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治疗及护理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护理
疼痛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 受损伤部位致痛物质 作用于 痛觉感觉器 痛觉冲动 沿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 丘脑 大脑皮质 疼痛
做好患者术前术后教育,教育包括疼痛、止痛药的 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及 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情绪,并及时报告疼痛, 以便及时止痛
疼痛药的护理—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对药对疼痛原因清楚、性质明确的患者 如 手术切口疼痛,应采取预防用药和定时用药,而 不是等患者疼痛的难以忍受时用药
预防性用药所需剂量比疼痛剧烈时必须用药剂量小 的多,且镇痛效果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疼痛药的护理—镇痛泵的应用
术中可直接为患者使用镇痛泵,手术镇痛可使用静 脉镇痛泵和硬膜外镇痛泵
静脉镇痛泵要注意保持三通接头的流畅,而硬膜 外镇痛泵要注意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物理镇痛的护理
物理镇痛在对患者侧肢体血运不存在负面影响的情 况可对患者采取热敷、冷敷、按摩及体位支持等 措施 冷敷存在一定的局麻效果,可使患者的炎性水肿情 况得到缓解;热敷可使患者肌肉痉挛得到缓解, 并改善了局部血运;按摩能够舒筋活血,改善血 运,提高患者舒适度;骨科患者术后因活动受限, 护理工作者可协助其进行翻身,在住院期间保持 舒适的体位,可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无痛”希望如何实现?
疼痛的定义
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 感体验。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术后疼痛管理ppt课件
1
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通常病程小于6周)是困扰外科手术病人的一个 突出问题。据统计75%手术病人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痛。以往对术后疼痛的处 理未能引起护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病人也往往将术后切口疼痛视为术后一种 不可避免的经历。
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更新,术后急性疼痛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护 理人员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病人安全性,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为及 时控制和缓解术后疼痛提供了保障。
4
2、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水钠潴留可以引起肺间质体液的增多,而后者又可导致病人的通气血流比
例失常。胸腹部手术的病人,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可以造成病人的肺顺应 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这些改变又可促使病人术后发生肺不张,结果导致 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在大手术病人或高危病人中,术积可刺激分钟通气量代偿性 增加,但长时间的呼吸做功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硬膜外镇痛能够提高大手术(如胸腹腔手术、全髓置换术等)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出院率。术后镇痛治疗可以 减少术后病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的释放。此外尚可通过降低病人的心率,防止术后高血压,从 而减少心肌做功和氧耗量。心功能正常的病人,采用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影响不大;而在慢性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术后镇痛使得其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壁顺应性明显改善。在术前有赖于硝酸甘油等药物治 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胸部硬膜外治疗并不影响冠状血管灌注压、心排血量及外周阻力。同时病人的 肺活量和功能残气量可能恢复到接近术前的水平。镇痛治疗可以减少病人自主呼吸的做功,减少术后病人对抗机 械通气和胸部理疗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术后病人呼吸系统的并发症。血管手术的病人,术后镇痛可避免体内高 凝状态的出现,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麻醉MedicalGroup前天来源:中华麻醉在线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
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
术后痛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
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
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术后疼痛的护理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文疼痛护理临床实践与进展术后疼痛的护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赵继军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急性疼痛,会对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选用适宜的镇痛方法,做好术后疼痛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疼痛的基本内容: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一、术后疼痛的基本内容1、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手术本身是一种组织损伤,手术损伤导致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生理的反应。
(1)心血管系统围术期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急性疼痛,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一系列的内源性物质和活性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疼痛可导致病人术后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
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氧供需失衡,原有冠心病病人可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
疼痛刺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心血管功能: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亦有少量进入血液。
儿茶酚胺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的生理表现。
伤害性刺激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升压素,经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
血管升压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血管升压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升压素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疼痛刺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十肽血管紧张素Ⅰ,再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素II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的释放增多,引起肾脏保钠保水和排钾,导致细胞外液增加。
(2)呼吸系统疼痛常导致病人呼吸功能减退,延缓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常常引起肌张力增加,病人的通气功能降低,肺顺应性下降,在腹部手术和胸腔手术的病人表现尤其明显。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目录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二、疼痛的评估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四、常用镇痛药物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
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
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柩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
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浅析术后疼痛的优质护理
浅析术后疼痛的优质护理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调研期间,神经内科提出在三测单上面体现对患者疼痛的记录,用数字描点反映疼痛程度,把描点连接起来后反映患者疼痛变化情况。
术后疼痛是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疼痛,在这里借月度论文的机会把术后疼痛的一些概念和护理方式做一个科普。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几乎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至48h,属于急性疼痛。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T、P、R、Bp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
而护士在疼痛护理中所具有的独特和关键的作用也日趋明显。
1 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伤害刺激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个体对伤害刺激的反应,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有人对疼痛定义为:影响人的各个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的经历,可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
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可引起机体各个系统发生相应改变,术后疼痛引起的内脏反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主要原因是由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苯酚胺升高。
具体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心跳骤停、呼吸增快、恶心、呕吐、出汗等。
同时伴有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亦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进而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
腹部手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和翻身,更易形成肺不张、血栓、麻痹性肠梗阻、褥疮等并发症。
另外,疼痛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从而影响术后康复。
3 术后疼痛的评估术后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体验,要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评估由专门受过训练并熟悉各项评估技术的人员承担。
对疼痛缺乏有效的评估,就不能有效的治疗疼痛。
术后疼痛治疗-多模式镇痛
心血管功能
呼吸功能
胃肠 短期不 利影响 泌尿系统 骨骼肌肉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心理情绪 睡眠障碍 慢性疼痛 长期不 利影响 行为改变
术后疼痛引起的结果
心理、生理伤害,病人烦躁、抑郁。 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医疗费用增加
术后镇痛的发展
80年代,术后口服、肌注药物治疗,硬膜外延 期拔管。 90年代初硬膜外吗啡、神经阻滞、胸膜腔、腹 腔用药。 90年代中后期,PCA术后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不敢咳嗽,不能自主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 由此延缓胃肠、膀胱功能恢复、延长进食时间, 影响伤口愈合。 肺功能残气量、通气血流比例异常,肺顺应性 和膈肌功能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加。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应急过度,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垂体 -下丘脑反射,引起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 乱,去甲肾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 血糖素分泌增加,分解代谢增加。 血压、心率增加,心脏做功增加。
多模式镇痛的实施
轻度疼痛 如: 腹股沟疝修补术 静脉曲张 腹腔镜检查
中度疼痛 如: 髋关节置换术 子宫切除术 颌面外科
重度疼痛 如: 开胸术 上腹部手术 大血管(主动脉)手术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 (排除禁忌症)氟比洛芬酯100200mg (3)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或外周神经阻滞 或神经丛阻滞或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注射 (PCIA)
术后疼痛护理评价及措施
一、引言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延缓康复进程。
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术后疼痛的护理评价及措施进行探讨。
二、术后疼痛护理评价1. 评价标准(1)疼痛程度: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VRS)、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2)疼痛持续时间:观察患者疼痛出现、加重和缓解的时间。
(3)疼痛部位:了解患者疼痛发生的具体部位。
(4)疼痛性质:分析患者疼痛的性质,如钝痛、锐痛、刺痛等。
(5)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
2. 评价方法(1)定期评估:在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时间点进行疼痛评估。
(2)动态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疼痛护理措施。
(3)反馈评估:及时了解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术后疼痛护理措施1. 疼痛评估(1)了解患者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和规律。
(2)采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RS、NRS和VAS等。
(3)记录疼痛评估结果,以便动态观察和调整护理措施。
2. 疼痛治疗(1)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物理治疗:采用冷敷、热敷、电疗等方法缓解疼痛。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负担。
3.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按时进行消毒换药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伤口敷料,避免伤口污染。
4. 日常生活护理(1)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减轻切口张力,缓解疼痛。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3)保持患者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5. 心理护理(1)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心理需求。
(2)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1. 前言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不适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术后疼痛的类型和特点术后疼痛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术后急性疼痛多由手术损伤引起,通常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达到峰值,随着伤口愈合逐渐减轻。
而术后慢性疼痛则是指手术结束后超过3个月仍然存在的疼痛。
术后疼痛的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剧烈性和生理性。
3. 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疼痛管理是整个术后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良好的疼痛管理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4. 术后疼痛管理的原则(1)个性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疼痛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2)综合性: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3)及时性:术后疼痛出现后,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避免疼痛加剧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4)安全性:在进行疼痛管理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5)长期性: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在术后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以保证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管理。
5. 术后疼痛管理的策略(1)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类型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药物治疗: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止痛片、镇痛注射剂、镇痛贴剂等,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调整。
(3)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理疗等)、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等,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疼痛的管理效果。
术后病人的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术后病人的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术后病人的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痛觉与其他普通感觉不同,是机体受到各种伤害刺激后产生的主观感受,且无客观的定性定量标准。
疼痛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一些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术后病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这种疼痛与手术创伤的大小、侵袭内脏器官的强度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有紧密关系。
护士充分了解病人术后疼痛原因及镇痛方法,有助于应用正确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术后疼痛对病人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病人康复。
1 术后疼痛的类型 1.1 切口创伤疼痛开胸和开腹手术后及切口创伤程度稍大一些的肾脏手术都可造成很强的切口创伤痛。
因手术切口离横膈太近,虽然术后患者处于安静休息的状态,但由于持续的呼吸运动,牵拉切口创伤引起切口痛。
这种疼痛的特点是切口离横膈愈近愈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疼痛也愈强。
尤其是深呼吸、咳嗽及翻身时切口创伤受到大幅度牵引而产生更强烈的疼痛。
1.2 躯体深部疼痛股骨关节置换术或再建术后,常因脊髓反射造成的大腿股四头肌等深部肌肉的痉挛性收缩,可引起强烈的疼痛,挛缩性疼痛常与切口创伤痛同时发作,疼痛频繁发作时难以忍受,脊柱、其它大关节及直肠术后可发生此类疼痛。
1.3 内脏疼痛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的伤害性感受器对平滑肌痉挛、缺血、内脏牵拉、炎症产生反应,结果使胃肠道运动被反射性地抑制了,由这种反射性抑制造成的疼痛称手术后内脏痛。
内脏痛的定位不明确,呈给散性。
由于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的传入纤细在脊髓水平汇合,因此内脏痛可引起相应皮肤的牵涉痛。
1.4 外伤性肢体疼痛急性创伤后的疼痛源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被激活,形成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
多见于四肢外伤伴肌腱或血管损伤、骨折等,疼痛分为厚发性和继发性,厚发性痛觉产生在损伤组织局部,而继发性痛觉产生于损伤组织周围未受损伤的皮肤。
还有一较为特殊的疼痛是截肢术后的幻肢疼痛。
1.5 患者术后心因性疼痛,患者术前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后疼痛可增强,术后的心理性疼痛主要由恐惧感、异常细心、孤立无助感等因素造成。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
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
术后痛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
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
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有效的手术后镇痛,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术后疼痛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一、术后疼痛的分类及影响因素(一)术后疼痛的分类1.躯体疼痛(创口疼痛)为手术直接涉及的部位,如皮肤、肌肉、筋膜、关节、韧带、骨骼及神经等组织损伤的疼痛,表现为局限性、表浅性伤口处疼痛,定位准确,其疼痛程度与创伤程度密切相关。
2.内脏疼痛(牵拉疼痛)内脏手术或牵拉到内脏所致的内脏疼痛,一般为深在性钝痛,其疼痛强度和内脏的敏感性有关。
(二)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1.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的程度等。
男性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强,而老年人及小婴儿对疼痛反应较为迟钝。
此外,患者的心理因素在疼痛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手术因素与手术种类、手术创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
胸腔、上腹部手术患者切口疼痛较重,而四肢、头、颈和体表手术后疼痛较轻。
二、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手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手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研究表明小至腹肌沟疝修补术,大到胸腹部和心脏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高达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术后疼痛具有急性疼痛的特点:①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部分,如脉搏、呼吸频率及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出汗;②与组织损害相关,随组织愈合而逐渐消失;③急性疼痛的行为表现,如不能休息、焦虑、痛苦、哭叫、揉擦或固定痛处等;④定位准确,具有较强的保护性意识或反射;⑤可以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痕迹。
(一)术后疼痛与传导通路手术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炎性介质(如组胺)、肽类(如缓激肽)、脂质(如前列腺素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等的释放。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我国医疗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在术后镇痛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药物,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依旧有大部分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和消除,术后痛疼依旧是医疗行业内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术后疼痛的定义和诱发因素手术疼痛其实是一种患者的主观感受,指的是机体在手术麻醉药效力消失之后的疼痛感觉,是机体面对有害刺激时产生的不适感受,可由两种因素导致: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术后疼痛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伤口痛、体痛和内脏痛,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疼痛,多是以某一种因素为主要因素,但是同时存在其它多种致痛因素,由于致痛因素较多,给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复杂的困难。
术后疼痛还可由以下因素加重,如精神压力较大、过度的悲伤、忧虑的性格等精神因素,气温不适、噪音较大、强光照射、人声噪音等环境因素,姿势不佳、疲劳过度、氧气不足等身体因素等等。
二、术后疼痛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一)影响心血管系统术后的疼痛刺激会使患者体内释放出内源性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术后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影响呼吸系统术后疼痛对患者呼吸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术后疼痛会延缓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由于疼痛引起肌张力增加,患者的通气功能下降,在低通气的状态下,容易发生肺实变、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三)影响内分泌功能疼痛对体内激素释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升高,最终会导致患者发生高血糖,另外由于蛋白质和脂质分解代谢增强,患者出现负氮平衡,对机体恢复不利。
(四)影响肠胃道和泌尿系统术后的疼痛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肠胃道功能被抑制,患者会出现肠胃绞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另外膀胱的平滑肌张力受到影响功能下降,导致出现尿储留,有关泌尿系统的并发症概率增加。
(五)影响机体免疫机制患者机体对疼痛的应激反应会使机体淋巴和网状内皮系统受到抑制,这些因素降低了术后患者的抵抗力,对病原体抵抗不足,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发生其它并发症。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引言手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手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现有的疼痛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手术后疼痛的重要性手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
手术后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道功能,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因此,有效管理手术后疼痛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有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当前有许多疼痛管理制度,但存在一些问题:1. 不同医院、科室之间的疼痛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患者在不同单位间得到的疼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 有些医院对于手术后疼痛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病人的疼痛感受,导致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疼痛。
3. 一些医护人员对于疼痛管理知识不够,无法有效地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
4. 目前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疼痛评估和治疗受到限制,导致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5. 部分患者由于怕麻烦或者担心药物成瘾而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影响了疼痛的缓解效果。
三、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手术后疼痛的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统一的疼痛管理标准,明确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的疼痛管理服务。
2.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疼痛管理的认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
3.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管理,提高他们对于疼痛管理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4. 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加强疼痛专家、麻醉科、护理部门等之间的协作,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5. 定期评估和跟踪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持续和有效的疼痛缓解。
《中国成人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
VAS 镇痛评分(0-10)
静息
运动 镇静状态评分(0-3)
副作用 恶心
呕吐
瘙痒
尿潴留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注: 镇静水平:0 分=清醒;1 分=呼之睁眼;2 分=摇能睁眼;3 分(不能唤醒)
恶心、呕吐、瘙痒:以 VAS 法评为 0-10 分,1-3 为轻度;4-6 为中度;7-10 为重度 运动障碍评分:O= 无,可抬腿;1=可屈膝,轻度抬腿;2=可弯脚趾 感觉障碍:感觉消失、感觉减退、痛觉高敏、痛觉异常
1~2 1~2
1 3 1~2
表 6 注射用 NSAIDs 类药物
注射液
氯诺昔康 (Lornoxicam)
酮洛酸 (Ketoprofen)
剂量范围 (mg) 8-24
30~120
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Axetil)
帕瑞昔布 (Parecoxib)
50-200 40-80
起效时间 (min)
尿潴留
有
对症处理
四、常用镇痛药物
(一)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作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和前列腺素类(PGs)的合成。 对COX1和COX2作用的选择性是其发挥不同药理作用和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 一。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 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 7 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 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 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 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肌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 可发生 CPSP,其发生率高达 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麻醉MedicalGroup前天来源:中华麻醉在线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艺,米卫东,建军,吴新民,闵,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宗滨,薛纲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
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
术后痛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
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
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术后疼痛护理措施
术后疼痛护理措施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于术后疼痛的管理和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措施。
1. 术后疼痛的原因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创伤、神经损伤、术后炎症反应等。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程度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
2. 术后疼痛的评估术后疼痛的评估是术后疼痛管理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确定疼痛的程度和类型,并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术后疼痛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0-10疼痛评分法:要求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强烈的疼痛。
•患者报告的疼痛感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描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
•特定区域疼痛评估:对于某些手术术后的特定区域,可以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来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特点。
3. 术后疼痛管理的基本原则术后疼痛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镇痛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来缓解疼痛。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考虑患者的年龄、疼痛耐受性和合并症等因素。
•及时干预:在手术后的早期进行疼痛干预,以防止疼痛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疼痛护理措施4.1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首要措施。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如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个体反应进行合理选择。
•骨架肌松药:适用于需要减轻肌肉痉挛和提高术后舒适度的患者。
•适当的镇静镇痛药:在需要镇静镇痛的患者中使用。
4.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常用的物理治疗措施包括:•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冷敷:适用于术后炎症和肿胀明显的患者,可以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
•短波电疗:可通过热效应和电效应缓解术后疼痛。
•理疗:如按摩、针灸和理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改善疼痛感。
4.3 心理支持和教育术后疼痛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治疗及护理
疼痛是许多病人以及几乎所有术后病人都要遇到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疼痛的病生理和疼痛治疗认识的提高,疼痛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疼痛是人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手术本身是一种组织损伤,手术损伤能使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病理反应,表现为病人感觉上和情绪上的一种不愉快。
术后虽常规间断给予病人镇痛药,但大约75%的病人仍处在中、重度疼痛,术后疼痛对病人的病理、生理会产生多方的不良影响,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相关因素之一。
1术后疼痛对病人产生多方的不良影响
1.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围手术期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急性疼痛,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一系列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术后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增加,并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全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1.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疼痛常导致病人呼吸功能减退,延缓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常引起了肌张力增加,病人的通气功能降低,肺顺应性降低,使病人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肺不张。
尤其是腹部手术和胸腔手术的病人极为明显。
病人惧怕伤口疼痛限制咳嗽功能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而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1.3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生理改变。
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到水平升高促使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质代谢增强,易使术后病人发生负氮平衡,不利机体恢复。
1.4对胃肠道泌尿系统的影响
疼痛引起交感神经性兴奋,反射性抑制胃肠道功能,降低平滑肌张力,使病人
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
疼痛还可使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排尿困难,导致术后尿潴留。
1.5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疼痛对情绪的影响形成闭合环路。
术后疼痛引起病人恐惧、紧张、易怒、失眠、焦虑等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病人注意力过于集中,情绪过度紧张,烦躁等又会加重病痛。
1.6对免疫系统和凝血机制的影响
与疼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可使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另外,疼痛引体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也引起免疫机制改变。
疼痛应激反应使血小板黏滞度增强,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术后制动的病人极易发生静脉血栓。
2治疗方法
2.1非药物处理
心理方面:解除病人焦虑,转移注意力和娱乐的方法及帮助病人克服预期的害怕。
生理方面:帮助病人处于舒适体位,适当的支持和制动,及时评估放松技术等。
2.2药物处理
术后病人主诉疼痛可积极控制,最好在疼痛发作前遵医嘱给予药物。
2.2.1常用药物
解热镇痛剂:用于轻、中度疼痛;麻醉性镇痛剂:用于中度、重度疼痛,如吗啡、杜冷丁。
2.2给药途径
口服、肌注、静脉、硬膜外等方式。
2.2.1传统方法
按处方让病人在需要时肌注阿片类药镇痛。
缺点:不灵活,依赖性(复杂性),不及时,结果是镇痛不够。
2.2.2现代方法
持续镇痛:以镇痛泵持续输入小剂量镇痛药;病人自控镇痛:在持续镇痛基础上,病人根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触发释放一定量的药物。
3术后疼痛病人的护理
为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首先必须准确评估病人术后疼痛状况。
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受,疼痛刺激相同,但个体反应程度可能不同,其感受疼痛的程度与病人的心理情绪、以往经历有关。
3.1护理评估
3.1.1评估的主观资料
①应耐心倾听病人描述疼痛的部位;②疼痛的时间:何时开始的?持续还是间歇?有无变化?③疼痛的性质:是锐痛、钝痛、牵拉痛、剧痛、痉摩痛等疼起来感觉是什么?④疼痛的强度:是否能够忍受?处于疼痛的测评等级?⑤影响疼痛的因素。
⑥既往采取的止痛方法及疗效。
3.1.2评估的客观资料
生命体征: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呼吸短促、出汗。
非语言交流有助于准确评估疼痛,特别是气管插管病人、老年人、有精神症状、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不能用语言表达疼痛的时候①体语:面部表情、皱眉、紧闭双唇、痛苦的表情、眼神冷淡、与人进行目光交流增加或减少、流泪等。
②身体姿势:强迫体位、肌肉紧张、保护性行为。
③声音:微弱、呻吟、叹息、哭泣、喘息。
④情绪激动、烦躁、淡漠、悲伤。
3.1.3疼痛对人生理形态的影响
睡眠时间和质量、饮食、活动、休息等。
3.1.4疼痛测量的工具
①口述分级评分法;②行为疼痛测定法;③数字评分法或11点数字评分法;④视觉模拟评分法;⑤术后疼痛的prince-Aenry评分法:0分:咳嗽时无痛。
1分:咳嗽时有疼痛发生。
2分:深呼吸时有疼痛发生,而安静时无痛。
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
疼痛,但较轻可以忍受。
4分静息状态下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3.2护理措施
3.2.1心理支持
病人的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
应尽量陪伴病人,允许并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并对其感受表示理解;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它方法解除病人身体的紧张度,协助病人精神放松;指导病人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让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此外,在进行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理前应告知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帮助病人摆好舒适姿势或体位,使肌肉松弛,减少可能产生疼痛的肌肉阻力。
3.2.2及时为病人应用镇痛药物,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等严格遵医嘱。
使用止痛药物的注意事项有:①使用前要了解止痛药物的作用、给药途径、剂量、药物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证。
②术后疼痛尽量做到疼痛发作前给药,开始给足剂量,以后改维持量,必要时联合用药。
③如果非麻醉性药物能够达到止痛效果,就不要使用麻醉性药物。
④用药后评估和记录止痛效果。
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使用麻醉性药时尽量避免病人成瘾。
3.2.3生理方面的措施
帮助病人处于舒适体位,经常更换体位,并用枕头来支垫骨突出的地方,抬高患肢或制动等。
及时评估病人疼痛情况,帮助病人找到减轻疼痛的方法,保证病人在此阶段的休息。
3.2.4健康教育
术前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内容。
让病人对疼痛有心理准备,知道术后将要发生的疼痛以及可能经历的疼痛程度。
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注意事项,用开放式提问了解病人心理,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使焦虑水平减低。
术后鼓励说出和描述自己的疼痛。
护士应向病人讲解疼痛的知识,术后疼痛对身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方法来帮助病人舒适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