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二、填空题(30分)1、2、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三、四、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20多家。
() C.①C.③14时起,启用8)B.人D.人﹚C.唯物论与辩证法D.主观与客观10.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联系 B.孤立C.发展 D.矛盾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4.如今,在大小饭店里,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 B.互惠互利 C.冷漠 D.主动热情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17.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A.顺境和逆境B.前进新与曲折性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18.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19.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中职哲学与人生中期测试题(附答案)

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之欧阳计创编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 )3、哲学的主题是人。
( ×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 ×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 ×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 ×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答案

13春机械班《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 )的区别。
5、()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2)()8、()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要求和设想。
二、单选题1、“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B、联动思维C、原点思维D、逆向思维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6、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追求自由D、社会关系的总和三、多选题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B、客观性C、重复性D、普遍性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D、具有主观性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B、有超越性C、有阶段性D、有客观性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解析卷)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哲学与人生》(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一点哲学、懂一些哲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绝对有益无害,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①对哲学掌握的深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解析】①④:学一点哲学、懂一些哲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绝对有益无害,该观点看到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承认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①④正确。
②:对哲学掌握的深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的说法夸大了哲学对人生的作用,②排除。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内涵的。
这句话反映了()A.哲学产生于认识和解释世界B.哲学的进步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答案】D【解析】AD: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内涵的,体现了哲学与实践的关系,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产生于认识和解释世界,A错误,D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哲学的起源问题,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排除。
C: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错误。
故本题选D。
3.人工智能前景广阔,但目前发展面临许多瓶颈。
人工智能的范式融合对哲学认识论提出了新的需要:对不同的认识论流派进行“异中求同”的整合,尤其是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具身认知的整合上需要有新的突破。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酒泉工贸中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本试卷适用于电工部10高考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 、物质和意识B 、有神论和无神论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 、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 、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 、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 、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 、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 、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3.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A.别人的想法B.客观实际C.父母的要求D.自身的幻想5.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D.能动地消灭规律6.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A.唇亡齿寒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刻舟求剑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9.“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体现的思想是()。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欧阳歌谷(2021.02.01)(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6 .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 “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 “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 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 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 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 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 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 .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 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 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 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 .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这说明()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A.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 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 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 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 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D. 人类活动 3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 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 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 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A .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9.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C.唯物论与辩证法D.10. 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 .联系B.孤立C11. 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 A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人可以任意改变和消除自然规律 .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主观与客观 ).发展 D .矛盾)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4 •“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 .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A . —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C.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种说法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500强的企业有2014•如今,在大小饭店里,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 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5. “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 .适度B .互惠互利 ) .冷漠 D .主动热情 16.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班级:学号:成绩:题目一二三总分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DBDDAAA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稳定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A、理论B、金钱C、信念D、行动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P22、运动:P133、规律:P144、自觉能动性:P254、联系P365、发展:P476、新事物:P477、旧事物:P47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本质是__________,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中主张物质是本原的是__________。
答案:唯物主义3. 世界是可知的,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可知论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唯物史观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_________。
答案:生产力7. 人生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答案:人生目的、人生价值8. 价值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9.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__________。
答案:美好追求10.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__________、坚定性和动力性。
答案:稳定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哲学是关于方法的学问。
()答案:错误1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错误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正确1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15. 人生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
()16. 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答案:正确17. 理想是现实的可能性,但不是现实的反映。
()答案:错误18.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盲目性。
()答案:错误19.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答案:正确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最新《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doc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位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酒泉工贸中专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10 高考班⋯本卷适用于工部⋯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题得分⋯⋯⋯⋯一、(每小 2 分, 50 分)答卷人⋯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得分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C、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不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内⋯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B )线⋯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封⋯⋯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密⋯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验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 考试时间:90分钟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 .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 .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 .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
二、填空题(30分)
1、
2、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
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三、
四、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10、真相和假象都是客观的现象。
五、
六、多选题(20分)
1、关于“人之初,性本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 )A人有趋善、向善之心B这句话是孟子说的
C人的本性是善良的D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2、人生条件的选择性,意味着个人的人生选择只能根据(AB )
A客观实际B自身实际
C随心所欲D无所作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时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4、关于自觉能动性说法正确的是(ACD )
A人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B动物也有自觉能动性
C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人的目的的变化
D创造出许许多多世界本没有的东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联系是普遍的
B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出来
C事物的联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多是主观的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点(AB )
A事物处于永恒发展过程中
B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C用静止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ACD )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B是否成熟完善
C有没有远大的生命力
D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8、关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B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顺境与逆境是人生发展中的两种机遇
9、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AB )
A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把握适度原则
C判断一个事物是处在量变状态,还是处在质变状态,关键要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多是错误的
10、解决矛盾重要的是(BCD )
A外部条件
B改变内因
C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D改变、创造外部条件
七、
八、简答题(40分)
1、
2、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从起源上看,意识起源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并经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逐步形成。
(2)。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只能来自客观存在的事物。
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会有对客观事物的意识。
3、
4、在发挥自觉能动性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1).实现自我发展需要能动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明确发展方向。
同时,分析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尊重客观现实。
(2)。
实现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说,需要能动的改造世界。
人通过行动创造自我,创造自己的人生。
(3)。
实现自我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以积极、主动和进取的态度去适应实践的发展,以足够的自信、智慧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逆境或困境。
3、“逆境用来磨炼意志,顺境用来发展事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顺境与逆境?
(1)。
身处顺境之中不要因幸运而故步自封,放慢自己行进的步伐,相反要加快步伐,向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奋力前进。
真正的强者能够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否则,顺境有可能转变为逆境。
(2)。
与顺境相比,逆境不利于个人的才能较快发展。
同样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但是,逆境可以磨砺意志、陶冶品格,在逆境中总结经验,积极改造条件,创造条件,就会改变自己的处境,由逆境转变为顺境,终将成功。
4、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够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的发展的基本趋势,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暂时平衡的状态。
(2)。
问题在于,矛盾的同一性不是凝固不变、无条件存在的,矛盾的斗争性迟早要打破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从而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总之,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