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TT-SOP
正常质控(混合)血浆时间:11~17秒;
重复性: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CV)≤5%;
瓶间差:瓶间相对极差≤6%。
【检验方法】
凝固法
【检验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
【检验试剂】
测定时的各组成成分
TT试剂: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TT缓冲液: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版序:2015-5
页码:第2页,共2页
【所需仪器及材料】
仪器:血凝仪、台式离心机;
材料:TT试剂、TT缓冲液;
质控血浆;
试剂准备:TT试剂用规定体积的TT缓冲液复溶。
【检验标本】
类型:血浆
稳定性:﹣80℃保存,不宜超过30天。﹣20℃保存,不宜超过14天。2~8℃保存,不宜超过6小时。22~24℃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
检验室
文件编号:
TT-SOP-01-01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版序:2015-5
页码:第1页,共2页
【检验目的】
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测定,该实验系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检验摘要】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肝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病(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血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注意:
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不宜使用普通玻璃器,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凝血TT
修改纪录:1目的本操作书的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3定义凝血酶时间(TT)是一个快速而简易地评价纤维蛋白形成的试验,因子X III 缺乏时,TT保持正常。
当PT,APTT延长,不能解释结果时,在进行其他试验之前,应先测定TT,再做其他确诊测试。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4.1测定原理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被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2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减少和FDP的增多,可作为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筛选试验。
延长: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如DIC继发纤溶亢进、溶拴治疗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无纤维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等。
异常FDP(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5实验室条件5.1实验场所中心实验室临检室5.2温湿度要求室温:15-30℃湿度:20-80%6标本要求6.1标本种类6.1.1标本种类血浆6.1.2标本量最适量:3ml最小量:2ml分析量:200ul不适标本的处理: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 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NCCLSH3-A3,H21-A21标准)6.1.4采集条件采集时间: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拒收标准:采血量不足、严重乳糜血、抗凝不充分、严重乳糜血、抗凝剂有误等采集部位:静脉采血。
6.2使用条件6.2.1保存条件---标本血浆在20℃保存8小时,如果采用肝素治疗,标本保存2小时。
* 不要将血浆置于2 - 8℃保存。
6.2.2保存事项必须及时检验,放置过久可影响检验结果。
6.2.3保存天数:1天6.2.4保存场所:临检室6.2.5特殊容器:无6.2.6预防措施标本为可感染性标本,应注意人员及环境的防护,防护措施请使用眼镜,口罩,手套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血液的凝血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凝血过程示意图凝血四项包括PT、APTT、TT、FIB。
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术前准备,抗凝剂的用量观察,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及疗效评估。
一、凝血酶原时间(PT)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与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V、VII、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1、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酶原及有关凝血因子生长障碍。
③维生素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维生素K,当维生素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可见于阻塞性黄疸。
④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2、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DIC早期、心梗、脑血栓等。
3、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INR目标值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作用,能加速X因子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时间。
APTT时间是检查内原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IX、XI 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检测凝血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与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与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血因子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如甲、乙血友病,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
PT_APTT_TT
2.凝血酶时间延长也可见于肝素增多 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3.凝血酶时间缩短极为罕见,主要见 于某些异常蛋白血症或巨球蛋白血症 时,此外,较多的是技术原因,如标 本在4℃环境中放置过久,组织液混入 血浆等。
【评价】 1.用凝血酶时间检测了解纤维蛋白 原含量和凝血作用有时也会出现误差。 如低Fg可造成凝血酶时间延长,过高 Fg因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交联也会造成 类似结果;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 既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系统有无异常的最常用的筛检试验。 血凝仪测定APTT,其测定速度和结果 的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试管法,并 易于标准化。
血浆凝血酶时间 (TT)
【原理】 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 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为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 TT主要用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减 少或抗凝物质的增多。
【操作】 试管法 1.硅化试管或塑料管中加入 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静 脉采血1.8ml加入上管中,充分混匀, 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 2.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健康人 混合冻干血浆和待测血浆,置37℃水 浴中预温5min。
3.取试管1支,加入健康人混合冻干血 浆0.1ml,37℃水浴预温30s,再加入 预温的25mmol/L氯化钙凝血活酶溶 液0.2ml,混匀,开动秒表计时。
【评价】 试管法为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的手工方法之一,其准确度比仪器法 差,但多次重复测定也可得到较准确 的结果。仪器法测定由半自动或全自 动血凝仪完成,全自动血凝仪的准确 性和精密度高。不同仪器及试剂测定 同一血浆,其PT也有一定差异,但 INR应一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
2.过多的FDP造成的凝固时间延长, 可用鱼精蛋白来纠正;类肝素增多, 则可用爬虫酶时间测定在正常范围 来证实。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凝血功能是人体中止出血并保持血液流动平衡的重要过程,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外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肝功能和检测抗凝剂的疗效。
INR是PT的一种标准化方法,用于解决不同试剂盒之间的差异性,常用于评估使用华法林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一种测量内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方法,可用于检测肝功能、观察抗凝剂治疗效果、评估家族性抗凝因子缺乏或异常等。
同时APTT也常用于筛查血液病、DIC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凝血酶时间(TT):TT是一种测量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合成功能、检测肝病、抗凝药物疗效以及凝血酶和抗凝剂的活性等。
4. 凝血酶原活性(FII)和纤维蛋白原活性(Fbg):FII活性是测量凝血酶原浓度和活性的方法,可用于检测凝血酶原缺乏或异常和肝病。
Fbg活性是测量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活性的方法,用于评估血栓病变、DIC和肝功能等。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的溶解性产物,其产生与纤维蛋白的降解和溶解有关。
检测D-二聚体可用于判断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等血管壁损伤状态。
6.凝集试验: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红细胞凝集功能、血液抗凝状态和抗凝因子缺乏等,常见的凝集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CH50)、血小板抗丝裂原试验(PFA-100)和钠离子浓度测定等。
7.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测定是一种测量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缺乏/异常和判断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8.血小板功能测试:血小板功能测试可用于评估血小板-血管壁相互作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颗粒等功能。
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测试有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术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一、测定原理:1、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蛋白原变位纤维蛋白。
当待检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是,凝血酶时间延长。
二、标本要求: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充分混匀。
10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100ul血浆三、试剂: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THROMBIN®2、保存条件:2-8℃3、使用条件:使用前干粉与稀释液混匀,放入搅拌珠,以保持试剂为混悬液,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特定位置。
四、仪器和材料:1、STA全自动血凝仪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五、标准和质控:1、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2-8℃。
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即可使用,试剂开启后在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六、操作程序: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特定孔(带搅拌珠混匀功能)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根据每批试剂的标准曲线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则仪器会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
吸样针加100ul血浆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 TT试剂并开始计时。
秒数计算均由仪器根据曲线自动完成换算。
4、传送并核收结果。
5、注意事项:a、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b、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14-21秒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华法令抗凝观察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华法令抗凝观察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华法令抗凝观察指标是指用于观察华法令抗凝药物治疗效果的一系列指标。
华法令是一种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症的治疗中。
准确观察并评估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随着华法令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抗凝观察指标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抗凝血酶(anti-Xa)活性等。
PT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测指标,用于评估华法令对凝血酶原的抑制效果。
通过测量患者的PT值,并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患者的抗凝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INR是一种标准化的PT值,它可以解决不同实验室测试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使血液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INR值是判断患者抗凝治疗是否达标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APTT是一种测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指标,它的变化可以反映华法令对内源性凝血通路的影响。
通过监测APTT值的变化,可以了解华法令的抗凝作用是否正常进行。
TT是一种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的指标,它主要用于观察华法令对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影响。
通过检测TT值的改变,可以判断华法令对血浆外源性凝血酶的抑制效果。
抗凝血酶(anti-Xa)活性是一种直接测定华法令抗凝效果的指标,它可以准确反映华法令对Xa因子的抑制效果。
通过测量患者的anti-Xa活性,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华法令的抗凝效果。
因此,对于华法令抗凝治疗来说,准确观察和评估抗凝观察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将有助于医生调整患者的华法令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会有更多更准确的抗凝观察指标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华法令抗凝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凝血四项参数
凝血四项参数
凝血四项参数通常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凝血障碍或血液高凝状态。
1.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指在体外加入标准化的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PT 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减少、肝衰竭、维生素K 缺乏等;PT 缩短可能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如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性疾病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指在体外加入标准化的激活剂和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APTT 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减少、肝素治疗等;APTT 缩短可能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如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性疾病等。
3. 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它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FIB 升高可能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性疾病等;FIB 降低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肝衰竭等。
4. **凝血酶时间(TT)**:是指在体外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TT 延长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异常、肝素治疗等;TT 缩短可能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如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性疾病等。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1. 实验原理凝固法确定量的血浆样本(100μl),加入凝血酶时间(TT)反应试剂(50μl)经过一定时间(3min)加湿后,采用波长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时间。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每瓶5ml(用配套稀释液溶解)共5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7天。
6.2 Dade Ci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
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xx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xx公司7.3 仪器型号:xx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凝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以及检测凝血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凝血常规可以分析和评估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活性水平,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出血倾向。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凝血常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衡量外源凝血系统的功能,对于评估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激活状况非常重要。
PT主要用于检测肝脏疾病、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维生素K缺乏、肿瘤和静脉血栓等病理情况。
INR是一种标准化的PT值,常用于国际间的诊断和治疗准则,如学术机构推荐的抗凝治疗指南。
INR大于1.5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而INR大于3可能表示严重凝血障碍。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内源凝血系统的功能,主要应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和合成。
APTT处于正常范围时,表示患者的内源凝血系统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而APT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功能异常或使用了影响凝血的药物等。
3.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重要凝血因子,参与形成纤维蛋白聚集体,起到止血作用。
FIB水平的异常可以提示纤维蛋白聚集体形成和稳定性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缺乏或纤维蛋白聚集体不稳定,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凝血异常。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体内最重要的止血成分,主要通过粘附在血管壁的损伤处以及聚集形成血小板栓来维持血管的完整性。
PLT的测量能够帮助评估患者的止血功能和血小板生成情况。
PLT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PLT过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血浆中凝血酶形成和止血作用的指标之一、TT的延长可能表示凝血酶生成和功能异常,如可能存在凝血酶因子缺乏或异常。
以上仅是凝血常规中的数个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凝血参数和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抗凝血因子、溶血试验等在特定情况下也有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是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有无异常的筛检指标之一。
2、TT 延长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或功能异常以及血液中存在相关的抗凝物质(肝素、类肝素等)。
二、实验原理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是凝血的共同途径。
在37℃条件下,在待检乏血小板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化”凝血酶后直接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 TT。
三、检测方法(一)试剂1、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
2、凝血酶溶液:可将浓凝血酶液加生理盐水直至正常人对照血浆的凝固时间为16~18秒。
3、健康人对照血浆。
(二)器材离心机、37℃水浴箱、微量加样器、注射器、试管、秒表或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等。
(三)操作1、试管法①标本采集和处理常规静脉采血1.8ml加人含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的试管中,充分混匀,3000r/min离心20分钟,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②预温将正常对照血浆和待测血浆0.1ml分别加人试管中,放置37℃水浴预温5分钟。
③测定试管中分别加入0.1ml凝血酶溶液,立刻混并启动秒表计时。
④观察计时在明亮处观察试管内液体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动减慢或出现混浊时,停止计时,记录凝固时间。
重复测定2~3次取平均值作为正常对照TT值。
⑤采用同样方法测定受检血浆的TT值。
2、血凝仪法: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参考区间16~18 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由于试剂中凝血酶浓度不同,其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因此每个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五、注意事项1、标本需用枸橼酸钠抗凝, 肝素或 EDTA抗凝血浆不宜作本试验。
2、采血后宜在1小时内完成检测,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3小时,4℃下保存不超过4小时。
3、已稀释好的凝血酶溶液要尽快使用,若置于4℃下须在3天内使用。
4、TT测定时,所加入血浆的凝血酶试剂的浓度对其结果影响极大,将对照血浆的TT值调在16~18秒,再测标本较为合适。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出凝血4.1凝血酶时间(TT)测定(第四版)出凝血4.2原理: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出凝血4.3标本处理: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
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
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
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4.4 试剂:TT试剂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德灵Test Thrombin Reagent试剂(试剂盒代号OWHM13)。
内含凝血酶测定试剂冻干品:标准浓度的牛凝血酶,牛白蛋白;凝血酶测定试剂缓冲液(25mmol/l,PH7.4)。
按要求的量用缓冲液溶解小瓶中的试剂,测试之前必须将试剂溶解液预温到37℃。
复溶的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后室温平衡15min后上机分析。
出凝血4.5 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出凝血4.6 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4.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
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4.6.2检查消耗品: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
(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
医学检验 APTT、TT、PT、分别是用什么检测的_
医学检验 APTT、TT、PT、分别是用什么检测的?近几年,我国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以及检验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以及预测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发展状况。
与血常规检查比较,凝血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被广泛用于临床。
但大部分人群并不了解APTT、TT、PT的测定原理及意义,尤其是不知道APTT、TT、PT是用什么检测的。
为此,我们结合部分专家的观点、看法,针对APTT、TT、PT的原理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1、APTT、TT、PT的测定原理1.1APTTAPTT,中文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一般情况下是在37℃条件下,将受检者的血标本中加入APTT试剂、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的过程。
该项指标普遍用于诊断内源、共同凝血途径中遗传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以及评估肝素抗凝治疗,同时对除了Ⅶ因子之外的全部凝血因子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当然了,也可以解释为试剂中有磷脂但没有组织因子。
APTT试验的开展期间,先准备硅酸盐、高岭土、硅藻土等血浆接触表面激活剂,将其加在血浆中,然后继续添加稀释磷脂、钙剂,完成所有操作后开始计时,当见到血凝块形成,即可停止计时。
1.2TT采集血标本,确定一定量后,加入凝血酶时间反应试剂,共50μl,经过加温处理3分钟后,选择使用波长660nm光照射样本,通过观察、测定散射光光强度,判断凝血期间的血浆混浊度,再通过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凝血酶时间。
1.3PTPT,中文全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在受检者血标本中加入组织因子、钙离子,促使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化,然后观察血浆凝固时间即可。
注意的是,在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中,组织因子的使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目前,该项指标在外源凝血系统中已成为一项灵敏度较高的指标。
目前,针对APTT、TT、PT的监测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例如手工法、半自动、全自动,但这些方法的施行需要配合当下条件才行。
为此,结合部分专家提出的部分内容,学习一下APTT、TT、PT是如何检测的。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①高FIB血症; ②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
五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g/L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 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 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 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 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 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 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四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11-18秒
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 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 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①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 肝素、肾病)以及AT-Ⅲ显著提高;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 溶期); 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④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⑤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⑥尿毒症。
七、血浆D-二聚体
正常参考值:0-0.8mg/L
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针对的重 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 是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指标,也用于监 测溶栓治疗。
增加:
①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②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时血浆D-D显著升 高;
③溶栓治疗后。
八 、标本的采集、制备、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注意事项
PT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 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 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 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 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PT、APTT、TT、Fg检测及临床应用
PT、APTT、TT、Fg检测及临床应用作者:张春雨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充分离心后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g。
结果经检测发现PT、APTT、TT、Fg能反映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疾病。
结论 PT、APTT、TT、Fg检测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药物监测。
【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临床应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检测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不仅是术前患者必须做的常规检测项目,也用于指导人工瓣膜和心肌梗死、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应用抗凝剂的使用剂量及凝血系统疾病(如甲、乙型血友病等)的诊断指标。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1~6月住院患者凝血四项测定标本共计4865份,其中PT 异常的标本36份,检出率0.74%;APTT异常的标本28份,检出率0.58%;TT异常的标本8份,检出率0.16%;Fg异常标本19份检出率0.39%。
1. 2 仪器与试剂仪器: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mex CA--500型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凝试剂。
1. 3 方法使用1:9枸橼酸钠抗凝试管,采取静脉血1.8 ml (对于标本量不足和溶血、脂血的标本需要重新采集,以免影响结果),充分离心后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
PT、APTT标本原则上是要即采即送,从采血到实验完成一般不超过4 h,室温摆放过久,会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结果延长[1]。
2 检测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 1 PT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 1. 1 原理在待检测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激活因子Ⅹ成为Ⅹa,后者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
凝血四项(PT、APTT、FIB、TT)操作规程目录
凝血四项(PT、APTT FIB、TT)操作规程目录1.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2.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3. 纤维蛋白原(FIB)测定4. 血酶时间(TT)测定测定原理: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激活因子X成为Xa,后者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试剂主要组成成分:1. PT试剂:10瓶(内含脑粉提取物、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本批试剂国际敏感指数ISI值:见瓶标2. PT缓冲液:1瓶(内含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不可互换操作步骤1. 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试剂加入2.0ml缓冲液轻摇溶解。
2. 半自动血凝仪测定取待测血浆(正常质控血清或正常混合血浆)0.1ml , 37C孵育3分钟,加入37C预温PT试剂0.2ml,记录凝固时间,即为PT值。
3. 数据处理待测血浆PT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正常质控(混合)血浆P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PTR SI参考值10〜14秒以PTR表示:0.95 〜1.24 ;以INR 表示:0.94 〜1.30临床意义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PT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也可作为外源性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同时,也可用于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控。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n、v、%、x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 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启试剂于2〜8 C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试剂复溶后于2〜8 C可保存7天。
试剂保存应防止冷冻。
编写: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年月日测定原理:待测血浆加入部分凝血活酶溶液,在Ca+ +参与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比对判断标准
凝血比对判断标准
凝血比对判断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1.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比值范围为。
2. 凝血酶时间(TT):正常参考值在14-21秒,被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相比正常对照延长超过3秒即为异常,可能出现肝素增多或者类肝素凝血物质存在,例如肝病、肾病等,低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例如原发性纤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在2-4g/L。
4. D2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的重要指标,是胶原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正常参考值在0-1mg/L。
5.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为9~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即有临床意义。
低凝时延长超过正常对照4秒以上有意义。
6.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为32-43秒,比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低凝状态时,APTT超过正常高限2秒以上,方有意义。
7. 血小板(PLT):正常值为(100~300)×10^9个/L,低于
30×10^9/L时可能有出血倾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常平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DGCPH-CL-SOP-06-04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
版序:2005-1
页码:第2页,共2页
[质量控制]
1,每天同步进行三种质控物检测,以控制室内检测质量,及时发现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
2,参加室间质评工作,以使结果与全国水平一致。
(2),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标本采集与处理]
用血凝试验专用1:9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轻摇抗凝。3000r/m离心10min,获乏血小板血浆。
[质量控制品]
STA血凝质控物两种。
[操作步骤]
(一),手工操作:
1.在试管内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2ml,然后加入待检者(或正常对照) 1.8ml,混匀,高速离心,分离血浆。
东莞常平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DGCPH-CL-SOP-06-05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
版序:2005-1
页码:第1页,共2页
[检测原理]
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当待检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时,凝血酶时间延长。
[试剂和仪器]
1,试剂:
凝血酶溶液。
2,仪器:
(1),秒表,塑料试管,塑料注射器。
2.取小试管1支,加入待测血浆0.1ml,37℃预温5min,再加入凝血酶溶液0.1ml,立即开启秒表,不断轻轻倾斜试管,记录至液体停止流动所需要的时间。重复以上操作2--3次,取平均值,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3.同时按上法测定正常对照。
(二),全自动分析仪:
1,标本编号后,放在分析仪样品架上。
2,编入样品编号,须检项目及其它。
3,每批统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
[参考范围]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者为异常。
[临床意义]
1.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及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2.凝血酶时间缩短常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