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_张崇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也; 贫贱
挑战 的 事 , 往 往 被 称 作“ 把 天 捅 了 一 个 窟 窿 ”; 而 要
凡庸者, 引絙进絙人也。
维护 和 挽 救 政 权 之 危 亡 者 , 则 被 称 作“ 补 天 ”。“ 补 说女娲所造之人有穷富之分, 自然是后人的附会之
天”不成, 又被称作“回天无力”。这种“补”的意识, 说, 决不是原始人的观念中所能有的。如剔除这一
识女性文化的源头及其演变, 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东汉王逸注:
其三, 女娲补天神话还反映了古人的灵石崇拜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 一日七十化, 其
观念, 是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女娲炼五色石以
体如此, 谁所制匠而图之乎?
补天, 既是由天上的彩霞而引发的一种美丽想象, 女娲创造了人类, 而她的形体又是谁制造的? 屈原
女娲神话是先秦神话的重要代表。如同许多先 秦神话一样, 这一神话也与历史传说及民间风俗紧 密结合, 因而它又有着丰厚的文化蕴涵。透过女娲 神话, 我们可以窥见远古历史及文化的某些方面, 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演变也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 传 说 中 的 女 娲 , 其 主 要 功 绩 有 补 天 、造 人 及 为 高禖、作笙簧、继伏羲为帝诸事。我们先看有关补天 的文献记载:
然, 女娲时代的人们还不能明了形成这一地形特征 为建设美好居住环境而具有的创造精神, 也已成为
的原因, 于是他们便创造了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的 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后世出现的“精卫填海”精神、
神话, 以图对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 鲧 禹 治 水 ”精 神 、“ 愚 公 移 山 ”精 神 , 都 与“ 女 娲 补
“泰山石敢当”和“石大夫”的民间信仰, 便是远古灵 “娲, 古之神圣女, 化万物者也。”
石崇拜的余绪。而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神话,
在今天看来, 所谓女性化生人类之说, 实为知
应是中国人石崇拜观念的最早体现。
其母而不知其父时代人类生育观念的一种反映; 至
其四, 女娲补天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处世方 于女娲“一日七十化”, 则更是对女性生殖能力的高
有神十人, 名曰女娲之肠, 化为神, 处
易》中, 便多处充满着尊坤意识。《老子》中的“雌守”
栗广之野, 横道而处。
观念, 也是尊坤意识的体现。而女娲补天神话作为 这是说栗广之野有十个神人, 他们都是女娲之肠所
对女性力量与智慧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示, 对于我们认 化生的。《楚辞·天问》亦云:“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 ”
收稿日期: 2007- 09- 28 作者简介: 张崇琛( 1943—) , 男, 山东诸城人,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研究。
11
第 13 卷第 1 期( 2008)
张崇琛: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Vol.13 No.1( 2008)
代的西北居民, 其足迹所至, 已经达于东南了。当 神, 不怕困难并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以及
都无不与此有关。
想, 并塑造出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来。至于造
最后, 女娲补天本身所体现出的拼搏奋斗精 人用的是黄土, 当与我们民族的肤色跟黄土的颜色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13 卷第 1 期( 2008)
Vol.13 No.1( 2008)
相近有关。况且, 其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制造陶器, 而 泥土既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器皿, 自然也可以捏成 人的形状, 这便引发了女娲抟黄土造人的联想。由 此也可以看出, 女娲神话最早应是起源于西北黄土 高原的。
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期。其时, 不但领导氏族
再来看看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其说最早见于
公社的是女性, 而且整个社会中都弥漫着对女性的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大荒西经》和《楚辞·天
敬仰与崇拜。直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建立, 女性的这 问》中。《大荒西经》云:
种特殊影响也仍然存在。例如, 殷周之际出现的《周
石) 。故在古人的心目中, 石头是万能的, 即所谓“灵 育”解( 依袁珂说, 见袁著《古神话选释·女娲》) , 意思
石”。因之, 女娲所用以补天的材料, 也便舍石而莫 是 说 女 娲 一 天 即 孕 育 人 类 多 次 。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取了。这种对石崇拜的观念一直延续于后世, 所谓 上, 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卷十二) 也解释道:
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演变, 即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抟黄土做人再到男女共同生人的过
程。女娲死后又成为最早的高禖之神( 俗称送子娘娘) , 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关键词: 女娲神话; 文化蕴涵; 深远影响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9020( 2008) 01- 011- 04
在 中国人 的 内 心 深 处 常 常 是 根 深 蒂 固 的 , 甚 至“ 以 点, 则女娲造人神话所反映的仍是母系氏族时期以
复古为革新”、通过注释经书以阐述自己思想的学 女性为中心的血统关系。其时子女皆随母居, 人们
术传统, 以及中国人的勤俭观念, 与人为善的品德, 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 于是便产生了女神造人的幻
受。而中国人所补之“天”, 也由女娲时代的自然之 《风俗通义》说:
天, 进一步演化为有意志的天, 以及与民生密切相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
关 的物质条件 , 所 谓“ 民 以 食 为 天 ”者 便 是 。 再 后 ,
土作人。剧务, 力不暇供, 乃引绳絙于泥
“天”又与皇权和政权联系在一起, 凡做了向统治者
第 13 卷第 1 期( 2008)
Vol.13 No.1( 2008)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张崇琛
(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
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 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
芦 是 完 全 可 以 理 解 的 。 但 洪 水 背 景 下 的 伏 羲 、女 娲 生人神话已是再造人类, 而不是原始人了, 这与前述的 生人神话又有所不同。从年代上说, 也要更晚了。
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搏黄土做人, 再到男女共同 生人, 这便是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转变, 而女娲造人神话向我们所提供的, 恰恰是这一演变 的具体过程。
儒书言“: 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 不胜, 怒而触不周之山, 使天柱折, 地维绝。女娲销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 足西北, 故日月移焉; 地不足东南, 故百川注 焉。”此久远之文, 世间是之言也。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亦有类似的说法:
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 以强霸而不 王, 以水乘木, 乃与祝融战, 不胜而怒, 乃 头触不周山, 崩, 天柱折, 地维缺。女娲乃 炼五色石以补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聚芦 灰以止滔水, 以济冀州, 于是地平天成, 不 改旧物。 两说皆以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造成天崩地缺, 然后 女 娲 起 而 炼 石 补 天 。 而《列 子·汤 问》则 认 为 女 娲 补 天在前, 共工触山在后:
同时也是基于对石的崇拜。古人最早居于山洞, 故 不解, 故而进行发问。王逸没有回答屈原的提问, 却
对石头充满了感情。他们不但借助烧热的石头以取 又提出了女娲“一日七十化”的问题。这里的“化”当
暖 并 烤 熟 食 物 , 而 且 也 用 石 头 治 病 ( 即 所 谓 的 砭 与《大荒西经》“化为神”之“化”同义, 作“化生”、“孕
天地亦物也, 物有不足, 故昔者女娲 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 断鳌之足以立四 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 周之山, 折天柱, 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 日 月星辰就焉; 地不满东南, 故百川水潦归 焉。 尽管诸书对女娲补天背景的述说不尽相同, 然对女 娲补天之事都持肯定的意见。由今观之, 女娲补天 之事虽是出于古人的想象, 但透过这一神话, 却可 以令我们窥见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远古社会的 真面目。 其一, 女娲神话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中华 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所谓“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 南 ”, 正 是 对 中 华 大 地 西 北 高 、东 南 低 的 形 象 写 照 。 这样的地理认识应是基于古人的亲自考察。女娲神 话源于西北, 其产生的时代为原始社会。而身居西 北高原的人们当时即已知道中国东南部地形特征, 这不能不令今天的人们感到惊讶。这说明, 原始时
其二, 女娲补天神话也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中 天”精神一脉相承。而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种精神,
女性的崇高地位。“补天”是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而 才战胜了自然界的一切困难和异族的入侵, 从而自
这一工程的实施者竟然是一位女性, 这不能不说是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女性力量与智慧的赞美。一般认为, 原始神话产

之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 民族的融合, 以及伏羲 神话的进一步流行, 女娲造人神话又被与伏羲联系 在一起, 从而产生了女娲与伏羲兄妹为婚以繁衍人 类的传说。东汉武梁祠画像中的伏羲、女娲, 便是人 首蛇身作交尾状。而唐代李冗的《独异志》( 卷三) 更 对此进行了形象的描绘:
昔宇宙初开之时, 有女娲兄妹二人, 在昆仑山, 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 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 咒曰: “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 而烟悉合; 若不, 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乃结草 为扇, 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扉, 象其事也。 所谓“ 人 首 蛇 身 ”, 当 是 暗 示 伏 羲 、女 娲 同 属 于 古 时 的蛇图腾部落, 亦即风姓。风字从虫凡声, 虫即蛇。 而“ 兄 妹 交 尾 ”则 反 映 了 伏 羲 、女 娲 时 代 的 婚 制 尚 属 血族婚。血族婚又称族内婚, 是在血缘氏族内部排 除了父母辈和子女间的婚配, 只允许同辈男女间互 相占有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制在人类历史上是确曾 存在的, 在中国则大约开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 石器时代初期, 并一直延续有数千年之久。除伏羲、 女娲的婚配 外, 晋 干 宝《搜 神 记》所 说 的“ 槃 瓠 产 六 男六女中, 槃瓠死后, 自相配合, 同为夫妻”的现象, 也 属 血 缘 婚 制 。 而 由 女 娲 独 立 造 人 到 女 娲 、伏 羲 共 同生人, 这不但昭示着中国古代由女性生人到男女 共同生人观念的转变, 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社会由母 系氏族时期向父系氏族时期的过渡。到了五帝时 期, 当中国已完全进入父系社会阶段后, 则生人的 观念又有了新的转变, 并被蒙上了男性权威的色 彩, 即由男女共同生人变为男性独立生人,“鲧腹生 禹 ”便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例 证 。 后 世 的 所 谓“ 产 翁 制 ”也 是承此而来。 再 后 , 伏 羲 、女 娲 生 人 的 传 说 又 与 洪 水 故 事 发 生了联系。据说在一场洪水过后, 人类灭绝, 世间只 遗伏羲、女娲二人, 于是他们便结为夫妻, 继续繁衍 人类。这类的故事无论在西北还是西南都有流传, 且多半 以 葫 芦 为 依 托 , 即 伏 羲 、女 娲 兄 妹 是 躲 于 大 葫芦之中然后才得以不死的。葫芦既是食品和济水 之具, 又是女性身体与生殖器( 即子宫) 以及生殖能 力( 多子) 的象 征 , 伏 羲 、女 娲 生 人 神 话 之 借 助 于 葫
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人遇事喜欢修补、完善, 度赞颂了。
即所谓“成人之美”; 而不喜欢破坏, 即所谓“成人之
除 化 生 、孕 育 说 外 , 有 关 女 娲 造 人 神 话 更 为 流
恶 ”。 所 谓“ 不 破 不 立 ”, 并 不 为 大 多 数 中 国 人 所 接 行的说法则是“抟黄土作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天不兼 覆, 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 息。猛兽食颛民, 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 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 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 四 极正, 淫水涸, 冀州平, 狡虫死, 颛民生。
— ——《淮南子·览冥训》 这是说, 远古之时, 天塌地陷, 正是有了女娲这位女 英雄的出现, 才得以补苍天, 止洪水, 杀猛兽, 从而 使民众安生。为何会出现天塌地陷, 而导致女娲补 天呢? 《论衡·谈天》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