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12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问题探究】 探究 1 简述陕西省人口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探究 2 分析关中平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1.人口分布不均;南北少,中部多;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 地区。 2.自然因素: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优越;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网络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 较高。
人口合理容量
【命题情景】 中国新闻网报道,预计 2033 年前后,中国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 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 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
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_基__础__
社会经 经济发展水平、_生__活__水__平___和_产__业__结__构___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
济因素 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 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_提__高__人口 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_匮__乏__, 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1)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
主要通过_气__温__、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地形
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
水资源
稳定的_淡__水__水__源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 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土壤
不同土壤由于_自___然__肥__力__、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 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哪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最高?A. 0-14岁B. 15-59岁C. 60岁及以上D. 65岁及以上答案:B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A. 生育率下降B. 医疗条件改善C. 经济水平提高D. 战争答案:D3. 人口迁移对以下哪个方面没有直接影响?A. 劳动力市场B. 社会结构C. 土地利用D. 国际政治答案:D4.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增长应与什么相协调?A. 经济发展B. 资源利用C. 环境保护D. 社会稳定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日本答案:D6. 人口红利是指什么?A. 人口数量的增加B. 劳动力人口比例的增加A.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D. 儿童人口比例的增加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人口政策的目的?A. 控制人口数量B. 改善人口结构C. 提高人口素质D. 降低人口密度答案:D8. 人口增长模式通常分为哪几种类型?A. 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B. 传统型、现代型、后现代型C. 传统型、工业型、后工业型D. 农业型、工业型、服务业型答案:A9.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 经济机会B. 政治冲突C. 自然灾害D. 个人兴趣答案:D10. 人口密度是指什么?A. 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B. 每公顷的人口数量C. 每平方英里的人口数量D. 每平方厘米的人口数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口普查是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_____人口数量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答案:全体2.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______。

答案:死亡率3.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______。

答案:10%4. 人口迁移通常分为国内迁移和______迁移。

答案:国际5. 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______。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⑴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响.⑵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开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3.人口合理容量⑴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提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举措:限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开展科技,提升资源利用率, 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二、重点考向考向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最大的人口、经辨规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区别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开展,消费水平意义生存开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 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垃环境人口容置贾源状况、科技开展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抱区开放程度祐度的人口、经济视模生活病费水平-410 -【典例引领】1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地势高、气候严寒 C.自然资源丰富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增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A.①②④B.①③④ [答案解析]1. C 2. A 第1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 的原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应选C. 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 人口容量越大,③错.应选A.-411 -B.生态环境脆弱 D.生物资源少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C.①②③D.②③④考点29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对点练习[考点冲关]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以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 图完成1〜2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图为某省区 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 .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412 -1 .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2 .要提升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举措是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丙:社会生产力D.T:人口迁入C.人口大规模迁出D.增强科技应用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4 .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 土地资源 C.山东 5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升植被覆盖率D.生物资源D.广东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以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局部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答复6〜7题.105中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开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8.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D.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局部人口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测算方法适度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 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 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 3458.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A. 311; 345B. 207; 344C. 227; 338D. 207; 338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举措是A.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开展科技,提升开放程度-413 -10.以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年龄年龄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兴旺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上下起伏,降水稀少、气候枯燥,植被大局部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开展较为落后. 分析材料答复11〜12题.1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开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12.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C.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经济开展落后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414 -[直通高考]1. 〔2021•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 914.3 283.4 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 528.18 814.07 414.95A.甲省B.乙省C.丙省0.丁省〔2021•上海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2.有人口学家采用以下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根据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3.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以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B.②C.③D.④A.①②is -B.②③C.①④D.③④-415 -[—| K尚心HUQ餐□人啕刑本.■[~~|人其正厩用东止整日人闾II:国展用【参考答案】[考点冲关]1.A 此题考查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据图可知, 甲、乙两因素与人口规模成正比,丙、丁两因素与之成反比.四个要素中,人口规模与资源成正比、与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与人口迁入成正比、与人口迁出成反比、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应选A.2.D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已经很高,扩大耕地面积和人口大规模迁出不现实;住房的建设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反而会因占用耕地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增强科技应用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应选D.3.B 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对;其他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A、C、D错.应选B.4.C 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对.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 错;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错.应选C.5.C 提升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举措是提升植被覆盖率,提升修养水源的水平,C对.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导致土壤荒漠化加重,B、D错.应选C.6.B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应选B.7.D 宁夏南部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小,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环境人口容量,对当地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沛,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可以适当接纳南部的人口迁移;水资源是限制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水资源的利用较为粗放,应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应选D.8.D 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应选D.9.C 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未来开展的主要战略.应选C.10.D据图可以判断N为开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环境人口容量小; M为兴旺国家,老年人所占比例大,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缩减,经济科技兴旺,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应选D.11.C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枯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应选C.12.B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兴旺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应选B.[直通高考]1.C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因此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应选C.2.D 根据题目表达: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致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市熟制最高,人口容量最大.应选D.3.C 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城市,说明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结合图例信息,读图可知,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到达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①④.应选C.-416 -。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城市规模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人数占比1%居留意愿/%小城市18.480.512.658.0中等城市9.888.49.271.0大城市43.878.033.869.0特大及超大城市28.184.844.467.81.总体来看,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高于家属随迁老年群体,其主要取决于()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②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③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④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答案】1.C2.D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高考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小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不实行计划生育也不会出现生态赤字D.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答案:D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B错误;人口增长过快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出现生态赤字,C错误。

2.[2024·广东模拟]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 1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 041万人,全国人口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6.77‰B.若出生率不断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C.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也随之减小D.高温、干旱对人口数量而言,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答案:A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据此可知,2022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约为6.77‰,A正确。

若出生率不断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B错误。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当我国总人口开始减少时,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随之减小,C错误。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

高考人口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

A. 所有生物B. 所有哺乳动物C. 所有人类D. 所有植物答案:C2. 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经济发展水平B. 教育水平C. 医疗条件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3.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一定比例。

A. 60B. 65C. 70D. 75答案:B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环境因素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5.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计算。

A. 每平方公里B. 每公顷C. 每英亩D. 每平方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口增长的阶段包括()。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D.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答案:ABC2. 人口迁移的类型包括()。

A. 国际迁移B. 国内迁移C. 农村到城市迁移D. 城市到农村迁移答案:ABCD3. 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带来哪些社会问题?()A. 劳动力短缺B. 老龄化问题C. 儿童教育需求增加D. 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答案:ABD4.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

A. 经济发展B. 社会制度C. 文化传统D. 宗教信仰答案:ABCD5. 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人口数量B. 人口年龄结构C. 人口性别比例D. 人口教育水平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答案: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等。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哪些影响?答案: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可能造成劳动力流失、经济发展减缓;对迁入地可能带来劳动力增加、经济发展加速,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资源分配压力、文化冲突等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山东烟台联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2.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A.工业基础雄厚B.距沿海港口近C.地形地势复杂D.对外开放度高(2023·江苏泰州期中)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

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省区生态适度人口(万人)P1(万人)P2(万人)现实人口(万人)广西3276.22970.67203.25331.4新疆1957.31937.24303.32164.4四川2990.33229.26574.59001.3内蒙古1825.83912.34014.32453.2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3.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热条件好B.油气资源丰富C.地域面积大D.地形平坦开阔4.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C.畜牧业较发达D.二、三产业比重低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高考地理 (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 (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人口数量、素质与环境9.J110.J1[2013·浙江卷] 图9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9~10题。

图9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9.D [解析] 读图可知,195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10‰,为正值,故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A错误。

读图可知,199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均在10‰左右,变化最小,B错误。

读图可知,199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2‰,故C错误。

读图可知,195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9‰,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2‰,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10.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代欧洲和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①②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不可能为北美洲。

当代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北美洲地区且增长率接近0,故④应为欧洲,③为北美洲。

11.G212.G2J12013·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1~12题。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11.C [解析] 主要考查分析图表能力。

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1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12.D [解析] 主要考查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江苏南通如皋中学段考]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为()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来说最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A错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于内陆,B错误;中部人口密度小于东南部,C错误;总体来说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

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地区开发程度D.国家发展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导因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江苏省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B错误;地区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各区域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

3.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加强经济扶贫,优化资源配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措施。

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其他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A、B、C错误,D 正确。

[2024·北京海淀一模]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下,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理想状态,即区域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有学者依据某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均衡人口数量进行研究。

该研究显示,上海均衡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以下哪个方面最直接的?A. 水资源的消耗B. 大气污染C. 土壤退化D.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 下列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过剩的国家?A. 日本B. 瑞典C. 巴西D. 澳大利亚3.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高出生率B. 高死亡率C. 移民D. 高就业率4. 根据统计数据,以下哪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北美洲5.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以下哪个方面最显著的?A. 能源消耗的减少B. 医疗资源的压力C. 种植农作物的减少D. 环境容量的扩大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解释人口爆炸的概念,并描述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请列举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3.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4. 请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5.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请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根据你对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理解,综合前述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内容,以及你个人的观点,论述以下问题: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述要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2. 人口过剩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4. 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人口与环境问题上的责任与作用。

结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人口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仅为演示所用,实际文章应根据题目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和补充。

辽宁省丹东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1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辽宁省丹东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1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辽宁省丹东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96分)1. (4分) (2017高一下·辛集会考) 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

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A . 1990—2030年B . 1985—2050年C . 1990—2015年D . 2000—2020年(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B . 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C . 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D . 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3)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2. (4分) (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 图3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市)某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省(区、市)中,人口死亡率最高与最低的分别是()A . 上海、宁夏B . 北京、宁夏C . 北京、江苏D . 江苏、西藏(2)上海人口出生率比北京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可能是()A . 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高B . 北京医疗卫生条件好,死亡率低C . 上海外来迁移人口以老年人为主D . 北京人口净迁移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3)图示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进入()A . 原始型B . 传统型C . 过渡型D . 现代型3. (4分) (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 D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 A
3.(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1970年和1990年的某地人口金字塔
图。

比较1970年和199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人口()
A.人口持续年轻化
B.失业率减小
C.人口持续外迁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
答案 D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联考)下图为我国2004年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第4题。

4.图中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上差异最大,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差异的是()
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
B.中西部的人口少,且人均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消费较少
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所以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不同
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的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的消费
答案 B
(江苏省扬州市2009届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下图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
B.从2005年开始因中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
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
答案 D
6.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B.生理学家可能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
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
答案 B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7~10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8.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
加拿大
9.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10.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加拿大.美国
D.美国.英国
答案 7.C 8.C 9.B 10.A 11.(九江市六所重点建设中学联考)
根据资料信息,判断影响廖小妹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姓名:廖小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9年9月 籍贯:湖南
就业状况:广东东莞黎明针织厂
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2月 原住地:纽约 现住地:休斯敦 就业状况:退休
①经济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气候 ④婚姻 A.①②
B.④③
C.①③
D.④②
答案 C
12.(江苏省常州市2009届高三期末质量调研)
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的影响,经济水平不断下降 答案 C
(江苏省盐城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
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3~15题。

()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答案 D
14.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
15.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D
(上海市崇明县2009届高三期末抽测)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
答案 A
17.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美

答案 C
18.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 B
(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完
成19~21题。

19.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60%
C.13%
D.23%
答案 D
20.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仍
增加了近 1.3亿。

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

答案 B 21.



口变化的趋势是
( )
A.“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
C.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变缓
D.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 答案 C
二.综合题
22. 江苏省启东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
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A
B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促进了城市化,在城
(至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少答2点)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时代。

(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例一:;例二:。

答案(1)A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化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4)工业文明
(5)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
23.(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
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九五”期间,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数量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2003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地区,我国人口分界线没有经过的是地区。

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地区的流动
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

流出区大量人口外流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是:,。

(3)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连接两个地区并贯穿中部河南省的重要线路是铁路。

(4)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四川.贵州.云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是。

答案(1)西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3)陇海
(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