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学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学风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措施
学风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措施一、学风存在的问题学风是指学校中教育行为和学习方式的总称。
一个良好的学风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当前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学习压力过大当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了,但高考竞争激烈,导致很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追求分数而忽视了真正的知识掌握和兴趣发展,在课堂上只关注应试技巧而缺少对于知识本质的理解。
这种功利主义思维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探究,形成了“应试教育”倾向。
2. 缺少实践与动手能力训练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导致很多在校学生缺少实践与动手能力训练。
只依赖听讲和死记硬背来达到考试要求,并不能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
这使得毕业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和适应期才能真正适应工作环境。
3. 学习方式单一现代教育科技高度发达,但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过于依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的问题。
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手段。
二、具体措施为了改善当前存在的学风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并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调整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时,除了考虑到分数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
可以增设实践能力等非传统考核项目,并倡导多元评价方式。
通过综合测评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并摆脱对成绩过度追求所带来的压力。
2. 引入职业规划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引入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职业及其需求的认知,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3. 鼓励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外,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例如开设实验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真实的操作和参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4. 推广现代化教育科技工具利用现代化教育科技工具,如智慧课堂、网络资源等,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学风是一个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根植于师生心灵深处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良好的学风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于学风建设当中。
本文将探讨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体1. 学术作风问题在一些教育机构中,存在着偷懒、抄袭和纸上谈兵等不端行为。
这种学术作风问题严重损害了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对策:(1)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有关道德与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强师生们的道德自觉性。
(2)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能够增强师生们对自己努力付出和创新思维的认可感。
2. 竞争压力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学历和学位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导致了教育机构内部的竞争激烈,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师生之间存在功利心态和唯分数论思想。
对策:(1)引导正确观念:通过教育引导师生们转变观念,意识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才是学习的真正目标。
(2)提供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可以引入综合评价、项目实践等方式,并且更加注重个体特长的发掘和培养。
3. 学习方法问题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效率低下、思维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一些老师也可能滥用单一教育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策:(1)提倡多元化学习:鼓励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包括阅读、实践、团队合作等。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课程中设置开放性题目和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4. 师生关系问题一些师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沟通不畅、互动不足等问题。
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产生抵触情绪,而老师也可能因学生懒散或者不听话而失去热情。
对策:(1)加强交流与互动:提倡开展师生座谈会、小组讨论等形式,增进沟通和理解。
(2)改善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乐于表达和互动。
5. 社会影响问题社会对于学术成果过度追求,造就了一些“套路”论文的泛滥,拔高了应试教育的地位。
在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在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学风现状分析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的学风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学风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学风方面的主要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观念过于强调分数和竞争。
由于高考制度长期以来严重功利化,让不少学生过度追求高分,埋头苦读本科知识,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
这种“应试教育”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缺乏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
其次,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社交网络和娱乐活动中。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网络信息泛滥以及社交媒体频繁更新速度等因素综合影响了广大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
他们花费过多时间在虚拟世界中与朋友聊天、玩游戏等活动上,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业的投入。
再次,部分大学生对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重视不够。
大学时代是青年学子性格形成和思想观念塑造的重要阶段,然而一些大学生对于道德伦理、公民意识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
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非理性言论和消极信息的影响,导致丧失合理判断事物能力。
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技巧。
高中时代教师在紧凑的课程表下安排好一切,然而进入大学后,由于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增加,一些大学生长时间处于没有明确目标状态中并且经常拖延任务。
二、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培养全面发展意识高校应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在专业知识训练之外,提供更多开阔视野的人文社会科类课程。
通过开办选修课程、辅导班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从其他领域获取新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校应注重对不同学科的引导与分流,鼓励大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培养专业深度和广度。
2.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了解决沉迷于社交网络和娱乐活动中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引导。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对于自我管理和时间规划的意识。
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学风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我们也要正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课堂学风、学习氛围和自主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二、课堂学风1. 缺少积极参与和交流:在许多传统教室中,学生普遍缺乏表达自己观点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
导致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并且在课后的实践能力上存在局限性。
2.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师生一边倒的知识传输,使得很多学生只会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这种单向传授模式降低了学生成为主动思考者和独立思想者的机会。
三、学习氛围1. 竞争压力过大: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出现了“拼学分”的现象,使得学生们更加关注表面的成绩而忽略了真正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仅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也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2. 学科之间缺乏交流:由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相对单一,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限制了知识和经验的交流,阻碍了整体能力的提升。
四、自主管理1. 缺乏自我规划意识:许多大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时,往往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规划机制。
导致他们容易陷入被动应付作业的僵局,无法主动地控制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2. 缺少自我监督能力:一些学生在没有严格监督下容易产生懒散和拖延倾向,缺乏对自己行为进行评估与调整的意识。
这样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性,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解决措施及建议1. 改革教育模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独立思考。
倡导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课程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学风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高校教育中,我们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减弱。
许多学生过分追求舒适和娱乐,对于完成学业缺乏认真态度。
第二,碎片化学习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对人们阅读与获取信息的影响,在校园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只注意浅层次知识获取、不愿意进行综合思考和深入研究等现象。
第三,人际关系紧张影响了正常学习氛围。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时期宝贵的财富之一,在高校中也应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建设。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部分同学之间出现了攀比心理、勾心斗角等现象。
二、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1. 提高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目标导向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人生和学业的规划意识,引导他们制定个人和学习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此外,教育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建立课外辅导机构、开展公益组织活动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
2.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为了解决碎片化学习现象,高校应将通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采取跨专业交流、实践探究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在日常教育中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从而促进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 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为了改善紧张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提供学生交流互助的平台。
同时,加强班级和导员制度建设,通过定期集体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来促进班级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整个校园应该弘扬友善互助、包容宽容的精神面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友好氛围中真实地展示自己。
4. 强化教师教育与监管高校应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学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遵循的态度和行为规范。
然而,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下,存在着不少学风问题。
首先,自律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对于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持漠视态度,个别甚至出现违纪行为。
其次,浅尝辄止、功利心理突出。
一些学生只注重短期目标的完成,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容易浮躁和厌倦。
再者,在学术界有着极高价值评估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应试导向现象,使得一些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和奖项而忽视了深入思考与创新能力培养。
二、整改措施:提升学风品质2.1 引导自律和责任感为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实施:第一,在开展班级管理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第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他们理解和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三,在学校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对违纪行为进行快速处理。
同时,及时给予表现良好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与激励。
2.2 注重素质教育应提倡多元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
具体做法有:首先,拓宽课程设置内容,增加选修与实践机会。
通过选课制度设立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选修课程,并提供实验、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机遇。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并将其列入评估指标之一。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探索与创新思维的兴趣。
此外,可借助特色活动如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等锻炼学生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既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也能为学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3 改变评价方式应该避免简单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并给予不同类型的成果相应的肯定与鼓励。
首先,可以加强对科研、实践、创新等非传统形式的学术成果认可。
为此,需要校内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科研项目和成果登记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学生绩点计算中。
其次,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过程。
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学风是指学校内部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文化,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考试作弊、功利主义倾向等不良学风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二、不良学风现象分析1. 考试作弊现象由于当前教育制度过度重视分数和竞争压力,导致了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好成绩而诱发考试作弊行为。
这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2. 功利主义倾向当下社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思潮,勉强追求名利成就而疏忽真正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已经影响到校园内部。
一些学生将成功定义为仅仅取得好成绩或者找到一个高薪工作,缺乏对知识真正掌握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注。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建立正面的学术评价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康、公正、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降低对分数的过度重视。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增强道德教育与提倡诚信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开展各类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与个人品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同时,在评价体系中要加大对诚信行为的奖励和表彰。
3. 提供全方位发展机会要改变单一“功利”成功观念,为学生提供广泛多样化的培养途径。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科研实践活动及文艺体育比赛等,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综合素质,并塑造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 加大家长和社会监督力度除了学校内部改革外,增强家长与社会的监督也是重要环节。
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倡导诚实守信精神;同时,社会应该加大对不良学风现象的曝光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共同监督的氛围。
5. 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将教育引导工作向深入推进,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班级讨论活动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了解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当前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措施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措施一、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风作为一个学校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问题:1. 学习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对于知识和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许多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导致他们陷入焦虑和疲劳之中。
这种情况下,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考试竞争导向:由于升学考试制度以及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重视程度加大,许多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应试方面。
这导致了很多同学只关注于取得好成绩而忽视了其他课外拓展活动或者个人兴趣爱好。
3. 缺乏真实意义上的自主性:传统上,中国教育注重纪律、分数等强化措施来引导并规范同学们行为表现。
但这种做法常常削弱了同学们内心真正驱动力及责任感形成的能力,使得学生过于依赖外部导向。
4. 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合作机会:教室内大多数时间是以传统的“灌输型”授课为主。
而当今社会对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需求越来越高,缺乏锻炼该方面能力的机会往往让同学们在此方面存在着欠缺。
二、改善学风所需具体措施鉴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学风。
以下是几个具体建议:1. 重视综合素质发展:不仅仅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知识只是成功之路上必备条件之一,并强调培养同学们各方面综合素质及实际操作技能。
可以通过增加专门设立科技创新、艺术、运动等领域相应奖项或者比赛,并提供更多支持以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
2. 引入项目式教育:引入项目式教育可以促进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完整地解决真实问题。
通过组成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同学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优化考试评价制度:应该逐步推动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倾向。
在现行教育体系下,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报告、展示性作品等方式,并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运用能力。
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高校教风建设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风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教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教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1.教师素质问题教师是高校教风建设的核心力量,但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2.教学方法问题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启发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问题当前,部分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
这导致部分教师为追求高分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4.教育体制问题高校教风建设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高校面临师资短缺、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风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教风建设对策1.提升教师素质要提高高校教风建设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高校应鼓励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革教育体制政府应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为教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实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在教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开展教师培训、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等。
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五、总结与展望高校教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教风学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教风学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教育的发展中,教风学风达到良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规范,教风学风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品质,一个良好的教风学风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学生的成长、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教风学风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风学风的问题1.教育质量差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们承受着巨大的教学压力,往往只是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缺乏培养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教学水平低许多学校缺乏资深且素质高的教师,很多人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考虑,更多地注重满足学科课程要求以及升学率。
3.学生精神品质下降许多学生只注重分数而缺乏实际能力,并且缺少对生活态度的认真思考,缺乏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二、教风学风问题的对策1.教育质量提升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促进教育系统的改进。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灌输知识,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育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教育市场管理,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培训等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式。
同时,在招聘教师时应该更加注重素质的评估,选拔优秀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学校应该从课程设置、评估方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综合素质。
同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社会责任感。
结尾处可适当提醒:总之,要想提高教风学风,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环境的改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健康、积极向上、文明的教育氛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高校教风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师德师风不够规范1.1 师德师风意识淡薄部分教师对自身的师德师风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甚至存在粗暴、冷漠等不良态度。
1.2 师德失范现象存在少数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存在不端行为,如擅自调整考试成绩、索要红包礼金等。
对策一:加强师德培养与监督2.1 加强师德培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意识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严格的师德考核制度,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问题二:教学质量不高2.1 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2 教材内容滞后部分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影响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对策二: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3.1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3.2 更新优化教材内容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并将最新信息融入到课程中,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问题三:学术不端行为频发3.1 抄袭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和教师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诚信和学术声誉。
3.2 学风松散、草率论文泛滥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论文质量要求不高,导致大量低质量、重复性的论文涌现,影响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对策三: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与管理4.1 强化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开设学术道德课程、组织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学术道德意识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伦理观念。
4.2 加强论文管理与评估建立健全论文评审制度,加大对论文抄袭的查处力度,并鼓励优秀论文的发表与奖励,提高对高质量论文的认可度。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风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学习文化氛围,它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学术品质。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学风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存在厌学心态。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和兴趣,抱着应付和敷衍的态度进行学业。
这种消极的心态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其次,某些地方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社会上普遍认同高分数等级为成功之本,这种观念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中。
在追求升学率、排名等目标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教育过度强调应试能力培养,导致许多教师和家长更关注考试成绩而非全面发展。
这种功利主义倾向限制了人们对知识当下意义以及真正价值的思考。
另外一个问题是重视知识量而忽视知识质量。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些学生追求题海战术,只注重死记硬背和应对考试需要的知识点,忽略了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对策分析要改善学风问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以及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首先是激发兴趣。
鼓励学校提供多样化、切实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开设选修课程与兴趣社团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投入到感兴趣的领域中。
此外,引导教师通过启发式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内涵的理解。
其次是建立全面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注重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全面公正,在选拔升学时考虑到他们潜力和兴趣爱好,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另外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健康的学习习惯。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教育,引导他们形成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
此外,推动家校合作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应该与学校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并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
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风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教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风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加强和改进。
一、高校教风建设现状及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是高校教风建设的主体,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水平。
当前,部分高校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2.教育教学理念滞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理念应及时更新。
但部分高校教师仍然坚守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术氛围不浓重学术研究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但部分高校学术氛围不浓重,甚至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还影响了学生的学术素养。
4.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部分高校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忽视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等方面,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
二、高校教风建设对策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提升教育教学理念高校应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4.完善教育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成果的平衡。
加大对教育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
总之,高校教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共同努力。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焦虑当前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考试成绩成为衡量他们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使得许多学生陷入焦虑和紧张之中。
他们不仅要完成课堂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来追求更好的成绩。
这种过度关注分数而忽视实际学习与兴趣发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身心健康。
1.2 缺乏合理专业规划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明确而合理的专业规划,并积极地朝着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方向前进。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于未来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规划,在选择专业或职业时存在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随意选择或受外界影响导致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最终可能会产生工作压力、失落感以及对所选择专业的不满和后悔。
1.3 答题“应试化”和对创新能力的忽视当前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其创新能力。
教师侧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以及机械式答题,这种被动接受与机械回答问题的模式无法真正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同时,在升学考试中,只注重成绩而不关心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方案能力。
二、改进措施2.1 关注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为了改善现有学风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全面素质教育。
除了传递知识外,培养学生扎实丰富的品德(如:友爱、诚信)、广泛积累社交经验,并提供相应平台帮助他们锻炼领导与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或俱乐部活动来丰富他们的业余时间,并鼓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2.2 引导学生积极规划专业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学校可以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咨询与指导。
通过专门机构或合作伙伴的支持,提供关于各个行业就业前景、薪资待遇以及实际工作内容等信息。
同时,引入实习经历和行业讲座等形式将真实情况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做出明智选择。
2.3 推动评价方式多元化在改善答题“应试化”问题上,我们需要推动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之一,学风指的是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和风貌。
一个良好的学风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一、问题分析1. 学术不端现象较为突出。
学术不端主要包括抄袭、剽窃、作弊等行为,这些行为在高校学生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术秩序和学术声誉。
2. 学习压力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在当前社会,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不断地努力学习,但是很多时候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3.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
一些学生对学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缺乏学习的动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4. 学生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观念存在偏差,容易出现缺乏责任感和公德心的现象。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
二、解决对策1. 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术不端现象的防范和打击,包括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学术规范,加强学术诚信的培养。
2. 调整教学方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高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避免出现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
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制定学生成长规划,引导学生明确目标。
学校可以为学生制定学生成长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目标和学习动力。
5. 加强学生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学校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风学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教风和学风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教学制度改革的滞后,作为教风和学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教师考核标准的引导使得教师群体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倾向;另一方面,课堂知识与用工需求的脱节也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意识淡化。
如此背景下,未来的教风与学风建设将面临巨大挑战。
对此,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及现实思考,尝试对现今教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风;学风;问题;原因;对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和计划分配制度的终结,高校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者对此的广泛讨论(吕荣娟1,2008;闫震普2,2015)。
大学生作为层次较高的劳动力群体,市场经济下,就业同样来自于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供给方面,高校连年扩招,部分行业和地区已呈现“过度教育”特征(张晓蓓和亓朋3,2010;缪宇环4,2013);需求方面,新常态下市场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有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特征突出。
在该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是不可避免的难题。
对此,高校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风和学风是关系高校教育的根本。
一、高校教风问题及制度原因探究所谓教风,也就是教师风范(李兵5,2014)。
对一所高校而言,教风的最终结果来自全校多数教师的个人选择,而这种选择,建立在既有制度规则下的效用最大化基础之上。
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突出(缪章艳6,2013)。
该现象的产生,根本上说是现有制度下教师最优化选择下的一种均衡。
纵然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缺乏职业道德、不规范教学及不注重自身修养的存在(谢华等7,2007),但如此普遍的“重科研轻教学”问题很难归结到个人因素中去,更多的问题应当从制度方面找原因。
用经济学框架看,则是要考虑影响教风的外生因素。
首先是教师考核制度。
相比于教学,科研和课题成为教师考核的重心,也成为影响教师收入的重心。
现今的考核体制下,原本经济不宽裕或有更多盈利追求的教师,自然会选择追求更多课题项目来获得自身收益。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限精力的分配会导致教育的课题导向,具体表现为:以课题为核心培养学生。
当然,一般意义上,所申请课题都是某领域的热点或重点,在研究生专业教育层面,导致完全可以引导自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并让学生借助此平台获取相应的知识。
然而,如果以课题为导向,将课题引入本科生教学或研究生公共基础教学,这种做法就略显不妥。
其次是教师日常管理问题。
日常管理上,应做到该抓的认真抓,不该抓的认真放。
高校作为一个小而全的社会缩影,内部包含着多层次的机构。
总体而言,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服务客户,而高校的客户根本上说是学生,而不是其他。
让学生在学校平台上,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确立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应当是教学管理的根本导向。
但从现实看,尽管高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依然存在职能部门职能模糊,行政化问题突出等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报销难、盖章难、办事难等现象占据了教师的不少精力,影响着教师教风方面的改善动力(丁家源8,2012)。
第三是新老师招聘制度方面。
近年来,科研指标成为决定一个毕业博士生能否进入高校任教的重要方面。
其次考虑的,则是性别及高校出身(马明霞等9,2014;武勤和蒋惠敏10,2015)。
学术指标导向的招聘机制,简化了高校用人考察,提升了可操作性,但也带来了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例如,财政学或金融学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很少,虽然有高校需要该方面的老师进行课程讲授,但是由于来应聘的该专业的博士生无法满足科研指标要求,最终学校选择了其他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博士生到该校任教,并担任财政学或金融学课程的讲授工作。
众所周知,博士生教育是精英教育,另一个方面看也是窄口径教育,三年的博士科研生活基本集中在本学科的某一个较小的领域(张文静11,2014)。
该条件下如此跨学科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校学风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学风主要指学生与教师的行为风范和思想道德表现,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金文斌12,2013)。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苗洪霞、王志华和刘群13,2016)。
近年来,高校学风方面也逐步显现出一定问题,读书上课无用论在校园盛行(皮锋和秦荣廷14,2007;张立静15,2015)。
“有偿代课”、“伪造假条”、“代考”等现象盛行,这些现象表面上体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投入欠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深层次反映出一种不诚信不健康的学风,甚至可以说高校学风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分析产生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一)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启蒙环境。
“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衣食无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般表现为共同的特点:自信、自我、功利、叛逆、创新,在学习上表现为:盲目自信、眼高手低、挑战课堂、追求个性、大胆创新。
(二)网络因素马云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以其快捷、便利、充分等优势席卷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在海量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于便捷的上网方式,增加了部分“90后”大学生的依赖性以及我行我素的个性特征(万美容、夏博艺、曾兰16,2013)。
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性较差,课上课下接触的零碎化知识偏多,不能获得一定的系统性学习知识,另外,网购、视频、游戏等APP软件以便捷、快速、创新著称,使得大学生可以不受限制的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此种学习风气充斥大学课堂。
另一方面,为博眼球众多媒体推送“无道德”“无底线”新闻,在无法准确评价和认识信息可信度的前提下,给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在冗杂繁多的信息覆盖和影响下,“无营养”“快节奏”“快餐式”的思考方式成为社会主流。
(三)市场因素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结构简单、单一文化塑造出从众型人格;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下,异质化因素塑造出个体性人格。
(万美容、夏博艺、曾兰16,20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渐渐渗透到高校中,使部分大学生上课、考试带有强烈的功利性(段艳17,2010)。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课堂学习尤其是基础科目学习的兴趣(魏伟18,2011),突击式应试型“人才”大量产生。
(四)学校因素学校因素相对于家庭因素、网络因素、市场因素更为关键。
引导象牙塔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单纯依赖于“教风决定学风”是存在弊端的,太过片面化。
就教育本身而言,其不仅仅是促进生命体简单累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促进生命体内在知识结构和内在价值观不断重构的复杂文化现象。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内部要素有校风和教风。
校风对学风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直接引导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模式。
而教风是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此种价值取向的积累一方面源自于自身,另一方面源自于校风。
(熊发政,墓塔里夫·阿赫迈德,陈鑫19,2015)。
除了校风、教风影响学风之外,课程配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部分课程确实陈旧,不太符合现今的社会潮流,需要做一定调整(汪霞和钱小龙20,2012)。
三、教风、学风的完善思路与建议针对以上教风学风问题的产生原因,笔者对完善教风学风方面做了一定思考,尝试为教风学风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风方面,制度是硬伤,也是需要解决的硬骨头。
对高校而言,首先要从制度层面做好自身定位。
高校作为一类半公益性事业单位,盈利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都不可少。
尽管现今两目标间表现出一定的冲突特征,但从根本上说两者目标是统一的,那就是服务性,即对上服务国家教育政策,对下服务本校师生日常生活。
因此,制度制定上要以实现服务性目标为核心,相应的,为引导更多资源向教学方面倾斜,一方面应加大教学评估在教师奖励中的比重,并鼓励教师教学创新(涂朝莲21,2013)。
当然,教学评估方面问题很多,远没有科研评估来的简单,但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是合理教风产生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建立以服务教师群体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核心在教学,教学的核心是授课老师。
其他行政性老师的行政职能,则要以授课老师为核心展开。
高校应尽可能为授课老师提供方便,减少日常不必要事物的安排,尽可能理顺管理系统,减少授课老师教学任务外的其他经历支出。
相对而言,授课老师中博士数目较多,而这部分群体由于长期处于高校环境,在应对外来事物方面与同龄人比往往能力欠缺。
对整个学校而言,减少授课老师行政方面的过多经历支出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帕累托最优。
第三,在新老师招聘方面,可适当灵活采用合同制方式吸引部分学校仅需人才,在高校取消编制的大环境下,该类制度调整可能更易推行,以专业人才讲授专业课程,才是教风建设的基础。
学风建设方面,虽然有些不接地气,但是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快餐式赚钱意识非常重要也很收社会大众欢迎,但高校毕竟有着象牙塔之称,象牙塔内向钱看,对未来社会风气的扭转也没有太多好处。
比较中性的对策是提纲挈领的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人生框架,当然,该部分需要资深教师从客观角度详细说明,毕竟,刚入学的多数学生眼界有限,难免听得一家之辞就开始一条路走到黑,等发现路错了也已来不及。
因此,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同学们加强自我认知,并了解现在的自己想要什么,学校学习能够给自己提供什么。
在做好初始引导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地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身特征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路线,不论是就业导向、考研导向还是出国导向,完全没有必要一锅端让大家做一样的事情。
一锅端的教养方式最终导致教育资源的扭曲和结构性浪费问题(刘义荣22,2007):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些课程却不得不花费时间去上课考试,有些喜欢该课程的同学却没有机会获得该课程的教授。
此外,学风建设还需要交流和团队。
学校应提供相应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政策支持,使得部分有共同追求的学生能够聚在一起,有机会共同学习共同提升,这样对高校学风建设也有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风与学风是高校立身之本,要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首先高校应对自身合理定位。
确立自己的服务定位及服务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调整相应制度,更好的服务教师与学生。
当然,作用总是相互的,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也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服务学校的责任心,在合理的制度框架下努力提升自己工作学习能力,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为教风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吕荣娟. 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3):72-74.[2]闫震普. 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探究[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3(1):1-3.[3]张晓蓓, 亓朋. 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研究——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17):31-36.[4]缪宇环. 我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 统计研究, 2013, 30(7):48-54.[5]李兵. 教风与大学教师的职业认同[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6):27-33.[6]缪章艳. 透视高校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5):145-146.[7]谢华, 王汉庆, 钟政,等. 当前我国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 2007(12):25-26.[8]丁家源. 就高校“报销难”谈财务服务体系的构建[J]. 会计之友, 2012(7):119-121.[9]马明霞, 王启烁, 赵娜. 性别差异对博士生就业的影响——科研院所女博士就业状况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2):73-77.[10]武勤, 蒋惠敏. 北京高校博士生就业过程与择业结果的性别差异[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2):125-129.[11]张文静. 博士生就业:现实与理想的撞击[J]. 中国青年研究, 2014(8);20-25.[12]金文斌.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11):59-60.[13]苗洪霞,王志华,刘群. 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2016,09:51-58.[14]皮锋, 秦荣廷. 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从"读书无用论"谈起[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12):45-46.[15]张立静. 解读学生上课走神之谜[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0-102.[16]万美容,夏博艺,曾兰.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90后”大学生视角的质性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0:52-56.[17]段艳. 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现状及问题[J]. 化工高等教育,2010,04:29-32+84.[18]魏伟. 社会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探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7(10):17-19.[19]熊发政,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陈鑫. 关于学校教育中学风建设问题的再思考[J]. 新疆大学学报,2015,02:23-26.[20]汪霞, 钱小龙. 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 33(3):21-27.[21]涂朝莲. 高校内部资源配置失衡问题[J]. 江苏高教, 2013(2):31-34.[22]刘义荣. 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与建设节约型高校[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