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印度、日本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印度、日本的佛教文化
教雕塑等。
丰富了中国的 语言文字,佛 教引入了大量 新的词汇和概
念,如“因 果”、“缘 分”、“慈悲”
等。
影响了中国的 风俗习惯,如 春节贴福字、 中秋节吃月饼 等习俗与佛教
文化有关。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儒、释、道三教 合一的哲学体系。
天台宗:融合各 家学说,以实相、 圆融、中道为修 行原则,强调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日本佛教的文化融合与本土化
日本佛教的起源:印度佛教的 传入和早期传播
文化融合:日本佛教与本土文 化的相互影响
本土化过程:日本佛教在发展 过程中的创新与变革
现代日本佛教:在全球化背景 下的发展与影响
日本佛教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和背景
时间:佛教最初于公元57年传入日本 背景:佛教的传入与日本社会的宗教、政治和文化需求密切相关, 对日本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禅宗:强调内心 修行,追求心灵 的平静与超脱
净土宗:注重念 佛修行,以求死 后往生极乐净土
真言宗:以密教 经典为主要修行 内容,强调咒语、 仪轨和修行实践
建筑:佛教寺庙和塔在日本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如金阁寺、清水寺等著名佛教建筑
佛教对日本社会风俗的影响
影响日本饮食:日本茶道、和食等文化中融入了佛教的素食主义理念。
影响日本艺术:佛教题材广泛出现在日本绘画、雕塑和建筑中,如日本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和内 部装饰。
影响日本节庆:日本的一些重要节庆,如彼岸、盂兰盆会等,与佛教的节日有关。
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宗教多元化,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佛教在中国政治的作用:在历史上,佛教曾被用作政治工具,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一。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让它与华夏文明产 生了深度,也为中国等地区文化的发展及人 们的思想道德指明了方向。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佛教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古老宗教,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它以“四谛”和 “八正道”为基础,强调个人实践和瞑想。佛教已经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 拥有超过五亿追随者,并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文化。
佛教的产生
1
印度古代社会背景
佛教诞生的背景,印度早期宗教发展的历史累积和多元文化的交汇。
2
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
佛教文学
佛教音乐
佛教文学以佛陀生平、佛法讲授、 佛教史传、论著文献等为主要内 容,具有文化瑰宝的意义。
佛教音乐特点鲜明,符号含义深 刻,体现了佛法的精髓和博大精 深。
佛教的文化(续)
1 佛教建筑和艺术
佛教的建筑风格通常简约清幽,寺庙里的雕 塑、壁画和佛像都反映了佛教的美学理念。
2 佛教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ຫໍສະໝຸດ 佛教教义在中国茁壮成长,产生 了如法华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
佛教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里, 中国佛教有其独特性和丰富多彩 的发展经历。
佛教在日本、韩国、越南 等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东亚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已经深植民心。
佛教的宗派
上座部佛教
印度原有的佛教,它目前只 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 国家得以保全。
印度王子释迦牟尼的成长经历,打破枷锁,向内探寻人生真理的故事。
3
佛教的早期发展
佛教开始在印度地区传播开来,建立了基本体系和伦理观念。
4
佛教的教义和宗旨
佛教所宣扬的教义和核心价值,如四谛、轮回、因果报应等。
佛教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2021/3/4
横、竖三世佛及其护法菩萨
四、佛教的基本教义
• 四圣谛:苦谛—人间的苦;

集谛—苦的原因;

灭谛—说苦的消灭;

道谛—灭苦的方法。
• 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 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盘超越概念( 涅盘寂静)。
• 重要经典:<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 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藏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 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等等
2021/3/4
三、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 菩萨是菩提萨埵 (Bodhisatta)的简称 。简单地解释,凡 是抱着广大的志愿 ,要将自己和一切 众生一齐从苦恼中 救度出来,而得到 彻底的觉悟(自觉觉 他)--这种人便叫做 菩萨。 2021/3/4
中国佛教
释 迦 摩 尼
2021/3/4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反对婆罗门教中产 生,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向古印度 境外不断传播。而佛教合适传入中国 ,历史上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汉哀 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 尹存口授《浮屠经》给博士弟子景卢 为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的标志。但 由于传入的时间、路线、民族等不同 因素,中国佛教形成了“上座部佛教 、汉族佛教、藏传佛教
2021/3/4
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2021/3/4
(一)上座部佛教
• 公元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之子摩晒前往伊 斯兰卡传教,佛教在伊斯兰卡迅速发展,巴 利文三藏佛教正式成为记录成册。
• 5世纪,党觉音法师注释巴利文三藏,奠定 了南传佛教的基础。

中国佛教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佛教发展历程ppt课件

③隋唐:汉地佛教的鼎盛时期。中国化佛教宗 派的产生标志佛教汉化的基本完成,汉地佛教 实际上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
④唐末五代及宋:佛教开始衰落,世俗化倾向 加深,佛教与儒道合流,佛教内部禅、净、教 融合,宋明理学产生和定于一尊,佛教式微;
⑤明清:汉地佛教发展几乎处于停止阶段,但 仍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汉民族的一种 文化心理积淀。
② 格义:佛教学者所用一种解说、翻译佛典的方法,即观 念的比附,用中国幽玄,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了解,于是讲说 佛法的人便用格义的方法,和此土旧有的学术思想相配合, 来发挥它的意义。
如魏初康僧会和陈慧合撰的《大安般守意经注》把“安 般守意”四个字作了十几种解释,其中就有一段说“安为清, 般为净,守为无,意为名,是清净无为也”,即是用此土的 道家所说“清净无为”来配释“安般守意”的。《阴持入经 注》也用“无为”配释“泥日”(涅槃的古译),这些都是格 义最初例子。
印度-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柬 埔寨、老挝、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 等国及中国云南傣 族、崩龙族、布朗 族等地区。
3.南、北传佛教的基本特点
北传以大乘为主,偏重对佛法大义的领悟和 发挥,注意与不同地区思想文化的结合,如 与中国思想结合而产生中国佛教宗派;
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上座部佛教,比较注重 原始佛教的精神和教理教义。
安居:又名坐夏,或坐腊, 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 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 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7. 中国化的佛学
①中国化的佛学
②佛教中国化的途径 宗教信仰、神学理论、礼仪制度、组织形式、
修行实践等。 如农禅并重-托钵乞食;传法世系-宗法制度
③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 方术灵神化、儒学化、老庄玄学化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影响
佛教提倡慈悲为怀,提倡关爱他人,有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提倡诚实守信,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诚信 佛教倡导清心寡欲,提倡节俭生活,有助于抵制物质诱惑和奢侈之风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提倡尊重他人,有助于消除社会歧视和偏见
04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 势 章节副标题
汇报人:
唐朝时期:佛教 达到鼎盛,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宋朝时期:佛教 与儒、道融合, 形成中国特色的 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主要传播途径
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译经: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便于中国人理解和接受 僧侣传播:僧侣们四处传教,弘扬佛法 帝王支持:一些帝王对佛教的支持和推广,如梁武帝、武则天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教文学:如《西游记》、《红 楼梦》等,蕴含丰富的佛教思想
佛教音乐:如梵呗、佛曲等,具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宗教意义
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
佛教节日:如腊八节、浴佛节、观音诞等,丰富了民间节日文化
佛教仪式:如放生、拜佛、诵经等,影响了民间信仰和习俗
佛教建筑:如寺庙、佛塔、石窟等,成为了地方文化的象征 佛教思想: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影响了民间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
中国佛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发生变化,佛教面临着如何适 应现代社会的问题。
商业化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寺庙被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宗教氛围和信仰价值。
人才流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寺庙,佛教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禅宗文学、佛教诗歌 等。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社会生活变迁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社会生活变迁

强调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04
佛教与文化交流
THEME TEMPLATE
佛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佛 教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 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佛教与 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05
佛教的现代价值与 未来发展
THEME TEMPLATE
佛教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心灵慰藉:为人们提供心灵上的安慰和引导,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道德规范:提倡慈悲、智慧、道德等理念,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和谐
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身心健康:通过禅修、瑜伽等方法,帮助人们调节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传播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了许多佛教宗 派
发展阶段: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和僧 人
融合阶段:宋元时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色的佛教文化
衰落阶段:明清时期,佛教受到政治和文化的影响,逐渐衰落
复兴阶段:民国时期,佛教在中国重新兴起,出现了许多佛教组织和活 动

佛教对人类未来 的影响:佛教的 教义和修行方法 可以帮助人们更 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促进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佛教的贡献:佛 教在中国历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 和影响,为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佛教在中国的 流传与社会生 活变迁

第7讲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品PPT课件

第7讲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品PPT课件
创始人是唐代僧人善导(631-681年)。该宗专修往生阿 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后世称为净土宗。后人多以晋代庐山 慧远为净土宗的始祖。
主要经典:《阿弥陀经》、《往生论》。 主要思想:念“阿弥陀佛” ,去西天净土。
三、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5. 禅宗 禅宗是东土佛教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影响最大、传播最
大千世界:
佛教以一个日月系统为作为一世界的单位, 累计1000个日月系列的世界,名为一个小千世界; 累计1000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累计 1000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如此三千 大千世界,在这无垠无限的宇宙,至多如河沙数 量,不可计算。
(三)佛教教义
●.小乘佛教:认为世间无常,人生是苦。主 张出家修行,宣称生死轮回,在轮回中善有善 报,恶有恶报。 (罗汉)
(三)佛教教义
2.“ 十二因缘说”
人生由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 受—爱—取—有—生—老死这12 因缘和合而成, 前因后果,人人如此。悟透因缘说,(缘觉), 便是罗汉果位的最高阶梯。
(三)佛教教义
3.“业报轮回说”
佛教教义的基本思想是: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释迦牟尼建立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 生命现象论。
宰者。
③“涅磐寂静”:认为人生活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
绝对安静的、无人生痛苦的精神状态,进入远离烦恼、断 绝相累、无生无死、寂然常住的涅磐神秘的最高境界。
(三)佛教教义
5.大乘教义的法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六度波罗蜜
⑴.布施:① 财施;② 法施;③ 无畏施。 ⑵.持戒:即严持佛教戒律。 ⑶.忍辱:锻炼忍耐力、包容力、忍受打骂毁辱、赞誉奉 承以及饥寒困苦。 ⑷.精进:精勤不懈地学习六度。 ⑸.禅定:使心性专注不散,深入定性。 ⑹.智慧:以般若智慧正观世界实相总导一切修持法门

中国佛教文化PPT课件

中国佛教文化PPT课件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 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 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过 去 世 燃 灯 古 佛
东 方 药 师 佛
西方阿弥陀佛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观音菩萨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眉山
九 华 山
著名寺院
藏经楼
祖师殿(或观音殿 、药师殿)
08年中原大佛竣工,总高208米, 用黄金108公斤,合金铜3300公斤, 特殊钢材15000吨 。
04年烟台南山大佛落成 ,释迦牟 尼座像,高38.66米,重380吨, 当时为世界第一锡青铜铸大坐佛。
11年,位于吉林敦化市的金鼎大佛举行 开光大典。金鼎大佛项目总投资3.8亿 元,为释迦牟尼坐像,总高48米,
我佛慈悲,钱财 乃他人之物
一个个新的世 界之最即将诞 生
十九岁与表妹成婚,育有一儿
四门出游
夜半出城
六年苦行
洗净积垢,接受牧女献糜,菩提树下七昼夜的入定静坐。
魔王阻扰
终成正觉
鹿野苑说法
佛祖涅槃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两汉之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现 在学界相对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汉哀帝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汉明帝在 公元67年迎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建 洛阳白马寺翻译《四十二章经》等佛 经。佛教开始加速传播。
佛教人物
佛•菩萨•罗汉
佛,是“佛陀”的简称,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 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和觉行圆 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 “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 慈悲者。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 行圆满”,成就次于佛。

kc01_03_002_1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精)

kc01_03_002_1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精)

佛教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建了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
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八种几乎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佛教理论呈现百花争 艳的景象,并开始由中国传往朝鲜、日本等国。
任务二 佛教
佛教在中国发展阶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此后的中国佛教,无论是在佛经的翻 译、佛教宗派的建立、佛学理论的创新,乃至寺僧的规模等方面,总体而言呈现出衰落 之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隋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时期的中国佛教进一步走向世俗化和 社会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说,宋元明 清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又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节日活动的开放,出家僧团的后继人的大规模培训,佛教经籍印刷发行业务的恢复等
等,所有这些说明在恢复和发扬优良传统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
任务二 佛教
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传统的经济和文化思想,特别是儒道释三
教彼此间关于教义的争执,深深地影响着佛教的兴衰演变。历史上最大的“会昌法难” 发生在唐武宗的会昌年间教学资源库
(二)公元6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
任务二 佛教
佛教在中国发展阶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它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佛教与中国
的政治关系越来越密切(或崇佛,或排佛),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也日益增多,
僧官制度开始出现;来华的外国僧人和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人越来越多;佛典的翻译也 最多,并形成了多种佛教师说,从而为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佛教很快在中国有了迅速的发展,隋唐时期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佛教在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PPT课件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PPT课件
从内容的角度看,道谛的要义在于道德变革,要求 道德自我完善;在于心灵宁静,追求安息的境界。 它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境界。
从方法的角度看,道谛强调培养信徒的坚定的信仰 和精勤的态度。并采用神秘的直观,以对治一切不 符合佛教的认识和思想,同时还十分重视调练心意, 以形成一种特异的心理状态。
“言下顿悟”,投合了庶族地主的口味。禅宗主张不读经、不礼
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来宣扬佛教的基本
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中国化的佛教开拓了新的领域。
从理论渊源来看,禅宗是对南朝道生的“涅槃佛性”学说的进一
步发挥。掸宗思想推源于唐初的弘忍(公元601-674)。弘忍的
弟子神秀和惠能,前者称为“北宗”,主张“渐悟”;后者称为
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无常、无我和涅槃
佛教 “三法印”说: “涅槃寂静”,指超脱生死轮回,进入熄灭 一切烦恼、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
诸行无常,指世界万有是变化无常的。 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 成,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一、佛学发展三阶段 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二、中国佛教——禅宗
“业”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 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是意业;后发之于 口,为口业;表现于行动,为身业。
佛教轮回说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在中国一般人心目中,业报轮回说成了佛教 的基本思想。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佛教给中国人心理以 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佛教这种轮回说,强调了个人言行的自我责 任,强调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客观上对人们的行 为有一定的劝戒和约束作用。
”(《中庸子传上》) 契嵩作《辅教篇》,宣扬‘首之有圣人焉,曰佛、
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在南北朝以后,佛教寺院逐渐形成相当独立的寺 院经济。寺院拥有大量土地财富,通过出租,经 营商业,发放高利,聚敛财富。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政策,对佛教给予 扶持,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隋文帝曾多次下诏在各 地兴建寺院、佛塔,招请和剃度僧侣,组织翻译佛 经。武则天在争夺政权中利用佛教达到舆论效果, 在她统治时期,全国兴修了大量寺院。
西晋末年,特别是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后, 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困苦,连生 命也时常受到威胁,因此容易接受佛教关 于彼岸世界的宣传。因此佛教在这个事情 发展很快,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五世 纪初,后秦王姚兴迎西域龟兹的著名僧人 鸠摩罗什到长安,译出佛经典月有35部300 卷之多。其中有对以后大乘各宗影响较大 的《法华经》)
隋唐时期,中国和亚洲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 交流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佛教外来,不仅印度、日 本等国的僧人来到中国,同时不是僧人到其他地方 求佛。
最有名的是玄奘,他在公元629年从长安出 发,途径中亚一些地方,最后到达印度。 他在那烂陀寺从戎贤学习法相唯识理论, 并周游印度。645年回国,共带回佛典650 部。回国后他翻译各种经典。他最有名的 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当 时印度、中亚等地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状况。
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并且 随着佛教的深入普及,出现许多以研究某一部分 佛典为中心的佛教学派。(南朝各统治者都崇信 佛教,其中梁武帝最突出。他曾自称是“三宝之 奴”,四次舍身寺院,由朝廷和群臣以巨额金钱 赎回,并亲自登台讲经。)
北魏文成帝和孝文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大同云 冈和洛阳龙门开凿佛教石窟,雕刻佛像、并资助 译经事业上。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一、西汉末佛教的传入

佛教知识ppt

佛教知识ppt

密宗:
(1) 密宗教义和修行方法;
(1) 四大部派的区别;
(1) 密宗修行的挑战和机遇。
天台:
(1) 天台起源和发展历史;
(1) 天台教义和经典;
(1) 天台与禅宗的关系。
佛教流派:南北传、净土、禅宗、密宗
、天台
Buddhist Sects: Southern Buddhism, Pure Land, Zen, Tantra, and Tiantai.
2. 八正道的内容:八正道包括正确看法、正确意图、正确说话、正确行为、正
确生计、正确精进、正确念与正确禅定。八正道是指导我们从现实世界的迷惑
与痛苦中脱离出来,成就内心的智慧与幸福的方法,是实践佛教教义的核心要
义之一。
VIEW MORE
佛教基础概念:三ic Concepts of Buddhism: Three Jewels, Four Noble Truths, Eightfold Path, Five Skandhas, Twelve
佛教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佛像雕塑、壁画、佛教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佛像雕塑是佛教艺术中最著名的形式之一,它代表了佛教中的各种神明。佛像雕塑的样式和表现方式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都有所不同。
壁画和佛教绘画也是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形式。壁画通常出现在佛教建筑物的内部,表现了佛教故事和神话,而佛教绘画则更注重精细的细
佛教实践:念佛、禅修、持咒、供养、布施
1. 念佛的内涵和方法:念佛是佛教修行中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其重点在于通过
默念佛号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超脱尘世的束缚。念佛有多种方法,如单点、连续、
调息等,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 禅修的意义和步骤:禅修是佛教修行中的另一种方法,其通过深入冥想来观照

佛教及其中国化

佛教及其中国化

佛祖释迦牟尼
梦象受孕
七步莲花
姨母抚育
出游感苦
夜别妻儿
夜渡凡尘
面壁静心
六年苦行
牧女献糜
树下静悟
大悟成佛
鹿苑传教
佛陀说法
双林灭度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 1、四谛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 苦谛:生、老、病、死、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五取蕴苦。 ❖ 集谛:讲招致人苦难的原因。 ❖ 灭谛:讲理想的无痛苦状态。 ❖ 道谛:讲实现佛教理想境界的手段和方法。 “五戒” :戒
五、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
1、在世界观上,佛教讲世事无常,万法如幻;儒家主张“天 不变,道亦不变”。
2、在人生观上,佛教讲人生充满痛苦;儒家主张乐观豁达、 积极进取的精神。
3、在道德理想上,佛教追求精神解脱,追求寂然不动;儒家 主张成圣成贤。
4、在行为规范上,古代印度宗教流行乞食制,儒家视为好逸 恶劳;出家弃俗与孝敬父母;不拜王者与忠君思想。
关羽为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
佛教常用的称谓、礼仪、佛事活 动和节日
(一)佛教常用的称谓主要有和尚、 僧人、法师、住持、居士等。
居士,指受过“三皈依”和“五戒”, 是在家佛教徒
(二)佛教常用礼仪
合十,又称合掌,即左右合掌, 表示由衷的敬意,它是佛教徒最为 普通常用的礼节。
顶礼,即五体投地,为佛教徒拜 佛最尊敬的礼节。
❖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8年。
❖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 1982年。
2、佛教的旗帜或佛教的胸间,往往 有万字符,表示吉祥万德之意。
3、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 意寓佛之法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中国四大宗教PPT课件

中国四大宗教PPT课件

3、普贤又译“遍吉”菩萨:其显著 特征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 象。人称“大行菩萨”。其道场 在今四川峨眉山。
4、地藏菩萨:人称“大愿菩萨”。 地藏菩萨的特征是一手持宝珠、 锡杖、剃法、园顶,身着袈裟的 比丘形象。
(三)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 的简称,是小乘 佛教所能达到的 最高果位,在大 乘佛教中低于佛 和菩萨,居第三 等。
与藏区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 方色彩的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西汉 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博 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 传入中国之始,史称“伊存授经”。
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的派 别A、译传阶段(西汉-魏晋南北朝时 期)
白马驮经
第二节 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 教,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 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 后世佛教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 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
2、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兰毗尼园、成 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世界闻名的佛祖四 大圣迹。
释 家 三 尊
东 方 三 圣
西 方 三 圣
3、三世佛(竖三世)
时间轮回流转而相继存在的三尊佛, 即中尊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过去 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 每经过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
4、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及文殊菩萨 和普贤菩萨的合称。
(二)菩萨
C、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
出现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该 阶段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
四、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四谛说”, 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大 真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 其成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 归宿和解 脱之路。 (一)苦谛 (二)集谛 集谛是对造成人生痛苦与烦恼的原因 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色宗、识含宗

即色之说:
认为色的存在不是依靠自己,因而是空,但 没有认识到色在本质上自体即空。持此说者主要 是支道林(314-366)

识含之说:

把世间事物比喻为梦中的“群有”,认为它 们为“识”所“含”,强调“心识为大梦之主”, 但未说认识本身(心识中国佛教思想史稿》
《中国天台宗通史》
尕藏才旦 《藏传佛教文化》


王森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第一节 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 教,是指在中国汉地用汉语传教的佛教体 系属于大乘佛教。公元1世纪,佛教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汉地)。在随后的十 多个世纪中,佛教克服了中印两国语言、 文化的差异,消弭了中国本土宗教的排斥,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派系。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朱世行

三国时人,汉地第一个受戒出家的比丘; 260年到古代西域的于阗求法,找到两万 五千颂的般若经原本,后由无罗叉和竺叔 兰译为汉文,即《放光般若经》。
竺法护


又称昙摩罗刹(梵 Dharmaraksa ,意 为法护),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 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具有 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 为了立志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 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 祖先月氏人,世居敦煌,当时印度佛 教中已出的大小乘经典基本都译;如 般若类的《光赞般若经》、宝积类经 中的《佛说遗日摩尼宝经》、华严类 经中的《渐备一切智德经》、法华类 经中的《正法华经》,大集类经中的 《大哀经》,阿含类经中的《圣法印 经》;他的翻译使中国人第一次了解 到相对系统化的佛教典籍。
专题三 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书目推荐:佛教史



吕澂:《印度佛教源 流略讲》《中国佛教 源流略讲》 圣严法师:《印度佛 教史》 汤用彤:《印度哲学 史略》(第五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 教史》、《隋唐佛教 史稿》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 (三卷)

二、东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有 重要发展,引进文献、 翻译、整理;在佛典解 说或佛教思想的理解上, 开始形成一些自己的特 点。 1、东晋时期(317-420年) 2、南北朝时期(420-589年)
1、东晋时期(317-420年)

北方出现十六国;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的 传播主要表现为: ①般若思想的传播 ②佛典的翻译 ③中国僧侣撰写佛教类论著
第一节 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一、初传时期的佛教 二、东晋南北朝佛教 三、隋唐五代佛教 四、宋代至近代佛教
一、初传时期的佛教



1、汉哀帝时期传入说: 《魏书· 释老志》:“汉哀帝元寿元年( 即公 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今中亚南 部)王伊存口授《浮屠经》。” 2、汉明帝时期传入说: 《后汉书》中记载汉明帝(永平七年,即公 元64年)夜梦金人飞天,后遣使入西域请回摄摩 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并带回佛像和经书,随即 在洛阳建立白马寺。佛经翻译:《四十二章经》; 类神仙方术;于长安洛阳徐州一带传播 3、佛像、佛寺和佛经 4、格义佛教
4、格义佛教


格义佛教时期:
西晋前的中国汉译佛典,主要由一些古代西域僧人译出, 这一时期,中国人对佛教的理解与印度佛教的本来面目 有很大差距,不少人是用原有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些观念 来比附说明佛教。但这些观念不能准确表达佛教中有关 思想的本来含义。 佛教在中国的最初传播之所以比较顺利,与佛教的某些 思想同中国原有传统文化的一些观念相似有关也与当时 许多佛教传播者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解释佛教有关。 (也与动荡的历史有关)这些解释尽管不很符合印度佛 教的本义,却使中国人对佛教开始感兴趣,形成新的信 众,进而使佛教在中国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本无宗:
认为“无在万化之前”,但又说“一切诸法, 本性空寂”。这种观念具有某些般若类性空理论 的特性,但其中的一些表述又有将“空”或“无” 实体化的倾向。持此论者或为道安(约312-385)

本无异宗:
认为“无从有出,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 这种观点明显将“无”本体化。持此说者为竺法 深(4世纪左右)
3、佛像、佛寺和佛经


佛像的出现与佛寺的出现紧密联系:
汉明帝时期: 东汉末三国时期:一定规模的正式建寺、铸佛像 (三国筰融)


早期汉译佛经者: 汉代:安世高(约2世纪)与支娄迦谶(约2世纪)
汉末三国:支谦(约3世纪)、康僧会(约3世纪)、朱世行
(203-282)
西晋(265-317年):竺法护、竺叔兰、无罗叉、 安法钦、聂承远、聂道真(均为2-4世纪人)
支谦


月氏国人,汉献帝时来中国,一 些重要大乘经典的较早翻译者, 《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 经》、《大明度无极经》等。 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深通梵典, 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谓。 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 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译经大 师。
康僧会


古代康居国人,247年到东吴 建业,译有《六度集经》; 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 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不仅精 通佛典,而且“天文图纬,多 所贯涉”。是继支谦之后在江 南传教的人

①般若思想的传播


西晋末东晋初“六家七宗”的出现,标志 着由中国特色的佛教般若学的形成。 六家七宗:当时中国产生的解释般若思想 的七个派别,“六家”指本无、即色、识 含、幻化、心无、缘会六派,“七宗”指 将“六家”中第一家再分为“本无”和 “本无异”两宗,合称“六家七宗”
本无宗和本无异宗
汉代西域
安世高:

古代安息国人,东汉桓帝建和 二年(148年)来到洛阳译经; 小乘经典为主,《四谛法》、 《转法轮经》、《阴持入经》、 《安般守意经》等,介绍印度 佛教基本观念,偏于直译;
安息(帕提亚帝国 )
支娄迦谶


古代月氏国人,东汉桓帝末年(167年) 到洛阳,最早将印度大乘佛教佛典译成汉 文,所译佛典比安世高影响大; 《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等佛典 对大乘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传播起了重 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