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吕氏春秋》中提出了一套知人识才的办法,主张对人才要进行全面考察,统称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一、八观六验(一)八观根据人所处位置来认知人。
1.通则观其所礼: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
即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
2.富则观其所养:富裕之时看其所养的门客宾客。
即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
3.听则观其所行:即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
4.止则观其所好:即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
5.习则观其所言:习是“亲信”的意思。
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6.穷则观其所不受:即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
7.贵则观其所进: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
8.贱则观其所不为:贫贱时看其是否不为非义之事,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二)六验依据人的情感来认识人。
1.喜之以验其守:使之“得意”是否“忘形”。
2.乐之以验其僻: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
3.怒之以验其节: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
4.惧之以验其持: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
5.哀之以验其人: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
6.苦之以验其志: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二、六戚四隐(一)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代表了人的家庭关系。
观察他的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也难以处好社会关系。
(二)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它们代表了人的社会联系。
观察他交什么的朋友,和邻里关系相处得怎样。
总之。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论人》)。
只有对人进行了全面、严格地考察,才能知人识才,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古人的识人智慧“八观”与“八验”
八观
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1)远使之以观其忠。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
(3)烦使之以观其能。领导不断地给下属压担子,看他的能力倾向。
(8)示以利以观其廉。给下属一点好处,看他是不是喜欢占便宜。
这十六条古人智慧,用在今天依然有其独特之处。
在用人识人方面,魏征给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建议:“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这个建议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看人识人的“八观”要诀。魏征的“六观”是“八观”的简化,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基本态度,就是看行为、看表现,通过行为和表现去推断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预测当事人的未来行动。
(4)猝问之以观其智。突然问下属一个问题,看他的反应速度、智谋、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工作能力。
(5)急与期以观其信。突然约会,看一个人的信誉。
(6)醉以把下属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看看他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
(7)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国学大师之识人法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孟子: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看到一个做猎头的朋友MSN签名用了《吕氏春秋》中“八观六验”的文字,相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更看重道德品行的考察,在她们看来…所有的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只有品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训的‟。
现将“八观六验”以及“六戚四隐”的原文及解释列下,共同学习:
八观:
通则观其所礼,如果他显达,就看他礼遇什么人;
贵则观其所进,如果他富有,就看他赡养什么人;
富则观其所养,如果他尊贵,就看他举荐什么人;
听则观其所行,如果他听言,就看他采纳什么意见;
止则观其所好,如果他闲居,就看他喜好什么;
习则观其所言,如果他学习,就看他说些什么;
穷则观其所不受,如果他困窘,就看他拒绝什么;
贱则观其所不为。
如果他贫贱,就看他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六验:
喜之以验其守,让他高兴,以检验其节操;
乐之以验其僻,使他快乐,以检验其有无邪念;
怒之以验其节,激他发怒,以检验其气度;
惧之以验其特,使他恐惧,以检验其有无卓异的品行;哀之以验其人,引他悲哀,以检验其仁爱之心;
苦之以验其志。
置他于困苦,以检验其意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六戚:
父、母、兄、弟、妻、子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妻子、儿女四隐:
交友、故旧、邑里、门郭朋友、故旧、乡亲、邻居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
这八观六验之法是古代贤人用来评价人的标准,汉武大帝刘彻十分认可此法。
用这样的方法人的诚实、虚伪、贪婪、卑鄙、善良、邪恶都能一一明察。
在现在的社会里这也不失为是评价别人的一种标准,只是我们要加上现代的意义罢了。
八观六验
吕氏识才“八观”“六验”秦相吕不韦在其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的《论人》一篇中提出了“外则用八观六验”的识才方法。
(1)八观。
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
通则观其所礼。
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即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
富则观其所养。
富裕之时看其所养的门人宾客,即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
听则观其所行。
即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
止则观其所好。
即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
习则观其所言。
习是“亲信”的意思。
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穷则观其所不受。
即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
贵则观其所进。
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
贱则观其所不为。
贫贱时看其是否不为非义之事,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2)六验。
六验,也就是依据人的情感来识才。
喜之以验其守:使之“得意”是否“忘形”。
乐之以验其僻: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
怒之以验其节: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
惧之以验其持: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
哀之以验其人: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
苦之以验其志: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诸葛亮识才七法被民间传说神化了的智慧化身,在识别人才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总结出了识才七法,今天读来,仍闪烁着智慧火花,为今天的人才工作者输送智慧源泉。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一个人是非的判断,能了解一个人的志向、价值观。
因为许多是非问题根本没对错,角度不同答案也不一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志向就有什么样的答案。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他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把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在开怀畅饮的场合,看他的自制能力和醉酒以后所显示的本色。
八观六验识人法——吕不韦的识人术
八观六验识人法——吕不韦的识人术八观六验是《吕氏春秋》中提出的一套鉴定人品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教你怎样才能慧眼识人。
《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
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八观1. 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 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
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 富则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哪。
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 听则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 止则观其所好。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 习则观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
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7. 穷则观其所不受。
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 贱则观其所不为。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六验1 喜之以验其守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
2 乐之以验其僻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3 怒之以验其节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4 惧之以验其持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5 哀之以验其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6 苦之以验其志。
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吕不韦在他的著作《吕氏春秋》里,提出了这套鉴定人物的方法,称为“八观六验”,他本人就是按照这个方法成就的伟业。
文/爱小六整理。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短短几句,阅人识人,直指人心!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短短几句,阅人识人,直指人心!《吕氏春秋·论人》中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八观: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如果显达了,看他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待人,是否依然温和有礼,尊重规则。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暴发户”,他们很有钱,但是却没有教养。
一个人如果很轻易就被环境影响了,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在还不够坚定,品行还不够稳重。
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如果地位提高了,那就看他推荐哪些人。
一个人推荐什么人,重用什么人,就代表了他自己是什么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你能走多远,就看你与谁同行。
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
说的都是虚的,做的才是实的。
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成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听则观其所行听一个人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不怕说,就怕说了做不到。
从行动上看一个人,远比从语言上看一个人要简单的多。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一个人夸夸其谈而无所作为,最好敬而远之。
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
了解一个人,直接看这个人喜欢什么,爱好有哪些就可以了!因为喜欢就意味着投入时间和精力。
我们看书、养花、遛弯,这些点点滴滴的时间,构成了人这一生全部的过往。
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要轻易相信。
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
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人都有面具,但时间一长,脾气秉性,都显露无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
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的时候,会不会贪小便宜。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
《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含义八观的意思: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是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识人的智慧善于识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古人云: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就我个人认为.只有一流的人。
才能看一流的人才。
二流的人,才识二流的货色。
一流之人也有不同的类型。
道不同不足相为谋。
也不能识别他人是一流之才。
古人中,诸葛亮有七句话。
印象很深:“问之以是非,面观其志;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孔子也有三句奇绝话:“观其所由,察其所举,视其所安”。
或曰: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总之方法千万条,都需要个人细心去品味。
刘邵的《人物志》有八观之说,也值得一读。
不过看人其实不能有教条。
因为有些人深藏不露,不是眼力所能及,想想略有所得。
不喜欢骑摩托车比我快的女子,但极欣赏骑自行车比我快的人。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古人教我们如何识别身边之人
“⼋观六验,六戚四隐”:古⼈教我们如何识别⾝边之⼈俗话说:知⼈知⾯不知⼼。
我们都希望⾃⼰有识⼈之明,能够看清⾝边之⼈的真实⾯⽬、贤愚不肖。
不仅可以避免在⽣活中吃亏上当,感情上受伤害,财物上受损失;还可以结交贵⼈贤⼈,良朋挚友、合作伙伴,实现开挂⼈⽣。
知⼈知⾯不知⼼读⼼术、⾏为⼼理学、看相算命⼘卦摸⾻……,诸多识⼈术⾥,有⼀种⽅法叫做“⼋观六验,六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戚四隐”法,最早出现于《吕⽒春秋》,原⽂是这样的: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苦之以验其志。
何谓六戚?⽗、母、兄、弟、妻、⼦。
何謂四隐?交友、故旧、⾢⾥、门郭。
内则⽤六戚四隐,外则⽤⼋观六验,⼈之情伪、贪鄙、美恶⽆所失也。
短短⼀百多字,字⾯意思⼤概学完⾼中语⽂的⼈基本都能理解个七七⼋⼋。
如何才能作为识⼈术来运⽤,却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很多书籍⽂章将这段话翻译成“顺利的⼈看他如何如何,富贵的⼈看他如何如何,贫穷的⼈看他如何如何……” ,陷⼊了望⽂⽣义的坑,这会误导我们,把本来⾼明的识⼈⽅法解读成了⼀种似是⽽⾮的平庸之说,当然也⽆法教会我们如何真正看清⼀个⼈的真⾯⽬。
⾄于⾥⾯最关键的“通、礼、贵、进、富、养……”等词究竟应该作何解释,如果我们不加以推敲琢磨,尽量准确把握其涵义,再好的⽅法也会失去其作⽤,被我们弃之如敝屐。
读书不求甚解,不如不读⼀,识⼈⾮⼀朝⼀⽇之事,欲速则不达。
古语云“⽇久见⼈⼼,路遥知马⼒”,想要看清楚⼀个⼈并⾮易事。
可我们在⽇常⽣活中却常常背道⽽驰,单凭⼀时⼀事、⼀⾔⼀⾏就去判断⼀个⼈,什么“⼀见钟情”“第⼀印象”,有时甚⾄听别⼈的⼏句话就断定⼀个⼈的⼼性,这是很要不得的。
古⼈常说“听其所⾔,观其所⾏,察其所安”,不仅要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观察他的价值取向。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X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X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那么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策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响,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吕氏春秋》六验:读懂这六个识人之术,识尽天下英才
《吕⽒春秋》六验:读懂这六个识⼈之术,识尽天下英才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政治家、思想家。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春秋》。
有⼋览、六论、⼗⼆纪共20余万⾔,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字者赏千⾦。
此为“⼀字千⾦”。
之前讲解了《吕⽒春秋》识⼈⼋观,今天讲解分享“六验之法”,所谓六验,便是以六种不同⽅式检验出⼈的真实性情才能。
喜之以验其守让他得意,检验他是否会得意忘形。
⼀个⼈在获得成功,正值得意之时,若还能保持谦卑勤恳,才是有能⼒,若是如范进中举⼀般,注定格局太⼩,不堪⼤⽤。
乐之以验其僻让他⾼兴,检验他的癖性喜好,看其是否会玩物丧志,是否在欣喜⾼兴的时候操守不保,露出本性。
⼀个⼈往往在其最喜好的事情上⾯放松警惕,这时候便可见其真性情。
怒之以验其节让他发怒,检验他是否会失去理智,⽆法控制。
⼀个⼈如果在怒⽕冲天的时候能够⾃我克制,及时理解冷静下来,⼀定不简单。
惧之以验其持让他恐惧,检验他是否会坚持信念,保持勇⽓,能够继续勇往直前。
⼀个胆怯的⼈不⾜以获得成功,只有坚守信念的⼈,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哀之以验其⼈让他失败,检验他是否会因此怨天尤⼈、失去⽃志。
⼈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能够成功或是已经成功的⼈,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总结原因、迎难⽽上才是成功的标志。
苦之以验其志让他处于困难艰苦的环境下,检验他是否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奋发图强的志向。
艰苦的环境能够使⼈崩溃放弃,同样也能让⼈成长磨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只有经得起艰苦,才能受得起富贵。
这六验不仅能够检验别⼈,同样也能检验⾃⼰。
成功和失败⼀定有背后的规律,⽽这六验必是不可缺少的⼀环。
【闻尘杂说】诸⼦百家,三教九流。
带你探寻中国古代各个学说的思想与魅⼒。
《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识人法,帮你看透人心
《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识人法,帮你看透人心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生在世,最难看透的就是人心。
有时候表面对我们很好的人,背地里却给你下刀子;有时候表面对我们很苛刻的人,其实在私下里却处处维护我们,什么样的人可以深交,什么样的人该敬而远之,真的很难分辨。
幸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吕氏春秋.人论》里的“八观六验”,就非常经典,今天和大家分享学习一下:八观一,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在平日里,条件不好或者说处于逆境的时候,一般都会老老实实,待人接物都会客客气气,很有礼貌,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太多选择所致。
当他一帆风顺事业有成的时候,如果还能保持以往的待人风范,有礼有节,那就是值得信赖的;如果大改以前的作风,变得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这就是小人了。
二,贵则观其所进。
当他有了地位后,看看他推荐和任用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在和什么人交往。
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他结交的这些朋友身上,还有他提拔的下属身上,就可以大致看出他是一个什么人了。
三,富则观其所养。
人在穷困的时候,因受条件所限,不得不过节俭的生活,没有办法。
当一个人富有了,他的品性就容易暴露出来了,那就是看看他怎么样花钱了,这些钱是用来供个人花天酒地?还是用来积德行善帮助穷人?还是当个守财奴?他的人品就一览无余了。
四,听则观其所行。
做人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他说的再好,做不到也是白搭。
所以看一个人,不能光听他嘴上说的,还有仔细观察他日常的行为,他是不是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只会耍嘴皮子,光说不练,那就不足以信赖了。
五,止则观其所好。
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做了些什么,还要看看他平时都做些什么,有什么爱好,因为表面上的斯文,很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他平时是喜欢读书写字,助人为乐,还是喜欢吃喝嫖赌呢?这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最容易看出他的心性。
六,习则观其所言。
人们刚接触的时候,一般都是说些客套话,不会表露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足采信。
帝王观人术
君主观察人臣之道要外考八观六验内审六戚四隐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
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
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
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八观:(1)“通则观其所礼” 如果他显达,就看他礼遇些什么人。
(2)“贵则观其所进” 如果他尊贵,就看他举荐什么人。
作为领导是用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呢?(3)“富则观其所养” 如果他富贵,要看他用钱财结交什么人。
(4)“听则观其所行” 听了他说的话后还要看他如何去做。
不仅要说的好听,而且要言行一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5)“止则观其所好” 闲暇之时看他追求什么。
通过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可以看出一个人是追求享乐还是追求奉献,是低级趣味还是情操高尚。
(6)“习则观其所言” 这里的习,是近习(亲信)的意思。
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或者亲信,要看他是出好主意还是馊主意。
(7)“穷则观其所不受” 穷困之时看他是否能够拒绝不义之财。
正如孟子所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 (8)“贱则观其所不为” 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六验:(1)“喜之以验其守” 让他欢喜,看他是否不变操守。
(2)“乐之以验其僻” 让他高兴,看他是否有不良僻好,也就是看他是否得意忘形。
(3)“怒之以验其节” 引他发怒,看看他的控制力;现在一些主考官故意说一些难听的话来考验应聘者,就是对这一验的具体应用。
(4)“惧之以验其持” 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
(5)“哀之以验其人” 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
(6)“苦之以验其志” 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百年《吕氏春秋》“八观六验、六戚四隐”析探
079刘震寰一、绪论古往今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无不需要贤才以兴旺发展。
《毛诗序》中讲道:“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论语》亦云:“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由此可知,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人才非常重要,因此对人才的辨别就显得更为慎重和重要。
在《吕氏春秋·慎行论》中记载:“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
”人们往往被事物中那些相似的东西所迷惑,难以分辨。
比如亡国之臣看起来好像很忠诚,博闻辩言而通达一切,实际带给国家的却是巨大灾难。
白居易曾在《放言五首》第三首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汉书》记载,王莽当时“爵位益尊,节操愈谦”,看起来非常像忠臣,然后就是这样一位时人心中的贤才,最后却代汉自立。
可见如何识别真正的贤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鉴于此,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知人、观人的方法,据《礼记·文王官人篇》记载,周文王当初已使用了“六征观人法”。
此后在吕不韦带头编纂的《吕氏春秋·季春纪》中也叙述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方法。
孔子亦曾讲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刘宝楠关于这一句写道:“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
”若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方法与孔子所提的“视、观、察”的浅深次第相结合可知,二者大致是统一的。
八观以“视”为主,进一步六验以“观”为主,最后则是“察”的阶段,以六戚四隐判定一个人的内心。
本文将由外而内,从视、观、察三个阶段分析探讨“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这一识人方法。
二、八法以视《吕氏春秋·季春纪 》里写道:“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八观六验
八观六验
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
《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
翻译:
八观的意思是:
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内容;当一个人无事可做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是: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吕氏春秋》,看人识人的“8观”和“8验”
在用人识人方面,魏征给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建议:“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
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这个建议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看人识人的“八观”要诀。
魏征的“六观”是“八观”的简化,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基本态度,就是看行为、看表现,通过行为和表现去推断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预测当事人的未来行动。
8观: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
《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1)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
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
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
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7)穷则观其所不受。
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八观”中至少占六条,才能算本质好;战五条算及格;五条以下就太可怕了,不能考虑。
8验:《庄子》里也提出了一个看人模型,叫“八验”。
其内容包括:(1)远使之以观其忠。
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
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
古人的识人智慧(八观八验)
古人的识人智慧:“八观”与“八验”在用人识人方面,魏征给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建议:“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
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这个建议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看人识人的“八观”要诀。
魏征的“六观”是“八观”的简化,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基本态度,就是看行为、看表现,通过行为和表现去推断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预测当事人的未来行动。
八观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
《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
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
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
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7)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八观”中至少占六条,才能算本质好;战五条算及格;五条以下就太可怕了,不能考虑。
八验《庄子》里也提出了一个看人模型,叫“八验”。
其内容包括:(1)远使之以观其忠: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吕氏春秋》“八观六验”识人术见于书中“季春纪第三·论人”,原文是:“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是古人总结的一套识人术,我们不妨来看看:八观:1、通则观其所礼“通”指处境顺利。
当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要看他礼遇哪些人,是否和以前一样谦虚有礼、待人温和、遵守规则?若还礼贤下士、尊老爱幼、贫贱同仁、尊重并敬畏规则、不为利益出卖朋友、低调随和,那么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反之,不可深交。
2、贵则观其所进“贵”指显贵,地位。
“进”是推荐的意思。
这是说,当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力,他所提拔的,都是与自己利益同谋之人。
而另一些人,只要是对事业,对社会有贡献,都会用心栽培,不为一时的利益与人同流合污。
3、富则观其所养“富”指财富,这里说的是,当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有的人有钱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每天毫无追求,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而有人有钱了,选择捐给学校、贫困地区、或者穷苦病人,钱是用来行善和实现社会责任感的工具。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说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说好听话很容易,但会付诸行动并认真落实的人极少。
说一是一,说到做到。
才是值得交往的君子。
5、止则观其所好“止”代表闲时,通过一个人的业余爱好,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
有人爱喝茶,有人爱醉酒,有人爱上网,有人爱金钱,有人爱知识,有人爱美食,有人爱权力,有人爱旅游……。
大千世界,花花奇观,用来打发业余时间的方法何止千百。
看一个人业余的时候喜欢把精力投入到什么上头去,就能窥见他心之所向。
6、习则观其所言“习”作“习惯”解释,当一个人习惯与你相处的时候,就会逐渐显示出他最真实的面貌与想法。
《吕氏春秋》季春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春纪原文及翻译原文:【季春】一曰: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
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
天子焉始乘舟。
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田猎罼弋,罝罘罗网,喂兽之药,无出九门。
”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
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具栚曲{豦}筐。
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
禁妇女无观,省妇使,劝蚕事。
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堕。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於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
牺牲驹犊,举书其数。
国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
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尽数】二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
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
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
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观六验、七问八法、五法八验、六戚四隐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 )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诸葛亮心书七问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4、司马光《资治通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为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
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
6、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八观:(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 )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 )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 )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
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
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
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
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吕氏春秋八观六验1、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
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
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
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7、穷则观其所不受。
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1、喜则以验其守,让人高兴来检验他的操守;2、乐之以验其僻,让人愉快来检验他是否邪僻;3、怒之以验其节,让人发怒来检验他的节制能力;4、惧之以验其持,让人害怕来检验他是否保持气节;5、哀之以验其人,让人悲哀来检验他是否有仁爱之心;6、苦之以验其志。
让人痛苦来检验他是否意志坚强。
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7、“八验”---庄子1、远使之以观其忠。
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
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
让下属明白,跟领导的关系再好,该尊敬还要尊敬,工作还要做到位。
下属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3、烦使之以观其能。
领导不断地给下属压担子,看他的能力倾向。
作为员工应该记住,领导在提拔你之前,一定会不断给你加压这时候你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能做的就做,做不到的,要如实跟领导说。
领导是故意让你做不到,看看你做不到时是不是主动说。
你明明做不到还承诺,说明你虚伪。
第二,如果你做不了,要当面跟领导说,我做不了这么多。
不能当面跟领导说“好,好,好”背后发牢骚,你这叫“两面三刀”。
所以当领导反复给你压担子时,能做几件是几件,实在做不完的,要坦荡跟领导说“我能力有限,做不完”,而且永远不要发牢骚。
4、猝然问焉以观其智。
突然问下属一个问题,看他的反应速度、智谋、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工作能力。
突然发问,下属没有时间准备,依此来看这个人的水平。
5、急与之期以观其信。
突然约会,看一个人的信誉。
突然的约会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你在约定的时间根本到不了还爽快地答应人家,说明你信誉不好。
6、醉之以酒以观其性。
一个人喝醉之后,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如果醉酒之后的行为跟清醒时差别很大,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性格扭曲、心理阴暗,比较可怕,不能用。
7、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把下属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看看他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
8示之以利以观其廉。
给下属一点好处,看他是不是喜欢占便宜。
&六韬选将识人八法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
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9、战国时李构的“识人五法”。
第一,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 反之,则不可重用;第四,窘视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 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第五,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则不可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