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怪现象:大势至菩萨竟然无人朝拜

合集下载

十种人不能拜菩萨

十种人不能拜菩萨

十种人不能拜菩萨
1、不尊重菩萨的人
人际相处是需要尊重的,无论是人和什么事物,都是需要的。

当不能做到,这样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2、拥有大罪的人
大罪的人,菩萨是不能度过的。

世界万物是有因果的关系的,从而这样的人不能拜菩萨。

3、对菩萨不恭敬的人
对于菩萨不懂得恭敬的人,是会触碰到一些忌讳,从而给自己带去不好的运势。

这样的人一定程度上是不合适拜菩萨的。

4、不信任菩萨的人
俗话说信就会灵,不信则是不灵的。

对于不信任菩萨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合适拜菩萨的。

5、菩萨转世的人
同一个水平的人,是不能摆的,而是需要同等的相处的。

对此,菩萨转世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6、心术不正的人
菩萨并不是什么人都会度的,度人是会选择人的。

对于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是不合适去拜菩萨的。

7、年轻的人
年轻人要懂得去努力创造,而不是一味的依靠。

从而不合适去拜菩萨。

8、八字比较阴的人
八字是比较阴的人,是会和菩萨有相互冲撞的可能。

而这样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9、不懂得感恩的人
菩萨的善意并不是白白的付出的,而是需要得到一定的回报的。

当一个人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回报,这样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10、过于贪心的人
贪心的人是不怎么知足的,不懂得知足,是会带去一些困扰的,从而这样的人是不能拜菩萨的。

虎丘千人石解说

虎丘千人石解说

虎丘千人石解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晋朝时,有个和尚俗名叫魏道声。

他自小出家,苦读经书,研究佛学,精通佛典,才华出众,故众其称曰道生法师,尊称为生公。

此公长得还很帅,被叫做才俊法师,用现在的话叫小鲜肉。

后来因其师父竺法汰来自古印度的天竺,故改为竺姓。

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盘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他说一阐提人也能成佛。

一阐提人也就是五逆之人,一阐提梵音是罪大恶极,坏透了的人。

他们不孝,杀父杀母,杀佛杀罗汉,坏事做尽,罪业深重,下无间地狱;就好像世间判罪无期徒刑,永远不会翻身。

这些大恶性众生能不能成佛呢?因为当时《涅盘经》还没有完全传过来,只有上半部,这位才俊法师悟性好就写篇论文,认定一阐提人也能成佛,一切众生最后都要成佛。

竺道生这个论点一出,全国的法师都要打死他,这还得了!佛都没有敢这样说过。

当时这个道生年纪轻,文章好,学问好,最后大家看在出家人情面,算他不懂,把他赶到江南去了。

那个时候佛法都在长江以北,竺道生被赶到了南方的蛮荒之地,就是苏州,金山这一带,他在山上住茅蓬,也没人听他讲了,他只好对着一些石头讲。

一次,竺道生在苏州城里,看到虎丘山风景不错,就在这定居下来,传经布道。

当地人听说虎丘山来了高僧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开了,去听经的人都把虎丘山上的一块大盘石,叫“千人石”坐满了。

生公在虎丘山讲经的消息很快就在苏州传开了,听他讲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苏州知府得知后,怕冒犯朝廷,便下令不准生公讲经,并把听经者全部赶走。

生公并不回心,依然坚持不懈。

没有人听经,就请石头、百鸟当听经者;就连白莲池中的水也会盈满起来,所以说“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花听了他的经都开了。

讲《涅盘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那些石头就摇起来了。

后来呢,《涅槃经》下半部传也到中国,果然佛说一阐提人最终也能成佛,印证了竺道生的观点,证明他说的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

第四十三章、挥手擒拿黄风怪的灵吉菩萨厉害吗? 为何普天佛菩萨名单中就是没有他?

第四十三章、挥手擒拿黄风怪的灵吉菩萨厉害吗? 为何普天佛菩萨名单中就是没有他?

第四十三章、挥手擒拿黄风怪的灵吉菩萨厉害吗?为何普天佛菩萨名单中就是没有他?灵吉菩萨在《西游记》中是一个另类。

取经路上,多数仙佛都是露个脸就领盒饭去了。

可这灵吉菩萨竟然出场两次,每次出场,都帮了取经队伍的大忙。

可以说,灵吉菩萨对于取经行动最终能获得成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可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在西游大结局《五圣成真》一回中,佛派全体诵念高层名单,在菩萨级别中可以找到观音,找到文殊,找到普贤,就是找不到灵吉菩萨。

这是怎么回事呢?立下了大功劳的灵吉,为何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呢?大家可以看到,连猪八戒、沙僧,甚至小白龙,那在西天诸位诵念的名单中。

莫非,灵吉菩萨在佛派地位低下,连白龙马也不如吗?佛教向来有四大菩萨之说。

比较流行的版本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最后诵念的名单中,没有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反而多了一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的“大势至菩萨”。

原来,在西游原著中,佛派的四大菩萨没有地藏王菩萨,而是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四大菩萨。

那么,有没有可能,灵吉菩萨就是这个一直没有出场的、充满神秘的大势至菩萨呢?网上确实有这种说法流传。

有的版本还貌似有理有据:所谓大势至菩萨,用梵文翻译,也可以翻译成遍吉菩萨,就是普遍吉祥的意思。

其实这种说法只能骗小孩。

在现实佛教中,并没有一个菩萨叫做灵吉菩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灵吉=遍吉。

且遍吉菩萨并非是大势至菩萨的别名,而是普贤的别名。

因此,灵吉菩萨绝非大势至菩萨。

既然灵吉菩萨是《西游记》独创的菩萨,那他的身份、神通、出场目的,我们就应该从原著中进行挖掘。

先看灵吉菩萨的出场。

孙悟空来到小须弥山,通报了自己的身份。

看门道人(古代和尚也称道人)进去通报,“那菩萨即穿袈裟,添香迎接”。

“那菩萨整衣出迓,行者登堂,坐了客位,随命看茶。

”从这两处原文,我们可以知道,孙悟空到来,灵吉菩萨非常重视,是穿好正装(袈裟),焚上好香,恭恭敬敬请孙悟空进来的。

孙悟空进来后,灵吉菩萨做主位,孙悟空坐了客位。

世上最诡异的3座佛像,其中2个在中国,看后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世上最诡异的3座佛像,其中2个在中国,看后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世上最诡异的3座佛像,其中2个在中国,看后让⼈不禁⽑⾻悚然2019-04-07 亮剑精神
每个⼈⼼中的信仰和追求的东西都是不⼀样的,很多⼈都会把佛当成了⼼中的⼀种寄托,其实
经常出去旅游的⼈都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地⽅都会有佛像,⾛到佛像⾯前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
⾃主的上前烧⾹祭拜,这也是对⼼理上的已⼀种安慰。

世上有三座佛像⾮常的诡异,那么这三座佛像都在哪⾥呢?⾸先第⼀座佛像是在九华⼭的地藏
菩萨佛像,只要去九华⼭的游客都会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右⼿拿着锡杖,左⼿掌⼼朝上放
着⼀颗摩尼宝珠,地藏菩萨佛像是⽬前世界上最⾼的⼀尊佛像,连同底座总共有155⽶⾼。

地藏菩萨佛像最诡异的地⽅就是在太阳下⼭的时候,这座佛像的正⾯就会出现霞光万道,佛像的背后是狮⼦峰,其实这样的⼀个想象⼏乎每天都是有的,时间长了也不⾜为奇,但到了每年的春秋两季还会有不同的佛光,虽说已经对外开放有⼆⼗⼏年的时间了,但⾄今都⽆法解释这
个现象。

第⼆个就是在三亚的南海观⾳像,我们都知道三亚是⼀个风景宜⼈的地⽅,南海观⾳像也是每个游客的必去地⽅。

三亚是⼀个主要以海域为主的地⽅,每年发⽣的海啸也是不在少数,但⾃从有了这南海观⾳像伫⽴在那⾥以后,三亚就再也没有遭受过海啸,就连台风也没有了,这也
是很多⼈想不明⽩的地⽅。

最后⼀个在⽇本,他就是⽇本的仙台⼤观⾳像,这尊佛像浑⾝是雪⽩的,地⾯上的⾼度是100⽶,被埋在地底下的⾜有21⽶左右,据说在⽇本的每个⾓落都能看见,但是仙台⼤观⾳像在夜
晚的时候让⼈有种莫名的瘆⼈感。

传奇故事:观音不肯去

传奇故事:观音不肯去

观⾳不肯去⼀、祸起红⽟球话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不久就被冯⽟祥赶出了紫禁城,来到天津静园做了寓公。

“百⾜之⾍死⽽不僵”,⾃然少不得有⼈追随服侍,街市上便出现了⼀些古⾥古怪的⼈。

说他们古怪不是留辫⼦穿马褂,是他们的做派。

⽐如当时做买卖从来都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可这些⼈不管买东西还是卖东西,从来就是⼀⼝价,他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商家只要⼀还价,这些⼈掉头就⾛,任你再招呼也不理睬。

这就叫⼤爷派头,说得好听是“虎死威风在”,说⽩了就是“吊死⿁擦胭脂——死要⾯⼦”。

那天,亨通当铺⾥来了⼀个辫⼦马褂,这⼈五⼗多岁的年纪,⾯⽩⽆须,进了门⼀拱⼿:“掌柜的⽣意好呀!”细声细⽓的⼀⼝娘娘腔⼉,郑掌柜⼀听差点⼉笑出来:这⼈⼋成是个那⼈!清廷被驱做鸟兽散,那⼈⼿⾥准有好东西。

郑掌柜赶紧让座上茶,那⼈摆摆⼿,拿出⼀个⼩锦盒,从⾥⾯取出⼀个鸽⼦蛋⼤⼩的红球⼉,⼩⼼翼翼地放到了桌⼦上。

郑掌柜见多识⼴,⼀眼就看出这是上好的红⽟。

红⽟本来罕见,红得这么鲜艳匀称更是难得,只是上⾯有⼀个没有钻透的⼩孔,好像是钻了半截⼉⼜改了主意,⽤⾏话说是坏了品相。

郑掌柜正在⼼⾥头估价,那⼈先开了⼝:“当五⼗块⼤洋。

”郑掌柜知道这种⼈的做派,没敢讨价还价,指指红⽟球上的⼩孔说:“破了相了。

”那⼈努努嘴:“你往孔⾥看看。

”孔⾥能看到什么?郑掌柜挺好奇,对着亮处往孔⾥⼀看:⼩孔直达球⼼,外⾯的光亮透进去,眼前是⼀团艳丽的红光,红光⾥端坐着⼿托净瓶的观世⾳,就像坐在了太阳中间,把个观世⾳衬托得⽆⽐崇⾼庄严。

外⾏看热闹,内⾏看门道,郑掌柜懂得其中奥秘,这是先在红⽟球上钻⼀个⽶粒⼤的⼩孔,在⼩孔底部微雕⼀幅观⾳像,再给⼩孔⾥嵌上放⼤镜⽚,才能产⽣这种效果,这么巧妙的设计、这么精细的雕⼯,它的价值可就不⽌是红⽟了!那⼈可不知道郑掌柜⼼⾥在想什么,只道他嫌价⾼,⼀把抄起红⽟球便⾛,郑掌柜叫起来:“留步留步,我没说不收呀!”赶紧跟那⼈商定了半年的当期,亲⾃写了当票,双⼿奉上五⼗块⼤洋。

元音老人寓所随缘开示

元音老人寓所随缘开示

元音老人寓所随缘开示(一)①人的错误都错在望风捉影呀。

是吧?我知道了,噢,一切法都是假相不可得,我不捕捉,心空了。

心空了,你做人也做得舒服了,不要什么东西嘛,我也不去求人嘛,是吧。

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不求你,我和你一样高,我一求你,坏了。

我就比你矮了一截了。

要你求我,我不求你,是吧。

所以一切事情都是假的,只有佛性是真的。

我说这个真理你们认识了,这个佛法就在里面了,还有什么东西?世说(法),唠唠叨叨,说三藏十二部经文,不过是这样的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假的,不要,不要去执著,是吧。

都是因缘合起来才有呀。

缘合必有分,肯定的。

没有分哪有合?合了必定有分,像你们的家庭,都是一个因缘合成体。

你自己本身也没有,这个身体也没有。

还有身外的你们的夫妇啊?子女啊?这个妻财子禄,都是假的,一场空。

明白这个道理,我一切放,多好!我们平时做人都是背石臼,背着石臼来演戏。

挑着,哎,做这个做那个,总是要这个要那个,都是上当。

你们不要去背啦,都是假的,背什么,我一切放舍!这就行了嘛!所以很简单。

实际上是简单的很。

像临济大师悟道的时候,“哎哟,黄檗佛法无多子!”就这么简单法子。

就是我们思想太多,打我一把,就把思想打掉就是了。

呼!你这么一愣一呆,那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就是佛性,多简单。

所以大愚告诉他,与你撤困哉!你都困住了!你背石臼,要这样要那样,一打把你打掉,啊!原来如此简单。

所以佛法很简单,你还求什么?不要求了!放下!所以一句佛号就很好,很恰当。

念头才来,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空了,不著相,就是了嘛。

你时时心空不著相,就出尘劳了嘛!我们自己粘住尘劳不肯放,乃至于身体出家了,剃头了,穿衣裳了,心里也不出家,还是粘着,是吧。

你不要粘着,要出三界家,是真出家,你心空了,欲界,欲望不要有;色界,一切色都是假的,不执著;空界,非空非有,住着空还是有个空,空也没有。

你看,一切解决了。

你就出三界了,所以心空出三界。

有个空在就不行,要空也没有。

在我国历史中,为什么会有“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的现象?

在我国历史中,为什么会有“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的现象?

在我国历史中,为什么会有“乱世不见佛,盛世不见道”的现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5000多年的岁月里,曾诞生过非常多的文化,而一些信众较多的文化,就会慢慢演变为宗教的形式存在。

而在我国就有着著名的3大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在这之中道教和儒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而佛教则是属于外来文化,在东汉时期传入到了我国,在结合了我国的特色之后,形成的带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而这3个宗教,对于我国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尤其是佛教,他在我国有着非常多的信徒,几乎每一个城市之中,都会有寺庙的存在。

不过,大家在观察我国历史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在乱世的时候,我们几乎很少看到佛教的身影,但是却经常可以看到道士的存在。

而到了盛世的时候,佛教便开始兴盛起来,而道教却销声匿迹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首先,在乱世来临的时候,道士之所以会下山救世,其实和他们的教义有关。

因为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宗教,是国家的一部分,所以在他们的教义之中,就有着“替天行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理念。

所以,到国家和民族遭受到危难之时,他们往往会脱下道袍,犯下自己的“道”,下山去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像历史上的姜子牙、汉朝时的张良、以及华佗等等,都是道教的有名人物,且都是在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帮助老百姓从战乱之中解脱出来。

即使到了近代,在抗日战争之中,著名的李圆通道长,也曾下山帮助战士们抗日。

而同样是在乱世之中,为什么不见佛教的踪影呢?因为佛教讲究的是远离世俗,安心修禅,参悟佛法,所以在乱世的时候,他们就会封山避世,不去参与到乱世的纷争之中。

因此,佛教看似渡万千人于苦难之中,但却是一种以断绝七情六欲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痛苦。

说白了就是,将你的一切情感和欲望,都给拿掉了,那什么事情都很难影响到你,你也就不会痛苦了。

不知道这断绝的七情六欲之中,有没有家国大义?到了天下太平,或者是盛世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的道士就会选择离开俗世,隐居到深山之中,继续修自己的道。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同时。

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两个中国圣人老子和孔子,隔着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也在创建着各自的思想体系,引领着未来二千多年一个占全球三分之二人类意识形态的思想风骚。

在佛教成型的多少年后,儒教和道教也先后成熟起来。

东方三大思想体系必将经历排拒、好奇、冲突,直到彼此融合的伟大历程。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

中国最早的观音像是作为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胁侍而出现的。

以后出现了单尊的造像,继而显现的是具胁侍的观音主尊作品。

如河南龙门附近的观音并胁侍的三尊菩萨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隋代开皇三年像等,都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流行之盛,甚至超过了对佛的信仰崇拜。

在《西游记》中对观音有这样的描述“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一个美貌的妇人形象表露无疑。

可见在明朝的时候观音的女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为什么在中国有两种性别的观音菩萨?观音到底是男还是女。

人们总是个迷。

其实在佛教观音并没有男女之分,叫做佛法是无相的,相由心生。

也就是观音菩萨本来就没有形象的,也就无所谓男女了。

佛家讲求“色即是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虚幻的”。

所以在古印度的佛教中诸神菩萨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也就谈不上性别之分。

然而在我国诸神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象,还出现两种性相。

其原因是: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由外国传入的,在东汉末年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

因为中国与印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传到中国就必须和中国的文明相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是一个东西一定要看得见摸得到的大家才会相信。

所以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走中国化的道路。

首先是佛主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体样貌。

南北朝时期多数是把他雕成威猛的男子。

这与当时动乱的战争年代有关,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我们中国的年代有关,他们比较崇尚武力,崇尚勇敢的形象为此而有男性观音像。

佛教 为什么求佛菩萨求不来财富和地位

佛教 为什么求佛菩萨求不来财富和地位

佛教为什么求佛菩萨求不来财富和地位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

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身福报不够,承当不起,你没有那个福报,菩萨施给你也没有用。

你看目揵连尊者,明明拿饭菜给他母亲吃,他母亲因为没有福报,她看到的饭菜是猛火,那有什么用呢?所以你本身没有福报,就算菩萨赐给你,你看到珍宝,你也是等于没看到,因为你本身福报不够。

第二个,你内心有种种的遮「障」,你有那个福报,但是你有「障」碍。

怎么说呢?你看到别人享受安乐的时候,你生起嫉妒,你破坏、或者去破坏别人的安乐,这个时候,你得到财富地位的时候有遮障,你要先忏悔。

就是说,你本身对财富地位:第一个你缺乏福报,第二个你本身有遮障,所以菩萨不布施财物,因为纵使布施,你也得不到。

第二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

说你有这个福报,你也没有遮障,但是菩萨看到你得到财富地位,会「障」碍你修学「善法」──财富使令一个人放逸,你带一点贫穷,你还会努力、很认命地去布施、持戒,积集资粮;你财富现前,你就被眼前的因缘所转,所以富贵求道难,所以菩萨不布施是这样的道理。

第三个,「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

菩萨看到众生生命当中,带一点点缺乏、带一点点痛苦,你容易远「离」眼「前」的生死,而发起出世的道心,你会有道心修行,你不会被眼前的小花所迷惑。

第四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

说一个人要得到财富、地位,你就产生了骄奢之心,骄慢、奢侈,就广造杀盗淫妄的罪业。

第五个,「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哦,你的地位很高,掌握了权势、掌握了财富,你就会做出对众生很多损恼的因缘。

「是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

」所以菩萨看到众生没有断恶修善的因缘,就不布施财位。

所以有时候我们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会灵验、有时候不灵验,就是这样子。

佛菩萨只有让你有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利益众生的因缘,并在效法众佛菩萨普度众生之后,才会灵验。

30年前,浙江发生一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30年前,浙江发生一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30年前,浙江发生一现象至今无法解释文/谭儒1991年11月17日(农历10月12日)晨,温岭牧屿金山之巅人潮攒动。

8点许,金山福慧寺观音殿正要上梁,突然天空光芒万丈,透过如羽般的禅风霓裳,一座雄伟的寺院楼阁忽隐忽现,犹如圣境。

“你们看,太神奇了了!”有人叫了起来,有人默默仰视,直到雄伟的空中楼阁光芒退去,但是这一奇象已经成了温岭人不解的传奇。

30多年过去,每当说起这一传奇,很多人摇头不信。

近日,笔者专程到温岭,采访了见到这一奇观的一位老师父。

老师父1950年出生温岭,41岁抛弃一切世俗,来到牧屿山剃发做了和尚。

他给笔者讲述了温岭牧屿山发生奇象时的情况。

“1991年10月12日(农历),是我人生永远记忆的一天,上千人来到了牧屿金山,因为那一天观音殿上梁。

金山原来有一座观音堂,居士常来修行,因为信众越来越多,在戴素云居士带头自行募捐下,我们想把道场建设大一点,于是就开始修建观音殿。

破土动工那天,第一锄下去,就挖了一个硬东西,然后挖出来一看,是一只香炉。

接着又挖,又挖出来一只香炉。

一对香炉说明原来这里就是古道场。

观音殿上梁那天,人们正准备上梁,突然有人喊道:‘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我抬头一看,天空上一座雄伟的楼阁忽隐忽现,很像我梦到过的地方。

当时上千人都在议论,认为我们修建观音殿感动了观音,菩萨们到现场过来看看,当时我很惊讶,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老师傅所说的奇象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发生的?笔者听了老师父这么说,大脑里一个反应:那上千人看到的可能是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但是海市蜃楼常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一般都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而观音殿上梁的日子恰恰在冬季,况且也不在海上。

如果把上千人看到的奇象说成海市蜃楼有点牵强。

“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留下影像太遗憾了。

老师父对此感到遗憾。

30多年过去,很多温岭人还能记得当时的情景,说起来很有神秘色彩。

观音殿深藏金山福慧寺中,门口有一副对联:“真观其清净观常愿瞻仰”、“梵音海潮音净心乐闻”。

不肯去观音的故事

不肯去观音的故事

不肯去观音的故事在我国的佛教文化中,观音信仰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观音菩萨以其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了广泛的信仰和尊崇。

在观音信仰中,有一个特殊的名词——“不肯去观音”。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肯去观音的起源、传说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不肯去观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据传,当时有一位印度的僧人携带了一尊观音像来到中国,准备在中原弘扬佛法。

然而,在途中遇到了海盗的袭击,船员们纷纷跳水逃生,唯有这位僧人抱着观音像拒绝离开。

海盗被僧人的虔诚所感动,放弃了抢劫,并护送僧人及观音像抵达中原。

从此,这尊观音像便被称为“不肯去观音”。

关于不肯去观音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版本。

其中一个脍炙人口的版本讲述了唐代名臣魏征与不肯去观音的神奇缘分。

传说魏征在梦中得到观音菩萨的启示,醒来后便开始寻找不肯去观音。

经过一番艰辛的寻找,魏征终于在一座寺庙中找到了这尊观音像。

自此,观音信仰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

不肯去观音的文化意义深远。

首先,它代表了观音菩萨慈悲为怀、不舍众生的精神。

无论面临何种困境,观音菩萨都会降临人间,解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次,不肯去观音的故事传颂了忠诚、信仰和勇敢的品质。

在面对危险时,人们应以不肯去观音为榜样,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最后,不肯去观音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佛教与世俗文化的交融上。

它既满足了信众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又为世俗生活带来了智慧和力量。

如今,观音信仰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全国各地,观音寺、观音像层出不穷,信众们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和敬仰。

不仅如此,观音信仰还走出国门,传播至世界各地。

正如不肯去观音的故事所展示的,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将永远照亮人们的心田,为世界各地的信徒带来安慰和力量。

总之,不肯去观音不仅是佛教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的象征。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观音菩萨的虔诚信仰,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慈悲与智慧。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众所周知观音菩萨的道场位于普陀山,那普陀山为何会成为观音菩萨修道的地方呢?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观音菩萨道场的由来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的来历传说普陀山上寺庙数不尽数,不肯去观音院位于普陀山紫竹林,在潮音洞旁,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是全山建寺最早的寺院。

相传五代后梁明贞二年,很多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国访道寻师。

慧谔和尚,远渡重洋,至山西五台山,朝拜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游遍五台圣地,见一尊观音大士的圣像,清净庄严,心羡不已。

慧谔和尚本想向寺庙当家师傅商讨恭请回日本供养,但又怕师傅不允所求,最后只得不与而取。

慧谔和尚既获宝像,马上束装就道,乘舟东渡,欲恭请观音菩萨回日本。

这条船行至舟山群岛,有一名叫新罗礁的地方,忽然海中现出无数的铁莲华(今称莲华洋),三日三夜挡舟不能前进,只有远远的在普陀山四周打转。

如向东开,即有铁莲华从海生出,阻道不前。

慧谔和尚惊恐万分,心中忐忑不定,忽然想起这尊菩萨是不与而取偷来的,这时他恍然大悟,引咎自惭,跪下去向菩萨祷告说:”大士!弟子因见菩萨圣像庄严,我国佛法未遍,圣像少见,我想将菩萨圣像请回日本供奉,假使我国众生此时无缘见您,当从所向,弟子即就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罢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安然停下。

那时普陀山还是一片荒岛,野无人烟,只有几个捉鱼为业的渔翁,在山上搭几间茅草蓬子,住在海边山凹里。

当时慧谔祖师靠舟上山,寻了大半天,好容易才在靠潮音洞不远的山旁边,找到一间渔人茅舍,该舍主人就是打鱼为业的张渔翁,经过慧谔和尚说明来意,他大为感动,同时也欢喜得了不得,菩萨连日本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去,而要住在我们这个孤岛荒山之中,这一座荒山真是与菩萨有大因缘了。

我们住在这里附近的人民,也真是有很大的福德和善根哩,所以才能得到观世音菩萨显化此山。

他思想至此即很慷慨的向慧谔和尚说:“师父!你们贵国的人,既无缘见佛,那末你就与菩萨一并住在我们山中,我把住的房子和地方让出来,你可以筑庵供奉菩萨,我过海去,叫各地民众,大家来山拜佛供养你,你不要再回日本去了。

观音缘来不肯去

观音缘来不肯去

观音缘来不肯去作者:徐滇庆 | 发表时间:2010.08.23如果说美国是个大拼盘,中国就是个大熔炉。

不管什么民族进入中国,时间久了,就给同化了。

恐怕宗教也是这样。

佛教一进中国就被改造、同化。

不管远在印度的祖师爷愿意不愿意,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重新安排了神仙世界。

如来佛至高无上,这一点不容动摇,否则就不是佛教了。

仅次于佛祖的是四大菩萨。

据说,开始的时候只安排了文殊、普贤和观音。

因为中国人喜欢成双成对,美女要选四大美女,发明要选四大发明,于是将地藏王菩萨补了进来。

反正又不要菩萨投票,是否单数并不重要。

他们各有道场,分别在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

号称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

除了董事长佛祖远在印度的灵鹫峰之外,实力派的总部全搬到中国来了。

有了四大菩萨之后,佛教在中国才实现了本土化。

为何观音不肯去?佛教《严华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至普陀洛迦山”,这是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根据。

普济寺是观音道场的主刹。

初创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原名“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志》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偷了一尊观音像,打算运回日本去,船到舟山时,海面涌现无数铁莲花,堵塞了航道。

一连三天三夜。

慧锷心知不妙,连忙跪在观音像前忏悔,船立即飘到潮音洞旁停下。

慧锷便在此修筑“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山开山祖师。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她从西方来到中国,干了数不清的善事,当然也愿意跨海去日本传道。

在慧锷之前,鉴真大师于742年从扬州起程东渡,曾经被大风吹到舟山和海南,先后六次,历尽风险苦难,最终于753年登上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他去日本弘扬佛法,肯定带去了观音宝像,菩萨并没有怪罪,更没有刁难。

为什么菩萨不让慧锷带走观音像?毛病就在慧锷身上。

在鉴真和尚之后150多年,日本肯定已经有了许多观音菩萨像,慧锷羡慕五台山的观音像,并没有错,错在不该偷。

好说好商量,何必当个梁上君子?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理应友好相处。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势至。

《悲华经》说:“删提岚世界(不同的维度空间有不同的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又颠覆我们的三观了吧),长子名叫不眴,次子名尼摩。

后来无诤念王经修行成佛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经历了无数百千亿劫才修行成佛,不同的劫有不同的化身,比方说开始的时候是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愿),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这也是观世音菩萨经过多劫的修行,有不同的化身),尼摩成了大势至菩萨。

”西方三圣也是佛界的父子组合。

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大小与观世音菩萨相等,他圆光四射,范围可达二千八百公里,即二百五十由旬。

其全身光亮呈紫金色,照遍十方国土,让有缘众生亲眼得见。

只要见其一毛孔所放之光,就等于见到十方无量诸佛的净妙光明,因此大势至菩萨又称无量光菩萨。

因为他一个毛孔的光,就与十方无量诸佛光明一样地广照无边。

就像是观世音菩萨以慈悲光遍照一切众生一样,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遍照一切,具有使众生脱离三途之苦的无上光明。

所以大势至菩萨就是智慧的大势遍至十方。

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等阿弥陀佛一退位,观世音菩萨就补位成佛。

而观世音菩萨再退位,大势至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就可以补位成佛了。

这种补位成佛,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里一共有二十五位菩萨一一次补成佛。

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在江苏省南通市的狼山。

狼山是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山上有广教寺,寺内的圆通宝殿,供奉的就是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道场在哪?

大势至菩萨道场在哪?

大势至菩萨道场在哪?
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在民间中在现在在云南鸡足山,这个传说中大势至菩萨是盘古的外甥女,妈祖的第二女。

还有一种说法,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是现在南通的大狼山,那么究竟哪一个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才是真的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呢?
这两种说法的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云南的鸡足山是来源于民间传说,所谓无风不起浪,应该有一定得原因,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历史文献可以考察,所以相信的人并不是很多,而南通的大狼山则是在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另外据考证在中国的佛教经典上,有大狼山是佛教大势至菩萨的记载,只是考证的人员并没有说出,考证的出处,所以不知真假,,但是大狼山的广教寺确实也是蜚声海内外,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在南通的大狼山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据《通州志》记载,广教寺建于唐总章二年,当时山上有大雄宝殿,殿阁,方丈室等建筑。

当时“山在巨浸中,设舟以济,号慈航院,后改广教寺”。

所以大狼山广教寺的兴起应该是开始于,唐朝时候,再结合唐朝鼎盛时期佛教开始盛传与中国,所以南通大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到场的可信度就比较高了。

神仙无人供奉的典故

神仙无人供奉的典故

关于神仙无人供奉的典故,有一个宫亭湖孤石庙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宫亭湖旁边有一个孤石庙,由于长久没有人供奉香火,日渐破败冷落。

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去京城做生意,从孤石庙旁边经过的时候,突然出现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子,拦住了商人的去路。

其中一个女子对商人说:“希望您做完买卖回来的时候,能准备两双丝鞋,供奉在庙中,之后必然重重报答。

”说完,两名女子就不见了。

商人回到孤石庙,把盛丝鞋的箱子恭恭敬敬地放在神像前的香案上,焚香祈祷完,商人就启程回家了。

商人坐船渡河的时候,船刚行过河中央,突然一条鲤鱼跳到船上,落在了商人脚边。

商人见天降食材,就决定把鱼炖了,改善一下伙食。

就在商人剖鱼腹的时候,竟然意外得到了丢在孤石庙箱子里的书刀。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宫亭湖孤石庙的庙神是神仙,但由于长时间无人供奉香火,导致庙宇破败冷落。

而当商人准备供奉丝鞋时,两位神仙只是把商人丢在庙里的书刀还给他,并没有给他任何实质性的报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神仙可能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但如果人们不尊重和供奉他们,他们也可能失去力量和影响力。

大势至菩萨描写

大势至菩萨描写

有关大势至菩萨的描写
大势至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途,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

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

据观无量寿经载,其天冠中有五百宝花,一一宝花又有五百宝台,每一宝台皆现十方诸佛之净妙国土相;顶上之肉髻如钵头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宝瓶;其余身相则与观世音菩萨大同小异。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

大势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

音译为“摩诃那钵”。

据《悲华经》卷二称,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

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

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

菩萨跟随佛学法修菩萨行,经过许多阶段之后,才可成佛。

菩萨中经历所有的阶段达到最高位的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只要结束菩萨生涯,在下一阶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

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现佛陀时,必有一生补处菩萨随侍左右,且组合是一定的。

阿弥陀佛其左右胁侍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位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要远逊于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供奉的。

其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载,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为标志。

作为阿弥陀来迎时的随侍,观音菩萨手拿金莲台,大势至菩萨则合掌。

大熊宝殿

大熊宝殿

高碑店市开善寺之迷作者:韩金亭编辑:宋子豪在我们高碑店,提起新城的开善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很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谜团,每个谜团都蕴含着一种道理。

我就给大家细细谈起。

一、“大佛”拉不到之迷民国初年,由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各地出现了将庙宇神像拉倒,改做学堂的愚蠢之事。

新城县的县官也不示弱,就指派教育局长负责,拉倒开善寺的菩萨神像。

教育局长就找来二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用小碗粗的两根大绳套在佛像上,猛劲狠拽,人人使出吃奶的劲儿,这座佛像还是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教育局长见拉不动,便从城关四街找来了九头牛去拉,可菩萨神像仍然纹丝不动。

大家正在纳闷:莫非这里的菩萨真的有灵?正在大家困惑之际,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八旬老汉,鹤发童颜,两目炯炯有神,他手捋银发说:“别白费力气了,这神像是拉不到的,甭说九牛,再套上两虎,也是枉费力气。

”众人惊问其故。

于是老汉讲起了这大佛的来历。

相传在唐代,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地,散落着五、六个几十户的小村庄,这里干旱灾害连年不断,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后来又发生了剖腹挖心之事,让人们惶恐不安,县令也束手无策。

东庄有个叫李狗的小伙子,发现了一个大黑人进户残害百姓,剖腹挖心,然后就跑进了一眼枯井内,踪影全无。

李狗就记准了地点,画上记号,到官府报案去了。

县官接到报案后,立即带到衙役来到枯井边,派人下井察看。

衙役们架上辘辘,栓上吊筐,打上灯笼火把,来到井底。

见井壁上有一洞穴,内有一口黑木大棺材,打开棺盖一看,内有一具黑尸,长八尺有余,肥头大耳,浑身上下长满了略带黄稍的黑毛。

衙役们上来把所见情景禀告县令,县令诧异。

正在这时,从天空飘来了一个小孩儿,十二岁左右,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手里还提着一棵一米左右的松树枝。

面对大家说道:“吾乃是观音菩萨驾前的金童,奉师之命特来降服此畜。

此畜本是天上的黄毛金狮,打发它到黑风山黑风洞修炼,以成正果。

无奈,此畜兽性难改,残害众生。

唐僧取经过黑风洞时,被孙悟空打死,但脑髓未碎,阴魂不散,跑到此地,继续作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佛教在中国的怪现象:大势至菩萨竟然无人朝拜
导语:每座中土寺庙大雄宝殿寺庙中都会有个“三圣殿”,一看介绍,原来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这位仅次于阿弥陀佛,和观音同列“大势
每座中土寺庙大雄宝殿寺庙中都会有个“三圣殿”,一看介绍,原来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这位仅次于阿弥陀佛,和观音同列“大势至菩萨”我怎么没听说过?好歹我也浸淫《西游记》几十年,居然对这位菩萨闻所未闻,实在是太伤人自尊了。

回家后,我当即上网恶补佛教知识,结果发现,我不知这位大势至菩萨,是情有可原的。

据《悲华经》称,删提岚世界有一位无诤念王,他的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

后来无诤念王成为阿弥陀佛,不眴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则成了大势至菩萨。

哇,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前世可是至亲耶。

可是,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要远逊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供奉的。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首先,我觉得是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太像了。

《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

《阿喇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说观音、大势至两位菩萨都是呈纯金色白焰光,右手执白拂,左手执莲花,大势至菩萨的形体略比观世音菩萨小。

两位菩萨的区别只有两处,一处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为标志,这区别,实在太难分辨了,因为菩萨都很高大,凡人不可能看清菩萨头上那顶帽子是咋样的;而第二处是作为阿弥陀来迎时的随侍,观音菩萨手拿金莲台,大势至菩萨则合掌,这区别还明显些,问题是凡人拜菩萨只看真容,哪管菩萨那手的姿势怎么摆放呢?所以,凡人以为他俩都是一个菩萨——观音菩萨。

结果,大势至菩萨隐没了。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