEC、∠ED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ADB≌△EDB≌△EDC,ﻫ∴∠A=∠DEB=∠DEC,∠ADB=∠BDE=∠EDC,ﻫ∵∠DEB+∠DEC=180°,∠ADB+∠BDE+EDC=180°,ﻫ∴∠DEC=90°,∠EDC=60°,ﻫ∴∠C=180°-∠DEC-∠EDC,ﻫ=180°-90°-60°=30°.4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知∠ACA′=35°,从而求得∠A′的度数,又因为∠A的对应角是∠A′,即可求出∠A的度数.解答:解:∵三角形△ABC绕着点C时针旋转35°,得到△AB′C′ﻫ∴∠ACA′=35°,∠A'DC=90°ﻫ∴∠A′=55°,ﻫ∵∠A的对应角是∠A′,即∠A=∠A′,∴∠A=55°;故答案为:55°.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地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对应角.5因为AB=AC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BC=2AB+BC=50BC=50-2AB=2(25-AB)又因为AD垂直于BC于D,所以BC=2BDBD=25-ABAB+BD+AD=AB+25-AB+AD=AD+25=40AD=40-25=15cm6解:∵BD⊥DE,CE⊥DE∴∠D=∠E∵∠BAD+∠BAC+∠CAE=180°又∵∠BAC=90°,∴∠BAD+∠CAE=90°∵在Rt△ABD中,∠ABD+∠BAD=90°∴∠ABD=∠CAE∵在△ABD与△CAE中{∠ABD=∠CAE∠D=∠EAB=AC∴△ABD≌△CAE(AAS)∴BD=AE,AD=CE∵DE=AD+AE∴DE=BD+CE∵BD=3,CE=2∴DE=57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EAD=∠FAD又∵DE⊥AB,DF⊥AC∴∠AED=∠AFD=90°边AD公共∴Rt△AED≌Rt△AFD(AAS)∴AE=AF即△AEF为等腰三角形而AD是等腰三角形AEF顶角的平分线∴AD⊥底边EF(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8 AD平分∠BAC,则∠EAD=∠FAD,∠EDA=∠DFA=90度,AD=AD所以△AED≌△AFDDE=DFS△ABC=S△AED+S△AFD28=1/2(AB*DE+AC*DF)=1/2(20*DE+8*DE)DE=29AB=AE,∠B=∠E,∠BAC=∠EAD则△ABC≌△AEDAC=AD△ACD是等腰三角形∠CAF=∠DAFAF平分∠CAD则AF⊥CD10 解:∵AD⊥BC∴∠ADB=∠ADC=90∴∠CAD+∠C=90∵BE⊥AC∴∠BEC=∠ADB=90∴∠CBE+∠C=90∴∠CAD=∠CBE∵AD=BD∴△BDH≌△ADC(ASA)∴BH=AC11解:(1)证明:∵AD⊥BC(已知),∴∠BDA=∠ADC=90°(垂直定义),∴∠1+∠2=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在Rt△BDF和Rt△ADC中,∴Rt△BDF≌Rt△ADC(H.L).∴∠2=∠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2=90°(已证),所以∠1+∠C=90°.∵∠1+∠C+∠BEC=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BEC=90°.∴BE⊥AC(垂直定义);12 证明:(1)∵△DAC、△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C=DC,EC=BC,∠ACD=∠BCE=60°,∴∠ACD+∠DCE=∠BCE+∠DCE,即∠ACE=∠DCB.在△ACE和△DCB中,AC=DC ∠ACE=∠DCB EC=BC∴△ACE≌△DCB(SAS).∴AE=BD(2)由(1)可知:△ACE≌△DCB,∴∠CAE=∠CDB,即∠CAM=∠CDN.∵△DAC、△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C=DC,∠ACM=∠BCE=60°.又点A、C、B在同一条直线上,∴∠DCE=180°-∠ACD-∠BCE=180°-60°-60°=60°,即∠DCN=60°.∴∠ACM=∠DCN.在△ACM和△DCN中,∠CAM=∠CDN AC=DC∠ACM=∠DCN∴△ACM≌△DCN(ASA).∴CM=CN.(3)由(2)可知CM=CN,∠DCN=60°∴△CMN为等边三角形(4)由(3)知∠CMN=∠CNM=∠DCN=60°∴∠CMN+∠MCB=180°∴MN//BC13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可得其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进而可由SAS得到△CAN≌△MCB,结论得证;ﻫ(2)由(1)中的全等可得∠CAN=∠CMB,进而得出∠MCF=∠ACE,由ASA得出△CA E≌△CMF,即CE=CF,又ECF=60°,所以△CEF为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1)∵△ACM,△CBN是等边三角形,ﻫ∴AC=MC,BC=NC,∠ACM=60°,∠NCB=60°,在△CAN和△MCB中,AC=MC,∠ACN=∠MCB,NC=BC,∴△CAN≌△MCB(SAS),∴AN=BM.(2)∵△CAN≌△CMB,ﻫ∴∠CAN=∠CMB,又∵∠MCF=180°-∠ACM-∠NCB=180°-60°-60°=60°,ﻫ∴∠MCF=∠ACE,ﻫ在△CAE和△CMF中,ﻫ∠CAE=∠CMF,CA=CM,∠ACE=∠MCF,ﻫ∴△CAE≌△CMF(ASA),ﻫ∴CE=CF,ﻫ∴△CEF为等腰三角形,又∵∠ECF=60°,ﻫ∴△CEF为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14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由题中条件可得△ABE≌△CBD,得出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进而得出△BGD≌△BFE,△ABF≌△CGB,再由边角关系即可求解题中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与△BDE为等边三角形,∴AB=BC,BD=BE,∠ABC=∠DBE=60°,ﻫ∴∠ABE=∠CBD,ﻫ即AB=BC,BD=BE,∠ABE=∠CBDﻫ∴△ABE≌△CBD,∴AE=CD,∠BDC=∠AEB,ﻫ又∵∠DBG=∠FBE=60°,∴△BGD≌△BFE,∴BG=BF,∠BFG=∠BGF=60°,∴△BFG是等边三角形,ﻫ∴FG∥AD,ﻫ∵BF=BG,AB=BC,∠ABF=∠CBG=60°,∴△ABF≌△CGB,ﻫ∴∠BAF=∠BCG,ﻫ∴∠CAF+∠ACB+∠BCD=∠CAF+∠ACB+∠BAF=60°+60°=120°,∴∠AHC=60°,ﻫ∵∠FHG+∠FBG=120°+60°=180°,∴B、G、H、F四点共圆,ﻫ∵FB=GB,∴∠FHB=∠GHB,∴BH平分∠GHF,ﻫ∴题中①②③④⑤⑥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1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仔细分析题意,若能证明△ABF≌△GCA,则可得AG=AF.在△ABF和△GCA中,有BF=AC、CG=AB这两组边相等,这两组边的夹角是∠ABD和∠ACG,从已知条件中可推出∠ABD=∠ACG.在Rt△AGE中,∠G+∠GAE=90°,而∠G=∠BAF,则可得出∠GAF=90°,即AG⊥AF.解答:解:AG=AF,AG⊥AF.∵BD、C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高.∴∠ADB=∠AEC=90°∴∠ABD=90°-∠BAD,∠ACG=90°-∠DAB,∴∠ABD=∠ACG在△ABF和△GCA中BF=AC∠ABD=∠ACG AB=CG .∴△ABF≌△GCA(SAS)∴AG=AF∠G=∠BAF又∠G+∠GAE=90度.∴∠BAF+∠GAE=90度.∴∠GAF=90°∴AG⊥A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及等量关系灵活解题,考查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范围较广.16 1、证明:∵BE⊥AC∴∠AEB=90∴∠ABE+∠BAC=90∵CF⊥AB∴∠AFC=∠AFG=90∴∠ACF+∠BAC=90,∠G+∠BAG=90∴∠ABE=∠ACF∵BD=AC,CG=AB∴△ABD≌△GCA(SAS)∴AG=AD2、AG⊥AD证明∵△ABD≌△GCA∴∠BAD=∠G∴∠GAD=∠BAD+∠BAG=∠G+∠BAG=90∴AG⊥AD17过E做EG⊥AF于G,连接EF∵ABCD是正方形∴∠D=∠C=90°AD=DC∵∠DAE=∠FAE,ED⊥AD,EG⊥AF∴DE=EGAD=AG∵E是DC的中点∴DE=EC=EG∵EF=EF∴Rt△EFG≌Rt△ECF∴GF=CF∴AF=AG+GF=AD+CF18因为:角EDB=60°DE=DB所以:△EDB是等边三角形,DE=DB=EB过A作BC的垂线交BC于F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F=CF,2BF=BC又:角DAF=30°所以:AD=2DF又:DF=DB+BF所以:AD=2(DB+BF)=2DB+2BF=【2DB+BC】(AE+ED)=2DB+BC,其中ED=DB所以:AE=DB+BC,AE=BE+BC19补充:B是FD延长线上一点;ED=DF(角平分线到两边上的距离相等);BD=CD;角EDB=FDC(对顶角);则三角形EDB全等CDF;则BE=CF;或者补充:B在AE边上;ED=DF(角平分线到两边上的距离相等);DB=DC则两直角三角形EDB全等CDF(HL)即BE=CF20解:∵AF//DE∴∠D=∠AFC∵∠B+∠D=180°,,∠AFC+∠AFB=180°∴∠B=∠AFB∴AB=AF=DE△AFC和△EDC中:∠B=∠AFB,∠ACF=∠ECD(对顶角),AF=DE∴△AFC≌△EDC∴CF=CD21证明:∵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OC上,PE⊥OB,PD⊥AO,∴PD=PE,∠DOP=∠EOP,∠PDO=∠PEO=90°,∴∠DPF=∠EPF,在△DPF和△EPF中PD=PE∠DPF=∠EPFPF=PF (SAS),∴△DPF≌△EPF∴DF=EF.2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得△BED≌△CFD;(2)连接AD.利用(1)中的△BED≌△CFD,推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ED=FD.因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D在∠A的平分线上.解答:证明:(1)∵BF⊥AC,CE⊥AB,∠BDE=∠CDF(对顶角相等),ﻫ∴∠B=∠C(等角的余角相等);ﻫ在Rt△BED和Rt△CFD中,∠B=∠CBD=CD(已知)∠BDE=∠CDF,ﻫ∴△BED≌△CFD(ASA);(2)连接AD.ﻫ由(1)知,△BED≌△CFD,∴ED=F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ﻫ∴AD是∠EAF的角平分线,即点D在∠A的平分线上.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常用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HL等,做题时需灵活运用.23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要求二者的距离,首先要作出二者的距离,过点O作FG⊥AB,可以得到FG⊥C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OF=OG,即可求得AB与CD之间的距离.解答:解:过点O作FG⊥AB,ﻫ∵AB∥CD,∴∠BFG+∠FGD=180°,ﻫ∵∠BFG=90°,∴∠FGD=90°,ﻫ∴FG⊥CD,ﻫ∴FG就是AB与CD之间的距离.∵O为∠BAC,∠ACD平分线的交点,OE⊥AC交AC于E,ﻫ∴OE=OF=OG(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ﻫ∴AB与CD之间的距离等于2•OE=4.ﻫ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24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作图题;探究型.分析:(1)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不难得出∠1+∠3=9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可得出∠AEB是直角的结论;ﻫ(2)过E点作辅助线EF使其平行于AM,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各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求出边之间的关系;(3)由(2)中得出的结论可知EF为梯形ABCD的中位线,可知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AD+BC的值总为一定值.解答:解:(1)∵AM∥BN,ﻫ∴∠MAB+∠ABN=180°,又AE,BE分别为∠MAB、∠NBA的平分线,ﻫ∴∠1+∠3=12(∠MAB+∠ABN)=90°,ﻫ∴∠AEB=180°-∠1-∠3=90°,即∠AEB为直角;ﻫ(2)过E点作辅助线EF使其平行于AM,如图则EF∥AD∥BC,ﻫ∴∠AEF=∠4,∠BEF=∠2,∵∠3=∠4,∠1=∠2,ﻫ∴∠AEF=∠3,∠BEF=∠1,ﻫ∴AF=FE=FB,(3)由∴F为AB的中点,又EF∥AD∥BC,ﻫ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到E为DC中点,ﻫ∴ED=EC;ﻫﻫ(2)中结论可知,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总满足EF为梯形ABCD中位线的条件,所以总有AD+BC=2EF=AB.点评:本题是计算与作图相结合的探索.对学生运用作图工具的能力,以及运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梯形中位线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25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 )A.1:1:1 B.1:2:3 C.2:3:4 D.3:4: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知三个三角形高相等,底分别是20,30,40,所以面积之比就是2:3:4.解答:解:利用同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就是底之比可知选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题时应用了三个三角形的高时相等的,这点式非常重要的.26解:正方形ABCD∵AB=BC,AO=BO=CO,∠ABC=∠AOB=∠COB=90,∠ABO=∠BCO=45∴∠BOF+∠COF=90∵∠EOF=90∴∠BOF+∠BOE=90∴∠COF=∠BOE∴△BOE≌△COF (ASA)∴BE=CF∵CF=4∴BE=4∵AE=3∴AB=AE+BE=3+4=7∴BF=BC-CF=7-4=3∴S△BEF=BE×BF/2=4×3/2=627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证明出△DBP≌△EBP,即可证明BC垂直且平分DE.解答:证明:在△ADC中,∠DAH+∠ADH=90°,∠ACH+∠ADH=90°,ﻫ∴∠DAH=∠DCA,∵∠BAC=90°,BE∥AC,∴∠CAD=∠ABE=90°.ﻫ又∵AB=CA,ﻫ∴在△ABE与△CAD中,ﻫ∠DAH=∠DCA∠CAD=∠ABEAB=AC∴△ABE≌△CAD(ASA),ﻫ∴AD=BE,又∵AD=BD,ﻫ∴BD=BE,在Rt△ABC中,∠ACB=45°,∠BAC=90°,AB=AC,ﻫ故∠ABC=45°.∵BE∥AC,ﻫ∴∠EBD=90°,∠EBF=90°-45°=45°,∴△DBP≌△EBP(SAS),ﻫ∴DP=EP,ﻫ即可得出BC垂直且平分DE.点评:此题关键在于转化为证明出△DBP≌△EBP.通过利用图中所给信息,证明出两三角形相似,ﻫ而证明相似可以通过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来实现.281)证明:∵∠ACB=90°,∴∠ACD+∠BCE=90°,而AD⊥MN于D,BE⊥MN于E,∴∠ADC=∠CEB=90°,∠BCE+∠CBE=90°,∴∠ACD=∠CBE.在Rt△ADC和Rt△CEB中,{∠ADC=∠CEB∠ACD=∠CBE AC=CB,∴Rt△ADC≌Rt△CEB(AAS),∴AD=CE,DC=BE,∴DE=DC+CE=BE+AD;(2)证明:在△ADC和△CEB中,{∠ADC=∠CEB=90°∠ACD=∠CBE AC=CB,∴△ADC≌△CEB(AAS),∴AD=CE,DC=BE,∴DE=CE-CD=AD-BE;(3)DE=BE-AD.证明的方法与(2)相同已赞同9|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