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37)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劈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若将固定点c向左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则止状态A.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C.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减小2.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在小滑块A上放一小物3.将一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上放一小滑块A,如图甲体B,物体B始终与A保持相对静止如图乙;或在小滑块A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如图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速下滑,加物体B后将加速下滑B.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速下滑,加力F后将加速下滑C.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加物体B后加速度将增大D.若甲图中A可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加力F后加速度将增大4.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A.mg tanθB.2tanmgθC.tanmgθD.2mg tan θ5.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弹簧的原长为122I I+B.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C.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FI I-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

2019年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37-远距离输电(精讲)(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37-远距离输电(精讲)(含解析)

一、远距离输电1.输电过程,如图所示。

2.输电导线上的能量损失:主要是由输电线的电阻发热产生的,表达式为Q =I 2Rt 。

(1)减少输电电能损失的两种方法 ①理论依据:P 损=I 2R .②减小输电线的电阻:根据电阻定律R =ρlS ,要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在保证输电距离情况下,可采用减小材料的电阻率、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等方法。

③减小输电导线中电流: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 =UI ,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电压。

(2)输电线路功率损失的计算方法① P 损=P -P ′,P 为输送的功率,P ′为用户所得功率。

②P 损=I 2线R 线,I 线为输电线路上的电流,R 线为线路电阻。

③P 损=ΔU 2R 线,ΔU 为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R 线为线路电阻。

④P 损=ΔUI 线,ΔU 为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I 线为输电线路上的电流。

3.电压损失: (1)ΔU =U -U ′; (2)ΔU =IR 。

4.功率损失: (1)ΔP =P -P ′; (2)ΔP =I 2R =(UP)2R 。

5.输送电流: (1)I =PU ;(2)I =U -U ′R。

【题1】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常州常发集团向灾区人民捐赠一批柴油发电机,该发电机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表所示,现在用一台该型号的柴油发电机给灾民临时安置区供电,如图所示。

发电机到安置区的距离是400 m ,输电线路中的火线和零线均为GBCZ60型单股铜导线,该型号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2.5×10-4Ω,安置区家用电器的总功率为44 kW ,当这些额定电压为220V 的家用电器都正常工作时A .输电线路中的电流为20 AB .发电机的实际输出电压为300 VC .在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8 kWD .如果该柴油发电机发的电是正弦式交变电流,则其输出电压最大值是300 V 【答案】C【题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某发电厂采用升压变压器向某一特定用户供电,用户通过降压变压器用电,若发电厂输出电压为U 1,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 ,在某一时段用户需求的电功率为P 0,用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U 2.在满足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P 20RU 22B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P 20RU 21C .若要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可以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D .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会降低输电的效率 【答案】C【解析】设发电厂输出功率为P ,则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ΔP =P -P 0,ΔP =I 2R =P 2RU 21,A 、B 选项错误;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可以减小导线上电流,故可以减小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C 项正确;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则发电厂输出的总功率减小,故可提高输电的效率,D 项错误。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考点精讲1.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转化: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转移: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2.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流程典例精讲例题1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

当物体到达B点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的距离AD=3m。

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sin37°=0.6,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思路分析】(1)物体从开始位置A 点运动到最后D 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ΔE k +ΔE p =21mv 20+mgl AD sin37° ① 物体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Q =F f x ① 其中x 为物体运动的路程,即x =5.4m ① F f =μmg cos37°①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 =Q①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μ≈0.52。

(2)由A 到C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ΔE k =21mv 20 ① 重力势能减少ΔE p ′=mgl AC sin37° ① 摩擦生热Q ′=F f l AC =μmg cos37°l AC①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ΔE pm =ΔE k +ΔE p ′-Q ′①联立⑥⑦⑧⑨解得ΔE pm ≈24.46J 。

【答案】(1)0.52 (2)24.46J【规律总结】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 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高考物理热点快速突破必考部分专题恒定电流

高考物理热点快速突破必考部分专题恒定电流

专题09 恒定电流【高考命题热点】主要考查电学实验,即以测电阻、描绘小灯泡伏安特线曲线、测定电阻丝电阻率、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及电表改装、多用电表用法为基础的探究实验或设计型实验。

【知识清单】1. 电流: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即tqI =(定义式,I 与t q 、无关,仅是一 种测量工具,q :在时间t 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 :时间)。

2. 串、并联电路规律电路类型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关系 n U U U U +++=...21 n U U U ===...21 电流关系 n I I I ===...21 n I I I I +++= (21)电阻关系n R R R R +++= (21)nR R R R 1...11121+++= 21R R 、并联时总电阻2121R R R R R +=,当21R R =时总电阻2221RR R ==3. 纯电阻电路:t RU Rt I UIt Pt W Q R U R I UI P 22;======== 4. 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R U RUI I U R ===、或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 Ir U U E +=+=外内E :电源电动势,电源能给电路提供的最大电压;内U :内电压;U U 、外: 外电压或路端电压(除内阻两端的内电压外的电压);I :干路电流;r :电源内阻。

5. 几个功率①电源总功率:内出总P P r I UI EI P +=+==2②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出总内P P r I P -==2 ③电源输出功率:UI r I EI P P P =-=-=2内总出设电源内阻为r ,外电路总电阻为R ,则:r Rr R E R Rrr R E R r R E R I P 4)(4)()(2222222+-=+-=+==出 所以当r 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即r E P 42m=出 电源效率EU EI UI P P ===总出η6.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限流式和分压式。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

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典例1】 如图所示,ABCD 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 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 相切的圆弧,BC 是水平的,其宽度d =0.50 m ,盆边缘的高度为h =0.30 m ,在A 处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

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

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 点的距离为( )A .0.50 mB .0.25 mC .0.10 mD .0【典例2】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滑块与挡板P 的距离为x 0,滑块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 )A.1μ⎝ ⎛⎭⎪⎫v 022g cos θ+x 0tan θ B.1μ⎝ ⎛⎭⎪⎫v 022g sin θ+x 0tan θC.2μ⎝ ⎛⎭⎪⎫v 022g cos θ+x 0tan θ D.1μ⎝ ⎛⎭⎪⎫v 022g cos θ+x 0cot θ【典例3】在某游乐闯关节目中,选手需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两位同学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

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 =60 kg 的质点,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53°,绳的悬挂点O 距水面的高度为H =3 m 。

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

(1)求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2)若绳长l =2 m ,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水中。

设水对选手的平均浮力F 1=800 N ,平均阻力F 2=700 N ,求选手落入水中的深度d ;(3)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甲同学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乙同学却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37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 物理精练37

1.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

如关系式IR U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 (伏)与A (安)和Ω(欧)的乘积等效。

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 (秒)、N (牛)、J (焦)、W (瓦)、C (库)、F (法)、A (安)、Ω(欧)和T (特),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 (伏)等效的是( )A .C J /和C N /B .FC /和s m T /2⋅C .A W /和s m T C /⋅⋅D .Ω⋅W 和m A T ⋅⋅2. 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江苏城市案例馆中穹形门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

如图1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个重物G 。

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 点,另一端从B 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不变C 、先变小后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3. 近年来有一种测g 值的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 、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 )A .22218H T T - B.22214H T T - C.()2218H T T - D.()2214H T T - 4. 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

假设:深太空中有一颗外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外星球的同步卫星周期一定小于地球同步卫星周期B .某物体在该外星球表面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表面上所受重力的8倍C .该外星球上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D .绕该外星球的人造卫星和以相同轨道半径绕地球的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相同5.2011年1月11日12时50分,歼20在成都实现首飞,历时l8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摩擦力做功与能量的关系滑块模型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摩擦力做功与能量的关系滑块模型

摩擦力做功与能量的关系滑块模型【典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8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左端施加F=12 N的水平推力,当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0=1.5 m/s时,在其右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木板足够长,取g=10 m/s2。

求:(1)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时,木板对铁块以及铁块对木板所做的功;(2)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时,木板和铁块之间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典例2】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 kg的长木板。

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 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求:(1)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要使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木板长度的最小值。

【跟踪短训】1. (多选)如图,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

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f,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x。

此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 f)(L+x)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 f x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 f(L+x)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2. (多选) 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5甲所示,一个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由木板左端向右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2025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课7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2025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课7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2.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 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
(1)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5
考点一 考点二 限时规范训练
例 1 学校科技小组成员参加了过山车游戏项目后,为了研究过山 车运动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P为弹性发 射装置,AB为倾角θ=37°的倾斜轨道,BC为水平轨道,C′、C等高但略 有错开,可认为CDC′为竖直圆轨道。CE为足够长倾斜轨道,各段轨道均 平滑连接。以A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 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弹射装置P的位置可在坐标平面内任意调节, 使水平弹出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总能无碰撞的从A点进入轨道。已知滑块 质量为m=20 g,圆轨道半径R=0.2 m,轨道AB长xAB=1 m,BC长xBC= 0.4 m,AB、BC段动摩擦因数μ=0.5,其余各段轨道均光滑,sin 37°= 0.6,cos 37°=0.8,g取10 m/s2。
(1)由平抛规律 vAsin 37°=gt x1=vAcos 37°·t y1=12gt2 解得 x1=1.2 m ,y1=0.45 m 可见坐标为(1.2 m,0.45 m)。
考点一 考点二 限时规范训练
9
考点一 考点二 限时规范训练
(2)滑块在 A 点时 vA=cosv307°=5 m/s 从 A 到 C,由动能定理得 (mgsin 37°-μmgcos 37°)xAB-μmgxBC=12mvC2-12mvA2 在 C 点 FNC-mg=mvRC2 联立解得 FNC=2.7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压力大小为 2.7 N。

2021届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突破训练:曲线运动 (解析版)

2021届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专题突破训练:曲线运动 (解析版)

曲线运动1.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助滑后,获得一速度从A 点水平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落在B 点,已知该运动员在A 点沿水平方向飞出的速度v 0=15m/s ,斜坡倾角为53°,斜坡可看成一斜面。

(g 取10m/s 2,sin530.8︒=sin53°=0.8,cos530.6︒=co853°=0.6)(1)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 ;(2)A 、B 间的距离。

2.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平行导轨一端架着一根质量m =1kg 的金属棒ab ,导轨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该装置放在高h =0.2 m 的绝缘垫块上。

当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时,接通电源,金属棒ab 会被平抛到距导轨右端水平距离s =1m 处,试求接通电源后安培力对金属棒做的功(g 取10 m/s 2)。

3.设一个质量M =50 kg 的跳台花样滑雪运动员(可看成质点),从静止开始沿斜面雪道从A 点滑下,沿切线从B 点进入半径R =15m 的光滑竖直冰面圆轨道BPC ,通过轨道最高点C 水平飞出,经t =2s 落到斜面雪道上的D 点,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不计空气阻力,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0,cos37°=0.80)。

试求:(1)运动员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 C;(2)运动员在圆轨道最低点受到轨道支持力的大小F N。

4.如图所示,长度为L=0.4m的轻绳,系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的质量为m=0.5kg,小球半径不计,g取10m/s2,求:(1)小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m/s时,绳的拉力大小。

5.跳台滑雪是一种勇敢者的滑雪运动,运动员穿专用滑雪板,在滑雪道上获得一定速度后从跳台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

现有某运动员从跳台a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在斜坡b处着陆,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专题突破【“三大观点”解答力学综合问题】

高考物理专题突破【“三大观点”解答力学综合问题】

械能守恒.
(4)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第 2 维度:“滑块—平板”模型 (1)“滑块”问题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之一,由于滑块与平板之间常存在一对相 互作用的摩擦力,这对摩擦力使滑块、平板的动量发生变化,也使它们的动能发生改变, 但若将两者视为系统,则这对摩擦力是系统的内力,它不影响系统的总动量,但克服摩 擦力做功,使系统机械能损失,所以解决“滑块”问题常用到动量守恒定律. (2)解决“滑块”问题时一般要根据题意画出情景示意图,有助于分析物理过程,也 有助于找出物理量尤其是位移之间的关系.
考点一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
多维探究
1.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
动力学观点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可解决匀变速运动问题
能量观点
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可解决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动量观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等,可解决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2.动量观点和能Βιβλιοθήκη 观点的比较 (1)研究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
第 3 维度:子弹与木块模型 (1)当子弹和木块的速度相等时木块的速度最大,两者的相对位移(子弹射入木块的 深度)取得极值. (2)系统的动量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 统机械能的减少,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由 ΔEk=m+MM Ek0 可 以看出,子弹的质量越小,木块的质量越大,动能损失越多. (3)根据能量守恒,系统损失的动能等于系统其他形式能的增加. (4)解决该类问题,既可以从动量、能量两方面解题,也可以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借助 图象求解.
相同点 (2)研究过程都是某一运动过程 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还可以写出分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
不同点 恒定律都是标量表达式,绝无分量表达式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专题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专题诠释】1.水平传送带模型2.倾斜传送带模型【高考领航】【2019·全国卷Ⅲ】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 .木板的质量为1 kgB .2~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 .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答案】 AB【解析】 木板和实验台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题图b 知,2 s 后木板滑动,物块和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 摩=0.2 N 。

由题图c 知,2~4 s 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1=0.42m/s 2=0.2 m/s 2,撤去外力F 后的加速度大小a 2=0.4-0.21m/s 2=0.2 m/s 2,设木板质量为m ,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2~4 s 内:F -F 摩=ma 1,4 s 以后:F 摩=ma 2,解得m =1 kg ,F =0.4 N ,A 、B 正确。

0~2 s 内,木板静止,F =f ,由题图b 知,F 是均匀增加的,C 错误。

因物块质量不可求,故由F 摩=μm 物g 可知动摩擦因数不可求,D 错误。

【技巧方法】1. 涉及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时抓住两个时刻(1)初始时刻,比较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关系,判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性质与方向,进而判断物块开始阶段的运动性质。

(2)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刻,再次判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性质与方向,进而判断下阶段物块的运动性质。

2. 涉及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时注意一个问题:要判断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块有没有完成整个运动过程。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1.(2021福建泉州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建筑工地上的打桩过程可简化为重锤从空中某一固定高度由静止释放,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碰撞,并以共同速度下降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则()A.重锤质量越大,撞预制桩前瞬间的速度越大B.重锤质量越大,预制桩被撞后瞬间的速度越大C.碰撞过程中,重锤和预制桩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D.整个过程中,重锤和预制桩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2021福建高三二模)如图所示,A车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向右运动距离l后与静止的B 车发生正碰,碰后两车一起运动距离l后停下。

已知两车质量均为m,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碰撞时间极短,则()A.两车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kglB.两车碰撞前瞬间A车的速度大小为√2kglC.A车初速度大小为√10kglD.两车碰撞过程中的动能损失为4kmgl3.(2021辽宁丹东高三一模)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某运动员(视为质点)从雪坡上先后以v0和2v0沿水平方向飞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从飞出到落到雪坡上的整个过程中()A.空中飞行的时间相同B.落在雪坡上的位置相同C.动量的变化量之比为1∶2D.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1∶24.(多选)(2021辽宁大连高三一模)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木块,高速飞行的子弹水平穿过木块,若子弹穿过木块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则()A.若木块固定,则子弹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冲量为零B.若木块不固定,则子弹减小的动能大于木块增加的动能C.不论木块是否固定,两种情况下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的冲量大小相等D.不论木块是否固定,两种情况下子弹与木块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相等5.(多选)(2021河南洛阳高三二模)如图所示,质量均为2 kg的三个物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中物块B的右侧固定一轻弹簧,物块A与弹簧接触但不连接。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追及相遇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追及相遇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追及相遇问题一、单选题1. ( 2分) (2020高一上·开封期中)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8 m,物体A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v B=8m/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A. 8sB. 6sC. 4sD. 2s2. ( 2分) (2020高一上·鞍山期中)如图所示的位置—时间图象,分别表示同一直线公路上的两辆汽车a、b的运动情况。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t2时刻两车的速率相等B. 0~t1时间内的某一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0时刻a车在b之后D. 0~t2时间内a车的速率大于b车3. ( 2分) (2020高一上·南开期中)处于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体相距s,乙在甲前且两物体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过,下述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 时,有可能相遇两次B. 时,只能相遇一次C. 时,有可能相遇两次D. 时,有可能相遇一次4. ( 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A和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 出发时B在A前5m处C. 5s末两个物体再次相遇D. t=0时两物体的距离比t=5s时的大5. ( 2分) (2019高一上·南山期中)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车甲,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 )A.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过的路程B.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C.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D. 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6. ( 2分) (2019高一上·承德期中)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它们的位移(单位:m)和时间(单位:s)的关系分别为:x甲,x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车的加速度为1m/s2B. t=2s时甲车的速度为6m/sC. t=12s时甲乙两车相遇D. 甲乙两车相遇前,t=6s时两车相距最远7. ( 2分) (2019高一上·山西月考)一步行者以6.0 m/s的速度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在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A.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 mB.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 mC.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D.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8. ( 2分) (2019高一上·浑源月考)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37)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37)

原子核与放射性⎩⎪⎪⎪⎪⎪⎪⎪⎨⎪⎪⎪⎪⎪⎪⎪⎧原子核的组成⎩⎪⎨⎪⎧质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42He +14 7N ―→17 8O +11H中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42He +94Be ―→12 6C +10n 核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的衰变⎩⎪⎪⎪⎨⎪⎪⎪⎧天然放射现象: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放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公式⎩⎨⎧n =N ⎝⎛⎭⎫12t T 1/2m =M ⎝⎛⎭⎫12t T 1/2α衰变方程:238 92U ―→42He +234 90Thβ衰变方程:234 90Th ―→ 0-1e +23491Pa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应用⎩⎨⎧利用放射线的特性⎩⎪⎨⎪⎧ 电离能力穿透能力作为示踪原子污染与防护⎩⎪⎨⎪⎧污染:核爆炸、核泄漏、医疗照射防护:密封、距离、时间、屏蔽防护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

2.衰变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3.衰变的分类(1)α衰变的一般方程:A Z X ―→A -4Z -2Y +42He ,每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少4。

α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

(核内211H +210n ―→42He)(2)β衰变的一般方程:A Z X ―→A Z +1Y +-1e 。

每发生一次β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

(核内10n ―→11H +0-1e)(3)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γ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γ射线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的光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应该用 γ 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
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
D.放射育种中利用 γ 射线照射种子使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解析:由于 α 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弱,无法用其探测物体的厚
度,故 A 错误;烟雾报警器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而 γ 粒
子的电离作用很弱,故 B 错误;人体长期接触放射线会影响
解析: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是以黄色为背景的黑色的圆形
中心和三个黑色叶瓣的图形,A 错,B 正确;因为放射性的危
险性和放射性的强穿透性,所以要远离有放射性的地方,C、D
正确。
答案:BCD
“多练提能·熟生巧”见“课时跟踪检测(九)”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3)把掺入 14C 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在 一起,经多次重新结晶后,得到了放射性 14C 分布均匀的牛胰岛 素结晶,这就证明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合为一 体,它们是同一物质,把这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掺到其他物质 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 可以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 的,从而可以了解某些不容易查明的情况或规律,人们把这种用 途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示踪原子。
放射性的应用
[例 1] 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 40 几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 同位素已达 1 000 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 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得到广 泛应用。
(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放射性污染及防护
污染 举例 与防护 与措施
说明
核爆炸的最初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主要是 核爆炸 强烈的γ射线和中子流,长期存在放射
性污染
污染
核泄漏
核工业生产和核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放射 性原材料,一旦泄漏就会造成严重污染
医疗 医疗中如果放射线的剂量过大,也会导 照射 致病人受到损害,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污染 举例 与防护 与措施
第3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1)利用射 线的电离作用、穿透能力等特性;(2)作为示踪 原子。
2.射线特性在农业、食品、医疗等方面得到了 广泛应用,主要有辐射育种、食品辐射保存、 放射性治疗、放射性同位素电池、γ 射线探伤等。
3.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核爆炸;核泄漏; 医疗照射。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密封防护; 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
A.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深埋
B.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倒在下水道里
C.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
D.严格和准确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剂量 解析:因为放射性物质残存的时间太长,具有辐射性,因此应
将其深埋,选项 A 正确,B 错误。铅具有一定的屏蔽放射性的
能力,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应穿上铅防护服,并要控制放射
健康,诊断疾病时应该利用半衰期短的同位素,故 C 错误;
放射育种是利用 γ 射线照射种子改变遗传基因,故 D 正确。
答案:D
2.γ 刀已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用 γ 刀治疗时不用麻醉, 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 γ 刀被 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 γ 刀性能更好, 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γ 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 γ 射线很强的____________能力和很高的____________。 解析:γ 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 γ 射线很强的穿透能力和很 高的能量。 答案:穿透 能量
[思路点拨] 分析该题目,需要熟悉以下知识内容:反应堆最外层是厚厚的水泥防护层,以防止射 线外泄,所以安全壳应选用的材料是混凝土。
(2)β 射线可穿透几毫米厚的铝片,而 γ 射线可穿透几厘米厚 的铅板。
[答案] (1)混凝土 (2)β γ
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对物体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电 离能力,从而使物体或机体发生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果 人体受到长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就会使细胞器官组织受 到损伤,破坏人体 DNA 分子结构,有时甚至会引发癌症, 或者造成下一代遗传上的缺陷。
1.[多选]以下有关防止放射性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 γ 射线可以给金属探伤。 (√ )
(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消除有害的静电积累。 (√ )
(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保存食物。
(√ )
(4)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
(5)医疗照射是利用放射性,对人和环境没有影响。
(× )
(6)密封保存放射性物质是常用的防护方法。
(4)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化学和 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它为揭示体内和细胞内生化反应 过程的秘密,阐明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1) 核爆炸 ;(2)核泄漏;(3)医疗照射。 4.为了防止放射线的破坏,人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密封 防护;(2)距离防护;(3) 时间 防护;(4)屏蔽防护。
性物质的放射剂量,选项 C、D 正确。
答案:ACD
2.[多选]关于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是毒性标志的骷髅
B.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是以黄色为背景的黑色的圆形中心 和三个黑色叶瓣的图形
C.有此项标志的地方是有辐射警示危险的地方
D.没有特别的极其特殊的需要远离有国际通用的辐射警示标志 的地方
结合图甲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 (2)图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 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 章上 1 mm 铝片和 3 mm 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 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甲分析可知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 ________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一定 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
(√ )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放射性元素为什么能做示踪原子? 提示:由于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发出辐射,无论它运动到哪里, 都很容易用探测器探知它的下落,因此可以用作示踪物来辨 别放射性同位素运动情况和变化规律。这种放射性元素称为 示踪原子或标记原子。 (2)放射性污染危害很大,放射线穿透力很强,是否无法防护? 提示:放射线危害很难防护,但是通过屏蔽、隔离等措施可以 进行有效防护,但防护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防范意识。
A.放射线的贯穿作用
() B.放射线的电离作用
C.放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 D.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是
(2)如图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
度的装置示意图,如工厂生产的是厚度 1 mm 的
铝板,在 α、β、γ 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
的厚度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射线。
(3)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
说明
密封防护
把放射源密封在特殊的包壳里,或者 用特殊方法覆盖,以防止射线泄漏
防护
距离防护
距放射源越远,人体吸收放射线的剂 量就越少,受到的危害就越轻
时间防护 尽量减少受辐射的时间
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加屏蔽物能起到 防护作用,铅的屏蔽作用最好
[例 2] 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 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
(4) γ 射线探伤 :利用 γ 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探查金 属内部有没有缺陷或裂纹。
(5)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 :把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释放的能量转 换成电能的装置。
2.作为示踪原子 (1)在工业上可用示踪原子检查地下输油管道的漏油情况。 (2)在农业生产中,可用示踪原子确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 的肥料和合适的施肥时间。 (3)在医学上,可用示踪原子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答案] (1)B (2)β (3)示踪原子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 (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2)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3)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放射性废料容易处 理。因此,凡是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 α 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
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结晶是同一物质,为此曾采用
放射性同位素 14C 作________。
[解析] (1)因放射线的电离作用,空气中与验电器所带电 性相反的离子与之中和,所以使验电器所带电荷消失。
(2)α 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弱,不能穿透厚度 1 mm 的铝板, 因而探测器不能探到;γ 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穿透 1 mm 的铝 板和几厘米厚的铅板,打在探测器上后其运动状态变化不大, 探测器很难分辨;β 射线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铝板厚度 不同,穿透后 β 射线中的电子运动状态变化较大,探测器容易 分辨。
1.射线特性的应用 (1) 辐射育种 :利用 γ 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 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如我国培育的鲁棉一号、 小麦优良品种辐 63 等。 (2) 食品辐射保存 :用射线对食品进行照射,可以抑制发芽, 杀虫灭菌。 (3) 放射性治疗 :射线照射可以治疗恶性肿瘤,使癌细胞活 动受到抑制或使其死亡,简称“放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